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明

刘君明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941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22 15:07:57 +08:00
9 G 99 S 65 B
刘君明 的最新回复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终稿

《儿童乐园》

执教教师:刘君明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答辩成员:杨冬梅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高日芳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于  涵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指导教师:周慧卿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刘晓华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答辩团队风采展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分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 “有多少块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学生分析】

1. 从作业和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通过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的学习,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个相同加数的加法计算,为本课时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乘法奠定了基础。

2. 学生在第一课时对于数数已有比较充分的感知和体验,也有学习乘法的愿望,尽管一些学生对乘法并不陌生,甚至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但是并不了解乘法的意义,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

3.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根底,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个阶段的孩子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再提出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新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由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变到乘法算式,将是本节课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认识相同加数,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为认识乘法做铺垫。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人坐游船?

预设 1: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共有 9 人。

预设 2:我是 3 个 3 个地数,3 6 9,共有 9 人。

追问:你怎么想到 3 个 3 个数呀?

预设:因为这 3 个人坐在一条船上,一共有 3 条船。

师:课件播放圈一圈(将每个船上的 3 人圈一圈),表示有 3 个 3 相加。

师:除了数一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列算式进行计算的。每条游船上都坐了 3 个人,一共有 3 条船。3+3+3=9(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9(人)。(加以肯定)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4+4+4+4+4+4=24(人)(板书)

追问:4 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有几个 4 相加?

预设:4 表示每节车厢坐了 4 个人。一共有 6 节车厢,是 6 个 4 相加。(根据学生回答,ppt 中出示每节车厢 4 个人圈一圈,共 6 个圈)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师:同学们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两个问题怎么计算呢?

出示问题三:长凳上有多少人在休息?

预设:3+3=6(人)(板书)(指着数,几个几)

出示问题四:坐小飞机的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2+2+2=8(人)(板书)(指着数,几个几)

师:大家已经会用加法熟练的解决问题了,那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 4 个加法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预设 2:除了加数一样,算式中都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2.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我们以小飞机这幅情景图为例,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30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30 个 2 相加

预设 2:30 个 2 的和

预设 3:30×2=

预设 4:2+2+2+ ...... +2 =

师小结:同学们利用这么多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很多年前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数学符号,用更简单的运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以小飞机上坐了多少人为例,看看谁能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呢?

预设 1:4×2=8(人)(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有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三、顺势建模,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4=8(人)或 4×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 斜过来是 “×”,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预设:8×2 6×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乘号的来历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微课视频。

微课展示 :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功能,如加号旋转变成乘号,乘数的意义,乘法比加法的优越性等。

3.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再次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相同,能不能用乘法表示呢?如 2+5+3+7+1,能不能变成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呢?

预设:不能。

师: 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请同学们将黑板上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1: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看图列乘法算式。

3.填一填,算一算。

4. 填一填。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教学设计点评】

指导教师点评:

从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所以儿童的数学化是以他们的现实世界为对象的。

“儿童乐园” 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以现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乘法。注重关注乘法的意义 “实际背景” 的积累,让学生经历 “问题情境 —— 经验、操作、画图 —— 运算意义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凸显了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感悟,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本节课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1. 从加法入手,感悟乘法的优越性

刘老师本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从 “加” 到 “乘” 的思路,引出乘号,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 4 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 “求相同加数的和”,但还不足以说明引进乘法算式的必要性,教师适时介入,30 架小飞机能坐多少人呢?从而产生需要创造出更简便的算式 —— 乘法算式并引入乘号,借助情境进行教学,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号意识,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架。

2. 注重从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意义

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刘老师强化乘法算式的意义,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再一次体会乘号的强大作用,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我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符号意识” 主要是指能够运用符号来理解和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把对数学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这段时间研磨,我们达成共识,将从以下方面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1. 重视解读数学符号的内涵与意义。 首先,向学生强调数学符号的重要性与意义,明确其内涵和相关知识点。有意义的学习是在学生真正了解符号内涵的情况下发生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其次,数学源于生活,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理解数学符号的起源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深层次学习的发生。

2. 教授数学符号时注意与自然语言的对比。 数学符号也是一种语言,是从自然语言中抽象出来的,且可与其相互转换。数学教师应善于总结二者的共同点,并在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符号准确、快速地表示出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符号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为学生的符号操作和符号推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在变式练习中提升符号表征能力。 学习行为分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数学符号是对符号的洞察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应在平时进行大量的练习,练习是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的起点,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抽象出符号和数量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学运算、推理等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这是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 “从做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符号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种工具,使用数学符号,能够精确地表征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逻辑性、严谨性。

【思考在延伸】

1. 本节课是从情境走入数学中,探索数学问题,认识了乘法。我们继续思考如何在学习了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有效的运用乘法解决大量的乘法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 本节课实现了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过渡,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尝试通过比较儿童乐园图片提供大量倍数关系的机会,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倍数关系,建立乘法的直观模型,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让学生体会 “几个几” 就是 “几乘几” 的乘法算式。

【教材图片】

三稿反思

根据团队成员对三稿教学设计的再一次研讨,对三稿教学设计做出如下修改:

将三稿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的 1. 认识相同加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合并成一个教学环节,将时间留在认识乘法以及理解乘法意义的教学环节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认识相同加数,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为认识乘法做铺垫。

2.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三.顺势建模,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3.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再次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调整理由:

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同数连加,所以将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中的 “认识相同加数” 与感受 “几个几” 合并成一个教学环节。并通过增加飞机数量的假设,让学生感到加法算式太长很不方便,是否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激发再创造,加深体验,突出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简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 “有多少块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进行以下教学。

如果学生出现前两种情况,教师适时追问: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坐的?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并强化学生进行准确表述。

如果学生直接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如第 3 种情况,则从正面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强化其中的 “对应” 关系,并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认识相同加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一:游船里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先将每条游船上坐的人圈在一起,谁能说一说每条游船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条游船上都坐了 3 个人。

师:接下来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人坐游船?

指名汇报

预设 1: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共有 9 人。

预设 2:我是三个三个地数,3 6 9,共有 9 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3+3+3=9(人)。(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能用数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棒。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加数相同。

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把每节车厢的 4 个人圈一圈,谁能告诉老师一共圈了几个圈?

预设:有 6 节车厢,我一共圈了 6 个圈。

师: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4+4+4+4+4+4=24(人)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几个 4 相加的和?

预设:这个算式表示 6 个 4 相加的和。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师: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呢?

预设: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出示问题三: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预设:图片中每架飞机上有 2 人,一共有 4 架飞机,加法算式表示用 4 个 2 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2+2+2+2=8(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3.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

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学生可能会说,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4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4 个 2 相加

预设 2: 4 个 2 的和

预设 3: 4×2=8

师:展示预设 1、预设 2,这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简单又能表示出 “4 驾飞机的人数”!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可是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 、“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有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三、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4=8(人)或 4×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 “+” 斜过来是 “×”,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师:同学们,想不想指导乘号的来历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微课视频。

微课展示: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功能,如加号旋转变成乘号,乘数的意义,乘法比加法的优越性等。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预设:8×2 6×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3. 进一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相同,能不能用乘法表示呢?如 2+5+3+7+1,能不能变成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呢?

预设:不能。

师: 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 请同学们将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 1: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

看图列乘法算式。

3.

填一填,算一算。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二稿反思

根据团队成员对二稿教学设计的再一次研讨,结合跟帖教师的建议,对二稿教学设计做出如下修改:

调整各部分教学环节顺序,添加每一个环节的主要知识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认识相同加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2. 感受相同数连加与 “几个几” 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3. 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三.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确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3. 进一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调整理由:

通过设疑、概括、列式,自然过渡到认识乘法。在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学生明确并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与情境中非同数相加情况的对照,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在把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学生体验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优势,很轻松地把前面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了乘法算式。总之,在这三个部分的学习中,让学生增强体验,更自然地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强化练习中,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密切练习,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真正自主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教案二稿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8—19 页。

教材简析:

《儿童乐园》是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运算” 中的应用内容,“儿童乐园” 是在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科书以 “儿童乐园” 的现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自然和非正式的经验抽象成相同加数连加,从而改写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 “合起来” 的简便性。

2. 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用乘法算式记录和表达实际问题,并借助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 “儿童乐园” 的背景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工具记录实际的数学抽象的过程中,体会 “×” 的含义,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直觉。

4. 积累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数学活动经验,消除数学学习障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的游乐场看看吧。

出示 “儿童乐园” 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1.学生会直接说出有坐小飞机的、划船的……

2.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种活动的人数,如坐小飞机的有 8 人,划船的有 9 人……

3.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蕴含的 “一多对应” 关系:每架小飞机坐 2 人,有 4 架小飞机湖里有 3 条船,每条船坐 3 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 4 人,有 6 节车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进行以下教学。

如果学生出现前两种情况,教师适时追问: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坐的?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并强化学生进行准确表述。

如果学生直接发现图中蕴含的信息,如第 3 种情况,则从正面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强化其中的 “对应” 关系,并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课伊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 “儿童乐园” 这一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中存在大量的 “一多对应” 关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认识乘法

1. 算一算 。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认真,而且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将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圈在一起,谁能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架飞机上都坐了 2 个人。

师:接下来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指名汇报

预设: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2 4 6 8,共有 8 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2+2+2+2=8(人)。(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能用数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棒。

追问:这么多个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这些人数合起来,就是所有的人数。

师: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加数相同,都是 2,一共有 4 个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 4 个 2 相加呢?

预设:表示每架飞机上有 2 人,一共有 4 架飞机,所以用 4 个 2 相加。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游乐场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完成了从现实情境到数学的 “连加” 运算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些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就是乘法的生长点。】

2.写一写。

师:如果再增加一些小飞机,6 架小飞机可以坐多少人?8 架呢?怎样列算式呢?

课件随机出示图,继续写算式。

师:30 架飞机呢?

预设 1:学生可能会说,太多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像这种相同加数比较多时,写起来真是太麻烦了!你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 “4 架飞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预设 1:4 个 2 相加

预设 2:  4 个 2 的和

预设 3:  4×2=8

师:展示预设 1、预设 2,这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简单又能表示出 “4 驾飞机的人数”!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 “4×2=8”,谁来评价一下?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这样写更简单了,可是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2 是一架飞机坐 2 个人,4 是有四架飞机。2×4 表示有 4 个 2 相加,(指 “×”)是乘号……(预计交流中会呈现各种关于乘法的知识,比如读法,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一种简单的式子表示了 4 架飞机有多少人,“4×2=8” 与 “4 个 2 相加” 、“4 个 2 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义,而比它们更简单。那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呈现认一认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写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列出的加法算式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引发学生寻求新的简便方法的学习需求,从而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适时引出乘法,学生亲身经历了乘法知识形成和乘号在创造的过程,完成了有原有数学知识生长新的数学知识的数学内部的进一步抽象的过程。】

3.认一认。

教师介绍:像这样(2+2+2+2=8)4 个 2 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x4=8(人)或 4x2=8(人),并随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运算方法 —— 乘法。

师:和加法一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 和 “4” 都是乘数,“8” 是积,“+” 斜过来是 “x”,读作 2 乘 4 等于 8。

师:另一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预设:4 乘 2 等于 8。

追问:“2” 在加法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加法中没有 4,为什么乘法算式中有 “4” 呢?4 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师:如果有 6 架小飞机,6 个 2 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8 架飞机呢?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8×2    6×2

师: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么不用加法呢?

预设:乘法写起来比较简单。

微课展示:通过乘号的自述,动画片似的演示自己的功能,如加号旋转变成乘号,乘数的意义,乘法比加法的优越性等。

4.写一写。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加数不相同,能不能用乘法表示呢?如 2+5+3+7+1,能不能变成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呢?

预设:不能。

师: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 请同学们将其他几个问题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 1:3+3+3=9(人)这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 3×3=9(人)

师:这两个 3 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一个 3 表示加数,另一个 3 表示 3 个加数。

预设 2:4+4+4+4+4+4=24(人)可以写成 4×6=24(人)补充:也 可以写成 6×4=24(人)这里 4 是加数,6 表示 6 个加数。

预设 3:3+3=6(人)可以写成 3×2=6(人)或者 2×3=6(人)2 表示加数的个数,3 表示加数。

预设 4:刚才的 20 个 3 写起来很麻烦,可以用乘法表示,20×3 或 3×20 表示,20 表示有 20 个加数,3 表示加数。

小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明白为什么从这里来。在这里,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数学意义,更理解了乘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是怎样产生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 19 页 “练一练” 1 题。

【设计意图:通过 “加乘对应” 练习,再次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加透彻,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

看图列乘法算式。

3.

填一填,算一算。

【设计意图:“乘法” 概念的理解、巩固、深化等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基本后变式,有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深化、内化、数学化。】

四、联系生活,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还认识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知道了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相加,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 “×” 搞定,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仍然表示 “合起来”,只不过得是相同加数合起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课末,让学生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在回顾总结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不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体验 “×” 的强大作用。】

一稿反思

通过团队成员对一稿教学设计的交流讨论,结合教师的跟帖建议,对一稿教学设计有如下修改:

主要调整:1. 教学环节中强调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

2. 引入乘号及乘法概念后,以微课动画的形式,通过乘号自述,对乘法的意义和特点进一步总结。

调整理由:

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小飞机情景中加法算式中加数是相同的,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对于加数相同的加法,如果加数过多,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就太麻烦了。在写一写环节中,教师通过给出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样的加法算式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此类错误。

再引入乘法概念之前,反复强调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如果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乘号,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本质,在用乘号进行表征时,就特别容易混淆概念,而且就会将新旧知识混杂在一起,不能完全分辨清楚,新旧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出现负迁移,对今后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

通过微课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受乘法的由来、特点、意义及用乘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利。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动画,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乘号的本质,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习效果。

@15804240955 感谢老师的指导,练习是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的起点,我会在组织练习时突出重点,强调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意义,然后进行计算练习,引导他们依次经历符号理解、表征,最后到用符号运算。

@2089953636 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提醒我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及理解能力,我会进一步修改设计方案。

老师的指导非常到位,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从词义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初步体验符号可以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列算式的过程,体验符号表达的含义,重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操作,是下一步正确运用符号的重要基础。希望老师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老师的点评, 抽象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小学生数学入门就是对数的认 识和运用, 数字符号正是用来记录数量的符号,它本身是抽象的。可 以说,数学符号的抽象是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要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教师就需要为之创设有趣的、有效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进而建构他们所能理解的数学概念显得至关重要。

@王晓丽 感谢老师的高度评价,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体验,从而发现连加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的本质属性及规律,学生会感到亲切、有趣,这样的体验学习他们不会感到乏味,同时还能为后续建立概念、掌握新知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

@2089953636 感谢老师的指导,我们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找到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的,更准确的表述方式,欢迎老师提出进一步的意见。

@孙鑫梦 数学符号是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表达工具,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水平,使学 生真正掌握数学,我们一定要关注他们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希望老师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13840901833 感谢老师的评价,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我们要抓住符号意识的本质特征,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数学的概念和性质,淡化形式上的要求,抓住了数学内容的本质,体现了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教育理念。

@逗留 感谢您的肯定,让学生亲历乘法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 “做” 中循序渐进地参与 “相同加数”“乘法算式”“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 等这些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去解决问题。

@18841157221 培养和发展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第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符号的本质。

@linduoduo 感谢老师的肯定,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主题图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 “游乐园” 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 “几个几”,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大樱子 感谢老师的评价,我们运用启发式缓慢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符号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具体数字或数量关系中独立抽象出数学表达式,进一步为学生的符号操作和符号推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7:13 · PVG 15:13 · LAX 00:13 · JFK 03:1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