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刘君明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2

【2022春】辽宁大连高新区中心小学 刘君明 2上《儿童乐园》

  •  
  •  
    刘君明 · 2年前 · 329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84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辽宁大连高新区中心小学基地的 刘君明,庆幸能够参加如此专业,高水平、高规格,又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研修活动。十几年来,在北师大版教材的陪伴下,逐步领会教材意图,多次参加北师大出版社举行的线上、线下活动,从懵懂迷茫成长而今。每一次活动都在专家的指引下 、同仁的帮助下,使个人及团队教学和教研水平得到洗礼式的成长,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通过参与本次大赛,我和我的答辩团队一定能收获颇丰,在教育视角、教育理念、教育技能上得到新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团队在隋鑫、刘悦红老师的指导下,带着对专业发展的期待组队成功,由刘君明、杨冬梅、高日芳、于涵四名成员组成,我们会团结互动,努力学习,用心研修。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数学第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儿童乐园》,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助力我们的设计修改完善。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选手们都获得优异成绩!顺祝各位专家、同仁身体安康、万事顺遂!
    329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03 条回复   2022-04-29 01:02:16 +08:00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https://bbs.xsj21.com/t/2012#r_125361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数学 “符号意识” 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符号意识” 主要是指能够运用符号来理解和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把 对数学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抽象是数学的特点之一,而数学符号本身就是抽象的。符号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是数学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表达。无论是解决问题、推理思考还是学习认知,只要涉及数学,就不可能脱离符号。“符号意识” 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完成从文字语言 —— 数学语言 —— 符号语言的转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这一思维转换的过程恰恰是数学符号形成与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阶段所接触的数学符号及其意义,成为理解数学本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保障。只有掌握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符号,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运算与推理、思考与表达。

    对小学生而言,最先接触到的数学符号是数字符号,继而是运算符号,它们是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第一个门槛,是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表达的一个跨越,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运用符号进行数学运算是发展符号意识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然而,数学教学中,学会 “符号运算” 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 “从具体事物” 到 “学会数学地表示” 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从 “直观到抽象、具体到概括” 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用规范、统一、抽象的符号去表示抽象的数学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数学的符号语言有助于思维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 “体操进行曲”。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 “符号意识”,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亲身体验数学符号语言,学生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对数学学习保持高度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选课思考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认识乘号,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乘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体验,从而发现连加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的本质属性及规律。通过简单介绍乘号的来历,让学生从加号 “+” 形象地过渡到认识乘号 “×”,并理解 “×” 的含义。教学中数学符号的 “再创造” 活动,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所以本节课对 “符号意识”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简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 “有多少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进行以下教学。

    如果学生出现前两种情况,教师适时追问: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坐的?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并强化学生进行准确表述。

    如果学生直接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如第 3 种情况,则从正面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强化其中的 “对应” 关系,并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算一算 。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解决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请思考: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指名汇报

    预设: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2 4 6 8,共有 8 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2+2+2+2=8(人)。(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能用数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棒。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 4 个 2 相加呢?

    预设:表示每架飞机上有 2 人,一共有 4 架飞机,所以用 4 个 2 相加。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2.写一写。

    师: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

    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学生可能会说,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4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4 个 2 相加

    预设 2:  4 个 2 的和

    预设 3:  4×2=8

    师:展示预设 1、预设 2,这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简单又能表示出 “4 架飞机的人数”!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可是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 、“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由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3.认一认。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x4=8(人)或 4x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斜过来是 “x”,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  6×2 8×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4.写一写。

    师:请同学们将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 1: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1: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

    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看图列乘法算式。

    3.填一填,算一算。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ڜyP

    dalianyuchao
    dalianyuchao2年前

    低学段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为整个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刘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厚的学习活动,创造了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充分机会,在经验累积中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感受一个小小的 “×” 携带着厚重的数学味道,感受数学语言的精炼,数学表达的简约,长此以往的探究学习势必能让学生轻松地实现数学学科的深度理解。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感谢老师的高度评价,我们将继续重视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快乐大神仙
    快乐大神仙2年前

    刘老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量信息,让学生充分理解有序和对应的思想。经历分层次的表征,最后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数量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充分体会了 “x” 是为了更方便于运算而存在,体会数学符号在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中的作用,发现符号的价值,积累符号的经验。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快乐大神仙 感谢老师的肯定,符号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种工具,使用数学符号,能够精确地表征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思维具有逻辑性、严谨性。

    yuhan
    yuhan2年前

    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符号意识会经历一个具体到抽象,最后到具体的过程。刘老师教学《儿童乐园》时,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 “×”,引导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感谢老师的点评,我们将继续 围绕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内涵本质特征,从数学符号的抽象、识记和应用去探讨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15724560327
    157245603272年前

    刘老师引导学生在明白基本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有序观察,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充分设想多种可能性。同时学生在 “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 应用反思” 等过程中,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的形成和乘号的由来与应用,使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对符号的认知水平,真正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真正让符号意识在学生心中 “生根发芽”。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5724560327 感谢老师的高度肯定,提醒我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并对继续学习保持高度兴趣。

    1176439755@qq.com
    1176439755@qq.com2年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 “数与代数” 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刘老师通过本节课的课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首先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其次,让学生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层次地适时适度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176439755@qq.com 将课程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阐释清楚数学符号内容的意义,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深层次学习的发生,欢迎老师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

    千树
    千树2年前

    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千树 感谢老师的点评,重视解读数学符号的内涵与意义,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乘号的来源和简化运算的作用。

    yuhan
    yuhan2年前

    刘老师本课利用儿童乐园,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也可以直接提问:“谁能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说出数学信息再提出相应问题,接着再以小飞机为主线问题交流学习。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yuhan 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我会认真思考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更符合低年段学生认知的数学问题。

    Dandanli
    Dandanli2年前

    为了突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当孩子列出几个 2 相加的算式时,刘老师在这里适当拓展,追问出现更多的小飞机,如 8 架、10 架等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这样的不断追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学习需求~乘法。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Dandanli 感谢老师的点评,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抽象出符号和数量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学运算、推理等活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Liyuqing
    Liyuqing2年前

    刘老师在本节课中从加法入手,让学生感悟乘法的优越性,通过问题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这些相同加数的算式还不算长,于是又引出新的问题,“30 架飞机,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缺失很麻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怎样算更简便的思考情境,凸显了学习乘法的重要意义,这时就很自然地引入乘法,从而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Liyuqing 感谢老师的肯定,学生只有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数学思考)的全过程,才能真正积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的活动经验。

    15804240955
    158042409552年前

    刘老师从加法引入乘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可不可以在课堂总结环节中以微课的形式呈现。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符号功能,可以有加号旋转变成乘号,可以有两个乘数分别表示的含义,可以有乘法比加法优越性的体现等,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加深对乘号的认识。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5804240955 通过微课动画的形式,创设情景动画,可以让学生生动形象的感受乘法的由来和意义,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习效果,欢迎老师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

    徐爽
    徐爽2年前

    刘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有序观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同时学生在 “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 应用反思” 等过程中,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的形成和乘号的由来与应用,完成了由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过程。提高了学生对符号的认知水平,真正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徐爽 感谢老师的点评,重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操作练习是小学低段学生理解符号含义重要手段,是实现符号意识识记的重要条件,也是下一步正确运用符号的重要基础。

    lwy
    lwy2年前

    数学符号在数学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工具,它可以直接地对数学信息进行直观表达,并且在进行数学计算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 “符号运算” 是一个难点。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将课堂的主舞台交给学生,让孩子提供机会经历 “从具体事物” 到 “学会数学地表示” 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同时刘老师的这节课引导学生用规范、统一、抽象的符号去表示抽象的数学概念,很好的渗透了符号意识。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lwy 感谢老师的肯定,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时期,逐渐由感知运动阶段想前运算阶段过渡。在这个特殊转变阶段,培养学生用抽象符号去表示抽象的数学概念非常重要。

    林艳丽
    林艳丽2年前

    刘老师将加号和乘号对比学习,加深对乘号的认识,加号斜过来就是乘号。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林艳丽 相似的数学符号学生容易混淆, 如数字 “6” 和 “9”“+” 和 “×” 等。低年级学生初次学习这些内容时出错的概率很大,所以注意教授一些区别易混符号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肖婧瑄
    肖婧瑄2年前

    在低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实际上是数学抽象思维表现形式之一,刘老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适合的情境,有了具体的情境作为基础,学生们从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符号就会显得更加容易、轻松。刘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符号化进程的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有效增强。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肖婧瑄 感谢老师的点评,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行为描述可操作性定义的表现行为之一就是符号的抽象,而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从抽象到具体也是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的出发点。

    胡宏宇
    胡宏宇2年前

    刘老师的课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经历乘法知识的形成和乘号的由来与应用,符号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符号的认知水平,真正做到短时高效。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胡宏宇 感谢老师的肯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关注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让孩子亲近、接受、理解符号,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

    mjj
    mjj2年前

    抽象是数学的特点之一,符号是数学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符号进行表达非常重要。刘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从直观到抽象的让学生理解 “x”,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对于符号的意识和数学素养。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mjj 感谢老师的高度评价,对小学生而言,运算符号是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学习的第一个门槛,是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表达的一个跨越,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基础,十分重要。

    大连高新区中心小学赵俊瑶
    大连高新区中心小学赵俊瑶2年前

    刘老师结合学情,从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乘法。通过简单介绍乘号的来历,让学生从加号 “+” 形象地过渡到认识乘号 “×”,并理解 “×” 的含义。总而言之,本节课对 “符号意识”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感谢老师的点评,如果学生只是机械记忆相应的符 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本质 就会放大负迁移的消极作用 对今 学习数学造成困难 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低

    szs
    szs2年前

    刘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死板知识概念的理解,以便于理解后能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进行运用。本课最关键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调动了整个课堂。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szs 感谢老师的肯定,对小学低段学生而言,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来理解符号的含义,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有利于学好这个数学符号。

    13840848358
    138408483582年前

    刘老师在 “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 应用反思” 等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的形成和乘号的由来和应用。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3840848358 我们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从 “直观到抽象、具体到概括” 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用抽象的符号去表示抽象的数学概念。

    15998613301
    159986133012年前

    刘老师的 “一多对应” 关系提出的很好,能使学生更快更直接的找到图片中所对应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思路清晰,尽快进入课堂。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5998613301 感谢老师对我教学设计的肯定,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符号意识的本质,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习效果。

    15840446731
    158404467312年前

    教学过程中的这个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这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并且利用符号意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5840446731 感谢老师的评价,对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是让学生对数学符号的 “识记” 而不是 “死记”,让学生从形象感知上去识别不同类型的数学符号,并设计学生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去理解符号的含义。

    蓝小兮
    蓝小兮2年前

    刘老师授课时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体验,从而发现连加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的本质属性及规律。通过简单介绍乘号的来历,让学生从加号 “+” 形象地过渡到认识乘号 “×”,并理解 “×” 的含义。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蓝小兮 感谢老师的肯定,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应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数学符号意识。

    13555996405
    135559964052年前

    二、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算一算
    是否可加入反例:1+2+3=6 是否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为什么?以此来强化乘法的意义。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3555996405 老师的指点非常到位,我会在设计中强调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前提条件,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teacherliu
    teacherliu2年前

    建立 “符号意识” 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实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从”➕➖✖️➗” 符号的书写形式协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解決问题,这样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问题的产生过程身临其境,把枯燥的数字计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进而会学。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teacherliu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没有充分的机会亲身体验到数学符号语言有助于思维,那他讨厌数学是无可非议的,帮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所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崔颖
    崔颖2年前

    对于刚刚正式接触数学和数学符号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符号无疑是一个陌生的事物,要想让他们了解它、接纳它,首先就必须让他们对它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每一种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趣闻等。刘老师是否可以向学生介绍乘号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乘号,从而增强学生乘法的兴趣。(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三种。①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 1631 年提出的;,②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 “×” 号象拉丁字母 “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 号。③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 “×” 作为乘号。他认为 “×” 是 “+” 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而在计算机运用上则用 “*” 表示乘,这是 “・” 的一种演变。把这些故事告诉给他们,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并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兴趣。)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崔颖 非常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了解乘法的数学史料,有助于学生了解乘法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欢迎老师给出进一步指导。

    15541369380
    155413693802年前

    刘老师始终以几个几、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为主线,培养数学思维。通过教学中数学符号的 “再创造” 活动,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感谢您的肯定。在教学中对符号的再创造,是发展符号意识的重要过程。

    翅膀
    翅膀2年前

    刘君明老师的教学设计语言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通俗易懂。层次清晰,逻辑思维紧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将陌生的乘法巧妙地带到孩子们眼前。因为印象不深,所以需要反复强化,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加深理解。在 “4. 写一写” 这一环节的反馈时,提问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应有引导学生结合题中的具体情境来说的意识。例如:“3” 表示一条船上有 3 个小朋友,另一个 “3” 表示有 3 条小船。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翅膀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鉴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练习中强化乘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

    sensen
    sensen2年前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 “符号意识”,刘老师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认识与理解符号,以及表达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分飞跃。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数学符号也是一种语言,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点,自然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将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并在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符号准确、快速地表示出来。

    15040553309
    150405533092年前

    环节 3. 认一认中,教师介绍乘法算式 2×4=8(人)或者 4×2=8(人),其中 2 是加数,4 表示 4 个加数,即:2+2+2+2=2×4 ,学生心中是否会有疑问:4×2 可否表示 4+4,也就是 4 是加数,2 表示 2 个加数,是否需要拓展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5040553309 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我们会在教研中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大樱子
    大樱子2年前

    刘老师通过现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体验,从而发现连加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的本质属性及规律。通过简单介绍乘号的来历,让学生从加号 “+” 形象地过渡到认识乘号 “×”,并理解 “×” 的含义。教学中数学符号的 “再创造” 活动,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从 “直观到抽象、具体到概括” 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用规范、统一、抽象的符号去表示抽象的数学概念。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大樱子 感谢老师的评价,我们运用启发式缓慢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符号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具体数字或数量关系中独立抽象出数学表达式,进一步为学生的符号操作和符号推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linduoduo
    linduoduo2年前

    刘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对繁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linduoduo 感谢老师的肯定,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主题图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 “游乐园” 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 “几个几”,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8841157221
    188411572212年前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刘老师的这节课教会了学生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8841157221 培养和发展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第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符号的本质。

    逗留
    逗留2年前

    运算符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第一个门槛,刘老师能够借助游乐园小飞机上的人数这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乘号这个运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及乘号建立起来的数量关系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后,教师紧接着又引导学生结合其他问题情境理解乘号连接的每个乘数表示的意义,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不断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一数学符号 “乘号” 的意义。经历了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值得我学习。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逗留 感谢您的肯定,让学生亲历乘法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 “做” 中循序渐进地参与 “相同加数”“乘法算式”“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 等这些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去解决问题。

    13840901833
    138409018332年前

    建立 “符号意识” 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核心素养。数学学习目标之一便是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而 “符号意识” 的有效达成,是落实相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中,刘君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多角度渗透等原则、策略,较为平顺促进学生完成从 “文字语言 —— 数学语言 —— 符号语言” 的转变,很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 “符号意识” 目标。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3840901833 感谢老师的评价,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我们要抓住符号意识的本质特征,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数学的概念和性质,淡化形式上的要求,抓住了数学内容的本质,体现了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教育理念。

    孙鑫梦
    孙鑫梦2年前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提出以下要求:“能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孙鑫梦 数学符号是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表达工具,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水平,使学 生真正掌握数学,我们一定要关注他们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希望老师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2089953636
    20899536362年前

    加号斜过来就是乘号,语言描述不准确,斜多少度?加号两条线是 90 度,乘号两条线夹角是多少度?描述为像常见叉号,我觉得也能让孩子记住乘号怎么写。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2089953636 感谢老师的指导,我们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找到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的,更准确的表述方式,欢迎老师提出进一步的意见。

    王晓丽
    王晓丽2年前

    刘老师在教学中,渗透 “符号化思想”,在课中引导学生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等,让学生自我探究,检验自己解题方法的对错,并需求规律。将复杂、枯燥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有趣味性,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教学效果很好。整节课学习欲望强,参与面广,有趣高效,在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王晓丽 感谢老师的高度评价,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体验,从而发现连加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的本质属性及规律,学生会感到亲切、有趣,这样的体验学习他们不会感到乏味,同时还能为后续建立概念、掌握新知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

    轻轻一路一带
    轻轻一路一带2年前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刘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用恰当的符号去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逻辑顺序以及相关的数量等,使原本较为深奥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感谢老师的点评, 抽象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小学生数学入门就是对数的认 识和运用, 数字符号正是用来记录数量的符号,它本身是抽象的。可 以说,数学符号的抽象是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heping
    heping2年前

    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符号,就要体验符号学习的过程,刘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去参与和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要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教师就需要为之创设有趣的、有效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进而建构他们所能理解的数学概念显得至关重要。

    王晓丽
    王晓丽2年前

    课上注重从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意义。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课上刘老师通过追问: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来帮助学生体会。不知道课上反馈时是不是在学生说时,老师配合相应的多媒体,4 架飞机动一动,和配合相应板书,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帮助学生学会从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从 “相同加数” 和 “相同加数的个数” 两个角度去看问题,进而抽象出乘法算式。从学习加法时只关注整体里的具体数量,到关注整体的个数,学生思维视角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 -- 高日芳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老师的指导非常到位,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从词义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初步体验符号可以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列算式的过程,体验符号表达的含义,重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操作,是下一步正确运用符号的重要基础。希望老师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

    2089953636
    20899536362年前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句话分开问是不是会好一点,第一句话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起问出来,学生答两个方向,有回答看到的图像,有回答数学信息,混在一起。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2089953636 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提醒我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及理解能力,我会进一步修改设计方案。

    linduoduo
    linduoduo2年前

    在列乘法算式,4 个 2 中的四,,6 个 4 中的 6 和 3 个 3 中的第一个 3 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 4、6、3 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 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18841157221
    188411572212年前

    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也可以表示 2 个 4 相加,如果只说一种思路,容易让孩子思维有局限性

    18841157221
    188411572212年前

    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也可以表示 2 个 4 相加,如果只说一种思路,容易让孩子思维有局限性

    15804240955
    158042409552年前

    练习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的含义,特别是每个乘数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15804240955 感谢老师的指导,练习是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的起点,我会在组织练习时突出重点,强调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意义,然后进行计算练习,引导他们依次经历符号理解、表征,最后到用符号运算。

    heping
    heping2年前

    学生写完算式 2×4=8,并说出 2 表示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表示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这里教师是否可以追问:2×4 可以表示 4 个 2 相加,能不能也表示 2 个 4 相加呢?让同学们思考这个式子所表示的含义,更让学生明白在乘坐小飞机的这种情境下,这个式子所表示的含义只能是 4 个 2 相加而不是 2 个 4 相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算式在这个情境中的意义。

    15840446731
    158404467312年前

    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这在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两个 3 它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这里我认为可以拓展开来,进行具体讲解,让孩子可以从实际中体会它的意义。

    Liyuqing
    Liyuqing2年前

    当学生列出 2+2+2+2=8(人)这个算式后,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再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 “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13840901833
    138409018332年前

    本节课无论是教材的问题情景,还是课后练习,都无时无刻不渗透了 “符号意识”,教学中刘老师能充分掘教材的价值,并加入了很多促进学生思考的新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 “乘法” 有更深刻的理解,对 “符号意识” 有了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了充分铺垫~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一稿反思

    通过团队成员对一稿教学设计的交流讨论,结合教师的跟帖建议,对一稿教学设计有如下修改:

    主要调整:1. 教学环节中强调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

    2. 引入乘号及乘法概念后,以微课动画的形式,通过乘号自述,对乘法的意义和特点进一步总结。

    调整理由:

    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小飞机情景中加法算式中加数是相同的,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对于加数相同的加法,如果加数过多,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就太麻烦了。在写一写环节中,教师通过给出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样的加法算式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此类错误。

    再引入乘法概念之前,反复强调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如果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乘号,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本质,在用乘号进行表征时,就特别容易混淆概念,而且就会将新旧知识混杂在一起,不能完全分辨清楚,新旧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出现负迁移,对今后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

    通过微课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受乘法的由来、特点、意义及用乘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利。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动画,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乘号的本质,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习效果。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教案二稿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简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进行以下教学。

    如果学生出现前两种情况,教师适时追问: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坐的?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并强化学生进行准确表述。

    如果学生直接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如第 3 种情况,则从正面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强化其中的 “对应” 关系,并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算一算 。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将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圈在一起,谁能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架飞机上都坐了 2 个人。

    师:接下来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指名汇报

    预设: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2 4 6 8,共有 8 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2+2+2+2=8(人)。(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能用数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棒。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师: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加数相同,都是 2,一共有 4 个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 4 个 2 相加呢?

    预设:表示每架飞机上有 2 人,一共有 4 架飞机,所以用 4 个 2 相加。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2.写一写。

    师: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

    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学生可能会说,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4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4 个 2 相加

    预设 2:  4 个 2 的和

    预设 3:  4×2=8

    师:展示预设 1、预设 2,这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简单又能表示出 “4 驾飞机的人数”!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可是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 、“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有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3.认一认。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x4=8(人)或 4x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斜过来是 “x”,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8×2    6×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微课展示: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功能,如加号旋转变成乘号,乘数的意义,乘法比加法的优越性等。

    4.写一写。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相同,能不能用乘法表示呢?如 2+5+3+7+1,能不能变成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呢?

    预设:不能。

    师: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 请同学们将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 1: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

    看图列乘法算式。

    3.

    填一填,算一算。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二稿反思

    根据团队成员对二稿教学设计的再一次研讨,结合跟帖教师的建议,对二稿教学设计做出如下修改:

    调整各部分教学环节顺序,添加每一个环节的主要知识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认识相同加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3.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三.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3. 进一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调整理由:

    通过设疑、概括、列式,自然过渡到认识乘法。在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学生明确并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与情境中非同数相加情况的对照,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在把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学生体验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优势,很轻松地把前面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了乘法算式。总之,在这三个部分的学习中,让学生增强体验,更自然地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强化练习中,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密切练习,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真正自主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简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 “有多少块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进行以下教学。

    如果学生出现前两种情况,教师适时追问: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坐的?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并强化学生进行准确表述。

    如果学生直接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如第 3 种情况,则从正面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强化其中的 “对应” 关系,并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认识相同加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一:游船里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先将每条游船上坐的人圈在一起,谁能说一说每条游船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条游船上都坐了 3 个人。

    师:接下来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人坐游船?

    指名汇报

    预设 1: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共有 9 人。

    预设 2:我是三个三个地数,3 6 9,共有 9 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3+3+3=9(人)。(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能用数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棒。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加数相同。

    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把每节车厢的 4 个人圈一圈,谁能告诉老师一共圈了几个圈?

    预设:有 6 节车厢,我一共圈了 6 个圈。

    师: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4+4+4+4+4+4=24(人)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几个 4 相加的和?

    预设:这个算式表示 6 个 4 相加的和。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师: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呢?

    预设: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出示问题三: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预设:图片中每架飞机上有 2 人,一共有 4 架飞机,加法算式表示用 4 个 2 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2+2+2+2=8(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3.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

    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学生可能会说,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4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4 个 2 相加

    预设 2: 4 个 2 的和

    预设 3: 4×2=8

    师:展示预设 1、预设 2,这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简单又能表示出 “4 驾飞机的人数”!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可是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 、“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有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三、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4=8(人)或 4×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 “+” 斜过来是 “×”,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师:同学们,想不想指导乘号的来历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微课视频。

    微课展示: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功能,如加号旋转变成乘号,乘数的意义,乘法比加法的优越性等。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预设:8×2 6×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3. 进一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相同,能不能用乘法表示呢?如 2+5+3+7+1,能不能变成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呢?

    预设:不能。

    师: 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 请同学们将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 1: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

    看图列乘法算式。

    3.

    填一填,算一算。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三稿反思

    根据团队成员对三稿教学设计的再一次研讨,对三稿教学设计做出如下修改:

    将三稿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的 1. 认识相同加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合并成一个教学环节,将时间留在认识乘法以及理解乘法意义的教学环节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认识相同加数,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为认识乘法做铺垫。

    2.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三.顺势建模,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3.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再次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调整理由:

    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同数连加,所以将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中的 “认识相同加数” 与感受 “几个几” 合并成一个教学环节。并通过增加飞机数量的假设,让学生感到加法算式太长很不方便,是否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激发再创造,加深体验,突出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刘君明
    刘君明2年前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终稿

    《儿童乐园》

    执教教师:刘君明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答辩成员:杨冬梅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高日芳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于  涵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指导教师:周慧卿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刘晓华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答辩团队风采展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分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 “有多少块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学生分析】

    1. 从作业和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通过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的学习,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个相同加数的加法计算,为本课时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乘法奠定了基础。

    2. 学生在第一课时对于数数已有比较充分的感知和体验,也有学习乘法的愿望,尽管一些学生对乘法并不陌生,甚至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但是并不了解乘法的意义,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

    3.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根底,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个阶段的孩子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再提出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新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由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变到乘法算式,将是本节课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认识相同加数,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为认识乘法做铺垫。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人坐游船?

    预设 1: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共有 9 人。

    预设 2:我是 3 个 3 个地数,3 6 9,共有 9 人。

    追问:你怎么想到 3 个 3 个数呀?

    预设:因为这 3 个人坐在一条船上,一共有 3 条船。

    师:课件播放圈一圈(将每个船上的 3 人圈一圈),表示有 3 个 3 相加。

    师:除了数一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列算式进行计算的。每条游船上都坐了 3 个人,一共有 3 条船。3+3+3=9(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9(人)。(加以肯定)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4+4+4+4+4+4=24(人)(板书)

    追问:4 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有几个 4 相加?

    预设:4 表示每节车厢坐了 4 个人。一共有 6 节车厢,是 6 个 4 相加。(根据学生回答,ppt 中出示每节车厢 4 个人圈一圈,共 6 个圈)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师:同学们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两个问题怎么计算呢?

    出示问题三:长凳上有多少人在休息?

    预设:3+3=6(人)(板书)(指着数,几个几)

    出示问题四:坐小飞机的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2+2+2=8(人)(板书)(指着数,几个几)

    师:大家已经会用加法熟练的解决问题了,那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 4 个加法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预设 2:除了加数一样,算式中都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2.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我们以小飞机这幅情景图为例,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30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30 个 2 相加

    预设 2:30 个 2 的和

    预设 3:30×2=

    预设 4:2+2+2+ ...... +2 =

    师小结:同学们利用这么多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很多年前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数学符号,用更简单的运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以小飞机上坐了多少人为例,看看谁能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呢?

    预设 1:4×2=8(人)(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有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三、顺势建模,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4=8(人)或 4×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 斜过来是 “×”,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预设:8×2 6×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乘号的来历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微课视频。

    微课展示 :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功能,如加号旋转变成乘号,乘数的意义,乘法比加法的优越性等。

    3.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再次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相同,能不能用乘法表示呢?如 2+5+3+7+1,能不能变成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呢?

    预设:不能。

    师: 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请同学们将黑板上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1: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看图列乘法算式。

    3.填一填,算一算。

    4. 填一填。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教学设计点评】

    指导教师点评:

    从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所以儿童的数学化是以他们的现实世界为对象的。

    “儿童乐园” 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以现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乘法。注重关注乘法的意义 “实际背景” 的积累,让学生经历 “问题情境 —— 经验、操作、画图 —— 运算意义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凸显了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感悟,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本节课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1. 从加法入手,感悟乘法的优越性

    刘老师本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从 “加” 到 “乘” 的思路,引出乘号,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 4 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 “求相同加数的和”,但还不足以说明引进乘法算式的必要性,教师适时介入,30 架小飞机能坐多少人呢?从而产生需要创造出更简便的算式 —— 乘法算式并引入乘号,借助情境进行教学,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号意识,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架。

    2. 注重从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意义

    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刘老师强化乘法算式的意义,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再一次体会乘号的强大作用,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我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符号意识” 主要是指能够运用符号来理解和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把对数学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这段时间研磨,我们达成共识,将从以下方面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1. 重视解读数学符号的内涵与意义。 首先,向学生强调数学符号的重要性与意义,明确其内涵和相关知识点。有意义的学习是在学生真正了解符号内涵的情况下发生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其次,数学源于生活,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理解数学符号的起源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深层次学习的发生。

    2. 教授数学符号时注意与自然语言的对比。 数学符号也是一种语言,是从自然语言中抽象出来的,且可与其相互转换。数学教师应善于总结二者的共同点,并在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符号准确、快速地表示出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符号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为学生的符号操作和符号推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在变式练习中提升符号表征能力。 学习行为分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数学符号是对符号的洞察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应在平时进行大量的练习,练习是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的起点,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抽象出符号和数量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学运算、推理等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这是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 “从做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符号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种工具,使用数学符号,能够精确地表征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逻辑性、严谨性。

    【思考在延伸】

    1. 本节课是从情境走入数学中,探索数学问题,认识了乘法。我们继续思考如何在学习了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有效的运用乘法解决大量的乘法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 本节课实现了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过渡,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尝试通过比较儿童乐园图片提供大量倍数关系的机会,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倍数关系,建立乘法的直观模型,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让学生体会 “几个几” 就是 “几乘几” 的乘法算式。

    【教材图片】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1:33 · PVG 09:33 · LAX 18:33 · JFK 21:3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