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马舒婷2021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陕西省西安市杜娟利“名师+”研修共同体马舒婷三上《看日历》

  •  
  •  
    马舒婷2021 · 4年前 · 157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5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陕西省西安市杜娟利 “名师 +” 研修共同体的马舒婷,很荣幸能够参加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同时也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接下来我将与我的团队成员们一起研究三年级上册《看日历》这节课。 希望在活动中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也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多多指导!谢谢!
    157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74 条回复   2021-09-12 22:09:41 +08:00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导读:点击连接,快速跳转至相应板块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770#r_74294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70#r_74295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70#r_74296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70?p=1#r_74303

    【教研活动纪实】 :https://bbs.xsj21.com/t/1770#r_75810

    【教学设计(最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770#r_75811

    【学生学习单】:https://bbs.xsj21.com/t/1770#r_75812

    【教学录像课】: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Q0MzM4NA==.html

    【网络答辩纪实】:https://bbs.xsj21.com/t/1770#r_75814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70#r_75815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教材图片】: 选材图片1.jpg 选材图片2.jpg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选题思考】:

     选择《看日历》一课作为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主题研究课,是以培养学生 “时间量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
     
     一、关于 “量感” 与 “时间量感” 的培养
    “量感” 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薄厚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对时间单位长短量态的感性认识。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结合现实情境来来理解和把握概念与内容,深入探索 “量感” 的价值和意义。总之,时间量感的培养需建立在学生的经验感知,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
     本课中的 “量感” 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学生已建立 “查 2 月判断平年、闰年”、“一般每年中有一个闰年” 的规律判断平年、闰年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知道 “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 的道理,提炼出判断闰年的算式。在实践中运用 “量感” 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 “量感”。
    
    二、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对本节课教材、教学目标的研读,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 10 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可将本节课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定为 “推理能力” 和 “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设计并实施以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为发展导向的课堂呢?
    1. 通过观察 4 年的日历发现月与日之间的规律,对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后,推理出另外 4 年月与日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到两个周期的规律,基于此,再去推理得出月与日之间普遍存在的规律。月与年之间的规律同理。
    2. 学生对于年、月、日的认知是浅层次的,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新经验提出问题,这是创新的基础。并对提出问题能够结合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发展创新核心能力。在多维度观察日历过程中,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通过查看日历的方式加以验证,创新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这样以来,可以充分、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教学设计(初稿)】 :《看日历》教学设计 西安市杜娟利 “名师+” 研修共同体 马舒婷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67、68 页《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本节课是《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有几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和想象力。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年、月、日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较大的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初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方法: 
    交流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教具
    希沃白板课件,班级优化大师,微课,日历,表格。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知道 “西安奥体中心” 吗?知道建 “奥体中心” 是为了干什么吗?预设:开 “第十四届全运会”。
    2. 播放 “第十四届全运会专题报道” 的视频。
    看完报道,你知道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奥体中心竣工以及 “全运专线” 实现全部 “轨通” 在什么时间吗?
    3. 我们在描述它们时间时,用到了哪几个字呢?
    4. 所以年、月、日和我们已经认识的时、分、秒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当我们描述、计算较大时间时会用到它。今天我们通过看日历来一起探究 “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1. 从学生较熟悉的全运会报道出发,以令人震撼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3. 将已有时间经验 “时、分、秒” 与新知 “年、月、日” 建立联结。】
    二、问题出发,探究新知
    (一)了解年、月、日的形成,初步认识年、月、日
    1. 同学们,你知道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吗?出示:太阳、地球、月球图片,提示:年、月、日的形成与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有关。观察这张图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年、月、日的形成。
    3. 师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
    【设计意图:知道年、月、日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了解年、月、日学情,明确探究问题
    1. 关于年、月、日你还知道什么?
    2. 看来你们关于年、月、日为什么知道的真不少,但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
    3. 同学们,请看,本来是你们已经知道的知识,竟然统统有了疑问。我们看看这些问题间有什么联系。要想知道一年为什么有时是 365 天,有时是 366 天,就要研究一年 12 个月中到底每个月是几天?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讲讲 “已经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个月有时是 30 天、31 天,有时却是 28 天、29 天,到底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却不得而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这些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推动了整个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原因,加强学生的思考力。】
    (三)观察日历,探究每月的天数及规律
    1. 小统计:同桌合作(1 人观察,1 人记录),观察附页 1,将 2013 年 - 2016 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 31 天的月份、30 天的月份 2 月有时是 28 天,有时是 29 天。
    2. 根据大家初步发现的这些规律,你能倒推出 2013 年前 4 年(2009、2010 年、2011 年、2012 年)每个月的天数吗?
    (1)首先说说这些年的 1 月几天?预设:31 天。是 31 天的还有哪几个月?预设:3,5,7,8,10,12 月。我们把有 31 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月份及大月)。
    (2)再来说说这些年那些月是 30 天。预设:每年的 4,6,9,11 月。我们把 30 天的月份称为小月(板书小月月份及小月)。
    (3)2 月份有时是 28 天,有时是 29 天,等会我们专门来研究(出示 2 月的天数)。
    3. 由此我们得到了 1 个更大的统计表。观察这个表格,你又有什么新的疑问? 
    4. 播放《古罗马历法》微课揭示。 
    师小结:课上到这里,你觉得黑板上哪几个问号可以擦掉了?预设:1 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7,8 两个大月为什么紧挨在一起等。
    【设计意图:1. 与同桌合作完成小统计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时间观念。2. 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
    5. 接下来,我们怎么记住一年 12 个月的大小呢?(请生上来演示 “左拳法”,说明数的方法:举起左拳,背向自己,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师提示:2 月口诀里用 “少” 来描述它。
    生齐念口诀:1 月大,2 月少,3 月大,4 月小,5 月大,6 月小,7 月大,8 月大,9 月小,10 月大,11 月小,12 月大。
    6. 接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 7 个大月的月份有规律吗?
    根据这一规律编了朗朗上口的 “歌瑶”。出示并说明:这里的 “腊” 是指农历 12 月,在这里为了保证歌谣的押韵,特别借用过来,代表公历的 12 月。同样的,“冬” 其实是农历 11 月份,在这里借指公历 11 月。
    7. 小游戏:“慧眼识大月”
    游戏规则: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两位同学比赛,从下落的月份中选择大月,选中大月数量越多的分越高,分高者获胜。
    【设计意图:使用 “希沃白板 5” 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的功能设计互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了解平年、闰年,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 同学们已经熟练地记住大小月和特殊月了,接下来就可以思考全年总天数问题了,请看屏幕。
    2012 年的总天数,多少天?预设:366 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了吗?他只看了 2 月,为什么其他 11 个月不看呢? 
    2. 接下来的这些年份,总天数还要算吗?只要看几?预设:2 月。2013 年多少天?预设:365 天。
    3. 总天数为 366 天的年份叫闰年,而总天数为 365 天的年份叫平年。那请你观察一下还有哪个年份是闰年?预设:2016 年。其他年份统统都是平年。看来要判断平年、闰年只要查 2 月份的天数就可以了。
    4. 那你们观察一下平年、闰年的日历有什么规律吗?
    师小结:那就是说通常每 4 年里就有一个闰年。 
    验证:老师这里有个框,它刚好框住了几个年份,4 个年份。我让这个框上下自由地移动,我到任何一个位置停下来,框里的年份会不会是 1 个闰年 3 个平年呢?请看。
    5. 根据这一规律,即使我们不知道 2 月份的天数,请问你能推出 2015 年是什么年吗?
    看来,我们除了查 2 月份以外,还可以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来推出平年和闰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日历,发现 2 月天数与平年、闰年的关系,以及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从而归纳出初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再次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6. 但为什么是 4 年一个闰年呢?为什么不是 3 年或者 5 年呢?
    (生齐读)小知识:你知道吗?其实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既不是 365 天,也不是 366 天,而是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为了方便,人们把 1 年定为 365 日,但这样每年就多出 5 时 48 分 46 秒,4 年就差不多 1 天,于是就把这一天加在 2 月里,这一年就有 366 天了,成了闰年。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平年、闰年产生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平年、闰年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平年、闰年的出现规律做铺垫。】
    把这一天加在那一年的 2 月里,那一年就是多少天?预设:366 天。如果没有加,那一年就是?预设:365 天。
    7. 师小结:所以,课上到现在,哪个问号可以擦掉了?
    8. 但是,通常每 4 年里有 1 个闰年,加在哪一年里呢?第 1 年?第 2 年?第 3 年?还是最后 1 年?规律就藏在下面这个算式里,请看。
    出示算式:2009÷4=502……1,2010÷4=502……2,2011÷4=502……3,2012÷4=503;2013÷4=503……1,2014÷4=503……2,2015÷4=500……3,2016÷4=50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小结:年份数除以 4 没有余数的这一年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所以 “年份除以 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一般都是闰年”。
    9. 接下来,老师通过几张特殊的图片带来几个特殊的年份,咱们一起来判断它们是闰年还是平年?
    (图片 1:出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这是哪一年?预设: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能查一查吗?好像没法查,能推一推吗?也好像不太好推,最靠谱的方法是什么?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来算一算,果然有余数,所以 1949 年是平年。这年的 2 月有多少天?老师去网上查了一下这年 2 月的月历,果然是 28 天,它真的就是平年。
    图片 2:这是哪一年的事?预设:1900 年八国联军入境我们的首都北京,中华民族由此灾难深重,那你们说 1900 年,这是个什么年?
    1900÷4=475 没有余数,所以这一年肯定是闰年。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它的 2 月是不是 29 天,请看,咦,怎么是 28 天呢?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前面的规律错了吗?回头看看我们规律怎么讲的?“公历年份除以 4 没有余数的这一年一般是闰年。”“一般” 就是不太确定。有一般就有不一般,就有特殊,1900 它特殊在哪里呢?1900 是一个什么数?末尾有 “两个 0” 是 1 个整百数,当闰年是个整百数时,还有 1 个补充规定:年份数是整百数的,要除以 400 没有余数,这一年才是闰年。  
    那我们来除除看,1900÷400=4……300,果然有余数,所以这一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关于判断平年、闰年编了个顺口溜:4 年一闰,百年不全闰,4 百年才闰。什么意思? 
    师小结:通常每 4 年 1 闰,但到了百年不全是闰年,要 400 年才是闰年,这又是为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资料,再跟老师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探索了判断的平年、闰年方法的基础上,设疑,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留有余地,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回顾整理,课堂小结
    1. 同学们,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带着问题学习那才是有效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 那老师再问同学们最后 1 个问题:今天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呢?在这一天马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了 “年、月、日”,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jpg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教学设计(二稿)】:《看日历》教学设计 西安市杜娟利 “名师+” 研修共同体 马舒婷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67、68 页《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本节课是《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有几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和想象力。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年、月、日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较大的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知道 “西安奥体中心” 吗?知道建 “奥体中心” 是为了干什么吗?预设:开 “第十四届全运会”。老师前一阵看到了一条关于 “第十四届全运会” 的报道,分享给大家。
    2. 播放 “第十四届全运会专题报道” 的视频。
    看完报道,你知道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奥体中心竣工以及 “全运专线” 实现全部 “轨通” 在什么时间吗?
    预设: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时间是 2021 年 9 月 15 日,奥体中心竣工时间是 2020 年 5 月,“全运专线” 实现全部 “轨通” 的时间是 2020 年 7 月 30 日。
    3. 我们在描述它们时间时,用到了哪几个字呢?
    预设:年、月、日。
    4. 所以年、月、日和我们已经认识的时、分、秒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当我们描述、计算较大时间时会用到它。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看日历来探究 “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1. 从学生较熟悉的全运会报道出发,以令人震撼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3. 将已有时间经验 “时、分、秒” 与新知 “年、月、日” 建立联结。】
     二、问题出发,探究新知
    (一)了解年、月、日的形成,初步认识年、月、日
    1. 同学们,你知道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吗?出示:太阳、地球、月球图片,提示:年、月、日的形成与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有关。观察这张图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地球转,地球在围着太阳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2.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年、月、日的形成。
    3. 师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
    【设计意图:知道年、月、日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了解年、月、日学情,明确探究问题
    1. 关于年、月、日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 1:1 年有 365 天或 366 天,1 年有 12 个月。
    预设 2:1 月有 30 天、31 天、28 天或 29 天。
    预设 3:1 日有 24 时。
    2. 看来你们关于年、月、日为什么知道的真不少,但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所谓疑问就是为什么呢……)
    预设 1:1 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
    预设 2:1 年为什么有时是 365 天,有时是 366 天?
    预设 3:2 月为什么只有 28 天或 29 天呢?
    预设 4:1 日为什么有 24 小时呢?
    3. 同学们,请看,本来是你们已经知道的知识,竟然统统有了疑问。我们看看这些问题间有什么联系。要想知道一年为什么有时是 365 天,有时是 366 天,就要研究一年 12 个月中到底每个月是几天?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讲讲 “已经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个月有时是 30 天、31 天,有时却是 28 天、29 天,到底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却不得而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这些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推动了整个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原因,加强学生的思考力。】
    (三)观察日历,探究每月的天数及规律
    1. 小统计:同桌合作(1 人观察,1 人记录),观察附页 1,将 2013 年 - 2016 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并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 1:我发现 1,3,5,7,8,10,12 月都是 31 天。(追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板书 31 天的月份)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 2:我发现 4,6,9,11 月都是 30 天。预设 3:2 月有时是 28 天,有时是 29 天。
    2. 根据大家初步发现的这些规律,你能倒推出 2013 年前 4 年(2009、2010 年、2011 年、2012 年)每个月的天数吗?
    (1)首先说说这些年的 1 月几天?预设:31 天。是 31 天的还有哪几个月?预设:3,5,7,8,10,12 月。我们把有 31 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月份及大月)。
    (2)再来说说这些年那些月是 30 天。预设:每年的 4,6,9,11 月。我们把 30 天的月份称为小月(板书小月月份及小月)。
    (3)2 月份有时是 28 天,有时是 29 天,等会我们专门来研究(出示 2 月的天数)。
    3. 由此我们得到了 1 个更大的统计表。观察这个表格,你又有什么新的疑问?
    预设 1:为什么每隔 3 年,2 月会多 1 天?(为什么 2 月每 3 个 28 天就出现 1 个 29 天)
    预设 2:为什么 7 月、8 月紧挨着都是 31 天,其他 31 天的月份都是隔着的?
    【设计意图:1. 与同桌合作完成小统计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时间观念。2. 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
    4. 播放《古罗马历法》揭示。数学文化渗透:英语中八月这个单词怎么读(August)?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是 “奥古斯都” 的名字。历史上就是他的原因,8 月才由小月改为大月,所以英文的 8 月用它的名字命名。
    师小结:课上到这里,你觉得黑板上哪几个问号可以擦掉了?预设:1 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7,8 两个大月为什么紧挨在一起。
    5. 接下来,我们怎么记住一年 12 个月的大小呢?
    预设:可以用左拳(请生上来演示,说明数的方法:举起左拳,背向自己,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
    师追问:2 月是小月吗?预设:不是,因为它比小月的天数还要少。我们把 2 月称为特殊月,口诀里用 “少” 来描述它。
    齐念口诀:1 月大,2 月少,3 月大,4 月小,5 月大,6 月小,7 月大,8 月大,9 月小,10 月大,11 月小,12 月大。
    6. 接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 7 个大月的月份有规律吗?
    预设:7 月及以前都是单数,8 及以后都是双数(7 前单月大,8 后双月大)。
    根据这一规律编了朗朗上口的 “歌瑶”。出示并说明:这里的 “腊” 是指农历 12 月,在这里为了保证歌谣的押韵,特别借用过来,代表公历的 12 月。同样的,“冬” 其实是农历 11 月份,在这里借指公历 11 月。
    师小结:现在记住大小月有几种方法了?你喜欢哪一个就记哪一个,默记 10 秒。
    7. 小游戏:“慧眼识大月”
    游戏规则: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两位同学比赛,从下落的月份中选择大月,选中大月数量越多的分越高,分高者获胜。
    【设计意图:使用 “希沃白板 5” 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的功能设计互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了解平年、闰年,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 同学们已经熟练地记住大小月和特殊月了,接下来就可以思考全年总天数问题了,请看屏幕。
    2012 年的总天数,多少天?预设:366 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了吗?
    预设:因为 2 月是 28 天的话,每年是 365 天,如果 2 月是 29 天的话,加上 1 天就是 366 天。
    他只看了 2 月,为什么其他 11 个月不看呢?预设:因为每年都一样。因此只需要看 2 月的,2 月多了 1 天,你的总天数就多了 1 天,很了不起!
    2. 接下来的这些年份,总天数还要算吗?只要看几?预设:2 月。2013 年多少天?预设:365 天。
    3. 总天数为 366 天的年份叫闰年,而总天数为 365 天的年份叫平年。那请你观察一下还有哪个年份是闰年?预设:2016 年。其他年份统统都是平年。看来要判断平年、闰年只要看清 2 月,我们只要查一查 2 月份的天数就可以了。
    4. 那你们观察一下平年、闰年的日历有什么规律吗?
    预设:隔 3 个平年就有 1 个闰年。
    师小结:那就是说通常每 4 年里就有一个闰年。 
    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个框,它刚好框住了几个年份,4 个年份。我让这个框上下自由地移动,我到任何一个位置停下来,框里的年份会不会是 1 个闰年 3 个平年呢?请看。预设:是。虽然排的顺序不一样,但依然是 1 个闰年,3 个平年,所以通常每 4 年中有 1 个闰年。
    5. 根据这一规律,即使我们不知道 2 月份的天数,请问你能推出 2015 年是什么年吗?
    预设:因为 2012 是闰年,后面三年都应该是平年。
    看来,我们除了查 2 月份以外,还可以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来推出平年和闰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日历,发现 2 月天数与平年、闰年的关系,以及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从而归纳出初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再次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6. 但为什么是 4 年一个闰年呢?为什么不是 3 年或者 5 年呢?
    (生齐读)小知识:你知道吗?其实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既不是 365 天,也不是 366 天,而是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为了方便,人们把 1 年定为 365 日,但这样每年就多出 5 时 48 分 46 秒,4 年就差不多 1 天,于是就把这一天加在 2 月里,这一年就有 366 天了,成了闰年。
    把这一天加在那一年的 2 月里,那一年就是多少天?预设:366 天。如果没有加,那一年就是?预设:365 天。
    6. 但为什么是 4 年一个闰年呢?为什么不是 3 年或者 5 年呢?
    (生齐读)知识小百科:你知道吗?其实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既不是 365 天,也不是 366 天,而是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为了方便,人们把 1 年定为 365 日,但这样每年就多出 5 时 48 分 46 秒,4 年就差不多 1 天,于是就把这一天加在 2 月里,这一年就有 366 天了,成了闰年。
    把这一天加在那一年的 2 月里,那一年就是多少天?
    预设:366 天。如果没有加,那一年就是?预设:365 天。
    7. 师小结:所以,课上到现在,哪个问号可以擦掉了?
    预设:一年为什么有时有 365 天,有时有 366 天。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平年、闰年产生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平年、闰年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平年、闰年的出现规律做铺垫。】
    8. 但是,通常每 4 年里有 1 个闰年,加在哪一年里呢?第 1 年?第 2 年?第 3 年?还是最后 1 年?规律就藏在下面这个算式里,请看。出示算式:2009÷4=502……1,2010÷4=502……2,2011÷4=502……3,2012÷4=503;2013÷4=503……1,2014÷4=503……2,2015÷4=500……3,2016÷4=50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闰年都没有余数,其他平年都是有余数的,而且余数都是 1,2,3;1,2,3 这样排列的。
    师小结:年份数除以 4 没有余数的这一年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所以 “年份除以 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一般都是闰年”。
    9. 接下来,老师通过两张特殊的图片带来两个个特殊的年份,请看。
    图片 1:出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这是哪一年?预设: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图片 2:这是哪一年的事?预设:1900 年八国联军入境我们的首都北京,中华民族由此灾难深重,那你们说 1900 年,这又是什么年?
    能推一推吗?好像不太好推,那么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预设:算一算。
    怎么通过计算来判断平年闰年呢?判断闰年还有什么规律呢?留给同学们课下进行探究(提示:同学们可回家扫描表格下面的二维码,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探索了判断的平年、闰年方法的基础上,设疑,以二维码的形式提供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提供脚手架,并留有探索的空间。】
    三、回顾整理,课堂小结
    1. 你能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2. 那老师再问同学们最后 1 个问题:今天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呢?在这一天马老师与新知小学三年(8)班的同学一起探究了 “年、月、日”,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四、板书设计

    1618113601.png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教研活动纪实】:

    1618843118.png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教学设计(最终稿)】《看日历》教学设计 西安市杜娟利 “名师+” 研修共同体 马舒婷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67、68 页《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本节课是《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有几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和想象力。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年、月、日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较大的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教具:希沃白板课件,班级优化大师,微课,日历,表格,二维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知道 “西安奥体中心” 吗?知道建 “奥体中心” 是为了干什么吗?预设:开 “第十四届全运会”。这里有一条关于 “第十四届全运会” 的报道,请同学们边看边注意与时间有关的信息。
    2.(播放报道视频)看完报道,你知道 “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 是什么时间吗?
    预设: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时间是 2021 年 9 月 15 日。 
    3. 我们在描述开幕的时间时,用到了哪几个字呢?
    预设:年、月、日。
    4. 所以年、月、日和我们已经认识的时、分、秒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当我们描述、计算较大时间时会用到它。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看日历来探究 “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1. 从学生较熟悉的全运会报道出发,以令人震撼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3. 将已有时间经验 “时、分、秒” 与新知 “年、月、日” 建立联结。】
    二、问题出发,探究新知
    (一)了解年、月、日学情,明确探究问题
    1. 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
    预设 1:1 年有 365 天或 366 天,1 年有 12 个月。
    预设 2:1 月有 30 天、31 天、28 天或 29 天。
    预设 3:1 日有 24 时。
    2. 看来你们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知道的真不少,但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所谓疑问就是为什么呢…… 鼓励学生提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带着问题学习那才是有效的学习。)
    预设 1: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
    预设 2:1 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
    预设 3:1 年为什么有时是 365 天,有时是 366 天?
    预设 4:2 月为什么只有 28 天或 29 天呢?
    预设 5:1 日为什么有 24 小时呢?
    3. 同学们,请看,本来是你们已经知道的知识,竟然统统有了疑问。要想深入地去了解年、月、日,我们先看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基于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原因,加强学生的思考力。】
    (二)了解年、月、日的形成,初步认识年、月、日
    1. 出示:太阳、地球、月球图片,观察这张图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地球转,地球在围着太阳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年、月、日的形成与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有关。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师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
    【设计意图:知道年、月、日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建立较大时间单位的 “量感”,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 知道了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来看一看剩下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要想知道一年为什么有时是 365 天,有时是 366 天,就要研究一年 12 个月中到底每个月是几天?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讲讲 “已经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个月有时是 30 天、31 天,有时却是 28 天、29 天,到底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却不得而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这些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推动了整个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原因,加强学生的思考力。】
    (三)观察日历,探究每月的天数及规律
    1. 小统计:任务:将 2013 年 - 2016 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分工:每组负责统计一年每月的天数(第一组:2013 年,第二组:2014 年,第三组:2015 年,第四组:2016 年)。同桌合作完成(1 人观察天数,1 人记录)。限时 2 分钟,提前完成的同学请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每小组派 1 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展示在白板上(2013 年每月有多少天,2014 年是 31 天的有哪些月?是 30 天的有哪些月?2 月是多少天……)。
    2. 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我发现 1,3,5,7,8,10,12 月都有 31 天(板书 31 天的月份)。我们把有 31 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 4,6,9,11 月都有 30 天(板书 30 天的月份)。我们把有 30 天的月份称为小月(板书小月)。
    每年 2 月的天数都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2 月有时有 28 天,有时有 29 天,所以 2 月比较特别,我们把它称为特殊月(板书:特殊月)。
    2. 你能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推出 2013 年前的 4 年(2009、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吗?
    (1)首先说说这些年哪些月是大月?
    预设:每年的 1,3,5,7,8,10,12 月。
    (2)再来说说这些年哪些月是小月?
    预设:每年的 4,6,9,11 月。
    (3)2 月份每年的天数不一样,我们来查一查 2009-2012 年 2 月的日历,说说每年 2 月分别有多少天?
    预设:依次是 28、28、28、29 天。
    3. 由此我们得到了 1 个更大的统计表。

    1618147465.png

    (1)观察 2 月的天数,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预设:为什么每隔 3 年,2 月会多 1 天?(为什么 2 月每 3 个 28 天就出现 1 个 29 天)
    (2)观察大月的月份,你又有什么新的疑问?
    预设:为什么 7 月、8 月两个大月是紧挨着的,其他大月都是隔着的?
    【设计意图:1. 与同桌合作完成小统计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时间观念。2.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提升对月和日的 “量感”。】
    4. 播放《古罗马历法》揭示。
    师小结:课上到这里,你觉得黑板上哪几个问号可以擦掉了?预设:1 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7、8 两个大月为什么紧挨在一起?2 月为什么只有 28 天或 29 天呢?
    5. 接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 7 个大月的月份,有什么规律?
    预设:7 月及以前都是单数,8 及以后都是双数(7 前单月大,8 后双月大)。
    根据这一规律古代劳动人民编了首朗朗上口的 “歌瑶”。出示并说明:这里的 “腊” 是指农历 12 月,在这里为了保证歌谣的押韵,特别借用过来,代表公历的 12 月。同样的,“冬” 其实是农历 11 月份,在这里借指公历 11 月。
    6. 我们还可以怎样记住一年 12 个月的大小呢?
    预设:(生边说边演示)举起左拳,背向自己,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
    师追问:2 月是小月吗?预设:不是,因为它比小月的天数还要少,因此口诀里用 “少” 来描述它。
    学生举起左拳边指边念口诀:1 月大,2 月少,3 月大,4 月小,5 月大,6 月小,7 月大,8 月大,9 月小,10 月大,11 月小,12 月大。
    师小结:总结记住大小月的两种方法。
    7. 小游戏:“慧眼识大月”
    游戏规则: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两位同学比赛,从下落的月份中选择大月,选中大月数量越多的分越高,分高者获胜。
    【设计意图:使用 “希沃白板 5” 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的功能设计互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了解平年、闰年,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 同学们已经熟练地记住大小月和特殊月了,接下来就可以思考全年总天数问题了,请看日历。
    2012 年的总天数,多少天?预设:366 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了吗?
    预设:因为 2 月是 28 天的话,每年是 365 天,如果 2 月是 29 天的话,加上 1 天就是 366 天。
    他只看了 2 月,为什么其他 11 个月不看呢?
    预设:因为每年都一样。因此只需要看 2 月的,2 月多了 1 天,一年总天数就多了 1 天,很了不起!
    2. 接下来的这些年份,总天数还要算吗?只要看几?预设:2 月。2013 年多少天?预设:365 天。
    3. 总天数为 366 天的年份叫闰年,而总天数为 365 天的年份叫平年。所以 2012 年是闰年,2013 年是平年。那请你观察一下还有哪个年份是闰年?
    预设:2016 年。其他年份统统都是平年。看来要判断平年、闰年只要看清 2 月,我们只要查一查 2 月份的天数就可以了。
    4. 那你们观察一下平年、闰年的日历有什么规律吗?
    预设:隔 3 个平年就有 1 个闰年。
    师小结:那就是说通常每 4 年里就有一个闰年。 
    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个框,它刚好框住了几个年份,4 个年份。我让这个框上下自由地移动,我到任何一个位置停下来,框里的年份会不会是 1 个闰年 3 个平年呢?请看。预设:是。虽然排的顺序不一样,但依然是 1 个闰年,3 个平年,所以通常每 4 年中有 1 个闰年。
    5. 根据这一规律,即使我们不知道 2 月份的天数,请问你能推出 2019 年是什么年吗?
    预设:因为 2016 年是闰年,后面三年都应该是平年。2024 年呢?
    小结:看来,我们除了查 2 月份以外,还可以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来推出平年和闰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日历,发现 2 月天数与平年、闰年的关系,以及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从而归纳出初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再次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6. 但为什么是 4 年一个闰年呢?为什么不是 3 年或者 5 年呢?
    观看新世纪微课 3.0《看日历(试一试)》(12 分 - 13 分 10 秒片段): 

    1618409068.png

    把 4 年多出的这一天加在哪一年的 2 月里,那一年就是多少天?
    预设:366 天。如果没有加,那一年就是?预设:365 天。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平年、闰年产生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平年、闰年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平年、闰年的出现规律做铺垫。】
    7. 师小结:所以,课上到现在,哪个问号可以擦掉了?
    预设:一年为什么有时有 365 天,有时有 366 天。
    8. 刚才我们分别用查 2 月,每 4 年中有 1 个闰年的方法去判断平年、闰年,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预设:计算。
    9. 接下来,老师通过两张特殊的图片带来两个个特殊的年份,请看。
    图片 1:出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这是哪一年?预设: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图片 2:这是哪一年的事?预设:1900 年八国联军入境我们的首都北京,中华民族由此灾难深重,那你们说 1900 年。
    它们是平年还是闰年呢?怎么通过计算来判断平年闰年呢?判断平年、闰年还有什么规律呢?留给同学们课下进行探究(提示:同学们可回家扫描表格下面的二维码,结合二维码中的微课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探索了判断的平年、闰年方法的基础上,设疑: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以二维码的形式提供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提供脚手架,并留有探索的空间。】
    三、回顾整理,课堂小结
    1. 你能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2. 小结:今天马老师与我们新知三年级(8)班的同学一起探究了 “年、月、日”,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四、板书设计

    1618147221.png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学生学习单】:

    《看日历》课中学习单
    小统计:将 2013 年 - 2016 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1618408518.png 平年、闰年判断微课 1618408599.png

    《看日历》课后学习单
    一、结合课上年、月、日有关知识,算一算平年、闰年分别有多少天?
    (可结合新世纪微课 3.0《看日历(试一试)》7:23-9:00 算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计算一年天数的过程中,精准建立 “一年有多长” 的量感。】
    二、小统计
    1. 我们每天在学校能上(  )节课,1 个月(按 30 天算)能上( )节课,1 年(按 9 个月算)能上( )节课。
    2. 查看爸爸(妈妈)的微信运动,他(她)一天能走(  )步。试想 1 个月能走多少步?1 年呢?
    3. 你 1 天能喝(  )杯水,1 个月(按 30 天算)能喝(  )杯水;大约 40 杯水能装满 1 桶水,那么一个月能喝(  )桶水,一年能喝(  )桶水。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某时间量的感觉感知,能够正确感知某个时间量的长短,并能推断某个时间量与哪个实际事件发生的时间量一致,进而培养时间 “量感”。】

    1618487293.png

    三、滴水实验
                   实验报告

    1618409245.png

    【设计意图:借助实验数据计算平均 1 分漏掉的水有多少,然后推算出 1 时、1 天、1 个月、1 年浪费掉的水有多少,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同时从思想上认识节水的必要性。】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网络答辩纪实】: 1619445425.png 1619445533.png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活动综述】:

                      培养学生时间量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活动综述
    
     2021 年 4 月 26 日,我有幸代表杜娟利 “名师 +” 研修共同体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与我同行的团队成员还有:杜娟利 “名师 +” 研修共同体主持人杜校长,杜娟利 “名师 +” 研修共同体成员谢文军老师和新知小学数学教师张晓雨老师,并特别聘请西安市新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冯革琳老师为导师。回顾第一次拿出教学设计的笨拙,回味每一次改稿后的欣喜,回忆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都有太多的收获想分享。
    一、选课思考
    选择《看日历》一课作为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主题研究课,是以培养学生 “时间量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 
    (一)关于 “量感” 与 “时间量感” 的培养
    “量感” 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薄厚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对时间单位长短量态的感性认识。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结合现实情境来来理解和把握概念与内容,深入探索 “量感” 的价值和意义。总之,时间量感的培养需建立在学生的经验感知,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
    本课中的 “量感” 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学生已建立 “查 2 月判断平年、闰年”、“一般每年中有一个闰年” 的规律判断平年、闰年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知道 “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 的道理,提炼出判断闰年的算式。在实践中运用 “量感” 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 “量感”。
    (二)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对本节课教材、教学目标的研读,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 10 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可将本节课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定为 “推理能力” 和 “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设计并实施以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为发展导向的课堂呢?
    1. 通过观察 4 年的日历发现月与日之间的规律,对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后,推理出另外 4 年月与日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到两个周期的规律,基于此,再去推理得出月与日之间普遍存在的规律。月与年之间的规律同理。
    2. 学生对于年、月、日的认知是浅层次的。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新经验提出问题,这是创新的基础。并对提出问题能够结合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发展创新核心能力。在多维度观察日历过程中,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通过查看日历的方式加以验证,创新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这样以来,可以充分、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二、磨课过程
    (一)磨课历程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主持人杜娟利组建了参赛微信群,组织我们四位参赛教师有计划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从 “时间量感” 的概念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系统地了解 “时间量感”,然后带着这些认识,结合对教材的理解观看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接着各自设计《看日历》一课,并于 2 月 19 日晚 7:30 进行了第一次网络研讨。
    研讨过后,博取众长,我欣然尝试,提交了教学设计初稿,并在我所带的三(3)班和三(4)班进行了第 一、二次试讲,本研修共同体成员参与了课堂观察活动。课后,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生成及时间量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根据研讨内容我再一次对这个教学设计作了详细的解读和精心的构思,并找来课标和教参,认真读了关于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再次完善了我的教学设计,最终确定了我教学设计的终稿。3 月 37 日,我在新知小学三(8)班完成了课堂实录,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这次的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己从中也收获满满,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时间量感更深入的思考。
    (二)磨课内容
    通过几次磨课,我们对从教学内容和培养量感两个大方向出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1. 将《看日历》一课第 2 课时内容巧妙地与第 1 课时融合,并在课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立足学情需要:根据前期的预习单和课上学生交流,我们已经了解到学生关于年月日学习的程度。 
    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马老师开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对年月日已经了解的方面,进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提出对年月日有疑惑的地方,将有疑惑的地方画出一个个问号 “?” 比如:一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一年为什么有时 365 天,有时 366 天?2 月为什们只有 29 天或 28 天?等一系列铿锵有力的真问题。比如:一年为什么有 12 个月?一年为什么有时 365 天,有时 366 天?2 月为什们只有 29 天或 28 天?等一系列铿锵有力的真问题。正如孙晓天教授所说:小学阶段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技能与训练,而应当是用一连串的 “为什么” 串起来的 “发现” 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应当伴随着学生自己的发现、归纳与整理。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年月日,增强量感体验,
    立足教学设计: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不同范畴的数学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巧妙的运用微视频帮助学生揭晓疑点,第一段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一年、一月、一日的来历,厘清年、月、日的关系,建立较大时间的量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二段微视频是《古罗马历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 7、8 两个大月是挨着的,2 月份天数为什么会变化。我们在培养量感的教学中适当给学生渗透它的来源,从来源中感受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视频,利用新世纪 3.0 版的微课,揭示平年、闰年更多相关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手段,让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最突出的是利用希沃白板的动画和游戏功能,巧妙生动展示了大小月变化规律和平年、闰年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立足学习方式:首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 2013-2016 年年历各月的天数,概括总结出大小月的排列规律,推出其它年份各月的天数,不仅复习了大小月的变化规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还为探究二月份的天数变化提供了丰富资料。再根据二月份的天数变化规律来了解全年的天数,也就了解了平年和闰年。最后学生在了解平年、闰年的基础上,通过移动框的变化,引导观察平年闰年的变化规律,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通过老师步步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突破了迷思,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意识。
    如果说解决学生课前的疑思是对 “量感体验” 的初步预热,而随着深度思考而产生的新问题则是 “量感体验” 的升华,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课堂生成。我们在解决学生课前一个个疑问中,学生认知不断丰富,随着学习的深入,深度的思考,学生又产生了一个个新的疑点,例如:7、8 两个大月为什么挨着,2 月份的天数为什么会变化?让学生自主观看《古罗马》微视频,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这样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情,立足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整个设计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 “时间量感”,我们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学情,深度思考后,从重 “辨”、重 “感” 和重 “思” 三个维度对教学进行了设计。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不同范畴的数学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数学手段,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与发展,此次教研活动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发展学生的 “量感”。
    在量感的培养中重 “辨”。年月日的形成与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是有关系的,我们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让地球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这样初步让学生感受年月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区别中建立量感,只有理解不同量之间的区别,才能建立清晰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时间量感, 
    在量感培养中重 “感。我们培养学生正确量感的形成,要关注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感受;我们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单和上课伊始的问题入手,学生在整理有关年月日知识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整理的过程就是对年月日知识的一个浅表的认识。课中,我们设计大量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日是多少小时,和旧知建立联系,为年月日这样较大的时间做了铺垫,从而体会到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在课后,我们通过学习单把年月日有关的量感体验具体化、表象化,例如学生一天上几节课,一个月上多少节课?一年又上几节课,这样在比较当中学生更能区别年月日的概念,在比较中进一步体验培养量感。再比如微信运动是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天走几步,一个月走几步,那一年呢,学生在这种比较当中体验年月日的量感。通过对生活中某时间量的感觉感知,能够正确感知某个时间量的长短,并能推断某个时间量与哪个实际事件发生的时间量一致,进而培养时间 “量感”。
    在量感培养中重 “思”。时间量感是指学生对事件量的感觉感知,通过时间量感的培养,学生能对时间量的大小进行判断,能正确感知某个时间量的长短,推断某个时间量与那个实际事件发生的时间量一致。在内化中提升量感,量感的建立必须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感悟与总结并提升经验,加深认识。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 2013 到 2016 年的年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月天数的变化课中,让学生观察年历卡,探索每月天数的变化规律,加强月日之间的联系,再在计算 12 个月的天数基础上,建立更大的时间观念 “年”,一年有 12 个月,有 365 天或 366 天,这样在观察计算过程中,培养了较大时间量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对 “月和日之间的关系” 的量感提升。
    总之,我们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为年月日这样较大的时间做了铺垫,从而体会到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
    量感的持续发展需要思维去内化,通过思维参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不同量的清晰概念,总之,量感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要聚焦教材,立足课堂,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实施适切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量感的持续生长。
    三、收获与成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我始终相信团队的力量。感谢新世纪论坛的点评老师和王辉老师、感谢教研冯革琳老师和所有杜娟利 “名师 +” 研修共同体的成员们,还有很多没留名的网友,他们的付出让我倍感温暖。课例研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想法和不同的见解,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琢磨,一句评价也要不断推敲。一字一次都要不断的更改,做到更好!
    回首近三个月走过的道路,我深感充实与快乐,内心充满感激。作为讲课教师,我的收获最大。在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行,与他们共话教学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智慧;在这个历程中,我得到了专家的点拨、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让我从教学的迷雾中顿悟,从磨课的实践中蜕变,从点点滴滴的积淀中体会着专业成长的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扎实地学习,反思、践行,成长的路上,感恩有你们的相携与相伴,未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研的路上,让我们同心所向,比肩而行!
    西安郭阳
    西安郭阳4年前❤️1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新经验提出问题,这是创新的基础。并对提出问题能够结合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发展创新核心能力。在多维度观察日历过程中,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通过查看日历的方式加以验证,创新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4年前

    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开课老师就引用了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皆数学,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yxx123
    yxx1234年前

    从学生较熟悉的全运会报道出发,以令人震撼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将已有时间经验 “时、分、秒” 与新知 “年、月、日” 建立联结。

    yxx123
    yxx1234年前

    与同桌合作完成小统计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时间观念。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

    jlj65933
    jlj659334年前

    通过观察、辨析、总结概括,发现大小月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特别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的机会。

    李百凤
    李百凤4年前

    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

    姜羽秋
    姜羽秋4年前❤️1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王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吉林榆树刘苗
    吉林榆树刘苗4年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知道了年、月、日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发展了量感。

    liying888
    liying8884年前

    马舒婷老师在本节课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时间观念。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做的很出色。

    xinxin_187
    xinxin_1874年前

    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

    山西孝义张卫芳11
    山西孝义张卫芳114年前

    本节课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讲 “已经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这样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个月有时是 30 天、31 天,有时却是 28 天、29 天,到底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却不得而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这些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推动了整个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原因,加强学生的思考力。

    zln20101105
    zln201011054年前

    同学们,你们知道 “西安奥体中心” 吗?知道建 “奥体中心” 是为了干什么吗?预设:开 “第十四届全运会”。 播放 “第十四届全运会专题报道” 的视频。马老师在新课的引入上唤醒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一下子切入主题,让学生们快速的进入了状态。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情趣。不仅学习数学,也同时让孩子们了解了奥运。

    zdw197330
    zdw1973304年前

    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我觉得在让学生看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环节更好,从了解年月日的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年月日知识。

    wdm6666
    wdm6666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教师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但本节课如何在认识这些时间单位中去培养量感呢,期待第二稿的上传。
    山西运城刘晨霞
    山西运城刘晨霞4年前❤️1

    这位教师利用本地素材 “西安奥体中心” 的活动引入,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年月日的形成原因更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尽致,也体现了学科融合。观察日历 -- 质疑 -- 播放微课 -- 提问,整堂课,以问题始,以问题终,老师都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板书设计十分新颖,非常优秀。

    离崖
    离崖4年前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杜英超
    杜英超4年前

    这节课老师很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三年级学生大都知道一个月有时是 30 天、31 天,有时却是 28 天、29 天,但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却不得而知。如果我们只看表面,认为学生知道就是理解,不关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这些疑问,知识模型的建立就很难。这节课老师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原因,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杜英超
    杜英超4年前

    这节课信息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使用 “希沃白板 5” 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的功能设计互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离崖
    离崖4年前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杜英超
    杜英超4年前

    这节课紧跟时事,利用西安举办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导入新课,一下子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王琳17839982987
    王琳178399829874年前

    本节课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引出课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经历质疑的过程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品质。

    张风琴
    张风琴4年前❤️1

    年月日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很少有机会和需要看日历,因此对于年月日来说,是学生学习时间单位较难的一个内容。老师为了唤醒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所以开课老师就全运会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皆数学,在了解年月日形成的基础上再通过日历来学习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但我认为如何看日历往往老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经验,如果能在日历观察上给予指导会更好。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4年前

    从身边情景出发,认识年月日,其实生活上,常用的是工作日,年月日区分较少,老师用了本地素材吸引学生去理解,非常好。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1

    非常感谢张老师的建议,对于日历的观察我认为分为两部分。第一是通过观察 2013-2016 年的日历,填写这四年每一个月对应的天数,这方面的我在教学设计没有体现,谢谢您的建议;第二是对于整理后的日历的观察,我设计配合多媒体动画呈现,将大小月用不同颜色的方框标记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河南郑州田田
    河南郑州田田4年前

    马老师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本课中的 “量感” 培养。

    wuxiaona021314
    wuxiaona0213144年前

    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我觉得在让学生看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环节更好,从了解年月日的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年月日知识。

    a景儿
    a景儿4年前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顺帆
    顺帆4年前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吉林九台  宋玲玲
    吉林九台 宋玲玲4年前

    马老师能够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并不陌生,然后让学生说说 “你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日历,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四川成都舒艳
    四川成都舒艳4年前

    《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对时间单位长短量态的感性认识。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结合现实情境来来理解和把握概念与内容,深入探索 “量感” 的价值和意义。 从唤醒经验入手,发展学生时间量感。

    王玲玲123
    王玲玲1234年前

    马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导入新颖,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魏西茹
    魏西茹4年前

    马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全运会素材,自然而然让学生了解到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播放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古罗马历法》微课的学习掌握时间的知识。唤醒经验,发展学生时间量感。

    syt_ly
    syt_ly4年前

    马老师将 “时间量感” 的培养建立在学生经验感知和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从中提取有关于量感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运用量感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量感。

    马舒婷2021
    马舒婷20214年前

    @河南郑州田田 谢谢您对于这节课关于 “量感” 梳理,对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很有帮助!

    亓玉
    亓玉4年前

    本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看日历认识年、月、日,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时间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量感基础,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刘影
    刘影4年前

    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伍婉婷
    伍婉婷4年前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对日历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视频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日历编排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日历规律的记忆。

    黄超超
    黄超超4年前

    这节《看日历》注重了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展开问题,让学生学会看日历。本节课通过观察、填表、找规律及课后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统计 1 日、1 月、1 年可以干的事情让学生从多方角度感知 “量感”,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构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zhongxiaohong
    zhongxiaohong4年前

    老师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本课中的 “量感” 培养。

    庞春明
    庞春明4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在学生已建立 “查 2 月判断平年、闰年”、“一般每年中有一个闰年” 的规律判断平年、闰年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知道 “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 的道理,提炼出判断闰年的算式。 在实践中运用 “量感” 经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身的 “量感”。

    13507240642
    135072406424年前

    老师引用了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皆数学,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mwl123
    mwl1234年前

    马老师以令人震撼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交流 “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的对年月日的认知情况,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并引发疑问,驱动探究。

    尹海滨
    尹海滨4年前

    马老师利用生活实例引出课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经历质疑的过程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品质。

    lishuqiu
    lishuqiu4年前

    马老师在联系环节,使用 “希沃白板 5” 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的功能设计互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量感的应用。

    mwl123
    mwl1234年前

    马老师设计了多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来研究和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如使用 “希沃白板 5” 设计互动游戏,用 “班级优化大师” 随机抽取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666233499
    136662334994年前

    从学生较熟悉的全运会报道出发,以令人震撼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日历,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李宏
    李宏4年前

    老师对学生学情研究透彻,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的思考方式,思维擅长点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干净,引导适度,环环相扣。

    liling
    liling4年前

    这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教师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王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吉林九台郭海英
    吉林九台郭海英4年前

    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看日历认识年、月、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zhanglijuan12345
    zhanglijuan123454年前

    在学生已建立 “查 2 月判断平年、闰年”、“一般每年中有一个闰年” 的规律判断平年、闰年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知道 “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 的道理,提炼出判断闰年的算式。教者引用了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皆数学,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慧
    4年前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课堂活动,让学生经历对年月日的认识的探究过程,巩固认识,注重量感的培养。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4年前

    本节课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引出课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经历质疑的过程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品质。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4年前

    本节课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引出课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经历质疑的过程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品质。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4年前

    本节课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引出课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经历质疑的过程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品质。

    jing8898
    jing88984年前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王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知道了年、月、日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发展了量感。

    xzh123
    xzh1234年前

    观察、讨论、操作、合作交流,本课环节设计流畅,体验丰富。

    李英
    李英4年前

    马老师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本课中的 “量感” 培养。

    吉林榆树胡玲
    吉林榆树胡玲3年前

    马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1. 与同桌合作完成小统计活动。2.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填写完的表格数据,发现数学奥秘。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取大脑中 “量感” 的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陕西西安张博
    陕西西安张博3年前

    马老师通过陕西十四运进行导课紧贴时事,而且对于年月日来说,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不知道它所表示的数学内涵,所以就要通过 “量感” 让学生具体感知年月日。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扩大年的范围后,学生立刻发现 2 月的问题,继续学习闰年和平年,整堂课的节奏环环相扣,锻炼学生的 “量感” 思维。

    广
    广3年前

    马老师通过当地实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新经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发展了学生创新核心能力。在多维度观察日历过程中,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通过查看日历的方式加以验证,创新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这样以来,充分、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binyunwei
    binyunwei3年前

    日历作为记录时间变化规律的工具之 -,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规律。因为观察归纳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时间长短的量感.

    夏正军
    夏正军3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时,王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0:22 · PVG 18:22 · LAX 03:22 · JFK 06:2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