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内蒙古包头九原基地的参赛教师袁媛,很荣幸参加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与我们团队的贾钰、任雅丽、陈圆圆三位老师一起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混合式学习”,结合《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探讨如何利用微课,凸显概念本质。很荣幸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可以和更多的同行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机会。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 选课思考 】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 课时的内容,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基础上研究的。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围绕本届网络教研主题 “混合式学习” 确定的。《长方体的认识》是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的内容,利用 “混合式学习” 能够更有效的达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
2.《长方体的认识》如何借助优秀的线上资源开展混合式学习,这是一次艰难的探索,因为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将微课内容和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模式能达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3. 长方体的认识是重要的立体几何图形研究对象之一。比起长方形正方形的探究,探究长方体的认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不仅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多种方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还需要利用微课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所以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对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是一种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对新的学习模式的大胆尝试。
【 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能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描一描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具体特征。
借助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能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征。
借助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要素名称。
1、谜语导入: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问我边多长?三种长度不一样。打一图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模型,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例如:魔方是正方体、粉笔盒是长方体、冰箱是长方体、班里的书柜是长方体......
4、引入微课片段,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观看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引入微课片段,介绍面、棱、顶点,直观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不同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互助的学习形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通过刚才观看微课视频,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板书:面、棱、顶点)师生一起利用手中的物体指一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片段后,将学到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的能力。)
二、掌握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点。
1、 用表格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面、棱具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表格和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记录员做好记录)
(2)说一说得出这个结论的方法或理由。 (如: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描一描、比一比等方法)
(3)时间:5 分钟。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时间,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有序思考、有序梳理的能力。)
2、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
请一个小组上前汇报,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生汇报时,适当的插入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片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相对的面大小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的、形象的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的棱进行分组并发现相等关系,为下一个环节中的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做铺垫;特殊的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三、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通过观看微课片段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引入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微课片段中笑笑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不同。)
2、找到给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的进一步巩固。)
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这么多的认识,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的方法去思考,从面和棱的角度找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理由,得到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形状、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 36cm、宽是 10cm?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学习收获的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加深对知识的构建)
教学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整个教学过程非常丰富。
@13754126395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能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学生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描一描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具体特征。借助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能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 “课程内容” 的 “第二学段” 中提出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厘米 3 及 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画、量、描、比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3754126395 在袁老师的设计中,能看到 “混合式学习” 模式的应用,将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质疑,课堂上的留白实际上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的过程。注重概念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在自我总结及反馈中发展数学语言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谜语导入、很新颖、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指一指画一画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这节课学生实操做的很好、学习有效、了解了长方体的特性,为后续学习垫下基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 “课程内容” 的 “第二学段” 中提出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厘米 3 及 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画、量、描、比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反思】 通过第一次试讲发现,对学生的学情预设还有些不够充分,存在以下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学生对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仅仅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应用。
2.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特征之间的沟通还不太到位,以至于学生不能说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 微课的插入契机掌握的不是很好。
4. 每个环节(问题串)的教学不够连贯,可以适当地根据学生思维形成过程,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
【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能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描一描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具体特征。
借助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能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征。
借助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要素名称。
1、谜语导入: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问我边多长?三种长度不一样。打一图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模型,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例如:魔方是正方体、粉笔盒是长方体、冰箱是长方体、班里的书柜是长方体......
4、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教师介绍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生一起利用手中的物体指一指!
(设计意图:让学生教师讲解后,将学到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边倾听边思考的习惯。)
二、掌握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点。
1、 用表格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面、棱具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表格和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记录员做好记录)
(2)说一说你们的填写依据。 (利用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描一描、比一比等方法)
(3)时间:6 分钟。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有序思考、有序梳理的能力。)
2、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
请一个小组上前汇报,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生汇报时,适当的插入微课片段)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形状、大小关系;棱的长度。知其所以然,沟通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片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相对的面大小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的、形象的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的棱进行分组并发现相等关系,为下一个环节中的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做铺垫;特殊的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三、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通过观看微课片段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引入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微课片段中笑笑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不同。)
2、找到给定长方体的长、宽、高。说一说依据。(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的进一步巩固。)
师: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出示集合圈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含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的方法去思考,从面和棱的角度找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理由,得到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上、下两面近似认为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形状、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 36cm、宽是 10cm?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 1cm 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他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学习收获的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加深对知识的构建)
【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能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描一描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具体特征。
借助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能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 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征。
借助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要素名称。
1、谜语导入: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问我边多长?三种长度不一样。打一图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模型,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例如:魔方是正方体、快递包装盒是长方体、冰箱是长方体、班里的书柜是长方体......
4、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呢?
1)引出面、棱、顶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后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可能对于面、棱、顶点这三个名称,学生叙述的并不是特别准确,但是通过学生的质疑和教师讲授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板书:面、棱、顶点)
2)师生一起利用手中的物体摸一摸,引导学生数出长方体中面、棱、顶点的个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的数,潜移默化的体会相对的面和相对应的棱,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面、棱、顶点,将学到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收获。)
二、掌握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点。
1、 刚才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的个数、面的个数、棱的条数的特征,接下来用表格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形状、大小)、棱(长度)的具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表格和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记录员做好记录)
(2)说一说你们的填写依据。 (利用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描一描、比一比等方法)
(3)时间:6 分钟。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有序思考、有序梳理的能力。)
2、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
请一个小组上前汇报,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生汇报时,适当的插入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微课片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相对的面大小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的、形象的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的棱进行分组并发现相等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中存在着三种长度的棱,为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做铺垫。)
3、(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通过观看微课片段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入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微课片段中笑笑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不同。)
(2)找到给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的进一步巩固。)
(3)讲授正方体的棱
(设计意图:让学生质疑:长方体中有长宽高,那么正方体中有吗?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长宽高相等统一称作棱)
4、沟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都有 8 个;面都有 6 个,并且形状都可以看成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棱都有 12 条,且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本质上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初步感知正方体满足长方体的所有特征,为下一个环节中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打下基础。)
三、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这么多新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
生思考后汇报
小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那也就是说长方体包含正方体(板书出示集合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的方法去思考,从面和棱的角度找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理由,得到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含关系。)
板书出示:
四、巩固练习: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 1cm 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他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上、下两面近似认为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形状、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 36cm、宽是 10cm?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学习收获的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加深对知识的构建,体会混合式学习的好处)
“新世纪小学第 15 届基地教学设计网络答辩” 活动综述
我们是来自内蒙古包头九原基地的老师,很高兴我们团队能参加这次大赛,通过这次比赛,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受益匪浅。我们的校领导,区教研室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给了团队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我们的认识逐渐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多次试讲多次打磨,我们的课从一开始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转变为整堂课以学生探索交流互动为主,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并在重点和难点之处,适当地给学生引入微课,发挥微课直观高效的优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一节优质的课,需要深挖教材,多次试讲和不断打磨。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团队的成员作了非常多的努力,我们不光研读教材,而且参考大量的相关资料,观摩了很多名师的课堂,使我们对课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更深的知识结构里,尤其是对 “混合式学习” 有了新的想法新的认识。如今的课堂也需要与时俱进,“混合式学习”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总之,我们团队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收获了很多。虽然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我们觉得非常值得,因为最终大家得到的是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次大赛,我们从其他团队的老师身上可以看到了敬业的精神,以及对待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指明方向,所以很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样高水平的赛事。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厉,不断学习,继续将 “混合式学习” 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中,为课堂增光添彩。
本节课注重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让学生积累对量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在量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量感建立所需要的素材上,也体现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所以量的体验本质上也是能够促进思维发展的。
量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在本堂课中我们发现教学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通过观看微课片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相对的面大小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的、形象的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的棱进行分组并发现相等关系,为下一个环节中的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做铺垫;特殊的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