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23waterboy 于 2019-3-17 15:49 编辑
《看一看》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材分析:
教科书设计了四个问题,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第一个问题是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再观察并画出从它的正面看到的形状,感受抽象的过程,获得经验;第二个问题是体验在增加搭立体图形中正方体的个数的情况下,被改变了形状的立体图形的正面形状并没有改变;第三个问题是学会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第四个问题是学会画出表示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的平面图形。
问题串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很好地体验从观察入手,经过描述、表达、分析、想象、验证的抽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经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变,学生的认知起点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前测题。通过前测,我们发现:
1.80%的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空间直觉,能辨认从某个方向看到图形的样子。但如果要求将观察到的 “立体图形” 转换成 “平面图形”,就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困难。有 60%左右的学生可以按要求画出从正面或左面看到的形状,有 20%左右的学生未做,完全无法用平面图表示,还有 20%左右的学生不能正确把握观察的面的位置关系。
相比从正面观察,学生从侧面和上面观察更难把握看到的形状。
关于观察的方法,学生有按着方位顺序观察的经验,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观察对象,无法有序的说出每个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数不出每列或者每行的数量,对看到的形状缺乏整体的感知和细节的把握。
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其次要在动手操作、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所见,学会用平面图表示所见,最后是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分析、推理、实践验证,纠正完善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资源:
课件,多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实物,学习单。
教法学法:
操作观察,交流讨论,问题启发。
设计思路:
经过团队老师们的多次研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稿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大的改动,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重新下了工夫。
第一,重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图形与几何的教材编写中,北师版教材遵循了范希尔几何认识水平的五个层次的观点。小学阶段达到前三个水平。本课问题串 4 个问题的呈现,就体现了从水平 0 到水平 2 的发展过程。通过 4 个活动的学习,在三视图的认知方面,学生从水平 0 发展到水平 2,这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第二,重新理清培养空间观念的途径或者方法。从阅读的文献资料我们知道,培养空间观念的方法有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推理、语言描述,这些方法在前几稿和本稿教学设计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史宁中教授指出,要站在数学抽象的高度理解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这一观点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数学抽象的角度培养空间观念,是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如何抽象?没有可借鉴的答案。我们的思考算是一种尝试、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新。
总的来说,这一稿的教学设计特别希望做到,在几何水平发展方面,每个活动的安排及思考的问题,尽量与该水平的能力相一致。在数学抽象方面,通过提问与追问一连串的问题,以及想象、推理、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反思、交流,让学生经历抽象的思维过程,将直观看到的形状舍弃一些属性,抽象为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