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chequn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秋】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基地 车群 2上 《课桌有多长》

  •  
  •  
    chequn · 3年前 · 8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8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西街小学的教师车群,很荣幸能够代表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基地参加本次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六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活动。感谢此次活动的举办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与专家和老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我们团队本次的参赛课题是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一课。 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们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预祝各位同仁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2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4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5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6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08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09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32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42

    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540

    课前阅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YzNDAwOA==.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绘本问题单: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619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530

    团队照片: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512

    磨课照片: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3045

    课堂实录: https://pan.baidu.com/s/1k_Ypapn0y1_F8R8XyQWx0g 提取码: vv96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YzMjMzMg==.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82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71 条回复   2021-09-17 20:30:19 +08:00
    chequn
    chequn3年前

    “量感” 是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量” 作为一条学习主线,分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中,是学生数学 “核心素养” 的重要表征。培育学生 “量感”,对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注重 “量的换算” 和 “量的计算” 等一些考试的必考点或重点,但往往在教学 “量” 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或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做一些实验或者活动。这是一个比较费时的过程,因而老师们宁愿将这些时间花在大量的练习上面,而忽略了学生 “量感” 的培养。

    设计这样一个 “围绕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学习方式探究” 的活动主题,可有效促进全体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量感” 的措施落地生根。团队合作和答辩,可以凝聚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而这种智慧又激发着老师们继续求索,精益求精,在碰撞中寻找更新的突破,让量感深入到老师的课堂,让老师的教研得以不断沉潜,为每一位孩子的灵动发展储蓄更多智慧,让孩子与数学灿烂相拥。

    chequn
    chequn3年前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 6 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 “量感” 在全册教材中的起始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 “数” 的另一个角度 ——“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这之前,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测量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即一年级上册的 “比长短 " 和上节课 “教室有多长” 自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定性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这节课是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起点,开始从定性刻画走向定量描述物体的长度,与后续学习的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本质是一致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宋玲玲
    宋玲玲3年前

    @chequn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测量的重要性,并在测量中学习新知。

    chequn
    chequn3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并完成了问题单。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你选用的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引导总结:我们所用的测量标准是不同的,结果也就不同。(板书:标准)

    4、那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呢?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经过数学家们多年的研究,他们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尺子。你知道哪些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1)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尺子上藏着这么多 1 厘米,0 到 1,1 到 2,2 到 3,3 到 4,…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总结: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手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2 个 1 厘米就是 2 厘米。

    2、能找到 5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5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5 个 1 厘米就是 5 厘米。

    3、3 个 1 厘米就是?4 个 1 厘米就是?10 个 1 厘米就是?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练习: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引导:估计不是瞎猜,也要有理有据,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4)老师也想用我的尺子量一量,糟糕,我的尺子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用吗?谁来演示一下。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测量。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想一想,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尺子要与线段平齐,一端对准刻度 0,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3、量物体

    我们也来量一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测量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的准不准。量完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厘米估计一下老师的身高,你觉得是多少厘米?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课下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1

    金色阳光
    金色阳光3年前

    二年级学生普遍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单位的换算,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而车老师的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出现一些问题,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建议车老师可在学生认识 1 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 1 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齐会敏
    齐会敏3年前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王琳玲
    王琳玲3年前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起点,开始从定性刻画走向定量描述物体的长度,与后续学习的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本质是一致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15844101377
    158441013773年前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风中云
    风中云3年前

    本节课教师设计点是重视操作,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安排了系列相关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苗春丽
    苗春丽3年前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十月的雪叶子
    十月的雪叶子3年前

    车老师的课以绘本阅读导入,非常新颖,讲授新课中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对厘米有了深刻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5643117195
    156431171953年前

    本课教学,老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中有关计量单位的理解,本节课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不同的感官,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成功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李野
    李野3年前

    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引入课题,让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完全进入课堂教学的环境。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婉歌婷栀
    婉歌婷栀3年前

    量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以丰富学生形成量感的途径。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天空
    天空3年前

    车老师通过测量活动引发学生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又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嘟嘟
    嘟嘟3年前

    车老师整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 “数” 的另一个角度 ——“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15044119067
    150441190673年前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3598069096
    135980690963年前

    学生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学生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赵艳艳
    赵艳艳3年前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钟凌玉
    钟凌玉3年前

    量感就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的建立与培养,一定要重视操作,本课车老师就给予了学生操作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chb13881988197
    chb138819881973年前

    在前一个课时 “教室有多长” 中,学生已经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本节课借用。上节课的活动经验,再次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 - - 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度量意识,只是当学生交流汇报时,才能了解孩子们的思维,引发思考,进而操作验证,让量感意识得到发展。

    13408608506
    134086085063年前

    本单元内容是 “量感” 在全册教材中的起始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 “数” 的另一个角度 ——“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赵春丽
    赵春丽3年前

    认识厘米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测量部分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本节课教师除了让学生认识厘米以外,更重要的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学生用数量刻画长度的能力,激发学生正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杨景平
    杨景平3年前

    围绕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学习方式探究” 的活动主题,可有效促进全体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量感” 的措施落地生根。团队合作和答辩,可以凝聚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而这种智慧又激发着老师们继续求索,精益求精,在碰撞中寻找更新的突破,让量感深入到老师的课堂,让老师的教研得以不断沉潜,为每一位孩子的灵动发展储蓄更多智慧,让孩子与数学灿烂相拥。

    杨景平
    杨景平3年前

    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通过观察操作,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徐利
    徐利3年前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3772431552
    137724315523年前

    数学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要做到学以致用。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测量的重要性,并在测量中学习新知。

    yuexiaofen
    yuexiaofen3年前

    车老师以绘本阅读反馈的问题单导入既增加了数学文化,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统一结果必须统一测量标准,这节课真是稳中求新,非常棒??!

    cyy19870915
    cyy198709153年前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测量的重要性,并在测量中学习新知。

    15146374021
    151463740213年前

    量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以丰富学生形成量感的途径。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李启舫
    李启舫3年前

    教师能够从多种形式入手,让孩子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灌输。其次重视动手实践,多种感官参与,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李启舫
    李启舫3年前

    通过直观模型,生活实际以及丰富的实际操作,让孩子经历比较单位的长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量感。

    xulijuan
    xulijuan3年前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xulijuan
    xulijuan3年前

    “量的换算” 和 “量的计算” 等一些考试的必考点或重点,但往往在教学 “量” 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或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做一些实验或者活动。

    xulijuan
    xulijuan3年前

    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

    yuyingjie666
    yuyingjie6663年前

    本节课教学中车老师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罗海荣123
    罗海荣1233年前

    车老师的《课桌有多长》这节课以阅读绘本故事完成问题单展开教学,通过故事引出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认识厘米,认识尺子,认识 1 厘米,感受 1 厘米,认识几厘米,并在量一量的过程中体验从刻度 0 测量与刻度几测量的不同。虽然节奏连贯,但是对几厘米的长度量感理解并没有特别突出,希望车老师可以像开头理解量感的意义的那样,让其纳入本节课。

    孟卫芳
    孟卫芳3年前

    车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牛牛
    牛牛3年前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侯海英1051
    侯海英10513年前

    本节课教学中车老师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15829103434
    158291034343年前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而学生估测的精确度主要依赖于其 “量感”。车老师明确 “量感” 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填补学生知识储备的空缺, 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 “量感”,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

    冯春波2021
    冯春波20213年前

    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流程自然、顺畅,重点突出。重点部分有各个层次学生的回答,也有同桌的对答,对学生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教师清楚的归纳总结语,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双王一今知
    双王一今知3年前

    车老师的课以绘本阅读导入,非常新颖,讲授新课中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对厘米有了深刻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双王一今知
    双王一今知3年前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wlz66890
    wlz668903年前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倪婵娟
    倪婵娟3年前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 “数” 的另一个角度 ——“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这样的测量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定性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这节课是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起点,开始从定性刻画走向定量描述物体的长度,与后续学习的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本质是一致的。

    樊娜
    樊娜3年前

    几个练习设计十分巧妙:心中有数、心中有度、心中有悟,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比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思考,在戏中有感触,眼睛会骗人、量了才知道,眼睛会骗人、数了才知道,让求真、求实的严谨融入孩子内心

    15500277983
    155002779833年前

    学生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学生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13739466501
    137394665013年前

    车老师的教学过程详细,重难点突出,通过 “说一说,比一比,查一查,找一找”4 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表象,引导学生认识 1 厘米,并在估测活动中检测发展量感。

    刘畅
    刘畅3年前

    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教学中设计 “说一说、找一找、比一比” 等多种学生易于操作,便于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度量的经验,长度单位的测量就是基本度量单位累加的过程,同时逐步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建立模型。

    刘畅
    刘畅3年前

    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这个教学设计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fengna
    fengna3年前

    本课教学,老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种形式调动不同的感官,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成功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1275677783@qq.com
    1275677783@qq.com3年前

    本节课教师设计点是重视操作,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安排了系列相关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韩兆红
    韩兆红3年前

    综合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中去经历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形成方法的过程,实现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建构,建立 1 厘米长的表象。

    安明辉15804436003
    安明辉158044360033年前

    本节课教学中车老师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hechunjiao1234
    hechunjiao12343年前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师设计重在操作,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环节,教师安排了系列相关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这一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liyajuan
    liyajuan3年前

    车老师通过绘本阅读推荐和前置学习单的设置让学生课前对于新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上带领孩子们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认识 1 厘米、几厘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单位长度量感,设计合理。

    shd刘洋
    shd刘洋3年前

    车老师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在课堂上以阅读绘本故事完成问题单展开教学,通过故事引出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认识厘米,并在量一量的过程中体验从刻度 0 测量与刻度几测量的不同。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量感。

    吉林长春李莹莹
    吉林长春李莹莹3年前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主管感觉为主,在反复体验中获得 1 厘米长度的认知,活动中通过找一找,验证,比较,分析等过程使得学生的认知感的不断清晰,形成个体度量经验和空间观念。毕老师并没有直接过渡到几厘米,而是创设情境从 1 厘米进入到几厘米,并通过估计、累加,不断去除现实背景和量纲,将量抽象成数。在认识厘米之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尺子的观察,认识相关的各部分名称,为进一步认识厘米打下基础。在认识 1 厘米时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建立 1 厘米长度的量感的意识。

    邓欢
    邓欢3年前

    长度单位是几何度量中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是前人智慧的集中体现。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长度单位量感的培养需要学生用眼观察、动手触摸,调动多种感官,结合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体验 “量”、感知 “量”,从而培养 “量感”。因此,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

    邓欢
    邓欢3年前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测量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即一年级上册的 “比长短 " 和上节课 “教室有多长” 自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定性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

    chequn
    chequn3年前

    通过试课,发现本节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问题一:对于绘本阅读中的第四个问题 “如果让你测量桌子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大部分学生选用的都是柞,学生在课堂上测量时用的都是柞,且结果有所不同。所以,在下一个环节测量时,改为直接让学生用柞去测量。

    问题二:个别学生不知道那条边是课桌的长,在学生动手测量前应引导学生认识较长的一边的课桌的长。

    问题三:对于 “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部分学生会说图案、波浪线、孔等等,这里应该明确找大家尺子上都有的。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 1 厘米及几厘米,也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线段和画线段,对较小物体的长度也有了一定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还不够准确和明晰,需要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

    chequn
    chequn3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并完成了问题单。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同学们选用最多的 “柞” 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4、同样的东西结果却不同,交流起来多不方便呀。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为了方便交流和应用,数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带有刻度的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找大家尺子上都有的)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大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2 个 1 厘米就是 2 厘米。

    2、能找到 3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3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3 个 1 厘米就是 3 厘米。

    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快闪快答的游戏。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总结:从刻度 0 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如果是从非 0 的整刻度开始,就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引导:估计不是瞎猜,也要有理有据,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4)老师也想用我的尺子量一量,糟糕,我的尺子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用吗?谁来演示一下。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测量。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想一想,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尺子要与线段平齐,一端对准刻度 0,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3、量物体

    想不想量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测量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的准不准。量完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课下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chequn
    chequn3年前

    经过一稿的改进,二稿的试课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课堂节奏也变得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显得更轻松自如。但仍然有值得商榷和提升的地方。

    “量感” 是学生对量的一种感觉,对于这节课来说,就是学生对长度,尤其是对较短长度的一种感觉。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如何让学生对这种感觉更灵敏、更准确?

    这就需要让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感受。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单位长度也就是 1 厘米的长短,让学生先通过 1 厘米小棒感知 1 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几个连续的比划动作,让学生加深对 1 厘米的感觉,直到能够较为准确的、快速地比划出 1 厘米。紧接着让学生尝试比划 2 厘米的长度,这里应该引导学生先比划出 1 厘米,根据 2 厘米有 2 个 1 厘米,累加出 2 厘米的长度。接着是 3 厘米,同样的,引导学生先比划出 1 厘米,根据 3 厘米有 3 个 1 厘米,累加出 3 厘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才会对长度慢慢地产生感觉,在导学单的估测部分,才能够真正地通过估计线段中有几个 1 厘米,估测出线段的长度。

    总的来说,在感受长度部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更长的时间。

    chequn
    chequn3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大家一起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同学们选用最多的 “柞” 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课桌的长在哪里呢?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4、同样的东西结果却不同,交流起来多不方便呀。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为了方便交流和应用,数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带有刻度的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找大家尺子上都有的)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大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不用尺子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想一想 2 厘米怎么比划,先比划出 1 厘米,2 厘米就是 2 个 1 厘米,试一试,再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2 个 1 厘米就是 2 厘米。

    2、能找到 3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3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同样,先比划出 1 厘米,3 厘米就是 3 个 1 厘米,再增加 1 个 1 厘米,再增加 1 个就是 3 厘米,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3 个 1 厘米就是 3 厘米。

    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快闪快答的游戏。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总结:从刻度 0 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如果是从非 0 的整刻度开始,就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你是怎么估计的?

    引导:估计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4)老师也想用我的尺子量一量,糟糕,我的尺子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用吗?谁来演示一下。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测量。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想一想,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尺子要与线段平齐,一端对准刻度 0,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3、量物体

    想不想量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测量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的准不准。量完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留给大家课下思考。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chequn
    chequn3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并完成了问题单。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选择最多的柞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想一想,课桌的长在哪里?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4、同样的东西结果却不同,交流起来多不方便呀。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为了方便交流和应用,数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带有刻度的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1)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尺子上藏着这么多 1 厘米,0 到 1,1 到 2,2 到 3,3 到 4,…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总结: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大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2、能找到 3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3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快闪快答的游戏。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总结:从刻度 0 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如果是从非 0 的整刻度开始,就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引导:估计不是瞎猜,也要有理有据,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的整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课下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chequn
    chequn3年前

    经过前面几次试课,我们团队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授课时间有些过长,所以本次我们主要是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精简细化,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比划来感受较短长度,让学生对较短长度产生一定的感觉,以达到看到较短长度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出它的长度的目的。最终,在其他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

    chequn
    chequn3年前

    《我家漂亮的尺子》问题单

    班级:

    姓名: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你选用一种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说说你是用什么量的,结果是什么。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0:57 · PVG 18:57 · LAX 03:57 · JFK 06:5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