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zzs872613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秋】陕西省小学数学张静名师工作室 张泽升 3上 《什么是周长》

  •  
  •  
    zzs8726133 · 3年前 · 167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951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敬的各位专家、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省小学数学张静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张泽升,很荣幸能作为张静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参加此次关于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的主题专场活动,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领导们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幸向全国各地的专家、优秀同仁学习。

    我参赛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我会与我们团队的王娇龙老师、郭建老师、郭艳娥老师一起,围绕此次活动的主题,结合这节课,展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会虚心向其他团队学习、也希望所有老师针对我们的课程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认真阅读每一位老师的点评,真心希望借助此次活动,我们团队的教研能力能更上一个台阶,

    在此,感谢大家的宝贵意见,预祝所有团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也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06#r_102561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06#r_103115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06#r_103116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06#r_103116

    一稿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1555

    第一稿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2199

    教案二稿: 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2274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2476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2201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2274

    终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06#r_122473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U5ODQ2OA==.html

    167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81 条回复   2021-09-16 21:13:07 +08:00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本次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所谓 “量感” 是指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即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对量的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在数学领域,人们对数感的研究相对丰富和深入,而对量感的研究则比较少。事实上,量感是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感的一种延伸,在实际生活中,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选题思考:

    我们工作室张静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是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她提出,我们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是在为培养学生服务,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思考,学生想要什么?或者说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每一节数学课如果只是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简单讲授,那么是否达到了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很显然不是的,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学习最终 “学会学习”,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对所教授的数学课有系统的了解,任何一节课都是一个育人单位,我们需要有教学的整体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要顺藤摸瓜,善于挖掘知识内部的价值,沿着知识这条主线,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 45 页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为认识周长的概念课,随着周长概念的揭示,我们会发现周长概念的本质其实就是线的长度,小学阶段,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就是量感,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对 “边线” 的认识有经验,但是要提升到周长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周长知识的运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广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能为孩子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宋玲玲
    宋玲玲3年前

    @zzs8726133 小学阶段,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就是量感,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多感官、全方位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教案一稿: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第一稿

    我是来自陕西省小学数学张静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张泽升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但是周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些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学习目标】

    1. 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 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件、树叶、软尺、直尺、细线、题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1. 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同学们,十四运即将在西安召开,动物们也积极举行了运动会,两只蚂蚁正在赛跑呢!”(课件演示两只蚂蚁分别在树叶上爬过的情境。) 同学们围绕 “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 这个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2. 判断小蚂蚁爬行路线,理解什么是一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 “树叶的一周” 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必要的铺垫。】

    3. 强调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结: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4.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小蚂蚁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描树叶边线及判断蚂蚁四次爬行路线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到哪里结束,理解一周的含义。紧接着介绍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初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建立周长的量感,揭示课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活动一、描一描、摸一摸,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数学书的周长,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
    B、树叶的周长,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
    (2)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的身边物品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设计数学书和树叶两种图形的周长实际上是在认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感知。从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一周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从实物抽象到规则与不规则平面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图形周长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活动二:量一量树叶和数学封面的周长

    1. 说一说。小组讨论测量方法,全班交流。

    2. 量一量。组织学生实际操作,与同桌合作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3. 互相交流。分组到前面演示,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活动二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通过说,量,相互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需要通过测量得到的。经历实践操作学生更容易建立量感。

    活动三:借助方格测算周长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 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活动三是借助方格得出图形的周长。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量” 指测量。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数一数,就是数图形的边线包含了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 “量” 出图形的周长。经历数格子的过程就是在内化度量的意义。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计算一条小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

    2. 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第一题实际线路计算,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体会周长的意义。通过计算,将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巩固了学生对 “一周” 的理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二题对图形周长的计算,学生通过将图形各边相加进一步巩固认知,周长既是 围成一个平面几何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用你身边的物体或图形,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收获是对于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与整理的过程。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13756337456
    137563374563年前❤️1

    张老师的课遵循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的教育理念,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13756337456 在儿童视角下的生本课堂。需要我们要慎重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少一些成人思维的 “想当然”,多一些儿童视角的 “所以然”,生本课堂理念,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收获满满。

    weixin
    weixin3年前❤️1

    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对 “边线” 的认识有经验,但是要提升到周长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weixin 初步感知 “一周” 和 “周长” 这两个词语;再通过指一指白纸的一周、不规则的纸的一周和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来认知 “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这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进入积极的观察、思考活动中。然后通过描一描书中树叶和图形的边线,直观感知周长的意义。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心灵之约
    心灵之约3年前❤️1

    通过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的活动,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识,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初步形成周长概念,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

    jgy13756370017
    jgy137563700173年前❤️1

    张老师的课遵循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的教育理念,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懂得珍惜
    懂得珍惜3年前❤️1

    张老师这节课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周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懂得珍惜 这课我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知识获得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尝试。

    lunyulan
    lunyulan3年前❤️1

    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教者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者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lunyulan 您说的对,前置的许多活动都是为了建立数学表象。到了之后的量一量、算一算,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求得各种典型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得出绳绕法、滚动法等,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两个人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活动,同时算一算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们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做到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

    15844163611
    158441636113年前❤️1

    该节课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是一节优秀的课!

    15844163611
    158441636113年前❤️1

    该节课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多练习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15044119067
    150441190673年前❤️1

    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教者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者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15044119067 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业的优劣。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培养学生数感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在很多时候必须有 " 形 " 作为支撑。" 以形助数 " 是数形结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数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包括以物助数、以图助数和以轴助数这三种方式。" 以形助数 ",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把事物的规律性揭示得淋漓尽致,既简单又深刻。

    何娜
    何娜3年前

    张老师的课遵循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的教育理念,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陕西西安沈慧津
    陕西西安沈慧津3年前

    本节教学设计让学生多次动手操作感悟量感,接着通过数格子内化量感。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值得学习!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陕西西安沈慧津 数学表象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不能为了单纯的达到预期效果强行引出答案。应该多多让学生自行探索,生成。

    wuying412
    wuying4123年前

    本节课为认识周长的概念课,随着周长概念的揭示,我们会发现周长概念的本质其实就是线的长度,小学阶段,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就是量感,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对 “边线” 的认识有经验,但是要提升到周长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周长知识的运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广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wuying412
    wuying4123年前

    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教者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者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wuying412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知道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业的优劣。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培养学生数感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在很多时候必须有 " 形 " 作为支撑。" 以形助数 " 是数形结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数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包括以物助数、以图助数和以轴助数这三种方式。" 以形助数 ",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把事物的规律性揭示得淋漓尽致,既简单又深刻。

    wuying412
    wuying4123年前

    本节课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本节课遵循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的教育理念,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wuying412
    wuying4123年前

    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通过说,量,相互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需要通过测量得到的。经历实践操作学生更容易建立量感。

    wuying412
    wuying4123年前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设计数学书和树叶两种图形的周长实际上是在认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感知。从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一周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从实物抽象到规则与不规则平面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图形周长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13772431552
    137724315523年前

    周长知识的运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广泛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师为孩子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czt
    czt3年前

    学生对 “边线一周” 存在模糊的认识,所以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对 “边线一周” 的不同描绘结果,以对比的方式突出对 “边线一周” 的理解后,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借助树叶和课本封面引出 “周长” 的含义

    czt
    czt3年前

    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ldm119110
    ldm1191103年前

    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对 “边线” 的认识有经验,但是要提升到周长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ldm119110
    ldm1191103年前

    该节课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是一节优秀的课!

    408268820
    4082688203年前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感悟周长。从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一周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从实物抽象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图形周长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13659189751
    136591897513年前

    陕西张泽升老师《什么是周长》 本节课从十四运时政引入小动物运动会,很有创意。通过树叶和数学书封皮的边线,引起话题,使学生有所见,有所触摸,使本节课周长的抽象概念,信手拈来。组织学生测量边线的长短,引出周长的概念,使周长的量感意识逐步形成。在用绳子测量和直尺测量中,借助方格测周长中,从抽象概念,到直观模型,让学生慢慢体会什么是周长,深刻领悟平面图形的周长不仅限于直线边线,曲线边线也可以测量出它的周长。老师引导学生的语言简洁明快,教学思路清晰。

    宋新燕
    宋新燕3年前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

    吉林榆树
    吉林榆树3年前

    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教者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者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徐宏梅
    徐宏梅3年前

    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教者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者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haohanchangkong
    haohanchangkong3年前

    遵循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的教育理念,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雷佳蕾
    雷佳蕾3年前

    在本节课中,为孩子提供了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冯霞
    冯霞3年前

    本节课中教师能为孩子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春雨纷纷
    春雨纷纷3年前

    张老师用十四运引出小动物运动会,切合时政,如果能解读 “十四运” 就是 “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再引出小动物运动会,可能逻辑上会更顺一些。

    13654471670
    136544716703年前

    该节课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多练习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李卓
    李卓3年前

    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

    白
    3年前

    张老师从尊重儿童视角出发,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感受周长,感知周长,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

    13643584329
    136435843293年前

    本节课张老师的导入有趣,通过一个小故事蚂蚁爬行路线引出本课课题,之后又通过树叶和数学书封皮的边线理解周长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借助学具看、描、摸、量、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需要通过测量得到的。第三环节的活动学生测量边线的长短,使周长的量感意识逐步形成。最后一步,理解应用,强化体验,在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发展。

    15534364866
    155343648663年前

    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接着,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量感”。

    张益萍
    张益萍3年前

    张老师从儿童角度出发,创设了多元的学习素材及多维的体验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升了量感。

    15843068118
    15843068118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材只给了几幅图,2 句话。张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创造性的将材料进行加工。张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蚂蚁爬树叶的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态的蚂蚁跑树叶的一周,进一步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5843068118
    158430681183年前

    理解 “周长”,揭示周长的意义:①卫星绕地球一周;②蚂蚁跑树叶,并用手势跟随;③摸书的一周;④描图案的一周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适时揭示概念并加以巩固反馈。通过两只蚂蚁赛跑 “一只蚂蚁跑树叶,一只蚂蚁跑大的荷叶” 让学生浅显地理解到周长是有长度,是可以比较的。

    15843068118
    158430681183年前❤️1

    在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张老师提供了很多工具:直尺、软尺、棉线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从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你觉得选用哪种工具更好?用软尺哪里不好?那该用什么工具呢?” 一个个富有启发的追问,让学生在思维的选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15843068118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尤为重要。

    15843068118
    158430681183年前❤️1

    这是一节 “常态下的课”,“扎实的课”,“丰富的课”,让我学到很多,再好的课也有需要完善的课。是测量腰围、头围的活动能不能在感知周长感念的环节中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一周”“周长”。

    15843068118
    158430681183年前

    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在比较周长时,很多学生会用重叠、平移的,但也有用计算的。此题是要学生明白 “图形形状不同,周长有可能相同”,前两种学生不难达到目的,用计算的方法,难免会产生误差,从而导致结果不等,怎样处理这样的结果更好?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15843068118 在比较周长时,我们最直观的做法是用绳子绕物体一周。然后拉直绳子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理解 “形状不同的物体,周长也可能相等。”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可以相对的将两个物体边长设置成相对简单的整数,减小误差,让学生将重点放在理解两个物体形状不同,周长也可能相等。

    123星黛露
    123星黛露3年前

    教师通过小蚂蚁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描树叶边及判断蚂蚁爬行路线的活动,理解一周的含义即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周长,初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在活动中建立周长的量感。

    涟漪高
    涟漪高3年前

    老师分层次理解周长,先理解一周地长度,在理解周长。但是一周时确定测量的对象,而周长是具体的长度一个数量。环节二不能摸出一周的长度,需要在调整一下,但是丰富活动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好。从具体的感知,到抽象的语言概括。最后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来在此理解周长,值得学习。丰富对周长的认识。

    大脸猫爱吃鱼
    大脸猫爱吃鱼3年前

    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接着,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量感”。

    15582087256
    155820872563年前

    张老师一开始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又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即周长。学生通过判断小蚂蚁爬行路线,理解 “树叶的一周” 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必要的铺垫。而后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学生的量感。

    天蓝蓝
    天蓝蓝3年前

    张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蚂蚁爬树叶的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多感悟、会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liqiong
    liqiong3年前❤️1

    能看出来张老师是以为非常用心的老师,这是三年级的课,张老师在有趣上还是有思考的,有一个问题,导入环节,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小蚂蚁跑的路线直观感知 “周长” 的意义,张老师提了一个问题 “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 这个问题比较开放,因为两只蚂蚁的速度不一样,用得时间是不能确定的,如果学生在这里提到了速度,可能讨论的指向性就会偏离,或者说学生的注意点就会分散,这只是我的想法,仅供参考。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liqiong 您说的对,开始在提出谁最快跑完一周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路线短的跑的快。您说的这里的确需要我的注意,我可以加一个简单的前提 “如果小蚂蚁们跑的一样快,那么谁最先到达终点”。将问题的导向重新引回到跑完一周这个问题。感谢您的建议。

    张艳芳
    张艳芳3年前

    《什么是周长》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长,建立周长的概念,会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周长。本节课张老师设计环节很全面,从实际感知到抽象描述,建立周长概念,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在教学操作中,应该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教学具,大量的实际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对周长这个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

    白
    3年前

    张老师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出了课题,学生也观察到了蚂蚁爬行一周的过程,学生对一周的长度有了感性认识,真是一箭多雕,非常不错的开端。

    lfx
    lfx3年前

    张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去建立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把课堂趣味化用小蚂蚁到研究周长,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又把数学运用到实际,把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15991710570
    159917105703年前

    张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很吸引学生,通过边线一周这样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周长,语言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15991710570 儿童视角下的生本课堂是,要认真看待儿童出现的每一个错误,体会真正的儿童视角。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问题。所以贴近孩子们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5991398125
    159913981253年前

    张老师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这一抽象概念,让学生在探索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智勇
    智勇3年前

    在导入环节,张泽生老师结合时事,增强了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授环节,在教师的预设下,学生经历了观察事物 ---- 思考定义(形成对周长的初步概念)---- 描边触摸(利用触觉感受增强理解)---- 讨论测量方案 ---- 设计测量实验 ---- 开展实践 ---- 总结交流经验等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周长” 从模糊的概念逐步变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内化认知。 回顾整个教学流程,学生不仅学到 “周长” 的概念,更体验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张老师的讲授从 “儿童视角出发”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能力,是一节非常好的课!

    tangchengmin
    tangchengmin3年前

    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看出,张老师力求课要有趣,激发低段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在导入环节中,张老师问: “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 这个问题偏离了 “周长”,不够严谨,会误导学生。所以,请张老师再想一想应该怎么问。是否可以问 “请仔细观察小蚂蚁跑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储著华
    储著华3年前

    导入环节用孩子们喜欢的蚂蚁爬树叶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个实践操作活动使周长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多种的体验活动中,丰富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多重练习题的设计加深了多周长的理解。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储著华 练习题的设计除了为了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还从多种实际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能只是建立在做题和成绩的提高上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学生第一次接触 “周长” 这个词语,所以只有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感知 “一周” 和 “周长” 这两个词语;再通过指一指白纸的一周、不规则的纸的一周和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来认知 “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这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进入积极的观察、思考活动中。然后通过描一描书中树叶和图形的边线,直观感知周长的意义。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一稿反思:

    在第一节课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理解周长的含义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对周长的认识这一点花费时间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孩子们的知识生成可能比较慢,但作为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孩子们进行思考。

    可惜在对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显得有些着急,所以在最后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时运用了 “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这个极具挑战性题目没有创设一个紧张的学习氛围,更没有注重抛出这个问题时的巧妙性,而是针对学生的发言一带而过,没有教给孩子做这一类时如何进行思考,更没挑战所有孩子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发言随便应和、随波逐流。因此没有调动起孩子学习的欲望,这样导致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没能够调控学生的情绪波动,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落实每一个孩子,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做出最到位的评价与鼓励,能够做到堂堂清,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思考。

    15991710570
    159917105703年前

    这节课的导入特别吸引学生,通过蚂蚁绕着树叶跑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周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建立起学生对你周长的直观感受。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2021 年 9 月 06 日 18:03

    教研活动:

    张静:周长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周长是什么。那根绳子的长度才是树叶的周长。

    老师的层次要清晰,第一环节,做什么,达成哪些目标。第二环节、第三环节。

    乔玲:需要强调闭合图形吗?比如孩子提到了角和不封闭的图形。

    武导:边长都是 1cm 的小正方形的方格,需要提醒一下孩子,一条边就是 1。

    雷红娟:较长的边?较宽的边?

    师 1:时间的把控,板书的设计更美观一些。

    曹楠:孩子们得到的 14 是数了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 2:面积拆字,面与积。周长可以拆开吗?周与长先体会一周,再测量长度。

    是 3: 周长总结为四个字就是 一周 + 长度

    1. 封闭图形有周长 2. 物体表面有周长

    从哪开始不重要,重要的是绕一周后还要回到这个点。

    意义 20-25 分钟感知,15-20

    张静:

    《什么是周长》

    1. 边线(5min)

    导入

    师:(图片)昨晚什么开幕了?

    生:14 运。

    师:人们都喜欢锻炼,小蚂蚁也喜欢锻炼。你看小蚂蚁在干什么?

    生: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圈。

    师:我们也有树叶,我们也来描一描树叶的一圈(一周)。

    老师请学生上台操作,说说你是怎么描的。

    解决: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

    我们描出了它的边线。

    2. 周长(周与长 10-15min)

    师:你们知道它的边线在数学中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它的长度叫做周长。

    师:先摸数学书、树叶,感受一下周长。

    看来树叶,数学书封面都是有周长的。

    师: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东西有周长?

    师:出示圆,长方形,三角形,角。谁来说说他们的周长分别在哪里?

    师:变化角的两边,为什么同一个角的周长会不一样?看来只有 封闭 图形才有周长。

    师:说了那么多的周长,那数学书的周长到底是多少?你有没有好办法?

    让学生上台书写自己的算式,一定要孩子自己写。

    两种不同的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可以答。

    师: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给加起来。四边形是这样,那五边形呢?六边形?

    3. 测量(规则 + 不规则)

    从规则的开始再过渡到不规则的。

    测量树叶的周长。教师【化曲为直的思想】

    绳子如果有刻度的话就好了,软尺的发明,学生的创造力。

    4. 练习

    在练习中感受周长和面积。

    描一描,画一画,看一看,感受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讲出来,两个看着如此不同的图形,周长竟然是一样的。

    看来有时候,眼睛也会骗人,学习数学你要有一双______的眼睛。

    说说你的收获。

    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会周长的?

    摸、量、用。

    以生为本,尊重学生。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第三稿

    我是来自陕西省小学数学张静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张泽升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但是周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些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学习目标】

    1. 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 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件、树叶、软尺、直尺、细线、题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1. 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同学们,十四运即将在西安召开,动物们也积极举行了运动会,小蚂蚁也正在赛跑呢!”。PPT 播放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视频。

    描一描:请大家把蚂蚁爬过的路线描出来。请同学展示。

    老师也来描一描(不封口)对么?为什么?

    2. 判断小蚂蚁爬行路线,理解什么是一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 “树叶的一周” 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必要的铺垫。】

    说一说 师:看了小蚂蚁爬树叶做运动,另外 4 只小蚂蚁也跃跃欲试,咱们看看几号小蚂蚁爬的是树叶的一周呢?请你做做小裁判,你想对这几只小蚂蚁说什么?。、、

    3. 强调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结: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4.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小蚂蚁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描树叶边线及判断蚂蚁四次爬行路线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到哪里结束,理解一周的含义。紧接着介绍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初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建立周长的量感,揭示课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活动一、描一描、摸一摸,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数学书的周长,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
    B、找一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
    (2)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的身边物品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设计数学书和树叶两种图形的周长实际上是在认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感知。从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一周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从实物抽象到规则与不规则平面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图形周长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活动二: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1. 说一说。小组讨论测量方法,全班交流。

    2. 量一量。组织学生实际操作,与同桌合作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3. 互相交流。分组到前面演示,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活动二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通过说,量,相互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需要通过测量得到的。经历实践操作学生更容易建立量感。

    活动三:借助方格测算周长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 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活动三是借助方格得出图形的周长。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量” 指测量。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数一数,就是数图形的边线包含了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 “量” 出图形的周长。经历数格子的过程就是在内化度量的意义。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第一题实际线路计算,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体会周长的意义。通过计算,将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巩固了学生对 “一周” 的理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二题对图形周长的计算,学生通过将图形各边相加进一步巩固认知,周长既是  围成一个平面几何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用你身边的物体或图形,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收获是对于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与整理的过程。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一周长度 封闭

    化曲为直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第最终稿

    我是来自陕西省小学数学张静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张泽升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但是周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些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学习目标】

    1. 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 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件、树叶、软尺、直尺、细线、题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1. 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同学们,十四运即将在西安召开,动物们也积极举行了运动会,小蚂蚁也正在赛跑呢!”。PPT 播放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视频。

    描一描:请大家把蚂蚁爬过的路线描出来。请同学展示。

    老师也来描一描(不封口)对么?为什么?

    2. 判断小蚂蚁爬行路线,理解什么是一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 “树叶的一周” 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必要的铺垫。】

    说一说 师:看了小蚂蚁爬树叶做运动,另外 4 只小蚂蚁也跃跃欲试,咱们看看几号小蚂蚁爬的是树叶的一周呢?请你做做小裁判,你想对这几只小蚂蚁说什么?

    3. 强调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结: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4.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小蚂蚁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描树叶边线及判断蚂蚁四次爬行路线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到哪里结束,理解一周的含义。紧接着介绍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初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建立周长的量感,揭示课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活动一:描一描、摸一摸,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数学书的周长,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
    B、分组交流,找一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的身边物品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设计数学书和树叶两种图形的周长实际上是在认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感知。从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一周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从实物抽象到规则与不规则平面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图形周长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活动二:找一找这些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刚刚描过的数学书,描出来是一个什么图形?那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以下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上来画一画,说一说他们的周长。

    最后一个图形有周长么?可以请同学们上来画一画

    预设:有同学会画出三角形,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延长角的两边,让同学们在画一画。

    提问:角有周长么?为什么没有?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请同学们说一说。

    结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进一步感知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画周长时必须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活动三: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1. 说一说。小组讨论测量方法,全班交流。

    2. 量一量。组织学生实际操作,与同桌合作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3. 汇报展示:在同学们测量时,请同学们上黑板写一写自己小组列出的算式。请大家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得出结论:测量图形的周长,只需要将它的各边相加。

    【设计意图】活动三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通过说,量,相互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需要通过测量得到的。经历实践操作学生更容易建立量感。

    活动四:测量树叶的周长

    1. 说一说,小组讨论树叶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量一量,学生分组测量树叶,将自己的方法记录。

    3. 汇报展示:同学们用绳子测量出树叶的长度。

    得出结论: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采用化曲为直对它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同学们可能还不理解什么是化曲为直。但是在一绕,二拉的动作当中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应该在不经意间,在解决实际问题间。这也对学生今后数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作用。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谁走的更长?

    【设计意图】1. 图形形状的大小和它的周长无关。

    2. 辩证的看待问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收获是对于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与整理的过程。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一周长度 封闭

    化曲为直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终稿反思:

    本节课和最初相比,删掉了很多练习,比如通过小方格数一数图形的周长。但最后的练习题设计的很难,学生反而解决的很好。在第二个学生回答时,就能已经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图形的面积和他的周长无关,第三位同学更是直指答案,走过的路线是一样的,所以周长也一样。这样好的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说明孩子们在什么是周长这节课中,认识的非常充分。
    
    删掉的练习,我把多出来的时间改成了课堂活动。通过三个课堂活动,从 “描一描、摸一摸,体验周长” 到 “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再到 “找一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最后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同学们步步为营,从理解周长的意义,到找寻生活中物体的周长,最后学会总结规律,测绘规则图形的周长,测绘不规则物体的周长。层层递进,一步步深化着对周长的体会。同时还渗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化曲为直。这在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实际中都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本节课中,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学生们一步步体会着周长,培养着自己的量感。前置的许多活动都是为了建立数学表象。到了之后的量一量、算一算,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求得各种典型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得出绳绕法等,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两个人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活动,同时算一算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做到我们常说的数形结合。
    zzs8726133
    zzs87261333年前

    二稿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的。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合理的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体验” 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1、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 2、通过描边线及判断边线描的是否正确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 3、通过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周长是边线的 “长度”。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周长的定义。 4、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 —— 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心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11:29 · PVG 19:29 · LAX 04:29 · JFK 07:2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