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们: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相识,我是来自山西省吕梁基地的吴文婷,我们的参赛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这次能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基地校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我感到万分荣幸。十分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和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我们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和我们团队的宁丽霞、薛旭芳、张秀娟三位老师一起,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认真准备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初次参加活动,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希望能够得到同仁们的支持与帮助,以及专家的指导,万分感谢!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00#r_73576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00#r_73620
【教材分析】https://bbs.xsj21.com/t/1700#r_73622
【学情分析】https://bbs.xsj21.com/t/1700#r_73650
【教学目标】https://bbs.xsj21.com/t/1700#r_73658
【一稿】https://bbs.xsj21.com/t/1700#r_73668
【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00#r_88696
【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00#r_96247
【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00#r_97548
【课堂实录】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UzMzQyOA==.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title
选课思考: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并不陌生,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也已经感受了 “面在体上”。在学习测量时,学生通过测量教室和课桌的长度,感受了 “以物量物”。这些知识积淀和活动经验都为本节课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什么是面积》这节课是学生的思维第一次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这节课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所以这节课对学生学习之后的内容至关重要。“面积” 这个词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只是对 “面积” 的具体概念不太清楚。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与细节活动让学生观察,直观的感觉出面有大小,从而引出面积这一概念。通过让学生感受面的 “有界性”,让学生对面积和周长进行直接对比,从而让学生对面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节课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了面积相关知识,更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整体的、系统的、结构的。将面积的学习与之前的数学知识相关联,帮助他们感受计量方法的数学本质,引导后续的认知探究。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什么是周长并会计算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常见的长度单位,并有了一定的度量经验,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感知。
“面积” 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面积”,但是对面积的内涵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因为周长和面积共存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是刻画图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维度,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也在学过这部分内容后,遇到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经常混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对面积的含义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体会到 “面积” 是一个 “刻画图形大小的数量概念 "。 鉴于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理解 " 面积” 含义是本课的关键所在。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设计有层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认识 “面积” 的含义。
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画图吗?(喜欢) 今天老师教你们在电脑上面面,想学吗?比一比,看谁坐得最好,就是最想学的。首先在开始菜单中,打开面图程序,就出现了一张画紙,我们先画一个长方形,用鼠标点击下面的矩形图标,再将鼠标放到画纸上就变成了十字,按着鼠标左键在画纸上一拉,就得到一个长方形。我们再画一个圆形,用鼠标点击下面的椭圆图标,用刚才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个圆形。 师再示范画一个角。 师:我们把三个图形画好了,我还想给他们涂上颜色,喜欢什么颜色, 大声说出来,我就涂上这种颜色,好吗?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涂红色,我就点上面的涂料桶,再点击下面的红色,将鼠标移到长方形中间一点,长方形就被涂上红色了,用同样的方法将圆形徐成蓝色。最后示范学生给角涂色,将涂料桶一点,哎呀!流了出来,撤销后,再例另一种颜色,哎呀!又流出来了。你们发现怎么一回事呀?(也可提前做成视频播放)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二、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一) 认识封闭图像的面积。
1、认识封闭图形
生:我发现图形角没有封住,所以颜色流了出来。
师:同意这个说法吗? 对了。像长方形和圆形这样的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角就不是封闭图形。在电脑上就没法徐色。长方形和圆形你能比出大小吗?那你比的是它们的哪里呢?
生:里面的涂色部分。
师:对了,里面涂色部分的大小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 就叫面积。你能指出圆的面积是哪里吗?那么不封闭的图形有面积吗?
2、(课件展示) 这些图形哪些有面积,哪些没有面积?(学生将它们分类) 有面积的图形叫什么?(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封闭图形的概念已经掌握的很清楚了。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
3、比一比。出示两组平面图形,让学生比一比面积的大小。 数学书和课桌谁大谁小?你比的是哪里?(表面)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橡皮等,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这些面的大小就叫这个物体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谁的面积大? 比一比,师与学生的手掌,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同桌比
4、你能举一个面积大小比较的例子吗? (1)1 元硬币和 5 角硬币。 (2)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
5、说一说:现在谁能说说什么叫做面积?(齐读面积的定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
6、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 (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课本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三、实践活动:
一、制造认知冲突
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面积大小接近的,形状不一样的两个图形)
师:你们觉得哪个图形面积大?
生: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大。
师:看来有争议,有什么办法知道吗?那现在你们就利用学具分小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 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①学生拿出已经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附页 2 中图 5) ②小组活动。 ③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
预设答案: 生 1: 我们小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长方形共摆了 10 个 5 角硬币,而正方形共摆了 9 个硬币所以我们认为长方形面积大。(摆方格属于同类方法) 生 2: 我们小组是用画格子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 3: 我们小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 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面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师: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信助工具进行比较大小,在用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时,所用的每一个格子的大小应一样大。 课件展示各种比较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课后的练一练的第 2 题,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吗? 学生先自己数,师生再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的第 3 题。 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几个方格吗? ①学生先独自数一数,师生再集体订正。 ②课件展示两个半格拼在一起为一个方格
3、课件出示课后思考题:你会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四、联系生活拓展。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其它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能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愉快吗?在愉快的课堂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面积、面积的含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本节新学知识的又一回顾。】
《什么是面积》这节课是学生的思维第一次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学生对于面积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一点难度,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明确面积是封闭图形,再通过学生的实际触摸,加深了学生对面积与长度的区分,促进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一个个数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吴老师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封闭图形,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面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切身体会封闭图形,理解面积,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学到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量感。
吴老师《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侯老师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在之后的环节中,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精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吴老师通过画画让学生切身体会封闭图形,理解面积,抽象出面积,把抽象的面积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面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教学中培养了量感。
量感就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量感只有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才能培养他们的量感。侯老师的设计比书的封面、比硬币的面、比树叶的面,都是如此,有助于学生逐步发展量感。
教师在本课中通过让学生摸,比,描等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到实物中的面,再到图形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 “面积” 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 “面积” 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长度单位、周长概念及周长的计算,并且在学习长度比较时,学生已经有了 “以物量物” 的经验。同时,经过前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数学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本节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利用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将学生头脑中的面积概念规范化、准确化、系统化。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面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1、面积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兴趣,加深记忆! 2、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3、结合具体事例和画图等活动,来帮助理解面积的意义!
吴老师利用学生喜欢画图的兴趣爱好,教学生在电脑上画画,通过这个导入新课十分新奇有趣,值得学习。通过给图形涂色进而认识封闭图形,直观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将里面涂色部分的大小叫面积,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词汇,面积一词,变得更为具体形象。最后在现实生活中比一比实际物体面积的大小,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喷涂颜色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封闭图形,并理解面积的定义,课堂中教师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培养了学生量感意识。更好的理解了面积、面积的含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本节课中,对于封闭图形的讲解过程非常好,通过用电脑画画这个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水到渠成的讲解了封闭图形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这一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面积》。上课之前呀,笑笑给我看了幅画,你想看吗?
生:想。
师:这是周末她和妈妈画的手掌画漂亮吗?你能猜出哪个是笑笑画的哪个是妈妈画的?为什么呢?
生:蓝色是妈妈画的,红色是笑笑画的,因为妈妈的手掌大,笑笑手掌小。
师:对,我们手掌的大小就是手掌的面积,你能找一找你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吗?用手摸一摸。
学生找桌面、文具盒面、黑板面等。
老师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笑笑的画快速引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找身边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实物的表面的面积。】
二、探究物体表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
师:你能快速比较这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和语文书的表面面积一样大(重叠法),1 元比 1 角的表面面积大,树叶比枫叶表面面积大(观察法)。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三、感知封面图形的面积概念。
师: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涂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图教师巡视,找学生不同种类进行讲评,在学习单上涂。
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如果学生苗的周长,这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如果没有继续下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
四、实践探究面积比大小的方法。
师: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先说说你的想法。
生:1. 用尺子量一量(怎样量)
重叠比一比,剪一剪
用小正方形摆一摆。
师:选你喜欢的方式以及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并与同桌交流,也可同桌互相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进行比较,最后展示。
小结方法:有剪拼法、拼摆法、放到方格纸上数、画方格等。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比较的方法,自主学习,兴趣更浓厚。】
师:接下来大家比一比下面哪个面积最大。
学生用一分钟完成,并订正。
五、制造认知冲突,体验统一比较单位的必要性。
师:笑笑和淘气又在争论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播放录音:笑笑:我卡片上画了四个正方形。 淘气:我卡片上画了八个正方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谁的卡片面积大?
学生进行猜测。
师:揭晓答案,笑笑大,为什么四个反而比八个大呢?
生:因为笑笑的一个正方形大。
师:所以我们在比较的时候要统一标准,要用大正方形比就都是大正方形,要是小格子就都是小格子,不能一个大一个小这样没有可比性。
六、画图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师:接下来我们在下面的方格中画三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七个方格的面积,试试看吧。
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展示作品(强调画图,借助尺子、铅笔、橡皮)。
如果学生画的不全,展示淘气,笑笑奇思妙想的图,分析优缺点供大家学习。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感知区分面积和周长,体会形状虽不同但面积相同。】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新学知识的又一回顾。】
这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三稿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面积》。上课之前,笑笑给我看了幅画,你想看吗? 生:想。 师:我们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这是什么呢? 生:孔雀。 师:这是周末她和妈妈画的手掌画漂亮吗?你能猜出哪个是笑笑画的哪个是妈妈画的?为什么呢? 生:蓝色是妈妈画的,红色是笑笑画的,因为妈妈的手掌面大,笑笑手掌面小。 师:对,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们手掌的面积,你能找到哪些面呢?用手摸一摸。 学生找数学书封面、桌面、文具盒面、黑板面等。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在摸数学书封面的面时这(边上)没有摸,这是它面的一部分吗? 生:是。 师:这呢?(多问几处边缘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摸得时候顺着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满满的,边角都要摸到。我们一起再摸一次。 像我们找到的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涂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涂,教师巡视,找学生不同种类的作品。 预设: 1. 涂面积的(前三个涂与都涂的)对比,最后一个角涂吗?为什么?学生解释: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 2. 涂周长的。 师:这是涂的什么?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呢?(PPT 出示概念)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所以周长是长度,在图形的四周。而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是周长里面的部分。 师:明白了吗?区分清楚周长和面积了吗? 师:那我们知道面积有大小,我们就来比一比吧!数学书、语文书封面的面积,硬币的面积、两片树叶的面积,谁大谁小呢?迅速做出判断。 生:数学书和语文书,我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发现它俩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对于硬币面的面积和树叶面的面积,我一眼就看出来谁大谁小啦,一元硬币比一角硬币的面积要大,绿色树叶面的面积要比枫叶面的面积大。 师:从刚刚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比较大,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谁的面积比较大,如果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重叠的方法来看一看谁的面积比较大。(板书:重叠法、观察法) 师:下面难度升级,我们继续来看,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我们不妨先猜一猜。 生:1. 我觉得长方形面积大,因为它比较长。 2. 我倒觉得正方形面积大,它比较宽。 3. 我觉得一样大也是有可能的。 师:看来争议还挺大呢,同学们,我们再通过观察已经无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了,你会怎么办呢?不妨拿出我们从书附页剪下的两个图形来比一比,试一试吧。 师: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通过重叠的方法来比较的。重叠后发现,长方形比正方形多一块儿,我们可以用剪刀把它剪下来。这样的话,再比剪下来的那块。 师:那现在动手比一比看谁大谁小。 生动手操作展示。(板书:剪拼法) 师:这种方法对图形有着特殊的要求,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这种方法的这两个图形可以来回的动,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把图形剪开了,对图形造成了损坏。 师:是啊,在生活中有些图形是不能移动也不允许破坏的,那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合理即可)。 1. 我发现文具盒里有一块橡皮,于是我就用橡皮来量一量这里谁的面积大,我发现正方形大。你看一块两块三块四块五块,剩下的不够一块了,正方形的面积比五个橡皮还要多一些,而右侧长方形正好用了五个橡皮,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更大一些。 2. 我有方格本,这上面有很多小格子,于是我把这两个图形铺在方格本上,发现正方形覆盖啦 64 个小正方形格子,长方形正好覆盖啦 60 个小正方形格子,这样我就能准确的知道两个图形到底有多大,你就知道拉谁的面积更大一些,是正方形。 3. 我想把它分成很多正方形的小格子,所以我首先量了量,这两个图形的长和宽之后开始画方格,画完之后发现正方形里面有 16 个方格,右侧长方形里面有 15 个方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更大。 师:我发现他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找到了一把测量面积的尺子,橡皮的面就是一把测量面积的尺子,小方格也是这样的一把尺子,当找到了这样一把尺子,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这些同学在比较的过程中并没有损坏,图形也没有移动,就比较出来了,老师为你点赞。(板书:方格纸、画方格、拼摆法) 师:那我们看一看刚刚这几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这几种方法都是先确定了一个标准,比如一个橡皮,一个小方格,通过数标准的个数进行比较,这几种方法其实都是在用面来量面,有的是用橡皮的面,有的是用方格的面。 师:正是同学们的智慧,我们测量面积的这把尺子才得到了。不断地优化,测量起来才更方便。笑笑和淘气也找到了这样的一把尺子,可是他们在比较的时候却争论起来了,我们一起听听他们争论什么? 播放录音: 笑笑:我卡片上画了 4 个正方形。 淘气:我卡片上画了 8 个正方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谁的面积大吗? 生猜测:无法比较。 师:为什么呢? 生:我们不知道图片是多大,他们画的正方形又是多大。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画的图。(播放 PPT) 生:笑笑的大。 师:所以我们在比较的时候画的标准要一样大,统一了标准才可以比大小。 师:既然掌握了知识我们就来练一练吧,挑战一:在下面的方格中画三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七个方格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老师收集学生的图片展示。 师:其实远不止这些图形,还有这些,这是淘气和笑笑、奇思、妙想四位同学画的,看到了这么多图形,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七个方格,面积相同,但这些图形的形状都不一样。 师;是啊,我们看到了图形对于面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真正决定它面积大小的是他里面方格的个数。我们继续来看,挑战二:观察下图,图形甲和图形乙面积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周长呢? 生:下面我们来看图形甲图形的面积,图形甲的面积是红色面的大小,图形乙的面积是蓝色面的大小,由图可以知道蓝色的面更大,所以图形乙的面积大。 对于图形甲的周长是由三部分组成,长方形的长宽和一条弯曲的边组成。图形乙也是由三部分组成,长方形的长宽和一条弯曲的边,长方形的长和长是相等的,宽与宽也是相等的,两部分都有一条弯曲的边,所以图形甲和图形乙的周长一样。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原来周长相等的时候面积可不一定相等。周长和面积还有哪些关系呢?后面的课我们会继续讨论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畅谈收获。 师:课后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大家动手摆一摆。用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上摆一摆看看用多少个小正方形就可以摆满了。 师:下课。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终稿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准备:
剪下附页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剪刀,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 20 个,方格纸(方格边长为一厘米)一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面积》。上课之前,笑笑给我看了幅画,你想看吗?
生:想。
师:我们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这是什么呢?
生:孔雀。
师:这是周末她和妈妈画的手掌画漂亮吗?你能猜出哪个是笑笑画的哪个是妈妈画的?为什么呢?
生:蓝色是妈妈画的,红色是笑笑画的,因为妈妈的手掌面大,笑笑手掌面小。
师:对,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们手掌的面积,你还能找到哪些面呢?用手摸一摸。
学生找数学书封面、桌面、文具盒面、黑板面等。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一) 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在摸数学书封面的面时这(边上)没有摸,这是它面的一部分吗?
生:是。
师:这呢?(多问几处边缘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摸得时候顺着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满满的,边角都要摸到。我们一起再摸一次。
通过我们刚才找面发现有的面特别大,有的面特别小,像我们找到的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二) 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涂出它们的面积。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涂出来,挑选了一些同学涂的面积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发现咱们的同学都只涂了前三个,为什么第四个图形不涂呢?
学生解释:1. 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
2. 角如果涂色会把一张纸都涂满。
师:其他班有些同学是这样涂的,他为什么没有涂第三个呢?你能猜猜他是怎么想的吗?
生:他可能觉得这些图形不规则,所以不涂。但是它不管规不规则,只要是封闭的图形就一定有面积。
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画图结果,让学生对比发现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
(三) 区分周长和面积。
师:还有一些同学是这样涂的,他是这样涂的,这是涂的什么?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呢?(PPT 出示概念)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所以周长是长度,在图形的四周。而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是周长里面的部分。(PPT 边演示边讲解)
师:明白了吗?区分清楚周长和面积了吗?可不要混淆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进一步区分周长和面积】
三、实践活动:
师:那我们知道面积有大小,我们就来比一比吧!数学书、语文书封面的面积,硬币的面积、两片树叶的面积,谁大谁小呢?迅速做出判断。
生:数学书和语文书,我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发现它俩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对于硬币面的面积和树叶面的面积,我一眼就看出来谁大谁小啦,一元硬币比一角硬币的面积要大,绿色树叶面的面积要比枫叶面的面积大。
师:从刚刚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比较大,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谁的面积比较大,如果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重叠的方法来看一看谁的面积比较大。(板书:重叠法、观察法)
师:下面难度升级,我们继续来看,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我们不妨先猜一猜。
生:1. 我觉得长方形面积大,因为它比较长。
我倒觉得正方形面积大,它比较宽。
我觉得一样大也是有可能的。
师:看来争议还挺大呢,同学们,我们再通过观察已经无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了,你会怎么办呢?不妨拿出我们从书附页剪下的两个图形来比一比,试一试吧。
师: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通过重叠的方法来比较的。重叠后发现,长方形比正方形多一块儿,我们可以用剪刀把它剪下来。这样的话,再比剪下来的那块。
师:那现在动手比一比看谁大谁小。
生动手操作展示。(板书:剪拼法)
师:这种方法对图形有着特殊的要求,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这种方法的这两个图形可以来回的动,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把图形剪开了,对图形造成了损坏。(板书:破坏图形)
师:是啊,在生活中有些图形是不能移动也不允许破坏的,那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合理即可)。
师:有想法吗?如果没有可以打开老师给大家准备的 “神秘小纸包”,看看可以帮到你吗?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用这些小正方形摆一摆,然后数一数个数进行比较。
师:给大家一分钟来摆一摆,数一数(同桌两人共同完成) 大家摆完了吗?比出来了吗?
生:正方形 16 个,长方形 15 个。
师:那我们是如何比较的呢?
生:先确定一个标准,这个小方格就是这个标准,然后用方格的面来测量图形的面。不断地优化,测量起来才更方便。那这些小方格是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如果没有如何比较呢?老师还有一个这样的方格纸,可以用它比吗? 生解释:可以,对齐数格子。(板书:方格纸)
师:如果既没有小方格,也没有方格纸呢?怎么办呢?
生:画方格。(板书:画方格)
师:笑笑和淘气和大家想到一起了,可是他们在比较的时候却争论起来了,我们一起听听他们争论什么?
播放录音:
笑笑:我卡片上画了 4 个正方形。
淘气:我卡片上画了 8 个正方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谁的面积大吗?
生猜测:无法比较。
师:为什么呢?
生:我们不知道图片是多大,他们画的正方形又是多大。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画的图。(播放 PPT)
生:笑笑的大。
师:所以我们在比较的时候画的标准要一样大,统一了标准才可以比大小。(板书:统一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小方格摆,面格子、剪拼法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既然掌握了知识我们就来练一练吧,在下面的方格中画三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七个方格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老师收集学生的图片展示。
师:其实远不止这些图形,还有这些,这是淘气和笑笑、奇思、妙想四位同学画的,看到了这么多图形,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七个方格,面积相同,但这些图形的形状都不一样。
师;是啊,我们看到了图形对于面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真正决定它面积大小的是他里面方格的个数。请你数一数你画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
生汇报数据(16CM、12CM)
小结:面积相同,周长不一定相同。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原来面积相等的时候周长可不一定相等。周长和面积还有哪些关系呢?后面的课我们会继续讨论的。
【设计意图:学生感知周长和面积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要自己随意猜测,明白只有实践才出真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畅谈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师:课后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大家动手摆一摆。用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上摆一摆看看用多少个小正方形就可以摆满了。
师: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索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上用多少个小正方形摆满,为后续学习铺垫,养成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展示笑笑的画快速引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找身边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实物的表面的面积。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触摸平面来让学生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进一步区分周长和面积。给学生加深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学生感知周长和面积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要自己随意猜测,明白只有实践才出真知。 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比较大,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谁的面积比较大,如果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重叠的方法来看一看谁的面积比较大。这样关于不同的图形,大致的可以通过重叠法和观察法判断。通过观察已经无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剪拼法和画方格的方法。给学生很多判断的依据和方法,更全面,更系统,印象更深。
活 动 综 述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本次活动围绕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这一主题展开,我们团队四人围绕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一课进行研讨,磨课,修整等一系列活动来设计这堂课,可谓收获颇丰。 一、团队协作多磨课。 从二月底报名参加这个活动开始就着手于收集各种资料,关于课标、学情、知识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听各种名师对面积的阐述及见解,让本节课有了初步的模型,然后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试讲、改课,最后在四月份完成了最后的课堂实录,过程中有困惑、有迷思,但都在探寻的路上一一破解,可以说累并快乐着。 二、课堂实践巧设计。 1. 课始导入,以笑笑的画引入课堂,让他们对新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堂容量充实,学生兴趣浓厚。从认识什么是面积到如何比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课堂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从直观比较到动手操作中体验面积的比较。 3. 教材选用紧扣本质。将抽象的面积直观化,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感受面无处不在。 4. 关注学生本质思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获得的乐趣,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5. 关注细节,彰显本质。对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浓厚。 6. 活动探究,驰放有度,既关注活动体验,又注重理性提升;既关注方法指导,又注重情感鼓励。 7. 练习设计巧妙地将周长与面积进行了二次区分。 三、导师引领共成长。 在教研室张红霞老师及我校郝丽玲主任的牵头引领下,说课、磨课过程中发现我们的不足及时答疑,解决我们的迷思、困惑。给予理论的支撑与辅导,让我们不仅仅是这一课,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四、活动反思促成长。 通过这次活动,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中的不足,在答辩过程中见识到的多方学校精彩的教学设计,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也深刻的理解了本次活动的初衷,也将进一步将本次的经验与收获进行转化和应用。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我们一路前行……
活 动 综 述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本次活动围绕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这一主题展开,我们团队四人围绕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一课进行研讨,磨课,修整等一系列活动来设计这堂课,可谓收获颇丰。
一、团队协作多磨课。
从二月底报名参加这个活动开始就着手于收集各种资料,关于课标、学情、知识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听各种名师对面积的阐述及见解,让本节课有了初步的模型,然后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试讲、改课,最后在四月份完成了最后的课堂实录,过程中有困惑、有迷思,但都在探寻的路上一一破解,可以说累并快乐着。
二、课堂实践巧设计。
课始导入,以笑笑的画引入课堂,让他们对新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容量充实,学生兴趣浓厚。从认识什么是面积到如何比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课堂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从直观比较到动手操作中体验面积的比较。
教材选用紧扣本质。将抽象的面积直观化,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感受面无处不在。
关注学生本质思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获得的乐趣,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关注细节,彰显本质。对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浓厚。
活动探究,驰放有度,既关注活动体验,又注重理性提升;既关注方法指导,又注重情感鼓励。
练习设计巧妙地将周长与面积进行了二次区分。
三、导师引领共成长。
在教研室张红霞老师及我校郝丽玲主任的牵头引领下,说课、磨课过程中发现我们的不足及时答疑,解决我们的迷思、困惑。给予理论的支撑与辅导,让我们不仅仅是这一课,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四、活动反思促成长。
通过这次活动,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中的不足,在答辩过程中见识到的多方学校精彩的教学设计,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也深刻的理解了本次活动的初衷,也将进一步将本次的经验与收获进行转化和应用。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我们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