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2-29 10:55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 —— 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的林佳,很荣幸能够代表工作室参加本届 “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 活动。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平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一课为载体,开展以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 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真诚期待您的参与和指导,愿我们在本次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29 20:05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的林佳,很荣幸能代表工作室参加第二届 全国名师工作室 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感激有这次机会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同小组的周艳、苗青、胡耀老师一起,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 以及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方面分析、思考,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我们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面积单位》。希望各位专家、评委、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教材电子图片及教材解读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23](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23)
2、学情调查与分析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33](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33)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39](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39)
4、教学设计第一稿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44](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1&extra=#pid180944)
5、 第一稿教学实录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8&extra=#pid207130](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8&extra=#pid207130)
6、第一稿教学反思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8&extra=#pid207133](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8&extra=#pid207133)7、教学设计第二稿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26007&extra=&page=9
8、第二次试讲与现场研讨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26007&extra=&page=9
9、教学设计第三稿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9&extra=#pid212304
10、第三次试讲与研讨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age=9&extra=#pid212304
11、教学设计最终稿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extra=&page=9
12、最终稿教学视频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extra=&page=9
13、答辩提问、追问和回答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extra=&page=9
14、答辩 PPT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extra=&page=9
15、活动综述 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07&pid=217650&page=10&extra=#pid217650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2-29 10:23 编辑
1039210393
【 教材解读 】
面积是人类对二维空间平面大小的度量而产生的概念,对面积的度量必须基于一定标准之上进行,所以面积单位的产生和认识就尤为重要。《面积单位》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五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在认识和理解了何为 “面积” 之后来探讨面积大小的度量。这一课中,教材编排了 “画方格、数方格” 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活动,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硬纸板或报纸做面积单位的正方形,直观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直接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可以看出教材重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抽象和想象对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度量意识的培养落实。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实物操作,抽象出面积单位,并感受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在想象中一步步细化和延展面积单位。让学生厘清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理解不同的面积大小应使用不同的面积度量单位。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2-26 12:40 编辑
【 学情分析 】
在学习面积相关知识之前我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全班 42 人参与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0400
10402
10401
从认知经验的角度来看,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面积并不陌生,对面积单位也是有所耳闻,只是概念还比较模糊,度面积单位的认识就更加模糊了。比如有少数同学把纳米、平方、立方米都以为是面积单位,但是有 36 位同学都知道平方米是面积单位,这应该离不开生活经验,比如我们经常说房屋面积多少平方米。说明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1040310404
从度量意识的角来说,有 38 人认为面积单位的作用是方便确定和描述面积的大小,有 4 人居然觉得是数据后面有个词不会显得单调;另外有 9 人认为没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33 人认为有必要。从这方面来说仍然是大多数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度量作用有清晰的感觉,而少数那部分学生则是缺乏度量意识的。所以在本课中不光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面积单位感受其大小,更要让这些学生明白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2-26 13:05 编辑
【 教学设计 】 第一稿
一、回顾引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的吗?(播放回顾短片,回顾学习过程和内容)
师:谁能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1 分米和 1 米呢?
学生动手比一比。
(设计意图:二年级上册学习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是与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紧密相关的度量单位,对长度单位的学习经验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认知,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知探究
师:在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并且动手操作利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通过数小正方形或者方格的个数来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面积单位。
1、活动一:猜一猜
师:这是两本书的封面,猜一猜哪一本的封面面积更大?
10410
生 1:我觉得可能第二幅图的这本书封面更大,因为第一本占了 6 格,第二本占了 24 格。
生 2:我觉得他们一样大,看起来大小是一样的,只不过放在不同的格子里面了。
生 3:我觉得生 2 的不对,老师都说了是两本书了,肯定是不一样大小的。所以我同意生 1 的说法。
师:看来你关注的是这两本是什么书对吧?老师揭晓答案了。
10412
师:原来这两本书都是数学书,那么他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
生:一样大!
师:课时明明左边占了 6 格,右边占了 24 格呀!
生:因为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确定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多少呢?
生:用同样大小的格子去比就行了。
师:看来为了方便比较,就需要统一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这两本书哪本封面面积大,由于不知道是什么书,所以学生可能会根据格子来数从而做出判断。在老师揭晓答案,知道两本都是数学书以后,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数学书,数出来格子却不一样?在矛盾冲突中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活动二:认识面积单位
师:为了统一面积的度量单位,我们规定: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cm²);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dm²);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m²)。
请你在本子上画一个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再画一个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并把它们剪下来,比一比有多大。(学生动手操作)
师:说一说,1 厘米相当于你身上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
生:纽扣、大拇指指甲盖表面的大小大约是 1 厘米。
师:1 分米相当于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呢?
生:开关按钮面板的大小大约是 1 分米。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那么你们能找一找或者比一比 1 平方米大约有多大吗?
生 1:四个同学伸开双手围成的正方形差不多有 1 平方米。
生 2:教室地面的一块地砖大约是 1 平方米。
生 3:一张报纸的大小大约是 1 平方米。
师:请你用报纸折一折,折出 1 平方米。然后看看在这 1 平方米上可以站多少位同学。(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折一折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出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在抽象中逐步认识面积单位,加深对 1 个单位面积大小的感性认识,在逐步抽象中渗透度量意识。)
三、巩固练习
1、你同意笑笑的说法吗?和同伴说说你的理由
104112、在下面的方格中分别画出 1 厘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 分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0413
3、 分别做一个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正方形,用它们当作面积单位,量一量教室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10414
4、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⑴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 50( ) 。
⑵练习本的面积约 2( )。
⑶一张邮票的面积约 6( )。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你知道这些单位在描述什么样的物体表面或图形面积时使用吗?
生:平方厘米用在比较小的物体表面或图形面积,平方分米用在稍微大一些的,而平方米用在更大的图形面积,比如房屋的面积等等。
师:如果比房屋更大,比如国土面积,又该怎么办呢?
生 1:是不是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呀?因为那太大了。
生 2:我知道可以用平方千米。
师:真好,当更大的面积时,为了方便,我们又可以用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去度量。同样,如果很小很小的物体表面呢?
生:平方毫米。
师:同学们真会想,很会动脑筋举一反三。面积单位产生于我们对面积大小的认识,不同大小的面积都可以找到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描述和度量它。但是只有统一的单位才能方便我们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面积单位适用范围的寻找,在想象中细化和扩展面积单位,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
林老师在新授一环节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面积的度量,从而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面积的概念,触及面积的本质,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是需要我们细细揣摩思考的。
老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知情况,学情分析得非常到位,这样便于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突出重点难点。在猜一猜环节,设置了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林老师做了充分的课前调查,有的放矢地设计,不仅引导学生体会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而且在本课教学中注重抽象和想象对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度量意识的培养落实。结合具体操作,抽象出面积单位,在想象中一步步细化和延展面积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
在最后环节中林老师巧妙设问,你知道这些单位在描述什么样的物体表面或图形面积时使用吗?通过对三个面积单位适用范围的寻找,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的不同,在想象中细化和扩展面积单位。
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 “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虽然整堂课的概念比较多,老师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一、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从理解 “面积” 概念,到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 “面积单位” 要统一,到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环环紧扣。尤其在理解 “面积概念” 时,从初步感知 —— 引出面积概念 —— 再次认知,进一步巩固面积概念。
二、回归生活的数学让学生学得更有 “味” 了。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给学生建立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表象,让学生找找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反馈热情高涨。
林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抽象和想象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度量意识的培养落实。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实物操作,抽象出面积单位,让学生感受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在想象中一步步细化和延展面积单位。让学生厘清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理解不同的面积大小应使用不同的面积度量单位,非常棒!
练习题的设计是需要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目的是否达成?基本上全部同学会用公式计算面积。但是如何检测学生对 “度量” 的理解?我们的练习题如何体现?关于练习题的设计我有这些思考。
对比即度量,在对比中认识到度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所以开课时只根据正方形的数量来判断图形的大小,学生有质疑,有了认知冲突产生新知学习的冲动,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度量一个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需用正方形来摆一摆比一比,如果标准不同无法判断,所以面积单位的规定与统一很有必要,是如何规定的学生自然能接受。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折一折等操作活动体会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大小。将抽象变直观形象。
我认为杨老师做的学情分析很细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懂什么,什么方面还不太明白,才能让老师深度备课,做到心中有学生,我觉得在调查中面积单位的作用和有没有必要统一面积单位以及听说过的面积单位统计设计尤为精细,这样的调查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抽象和想象对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度量意识的培养落实。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实物操作,抽象出面积单位,并感受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在想象中一步步细化和延展面积单位。让学生厘清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理解不同的面积大小应使用不同的面积度量单位。
面积是人类对二维空间平面大小的度量而产生的概念,对面积的度量必须基于一定标准之上进行,所以面积单位的产生和认识就尤为重要。《面积单位》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五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在认识和理解了何为 “面积” 之后来探讨面积大小的度量。这一课中,教材编排了 “画方格、数方格” 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活动,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硬纸板或报纸做面积单位的正方形,直观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直接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可以看出教材重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教材解读到位!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6-6 18:29 编辑
第一稿课堂实录:
《面积单位》第一稿课堂实录
一、回顾引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的吗?(播放回顾短片,回顾学习过程和内容)
师:谁能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1 分米和 1 米呢?
学生动手比一比。
二、新知探究
师:在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并且动手操作利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通过数小正方形或者方格的个数来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面积单位。
1、活动一:猜一猜
师:这是两本书的封面,猜一猜哪一本的封面面积更大?
生 1:我觉得它们一样大,因为左边那本占了 6 格,右边 24 格,但是左边的一格和右边的 4 格是一样大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1:我通过平移看出来的,把右边的四个平移到左边,就和左边一格的大小相同。
师:你真会想!它们到底是什么书呢?(PPT 展示:都是数学书。)都是数学书,用左边的格子测量是 6 格,右边测量出来是 24 格。那这本数学书到底有多大,怎样才能确定它的大小呢?
生:需要统一一样大小的格子来测量。
师:对,我们需要统一面积的单位才能测量出统一的结果。
2、活动二:认一认
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认一认。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
师:它们究竟有多大呢?
生: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cm²);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dm²);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m²)。
师板书。
3、活动三:画一画
师: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呢?请你画一画。
学生在纸上画出 1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小组合作用报纸拼接一个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并展示。
4、活动四:找一找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物品表面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呢?用你手中的正方形比一比,找一找。
三、练习巩固
1、你同意笑笑的说法吗?和同伴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同意,因为淘气和笑笑手中的格子大小不知道,有可能笑笑的比淘气的大,可能和淘气相等,也有可能比淘气的小。所以是不一定的。
师:真会思考!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生:邮票应该用平方分米做单位,我不同意用平方厘米。因为 6 平方厘米太小了。
师:你见过邮票吗?
生:没有。
师:确实由于现代通讯的发展,邮票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少见。但是邮票只有那么大(师用手比划大小)。你认为用平方厘米还是平方分米更合适?
生:平方厘米。
四、提升
一个游泳池大约 1500( )
一个标准足球场大约有 10000( )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 9 6000 0000 0000( )
师:当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平方米作为面积单位已经显得不够用了,这时就会需要……
生:更大的面积单位。
师:对,这时就会有公顷、平方千米,以后甚至还会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同样,今天我们认识的最小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那么会不会有比它还要小的面积单位呢?
生:平方毫米,平方微米……
师:是的,随着我们对世界的探索,面积单位的家族也在不停的扩充,有更大的面积单位,也会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五、全课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6-6 18:47 编辑
第一稿教学反思
通过第一次试讲,发现了一些问题,促进了我对本课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下面是关于本课的两点坚持,三个问题和四项调整。
一、两点坚持
1、学习经验的唤醒,学习方法的迁移。
度量的教学在二年级认识长度时就有过,所以学生对于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并不陌生,所以我在第一环节中通过小视频希望激发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唤醒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长度单位的学习迁移到面积单位的学习中。度量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每一个内容不仅在知识上有关联,在学法上也有想通之处。如果在学习初期就帮助学生构建起了度量单位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度量的意识,那么对于以后学习度量,认识与度量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原有学习经验,进而自觉地迁移到新知的学习和探究之中。所以我认为这一环节是需要继续坚持的。
2、在量变中感受面积单位扩充的必要性,在想象中扩展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人们地世界的认识的发展。随着人类眼界的扩展,对不同场合的面积单位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所以最后的提升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面积单位扩充的必要性,既有更大的面积单位,也有更小的面积单位,这些都是随着对世界的认识需要而产生的,让学生的思维朝着更广阔的两端发展,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想象发展度量的意识。
二、三个问题
1、问题一:问题导向不准确
度量标准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由于描述和比较的需要而产生了统一的度量标准,所以在我的第一稿设计中的活动一:猜一猜,哪本书表面的面积更大?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出两本书分别是 6 格、24 格,造成他们不一样大的印象。但是学生却通过两边格子的大小对比推算出它们实际上是一样大的。造成了课堂的第一次 “翻车” 现场。都源于我过于一厢情愿地去以为学生会这么想,而实际上学生很聪明,知道通过平移比较,观察格子大小来判断。如果我的问题不是让学生去猜哪个表面积更大,而是让学生去说一说他们有多大,那么就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 “翻车” 事故。
2、问题二:度量的叠加本质未落实
在探究环节 “画一画”“找一找” 中,学生画出或利用报纸拼出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让学生从抽象的文字描述发展为具象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表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实物,帮助了学生建立实物表象,从生活中抽象出面积单位。但是在第一稿试讲中缺乏对标准面积单位的叠加意义的感受。比如应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面积单位(正方形)对具体实物进行度量,感受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就是面积单位的叠加。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没能充分利用好手中的工具去落实度量的本质,感受度量单位的叠加。
3、问题三:脱离生活实际
课堂的第二次翻车是练习中邮票的面积大小是 6 平方厘米,有一位学生说不同意,他认为邮票更大。结果我问他见过邮票吗?他说没有。说明我们在选取这些事物让学生进行面积大小估计时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数学想象都是不可取的。
三、四项调整
1、从 “猜一猜” 到 “说一说”
探究环节中由于出现了 “翻车事故”,所以决定在第二稿中将 “猜一猜” 改为 “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大,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为数学书,一个量得是 6 格,一个量得是 24 格,从而进一步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落实感受度量单位的叠加
在探究环节中,学生认识和感受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多大之后,新增 “量一量” 环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去度量一张邮票、一张 A4 纸、一块黑板的大小。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一件物品去度量它的表面面积的大小。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度量,感受度量单位的叠加过程。
2、 弥补生活经验中的空白
由于第一次试讲中反映出邮票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会提供邮票给每个小组,在 “量一量” 环节让学生实际感受邮票的大小,既是对度量单位叠加的感受,又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空白。
3、 丰富探究活动,去掉不必要的练习
从第一次试讲中发现因为有了前面探究环节的经历,所以巩固练习中的第一题所以对学生来说已经非常简单,课堂上学生对此题表现出兴趣不大,毫无新意,所以这个练习删除。第二道习题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也可以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加以融合。在量一量中多让学生感受各种物体表面的度量,增加实际操作和更具象的经验。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6-22 17:53 编辑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第二稿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3、在抽象和想象中落实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抽象出面积单位。并对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充分的感知经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渗透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具准备:A4 纸每人 2 张,铅笔、直尺、报纸每人两张、剪刀、透明胶、米尺(软尺)、邮票每组 1 张
回顾引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的吗?(播放回顾短片,回顾学习过程和内容)
师:谁能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1 分米和 1 米呢?
学生动手比一比。
(设计意图:二年级上册学习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是与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紧密相关的度量单位,对长度单位的学习经验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认知,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一、 触发环节:
师:在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并且动手操作利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通过数小正方形或者方格的个数来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面积单位。
活动一:说一说师:淘气和笑笑用方格纸测量了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数一数,他们测出来的封面有多大。
生:淘气测出来是 6 格,笑笑测的是 24 格。师:都是数学书,怎么一个是 6 格一个是 24 格,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格子的大小不一样。师: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确定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多少呢?
生:用同样大小的格子去比就行了。师:看来为了方便比较,就需要统一单位!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的面积单位测量出的结果不同,在矛盾冲突中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二、探究环节
活动二:认一认师:你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他们分别有多大呢?
生:我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cm²);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dm²);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m²)。(师板书)
活动三:画一画师: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正方形究竟有多大呢?请你在纸上画一画,并把它们减下来。(学生质疑 1 平方米太大了画不下,可以借助报纸来拼接。)
学生活动,展示。活动四: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品表面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呢?请你找一找,和同伴说一说。1 平方厘米大小的物品:指甲盖、纽扣表面、开关按钮的表面、图钉帽表面……
1 平方分米大小的物品:开关面板表面、一片吐司面包表面的大小、新华字典封面……1 平方米大小的物品:一块地砖的大小、四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面积
师:1 平方米和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比确实大了不少呢。在一张 1 平方米的报纸上可以站多少位小朋友呢?学生活动,一起站在报纸上数一数有多少位小朋友。
师:刚才同学们在我们的身体上、教室里都找到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那你知道 2 平方厘米有多大吗?3 平方厘米、5 平方厘米呢?学生同桌和小组合作将小正方形拼在一起。
师:那么 2、5 平方分米 10 平方分米呢?2 平方米、4 平方米、10 平方米又有多大呢?学生合作拼一拼感受实际大小大约有多大。
活动五:量一量 1、测量规定物品表面的面积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看到同学们很会利用手上的工具拼比出相应面积的大小。现在老师先考考你,你能利用手上的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来测量这些物品的大小吗?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1 张邮票、1 张 A4 纸、黑板的大小 2、 学生自选物品测量表面的面积师:小组合作,你们自己选择一件物品来量一量它的表面面积有多大。
三、提升环节: 想一想一个泳池大约 1500(平方米 )
一个标准足球场大约有 10000(平方米)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 9600000000000(平方米)
……师:如果后面还有亚洲的面积、地球陆地总面积、地球海洋的面积,你能想到什么?
生:那这些数据会更大了,数据太大了不好读,数不清楚。师: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会不会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师:你们想得没错,数据太大描述起来会特别不方便,所以就有了比 1 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 1 公顷、1 平方千米。同样的,既然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那么有没有更小的面积单位呢?
生:有,1 平方毫米、1 平方微米……师:是的,我相信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面积单位都会随着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广泛和深入而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四、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面积单位还有什么疑惑吗?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4 18:20 编辑
在进行第二次试讲之后,我们组织了第二次研讨
苗青老师:在本课中,体现出学生对面积单位可以用感性的语言举例具体事物的面积大小,但是不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规范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感性经验之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数学特征进行概括。厘清内涵,再丰富外延,通过举例对其大小与实物进行关联,建立表象。
周艳老师:导入有助于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中,更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研究,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本节课是学生从线到面的过渡,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过渡,是对度量单位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度量意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都很明确,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好对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还能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度量单位的表象有很深的印象。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在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索着新知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胡耀老师:本课通过让学生认一认、剪一剪、找一找、量一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先了解平方分米这一度量单位的概念,再逐步呈现平方分米这一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平方分米的表象。之后通过度量冲突的创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并真切地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有了度量冲突的激发,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解决新的问题是原有的度量单位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度量单位的介入,使对度量单位的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生成的主动诉求,从而使学生对平方厘米这一概念和表象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
一开始就抛出问题,你们觉得谁看到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为什么?引导学生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经历认一认、剪一剪、找一找、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刘老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而这正是度量单位从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过程。
杨薪意老师指出,本课设计缺乏新意,需要再深入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对面积度量的培养?学生的认知、学习经验已经种植于心,无需再用视频的方式展现。为什么边长为 1 厘米、1 分米、1 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人们是如何规定 1 个标准单位面积的呢?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其次,在活动中应该更多的使用实物教具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和对比,教具的设计应该更多的用实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要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什么情境使用什么面积单位,教学中还应考虑除了情境,还有数据的不同。学生的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不光要能用,还应该能够想象。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操作,还应注重关联与想象。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4 19:35 编辑
课后反思:
经过两次试讲和与大家的研讨,在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得到杨薪意老师的指导之后,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抽象外,还可以借助与旧知的关联想象,通过抽象与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教学中操作活动的意义不应流于活动的样态和形式,以为只要让学生动手做了就可以了,还应该跟多的思考这么做背后理由。为什么要规定边长为 1 厘米、1 分米和 1 米的正方形为 1 个标准面积单位呢?教材中的 6 格、24 格也刚刚好能够度量数学书的面积,为什么数学家不规定其他大小的格子为 1 个标准单位呢?所以对于此处的探究还应更加深刻。由此也可以与一维长度建立关联,正因为有一维的长度标准,才会有与之相关的二维面积单位标准。所以学生的学习不光有学习经验的积累,还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和想象。 在认识面积单位的操作活动中,是否也必须按照顺序从小到大地认识,可不可以有一些创新呢?如何创新,再如何建立连接?这些也都是需要思考的。在面积单位这一课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感受到面积单位的叠加以外,同时也应注重空间观念的渗透。在操作中、与实物相关联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可以从实物中抽象出面积单位并能对实物表面面积大小进行估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数据信息进行联想。
课堂总结谈收获的环节,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学生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那才是真正做到了课堂反思和小结。既有知识性的,也有学习方法的。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4 20:45 编辑
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3、 在抽象和想象中落实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抽象出面积单位。并对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充分的感知经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渗透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具准备 :小字本格子纸每人 1 张,铅笔、直尺、邮票每组 1 张
师准备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活动一:说一说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知道了用方格可以可以度量图形的面积大小。于是我也用方格度量了一下数学书,依次出示方法 1-- 方法 5
师:每次测得的结果都不一样,这可怎么办呢?
生:因为格子大小不同,你需要确定一种方格来测它的面积大小。
师:那么到底我应该选哪种方格作为度量这本书的面积单位呢?
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看来我们选择用多大的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单位时还是有考究的,得选择更方便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度量标准产生矛盾冲突,体现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把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格子也放在这里作为度量标准呢?目的在于让渗透让学生选取适当的面积单位来对物体表面面积进行度量。同时讨论通过度量长度就可以求出面积大小的方法,沟通联系了一维与二维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环节
活动二:认一认 1 平方分米
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板书)
师:我们先来认识 1 平方分米,你知道 1 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生:长度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
师:你能动手自己制作一个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把它剪下来吗?(师板贴)
活动三: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品表面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呢?请你找一找,和同伴说一说。
1 平方分米大小的物品:开关面板表面、一片吐司面包表面的大小、新华字典封面……
师:2 平方分米有多大呢?5、10 平方分米呢?
生用正方形拼一拼,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感受 1 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并与实物关联建立表象,加深对 1 平方分米的认识。)
活动四:认识 1 平方厘米、1 平方米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 1 分米,并找到了身边表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知道 1 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生 1: 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生 2: 指甲盖那么大。
生 3::小字本格子那么大。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用尺子量一量小字本的格子,看看它是不是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动手量验证后,师板贴 1 平方厘米)
在格子中涂出 2 平方厘米、5 平方厘米和 10 平方厘米
师:比一比 10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它们谁更大?
生:1 平方分米更大。
师:我们认识了 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厘米,还通过比较发现 1 平方厘米比 1 平方分米(生:小得多!),那么 1 平方米呢?
生:比 1 平方分米大得多。
师:那 1 平方米到底是有多大呀?
生: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 1 平方米。
师:找一找教室里哪里有 1 平方米呢?
生:一块地砖大约是 1 平方米,老师的教具刚好是 1 平方米,。
师带着学生测量教具边长确定为 1 平方米之后,拿着 1 平方米到学生面前:“想一想刚才认识的 1 平方分米有多大,再想一想 1 平方厘米有多大,现在里看到它,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1 平方米,你太大了!
师:是啊,这么大的 1 平方米,你有什么用呢?用来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呢?(教室墙面、地面、黑板、门等)
2 平方米、4 平方米有多大呢?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活动五:量一量
1、测量规定物品表面的面积
师:既然我们都知道了这些面积单位的用处,现在就和你的同伴一起合作,量一量,1 张邮票、课桌桌面、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1 张邮票、桌面、教室的面积
2、 学生自选物品测量表面的面积
师:小组合作,你们自己选择一件物品来量一量它的表面面积有多大。
一、 提升环节: 想一想
一个泳池大约 1500(平方米 )
一个标准足球场大约有 10000(平方米)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 9600000000000(平方米)
……
师:如果后面还有亚洲的面积、地球陆地总面积、地球海洋的面积,你能想到什么?
生:那这些数据会更大了,数据太大了不好读,数不清楚。
师: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会不会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
师:你们想得没错,数据太大描述起来会特别不方便,所以就有了比 1 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 1 公顷、1 平方千米。同样的,既然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那么有没有更小的面积单位呢?
生:有,1 平方毫米、1 平方微米……
师:是的,我相信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面积单位都会随着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广泛和深入而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二、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面积单位还有什么疑惑吗?
TSGM4}%OXT%TVWDXN.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林佳/image/TOUQ3]TSGM4}%OXT%TVWDXN.png)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4 21:05 编辑
第三次试讲和研讨
袁玉玲老师指出: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能够体现数学学科能力和课标的要求,空间想象包括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图像,也包含根据数据对直观的想象。有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和直观感知。比如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也有让学生通过想象 54 平方厘米和 54 平方分米以及 54 平方米的大小,这些环节都体现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本课的设计应该体现统一面积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以及建立单位面积的表象。本课中都有具体的涉及。另外本课中的实物教具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直观准确地建立了表象。几个层次的环节清晰明确。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所以从测量的活动中还应先让学生估一估再进行测量。杨薪意老师指出:在认识面积单位过程中,学生如何从原来的一维到二维,面积是两个一维数量相乘的结果。所以在具体操作中应注重让学生关联二维与一维的关系。学生在拼和摆的过程中,其实就关联了一维的长与宽的长度关系,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一维决定长度,两个维度的长度决定了面的大小。如果在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关系,那么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时就会水到渠成。其次,一维的 10 厘米,画出来都是一样的,课时二维的 10 平方厘米却各不相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形状有可能不一样,这也是一维与二维的重要区别。在老师的心中必须有这样大局观,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
周艳老师指出:三个 54 的出现非常好,但是因为面积单位的不同所以所描述的物品表面面积也就不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据相同的情况下面积单位不同,大小也就不同。但是让学生去猜是什么学生可以轻松猜出 54 平方米可能是一间教室的面积,但是 54 平方厘米和 54 平方分米却很难猜出。建议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和猜想。
苗青老师:在本次教学中学生面积单位的叠加体验得比较到位,能够把握住度量的本质,通过学生的操作看出,学生能够用一个个单位面积的正方形对相应的对象进行测量,可以铺满,也可以只铺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就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次建立了关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H3@D[$GC{]HZ6R@UXUI%9.png ](https://bbs.xsj21.com/member/5H3@D $GC{HZ6R@UXUI%9.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林佳/image/@5H3@D[$GC{]HZ6R@UXUI%9.png) )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4 21:55 编辑
教学设计终稿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终稿
成都市杨薪意工作室
林佳(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3、在抽象和想象中落实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抽象出面积单位。并对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充分的感知经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渗透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具准备:小字本格子纸每人 1 张,铅笔、直尺、邮票每组 1 张
师准备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在比较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知道了用方格可以可以度量图形的面积大小。于是淘气笑笑他们也用方格测量了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
(视频语音呈现:淘气测得 8 格,笑笑测得 24 格,奇思测得 430 多格,妙想测得 4 格多,东东测得不到 1 格)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本数学书,他们测出来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
生:他们肯定用的格子大小不同。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https://bbs.xsj21.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7/04/204215y5z219778nmrptnn.png.thumb.jpg
师:他们的格子大小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些同学来帮忙量一量。
(请学生测量格子边长,并标出数据。)
师: 看来格子大小不同测出来的结果就不同,所以我们需要 ……
生:统一面积单位。
师:那么究竟选哪种方格作为度量数学封面的面积单位呢?和你组内的同学讨论,并说明理由。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度量标准产生矛盾冲突,体现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抽象出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渗透让学生选取适当的面积单位来对物体表面面积进行度量。同时讨论通过 讨论为什么不选 ①和②,从而感受面积单位确定和产生的过程。因为以 1 个长度单位为边长的正方形用来度量面积时更利用计算,更加便捷。沟通联系了一维与二维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环节
活动二: 量一量,找一找,在操作中 认 识 1 平方分米 。
1、画一画并剪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找一找 身边有哪些物品表面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和同伴说一说。
3、 感受 2 平方分米、5 平方分米、10 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小组合作摆一摆、拼一拼。)
4、估一估,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抽象并 感受 1 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并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关联,建立表象, 加深对 1 平方分米的认识;在小组合作摆一摆、拼一拼中感受 2、5、10 平方分米的同时,感受面积单位的叠加,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量一量的活动中体会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对实物面积进行度量的过程和方法,抽象出测量图形面积的方法,在不同的方法中体会面积单位的叠加,感受二维面积与一维长度之间的关联。)
活动 三 : 涂一涂,量一量,在抽象中 认识 1 平方厘米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 1 分米,并用 1 平方分米对桌面的面积进行了测量。你能想象 1 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1、 在小字本中涂出 1 平方厘米、2 平方厘米、5 平方厘米、10 平方厘米。
2、 剪下 10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比一比,再从中剪下 1 平方厘米。
3、估一估、量一量邮票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 1 平方分米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 1 平方厘米有多大,再通过活动对 1 平方厘米具象化,在活动中建立 1 平方厘米的表象,在涂一涂的活动中体会面积单位 1 平方厘米的叠加,感受多个 1 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活动 四 : 想一想,说一说,在想象中 认识 1 平方米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外,还有一个是 ……
生:平方米。
师:1 平方米有多大呢?
生: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米。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大概有多大呢?张开手臂比一比它的一条边,睁开眼睛,和你身边的四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正方形。
1、认识 1 平方米
师: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教室里哪里有 1 平方米、2 平方米、4 平方米。
2、找一找教室里的 1 平方米、2 平方米、4 平方米。
3、平方米的作用。
师:(出示 1 平方米)这就是 1 平方米,和刚才的 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比,它是那么的(大),那么大的 1 平方米,你有什么用呢?
生:它可以用来测量较大的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
4、比较 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想象 1 米有多长,再张开手臂比一比和四人小组合作比出 1 平方米,让学生用身体的尺子围出 1 平方米,再与真实的 1 平方米作对比,建立 1 平方米的表象。让学生在想象与操作中落实对 1 平方米的直观感受。通过比较 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大小,深刻感知它们的大小关系,同时渗透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后续学习建立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
本帖最后由 林佳 于 2020-7-4 21:38 编辑
三、巩固提升
1、为下列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
橡皮表面的面积 操场的面积 台历
字典封面的面积大约为 120( )
书包表面面积大约为 36( )
游泳池的面积大约为 1500( )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面积单位,在有数据的情况下,选择的面积单位可能会发生变化。)
2、猜一猜,它们是什么
54(平方厘米) 54 (平方分米) 54(平方米)
(设计意图:根据数据和面积单位的描述,想象这是什么物品表面的面积,通过想象让学生的度量意识落地生根,也让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在高度抽象的数据中与实物建立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3、 填一填,想一想
一个泳池大约 1500(平方米 )
一个标准足球场大约有 10000(平方米)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 9600000000000(平方米)
……
师:如果后面还有亚洲的面积、地球陆地总面积、地球海洋的面积,你能想到什么?
师:是的,我相信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面积单位都会随着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广泛和深入而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面积单位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面积单位是因为度量对象的变化而产生,也因为度量的需求而产生了不同适用范围的面积单位。)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郑惠琼名师工作室团队提出的问题:
建构度量单位少不了操作活动,本节课是如何借助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的?
我们的回答:
感谢对方辩友的提问,我们也赞同 “建构度量单位少不了操作活动” 这个观点,这也正是我们对这节课的思考,所以我们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首先,我们做了课前学情调查,%的学生知道面积有大小,对面积单位也是熟悉的,甚至知道 1 平方米比 1 平方厘米大,但是面积单位究 竟有多大是不能具体描述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们思考,如何将一维的长度单位和二维的面积单位建立联系。通过团队研讨,我们尝试设计量、画、涂、找等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落实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利用五种不同标准来度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通过让学生测量和讨论理解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要选 “1” 作为标准面积单位,这样就使得面积单位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出现更加自然,而非由老师直接告知,同时,在学生进行测量和讨论的过程中沟通了一维与二维的关系。 活动二、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在操作中认识 1 平方分米。画一画、找一找的活动,加深学生对 1 平方分米的直观感受,建立实物表象,也在拼出 2 平方分米、5 平方分米的活动中初步感受了度量单位的叠加。通过量一量课桌桌面的 面积大小,在先估后测的活动中感受用 1 平方分米作为测量面积的实际意义。
基于活动一、二中获得的 1 平方分米的认知活动经验,我们把这种活动经验迁移到活动三和活动四中 —— 即对 1 平方厘米,1 平方米的探究,先想再认。通过把抽象的面积单位用聚象化的活动方式感受 1 平方厘米、通过涂一涂,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操作。首先,学生分别涂出 1,2,5、10 方厘米。然后学生剪下 10 平方厘米比一比,学生发现面积都是 10 平方厘米,但是形状却不同,紧紧抓住了面积的本质属性和度量叠加的意义。面积大小与形状无关。1 平方米有多大、通过想、看和比等方式认识。这三个活动层次是递进的,先想一想 1 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围一围。然后直观认识 1 平方米,增加真实具象的体验,最后把三个面积单位进行比较,更加直观认识到 3 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进率。
课后,我们设计了三个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题:通过选择面积单位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 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正确率高达 98%,第二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和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去联想和对应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表面面积,正确率高于 90%, 第三题: 通过出示游泳池、足球场、中国国土面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还需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为今后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做好了认知准备。同时,我们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也需要更小的面积单位,比如平方毫米。
三个题目的检测说明我们的课堂活动设计有利于度量意识的落地生根,让学生对抽象的面积单位能在具体的数据中与实物建立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能很好的将度量意识在课堂中得到落实。我们的回答完毕!谢谢!
对方的追问
12721
我们的回答
感谢对方辩友的追问。在课堂中我们对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都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度量单位的叠加。在认识平方分米时,有对 2 平方分米、5 平方分米的认识,通过学生用手中的 1 平方分米小组合作来拼、摆,感受了度量单位叠加。其次,度量课桌表面的面积大小,学生也借助了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铺满整个桌面,用数小正方形个数的方法来确定桌面的大小。度量邮票的面积大小时学生也有用 1 平方米的小方格进行满铺,感受了面积大小就是标准面积单位的叠加的过程。至于对方辩友提到的 “多次看到学生都是用先测量出长度、宽的数据,再进行计算的方式来得到面积的大小”,如果仔细观看了课程就会知道,学生并不是用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长和宽的长度,而是用标准面积单位的正方形来摆出的长可以摆多少个,宽可以摆多少个标准面积单位,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完全能够解决每排有几个,有这样的几排,一共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的问题,所以这里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灵活地选择用更简化的方式来测量实物表面面积的大小,一方面也是在感受面积单位的叠加,增强学生的度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勾连二维与一维之间的关系。有了这样的度量经验,那么以后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单位时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求面积只需要测量长和宽的长度,再把它们相乘就可以了。学生课堂生成真实而自然,不能因为要学生去一个一个地数就忽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而应顺应学生的认知经验来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活动综述
<font face="宋体"> 此次教学设计展示大赛历时半年之久,从最初的寒假初步选课设计,到疫情发展活动延期。但是我们对本课的研究和讨论并没有停止。在确定选课之后,我们团队就利用寒假在线上对三年级学生 </font><font face="宋体"> 开展了在线学情调查。发现学生知道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占 98%,知道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中平方米更大的占 92%。</font>
1274712749
然后我们团队又集体对度量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解读和理解,了解到度量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认识世界的工具,度量的本质是度量单位的叠加;度量因人而异,取决于度量标准的不同而不同。人类所认识的世界的方方面面如数量、面积、体积、时间、质量、时空结合如速度,质量与体积的结合如密度,包括声音大小(分贝)、痛感等等,几乎无一不能被度量所描述。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要描述这些万物属性就需要度量,这些需求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产生的。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进而继续对教材进行解读,认识到面积是人类对二维空间平面大小的度量而产生的概念,对面积的度量必须基于一定标准之上进行,所以面积单位的产生和认识就尤为重要。《面积单位》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五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在认识和理解了何为 “面积” 之后来探讨面积大小的度量。这一课中,教材编排了 “画方格、数方格” 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活动,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硬纸板或报纸做面积单位的正方形,直观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直接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可以看出教材重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抽象和想象对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度量意识的培养落实。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实物操作,抽象出面积单位,并感受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在想象中一步步细化和延展面积单位。让学生厘清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理解不同的面积大小应使用不同的面积度量单位。
开学之后对本课进行了第一次试讲, 通过第一次试讲,发现了一些问题,促进了我对本课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发现了三个问题并作出了四项调整。
三个问题
1、问题一:问题导向不准确
度量标准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由于描述和比较的需要而产生了统一的度量标准,所以在我的第一稿设计中的活动一:猜一猜,哪本书表面的面积更大?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出两本书分别是 6 格、24 格,造成他们不一样大的印象。但是学生却通过两边格子的大小对比推算出它们实际上是一样大的。造成了课堂的第一次 “翻车” 现场。都源于我过于一厢情愿地去以为学生会这么想,而实际上学生很聪明,知道通过平移比较,观察格子大小来判断。如果我的问题不是让学生去猜哪个表面积更大,而是让学生去说一说他们有多大,那么就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 “翻车” 事故。
2、问题二:度量的叠加本质未落实
在探究环节 “画一画”“找一找” 中,学生画出或利用报纸拼出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让学生从抽象的文字描述发展为具象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表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实物,帮助了学生建立实物表象,从生活中抽象出面积单位。但是在第一稿试讲中缺乏对标准面积单位的叠加意义的感受。比如应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面积单位(正方形)对具体实物进行度量,感受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就是面积单位的叠加。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没能充分利用好手中的工具去落实度量的本质,感受度量单位的叠加。
3、问题三:脱离生活实际
课堂的第二次翻车是练习中邮票的面积大小是 6 平方厘米,有一位学生说不同意,他认为邮票更大。结果我问他见过邮票吗?他说没有。说明我们在选取这些事物让学生进行面积大小估计时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数学想象都是不可取的。
四项调整
1、从 “猜一猜” 到 “说一说”
探究环节中由于出现了 “翻车事故”,所以决定在第二稿中将 “猜一猜” 改为 “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大,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为数学书,一个量得是 6 格,一个量得是 24 格,从而进一步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落实感受度量单位的叠加
在探究环节中,学生认识和感受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多大之后,新增 “量一量” 环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去度量一张邮票、一张 A4 纸、一块黑板的大小。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一件物品去度量它的表面面积的大小。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度量,感受度量单位的叠加过程。
2、 弥补生活经验中的空白
由于第一次试讲中反映出邮票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会提供邮票给每个小组,在 “量一量” 环节让学生实际感受邮票的大小,既是对度量单位叠加的感受,又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空白。
3、 丰富探究活动,去掉不必要的练习
从第一次试讲中发现因为有了前面探究环节的经历,所以巩固练习中的第一题所以对学生来说已经非常简单,课堂上学生对此题表现出兴趣不大,毫无新意,所以这个练习删除。第二道习题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也可以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加以融合。在量一量中多让学生感受各种物体表面的度量,增加实际操作和更具象的经验。
然后在团体探讨和杨薪意老师、袁玉林老师的指导下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试讲。最终形成了本课教学设计的终稿,在一次次的课堂打磨,课后研讨之中,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体会得更加深刻,我们团队也一起参与了录课的全过程,了解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状态,活动中的收获。
7 月 22 日晚上,我们团队一起完成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的名师工作室辩课活动。在与对方辩友的互辩互答中也加强了我们对度量的认识,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度量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积累了经验、收获了理论知识,更加体会到了团队的巨大力量,感受到了导师的强大引领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己专业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促使我们更加热情地去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