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10-28 16:48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们:
您们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基地第二外国语(集团)学府一小的颜平,很荣幸能代表南山基地参加 2019 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大赛,并感激有这次机会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了更多向同行们学习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同时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认真设计和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什么是周长》,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观点对我和关注此帖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们取得好成绩!
研讨目录:
1.教材图片
2.教学设计(初稿) (板凳、地板)
3.教学设计(二稿) (6#,7#)
4.选课思考(14#)
5.教学设计(初稿)反思(15#)
6.教学设计(二稿)反思(16#)
7.教学设计(终稿)(17#)
8.课堂录像(82#)
9.答辩文字稿(83#,84#)
10.活动综述(85#)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7-23 08:57 编辑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五册第 45 页。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过去的教学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面对周长概念的构建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常常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常常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混淆。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2. 通过 “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 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 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 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线、软尺、各种图形、树叶、硬币等。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7-23 08:59 编辑
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周长”,听说过吗?
生:听过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
生 1:应该是一种长度吧生 2:就像我们操场跑一圈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对周长不是很了解,那么对于周长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生 1:我想知道什么是周长
生 2:我想知道怎么计算图形的周长生 3:我想知道周长都是怎么量出来的
师: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这几个问题认真自学第 45 的内容。(3 分钟自主学习,后面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自己探索,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初步感受封闭图形的周长。】
(二)交流汇报,理解周长。
师:时间到!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你能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解释一下吗?
生 1:可以,比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就是这样的(手势表示)
师: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对,也请你跟着比划出这个周长
生 2:树叶的周长是这样的(其他同学跟着比划)
生 3: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先找一个点,然后绕着长方形的边线一周,又回到这个点
师:同学们有体会到他说的这个吗?从任意一个点出发,绕图形边线一周,又回到这个点。
既然要绕一周,那说明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图形!
你们还能从教室里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吗?大家一起用手来摸一摸或者比划一下它们的周长吧。
生 1:我们课桌桌面的周长
生 2:地面地砖的周长
生 3:黑板面的周长
师:你能从手中的图形中任意选择一个描出它的周长吗?
师:好!同学们都描的非常不错,看来大家已经都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那怎样量出一个图形的周长呢?
小组 1:我们小组用直尺量出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小组 2:我们小组量了树叶的周长,因为树叶是不规则图形,所以我们先用线绕着树叶一周,做个记号,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小组 3:我们小组量了心型图片的周长,也是跟第二组一样的方法。但是我们这个心型图片更加特殊,两边一样的,所以只要量一边的就可以了。
小组 4:我们小组量了硬币面的周长,我们用的是软尺。但是硬币还有一种滚动法。
(每种不同的方法都进行展示)
师:刚刚大家总结的很好!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封闭图形都有周长,直线型的一般用直尺量出即可,而曲线型的我们可以通过绕线的方法来帮助得到周长。
请同学们用 1 分钟的时间在头脑里再次将刚刚的过程回忆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三)练习巩固,强化周长
师:大家试着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师:你觉得在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生 1:图形中一小格是 1 厘米。
生 2:要注意拐弯处不要漏数。
师:几位同学提醒的非常好!
接下来请大家看我手中拿着什么?
生:一根铁丝
师:请大家仔细看(分别将铁丝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和一个三角形),这个过程中图形的周长变化了吗?请说明理由。
生:没变,因为无论用铁丝变成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都是这根铁丝的长度。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就是我们周长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强化周长概念。以及通过铁丝的变形,更加理解周长的本质属性】
(四)课后延伸,迁移拓展
最后,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个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9-6 11:01 编辑
《 什么是周长 》教学设计二稿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五册第 45 页。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过去的教学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面对周长概念的构建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常常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常常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混淆。
教材中是这样定义周长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显然,这样的描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因为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规则图形的周长,还包括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那如何引导学生将 “周长” 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通过 “观、描、摸、量、算” 等实践活动逐步建立 “周长” 概念,并能解决较简单的有关求周长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细致观察、精心操作、善于思考、具体分析” 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线、软尺、各种图形、树叶、硬币等。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9-6 11:04 编辑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画情境、 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蚂蚁家族要开运动会了,老蚂蚁定下赛跑的规矩是:“要围着树叶跑一圈”,听清楚赛跑规则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蚂蚁们赛跑的情况是怎样的?(展示 3 种颜色的蚂蚁赛跑的动画。)
师:你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
生 1: 红蚂蚁犯规了!虽然大家同时到达,但它根本没有沿树叶的边沿跑。
生 2: 蓝蚂蚁太慢了!同样的时间里,它根本没有跑完一周。
生 3: 冠军应该是黑蚂蚁!在相同的时间里,它沿着树叶跑了整整一周,路程最长!
师:在刚才这场比赛中,大家都注意到了 “一周” 的重要性,那怎样才算是 “一周” 呢?
生 1: 要沿边线跑
生 2: 要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师:那你们能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字吗?
生:周长。
【设计意图】 除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借此渗透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二)加强操作实践,丰富经历体验。
师: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周长吗?
(可以通过描、量......)
(小组合作给足充分时间)
师:现在谁能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解释一下吗?
生 1:可以,比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就是这样的(手势表示)
师: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对,也请你跟着比划出这个周长
生 2:树叶的周长是这样的(其他同学跟着比划)
生 3: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先找一个点,然后绕着长方形的边线一周,又回到这个点
师:同学们有体会到他说的这个吗?从任意一个点出发,绕图形边线一周,又回到这个点。
既然要绕一周,那说明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图形!
你们还能从教室里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吗?大家一起用手来摸一摸或者比划一下它们的周长吧。
生 1:我们课桌桌面的周长
生 2:地面地砖的周长
生 3:黑板面的周长
师:你能从手中的图形中任意选择一个描出它的周长吗?
师:好!同学们都描的非常不错,看来大家已经都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那怎样量出一个图形的周长呢?
小组 1:我们小组用直尺量出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小组 2:我们小组量了树叶的周长,因为树叶是不规则图形,所以我们先用线绕着树叶一周,做个记号,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小组 3:我们小组量了心型图片的周长,也是跟第二组一样的方法。但是我们这个心型图片更加特殊,两边一样的,所以只要量一边的就可以了。
小组 4:我们小组量了硬币面的周长,我们用的是软尺。但是硬币还有一种滚动法。
(每种不同的方法都进行展示)
师:刚刚大家总结的很好!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封闭图形都有周长,直线型的一般用直尺量出即可,而曲线型的我们可以通过绕线的方法来帮助得到周长。
请同学们用 1 分钟的时间在头脑里再次将刚刚的过程回忆一下。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 1:老师,沿图形的边线从起点又回到起点跑一周,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归纳得不错,能再简洁点吗?
生 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太棒了!(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第三步:变式拓展辨析、 强化周长概念
接下来请大家看我手中拿着什么?
生:一根铁丝
师:请大家仔细看(分别将铁丝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和一个三角形),这个过程中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生:没变,因为无论用铁丝变成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都是这根铁丝的长度。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就是我们周长的本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强化周长 “一周的长度” 这一本质属性,同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第四步:练习巩固拓展,激趣培能启智
师:大家试着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师:你觉得在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生 1:图形中一小格是 1 厘米。
生 2:要注意拐弯处不要漏数。
师:几位同学提醒的非常好!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强化周长概念。以及通过铁丝的变形,更加理解周长的本质属性
第五步:课后延伸,迁移拓展
最后,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个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第二稿围绕 “什么是周长” 这个课题,从蚂蚁赛跑入手,再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生活中的物体或具体的图形,说出 “什么是周长”。这样从个别到一般地深化学生对 “什么是周长” 的认识,从而扎扎实实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9-15 15:12 编辑
选课思考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度量’”,度量是属于 “图形与几何” 部分的内容。图形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关键是设立单位,而它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
对于图形,我们习惯首先关注它的大小。一般地,一维图形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的大小是体积。在整个小学阶段,这几项内容占据重要地位,而周长作为这些知识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周长》作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学习重中之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团队选择本课,尽力达到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二稿)试讲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二稿设计比初稿好的地方:
以小蚂蚁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本节课,这样的动画很快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索学习。给了学生大量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通过描、摸、量、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总结出什么是周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理解新知,积累方法。
二稿设计不足的地方:
组内老师一致认为,中间完全放手,导致大部分学生拿到图形基本都是在测量,对于描、摸图形边线比较淡化,都是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才去描去摸。
怎样将多媒体的演示与学生的操作结合起来,既不让多媒体的演示替代学生的操作,又不能将多媒体的演示变成重复学生的发现,更要从多媒体的演示中体现一些相应的数学思想。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9-15 16:01 编辑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终稿
三、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
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铁丝、树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看我手中是什么?(教师手拿数学书)
生:我们的数学书
师:是的,可是我的数学书里还藏了深圳的秋天哦!
(打开数学书拿出树叶)
小小的一片树叶,如果我们想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它,你觉得可以研究什么呢?
生 1:这个树叶有多重
生 2:树叶有多大
生 3:树叶的边边
师:非常好,你们都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我们今天主要研究树叶的边线(板书)
【设计意图】开篇以猜物的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这样一种轻松又感到惊奇的状态下开始主动地学习之旅。
(二)建立概念模型
1.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活动一:描一描
师:那你能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师:在描之前,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的边线有什么区别?
生:树叶的边线是弯着的,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是直的。
师:那在描数学书的封面时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学生独立尝试描边线,描完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描的)
活动二: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描的?
(学生上台展示边说边描)
师:你是从哪里开始的?(标出学生指的点)
到哪里为止呢?
生:最后还回到这个点
师:很好,那是不是非得从这个点开始呢?
(指其他两三个不同的点)
从这儿出发可以吗?到哪里为止呢?
生:老师,其实随便选一个点都可以
师:是的,从任意一个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这个点(板书)
活动三:摸一摸
师:现在请你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用手指摸一摸它们的边线
生 1:老师,我摸的是课桌的边线
师:请大家一起跟着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
生 2:老师,我摸的是黑板的边线
师:那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黑板面的边线吧
(大约 5 个学生回答)
师:刚刚同学们摸的都是物体其中一个表面的边线(板书:平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描边线入手,通过让学生说、摸来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识,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师:小蚂蚁啊也像我们一样走了一遍,不妨看看!(PPT 动画展示)
师:图中有些什么?蚂蚁、铅笔在做什么,说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己和同桌说说,然后全班交流,逐渐对 “一周”“长度” 有了清晰的认识。)
师:是的,一个物体表面或者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
活动二:指一指,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师:谁能再具体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 1,生 2......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一周的长度才是周长(板书:一周画圈,长度画线)
(PPT 展示动画体现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小蚂蚁和铅笔的运动,让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再抽象到具体概念,符合小朋友认知规律
(三)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内涵
活动一:看一看
师:那我们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
生:能
师:你觉得那个图形测量起来更简单
生:我觉得是数学书,因为这些边都是直的,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来
师:非常好,那树叶我们可以选择什么工具呢?
生 1:我爸用的卷尺
生 2:软尺
生 3:也可以用绳子
师:是的,像树叶这样的曲线型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用卷尺、软尺或者绳子、铁丝,今天我给大家选择了更方便操作的细铁丝。
活动二:做一做 (同桌合作完成)
同伴合作选择测量工具的方法,测量树叶和教学书封面周长。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活动三:说一说
师:谁能演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生 1:我就是把数学书封面的几条边量出来了,然后加起来
生 2:其实数学书的封面是个长方形,只要量两条边就好。然后每条边乘 2,再加起来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非常棒,你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师:那你们量出的树叶表面的周长是多少呢?谁上来演示一下?
(通过学生回答,先选择跟大多数人不同,答案错误的同学展示)
(学生在讨论中总结测量树叶的正确方法,以及如何减少误差。)
活动四:比一比
主要活动:总结测量方法,比较、分析每种工具的优缺点
活动五:想一想
师:同学们都总结的非常好!那现在大家能明白什么叫周长了吗?
生:能
师:考考大家
请看我手中是什么?
生:就是我们量的铁丝
师:是的,现在请看我七十二变
(分别将铁丝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和一个三角形......)
想一想,刚刚这几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它们的周长都一样,没变
师:那你知道它们的周长都是多少吗?
生:就是这根铁丝的长度
师:你们太棒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周长。
是的,这根铁丝的长度也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边说边拉直铁丝,又一次展示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体验,深化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还渗透了 “对周长的巧测妙算”“化曲为直” 等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了周长
(四)练习巩固,加强周长内涵
活动一:描一描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周长,请你说说这几个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生:就是量出所有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
(学生动手描)
活动二:数一数
师:现在我将这些图形放到方格图中,你能数出它们的周长吗?试试看
生 1,生 2......
活动三:说一说
师:大家可以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数的
你觉得在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生 1:图形中一小格是 1 厘米。
生 2:要注意拐弯处不要漏数。
师:几位同学提醒的非常好!
生 3: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把第二个图形也变成长方形一样就很好数了
师:非常棒!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不错,这个是我们数学上的平移的思想。
那第三个图形也可以通过平移完成吗?
生:可以,但是还有几天边不能忘了数。
师:提醒的很好
(动画展示平移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经验 “数图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再次理解周长内涵。
(五)概括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七、板书设计
[kaka5729发表于2019-9-1515:2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207&ptid=125693)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终稿
三、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 ...
在颜老师的板书环节,能让学生真正梳理出周长与边的关系,并充分了解后,怎样正确测量清晰的表示出来,对不规则的图形测量的解决方法,给学生测量的丰富。
感谢颜老师的分享。教师通过设计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周长》作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引导学生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逐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获得直观的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毕金明: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毕金明:1. 以小蚂蚁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本节课,这样的动画很快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
毕金明:怎样将多媒体的演示与学生的操作结合起来,既不让多媒体的演示替代学生的操作,又不能将多媒体的演示变成重复学生的发现,更要从多媒体的演示中体现一些相应的数学思想。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 ,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是人通过抽象得到的思维结果,也是人借助工具得到的实践结果。本环节突出了学生根据问题实际和自我理解,对度量工具与度量方法进行自主和灵活的选择有效达成创新性任务。学生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感悟到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可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kaka5729发表于2019-7-1710: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827&ptid=125693)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 ...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kaka5729发表于2019-7-1710: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827&ptid=125693)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 ...
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体现了数学的等活动性。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kaka5729发表于2019-7-1710: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827&ptid=125693)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 ...
教学资源准备充足,给学生的测量提供保障,为数学思想展示做好了铺垫。
[kaka5729发表于2019-7-1710: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828&ptid=125693)
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感知周长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周长”,听说过吗?生: ...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能有效经历自主探索,有利于初步感受封闭图形的周长。
[kaka5729发表于2019-7-1710: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828&ptid=125693)
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感知周长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周长”,听说过吗?生: ...
通过摸一摸等活动,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建构周长模型。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摸物体的面的周长。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发生线、面混淆时,注意区分体、面、线的区别,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线来自于面、面来自于体。
周长在学生们的眼里是非常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学生一开始是说不清楚的。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从具体到抽象,借助 “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来认识周长,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很有感触 。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共同探索,从而认识周长,感受到生活中很多图形的周长。在认识周长之后,师生们一起探讨测量周长的工具与方法,总结出不同的工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节课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都积极配合、主动思考,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学习度量性概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准确地架构概念表象,可以促使学生立足于新的问题情境,自主唤醒认知意识,有助于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实际教学有规律可循,又因为度量性概念是抽象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巧设认知冲突,这样才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还要强化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准确地生成概念的表象,完成对概念体系的架构。
教师要凸显度量性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以此促进学生对度量性概念内涵的 深刻理解。针对度量性概念的掌握,具体的习得过程大都依靠活动经验的积累,所以必须要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经验,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性认知,才能促使思维的发展并实现对抽象阶段的成功过渡。
[wx_smCKd2k2发表于2019-8-718: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793&ptid=125693)
通过在实际生活中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感受和关注周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 ...
颜老师强调从任意一个点出发,绕图形边线一周,又回到这个点。
既然要绕一周,那说明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图形!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kaka5729发表于2019-9-611: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820&ptid=125693)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画情境、 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蚂蚁家族要开运动会了,老蚂蚁定下赛跑的 ...
在活动中强化 “一周的长度” 这一本质属性,能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值得学习。
[kaka5729发表于2019-7-1710: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828&ptid=125693)
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感知周长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周长”,听说过吗?生: ...
在测量活动中亲自探索、操作周长虹的的测量,在交流中展示测量好的的方法,能有效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发展度量 的意识。
师:你能从手中的图形中任意选择一个描出它的周长吗?
师:好!同学们都描的非常不错,看来大家已经都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那怎样量出一个图形的周长呢?
小组 1:我们小组用直尺量出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小组 2:我们小组量了树叶的周长,因为树叶是不规则图形,所以我们先用线绕着树叶一周,做个记号,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小组 3:我们小组量了心型图片的周长,也是跟第二组一样的方法。但是我们这个心型图片更加特殊,两边一样的,所以只要量一边的就可以了。
小组 4:我们小组量了硬币面的周长,我们用的是软尺。但是硬币还有一种滚动法。
(每种不同的方法展示 0
本环节触发学生自主探究,反思,表达,交流,分享。
顔老师的这节课,从两次备课,授课来看,老师是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本节课,从度量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是要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周长,一稿老师只是笼统地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周长,但二稿,老师已从认识到关注体验,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新的课标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老师让学生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获得周长的实践经验,最后再通过一根铁丝,围成不同的图形使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在亲历中对周长的产生过程得到理解。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10-15 12:18 编辑
课堂录像: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5ODY4ODI0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10-28 16:49 编辑
对方向我们提出的 预设问题 是: 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要重视过程,重视经验的积累,结合你的课,说一说你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周长概念的本质。
我们的回答是 :
周长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边线的长。虽说周长是一个数量概念,但我们认为对周长的研究包含 “<b> 形 </b>” 和 “<b> 量 </b>” 两个问题。<b> 一周是 “形” 的问题,长度是 “量” 的问题 </b>。 “形” 是 “量” 的前提,只有对 “形” 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确的度量长度。所以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活动来重点研究 “形”。
<b> 活动一,描一描 </b>。让学生独立尝试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直观感受边线的一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建立 “一周” 的动作表象。
<b> 活动二,说一说 </b><font face="宋体">。</font> 让学生用语言介绍描边线的过程,在交流中明确 “一周” 指的是从一个点回到这个点,对 “形” 有了清晰的认识,实现了从动作表象到数学语言表象的转化。
<b> 活动三,摸一摸 </b>。让学生找到身边物体的某一个面,用手指摸一摸它们边线的一周,通过辨析,进一步丰富 “一周” 的表象,深入对一周的理解。
通过这 3 个活动,学生对 “形” 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具体走向抽象,对 “形” 有了深刻认识,周长概念的揭示便水到渠成了。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图形 “量” 的问题。我们安排了测量和 “数一数” 这两个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周长概念。
在树叶周长的测量活动中,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得到树叶的周长,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在充分的交流后,与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进行测量,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在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测量活动中,学生有测量 2 条边的,也有测量 4 条边的,经过交流,学生会发现不管用哪种方法,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就是 4 条边的总和。
在 “数一数” 的活动中,学生使用的测量工具是方格纸,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一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让学生通过描、数图形周长的过程,弱化 “面” 的干扰,凸显周长的本质。
整个过程,我们充分尊重新课标提出的 “四基” 目标之一 —— 累积 <b> 基本活动经验 </b>,经历 “<b> 实物 ---- 图像 ---- 表象 ---- 抽象 </b>” 的过程,将周长的本质不断凸显。
本帖最后由 kaka5729 于 2019-10-28 16:44 编辑
对方向我方提出的 追问问题 1: 你认为《什么是周长》这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那你在教学中是怎么突破的?
我们的回答是:
从概念的本身来说,周长指的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那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个概念理解透彻,就有研究的必要了。前面也提到了,研究周长就是研究一个图形的形和量的问题。一周就是一个形,长度就是一个量。对于长度,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测量黑板的长、课桌的长以及铅笔的长,说明学生对测量长度有了足够的经验。所以,对于什么是周长这节课,难点就落在了对形的理解,即一周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独立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说出描的过程,确定一周是从起点回到起点,再来让学生将起点到起点再次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理解一周的意义。通过这三个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一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一周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追问问题 2: 你觉得学生容易把面积和周长相混淆的原因是什么?你的教学中是否有针对这个问题做相应的设计?
我们的回答是:
周长从字面意思理解,也就是 “周” 和 “长”,“周” 就是封闭图形一周,“长” 就是长度。
周长与我们之前所学的长度都属于一维空间的度量,但是周长又是在二维的面上,有面的地方肯定有周长,有周长的地方肯定有面积,周长和面积是如影相随的,所以面会对周长的认识形成很大的干扰。
我觉得这节课有两个课堂活动和一个课后延伸活动体现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相应设计。
首先我们认为如果过早地把面积和周长让学生辨析,这是不符合本节课认识周长的教学初衷,因此我们就想通过一些教具帮助学生加深对边线的理解,因此我们设计了用铁丝围图形。教师用同一根铁丝围出了圆、椭圆、三角形等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刚刚的过程中,什么没变?”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虽然图形不同,但是图形的周长始终是铁丝的长度。
第二个课堂活动就是数一数。就是学生借助方格纸数出图形的周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描边线,再数出周长,但是因为有了格子的干扰,还是有部分学生会误将里面的格子数当成周长。汇报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组织了辨析,在辨析中进一步明晰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与里面的格子数无关。
此外,我在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课后延伸活动,(PPT 展示最后的问题,再语言介绍)。一张长方形纸,像图上这样剪一刀,将图形分成了 A、B 两块,让学生课后动手操作,验证谁的周长更长。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