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琼名师工作室团队提出的问题:
建构度量单位少不了操作活动,本节课是如何借助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的?
我们的回答:
感谢对方辩友的提问,我们也赞同 “建构度量单位少不了操作活动” 这个观点,这也正是我们对这节课的思考,所以我们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首先,我们做了课前学情调查,%的学生知道面积有大小,对面积单位也是熟悉的,甚至知道 1 平方米比 1 平方厘米大,但是面积单位究 竟有多大是不能具体描述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们思考,如何将一维的长度单位和二维的面积单位建立联系。通过团队研讨,我们尝试设计量、画、涂、找等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落实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利用五种不同标准来度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通过让学生测量和讨论理解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要选 “1” 作为标准面积单位,这样就使得面积单位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出现更加自然,而非由老师直接告知,同时,在学生进行测量和讨论的过程中沟通了一维与二维的关系。 活动二、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在操作中认识 1 平方分米。画一画、找一找的活动,加深学生对 1 平方分米的直观感受,建立实物表象,也在拼出 2 平方分米、5 平方分米的活动中初步感受了度量单位的叠加。通过量一量课桌桌面的 面积大小,在先估后测的活动中感受用 1 平方分米作为测量面积的实际意义。
基于活动一、二中获得的 1 平方分米的认知活动经验,我们把这种活动经验迁移到活动三和活动四中 —— 即对 1 平方厘米,1 平方米的探究,先想再认。通过把抽象的面积单位用聚象化的活动方式感受 1 平方厘米、通过涂一涂,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操作。首先,学生分别涂出 1,2,5、10 方厘米。然后学生剪下 10 平方厘米比一比,学生发现面积都是 10 平方厘米,但是形状却不同,紧紧抓住了面积的本质属性和度量叠加的意义。面积大小与形状无关。1 平方米有多大、通过想、看和比等方式认识。这三个活动层次是递进的,先想一想 1 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围一围。然后直观认识 1 平方米,增加真实具象的体验,最后把三个面积单位进行比较,更加直观认识到 3 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进率。
课后,我们设计了三个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题:通过选择面积单位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 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正确率高达 98%,第二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和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去联想和对应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表面面积,正确率高于 90%, 第三题: 通过出示游泳池、足球场、中国国土面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还需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为今后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做好了认知准备。同时,我们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也需要更小的面积单位,比如平方毫米。
三个题目的检测说明我们的课堂活动设计有利于度量意识的落地生根,让学生对抽象的面积单位能在具体的数据中与实物建立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能很好的将度量意识在课堂中得到落实。我们的回答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