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凤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67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09 14:49:51 +08:0010 3 95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展示大赛-2020 • 樊晓凤 • 4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鹤宝 | 83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有几瓶牛奶》展示大赛-2020 • 樊晓凤 • 4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freebird | 275 |
4年前 回复了 吴文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山西吕梁基地吴文婷三下《什么是面积》 |
据科学研究表明,早在婴幼儿时期,人们就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 “大小”。把 “大小” 定义为面积,就好像把 “长短” 定义为长度,都是同一个意思的重复,并没有真正体现概念的本质,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面积的概念。因此,面积的教学,并不应该是围绕这句所谓的 “定义” 进行咬文嚼字,反复讨论什么是表面、什么是封闭图形,而是应该把核心放在体验感知面上。
4年前 回复了 吴文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山西吕梁基地吴文婷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什么是面积》这堂课需要达到的就是使学生理解度量面积可以借助小面测大面(用单位正方形密铺),数出几个小面,再用数来表示相应面的大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以怎样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数学本质?第二,让学生如何自发的寻找标准(单位正方形)来度量面积?
4年前 回复了 吴文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山西吕梁基地吴文婷三下《什么是面积》 |
吴老师的课件制作很吸引同学们的眼球,通过将两个图形重合,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很直观地比较,学生理解更深刻。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 70-71 页。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 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要求能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体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一少部分同学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可以说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并且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可以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微课知道图形名称,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2、结合搭一搭、摆一摆等操作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条理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体模型。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预设:
一、微课导入,初识图形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去图形王国里看看,并且有两个新朋友来也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一起去看看吧!(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认识图形》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微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 1:我认识了长方体。
生 2:我认识了正方体。
生 3:圆柱。
生 4:球。
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仔细地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微课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初识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再识图形
1、活动一:搭一搭,更明白
活动要求:
从你的学具当中选出两个图形,哪两个图形搭在一起最稳?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动手操作搭一搭,2 分钟后汇报结果。
生:我们选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有人选别的图形吗?是怎么摆的?
有学生可能选圆柱和长方体或圆柱和正方体的,教师可以演示特例,说明。
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圆柱和球呢?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它们容易滚动。
师:对了,这就是圆柱和球的一个特点。现在先拿出你学具中的圆柱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它吧。
学生观察感受图形的特点,并说一说。
生:我看到圆柱是上下有 2 个圆圆的面,旁边有一个弯弯的面,并且直直的,上下一样粗。能来回滚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很清楚哦,加分。
师:再拿出你学具中的球像刚才那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吧。
生:球是圆滚滚的,滑滑的。容易滚动
师:你也是个善于观察,敢于探索,乐于表达的孩子!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搭的活动中能清楚地感受到圆柱的可以滚动的特点和球的容易滚动的特点,记得更牢固。】
2、活动二:摆一摆,记心中
活动要求:
找到你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摆一摆,怎样才能搭得最高?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动手操作搭一搭,2 分钟后汇报结果。
学生举手汇报。
师:有人比他搭得更高吗?展示一下吧。
有的话学生展示。
师:哇,从这节课看出你们平时都是搭积木的高手,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会搭积木的人,他的智商肯定超出 270. 比爱因斯坦稍微低一点(爱因斯坦的智商是 278)
师:从刚才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谁会影响整体的高度呢?
生:长方体。
师: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它,也可以摸一摸它,像刚才一样。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长长的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一样。
师:真好,表达条理清晰,让人一下就认出了它,你能当个小小解说家!加分
师:那正方体呢?
生:四四方方的,6 个平平的面完全一样。
师:看来你也领会了正方体的特点,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体会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练习巩固,了然图形
1、认一认,更清晰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咱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包装盒,我把它们拍了下来,请一位同学来认一认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吧。
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希沃白板课件上进行操作。
其他学生仔细看,并发表意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再次体会同类图形的特点,对图形有大概的外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老师将今天认识的四种图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
示范:我摸到一个圆圆的,上下一样粗,直直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另一位同学猜,其他同学验证。
四、课堂小结,认识图形
通过今天的学习,回家还有小任务哦,拍小视频:可以利用积木来拼一拼、搭一搭,说一说你用我们今天学到的什么图形,用了几个,搭了一个什么?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认 识 图 形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6 个面平平的,不完全一样。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6 个面完全一样。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球:圆滚滚的、可以自由滚动。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教学设计二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 70-71 页。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 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体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一少部分同学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可以说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并且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可以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微课知道图形名称,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2、结合搭一搭、摆一摆等操作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条理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体模型。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预设:
一、微课导入,初识图形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去图形王国里看看,并且有两个新朋友来也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一起去看看吧!(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认识图形》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微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我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仔细地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微课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初识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再识图形
1、活动一:分一分,更清晰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咱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包装盒,我把它们拍了下来,请一位同学来给它们分类吧。
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希沃白板课件上进行分类。
其他学生仔细看,并发表意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再次体会同类图形的特点,对图形有大概的外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活动二:搭一搭,更明白
活动要求:
从你的学具当中选出两个图形,哪两个图形搭在一起最稳?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动手操作搭一搭,2 分钟后汇报结果。
生:我们选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有人选别的图形吗?是怎么摆的?
有学生可能选圆柱和长方体或圆柱和正方体的,教师可以演示特例,说明。
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圆柱和球呢?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它们容易滚动。
师:对了,这就是圆柱和球的一个特点。现在先拿出你学具中的圆柱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它吧。
学生观察感受图形的特点,并说一说。
生:我看到圆柱是上下有 2 个圆圆的面,旁边有一个弯弯的面,并且直直的,上下一样粗。能滚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很清楚哦,加分。
师:再拿出你学具中的球像刚才那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吧。
生:球是圆滚滚的,滑滑的。容易滚动
师:你也是个善于观察,敢于探索,乐于表达的孩子!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搭的活动中能清楚地感受到圆柱的可以滚动的特点和球的容易滚动的特点,记得更牢固。】
3、活动三:摆一摆,记心中
活动要求:
找到你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摆一摆,怎样才能搭得最高?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动手操作搭一搭,1 分钟后汇报结果。
学生举手汇报,教师希沃授课助手展示。
师:有人比他搭得更高吗?展示一下吧。
有的话学生展示。
师:哇,从这节课看出你们平时都是搭积木的高手,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会搭积木的人,他的智商肯定超出 270. 比爱因斯坦稍微低一点(爱因斯坦的智商是 278)
师:从刚才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谁会影响整体的高度呢?
生:长方体。
师: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它,也可以摸一摸它,像刚才一样。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长长的,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一样。
师:真好,表达条理清晰,让人一下就认出了它,你能当个小小解说家!加分
师:那正方体呢?
生:四四方方的,6 个平平的面完全一样。
师:看来你也领会了正方体的特点,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体会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练习巩固,了然图形
1、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老师将今天认识的四种图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
示范:我摸到一个圆圆的,上下一样粗,直直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另一位同学猜,其他同学验证。
2、课本第 71 页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认识图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找一找咱们教室里的立体图形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写在课前:
本节课我讲过 4 次,这次是第 5 次,每一次讲学生的能力水平都不一样,我都要适当调整目标和重难点。那么,这样的课到底让学生收获什么能力呢?我觉得首先是让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真真正正感受图形的特点甚至是联系与区别,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如何搭最合适,进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有就是学生初步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表达能力,希望通过本次上课学生们真的能收获多多。
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6 个面平平的,不完全一样。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6 个面完全一样。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球:圆滚滚的、可以自由滚动。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研讨进行时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教学设计(一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 70-71 页。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 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 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 形的基本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体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一少部分同学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可以说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并且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可以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搭一搭、摆一摆等操作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些实物和模型,硬币,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预设:
一、微课导入,初识图形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去图形王国里看看,并且有两个新朋友来也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一起去看看吧!(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认识图形》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微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我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仔细地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微课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初识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再识图形
1、活动一:分一分,更清晰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咱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包装盒,我把它们拍了下来,请一位同学来给它们分类吧。
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希沃白板课件上进行分类。
其他学生仔细看,并发表意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再次体会同类图形的特点,对图形有大概的外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活动二:搭一搭,更明白
活动要求:
从你的学具当中选出两个图形,哪两个图形搭在一起最稳?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动手操作搭一搭,1 分钟后汇报结果。
生:我们选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有人选别的图形吗?是怎么摆的?
有学生可能选圆柱和长方体或圆柱和正方体的,教师可以演示特例,说明。
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圆柱和球呢?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它们容易滚动。
师:对了,这就是圆柱和球的一个特点。现在先拿出你学具中的圆柱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它吧。
学生观察感受图形的特点,并说一说。
生:我看到圆柱是上下有 2 个圆圆的面,旁边有一个弯弯的面,并且直直的,上下一样粗。能滚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很清楚哦,加分。
师:再拿出你学具中的球像刚才那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吧。
生:球是圆滚滚的,滑滑的。容易滚动
师:你也是个善于观察,敢于探索,乐于表达的孩子!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搭的活动中能清楚地感受到圆柱的可以滚动的特点和球的容易滚动的特点,记得更牢固。】
3、活动三:摆一摆,记心中
活动要求:
找到你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摆一摆,怎样才能搭得最高?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动手操作搭一搭,1 分钟后汇报结果。
学生举手汇报,教师希沃授课助手展示。
师:有人比他搭得更高吗?展示一下吧。
有的话学生展示。
师:哇,从这节课看出你们平时都是搭积木的高手,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会搭积木的人,他的智商肯定超出 270. 比爱因斯坦稍微低一点(爱因斯坦的智商是 278)
师:从刚才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谁会影响整体的高度呢?
生:长方体。
师: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它,也可以摸一摸它,像刚才一样。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长长的,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一样。
师:真好,表达条理清晰,让人一下就认出了它,你能当个小小解说家!加分
师:那正方体呢?
生:四四方方的,6 个平平的面完全一样。
师:看来你也领会了正方体的特点,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体会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练习巩固,了然图形
1、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老师将今天认识的四种图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
示范:我摸到一个圆圆的,上下一样粗,直直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另一位同学猜,其他同学验证。
2、拿出硬币,它是圆柱吗?为什么?
3、作业单上的数图形题。
四、课堂小结,认识图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找一找咱们教室里的立体图形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选课思考
写在课前: 本节课我讲过 4 次,这次是第 5 次,每一次讲学生的能力水平都不一样,我都要适当调整目标和重难点。那么,这样的课到底让学生收获什么能力呢?我觉得首先是让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真真正正感受图形的特点甚至是联系与区别,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如何搭最合适,进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有就是学生初步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表达能力,希望通过本次上课学生们真的能收获多多。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认识图形》 |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有几瓶牛奶》 |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初稿)
一、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一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 “9+5” 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 “旧” 知识,但是学生只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很重要的一个契机。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9 加几的加法。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 “凑十” 的计算策略和进位加法的算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 “凑十法”,正确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六、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数位筒)
七、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讲新课之前老师想邀请大家到智力加油站为我们的大脑加加油。一起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吧。
1、口算我最棒。(利用 “班级优化大师” 中 “接龙抽选” 的功能抽取学生口答。)
10+5= 9+1+5=
10+2= 9+1+2=
10+6= 9+1+6=
10+8= 9+1+8=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体会 10 加几等于十几计算的简便性,为今天 9 加几的学习作铺垫。】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反应真快呀!口算全过关!给每个同学加 1 分。相信今天的学习也会这样顺利!那么,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师:大家喜欢喝牛奶吗?大家现在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牛奶可以为大家提供每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瞧,笑笑妈妈前些天也给笑笑买了 2 箱牛奶,笑笑喝了一些,她现在正在整理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主题图)
2、观察、分析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1:我发现了一个箱子里有 9 瓶牛奶,另一个箱子里有 5 瓶牛奶。
师: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 1:左边一盒比右边一盒多几瓶牛奶?
生 2:右边一盒比左边一盒少几瓶牛奶?
生 3:一共有几瓶牛奶?
……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试一试。我们先解决前两个问题。应该怎么做呢?
生:左边盒子里的 9 瓶减去右边盒子里的 5 瓶,9-5=4 。
师: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师:那么要求 “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如何列算式呢?自己来试一试吧。
生: 9+5= 或者 5+9=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为接下来探究 “9+5” 的算法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讨算法: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 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 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微课视频中的方法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能像微课里那样说一说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 9+5=?
(1)用小棒摆摆试试吧。
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看看应该怎么摆。 老师巡视,给予指导。
生 1:我是 1 个 1 个数的。一共 14 瓶,9+5=14
生 2:我是接着 9 往下数 5 个数,10,11,12,13,14 。
师:大家是用的我们第三单元的方法很好,还可以怎么想呢?
【设计意图: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对数数知识的巩固,引出新知识。】
生 3 :我左边摆了 9 根小棒表示左边盒里的 9 瓶牛奶,右边摆了 5 根小棒表示右边盒里的 5 瓶牛奶,从右边先拿 1 根小棒和左边的 9 根小棒放在一起凑成 10 根,10 根和右边剩下的 4 根合起来是 14 根,所以 9+5=14。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课件展示)他这种方法就是把 9 根和右边的一根小棒圈起来,凑成十。10 加圈外的 4 根就是 14。也就是说把哪个数拆开 ?
生:把 5 拆开 。
师:把 5 分成了几和几呢?(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生:把 5 分成 1 和 4。
师:9 加 1 等于 10,10 加 4 等于 14。
师:刚才是把右边的 5 根中的 1 根放到左边使他们凑成 10。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左边的小棒放到右边去呢?
生 4:也可以从左边 9 根小棒拿 5 根小棒和右边 5 根小棒凑成 10 个,10 再和左边剩下的 4 根小棒合并,10+4=14。所以 9+5=14。
师:你说得很不错哦也就是把 9 分成 4 和 5,5 和 5 相加等于 10,10 加 4 等于 14。(边说边板书) (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体会到遇到问题可以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的扎捆意识,让学生逐步感受到 10 个一捆计算的简便。】
(2)师:观察比较两个同学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课件出示计算过程,鼓励学生讨论。
生 1:把数拆开 。
生 2:先把它拆了,和为 10 。
师:对,他们都先凑成了十。所以我们可以给这些方法取个名字叫 “凑十法”。
2、利用数位筒(或计数器)来计算。
师:我们怎么用数位筒来表示呢,有谁愿意上来这里拨一下给大家看看。
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 。
生 1:我现在个位筒里放 9 根小棒,再放 1 根就满 10 了,就向十位进 1,那么我把个位筒里的 10 根小棒拿走,再在十位筒里放 1 根小棒,刚才个位上只放了 1 根,我接着放 4 根,合起来就是 14 了。
生 2:在个位拨来 9 个珠子,再拨来 5 个珠子,满十进 1,拨去个位十个珠子,再在十位拨来一个珠子。所以现在是 14 了。
【设计意图:由小棒这个比较直观的学具过渡到数位筒(计数器)这个半抽象的学具,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位值的意义,并且更好地理解算理。】
师:这两位同学不仅操作得非常正确,表达得非常完整。(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现在请用你们 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课件出示书上 79 页圈一圈,算一 算)。
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再算一算,并汇报自己的做法。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书上 80 页练一练 第 2 题)
学生说图意并提出问题,独立完成后,教师课件出示。 鼓励不同的圈法,给相应的组加分。
2.樊老师的电话号码是(9+9)703582994,是一个加密的电话号码,你能利用你今天所学知识来得到樊老师的电话号码吗?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将本课知识点与学生的好奇心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数学有趣,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畅谈得失、总结评价 :
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啊? 有什么疑问吗?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有几瓶牛奶》 |
选课思考: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也可以说是种子课,我选这节课的初衷是看了一篇文章,其中讲的是如何体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就用本节课作为例子,我也感觉到:要重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真的太重要了,更应该从一年级就抓起来,让孩子们从小就爱上思维体操。要让孩子成为训练有素的思考者,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对孩子们思维的锻炼上来。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有几瓶牛奶》 |
4年前 回复了 樊晓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0 › 【2020 秋】山西吕梁汾阳基地樊晓凤一上《有几瓶牛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