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123waterboy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19

【2019春】湖北潜江基地田家炳实验小学梁曲四下《看一看》

  •  
  •  
    123waterboy · 5年前 · 3479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90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27 21:25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省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的梁曲,很荣幸能代表潜江基地参加第十三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

    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朋友。从 2014 年初次参加 “教材悦读” 网络夏令营活动开始,不知不觉中,新世纪小学数学已经陪我成长了 6 年。在这 6 年里,我有幸多次亲历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络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寒暑假教材悦读活动,也多次聆听了专家对疑难问题的解惑,对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大赛的精彩点评,对教学理念的引领,同时认识了一群可爱的热爱数学教育的教师们。我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能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点,能让我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从容而自信一些。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版数学教材(第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看一看》,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观点对我和关注此帖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祝选手们取得好成绩!

    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工作开心!


    《看一看》研究进程资料目录:

    《看一看》教材图片:[第1页2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72644)


    有关 “空间观念” 的读书笔记:[第1页3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72646)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以及前测分析:[第1页4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72646)


    《看一看》一课的课前思考:[第1页5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72646)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一稿:[第1页6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72655)

    《看一看》第一次试教研讨内容:[第10页91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2701)

    空间观念之我所见:[第10页92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2712)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二稿:[第10页93~95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2723)

    《看一看》第二次试教反思:[第10页97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3397)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三稿(终稿):[第10页98~99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3558)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修改稿:[第10页101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6193)

    《看一看》前测分析 2:[第11页102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6210)

    网络答辩分析及答辩:[第11页103~104](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6674&pid=127248)







    3479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02 条回复   2019-03-27 21:14:54 +08:00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 10:52 编辑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四版教材 四年级上册《看一看》教材图片:

    69136914

    图片:

    看一看(1).png 看一看(2).pn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0 20:17 编辑


    有关 “空间观念” 的读书笔记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空间观念的描述: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教学参考书对发展空间观念的表述: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学习 “计算这类程序性比较强的内容” 比学习 “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后者更难,个体差异更大。我们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时间;不同人的空间想象力差异巨大;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导学生亲自去做。 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观念,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多种经验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观察、想象、描述、再现;拼摆、测量、画图;操作、分析、推理。因此本册教科书在 “观察物体” 编排中,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利用多种途径,在观察、想象、描述、再现、验证中发展空间观念。

    文献资料中的一些主要观点:

    (1)有效发展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空间观念:

    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这样四个阶段:具体(实物直观,例如具有相应几何形体的实物);半具体(模像直观,例如被构造出来的实物模型);半抽象(图像抽象,例如用图呈示的标准图形);抽象(概念抽象,在大脑中建立对象的本质属性)。

    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受儿童知觉上的空间识别障碍和视觉知觉障碍,呈现出一下七个明显的心理特点:对直观的依赖性较强;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空间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容易感知图像中外显型较强的因素;对图形行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对图形的识别依赖标准形式;依据平面再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逐步形成的。

    (2)从 “眼中之竹” 到 “手中之竹”—— 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观察是丰富学生 “眼中之竹” 的常用手段。观察不是简单地看,而是通过科学的观察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操作是丰富学生 “眼中之竹” 的又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几何概念,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时,可以借助直观的操作手段来解决,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和巩固。

    在 “空间与图形” 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丰富学生的 “眼中之竹”,让学生在体验、思考和感悟中形成 “胸中之竹”,在 “胸有成竹” 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实践运用中更好地达成 “手中之竹”。这样,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比较、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但仅仅使用观察或操作等直观手段,只能是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停留在印象层面上,不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1. 优化操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又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思维的过程、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顺畅的思路。

    2. 优化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思考问题的价值,为学生的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

    3. 优化变式比较,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较法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分别进行分析、区别、鉴赏和归纳,辨析异同、把握特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变式” 是指教师尽可能通过必要的变与不变的范式(也就是哪些方面变化,哪些方面保持不变),来帮助学生认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属性之间的关系,并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比较变式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它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3 19:21 编辑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以及前测分析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

    7214

    《看一看》一课的前测分析:

    72157216721772187219



    图片: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png 前测分析(1).png 前测分析(2).png 前测分析(3).png 前测分析(4).png 前测分析(5).pn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0 20:17 编辑


    《看一看》一课的课前思考

    教材分析:

    《看一看》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的 “图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课标》对这部分的知识要求是这样描述的:第一学段(1~3 年级):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4~6 年级):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比较两个学段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学段主要要求观察辨认的是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一些十分形象化的简单物体,而第二学段则是要求观察辨认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与知识要求相对应的学生思维水平和几何空间能力则是从直观想象,到简单分析抽象,再到想象、推理分析!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一共在四个年级段各安排了一个单元的 “观察物体”,分别是一下,三上,四下,六上。一下的主要内容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作为基本要求,观察的方向不超过 3 个;三上则发展到观察一个物体及观察两个物体的简单关系,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方位和形状的不同;作为基本要求,观察的方向,不超过 4 个。第一学段主要为实物观察,活动任务就是观察与辨认。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则分为了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任务除了观察与辨认,还包括画出观察到的形状的草图和根据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四年级下册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小方块的个数在 4 块(含 4 块)以内;在小场景下感觉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六年级上册小方块的数量增加到 5 块,并且讨论搭成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少或最多需要多少方块;在大场景下,感觉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年级 “观察物体” 单元一共安排了 3 个课时的内容,分别是 “看一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我说你搭(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

    “看一看” 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一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并初步经历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

    “我说你搭” 一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与观察活动,发展这样的经验:要求搭的一方用 3~4 个正方体按另一方的指令搭出立体图形,并且进一步感受从相同的角度观察若干不同形状的空间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换句话说,从同一个角度所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的立体图形,可能不是唯一的;用正方体搭正面相同的立体图形,所用正方体的个数也可能是不同的。

    “搭一搭” 一课,主要让学生根据立体图形三个角度看到的形状(平面图形)来还原立体图形。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感受到,四年级的《观察物体》在整个小学的 “观察物体” 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知觉,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另一方面,四年级正处于小学生 “形象思维” 向 “抽象思维” 过渡的阶段,《看一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这种思维的转变,更利于学生推理、分析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

    因此,教好《看一看》显得非常重要而有意义。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经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变,学生的认知起点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前测题。通过前测,我们发现:

    1.80%的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空间直觉,能辨认从某个方向看到图形的样子。但如果要求将观察到的 “立体图形” 转换成 “平面图形”,就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困难。有 60%左右的学生可以按要求画出从正面或左面看到的形状,有 20%左右的学生未做,完全无法用平面图表示,还有 20%左右的学生不能正确把握观察的面的位置关系。

    2. 相比从正面观察,学生从侧面和上面观察更难把握看到的形状。

    3. 关于观察的方法,学生有按着方位顺序观察的经验,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观察对象,无法有序的说出每个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数不出每列或者每行的数量,对看到的形状缺乏整体的感知和细节的把握。

    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其次要在动手操作、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所见,学会用平面图表示所见,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实践验证,纠正完善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4 11:12 编辑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目标:

    1.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 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 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资源:

    课件,多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实物,学习题卡。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观察法,问题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想象,实践验证。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导入课题

    1. 出示一个正方体学具,让学生观察,并谈一谈看到了几个面。

    预设:有的会看到 1 个面,有的会看到 2 个面,有的会看到 3 个面。

    2. 问题启发:针对这些答案,你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吗?

    预设 1:为什么看到的情况不一样?

    预设 2:有没有可能看到 4 个面?

    预设 3:怎样观察,才能只看到 1 个面?

    预设 4:从哪些方向观察,可以看到 3 个面?

    预设 5:怎样把我们看到的面画下来?

    ……

    3. 集体交流、讨论 “预设 3”,达成共识:当视线与正方体处在一个水平线时,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时,都只能看到一个面。

    师: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

    板书课题: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谈论,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观察经验,还可以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用问题引领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含义的理解,为后面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

    二、观察操作,研究新知

    活动一:观察描述,感知空间形式。

    7232

    1. 出示图(1),从它的正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画出它的形状。

    2. 搭出图(2),从它的正面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观察的?画出它的形状。

    (要求:说清楚看到的图形形状、个数以及位置关系。观察方法,要求说清楚观察的顺序。)

    3. 搭出图(3),从它的正面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尝试画一画它的形状。

    预设:第一种,上下两个连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第二种,上下两个分开的小正方形。

    a. 你比较认同哪一种画法?说一说你的理由。

    b.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从上往下观察,上面是一个正方形,下面是一个正方形,上面正方形下面的边与下面正方形上面的边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看到的两个正方形是接在一起的。

    (设计意图:依次呈现由易到难的三次正面观察,目的有二。第一,让学生经历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抽象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法,有序的观察以及从整体到细节的观察便于寻找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分析推理。)

    活动二:操作体验,形成空间表象。

    1. 比较分析: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立体图形(2)和(3),从正面观察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反馈: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反之,一种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对应着多种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

    2. 操作体验:摆一摆,想一想,从正面观察的形状是 7237 的,还可以怎样搭?你能搭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初次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 “形” 与 “体” 之间的联系。在操作体验中,积累空间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表象,培养想象能力。)

    活动三:想象标记,建立空间观念

    出示 P53 观察的情境图:

    7235

    1. 淘气、笑笑和小鸟分别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 独立想象,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交流,反馈,谈一谈你的想法。

    (要求学生说清楚面的个数、指出具体的面以及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 如果在立体图形中,三个面分别用 1、2、3 标记,那么平面图形中的三个正方形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面?

    7238

    4. 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呢?试着想象,标记一下。

    5. 实际搭一搭,并观察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 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完善离不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有策略的标记可以更好地丰富想象,完善空间观念。先独立想象完成从正面看的形状,再集体交流,标记,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面的联系,最后再独立完成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为了更好的让全体学生经历想象标记的过程,培养想象能力。)

    (四)沟通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1. 出示活动任务:

    7236

    2. 小组内观察、想象,并交流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画平面图形,综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想象经验,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三、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

    7234

    (1)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A?

    (2)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B?

    (3)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图 A?

    (4)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图 B?

    (5)上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几种不同的形状?

    2. 用 4 个正方体搭一搭,使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出 3 种来。

    (设计意图:T1 是让学生对多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辨认所看到的形状,再次体验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并感受到不同的图形,从相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T2 是让学生根据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初次经历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

    四、全课小结,提炼要点

    1. 这节课,我们观察物体是怎样观察的?这样观察物体,具体是如何观察的?

    预设: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物体。从这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按顺序观察,观察清楚面的个数以及位置关系等。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或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提问,引导学生从关注知识的收获,过渡到关注过程的体验,关注方法的提炼。)




    图片:

    (1).png (3).png (4).png (5).png (6).png (2).png

    277956259
    2779562595年前

    活动一这个环节设计细致有效,唤醒已有经验,引入新的观察方法。

    活动二明确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到底是什么?要进一步明确。

    摆一摆必然伴随想象和推理,可否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的想法。实际就是还原想象的过程。

    活动四,应该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二:1. 展示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成果;2. 本课的难点所在,看学生能否画出从一个垂直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9-3-515: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3046&ptid=36674)
    
    活动一这个环节设计细致有效,唤醒已有经验,引入新的观察方法。
    
    活动二明确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到底是什么 ...

    嗯,观察方法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观察的顺序,可以按照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观察;二是,观察中对整体和细节的把握。先整体把握,你看到了几个面?再关注细节,几个面是什么位置关系?排成几层(行、列),每层(行、列)有几个面?这里涉及到的两种观察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先整体把握观察到的面的个数,再有序观察、细节把握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摆一摆活动,这里确实要处理好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摆” 的,通过操作、表述,让想象、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四,能不能很好的展示出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成果,学生能否画出从一个垂直方向、侧面观察到的平面图,需要通过试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相应的对策!

    277956259
    2779562595年前

    l 梁老师可以把这一节课教材解读的文字稿,把每一个环节,教材的设计意图,编写结构,在这里详细的介绍出来,有助于读者了解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加明确教材是如何编写《看一看》这一课的几个观察活动的,以及这几个观察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

    277956259
    2779562595年前

    这个开题贴写得有创意,“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观点对我和关注此帖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这句话我喜欢,每一个参与者,不仅仅是参赛者,都会通过大赛得到提升。

    黑龙江林甸高杰
    黑龙江林甸高杰5年前

    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 “形” 与 “体” 之间的联系。在操作体验中,积累空间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表象,培养想象能力。

    陈现池
    陈现池5年前

    梁老师的《看一看》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体验,使学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着重让学生联系想象和验证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就是在观察体验和联系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的。

    陈现池
    陈现池5年前

    观察和联想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双翅膀。

    陈现池
    陈现池5年前

    梁老师的《看一看》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体验,使学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着重让学生联系想象和验证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就是在观察体验和联系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的。

    孔令海潜江
    孔令海潜江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1: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55&ptid=36674)
    
    《看一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 ...

    对课堂导入环节的疑问

    梁老师的导入环节,从观察一个正方体思考能够看到几个面开始,落脚点是 “当视线与正方体处在一个水平线时,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时,只能看到一个面”,并将这个观察方法用于第二环节的观察活动。追问:这样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吗?这样的观察方法是观察物体的 “重要方法” 吗?

    学生通过一至三年级的学习,积累了这样的观察经验:

    1. 同一个物体,最多同时可以看见三个面。

    2.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这两条经验,哪一条经验对今天的学习更有价值?显然是第二条经验。为了全面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多个角度观察,今天,我们就用这种观察方法,观察和研究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组合物体的形状。

    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的观察方法,不具备一般性,建议不必刻意的去追求。难道视线与观察的平面不是正对着就不能准确画出平面图形?

    刚才阅读了深圳南山基地《看一看》的教学设计,他们用语文课中画杨桃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较好的利用了学生的第 2 条经验,我个人表示赞同。:)

    静夜听雨
    静夜听雨5年前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

    孙老师
    孙老师5年前

    梁老师在教材分析部分对整个教材进行了一个纵向梳理,有利于在教学中对本课有整体的把握,不知是否可以对本节课每个问题串进行一个分析?

    在导入环节,梁老师花了较多时间来讨论 “预设 3”,达成共识:当视线与正方体处在一个水平线时,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时,都只能看到一个面。这并不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在三年级的观察物体中学生就已经了解过。是否需要更换导入?

    活动一:观察小正方体的个数逐渐增多,梁老师通过 “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观察的?”“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 这些问题驱动,让学生经历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逐步明确观察的方法。

    活动二的对比更是让学生明确,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一个面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一样。这里是否可以预伏要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从不同的面来观察。顺势引入活动三,从正、侧、上来观察立体图形?

    fss220
    fss2205年前

    梁老师的教学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透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

    caoshuihong521
    caoshuihong5215年前

    研读课标教参教材,再到研读学生,梁老师做到了细致入微,值得我们学习。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孙老师发表于2019-3-1112: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4494&ptid=36674)
    
    梁老师在教材分析部分对整个教材进行了一个纵向梳理,有利于在教学中对本课有整体的把握,不知是否可以对本 ...

    谢谢孙老师的建议。

    每个问题串的分析文字稿,我会后面补上去的,这样对于教材的解读更加全面一些。

    关于导入,大家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这里,我的想法是作为一个复习导入(唤醒观察经验)课题,并没有作为重点来教学。当然,大家提到的更换导入,我会郑重考虑的,让导入更自然,更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


    预设要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从不同的面来观察,顺势引入活动三,从正、侧、上面来观察立体图形,这个建议我非常赞同,希望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好!

    谢谢孙老师!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孔令海潜江发表于2019-3-1020: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4353&ptid=36674)
    
    对课堂导入环节的疑问
    
    梁老师的导入环节,从观察一个正方体思考能够看到几个面开始,落脚点是 “当视线与 ...

    为了全面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多个角度观察。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


    关于对正面观察含义的理解,孔老师的建议也非常合理,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活动中约定俗成地理解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视线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必刻意的去追求。

    热宝1984
    热宝1984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50&ptid=36674)
    
    《看一看》一课的课前思考教材分析:《看一看》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的 “图形的认识”(观察物体)。《 ...

    前测这个方法好,能更好的的掌握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

    热宝1984
    热宝19845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9-3-816:2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3430&ptid=36674)
    
    l 梁老师可以把这一节课教材解读的文字稿,把每一个环节,教材的设计意图,编写结构,在这里详细的介绍出来 ...

    同意这位老师的看法,这样的设计看着有些不太明确。

    meng8299
    meng82995年前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法,有序的观察以及从整体到细节的观察便于寻找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分析推理。

    qingkui
    qingkui5年前

    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建立在观察、想象、操作、对比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些。

    qingkui
    qingkui5年前

    平视被观察的物体,只能看到一个面,这是学生观察的一个要点,粱老师引导到位。

    qingkui
    qingkui5年前

    利用小组内观察、想象交流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像,语言想象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一种方法。

    cuixinfei
    cuixinfei5年前

    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经历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学生明确观察方法,有序的观察,从整体到细节,寻找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15590529732
    15590529732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50&ptid=36674)
    
    《看一看》一课的课前思考教材分析:《看一看》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的 “图形的认识”(观察物体)。《 ...

    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15590529732
    15590529732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711: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3291&ptid=36674)
    
    嗯,观察方法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观察的顺序,可以按照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

    梁老师能在操作体验中,积累空间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表象,培养想象能力。

    15590529732
    155905297325年前
    [陈现池发表于2019-3-1009: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3900&ptid=36674)
    
    梁老师的《看一看》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体验,使学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着重让学生联 ...

    能通过小结提问,引导学生从关注知识的收获,过渡到关注过程的体验,关注方法的提炼

    15590529732
    155905297325年前
    [孙老师发表于2019-3-1112: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4494&ptid=36674)
    
    梁老师在教材分析部分对整个教材进行了一个纵向梳理,有利于在教学中对本课有整体的把握,不知是否可以对本 ...

    让学生充分体验,使学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着重让学生联系想象和验证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就是在观察体验和联系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的。

    张玉凤
    张玉凤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46&ptid=36674)
    
    有关 “空间观念” 的读书笔记《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空间观念的描述: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 ...

    我看了老师对空间观念的解读,每个人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但是你的理解似乎更深刻一些,向你学习。

    qingkui
    qingkui5年前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法,有序的观察以及从整体到细节的观察便于寻找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分析推理。

    qingkui
    qingkui5年前

    让学生联系想象和验证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就是在观察体验和联系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的。

    怡然0913
    怡然09135年前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比较、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小学生正处于又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思维的过程、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顺畅的思路。梁老师的《看一看》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体验,使学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着重让学生联系想象和验证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就是在观察体验和联系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的.
    lslslf2002
    lslslf20025年前

    大庆大同祝三李淑玲

    教学的设计直接体现以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间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lslslf2002
    lslslf20025年前

    大庆大同祝三 李立凤

    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推理,验证的过程。

    lslslf2002
    lslslf20025年前

    大庆大同祝三 韦立涛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swallow9
    swallow95年前

    课中老师创设情境,给足学生观察与体验的时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在动手操作、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语言描述所见,学会用平面图表示所见,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实践验证,纠正完善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与观察想象和画图协调发展,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到渠成。

    gp2046
    gp20465年前

    梁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孩子的思维不断在 2 维和 3 维空间之间转换,调动了孩子的思考积极性,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swallow9
    swallow95年前

    这节课中,田老师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与机会,借助直观的操作手段来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空间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AAA
    AAA5年前

    梁老师课前做了大量前测,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课上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观察要有有序性和对整体与细节的把握,这一点梁老师实践的很好!

    尚婷婷
    尚婷婷5年前

    以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空间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设置悬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猜测,诱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促进学生思考。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维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尚婷婷
    尚婷婷5年前

    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原型,组织学生通过对现实空间中实物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对实物视图的初步认识和常见平面图形的了解,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277956259
    2779562595年前

    用抽象的思想引领几何分析,完成三视图,如何抽象?我们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三视图的抽象,是如何形成系统规范的观察方法

    ,要理清思路。要落实教学目标,我们会使用那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分别在哪个教学环节中体现,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277956259
    2779562595年前

    昨天就教学设计的问题团队成员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识到:要重新解读教材问题串与几何发展水平间的对应关系。

    导致的结果是:重新设计教案。严格按教材问题串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但数学抽象的思想不变。数学抽象是过程性目标,体现在师生的交往互动、反思质疑的过程中。

    观察操作 —— 想象 —— 分析推理 —— 验证,发展空间观念四步曲,我搭你画一观察操作,我搭你画二想象,图二图三正面图对比,进行分析推理,从多角度观察,画三面图,操作验证。梁老师的教学设计沿着范希尔几何学习水平的层次设计活动,展开教学活动。

    大庆宋佰玲
    大庆宋佰玲5年前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比较、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

    林甸苏晓艳
    林甸苏晓艳5年前

    教师依次呈现由易到难的三次正面观察,不仅让学生经历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抽象的能力还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法,有序的观察以及从整体到细节的观察便于寻找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有策略的标记可以更好地丰富想象,再通过独立画平面图形,综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想象经验,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完善空间观念。值得学习!

    杨春华
    杨春华5年前

    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编写结构严谨,通过操作、表述,让想象、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空间观念教学落实实处。

    辽宁大连王璟芳
    辽宁大连王璟芳5年前

    梁老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然后在动手操作、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描述,并学会用平面图表示,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实践验证,纠正完善想象,从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fxh19941024
    fxh199410245年前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猜想、观察、验证等活动,帮助学生来发展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以及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duwanbao1979
    duwanbao19795年前

    对教材的理解透彻,分析到位。才能把握好教材本身,设计出一节好课。 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观察证等不同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limeixia92
    limeixia925年前

    梁老师设计的《看一看》一课,在设计前的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以及前测分析非常详细到位!

    王立卫
    王立卫5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9-3-816: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3431&ptid=36674)
    
    这个开题贴写得有创意,“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观点对我和关注此帖的每一个人都很重 ...

    l 梁教师通过操作活动,设计问题、观察比较,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练习让学生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立体图形,经历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为提升空间观念做好铺垫。

    简阳袁春华
    简阳袁春华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49&ptid=36674)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以及前测分析《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看一看》一课的前 ...

    教学目标的定位非常清晰,具有层次性。将空间观念的解读具体、充分

    简阳袁春华
    简阳袁春华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1: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55&ptid=36674)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目标:1.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 ...

    本课教师教学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具有层次性。空间观念的解读具体充分,将空间观念的发展层次具体到空间感知和空间想象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作为抓手。

    liguo
    liguo5年前

    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做了前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lianglaoshi
    lianglaoshi5年前

    梁老师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利用多种途径,在观察、想象、描述、再现、验证中发展空间观念。

    王丽红
    王丽红5年前

    导入课题时观察正方体学具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从正面、上面和侧面来观察,并应用到后面的活动中去,尤其是活动一,设计的很细致,从一个正方体,到摆放三个正方体,由易到难,让学生一点一点的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后面再进行观察操作,就水到渠成了。

    大庆林甸吴艳芳
    大庆林甸吴艳芳5年前

    本课教师教学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具有层次性。空间观念的解读具体充分,将空间观念的发展层次具体到空间感知和空间想象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作为抓手。

    潘国红
    潘国红5年前

    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三次的正面观察,由易到难,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引出了学生的认知难点,为下面的深入研究埋下伏笔。

    fxh19941024
    fxh199410245年前

    老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分析透彻,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设计!

    1006017974
    10060179745年前

    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观察体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到事物前面进行观察,对于学生不同的观察体验进行集体交流思考过程。

    苗苗
    苗苗5年前

    老师的前测设计很用心,真实了解了孩子的情况,为教学提供了研究的起点,不是盲目的,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1006017974
    10060179745年前

    教师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连一连、摆一摆等一系列具有数学价值的活动,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1006017974
    10060179745年前

    教师适当的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始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时的口语评价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师爱。

    matianmeng
    matianmeng5年前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比较、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但仅仅使用观察或操作等直观手段,只能是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停留在印象层面上,不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大庆林甸吴艳芳
    大庆林甸吴艳芳5年前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前测分析很具体,学情分析要根据老师自己即将试教的学生来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就会很强。开课如果能再生动一些,我觉得就更好了。

    MISSL
    MISSL5年前

    老师的开帖,从各个角度细致的解读了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也看到每个观察活动都有不同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一步步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王立卫
    王立卫5年前

    l 梁教师通过操作活动,设计问题、观察比较,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练习让学生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立体图形,经历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为提升空间观念做好铺垫。

    高贝贝
    高贝贝5年前

    梁曲老师四年级下《看一看》的设计中,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 “形” 与 “体” 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对多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辨认所看到的形状,再次体验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并感受到不同的图形,从相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最后让学生根据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经历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综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想象经验,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在操作体验中,积累空间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表象,培养想象能力。

    Halo
    Halo5年前

    梁老师的主要观念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比较、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但仅仅使用观察或操作等直观手段,只能是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停留在印象层面上,不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过我认为在引入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再去观察,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到的图像,想象和思考,是不是更能让学生建立空间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 天津河西窦心甜

    吴丹198817
    吴丹1988175年前

    从摆到观察到画出来,学生经历了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知空间的产生,让学习变得更简单。

    lld123456
    lld1234565年前

    前测可以考虑到知识学习前后的联系,教师能更好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掌握实践。教学中梁老师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空间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duyong997
    duyong997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49&ptid=36674)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以及前测分析《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看一看》一课的前 ...

    水平层次的划分做的好细致,值得大家借鉴学习,再根据水平划分了解学情,制定教学计划,以学定教。

    duyong997
    duyong9975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9-3-515: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3046&ptid=36674)
    
    活动一这个环节设计细致有效,唤醒已有经验,引入新的观察方法。
    
    活动二明确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到底是什么 ...

    在操作体验中,积累空间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表象,培养想象能力;从观察一个正方体思考能够看到几个面开始,落脚点是 “当视线与正方体处在一个水平线时,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林甸苏晓艳
    林甸苏晓艳5年前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有策略的标记可以更好地丰富想象,完善空间观念。先独立想象完成从正面看的形状,再集体交流,标记,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面的联系,最后再独立完成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为了更好的让全体学生经历想象标记的过程,培养想象能力。通过独立画平面图形,综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想象经验,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1037509229
    1037509229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46&ptid=36674)
    
    有关 “空间观念” 的读书笔记《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空间观念的描述: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 ...

    看了老师关于空间观念的读书笔记,用心在学,用心在教。用理论来指导教学,有据可依。

    1037509229
    1037509229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49&ptid=36674)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以及前测分析《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看一看》一课的前 ...

    学生认知水平划分表做的细致到位,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结合前测目标定位准确。

    hljhl123
    hljhl1235年前

    梁老师的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讨论中走进新课,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比较、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由易到难,形成表像,操作有序,培养想象能力。从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思考的,(刘静)

    赵莹莹
    赵莹莹5年前

    老师通过课前测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这个基础上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

    花落不弃
    花落不弃5年前

    梁老师在课前对知识的前后衔接做了透彻的分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体会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

    FTT1991
    FTT19915年前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叶子7
    叶子7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1: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55&ptid=36674)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目标:1.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 ...

     梁老师再设计活动三很精彩,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完善离不开想象,在观察立体图形的正面时,三个面分别用 1、2、3 标记,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从上面、左面的的图形并做上标记。在这里是否让学生同桌合作,去给伙伴指指是那个面,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面的联系。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李双双
    朱东转
    朱东转5年前

    梁老师的前测分析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过程的问题预设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ygj
    ygj5年前
    [123waterboy发表于2019-3-110: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50&ptid=36674)
    
    《看一看》一课的课前思考教材分析:《看一看》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的 “图形的认识”(观察物体)。《 ...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大庆林甸贺畅
    大庆林甸贺畅5年前

    教学参考书对发展空间观念的表述: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学习 “计算这类程序性比较强的内容” 比学习 “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后者更难,个体差异更大。我们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时间;不同人的空间想象力差异巨大;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导学生亲自去做。 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观念,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多种经验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观察、想象、描述、再现;拼摆、测量、画图;操作、分析、推理。因此本册教科书在 “观察物体” 编排中,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利用多种途径,在观察、想象、描述、再现、验证中发展空间观念。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7 16:19 编辑


    《看一看》初次试教研讨情况

    3 月 11 日下午两点,潜江市实验小学东风路校区,录播室,我初次试教《看一看》一课。参与听课、交流的除了参赛成员,还有幕后指导专家以及跟团学习的成员们。

    试教结束,自己感觉很一般。从整个教学程序来看,我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都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了。明显的不足之处便是,课堂全程平淡如水,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缺少认知冲突,没有出彩之处。其次,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也十分粗糙,如学生评价、教学环节的过渡等等。

    为了了解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课后,团队老师对学生进行完课后测评,就参与到了积极的交流讨论中。


    研讨中,大家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导入环节的质疑。孔令海老师认为,导入环节从观察一个正方体思考能够看到几个面开始,落脚点是 “当视线与正方体处在一个水平线时,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时,只能看到一个面”,并将这个观察方法用于第二环节的观察活动。这样的观察方法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不是观察物体的 “重要方法”。 视线与观察的平面正对着的观察方法,不具备一般性,建议不必刻意的去追求。难道视线与观察的平面不是正对着就不能准确画出平面图形?他还谈到,学生通过一至三年级的学习,积累了这样的观察经验:1. 同一个物体,最多同时可以看见三个面。2.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这两条经验,第二条经验对今天的学习更有价值。为了全面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多个角度观察。也就是说,无论借助什么的情境导入课题,最后的落脚点都应该是 “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为了更全面的认识立体图形,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而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角度认识图形则是我们常用的观察方法。

    第二方面,对观察方法的再思考。初稿教学设计中,与其他参赛老师明显不同之处就是对观察方法的 “看重”。在这里,观察方法主要是指观察的技巧,具体的实施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观察的顺序,可以按照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观察;二是,观察中对整体和细节的把握。先整体把握,你看到了几个面?再关注细节,几个面是什么位置关系?排成几层(行、列),每层(行、列)有几个面?这里涉及到的两种观察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有机的结合使用,先整体把握观察到的面的个数,再有序观察、细节把握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何雄燕老师首先谈了谈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学生的发言基本上都已经体现出了整体观察以及有序观察的观察方法,他们在发言中都是先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然后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面的排列情况的。这种观察的方法是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就积累起来的,这节课需要重点关注吗?此外,空间观念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根据描述画出图形,按照学生的描述 “看到了 3 个面;从上往下看,上面有 1 个面,下面有 2 个面;从左往右看,左边有 1 个面,右边有 2 个面。”,可以很好的画出图形吗?这样描述看到的面的位置关系,是否合适?对此,我的想法是,学生在这节课中观察方法的表现到底是因为之前观察经验积累的结果呢?还是本节课中,观察活动引导的结果?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谁的比重更大一些?完全舍弃是否会影响课堂的顺利发展?学生能否较好的描述所见,能否根据描述,画出所见?

    第三方面,教学重难点的重新确定。之前,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将教学的难点确定为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基于一点思考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让学生经历过程,在过程中形成发展空间观念所必须的一些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就显得特别重要。以往的教学经验又告诉我,这节课中能考查学生,学生又可以反映出来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在画一些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图时容易出错。难点在画平面图,那么究竟难画在哪里呢?课堂上一名学生的表现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力,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教学片断:

    师:搭出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从它的正面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尝试画一画它的形状。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交流。

    全班 40 名同学的答案,没有出现预设中的上下两个分开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而是出现了两个上下点相连,左右点相连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如图所示:

    8152 8153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看到了两个正方形的面。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一个正方形。

    师:你为什么要错开画呢?

    生:因为我发现这两个正方形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

    课后,我们专门又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更加清楚的明白了孩子的想法:他想表达两个正方形的前后关系,但是感觉在纸上十分苦难,于是选择了把下面的(也就是前面的)正方形向左偏(向前一点)。

    由此可见,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怎么把图形的前后关系表达在平面上!再往回进一步的思考,难点就在于怎么用平面图形来表达立体图形,也就是抽象的过程!抽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就是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难点,如何表达所见,如何准确地画出所见图形的位置关系,都应该作为难点来突破!

    讨论不断在深入,大家对这节课的思考也是越来越深刻和细致。按照团队专家和老师们的建议,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繁杂而又充满挑战。一是再次重新理解空间观念,用自己的思考来定义空间观念;二是重新解读教材,弄清教材问题串的设计意图以及单元编排体系;三是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尝试按照范希尔的几何思维发展水平来设计;四是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上好这节课。


    图片:

    1.png 2.pn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空间观念之我所见

    空间观念到底指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去了解空间是什么。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表现。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从奇点爆炸之后,宇宙的状态由初始的 “一” 分裂开来,从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运动状态等差异,物与物的位置差异度量称之为 “空间”,空间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通常用来指四方(方向)大小。

    空间观念就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在这过程中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像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具体来说,学生的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转化,即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第二,描述;第三,想象。实际上,转化和描述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想象。

    在一些学术文献中,空间观念也有一些大同小异的解释。如,有的认为 “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也叫表象,它是通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逐步形成的。”,有的认为 “所谓的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表象就是一个初步感知,即一提到某个几何图形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再现出几何图形的形象,能了解其某些基本特征。”。但不管怎么解释,基本上都离不开对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的感知。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建立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在大脑里表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表达、描述想象中的事物。

    那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到底有哪些策略呢?

    研究表明,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实物直观)→半具体(模型直观)→半抽象(图像抽象)→抽象(概念抽象)。学生思维水平和几何能力发展的水平也大致是从直观形象,到直观想象与分析抽象阶段,再到想象推理分析阶段的。根据不同阶段和水平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发展空间观念。如直观阶段,主要着眼于观察(视觉),操作(触觉),语言描述,听觉感知,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分析抽象阶段,就可再借助描述表示,分析推理,比较猜测,想象验证等手段和方法;想象推理阶段,则可通过联想,模拟,变换等策略。当然,空间观念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段一段的,每个阶段和水平之间并不一定泾渭分明。毕竟,空间观念最基本的表现,本身就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各个阶段综合利用各种策略来促进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强化!


    附名词解释:知觉 表象 想象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

    表象与知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只有当对象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起作用,表象则可以在这种作用消失后继续存在。有些表象是对静态的和动态的知觉的再现,称为记忆表象。有些表象是对知觉的概括和重组,称为想象表象。人们还可以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知觉中抽取某些共同方面形成一般表象,也可以把知觉要素任意组合形成虚构的表象。表象是对感觉、知觉的重组和加工,接近于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它还没有超出感性认识的界限,仍是感性的具体形象。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7 15:49 编辑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材分析:

    教科书设计了四个问题,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第一个问题是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再观察并画出从它的正面看到的形状,感受抽象的过程,获得经验;第二个问题是体验在增加搭立体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的情况下,被改变了形状的立体图形的正面形状并没有改变;第三个问题是学会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第四个问题是学会画出表示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的平面图形。

    问题串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很好地体验从观察入手,经过描述、表达、分析、想象、验证的抽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经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变,学生的认知起点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前测题。通过前测,我们发现:

    1.80%的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空间直觉,能辨认从某个方向看到图形的样子。但如果要求将观察到的 “立体图形” 转换成 “平面图形”,就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困难。有 60%左右的学生可以按要求画出从正面或左面看到的形状,有 20%左右的学生未做,完全无法用平面图表示,还有 20%左右的学生不能正确把握观察的面的位置关系。

    1. 相比从正面观察,学生从侧面和上面观察更难把握看到的形状。

    2. 关于观察的方法,学生有按着方位顺序观察的经验,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观察对象,无法有序的说出每个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数不出每列或者每行的数量,对看到的形状缺乏整体的感知和细节的把握。

    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其次要在动手操作、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所见,学会用平面图表示所见,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实践验证,纠正完善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 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 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资源:

    课件,多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实物,学习单。

    教法学法:

    操作观察,交流讨论,问题启发。

    设计思路:

    经过团队老师们的多次研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稿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大的改动,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重新下了工夫。

    第一,重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图形与几何的教材编写中,北师版教材遵循了范希尔几何认识水平的五个层次的观点。小学阶段达到前三个水平。本课问题串 4 个问题的呈现,就体现了从水平 0 到水平 2 的发展过程。通过 4 个活动的学习,在三视图的认知方面,学生从水平 0 发展到水平 2,这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第二,重新理清培养空间观念的途径或者方法。从阅读的文献资料我们知道,培养空间观念的方法有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推理、语言描述,这些方法在前几稿和本稿教学设计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史宁中教授指出,要站在数学抽象的高度理解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这一观点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数学抽象的角度培养空间观念,是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如何抽象?没有可借鉴的答案。我们的思考算是一种尝试、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新。

    总的来说,这一稿的教学设计特别希望做到,在几何水平发展方面,每个活动的安排及思考的问题,尽量与该水平的能力相一致。在数学抽象方面,通过提问与追问一连串的问题,以及想象、推理、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反思、交流,让学生经历抽象的思维过程,将直观看到的形状舍弃一些属性,抽象为三视图。

    杨春华
    杨春华5年前

    梁老师把这节课能够细致在这里解析出来,有助于读者了解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加明确教材是如何编写《看一看》这一课的几个观察活动的,以及这几个观察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非常值得学习。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7 16:16 编辑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 课件依次呈现卡车的正面、侧面、上面的现状图,让学生猜猜车是什么样子的。

    2.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启发?

    这些图形都是从卡车的一个方向看到的,都只能详细的看到卡车的一面,但不能全面地反映卡车的情况,如果想了解卡车的全部,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卡车。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用平面图形描述物体的形状。

    板书课题: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我搭你画

    直观观察 画图(1)~(5)物体的正面图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在水平 0 思考问题。就是直观观察,把直观看到的形状说出来、画出来。画出图形的过程是初步抽象的过程,画出的图形就是抽象的结果。)

    8154

    (1) (2) (3) (4) (5)

    1. 出示图(1)物体

    师:观察这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把你看到的正面的形状画出来。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1。

    (设计意图:描述所见,明确正面观察的含义。画出所见,完成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换。)

    1. 依次搭出图(2)(3)(4)物体

    ①师:分别观察这几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把你看到的正面的形状画出来。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2~4。

    ②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分析。

    a. 为什么从正面看图(2),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的面?遮挡住了。

    b. 从正面观察图(3)和图(4), 都看到了 2 个正方形,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从一个小正方体到两个小正方体,研究问题逐步加深。通过直观观察、简单分析、比较,图(2)告诉学生,当图形被遮挡时,画不出来;图(3)和图(4)引导学生领悟到,描述、表示看到的图形时除了关注正方形的个数,还要注意几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

    1. 搭出图(5)物体

    师:接下来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观察这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你能画出正面的形状吗?

    ……

    ①倾听学生想法

    (倾听学生的想法:一是看到了什么,二是画出来的形状是什么,三是正面图表达了哪些信息。关注学生的想法中是否注意到了两个正方形不共面的问题。)

    ②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5。

    ③学生作品展示(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交流、反思、质疑。预设如下:

    指名陈述理由。

    如,张三同学,你这样画的理由是什么?

    如,王五同学,你为什么把两个正方形连在一起?

    活动二:谁画得对

    比较分析 归纳画正面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在水平 1 思考问题。水平 1 也叫分析水平,分析图形的结构特点(指分析活动 1 抽象出的图形),分析图形所表达的意义。活动 1 中列举的 3 个例子,没有严格的对于错,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学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就证明学生的空间观念已经得到发展。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向前跨一步,那就是优化,选择能够推广的、更一般的表达方法、作图方法作为知识点巩固下来。)

    1. 比较几种表示方法的异同

    追问:从这几幅正面图中分别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正方形的个数是一样的,都有两个正方形。

    不同点:两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不一样,张三的图形表示两个正方形是上下分开的,李四的图形表示出两个正方形的上下、左右关系,有一点相连,王五的图形表示两个正方形是上下相连的,有一条边相连。

    师:到底哪个更合理,还需要我们去原来的立体图形中再看一看!

    1. 思考、分析:立体图形中,两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再次观察、描述,发现:在这个立体图形中,2 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有上下关系,还有前后关系,不具有左右关系。

    集体交流,讨论,分析,达成共识:李四的表示方式有左右关系,可以排除掉;张三、王五的表示方式可以从原物体的高度(或相连边的位置关系)来辨别;前后关系不好在纸面上表示出来。

    追问:前后关系不好表示,怎么处理呢?

    1. 形成结论。

    结论:从正面观察立体图形时,画看到的形状就是把看到的正方形的个数以及上下、左右关系画出来。在纸上不好表示直接正方形的前后关系。

    因此,王五同学的画法符合我们数学上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小正方体的个数增加到 3 个,抽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时,有时不仅要考虑正方形的个数以及位置关系,还要通过分析来完成,立体图形中的前后关系不能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


    附学习单:

    81558156

    图片:

    QQ图片20190317160429.png QQ图片20190317161055.png QQ图片20190317161121.pn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7 16:14 编辑


    活动三:谁想得对

    想象推理,沟通联系 总结画三视图的方法

    1. 师:比较图(4)与图(5)正面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同的立体图形从某一个面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要想弄清图形的整体形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

    师:还可以从物体的哪些面来观察?(上面,侧面等)下面咱们就来研究一下从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怎么画。

    1. 出示教材 P53 第 3 个问题串的情境图: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练一练

    师:淘气、笑笑、小鸟分别从物体的哪个方向观察的?

    ①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6。

    ②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展示作品,学生交流答题的理由。

    ③沟通联系,想象推理

    提问:比较图形(5)和图形(6),你有什么发现?

    (大小形状相同,一样的物体,摆放的方向不一样。)

    提问:图形(5)的正面变成了图形(6)的哪一面?图形(5)的右面变成了图形(6)的哪一面?

    ……

    追问:你现在受到什么启发?

    ……

    (笑笑看到的形状与图形(5)的正面相同,淘气看到的形状与图形(5)的右面相同)

    追问:还有什么启发?

    ……

    (观察侧面的方法与正面一样;当站在侧面观察时,侧面就变成了正面;画侧面图的方法与正面图一样,都是观察正方形的个数和上下左右关系;……)

    提问:结合图 4,说一说从正面图、侧面图、上面图分别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

    ④小结

    画侧面图的方法与正面图一样。

    画物体上面形状图的方法与正面图基本一样。

    小结:正面图、侧面图、上面图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立体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数学上用平面图形描述物体形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画这三种图形的方法一样,都是把这一面的正方形的个数及上下左右关系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图(4)和图(5)的比较,感知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必要性,转入侧面、上面观察。先尝试通过想象画出从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再观察验证,小结方法,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谁最能画

    思维训练 画三视图

    (设计意图:这是在水平 2 思考问题,主要体现为非形式化推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思维训练,训练学生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思考画更复杂物体的三视图,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想象推理的过程,属于非形式化推理。)


    1. 出示立体图形: ,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如果有困难,可以实际观察一下。

    2. 集体订正、指导改错。

    三、巩固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课本练习)

    (1)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A?

    (2)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B?

    (3)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图 A?

    (4)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图 B?

    (5)上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几种不同的形状?

    反思小结:做完这道练习题,你受到什么启发?

    不同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形状相同,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第 2 条是: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既然是获得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是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就不需要在授新环节以知识点的形式教给学生。做完此题,老师提问:做完这道练习题,你受到什么启发?本质上是教学评价,目的就是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这种经验。)

    1. 用 4 个正方体搭一搭,使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出 3 种来。(课本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初次体验根据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经历,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四、全课总结

    1. 这节课,我们是怎么研究物体的形状的?

    (1)多角度观察:正、侧、上

    (2)画形状:个数,位置关系,分析,想象

    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1:要看清物体的形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为什么今天只从三个方向观察?

    预设 2: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这样认识物体更清楚,为什么要从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总结知识要点,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看一看

    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画形状:个数,位置关系;分析,想

    马俊才
    马俊才5年前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思维的过程、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顺畅的思路。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24 14:56 编辑


    3 月 18 日下午 2 时,第二次试课研讨活动在实验小学东区举行。如果说,第一次试教主要是从观察方法和技巧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第二次试教就是希望从抽象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学生,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呢?又带给我哪些新的启发呢?教学中又暴露出了哪些个人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呢?

    (1)新生成,新问题

    在教学观察立体图形(3),画出从它正面看到的形状时,学生经历了观察、描述的过程,然后画出看到的形状。作品展示时,没有出现预设中的 “错误”,而是产生了新的生成。

    学生甲直接画出了四个面。

    学生乙认为,会看到两个正方形,但因为两个正方形中间还连接着一个正方形,因此画出了这样的情况。

    学生丙认为,看到了两个正方形,但是感觉上面的正方形要小一些,下面的正方形要大一些。

    产生这些 “错误” 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甲同学显然是观察的角度出现了偏差,视线处于正上方,将上面看到的 2 个面也画了。

    乙同学观察的角度不能说错误,但也不能说正确。事实上,人眼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类似于点光源,那么点光源的光线到达物体看到的图形就会因位置的些微差别产生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是客观事实。然而,很显然,本课中的从正面观察实际上要教育学生的是平行投影中的正投影,光线是平行的。

    丙同学虽然严格做到了 “正面观察”,然而看到的却是一大一小啊,这也是真实的体验。实际上两个是一样大的,但因为观察物体时,会感觉近大远小,而下面的正方形离眼睛近一些,上面的正方形离眼睛远一些。因此会有这样的直觉。

    学生实际观察到的形状并不是我们老师所想要的啊?这种冲突与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是抽象的问题。抽象的问题就必须从抽象的角度来解决。如何将立体图形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就必须在去掉属性的基础上,分析物体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从度量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正方形的个数、简单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是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的,可是仅仅通过这样的判断还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还存在正方形不共面的问题,还存在视觉上的误差,这时就需要从度量的角度来进行比较精准的判断了。物体有几层,几行,几列,舍去不需要的,不重要的东西,就完成了我们的抽象过程。

    (2)只言片语的启发

    导入环节,呈现情景,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此刻,希望体现一种抽象。因此,我们的导入情景应该与抽象相关联。设计一个教学环节,提出一个课堂提问,我们都应该多思考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效果和价值有多大?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把握课堂的节奏?怎样设置问题是关键。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得有关键问题来引领学习。

    (3)改进的方向

    在观察一个、两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时,为了突出正面观察的含义以及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悟到观察时需要关注正方形的个数、位置关系,我人为的添加了两个环节。实际教学时,费时太长(23 分钟),影响了整个课堂的节奏。正面观察的含义,观察的方法重不重要?事实表明,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就因为对正面观察含义的弱化,导致在后续的观察活动中,一些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对。而观察的方法是可以图二的作品展示交流中探讨出来的。高效的教学设计与处理是简约的。我想,轻松而高效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简约但不简单。活动简约,但对活动环节的处理却不简单,在不简单的处理中获得最大的收获,这就是有效乃至高效的境界。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是什么样的角色?我想老师应该是一个主持人,把控整个交流的氛围和节奏,而把讨论的话语权尽量的交给学生。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三稿

    学习目标:

    1.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 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 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难点:当观察的面中正方形不在同一个平面时,如何画出它的形状。

    教学资源:

    课件,多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实物,学习单。

    教法学法:

    操作观察,交流讨论,问题启发。

    设计思路:

    经过团队老师们的多次研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稿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大的改动,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重新下了工夫。

    第一,重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图形与几何的教材编写中,北师版教材遵循了范希尔几何认识水平的五个层次的观点。小学阶段达到前三个水平。本课问题串 4 个问题的呈现,就体现了从水平 0 到水平 2 的发展过程。通过 4 个活动的学习,在三视图的认知方面,学生从水平 0 发展到水平 2,这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第二,重新理清培养空间观念的途径或者方法。从阅读的文献资料我们知道,培养空间观念的方法有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推理、语言描述,这些方法在前几稿和本稿教学设计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史宁中教授指出,要站在数学抽象的高度理解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这一观点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数学抽象的角度培养空间观念,是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如何抽象?没有可借鉴的答案。我们的思考算是一种尝试、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新。

    总的来说,这一稿的教学设计特别希望做到,在几何水平发展方面,每个活动的安排及思考的问题,尽量与该水平的能力相一致。在数学抽象方面,通过提问与追问一连串的问题,以及想象、推理、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反思、交流,让学生经历抽象的思维过程,将直观看到的形状舍弃一些属性,抽象为三视图。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9 14:04 编辑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电脑呈现物体和动物的影子,让学生猜猜它们是谁。

    师:这些影子都是平面图形,反映了原来物体的轮廓,依据这些平面图形可以帮助我们猜测原来是什么物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平面图形描述物体的形状。

    板书课题 :看一看(用平面图形描述物体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搭你画

    直观观察 画图(1)~(3)物体的正面图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在水平 0 思考问题。就是直观观察,把直观看到的形状说出来、画出来。画出图形的过程是初步抽象的过程,画出的图形就是抽象的结果。)

    8286

    1. 出示图(1)物体

    师:观察这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把你看到的正面的形状画出来。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1。

    (设计意图:描述所见,明确正面观察的含义。画出所见,完成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换。)

    1. 搭出图(2)物体

    ①师:观察这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把你看到的正面的形状画出来。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2。

    ②学生作品展示,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从一个小正方体到两个小正方体,研究问题逐步加深。通过作品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以及位置关系。)

    1. 搭出图(3)物体

    师:接下来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观察这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你能画出正面的形状吗?

    ……

    ①倾听学生想法

    (倾听学生的想法:一是看到了什么,二是画出来的形状是什么,三是正面图表达了哪些信息。关注学生的想法中是否注意到了两个正方形不共面的问题。)

    ②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3。

    ③学生作品展示(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交流、反思、质疑。预设如下:

    指名陈述理由。

    如,张三同学,你这样画的理由是什么?

    如,王五同学,你为什么把两个正方形连在一起?

    活动二:谁画得对

    比较分析 归纳画正面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在水平 1 思考问题。水平 1 也叫分析水平,分析图形的结构特点(指分析活动一抽象出的图形),分析图形所表达的意义。活动一中列举的 3 个例子,没有严格的对与错,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学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就证明学生的空间观念已经得到发展。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向前跨一步,那就是优化,选择能够推广的、更一般的表达方法、作图方法作为知识点巩固下来。)

    1. 抛出问题,反思质疑。

    追问:从这几幅正面图中分别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正方形的个数、位置关系以及原物体的长、高等。如果学生理解长与高有困难,可以把高说成立体图形上下有几层,把长说成左右有几列。后面还会出现物体的宽,可以表述为前后有几行。)

    ……

    追问:这个物体的正面与前面两个物体的正面有什么不一样?

    (正面的两个正方形不在一个面上,正面的两个正方形没有连在一起)

    ……

    追问:这种情况,怎么画正面的形状图呢?


    师:到底哪个更合理,还需要我们去原来的立体图形中再看一看!

    1. 自由辩论

    ……

    每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如,张三的图形,能表示两个正方形的上下关系,也能表示两个正方形不相连,但不能表示原物体有多高。

    如,李四的图形,用这种方式表示两个正方形不相连,也能表示原物体的高,但改变了两个正方形的左右关系。

    如,王五的图形,能表示原物体的高,能准确表示两个正方形的上下左右关系,但不能表示两个正方形的前后关系。

    1. 形成结论。

    结论:从正面观察立体图形时,画看到的形状就是把物体正面正方形的个数以及上下、左右关系画出来。正面图不能表示正方形的前后关系,可以忽略。

    因此,王五同学的画法符合我们数学上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小正方体的个数增加到 3 个,抽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时,有时不仅要考虑正方形的个数以及位置关系,还要通过分析来完成,立体图形中的前后关系不能在正面图上表示出来。)

    活动三:谁想得对

    想象推理,沟通联系 总结画三视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在水平 2 思考问题。水平 2 也叫联系水平或者非形式化推理。如,通过沟通图(3)物体和图(4)物体的联系,(3)物体的正面就是(4)物体的左面等,体会画侧面图的办法和正面图的方法一样。画上面图的办法与正面图基本一样,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是站在哪个位置从上往下观察的。)

    1. 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4。8288

    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如何画正面图。你能画侧面图吗?你能画物体上面的形状图吗?…… 谁能行?

    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4。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学具实际观察、验证。

    1. 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展示作品,学生交流答题的理由。

    1. 沟通联系,想象推理

    提问:比较图形(3)和图形(4),你有什么发现?

    (大小形状相同,一样的物体,摆放的方向不一样。)

    提问:图形(3)的正面变成了图形(4)的哪一面?图形(3)的右面变成了图形(4)的哪一面?

    ……

    追问:你现在受到什么启发?

    ……

    (笑笑看到的形状与图形(4)的正面相同,淘气看到的形状与图形(4)的右面相同)

    追问:还有什么启发?

    ……

    (观察侧面的方法与正面一样;当站在侧面观察时,侧面就变成了正面;画侧面图的方法与正面图一样,都是观察正方形的个数和上下左右关系;……)

    提问:结合图 4,说一说从正面图、侧面图、上面图分别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

    1. 小结

    画侧面图、上面图的方法与正面图基本一样,只是观察的方向不同。

    小结:正面图、侧面图、上面图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立体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数学上用平面图形描述物体形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画这三种图形的方法一样,都是把这一面的正方形的个数及上下左右关系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图(2)和图(3)的比较,感知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必要性,转入研究侧面、上面观察。先尝试通过想象画出从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再观察验证,小结方法,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谁最能画

    思维训练 画三视图

    (设计意图:这是在水平 2 思考问题,主要体现为非形式化推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思维训练,训练学生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思考画更复杂物体的三视图,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想象推理的过程,属于非形式化推理。)


    1. 出示立体图形: ,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如果有困难,可以实际观察一下。

    2. 集体订正、指导改错。

    三、巩固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8287

    (1)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A?

    (2)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B?

    (3)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图 A?

    (4)上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图 B?

    (5)上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几种不同的形状?

    反思小结:做完这道练习题,你受到什么启发?

    不同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形状相同,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第 2 条是: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既然是获得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是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就不需要在授新环节以知识点的形式教给学生。做完此题,老师提问:做完这道练习题,你受到什么启发?本质上是教学评价,目的就是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这种经验。)

    1. 用 4 个正方体搭一搭,使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出 3 种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初次体验根据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经历,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四、全课总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平面图形来描述物体的形状,用了哪些方法?

    (1)多角度观察:正、侧、上

    (2)画形状:个数,位置关系,分析,想象

    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1:要看清物体的形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为什么今天只从三个方向观察?

    预设 2: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这样认识物体更清楚,为什么要从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课后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想一想。接下来两节的学习会探讨你们的问题。

    (设计意图:总结知识要点,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看一看

    (用平面图形描述物体的形状)

    多角度观察:正面,上面,侧面

    画形状:个数,位置关系;分析,想象。



    图片:

    (1).png (3).png (4).png 2.jp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看一看》一课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修改稿

    8504

    图片:

    QQ图片20190325105129.pn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前测分析(2)

    8505850685078508


    图片:

    前测分析(6).png 前测分析(7).png 前测分析(8).png 前测分析(9).png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29 18:51 编辑


    答辩问题及答辩

    河南金水基地团队提出的问题是 ——

    在对方帖子的第 1 页第 4 楼看到对方辩友做了 “学生认知水平层次划分及前测分析”(如右图)。请谈一谈,在这节课中如何基于这些划分及分析,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


    123waterboy
    123waterboy5年前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回答对方辩友的提问:


    一、为什么设计量表

    我们设计的量表是空间观念水平层次量表,而不是几何思维发展水平量表。这种量表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是一种研究的方法。量表层次的设计,尽量与范希尔几何水平层次相一致,同时参考了章勤琼博士等专家关于量表设计的观点,他们指出:在如何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小学数学的评价上,一种可能的思路是考虑测评的内容要素和水平层次两个维度,理解学生在相应内容上的水平,并据此思考如何发展。

    设计量表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希望老师在头脑中对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路径有清晰的认识,确保思考与实践指向空间观念发展的方向。二是希望了解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所处的水平层次,并据此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你们提到的量表是我们最初的尝试,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量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量表的设计更为合理,前测结果更能指导空间观念的培养。

    下面是我们改进后的量表。(PPT 呈现)

    水平层次 内容要素中空间观念表现特征

    水平二

    (联系水平) 能通过观察、操作,正确画出正面图,理解正面图的抽象方法,理解正面图不能改变原图客观属性;能关联不同方向平面图的表示方法;能把立体图形顺利转化为三个平面图,此层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属于联系水平层次。

    水平一

    (分析水平) 能通过观察、操作,正确画出正面图,理解正面图的抽象方法,理解正面图不能改变原图客观属性;但不能很好沟通侧面、上面与正面画法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正确画出正面图和另外一个方向的平面图,此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属于分析水平层次。

    水平 0

    (直观水平 )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正确画出正面图,但通过引导都不能理解平面图需要舍弃某一方向的前后关系,不能通过引导理解正面图不能改变原图客观属性,只能转化正面图。此层次的学生空间观念水平比较薄弱,没有达到分析水平层次,但在直观水平层次之上。

    水平 0

    (直观水平) 只能通过观察、操作,画出看到的正面形状,无法排除整体把握图特征这一视觉的干扰,不能正确画出正面图。此层次的学生没有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停留在视觉直观水平层次。

    依据改进后的量表,我们再次做了前测及分析。

    二、前测结果及教学建议

    这是前测结果定量分析。(PPT 呈现定量分析表,不做具体介绍)

    前测结果定性分析。通过空间观念水平前测,我们认为,学生对图形的抽象能力较弱,整体处于视觉直觉水平,这是教学的起点。处于分析和联系水平的人数占比很少。发展分析和联系水平,需要抽象思维做支撑,是空间观念发展中的困难所在。

    教学建议。

    史宁中教授指出:要站在数学抽象的高度理解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发展经历两次抽象,从空间实体到图形的几何直观再到度量的空间观念。受史宁中教授观点的启发,我们在《看一看》教学设计中,重点突破如何用数学抽象的观点构思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且形成了初步的成果。


    三、《看一看》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抽象的思想

    围绕空间观念主题,潜江基地《看一看》教学设计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忠于教材,严格按教材问题串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

    二是按范希尔几何发展前三个水平层次设计教学步骤,这种教学层次的设计,也与量表中空间观念发展水平层次一致。第二个特点与第一个特点是同一个事情,因为教材内容的展开过程就是体现了几何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就是体现了空间观念的发展过程。

    三是从数学抽象的角度构思空间观念的培养。

    下面重点从数学抽象的角度做具体说明。



    活动一,我搭你画是在水平 0 思考问题。就是直观观察,把直观看到的形状说出来、画出来。画出图形的过程是初步抽象的过程,画出的图形就是抽象的结果。

    看图 1 和图 2 时,根据学情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正面观察的含义,然后看见什么画什么。看图图 3 时,重点展示图 3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展示差异,暴露矛盾,为活动 2 提供辨析的对象。

    活动二,辨析归纳画正面图的方法是在水平 1 思考问题。水平 1 也叫分析水平,分析图形的结构特点,分析图形所表达的意义。教学实施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比较图(2)和图(3)的正面,发现共性和差异,引导学生忽视差异,保留共性,进行数学抽象的思维活动;其次比较图(3)的不同正面图,从形的角度和度量的角度进行比较,在意义的共性中完成第二次抽象,也就是从图形的几何直观到度量的空间观念。最后是抽象概括画正面图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体到面和从面到体的分析推理过程、语言描述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

    活动三沟通联系,总结画三视图的方法,是在水平 2 思考问题。水平 2 也叫联系水平或者非形式化推理。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先通过沟通图(3)物体和图(4)物体的联系,发现(3)物体的正面就是(4)物体的左面等,体会画侧、上面图的办法和正面图的方法一样。再总结画三视图的共同方法就是:把(某一面)正方形的个数及上下左右关系画出来。

    活动 4 是活动 1—— 活动 3 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总结的画图方法和想象推理就能正确画出三视图。此时,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已经从直观视觉上升到想象推理分析,思维经历了非形式化的演绎,发展了空间观念。

    总的来说,如何从数学抽象的角度培养空间观念呢?

    一是语言描述,在辨析中实现三维向二维的转化(第一次抽象)。

    二是想象推理,在依据三视图从度量的角度想象原物体的大小中,感知物体的三维属性,实现二维向三维的转化(第二次抽象)。

    三是沟通联系,在寻找共性中概括一般规律。

    四是问题引领,在反思质疑中揭示数学本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8:46 · PVG 02:46 · LAX 11:46 · JFK 14:4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