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2019 冬 二年级 “空间观念” 专题研究帖
欢迎您加入第十一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 “悦读” 教材主题活动暨 2019 教师网络冬令营活动!
请各位报名参加二年级悦读活动的老师尽快加入到 “2019 二年级 空间观念 寒假悦读” CCtalk 群,群号: 85266467
欢迎老师们踊跃留言评论 :)
" 活起来的角 “《认识角》教学设计
作者:徐丽凤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庆丰小学
设计意图:《认识角》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我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理念,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根本设计这节课。将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融合,充分带动学生手、口、脑并用,希望能带给学生一节精彩、享受的课堂。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北师大版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除角的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感受生活中的角。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和读法。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经历发现角、认识角、寻找角、画角等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指导角各部分的名称及记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 法:
情景教学法: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从实物中提取角,在教室中中找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动手操作法:课堂上引导学生比划角、画角,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学 法:本节课中的主要学法是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找、摸、思、画、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空间游戏,引出角
师: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玩 “捉迷藏” 的游戏,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老师手里有一支笔,我把它藏起来,看谁能找到它?(生闭眼,老师藏笔,生猜测藏笔的地方,用 “笔在__的下面” 这样的语言描述。)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一位爱玩 “捉迷藏” 的朋友,它来自图形王国,它的名字叫 —— 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以 “捉迷藏” 的游戏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猜测过程中开启学生思维,为角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实践探索 ,认识角
师:(课件:剪刀、红领巾、钟面)这些物品上都藏着角,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教师在屏幕上指出角的位置,课件闪烁角。)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几个角请出来吧!(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藏着许许多多的角。现在就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上面有角?(生搜集身边的角,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一边比划一边语言描述。)
师:拿出三角板,用手摸一摸上面的角,说说有什么感受?再摸摸课桌的一角,数学书的一角,感觉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这个新朋友不陌生了吧。你能借助手中的文具摆出一个角吗?(生用铅笔、尺子等文具摆角。)那你能不能想办法画一个角呢?(生动手尝试画角,鼓励采用不同办法。师耐心指导,搜集作品。)
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大家认真观察,说说哪个角画得标准?(学生点评、修改。)
师:怎样才能画出规范又标准的角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 画好角的方法)
(每个小组派两名同学汇报)同学们仔细观察,判断他们的方法是不是可行?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好方法?
师:利用你学到的好方法在本子上画一个漂亮的角吧!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角和你自己画的角,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生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两条又直又长的线就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标出角的顶点和边,说出各部分名称。)
师:写出你画的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么区分呢?智慧老人办法特别多,我们来看看他老人家怎么说。(出示课件:借智慧老人的口说出角的记法和读法。)
师:我们一起学着智慧老人的方法给黑板上的角做好标注吧!(生说方法,师板书标注)好,这样,我们画的角才完整。
师:赶快动手让你画的角变得完整起来吧!(生给画好的角做标注)把你画的角介绍给同桌认识一下。
师:角的符号 “∠” 和小于号 “<” 特别相似,我们该如何区分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不同,区别记忆。)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画一个角,小声说说这个角长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从发现角、找角、摸角、画角、学习角的特点以及想象角几方面着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学生熟悉的实物中发现角,让学生形成角的初步的表象。再以此为基础寻找身边的角,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进一步抽象角的表象。通过触摸,使学生感受角的边和顶点的特点,促进头脑中对角的认识。画角时采用摆、画、讨论、再画四步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抽象的几何图形落实到纸张上。在教师的引领下自学角的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角是对本环节教学内容的一个简单小结,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所学内容,发展空间想象力。整个环节经历抽象 —— 现实 —— 抽象的过程,旨在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空间能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角
师:(课件出示几组图形)说说哪个图形是角,哪个图形不是角,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特点作出正确判断。)
师:你有办法将它们变成角吗?(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师:(发放学习单)请同学们在每个图形上标注 3 个角。(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挑选学习单展示点评。)
师:请同学们仔细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有几个角?(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师:正方形有四个角,如果我剪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呢?(学生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辨析角、标注角、数角和剪角几个逐层深入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在练习反馈中再次巩固对角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辨析、思考、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拓展,应用角
师:短暂的时间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谈谈自己学会的知识和本节课的感受。)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今天认识的角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呢!(课件出示风车、房屋桥梁等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学会新的学习方法。欣赏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让生活更美丽。】
五、作业
用硬纸板做一个活动角。
板书设计: 认识角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5568\wps1.png
记作:∠1
读作:角 1
各位专家、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庆丰小学的教师徐丽凤,很高兴在 “2019 空间观念” 的平台上和来自不同地域的老师们交流和学习。我分享的题目是《活起来的角》,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
一、设计理念和目标
设计意图:《认识角》是学生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是学生打开空间几何领域的敲门砖。因此,我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理念,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根本设计这节课。将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融合,充分带动学生手、口、脑并用。
教材分析:《认识角》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感受生活中的角。
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和读法。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经历发现角、认识角、寻找角、画角等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及记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 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理念,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从实物中提取角,在教室中找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动手操作法:课堂上引导学生比划角、画角,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学 法:本节课中的主要学法是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找、摸、思、画、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二、教学流程
(一)空间游戏,引出角
我创设了 “捉迷藏” 的游戏情境,教师藏笔,学生找笔。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入出同样藏在物体里的角,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猜测过程中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语言,为角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实践探索 ,认识角
基于课程标准中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本环节是解决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我从六个活动着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一:发现角
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剪刀、红领巾、钟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物品,发现它们身上共有的图形 —— 角,再将角提取出来,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此活动旨在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上抽象出角的过程,走好发展空间观念的第一步。
活动二:找角
经历活动一后,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角的意识形态,如何让这种意识由浅显到深刻呢?我设计了 “找角” 的活动。引导学生和同桌一起寻找教室中隐藏的角,将学生头脑中模糊的角的图像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由抽象到现实。组织汇报时,引导学生用手把看到的角比划出来,进一步提升对角的认识,让角的图像在意识中深刻起来。
活动三:摸角
让学生触摸三角板、课桌、书本上的角。通过触摸,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角的边和顶点的特点,促进头脑中对角的认识。
活动四:画角
此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想感觉的关键所在。我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本着 “让角活起来”,让枯燥的数学课动起来的目的,我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文具摆出一个角。在确认学生对角的整体认识无误的基础上,我提出 “你能不能想办法画一个角呢?” 此处,并没有对学生做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学生用尺、书、本等不同工具画角,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借助展台,将部分学生作品加以展示,带领学生一一评价,通过语言描述进一步明确角的特征,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怎样才能画出规范又标准的角呢?” 讨论结束后,用学生板前演示画角和语言表述画角的方法代替以往的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的讨论结果得以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学习方式。
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在本子上再画一个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五:认识角的特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环节内容难度不大,但是需要细心,因此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角的共同特点,顺势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借智慧老人的口明确角的记法和读法,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本环节内容。
活动六:想象角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中画一个角,并小声说说角的样子和名字。本活动是对前面所学内容一个简单小结,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所学内容,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角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辨析角、标注角、数角和剪角几个逐层深入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在练习反馈中再次巩固对角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辨析、思考、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数学奥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拓展,应用角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学会新的学习方法。欣赏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让生活更美丽。
(五)、作业
结合本节课特点和课标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 制作一个活动的角,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可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感受力。
(六)、板书设计
为体现板书提取重点、简洁明了的特点,我做如下设计: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6044\wps1.png 记作:∠1
读作:角 1
有幸参与了新世纪小学数学 “悦读” 活动,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学习,我对空间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发展空间观念要从娃娃入手,抓住数学课上的每一个契机,让学生在画一画、摆一摆、做一做等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研究透彻教材,分析清楚学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全力以赴。
组长和其他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 “悦读” 分享,这是对我的一次历练和锻炼,对比参与活动的老师们,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也收获了许多的方法,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许多,今后会继续向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们学习,在 “悦读” 的平台上不断成长。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 “图形与几何” 教学的核心任务是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依此本人在进行《认识角》的教学设计时,着重思考如何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落实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任务。
根据新课标有关空间观念的四个表征说明,通过学习《认识角》这课让学生能够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这也表明空间观念的培养首先需要借助与生活相关的熟悉情境,才能在学生脑海中快速建立起实物和视图的联系,有利于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形成空间表象。其次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需要依托丰富的观察、分析、想象、比较等操作活动,内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教材的编排是如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怎样依据学生情况灵活用好教材?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学习过程中将遇到什么困难?③怎样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在图形的形象性与学生思维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 “桥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 教材分析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内容,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角的认识。学好《认识角》这课也为以后学习角的分类和度量,从角的角度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打下扎实基础,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遵从学生空间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的活动:
活动一:观察实物图,情境图出现了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剪刀、时钟和红领巾的实物图。这些物品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出角的静态形状,而且时钟能生动地刻画出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因此这些素材能快捷建立起从实物到图形角的转换,更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二:“画一画”。让学生尝试 “自由” 画角,经历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这是在有了初步 “角” 的概念后,进一步体会角的组成,对角只是 “尖尖” 的一点纠偏,加深对角的概念的体会,感受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图形的差别,丰富空间观念。
活动三:“认一认”,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写法、读法,以及用弧线标示角,进一步纠正部分学生认为角只是 “尖尖的点” 的初步认识。
活动四:“标一标”,在相对复杂的平面图形中辨认找出角,通过一些反例更好地衬托角的两条边是直边的特点。
活动五:“试一试”,先用两个角的图形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在比较活动中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再用不同大小的实物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这些直观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两边的长度,而取决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这一特点。
活动六:“练一练”,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再次经历比较角的大小过程。
从上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通过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来认识图形,抽象简化成平面基本图形,认识图形角的组成、性质、大小等数学特征,遵从学生的空间认知规律,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学情分析
“角”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角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脑海里也有一些模糊的角的概念。但是 “角” 是什么样的?学生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能参照具体的实物说出来,用图画或身体语言等表达个大概出来。但毕竟生活中的 “角” 与数学中的 “角” 不同,学生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生活中的 “角” 的层面。如何将实物角的物理特性和抽象角的数学特性对接和互转,将实物角上升到抽象角的认识,需要老师着重加以思考。
根据心理学研究,二年级的学生空间认知水平处于 “投影几何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只注重于它的直观性较强的特征,而忽视那些不太明显的属性特征。比如认识角的大小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放在角的 “占地面” 大小这方面,因为角的两条边越长,它的 “占地面” 越大。所以错误地认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有关。至于两条边张口大小视觉刺激程度明显小于边的长短,自然而然就忽略这本质特性。那么在学生没有射线的知识基础情况下,如何从学生已有认知中找到生长点,避免认知缺陷干扰对角的本质属性理解,这也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 学习目标
1、结合观察、分析和想象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几何图形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名称,正确识别角,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角的边长短无关,积累研究图形的经验。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2、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
六、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唤醒记忆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咱们认识了很多图形朋友!你还记得谁呢?(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电脑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角的图片,引出角的课题 “认识角”)
(设计思考:通过回忆唤醒学生脑海中已学过的各种图形,引出新的学习课题,同时也表明角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1、认角
课件依次出示
(其中动态显示时针从 00:00 到 3:00 的过程,刻画出角的动态形成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角,你能从剪刀、时钟和三角板这三件物品上找到角吗?(依据学生的回答,从屏幕中的剪刀、时钟和红领巾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3 个角)
师:这些都是角。
(设计思考:在实物中找角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础图形的能力,因为初次认识角,不能设置太多认识过程中的 “障碍”,所以考虑选择素材时,要避免一些过多的 “干扰” 项。教学中选择剪刀、时钟和三角板等相对比较扁平直观的物品,并且跟教材有所不同的是我选择的是三角板,这是为下一环节画角做准备,用硬质材料容易描角,让学生顺利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描角
师:老师把三角板的角画到黑板上(将三角板的 3 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把角 “描” 下来吗?请选择手中的一个物品,把角描在练习本上。
(学生上台展示描的角,学生互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适时强调顶点和直边)
师:(展示不同学生画的角)同学们看这么多的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有两条直直的边线,有一个尖尖的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直直的边就是角的 “边”,尖尖的点就是角的 “顶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同时介绍角的读法、写法,如何在图中标示角)
(设计思考:通过动手描角,评价交流,进一步体会实物与图形的联系,在头脑中去除实物的材质、颜色、大小等外在物理特征,聚焦到由简单的点和线组成的抽象数学图形本质特性,内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画角
师:刚才同学们借助手中的物品描出角,现在你能不借助物品画一个角吗?画之前请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将要画的角的形状,画的时候先画那部分。(学生自由画角,教师巡视,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思考:在前面描角和认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通过想象和动手操作,加深角的特征的抽象。)
4、辨角
课件出示
师: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请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在练习纸上完成。(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设计思路: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于标准的平面图形学生容易找出图形中的角,但是当出现带有曲线等干扰 “因素” 的复杂图形时,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受 “标准” 图形的影响,不容易识别出变化了的图形。对于这部分掌握平面图形基本特性仍薄弱的学生,需要在识别复杂图形中的角前,先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判断是否角,适当给学生搭个 “脚手架”,因此在复杂图形中找角前,我先设计这个辨角的环节。通过一些反例更好地衬托角的两条边是直边,有一个顶点的特点,进一步丰富对角的组成认识,发展清晰的空间观念。)
5、找角
(1)找图形中的角(课件出示)
(2)找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知道剪刀、时钟和三角板这三件物品上有角,那还有哪些物品上有角呢?请你指出它的顶点和直边。
(设计思路:再次回到生活中的角,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相互转换,再还原运用到三维世界的一个螺旋上升式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6、比角
(1)活动角
师: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角,你能把它变大吗?(学生操作)
师:你能把它变小吗?(学生操作)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么使角变大变小的呢?(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
师:通过两边张开,合起就可以改变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它的张口有关。
(设计思考:此处不是通过教材中两个角的直接比较来确定大小,因受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水平影响,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角的 “占地面” 大小,“占地面” 越大角就越大,凭直观就知道教材中的第二个角大。此时学生大概率不会通过点对点,边对边的方法进行比较 “张口” 大小,即便通过教师的引导点对点,边对边进行比较,学生的注意力仍首先是比较 “占地”,而不是 “张口”。 因此利用教具制作活动角,让学生切身感受 “张口” 变化,角也会变化,此时即使是通过张口改变大小,学生脑海中大概率仍是基于 “占地” 大小来判断角的大小,但在这个教学环节已经建立起 “张口” 大小与角的大小直接联系的。)
(2)比较大小
师:生活中也有经常变动的角。(出示时钟教具)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是一个变动的角。(学生拨动时钟学具的时针和分针感受张口变化和时间变化的关系)
师:请看老师的钟面上现在是 3 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也拨到 3 时,现在老师的钟面(大)上的角和同学的钟面(小)上的角谁大谁小?(预设学生说一样大)
师:明明老师的时针和分针比你们的长,为什么同学们说角一样大?(预设学生说因为时间一样,因为都是直角,因为张口一样大不用比时针和分针长度等原因)
师:口说无凭,我们能不能利用手中学具进行比一比?比之前我们要明确比较角的大小究竟要比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比它的张口大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角的比较。)
师:能不能拨一个比 3 时更大的角?(预设学生说扩大角的张口就可以)同样利用手中学具进行比一比?(让学生演示比的过程,引导学生顶点对齐和一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就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思考:在这个环节只所以不用教材的三角板素材来比较角的大小,是因为三角板 “占地面” 太明显,学生无法聚焦到 “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短无关”,并且要选取三个角中的那两个角进行比较,也形成一定的 “干扰”。因此这个环节用时钟面上的角代替,符合角的本质定义,时针和分针的张合,进一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边的长短引向关注角的张口变化这一角的本质属性中来,使学生在抽象的数学图形里生动地感受角的大小变化。)
(3)小结
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教材解读教学设计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二小学 姓名:许艳爽 四边形概念教学属于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的 “几何与图形”,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需要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丰富对空间图形的理解。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一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一年级下册我们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以上知识的深化。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善于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在小学阶段分为两次编排,第一次是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要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及组成,能够画任意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 “图形与几何” 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的物体,要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和变化。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2.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具、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长方形方框、黑布、尺子、七巧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 学法:读书方法的指导、思维方法的指导、迁移方法的指导。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培养空间观念。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们,(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学生纷纷说出名称,并说出他们的特征。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平行四边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是四边形,有的学生不知道,但是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告诉同学们:这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的方法来学习新知,为学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用课件直接呈现出新图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心中对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吧,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衣架上有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师: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生: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师:发现了什么?生:大门上有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去掉图案,只留下图形,它就是平行四边形,下面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生活中的图片,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观察比较,获得感性经验。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更直观的、清楚的知道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简单的直观的认识。 二.教师演示,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我用黑色的布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教具盖起来,慢慢地掀开布。大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啊,我轻轻的拉着长方形的对角,变...... 变...... 变,看看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师:除了长方形外,正方形、三角形、圆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么? 生通过操作后得出:正方形可以,三角形和圆不可以。 设计意图: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变魔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这种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 三.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同学们看调皮的淘气把一个长方形向左拉,向右拉,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呢,你也动动小手试一试。 谁来试一试,同学们自主来到讲台前示范,并向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形向左拉、向右拉的整个运动变化,并且自主示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 “平行四边形”,那么同学们闭上你们明亮的眼睛,在脑海中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长什么样,然后动动小脑袋想一想,怎么做的平行四边形。大家分成小组共同制作平行四边形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在纸上画,用小棒摆,剪纸,用尺子量...... 师:每个小组对做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用尺子测量后上下长度相等,角不相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学生会画出不同的方向,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思维。 四.拼图游戏,深化空间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拼出多种多样的平行四边形,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拼图中使空间观念深化,这一环节设计,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拼图游戏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充分体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几何教学的直观性。 五.巩固练习,提升空间观念。 1、在下面的图案中分别找出三种你认识的图形。 生异口同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能更深刻地认识几何形体,并通过练习,描出学过的图形,增强记忆,提升空间观念。 2、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平行四边形,同学们仔细想想。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想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发挥想象,发散空间思维,和小伙伴交流探讨。
多元感知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角》教学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 兰云
【设计意图】--- 根据主题定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可见,图形的认识既要关注表象形成的结果好坏,还要重视抽象图形过程经验的积累。
史宁中教授谈到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提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段和知识的划分。其中,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为数学感悟阶段。感知是指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接收的信号,通过视、听、嗅、味、触、第六感官等获取信号。因此,在低段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多方式初步体验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形成图形直观表象,根据表象合理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根据内容定量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概念,四年级还将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教材安排了几个活动 1:感知角的存在,初步形成角的直观表象。主题情境中在三个物品上用红线描出角的图形,旨在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活动 2:画角,使角的直观表象更具体。活动 3:认角,使角的直观表象更完整。活动 4:找角,多角度固化角的直观表象。总体讲,这节课主要是结合生活经验从实际物体抽象角,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定点
已有知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观的感知。对角、边这些词语的表达并不陌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但大多停留在 “角是尖尖的” 这个认识上。
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重在感悟现实三维空间图形,逐步向二维平面图形过渡。
问题解决: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初步体验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形成图形直观表象,根据表象合理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综合考虑定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
积累认识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多元认识角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的特征。
在经历抽象角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教法学法】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在观察感知中形成空间知觉
(一)疑点引入,模糊感知数学图形 “角” 的形象
书空画图形。课件上出示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的名称,学生书空画出样子,课件及时出示图形验证。
找共性。说出几个图形的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角)
指角。学生在三角板上指出角(尖尖的点)
画角。学生把三角尺放在黑板上画出角(点)
明确角的形象。角除了这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线。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书空画封闭平面图形是为了唤醒对旧知的空间表象。通过找共性引出 “角”,顺利引入课题。让学生指角、画角,是为了真实地还原学生的已有经验,对心目中角 “・” 的形象与点形象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纠正对角的认知,对数学上角的产生模糊感知,为后面的经验改造、完成认识做了准备.
(二)观察比划,清晰感知数学图形 “角” 的形象
猜想:出示剪刀、数学书、钟面,找找角藏在哪里?用手比划比划。
验证:课件上用红线描出图片中物体隐藏的角。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开课引入的铺垫,学生头脑里对 “角” 的样子会重新建构。这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素材帮助学生清晰感知角在物体中存在的形态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点和两条边此环节,学生经历观察思考 -- 大胆猜想 -- 课件验证的过程,从而逐步清晰了 “角” 在头脑里的形象,关于 “角” 的空间知觉形成了。
二、在操作感知中形成空间表象
(一)从三维空间抽象出平面图形 “角”
同桌合作学习:
摸角:摸出身边物体中的角,并和同桌说一说。
画角:借助三角板、数学书、五边形学具等自由画角,同桌相互协作。
交流:同桌相互说说画出的角的优缺点,并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空间表象的形成只凭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之前通过视觉对三维空间的角有了清晰的认识。此环节通过摸一摸,有了触觉的参与,学生头脑里形成 “角” 二维空间的样子;通过自由画角并交流等活动,学生头脑对角的表象更具体。
(二)建立平面图形 “角” 的表象
师示范引领学习:
角的组成:教师借助三角板规范的画出平面图形中的角,并标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角的记录:明确角无论方向大小如何,都用符号的记录,数字表示角的序号。
【设计意图】脱离了实际物体,头脑里用一个角代表所有角,并把这个图形符号化一样保持在头脑里,从而就完善了关于角的空间表象,让学生成功完成图形抽取的过程。
三、在运用巩固中发展空间观念
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否是角,并说理由。
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借助三角板画出一个角,描出这个角的边和顶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再说说你对角的认识。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图形中的角与我们生活中的墙角、桌角,牛角不同,它除了有尖尖的点,还有两条边,两条边要直直的。
【设计意图】前面在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方式参与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对角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运用与实践。首先,在辨角和找角时,学生要借助角的直观表象,结合题目中角的信息再造想像,进行判断和识别,巩固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在画角和描述角时,学生再一次借助角的直观表象创造想像出角的样子并表达出来,进一步巩固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课时学习角的大小做好准备。
【结束语】
低段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采取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知觉、获得空间表象,适当的伴随空间想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多元经历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教材解读教学设计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二小学 姓名:许艳爽
四边形概念教学属于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的 “几何与图形”,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需要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丰富对空间图形的理解。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一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一年级下册我们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以上知识的深化。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善于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在小学阶段分为两次编排,第一次是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要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及组成,能够画任意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 “图形与几何” 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的物体,要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和变化。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2.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具、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长方形方框、黑布、尺子、七巧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
学法:读书方法的指导、思维方法的指导、迁移方法的指导。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培养空间观念。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们,(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学生纷纷说出名称,并说出他们的特征。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平行四边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是四边形,有的学生不知道,但是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告诉同学们:这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的方法来学习新知,为学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用课件直接呈现出新图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心中对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吧,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衣架上有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师: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生: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师:发现了什么?生:大门上有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去掉图案,只留下图形,它就是平行四边形,下面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生活中的图片,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观察比较,获得感性经验。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更直观的、清楚的知道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简单的直观的认识。
二.教师演示,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我用黑色的布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教具盖起来,慢慢地掀开布。大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啊,我轻轻的拉着长方形的对角,变...... 变...... 变,看看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师:除了长方形外,正方形、三角形、圆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么?
生通过操作后得出:正方形可以,三角形和圆不可以。
设计意图: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变魔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这种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
三.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同学们看调皮的淘气把一个长方形向左拉,向右拉,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呢,你也动动小手试一试。
谁来试一试,同学们自主来到讲台前示范,并向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形向左拉、向右拉的整个运动变化,并且自主示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 “平行四边形”,那么同学们闭上你们明亮的眼睛,在脑海中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长什么样,然后动动小脑袋想一想,怎么做的平行四边形。大家分成小组共同制作平行四边形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在纸上画,用小棒摆,剪纸,用尺子量......
师:每个小组对做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用尺子测量后上下长度相等,角不相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学生会画出不同的方向,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思维。
四.拼图游戏,深化空间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拼出多种 多样的平行四边形,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拼图中使空间观念深化,这一环节设计,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拼图游戏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充分体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几何教学的直观性。
五.巩固练习,提升空间观念。
1、在下面的图案中分别找出三种你认识的图形。
生异口同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能更深刻地认识几何形体,并通过练习,描出学过的图形,增强记忆,提升空间观念。
2、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平行四边形,同学们仔细想想。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想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发挥想象,发散空间思维,和小伙伴交流探讨。
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教材解读教学设计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二小学 姓名:许艳爽
四边形概念教学属于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的 “几何与图形”,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需要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丰富对空间图形的理解。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一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一年级下册我们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以上知识的深化。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善于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在小学阶段分为两次编排,第一次是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要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及组成,能够画任意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 “图形与几何” 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的物体,要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和变化。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具、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长方形方框、黑布、尺子、七巧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
学法:读书方法的指导、思维方法的指导、迁移方法的指导。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培养空间观念。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们,(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学生纷纷说出名称,并说出他们的特征。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平行四边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是四边形,有的学生不知道,但是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告诉同学们:这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的方法来学习新知,为学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用课件直接呈现出新图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心中对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吧,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衣架上有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师: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生: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师:发现了什么?生:大门上有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去掉图案,只留下图形,它就是平行四边形,下面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生活中的图片,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观察比较,获得感性经验。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更直观的、清楚的知道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简单的直观的认识。
二.教师演示,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我用黑色的布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教具盖起来,慢慢地掀开布。大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啊,我轻轻的拉着长方形的对角,变...... 变...... 变,看看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师:除了长方形外,正方形、三角形、圆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么?
生通过操作后得出:正方形可以,三角形和圆不可以。
设计意图: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变魔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这种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
三.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同学们看调皮的淘气把一个长方形向左拉,向右拉,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呢,你也动动小手试一试。
谁来试一试,同学们自主来到讲台前示范,并向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形向左拉、向右拉的整个运动变化,并且自主示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 “平行四边形”,那么同学们闭上你们明亮的眼睛,在脑海中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长什么样,然后动动小脑袋想一想,怎么做的平行四边形。大家分成小组共同制作平行四边形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在纸上画,用小棒摆,剪纸,用尺子量......
师:每个小组对做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用尺子测量后上下长度相等,角不相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学生会画出不同的方向,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思维。
四.拼图游戏,深化空间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拼出多种多样的平行四边形,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拼图中使空间观念深化,这一环节设计,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拼图游戏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充分体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几何教学的直观性。
五.巩固练习,提升空间观念。
1、在下面的图案中分别找出三种你认识的图形。
生异口同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能更深刻地认识几何形体,并通过练习,描出学过的图形,增强记忆,提升空间观念。
2、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平行四边形,同学们仔细想想。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想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发挥想象,发散空间思维,和小伙伴交流探讨。
多元感知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角》教学设计
四川省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 兰云
【设计意图】--- 根据主题定向
1. 课标对空间观念的阐述
《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 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可见,图形的认识既要关注表象形成的结果好坏,还要重视抽象图形过程经验的积累。
2. 多元感知图形的意义
史宁中教授谈到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提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段和知识的划分。其中,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为数学感悟阶段。感知是指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接收的信号,通过视、听、嗅、味、触、第六感官等获取信号。因此,在低段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多方式初步体验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形成图形直观表象,根据表象合理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根据内容定量
《 认识角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二 年级下册第 六 单元《 认识图形 》中的第一课时,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概念,四年级还将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教材安排了几个活动 1:感知角的存在,初步形成角的直观表象。 主题情境中在三个物品上用红线描出角的图形,旨在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活动 2:画角,使角的直观表象更具体。活动 3:认角,使角的直观表象更完整。活动 4:找角,多角度固化角的直观表象。总体讲,这节课 主要是结合生活经验从实际物体抽象角,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定点
已有知识: 学生 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观的 感知。 对角、边这些词语的表达并不陌生, 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但大多停留在 “角是尖尖的” 这个认识上 。
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重在感悟现实三维空间图形,逐步向二维平面图形过渡 。
问题解决: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 初步体验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形成图形直观表象,根据表象合理想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综合考虑定标
1. 结合 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
2. 积累 认识图形的 数学活动经验,在 多元认识角的活动中 发展空间观念。
【 教学重难点 】
1.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 的特征。
2. 在经历抽象角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 教学资源 】
1.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玩具剪刀、五边形学具,钟面教具,以及教室里可以找到角的物品。
【教法学法】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在观察感知中形成空间知觉
(一)疑点引入,模糊感知数学图形 “角” 的形象
1. 书空画图形。课件上出示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的名称,学生书空画出样子,课件及时出示图形验证。
2. 找共性。说出几个图形的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角)
3. 指角。学生在三角板上指出角(尖尖的点)
4. 画角。学生把三角尺放在黑板上画出角(点)
5. 明确角的形象。角除了这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线。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书空画封闭平面图形是为了唤醒对旧知的空间表象。通过找共性引出 “角”,顺利引入课题。让学生指角、画角,是为了真实地还原学生的已有经验,对心目中角 “・” 的形象与点形象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纠正对角的认知,对数学上角的产生模糊感知,为后面的经验改造、完成认识做了准备.
(二) 观察比划,清晰感知数学图形 “角” 的形象
1. 猜想:出示剪刀、数学书、钟面,找找角藏在哪里?用手比划比划。
2. 验证:课件上用红线描出图片中物体隐藏的角。
7592 7593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开课引入的铺垫,学生头脑里对 “角” 的样子会重新建构。这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素材帮助学生清晰感知角在物体中存在的形态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点和两条边此环节,学生经历观察思考 -- 大胆猜想 -- 课件验证的过程,从而逐步清晰了 “角” 在头脑里的形象,关于 “角” 的空间知觉形成了。
二、 在操作感知中形成空间表象
(一)从三维空间抽象出平面图形 “角”
同桌合作学习:
1. 摸角:摸出身边物体中的角,并和同桌说一说。
2. 画角:借助三角板、数学书、五边形学具等自由画角,同桌相互协作。
3. 交流:同桌相互说说画出的角的优缺点,并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空间表象的形成只凭观察是不够的 , 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之前通过视觉对三维空间的角有了清晰的认识。此环节通过摸一摸,有了触觉的参与,学生头脑里形成 “角” 二维空间的样子;通过自由画角并交流等活动,学生头脑对角的表象更具体。
(二) 建立平面图形 “角” 的表象
师示范引领学习:
1. 角的组成:教师借助三角板规范的画出平面图形中的角,并标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 角的记录:明确角无论方向大小如何,都用符号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5964/wps1.jpg 的记录,数字表示角的序号。
【设计意图】脱离了实际物体,头脑里用一个角代表所有角,并把这个图形符号化一样保持在头脑里,从而就完善了关于角的空间表象,让学生成功完成图形抽取的过程。
三、在 运用 巩固中 发展空间观念
1. 判断。
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否是角,并说理由。
7594
2. 找角
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7595
多元感知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角》教学设计
四川省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 兰云3. 画角
借助三角板画出一个角,描出这个角的边和顶点。
4. 描述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再说说你对角的认识。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图形中的角与我们生活中的墙角、桌角,牛角不同,它除了有尖尖的点,还有两条边,两条边要直直的。
【设计意图】 前面在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方式参与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对角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运用与实践。首先,在辨角和找角时,学生要借助角的直观表象,结合题目中角的信息再造想像,进行判断和识别,巩固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在画角和描述角时,学生再一次借助角的直观表象创造想像出角的样子并表达出来,进一步巩固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课时学习角的大小做好准备。
【结束语 】
低段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采取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知觉、获得空间表象,适当的伴随空间想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多元经历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中心小学 宋 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找角 —— 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图)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
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二、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
小结: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 )”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 1。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 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 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 67 面 “指一指” 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五、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比一比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学比一比,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指两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同位用这种方法比。
师:我这儿有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一个边短但张口大),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师:哪个大?这说明白了什么?
六、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数一数(出示课件)
如果我是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七、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介绍给同学听一听。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 1
2019 空间观念悦读 - 2 下《认识角》— 四川成都基地代益梅 —
《动静结合,换个 “角” 度育观念》
说到 “空间观念” 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以 “图形与几何” 内容的学习为载体,经历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过程。《认识角》是属于 “图形与几何” 版块中的 “图形的认识” 这类内容,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让教学素材的选择主要能体现承载空间观念的培育任务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特级教师郑大明和李雪梅文章中的观点指出:在数学中角的定义有三种:一是用构成要素进行描述,如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身边大多数教师都重点立足这种描述来设计);二是用加入量化的因素进行描述,如 “角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张开的大小”(量化角涉及第二学段才学习);三是用运动的观点描述的,如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我在设计教学时,便结合第一种和第三种定义描述,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素材展示,进行观察、对比,抽取出 “角” 的构成和特征,再还原到生活情境中,并通过大量的、人人动手的操作体验活动与比较活动角大小活动,实现空间观念的初步培育。
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 “视” 与 “触”。即主要通过观察与操作来培育。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手段与图形教学的融合运用,也会让孩子在理解抽象的 “空间”“图形的运动” 等知识时降低难度,实现图形学习的最大发展区,还能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借助以下 4 条策略来实现 “动静结合” 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动手前测,静心分析,捕捉学生已有经验助推核心概念的抽取。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教学设计详见附件。
敬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教室有多长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王志龙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设定了三个问题,第一,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么量,培养学生度量的意识,初步知道测量的一些方法。第二,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合作的能力。第三,反思测量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些什么。
二、 学习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 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3、 在测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 重点难点
1、在测量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能力
2、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四、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对长短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想出多种测量方法,但是学生年龄小,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五、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及测量的工具
六、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出示教室图片)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明亮教室里学习生活,为了把班级装扮漂亮,老师想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多长,你们能帮助老师测量一下吗?
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1)【讲授】
1、学习新知测量教室长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感悟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就不同。}
平常你都见过家长用什么来测量长度的?{预设:尺子、用拃量身高、用步子量房间有多长…}
看来同学们真细心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拃、步长也叫做测量工具。测量我们教室同样可以用这些。除了这些测量工具,你还能想到哪些?
{预设、数学书、脚长、地砖等}
出示活动要求:1、小组内讨论:确定测量工具,明确分工(①组织②测量③记录④汇报){设计意图:初步让学生感悟测量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
{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表格里}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汇报:从方法、结果两方面汇报,教师呈现在黑板上。
经验交流:同学们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如果别的同学也想用你的方法来测量,你有什么经验要传授吗?
{预设:生交流:同学之间合作、做好标记、要一个挨着一个摆放要记着一共量了多少次?记录时写清楚测量工具是什么?}
观察一下这些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教室的长度一样的可是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呢?生答疑:测量的工具的不同}
活动(2)【讲授】
摆一摆易拉罐
小组同学合作,每人轮流放一个易拉罐,在 10 秒时间内,哪个小组摆的最高。
规则:只准放,不准用手扶。
获胜小组介绍经验:要一个接一个摆,摆的越多就越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单位是累加的,测量的工具相同数量越多物体就越长。}
活动 (3)【测试】
1、判断测量方法对错:
测量时不是一个紧挨着一个,中间有较大的空隙。
测量时出现重叠。
2、淘气和笑笑每人测量一根木条的长度
淘气的结果:是三个回形针的长度
笑笑的结果:也是三个回形针的长度
请问:这两根木条一样长么?
{预设:生 1:一样长。生 2:不一样长 以为回形针可能不一样
小结:虽然都是 3 个回形针,但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虽然数量相同,但长度不同。}
活动(4)【估一估】
人多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预设: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6 个头那么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8 个头那么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预设: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 7 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本帖最后由 王志龙 于 2019-3-12 10:05 编辑
3 月 1 日 二年级第一组分享文本材料
整理:吉林农安王志龙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微课直观形象
唤起学生记忆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微视频制作精细,方法独到,值得学习。
黑龙江大庆赵爽
动画形式学生能更好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愿意学习。
四川成都代益梅
谢谢大家,请大家多多指教,不好意思,超时了 1 分多钟。。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您的设计很新,能够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
黑龙江大庆牛景春
教师预设到位
大庆林甸李花
分析细致棒
林甸二小徐欢欢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张 老师的课目的明确,预设了可能出现的多种可能,考虑周全。
林甸二小吴迪
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黑龙江大庆赵爽
老师的预设非常全面
黑龙江大庆许艳爽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四川成都代益梅
的确,张老师预设很充分。
黑龙江大庆林甸杨静
直观形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讲述详细。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
黑龙江大庆王红
大家的方法真的不错,有效的帮助了孩子们空间观念的建立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写数学日记” 是一个好点子。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老师分析的很具体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分析的很透彻
黑龙江大庆王红
提前预设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非常到位
黑龙江大庆吴艳秋
郭 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很透彻,受教了,值得学习
黑龙江大庆王红
提前预设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非常到位,这正是孩子们容易出现的问题
黑龙江大庆吴艳秋
郭 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很透彻,受教了,值得学习
山西运城侯银娈
老师能够根据学情做出细致的教学预设
黑龙江林甸赵斌斌
教师的课前研读很精准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各具特色
黑龙江大庆牛景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黑龙江大庆王红
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水到渠成
黑龙江大庆吴艳秋
难点突破到位
林甸二小吴迪
联系生活,容易接受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角的大小指的是张口而不是占地面积,巧妙的课前铺垫让难点不难
湖北枝江李洪
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角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重点和难点得以很好的解决。
黑龙江林甸赵斌斌
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深圳宝安郭宇辉
谢谢各位,向各位学习
吉林农安王锋
北师大教参中更注重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确立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角度还是有区别的,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可以注意一下。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每位老师的分享都很精彩,都有精妙之处值得我学习。
黑龙江大庆牛景春
王老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发展空间观念。
黑龙江林甸二小孔令波
王老师能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龙江大庆赵爽
王老师通过游戏,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空间观念产生兴趣,王老师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林甸二小吴迪
王老师设计清晰巧妙
黑龙江林甸王艳祥
设计理念有创意教材分析透彻
山西运城侯银娈
王老师用一些学具来制作角,通过动手操作能更好的认识角
黑龙江大庆赵爽
游戏导入更符合二年级孩子的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甸二小吴迪
徐老师用游戏巧妙引出角。
大庆林甸四中渠翠娟
教师思路清晰,讲解清楚。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摸角,直观感受
山西运城侯银娈
摸、说、想从多种感官去感受角
大庆林甸宋敏
理解深刻,有理有据
吉林农安谭红玉
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与教室里,书本上的东南西北有何不同?
生活数学与书本上的数学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这就是如何进入空间想象与空间思考的进步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思考
实际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识辨能力,到了教室,放到课本上,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该重点思考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实际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谢谢徐老师的分享,通过你的分享,谭老师的指导,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引方向。
现实与课本上的不同之处,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需要一个好的桥梁。
黑龙江大庆林甸王瑛瑛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空间感的形式来源于生活经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黑龙江大庆王红
学以致用,最重要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空间观念离不开空间想象力
黑龙江大庆牛景春
同课异构,各有所长,向广大同仁学习。
吉林农安谭红玉
游戏活动中如何渗透数学思考,科学课学过认识方向,语文课上也有方向,数学的认识方向与前两个学科有何不同?在图上如何辨认方向?如果不做统一规定,会怎样?可以给孩子质疑的机会…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黑龙江大庆徐丽凤
在实际操练中发展空间观念
练习的设计也是层层深入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明确长宽高
大庆林甸四中渠翠娟
让学生明确教室的长宽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
真是精彩不断,感谢老师们的展示
四川成都代益梅
这个模板很受欢迎,特别是微课制作中很美。张老师的分享设计感很强,思路特别清晰
以动手操作促空间观念的形成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姓名:马林燕 单位:河南郑州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教材分析】
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科书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操作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教学时,应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图形中的美,在观察图案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美。同时,还要注意将操作、观察与思考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让空间观念落地生根。
【学情分析】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 “做” 的过程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淀。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过程,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做、多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难点: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ppt,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
【教法学法】演示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建立表象
师:(课件出示)剪纸艺术是我们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就特别喜欢剪纸,他俩啊,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我猜咱们班的孩子心灵手巧,肯定也能做出来,有信心吗?赶紧去看看吧!(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衣服、“王” 字、五角星图案和树叶四幅图案。
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新课导入,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因而顺势调动起学生的动手兴趣,实践操作起来,从视觉上建立空间与图形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1、动手剪一剪
师:想一想,小衣服是怎样剪出来的?需要做哪些准备?
(1)同桌俩人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操作的:
出示剪小衣服的 5 个步骤。
师:看明白怎么剪吗?再说一说小衣服的样子。
预设:学生说出剪的大致步骤;发现衣服的两边是一样的。
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纸和剪刀,咱们一起来剪剪看。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使用剪刀时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2)小组展示汇报,交流方法。
问:(挑选剪得不成功的作品)有几个同学对自己剪出来的作品不是很满意,你们看能不能帮帮他们,找一找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学生发现第一步没有对折整齐;画线不完美;剪得参差不齐;沿线剪,可是有同学把中间对折的印给剪了,结果展开是两个半个的。
师:那就请剪成功的同学分享正确、规范的剪法。
(3)达成共识:
先对折,再画出小衣服的一半,然后沿线剪,最后展开就是一件小衣服。
问:还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画图是画一半呢?
预设:学生展开发现两边是一样的。
问:回到倒数第二步,沿线剪下后 —— 展开 —— 再合上 —— 再展开,你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学生来回对折、合上,发现沿着折痕两边是一样的。
小结:像这样,沿着折痕,两边一模一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手指折痕)介绍这是对称轴。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折一折、剪一剪、议一议等活动,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利用起来,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内化,从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直观感受 “轴对称” 现象。通过不断追问,发现问题,共同寻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使其获得清晰、深刻的空间表象,再逐步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试一试
师:根据刚才剪小衣服的经验,能不能自己尝试剪出 “王” 字和其他图案。
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桌相互帮忙。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 “做中学”“做中悟”,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以动手实践,加深对空间观念的理解。
3、共同议一议
师:先在小组内相互欣赏剪出的作品,然后再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要说清楚剪的过程。
学生展示汇报。
师:说一说,要想剪出美丽的图案,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1)对折一定要对齐
(2)描线要描得像
(3)沿线剪整齐
师:大家说得很完整。下课后,各个小组挑出满意的一幅作品贴到后面板报上,让大家时刻感受图形的魅力。
设计意图:再次组织全班交流操作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议一议,渗透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张贴作品,让学生时刻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培养想象,发展观念
问: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剪出的作品,有哪些相同点呢?
预设: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活动,发现所有的图案都是沿着折痕对称。
师:这些对称图形给我们带来了美感,想一想,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种对称美的现象呢?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楼房设计的对称美,窗户,打开的课本……
师: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接下来来看习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照样子做一做。
第二题:说一说,做一做,怎样剪出图案。
第三题:连一连,看第一行的图案是第二行哪张纸剪下来的。
第四题:尝试把上题连线的图案剪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发现对称美,通过观察、比较及分析,直观感受 “轴对称” 现象。习题的设计是进一步加深、渗透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第三题连线题,旨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以上几个环节中有了抽象的轴对称概念,通过连线,找出对应的图形,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 “轴对称现象”,空间想象力也会初步形成。空间想象依赖于空间感知,只有学生对 “轴对称现象” 有了充分的感知,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课后反思】
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凭观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 “做中学”。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的活动,并借助同伴之力,开展同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整节课促使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从而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他们的空间观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模糊到清晰,不断向前发展。当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会由低到高,由片面到全面,由单一到复杂地不断提升。
“认识角” 教学设计
大庆让区新华小学 董春香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画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图形卡片、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小兔子搬了新家,快看看,新房子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PPT 中的角闪烁)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 角。(板书:认识角)
生:跟着老师空写 “认识角”。
【设计意图】借助新房子的场景,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认识角。
师:现在有几个角朋友要和我们见见面,欢迎它们来到我们的课堂。(课件呈现:剪刀、钟面、红领巾)奇怪,它们躲到哪儿去呢?老师怎么看不见它们啊?(生跃跃欲试了)
师:你能找出它们吗?找到了就上来指一指。(生指一指,说一说)
师:哦,原来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上,这是剪刀的开口形成的一个角,这是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一个角,这是红领巾上的三个角。(多媒体显展示从实物图中闪现出隐藏的角,并抽象出这几个角)这些都是数学上的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图形卡片,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你发现的角,并用手去摸一摸,谈谈你的感受。
生:会说出 “尖尖的地方扎手”,“那两条线很直”,“很平” 等语言。
【设计意图】把对角的学习变成一种 “体验性” 学习,一种 “探究性” 学习。
(2)画 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手中图形上的角想办法 “印” 在你的本子上吧。
预设:此时有些学生可能进行短暂的思考就开始了画的操作,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到下面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同时了解全班学生的操作情况。
师:如果没有图形的帮助,我们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标准的角呢?接下来教师板演角的画法(学生在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操作)
学生活动:画完角之后,让学生自学书中的内容,明确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在你画的角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得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这一结论。
师:为了便于区分角,我们可以给角取名字,就是用一个小的 “)” 把角的两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 1,记作∠1,读作角 1(此时让学生注意 “∠” 和 “<” 的区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比较角。
师:(一边拉一边说)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活动角,小组内玩一玩,相互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像这样拉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这样合拢,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角变大了,角又变小了。
师:原来,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师追问:什么时候角会变大?什么时候又变小?
预设:这时学生会用各自不尽相同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规范语言: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此时如果有学生说到边的长短问题,我会给予表扬,并示意这个稍后我们就会进行研究)。同时课件演示角的大小和张口的关系,这样既便于全体观看,又便于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
师:现在老师又遇到一件头疼的事,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PPT 放映红角与蓝角之争)
此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交流。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PPT 出示文字表述)
【设计意图】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既直观又形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找角、画角,相信大家对角已经不陌生了。说说看,你对角有了哪些认识?(生自由发言)
师:认识真不少啊!下面请小朋友们带着对角的认识去逛一逛有趣的 “角的世界” 吧。
(1)是真是假?
师:瞧!来了很多朋友,让我们找一找,哪些是我们刚刚认识的角朋友。(出示 6 个图)
师:仔细看一看,你觉得哪些是角?为什么说它是?其他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学生反复说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加深学生的听觉记忆)
师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来和角朋友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 “好”
(2)和角朋友 “捉迷藏”
师:角朋友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藏在图形中,让我们找一找吧,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看看一共有多少个角?(PPT 出示图形)
(3) 折一折。
师:我给每人准备了一个长方形纸片,折一条直直的线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大家动手折折看吧!
学生多种折法呈现,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让学生自己表述。
师:角世界真有趣,角不仅有趣,在生活中它还有很大的作用呢,谁想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角有哪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有情节的互动,对角的知识进行巩固。
师: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怎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用这样的一首歌谣来描述角:
学生齐读歌谣: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设计意图】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洁,方便记忆。
教材 63 页~64 页 “练一练” 的 1 到 4 题,从画角、找角、语言表述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认识角
1、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
边 写作:∠1
顶点 边 读作:角 1
3、角有大小:和张口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年级 3 月 3 日组内分享文本材料
整理:王志龙
黑龙江大庆林甸 许艳爽
设计环节好,值得学习!
黑龙江大庆 曲晓玉
从教室这个三维空间中寻找面、线
培养学生横向的空间维度
关注学生
有效拓展
想清、看清
单位累加,测量的实质
挺新颖的
研读教材、研读学生
吉林长春 禹海波
写清说清听清想清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拓展我也感兴趣哦 (https://bbs.xsj21.com/member/ 黑龙江大庆曲晓玉拓展我也感兴趣哦 ) 真有收获
有层次感
黑龙江大庆林甸 许艳爽
吴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优美的课件,充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值得学习!
陕西汉中 曾蕊
教学设计巧妙,学生操作目标明确!
吉林长春 禹海波
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出
活动要求明确
学生预设很细心
黑龙江大庆林甸县 赵爽
教师的课件很创新。
广东深圳 张小红
关于长度的估算,对学生来说挺难的
黑龙江大庆林甸 牛景春
各抒己见,互相学习,运用不同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黑龙江大庆林甸县 徐丽凤
各有千秋
吉林长春 禹海波
由三角板引入
林甸二小 吴迪
动手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广东深圳 张小红
由实物图片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陕西汉中 曾蕊
从生活经验出发,丰富学生的感知!
吉林农安 王志龙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共同探究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广东深圳 张小红
老师的示范很规范
吉林长春 禹海波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细致能够在互动中探究
广东深圳 张小红
“假如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这样的总结形式太有趣味性了
黑龙江大庆林甸县 徐丽凤
老师们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广东深圳 张小红
老师们的呈现方法不一样,很受启发
吉林长春 禹海波
层次分明,使用用白板工具
大庆林甸四中小学部 渠翠娟
老师课件制作的棒
吉林长春 禹海波
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白板 “小纸条功能辅助教学
黑龙江大庆 尤海霞
课件制作很精
黑龙江大庆 曲晓玉
各具特色
黑龙江大庆 尤海霞
注重知识的延伸
吉林长春 禹海波
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广东深圳 张小红
练习这样设计真有趣味性
大庆林甸 李花
分析透彻
黑龙江大庆 曲晓玉
研读的很透彻
喻琴
学习张老师的研究精神
陕西汉中 曾蕊
增长见识,收获成长,悦读快乐!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作者:大庆市林甸县四中小学部渠翠娟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设计的这节课《教室有多长》是北师大数学二年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重在让学生经历体验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有研究者认为测量是从直接比较到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再到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能更好的把握测量的本质。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室的长度测量,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体会量,能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我将从以下十一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比较直线长短的经验活动,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想出很多测量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引导学生小组活动进行测量是新的知识,指导小组内互助解决问题很重要。
四、学习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七、教法:根据本节内容和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采用以实验发现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八、学法: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概括 --- 检验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九、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十、说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笑笑和淘气的教室里,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出示课本情境图)
生:他们在测量教室的长度。
师:同学们,上学的时候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生活,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今天咱们也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好不好?(板书课题教室的长度)导入环节的设计意图:用教材的主题图清晰直观的引入课题,调动起学生测量教室长度的欲望。
师: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会说哪里是教室的长?怎样测量教室的长?棚顶那么高够不到。肯定会有聪明的孩子发现教室棚顶的长和地面的长度是一样的,学生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实践活动
师:我们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哪?应该选择什么测量工具?看看笑笑的他们的测量工具(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独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测量?(用什么工具?如何合作?怎么分工?)
学生可能用到的工具: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拖把杆量、小木条、绳子、矿泉水瓶子、易拉罐盒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测量教室长用到的多种测量工具,此环节重视了孩子的个性思维的发展,只要合理的测量工具就要让学生去尝试,即使不合理的测量工具也应该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教师的引导改正。
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平时的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小组长做好分工。
师:大家思考在进行测量测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例如:你用数学书的长去测量教室的长,要把数学书一本紧挨着一本的摆放,不能重叠、不能有空隙、要保持安静、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同学有测量的同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室提出的在进行测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目的是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精准测量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的态度。
活动前提出要求:
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师: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学生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同学们在回报的时候先向大家说清楚你们小组选择的哪种测量工具谁记录、谁测量、测量结果是多少个你选择的测量工具长。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完整有顺序的交流汇报。
学生思考后讨论(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得的结果不同,如果想要得到统一的结果就要选择统一的测量工具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先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再用相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测量后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拓展不同的工具测量同同一物体测得的结果有可能不同,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得的结果相同。
(三)当堂训练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 30 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引导预设: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把 “尺” 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如: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
设计意图:此活动是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尺子。
(四)巩固拓展思维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
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 3 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学生观察后进行讨论。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6 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8 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6 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7 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6 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7 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 8 个头长.)
设计意图:以上几项活动的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培养学生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1. 预习数学课本的 51 页、准备一把尺子。
十一、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不同的工具测量相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不同。
动手操作 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主题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能描述实物和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等。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引导探索法、直观演示法以及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空间能力。
学法:利用动手操作演示、观察质疑猜想、 合作交流展示等方法展开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图形纸片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初建空间观念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老朋友,你们看都是谁?电脑出示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喊出它们的名字。
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类,圆是一类。
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还可能会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借机导入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几何体上抽象出角,初步建立起空间感知能力。)
二、操作实践 感受空间观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生积极汇报。
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
师:(课件出示剪刀、时钟、红领巾) 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它们的表面上有角吗?我们一起把它们的角找出来。
师:让我们把几个角从物体上搬下来看看。
(课件演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留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同学们,这些在图形上、在生活中所找的角,就是我们我们的新朋友平面图形 —— 角。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图形上、物品上找角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而设计的,从实物到图形,让学生感受空间观念。)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 “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 “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 “角”。
个别学生可能是看着三角板上的 “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描 “角” 画 “角” 的不同方法。
(借助 “自由” 画角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组成,)
学生在小组内自学教材 62 页认一认的内容,组内交流后全班分享。在自己刚才画的角上,标一标角的标记及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体验的过程。我设计 “找一找”“画一画”“认一认” 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强化角的特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空间观念 。)
三、运用新知 触发空间观念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判断是不是角,如果是让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
学生完成 62 页标一标,鼓励学生自己标出各个图形中的角。最后一幅图一共有几个角,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展开讨论,讨论后教师可以结合角的概念帮助学生来判断。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对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讨论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触发空间意识。)
四、合作交流 深化空间观念
1.角的大小比较
思考试一试中的两个角哪个大?可以观察也可以用附页中的图形比一比。利用那个活动角演示,当学生演示正确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边演示边说,“张口越大,角越大”。并多请几个学生说,最后请全班学生拿出活动角,互相说说,一起说说。并应用评价、鼓励的语言强化这一结论。进而板书: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比较老师的三角板和你的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学生猜测,请不同意见的双方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再强调:可是老师的三角板大呀?再次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选代表和老师的比一比。待统一认识后,再请全班同学互相说说,最后利用评价来强化这一结论。并板书:角的大小与边长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老师创造了知识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提供了探索的素材,将大量的时间、空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出判别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开心,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操作中深化了空间观念。)
五、联系生活 体会空间观念
找教室中的角。
生活中角是丰富多彩的,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欣赏它们表面上的角。
并尽可能的让学生们说说他们从上面所能找到的角。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把大千世界浓缩进课堂,让小数学变成大数学,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的应用美与创造美,体会空间观念。)
六、评价体验 内化空间观念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多方面的汇报,总结本节内容的同时内化空间观念。)
七、课后作业 形成空间思维
到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角,上传到微信群里与同学及家长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有效联通课上与课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空间思维。 )
3 月 12 日空间观念主题冬令营二年级活动专场文本材料
整理:王志龙
18-3 吉林辽源 田悦
开门见山导入提高课堂实效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哇,课件演示好直观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
19-1-1 丁鑫鑫
空间图很棒!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课件做的好棒
吉林农安 王志龙
直观易懂
一切都好
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学数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吴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张老师的 ppT 模板很适合做微课,设计也很棒哦
吉林农安 王志龙
PPT 做的很新颖
黑龙江林甸 赵斌斌
教学设计有特色
一切都好
课件做的真好
Magan
刚刚一下子提了好几个问题,学生能记住吗?
19-3-6 成都 杜勇
测量中书本不够怎么办呢?—— 我教学中就遇到过孩子提出,—— 自己想办法。。。最后他们组去看别人的才解决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19-3-6 成都 杜勇你是实干派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喜欢张老师的分享,清新简洁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人身上的尺,这个不错
Magan
学生在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这点比较难
学前调研特别好!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前测很具体,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学前调研真的很有效
19-1-1 丁鑫鑫
这个创意不错,学前测试很有必要。
谭红玉
前测很有必要
19-1-1 丁鑫鑫
结合当下热点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贴近时尚话题
19-3-6 成都 杜勇
我在教学中孩子说的,很好,做的时候就没那么好了
Magan
那天上这节课正好雾霾,无法去操场上上课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动手动脑相结合
谭红玉
动手和动脑联系起来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活动经验让动与想结合起来
谭红玉
让动和想联系起来
黑龙江大庆肇源 许玲
动 --- 想相互联系,促进空间观念形成。
轻舞飞扬
把想的动手实践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
谭红玉
两节课都是活动课
教师有多长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直接告诉这就是教室的长
谭红玉
教师有多长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高效
谭红玉
教室有多长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积累活动经验,“单位” 多样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在活动中体会测量
体会一个挨着一个的必要性
谭红玉
在活动中体会什么是测量,什么是测量单位,不要喧宾夺主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重在量
吉林农安 王志龙
动手操作 长度单位
谭红玉
这节课可以不着急出现统一测量单位
吉林农安 王志龙
给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谭红玉
时间有限,注意取舍
吉林龙山 李男
教学中要选择重点去处理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不用在一节课中把统一测量单位必要性全讲出来
吉林农安 王志龙
从实际实践中发现
谭红玉
方向的问题要把孩子拉倒操场上
吉林农安 王志龙
走出去让孩子直观看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东南西北的确需要走出看
回到教室再想象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先观察回到教室再画
19-1 四川成都 六世莉
直观观察,直观体验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指南针
生活经验
谭红玉
在教室外面好辨认,教室内不好辨认,让学生直观的获得,直观观察,回到教室回顾,空间想象,钩连现实与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关注操作与表象之间的联系
如何解决这个坎,要把画出的图与现实情境进行联系
19-1-1 丁鑫鑫
孩子的经验发现胜过老师的讲解,孩子自己去观察 - 总结,真棒!
19-2 黑龙江 尤海霞
专家解读很到位,学生在教室里理解东南西北难度非常大。
福镇 葛宝珠
讲的太好了,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从生活入手,直观易懂,厉害
成长的树
专家讲得太实在又有用了!
谭红玉
不仅要让孩子简单知道东西南北或地图中的东西南北,要联系现实与想象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相对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空间观念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
吉林农安 王志龙
空间观念比较抽象,在实践和活动中让学生从中体会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关注学生研究
吉林农安 王志龙
陈老师研究学生很到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19-1 黑龙江大庆 刘烁
关注学生的困难
谭红玉
关注学生关注的不够
吉林农安 王志龙
经常做反思
龙山春阳沈阳
要多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
谭红玉
教学设计要给师生留有余地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也是为思维发展留下自主发展空间
19-1-1 丁鑫鑫
留有余地才有发散思维
吉林农安 王志龙
要随机把握课堂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无效问题
蒙台梭利博士说:做了才理解。
在低年级特别是这样
19-1-1 丁鑫鑫
学生差异性很大,教师要考虑全面,备好学生。
陈老师学识渊博!
盈袖
受益匪浅,关注学生的研究,学生才是设计教学的主体
19-2 黑龙江大庆杜蒙 张秀艳
我的课堂确实是只关注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会遇到的困难
认真聆听了王老师的点评,受益匪浅。能近距离聆听专家的讲解,有收获,更有感动。
19-3-6 成都 杜勇
资源丰富
实物描述为主
Magan
我们是一节课不能把试一试也讲完
龙山春阳沈阳
孩子们头脑中的角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好厉害!大数据课堂应用
19-1-1 丁鑫鑫
教学具真先进!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准备充分
19-3-6 成都 杜勇
网络时代,大数据加人工智能
河南商丘 黄婷莉
设计新颖,充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Magan
微视频做的太棒了
求分享微视频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这个设计形象
视频做的真好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动手操作是认识理解角的法宝,面向全体同学,让学生充分体验,经理抽象出角,再来规范的示范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实施的很好,在理念下的不断实践,终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Magan
太新颖有趣了
求设计 PPT
龙山基地春阳 王岩
结果 + 过程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兰老师 “多元感知模块”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印象很深,学习了,在过程实施中也很高效,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预设课中学情很充分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的联系,循序渐进,逐渐抽象
兰老师的多元感知体现在每个学习活动中,名副其实。
19-1-1 丁鑫鑫
由具体物体抽象出角,很有创意!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面在体上
平面角和物体定点
19-3-6 成都 杜勇
层次递进
惠济 侯英敏
知觉 —— 表象 —— 想象,空间观念
谭红玉
学生分析很到位
这确实是学生实际情况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深普学生分析很深刻,很精准。
郭老师,精准分析是精准施教的前提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分析到位,真是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多种形式感知角,聚焦学生思维和空间观念,形体统一,过程和目标的统一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环节具体,细节到位。
还原到生活物品,三维比角
时钟可以运动,三角板不能张开,
谭红玉
这钟面利用的太棒了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运动中的角
Uhdcn8
借助钟面比较角的大小,很有创意。
赵薇
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这个活动有挑战
谭红玉
学习目标明
教材理解透
探究过程实
课件制作美
变抽象为具体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读懂教材,把握度
19-3 吉林辽源 李婉莹
设计理念新 学习目标明 教材理解透 学情把握准 探究过程实 课件制作美
树立新的人才观
谭红玉
《可见的学习》教师版
马云 重回课堂 演讲观点:
真正的教育是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未来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
一个优秀的老师在于鼓励。训练。引导。启发
知识可以灌输,智慧是被唤醒的
人脑是最大的资源,我们的工作是开发孩子的大脑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多读教师用书
马克塔克
教师素质:有超越一般的智商,对所教科目有很高的理解,与学生接触,帮助他们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脑子里的知识
深入浅出
吉林农安 王志龙
创造力想象力
鼓励训练引导启发
唤醒智慧
大脑开发
教育开发大脑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需求,师生认可;有耐心,要等待
习惯;让孩子喜欢学习
学生减负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高素质教师具备三个素质:智慧、对教在开发材能力,能给学生讲明白
谭红玉
对教材二度开发,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特性
读懂学生特点,基础,需要,思路,错误,情感
前测,把握学生真实水平,了解学生知识结构,思维结构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
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陈宝生部长两会上答记者问
小学生开心,初中生心乐,高中生心活,大学生心静
Ucy86s
新旧知识的建构思维结构
19-1-1 丁鑫鑫
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心理需求。
小学生的课堂要开心,要有趣味性。
守望教育(钱守旺编委)
今天的两会的 “部长通道” 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了记者关于学生减负的问题,并送给广大家长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
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谭红玉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高中六大核心素养
数学思维数学活动思维品格
教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
合理激发,分配,学生不同的投入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育,重传递,轻互动,
《学习的本质》
学习就是自我发问,和现实对峙,和他人对峙,自我表达,论辩,建立网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是所学东西的创造者
只有学生才能学习
别人不能代替
用研究的心态做老师
反思是一名好老师的重要特征,是新手教师变成专家的重要途径
改变永远是渐进性的
19-2 四川成都 代益梅
我们课标十大核心词都包括了这六大素养。。
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做个会学习的有经验的会建构的老师。
吉林农安 王志龙
交往;协商;对话;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运城临沂 — 王晶
学生与老师的融洽关系
19-2 河南郑州 陈现池
谢谢空间观念冬令营,谢谢钱老师 / 王老师,感谢活动开创者,谢谢谭组长 / 曲组长,你们辛苦了,组织本次空间观念冬令营从 2018 辛苦到 2019,凝心聚力,尽心尽责,从头到尾饱含数学人对教育的热情,为我们带来全国专家的先进理念,特别是钱老师 / 王老师直播评析,对教材 / 对学情 / 对理念 / 对理念等等,还推荐了《可见的学习》《马云演讲》《宝宝不高兴,在数学课堂上高兴起来》《学习的本质》收获很大,各地同仁的教学设计让人拍案叫绝,课件制作眼前一亮,聚焦空间观念的同课异构很棒,有感而发,期待夏令营。
谭红玉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加快推进及哦啊与现代化》
19-2 黑龙江大庆 王红
感谢专家带来的先进理念
未来教育的趋势?2035 的教育是什么样
我们如何做顺应时代潮流
运城临沂 — 王晶
教师的质量改变教育的质量
19-2 四川成都 兰云
教师的质量改变教育的质量
守望教育(钱守旺编委)
任正非在接收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有一段关于教育的谈话,非常到位。他说,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
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非常感谢刚才几位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大家在前期所做的大量的工作,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也感谢网络团队的老师们幕后的辛勤付出。
《认识角》教学设计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小学 张建芳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第 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角是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常用角进行描述。虽然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正式接触角的概念还是第一次,这也为进一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角,紧接着通过自由画角,体会角的组成。第二个问题: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读法。第三个问题: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三、学情分析
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学生对角的感知仅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比如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角落就是角,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的角,再比如在指角的时候常会出现只比划顶点或者边的情况。
四、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
通过观察、比划、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尝试概括、做一做等活动,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自学、交流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六、教学资源
课件、前置性小研究、检测单、吸管、图钉、圆形纸、毛线、小棒
七、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指大屏幕),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 ---- 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所以我选择直接引入课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直观认识角。】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结合实物 —— 初步形成角的表象
其实角就藏在这里,你找到它了吗?(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停顿 2 秒)请你先看一看,再伸出你的小手一起比划一下这位新朋友吧!(学生边比划边说)(课件依次出示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然后实物消失)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划角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直观认识角。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找角、摸角 —— 进一步直观感知角
师:刚才我们在这三样物品上面看到了角,那你能找一找教室里或者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手比划或者指一指角或者摸一摸角,尽量引导学生正确比划角,不标准的要逐一纠正)
【预设 1】墙角、桌角、动物的犄角。(主要是与角落、物体的边沿进行区分,教师一边用动作表示一边强调:我们数学上的角是平面上的角,与生活的 “角” 有区别,再引导学生比划出墙面上或者桌面上的角。)
【预设 2】数学书上的角、三角尺上的角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这是学生触手可及的物品,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角,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书或三角尺到前面来比划。在比划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只比划顶点的,也可能出现只比划边的。此时教师可以把错误的比划画在黑板上,学生一目了然,如果只比划顶点,画出来的是一个点,如果只比划边,画出来的是线。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规范动作。
(2)可以引导学生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重在直观感知,既包括视觉直观也包括动作直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比划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角,只是角的形状,也是学生粗略的感知角的过程。而且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来丰富了角的表象积累,为学生初步认识角搭建桥梁。】
想角 —— 进一步建立角的表象
孩子们,你们真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下角的样子,也可以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也可以让角再你的脑子里转一转。好了,孩子们睁开眼睛吧,相信你已经记住了角的样子。
【设计意图: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环节让学生先想角再画角,可避免画角的随意性和虚假性,有利于学生在画角过程中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对想角活动进行必要的内化,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发展。】
画角 —— 表象具体化
下面就请你任意画一个角,拿出小研究完成第一部分。(后面附前置性小研究)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只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又快又标准。画完之后,把你的作品和组里同学展示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汇报展示
师:孩子们,哪一组想把你们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汇报组在投影仪下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提问,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规范语言,准确描述错因)
【预设 1】:画出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的。
【预设 2】:画出顶点处交叉的。
【预设 3】:画出两条线没有连在一起的。
【预设 4】:一条边画成弧线的。
【预设 5】:顶点画成圆弧的。
【预设 6】:用有角的物体描着画。
【预设 7】:发现角的开口方向可以不同。(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以引导)
师:感谢各位同学的精彩交流,看到大家画的那么认真,老师也忍不住想画一个角,行吗?请同学们把眼睛睁大,仔细看哦。(先画一个点,再由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这里不需要教师正式讲解画角的技能,只要求学生观察即可)
师:那现在快看看自己画的角,标不标准,如果不标准的话就修改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画角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角的组成及张口方向可以不同,实现了表象的具体化。本活动设计为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 尝试概括什么是角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划角、找角、摸角、想角、画角等活动直观感知了什么是角,那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角吗?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概括什么是角的活动,让学生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 建立角的概念
师:其实啊,角的各部分还有他们自己的名称呢?你们想不想进一步的认识角呢?关于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老师相信大家能自己完成。下面请你拿出小研究完成第二部分:认一认。首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你先自学,边学边用笔圈一圈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再把你学会的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好,开始吧。(教师巡视,指导学习,二年级学生自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做好引导)
师:现在谁想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 1】我知道了角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学生说教师板书)
【预设 2】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角有 1 个顶点。(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学生指一指顶点在哪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学生有可能说成是顶尖,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加以引导:孩子,你说的真形象,这里就是尖尖的感觉。)
【预设 3】边是直直的,平平的,一个角有 2 条边。(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比划一下边在哪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或者提问一个角有几条边)
此时教师应边指着黑板上的角边说:从顶点出发,角的两条边是朝向不同方向的。看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预设 4】我发现还得用小圆弧把角的两条边连上,在小圆弧后边标上数字 1。(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应小结: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和一个数字这种简单的方式对角进行标记)(板书)
【预设 5】能不能在小圆弧后边写其他数字呢?(最好让学生自己解答,如果解答不了,教师可予以解释,我们还可以标记为∠2,∠3……,甚至还可以标记为∠a 等,从而渗透符号意识。)
【预设 4】像小于号的∠是什么意思?(此时教师应介绍:它是角的符号,用来表示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 和小于号是否一样。)
【预设 6】“∠” 角的符号其实就是一个缩小了的角。(如果学生能说出,应及时鼓励:你的眼睛真亮,这都被发现了,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实数学中有很多符号,都和它表示的意义是有关系的,非常简单形象,渗透符号意识。)
【预设 7】我知道了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 1(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关于角,大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也提出了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都解决了。下面请你在刚才画的角上标一标角的标记及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学,虽然自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很困难,但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更为重要,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理解应用,强化表象
1. 游戏:制作角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吸管、图钉、圆形纸、毛线、小棒)请你们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制作出不同的角。温馨提示: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哟!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深化角的表象,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
2、完成检测单第 1--2 题。(后面附检测单)
先独立完成检测单,再组内互评,如果有错误,说一说错在哪里,今后要注意些什么,并及时改正。(小组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调查错误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第一题: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说明:
如果有学生能找到外角,一定要给予掌声并鼓励: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第四个图形强调底下的两个不是角。
第二题: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说明: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多边形的边数增加(减少),角的个数也随着增加(减少),一定要给予掌声并及时鼓励:你很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数角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发展空间能力。本环节借助交流评改的形式,实现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能组内解决的不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认一认等活动结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 ---- 角。假如你是一个角,遇到这么多新朋友,你会怎样向大家作自我介绍?(指名回答)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高兴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提供学习图形的一般思路。并以介绍的方式总结归纳角的特点,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认识角
本帖最后由 大庆孙淑杰 于 2019-3-13 21:48 编辑
小学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小学 孙淑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
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本单元 “认识图形” 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
方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角。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欣赏与设计。这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等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
角是一个抽象的图形,教材采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例如: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夹成一个角、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夹成一个角、红领巾的两边组成一个角。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通过用两根硬纸条组成的一个活动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用不同大小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借助直角三角板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最后具体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并且利用这些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用尺子画角。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角,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大小三角板、小木棒、硬纸板两条、一段线绳、剪下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两个角。
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和探究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来。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三个不一样,找找看它是谁呢?
生:是圆。
师:说一说哪里不一样?
生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不是。
生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你们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
师:那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能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学习氛围。
一、 探索新知、培养空间观念
(一)找角
师: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角,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周围,看看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学生先自由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然后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师指名回答。)
生:数学书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生:三角板的上面也有角。
师:请你们用手来指一指角(要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剪刀、钟面、红领巾图)。
师:(出示剪刀 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学生指出后,课件展示剪刀图片中 “角” 的部分。)
师:现在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好吗?(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呢?(提示:注意观察时针和分针组成部分)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展示:钟面图片中 “角” 的部分。)
师:我们也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师:红领巾的角呢?
(课件展示 “角” 的部分。)
师:请它出来。(课件展示∨)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指的角,老师明白了原来角的图形是这个样子。
(二)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那就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角并用手摸一摸(教师要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从顶点开始完整地指)和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 1:角有个尖尖的地方,它刺手。
生 2: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三)画角
师:了解了角的这些特征,你想不想把这个角画在纸上?
生:想!
师:那就请你们把三角板上的一个 “角” 画出来吧。
学生自己试着画 “角”,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生: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们在描的过程中是从 “角” 的哪个地方先开始的,然后再描哪里?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先从尖尖点开始,然后再描两条边。
师:这几名同学是利用三角板把 “角” 描在纸上的,还有谁不是这样画角的?
生:我是看着三角板上的 “角” 自己画出来的。
师:你真棒!同学们你们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吗?
展示作品:预设生成(1)画出三角形的形状。(2)画出交叉的。(3)画出两条线没有连在一起的。(4)一条边画成弧线的。(5)顶点画成圆弧的。
师:大家快看看他们画的这些角标不标准,如果不标准,谁能说一说哪里不标准?
指名分别说一说,师适时的提示点拨。
师:再看看自己画的角标不标准,如果不标准的话就修改一下吧。
师:看同学画的那么认真,老师也特别想画一个角行吗?好,我现在就把角请到黑板上,把眼睛睁大仔细看哦。
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点。
① 要先画一个点作顶点;②再从顶点起画一条直直的线;③最后从
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再画另一条直直的线。
易错提示:注意组成角的两条线要画的直直的,都要从画好的同一个点画起。
师: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1.gif 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
顶点
把这两条线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2.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3.gif(课件显示)
师:大家知道了 “角” 各部分的名称,看看谁会用。
师:在你刚才修改好的角上标出顶点和边。
生:动手做标角的顶点和边。教师巡视。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 “﹚”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后面写上数字 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 1。提示:表示角的符号下面是平的与 “〈” 号不同。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再读一读。
(四)巩固表象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就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了,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辨一辨。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4.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5.gif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在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从而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三、操作体验 -- 合作探究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一个角呢?赶快动手试试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木棒、两条硬纸板一个图钉、一段线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创造出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展示成果 —— 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学生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2、感知角有大小
师:同学们都很棒,用一双双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师演示 “推”“拉” 角的一条边使其变大或变小)
师:你的角也会变吗?快快做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3、探究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
师:想一想要想角变大些,只要怎样做就可以,要想使角变小些呢,应怎样做?
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生:动手做并与同桌分享。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谁来说一说。
引导归纳并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探究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实践新知 -- 巩固表象
1、依据角的特点,在图形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如下图所示(教材 63 页习题)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6.gif</p>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7.gif</p>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8.gif</p>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括号里。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09.gif</p>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10.gif</p>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11.gif</p>
( ) 个角 ( ) 个角 ( ) 个角
3、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
①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②有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课堂达标活动,能使学生在挑战的氛围中加深新知的巩固,激发了学生兴趣。
五、课堂小结 — 加深印象
1、今天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找出生活中物体面上的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一看好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12.gif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13.gif</p>
<p align="lef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3/clip_image014.gif</p>
记作:∠1
读作:角 1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本帖最后由 AAA 于 2019-3-14 13:06 编辑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 宋贝迪
读教材:
一、明确教材如何实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以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领域的图形认识、测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数学基本知识为载体,学生经历 “感知 - 比较 - 归纳 - 抽象” 的概念建构过程和掌握测量、识图及画图的数学能力,运用图形抽象、图形性质推理和空间模型建构的数学思想,获得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以积极的数学态度,交流、判断、分析和解决客观世界中空间形式的复杂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价值,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实现自身空间观念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现实情境的核心素养。
本课《折一折,做一做》要求感受轴对称现象,属于图形的运动这一类知识。教材编写定位在初步感知,积累经验,这节课是一节实践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认识打下基础。
通过组织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又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情感态度的表现,因此本课中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
二、明确本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位置
本课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26 页。本课是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的第一课时,前期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识》,初步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后续三年级还将学习到《轴对称图形》。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相关的经验。
本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形成空间表象,感受与欣赏图形的美,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读学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上)。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处在前运算阶段,以表象或形象思维为其主要特征,语言的发展,使儿童能够运用大量的表象符号进行思维活动,但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表现为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性、守恒困难性及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发展出分类能力,分类所以依据的标准是明确而具体的,并非抽象的。同时,也有少数学生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具有一定弹性、可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但这种推理思维能力只限于看得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不能准确把逻辑法则应用于假设的、纯语言的或抽象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教学中有指导作用,来自美国和国外的经验研究已证实范・希尔水平(直观化,描述 / 分析,抽象 / 关联,形式推理,严密性 / 元数学)在描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几何概念发展方面是有指导意义的。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在美术课和活动组中有了折一折,剪一剪的动手操作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对轴对称现象有了初步的体验,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但是由于年龄小,语言描述还不够准确。
分析以上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学情,可以发现二年级阶段的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发展大致处于直观感知阶段,借助实物直观和经验,从整体形状上识别图形,感知空间位置和图形运动现象,知道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画图。该阶段的着重点是在大量的视觉冲击下,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单一的视觉对象中归纳出图形的外观共性特征,构建空间图形直观表象,故而直观感知阶段具有基础性、整体性和直观性的特征。
读课堂:
图形的运动是一个主要的线索,也是生活中运动现象的常见形式,如何以数学的形式来感知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是一、二年级学生基础知识储备的开始。通过分析教材和此阶段学生特征,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空间图形经验
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学生生活在由无数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空间几何体构建的现实空间世界中,因而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是有知觉表象的,对运动变化、位置改变等都有切身感受,在学生接触到严格意义上的数学知识前,学生对所看到、感知到和想象到的物体无法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空间图形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物体、现象等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数学源于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巧用游戏活动教学,关注学生动手操作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较低阶段,学生很难进行复杂、高度概括的抽象思维。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过于数学化、抽象化,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教学方式单一或只进行讲授,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游戏,比如猜谜语、剪纸活动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同时,该阶段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需要借助各种学习材料和工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体会感知空间图形和物体,建立数学化的空间概念、特征。
三、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穷举、观察、归纳相结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前运算向具体运算发展的过渡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已经具备运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但主要表现为单向思维;分类和推理都是仅限于看得见、可直观感受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到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同时,需要穷举,举例常用于教学之中,尤其是在显著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理科课程中。
教学中将穷举、观察、归纳相结合是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穷举的过程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到结论的获得需要严格的一次次的验证,验证中就需要多次的观察和归纳,最终归纳出最具代表性或唯一性的结论,同时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也是学生数学探究和思想的体现,也为学生学习模式的建构。
本课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习目标:
1、 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 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具体表现在从轴对称图形中抽象出图形的一半并正确画在折纸上。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等。
本帖最后由 AAA 于 2019-3-14 13:09 编辑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 宋贝迪
教学设计:
一、谜语激趣 观察导入
(一)、猜谜语:展示艺术字 “中”、“果”、“非” 三个字的一半,你们能猜出分别是什么字吗?怎么猜出来的?
生 1:中、果、非,这些图形都是字的一半。
生 2:这些字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样的,很容易猜出。
追问:“非” 的一半,这个字为什么不是 “丰” 呢?
生 3:如果是 “丰” 字,竖应该只有一半,而这里是完整的一竖,而且有空隙,所以应该是非。
(二)、淘气和笑笑也剪了很多这样左边和右边一样的图形,看看都有什么? 你也想剪出这样好看的图形吗?
揭示课题:折一折 做一做。
设计意图:学生的空间知识与现实生活非常紧密,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周围的实物,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视觉上去感受空间观念,这里设计谜语激趣,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始就学会观察。
二、 思考操作 探究方法
(一)第一次尝试,交流
1. 剪:你能剪出小衣服(图)吗?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交流成果。学生尝试剪的过程中会出现直接画全图剪的、对折后直接剪的,对折后画了再剪等多种情况。收集学生作品按一定顺序进行展示,为后续活动发现对折剪的优势做铺垫。
设计意图:轴对称现象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才能体现,组织学生以有趣的剪纸活动是本课的主线,开始我让学生自己去剪,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做到剪中学。
2. 思:你们剪的小衣服左右一样吗?怎么验证呢?学生动手验一验,说一说。
生 1:可以把小衣服对折,两边重合啦,我的小衣服左右一样。
生 2:我也是把小衣服对折,但是一边大,一边小。
生 3:我剪小衣服的时候就是先对折,再剪的,所以左右一样。
设计意图:结合每一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需要发现,发现需要验证。学生通过思考,不难发现可以通过对折的方法来验证。
3. 议:怎样才能剪出一件左右一样而且好看的衣服呢?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 1: 要先对折,对折时边要对齐。
生 2: 对折后,再画一画,剪出来就更好看啦!
生 3: 描线时要描的像,要沿着所描的线认真的剪。
生 4:使用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验证,学生可能存在剪出衣服左右不一样的情况,甚至存在剪出两部分的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先做先折,再画,最后剪以及每步需要注意问题,渗透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也可以看看书上 26 页淘气和笑笑是怎么做的,对于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积累操作经验有价值。
(二)再接再厉:
1. 试:想不想再剪一次,看自己是否进步啦?
2. 评:小组内互相看看,剪的左右一样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帮助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再次尝试剪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辨别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注重学生的自评和相互评价。
三、实践锻炼 挑战自我
我们已经总结了方法,想继续挑战吗?自主选择图形,比一比,相同时间内剪出,剪得又多又对为胜。
生:动手操作剪图形并展示,小组间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规定时间内剪的越多越好,再一次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现象,形成空间知觉,加深感知,积累经验。并在认识,制作和欣赏中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四、巩固练习 提升思维
(一)练一练第 4 题。
出示图形,说一说怎么剪出来的?再连一连。
给步骤匹配图,画的不同,结果不同。
(二)练一练第 1 题。
这一题实际上是两次对折剪的问题。先通过给结果图,让学生思考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一般会说对折一次画了剪,课件展示或者教师操作展示(事先准备),然后提出习题 1 的方法,动画展示,对折两次变成正方形,提问 “1. 这样能不能剪出想要的图案?”“2. 怎么画?” 试一试。(有时间,如果没有时间可以采取教师现场展示的方式)
(三)练一练第 4 题。
联系生活,从民间艺人剪纸开始拓展到生活中。
五、联系生活 感受对称美
生活中有哪些左右一样的图形或者现象?
生:欣赏左右一样的图形、建筑、植物,感受数学的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联系生活穷举大量实例,选取中外著名建筑和动植物,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同时,注意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年龄特点,选择了学生喜爱的事物,让学生感知数学美来源于生活,体现数学现实与生活现实的联系。
六、激发想象 加深感知
首尾呼应,继续猜字:展示王字上一半,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
生:王,它的上下也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有些事物既可以左右一样也可以上下一样,加深感知轴对称现象。
板书设计:
折一折,做一做
折
学生作品展示 画
剪
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万安小学 喻琴
一、设计意图:
史宁中教授 2017 年在《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中谈到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怎样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空间观念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直观的、形象的材料,有利于其学习的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 “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 等过程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方面获取信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吴正宪老师对 “空间观念” 的教学建议上,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操作活动,如:“看一看”、“描一描”、“拉一拉”、“剪一剪”、“拼一拼” 等贯穿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之中。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空间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需要从空间知觉、空间表象和空间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通过 “看一看、用手比划、用笔描一描实际物体中的平行四边形” 三个连贯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我们的研究对象 —— 平行四边形,并小结概括: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积累空间知觉。接着通过 “拉一拉”“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探究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观察发现:长方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四个角不再是直角,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最后,借助表象 “说生活中的物体”“在点子图上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采用交流、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从空间知觉 —— 空间表象 —— 空间想象的认知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示意图如下: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的内容框架是:设计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七巧板里面见过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四年级下册将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材以图和文字的方式呈现了看、做、说、画等操作活动与辨别、拼搭的思考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新知学习。
第一个绿点,“看一看,认一认”。通过观察生活物品中的平行四边形,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第二个绿点,“做一做”、“说一说”。通过拉伸框架的活动,引导学生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第三个绿点,“画一画”。借助在点子图上的画图过程,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体会。
习题解读:采用了拼、摆、找、画、做、数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丰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对比三版与四版教材,我们发现四版教材中都是在操作活动中思考、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五、教学资源
学具:两根同样长的纸板条和两根同样短的纸板条、长方形纸片若干。
教具:课件、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六、教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图形吗?
生:见过,挂物架、楼梯扶梯、伸缩门
师:是的,你知道它们里面都藏着什么图形吗?请仔细观察红色的部分。小手举起来跟着比划比划。
生:我可以用笔描一描吗?
师:很好,用线描确实是一个好方法。拿出小铅笔,我们一起动手描一描,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用手比划、动手描一描这三个操作活动,把学生的眼、手、脑都调动起来,让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生活物体中抽象出我们的研究对象 —— 平行四边形。
(二)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活动一】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两根同样长的纸板条和两根同样短的纸板条,把长度相等的两根作为对边,架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一边拉动,一边观察它拉成的是什么图形。
观察比较(特征):1、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2、与长方形比较,边有什么特点?
3、与长方形比较,角有什么变化?每个角都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生共学(小结):1、和长方形一样,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
2、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有两个角是钝角,两个角是锐角。
【活动二】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拿出老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照下图折一折,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再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像下面这样剪掉一个三角形,再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经过用数学的眼光得到的直观表象与用数学思维思考后再动手操作而得到的再造想象的相互转换,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回归生活,“说” 出物品
师: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想一想,你还在用数学思维思考后哪些物体上见过这个图形呢?(指名回答)
师:我们在磁性积木上见过,在个性衣服上面见过,在平行四边形螺丝上见过,在儿童玩具上见过…… 生活中,平行四边形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认识数学,需要有数学的眼光与思考;从数学回到生活,更需要有数学的表达。从 “看” 二维平面图形到 “说” 生活物品的活动,学生要经历 “想象” 的过程,这样的想象就是把抽象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建立联系,建立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
(四)数学表达,画出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借助物体描出了平行四边形,现在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画在点子图上吗?快动手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绿点 3,老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数学的表达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替作用的思维过程,表达这种思维的最好语言,就是几何语言。看似简单的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图形,却要经历 “想象”“表达” 的过程。想象时头脑中就必须有图形的表象,而表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因此,在本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五)回顾所学,共同总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开心吗?开心地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是的,本节课我们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探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其作用。真是满满的收获啊!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我们要把这一目标贯穿在 “图形与几何” 领域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动手动脑,在测量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以《教室有多长》为例谈空间观念的培养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一小学 郭庆华
设计意图:
空间观念是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有助于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相对于数、计算,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观察、思考、猜测、讨论和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也就是把实际物体的特征与头脑中形成的印象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是通过观察、思考、测量等活动,使学生明白除了计算,还有测量这种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活动。学会测量方法,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积累了直接比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短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要形成长度单位这一空间观念并不容易,要经历猜想、寻找并运用工具、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所以教师要给孩子们充分的实践机会,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教师适当引导,使孩子们在测量中初步建立长度、宽度、高度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教室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正式学习长度单位前的一节准备课。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引发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数学活动,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课是属于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以测量为主题的知识。 而 “空间与图形” 的课程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核心展开的。其中图形的测量又体现了测量意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测量,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重难点:学会用不同物体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源:课件、尺子、书本等。
(二)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导入法,实践操作法。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和生活,你知道教室有多长吗?你们能想办法测量吗?(引出并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发思考,在数学思考中调动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教室的长是指哪里。】
二、实践探究
(一)量一量(测量教室的长度)。
首先明确教室的长度。以粉笔盒为例,介绍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上前指一指粉笔盒的长、宽、高,再让学生下地走一走,明确教室的长和宽分别在哪里。提问:你想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教师的讲解,从教室这个三维空间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抽象出教室的长、宽、高,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与认知。】
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方法,再用你们喜欢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吧!
1、根据小组商定的办法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实际测量。以数学书 49 页表格为蓝本,学生 8 人为一组,选择测量工具。两组测量教室的长,两组测量教室的宽。分工要明确。
2、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出示 PPT 情境图):在小组测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对学生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如: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要沿着一条直线摆放,不能打斜等)。看哪个小组找出的注意事项多,予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体悟到我不是用数学书或尺子来测量,而是把数学书或尺子的长作为一个长度单位进行累加,得到的结果就是教室的长度,即有几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这样数与量建立了联系,也就是数量,从而积累测量经验,建立自己关于长度的空间观念。】
2、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课件出示书 49 页表格)
四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补充。说清楚本小组所使用的测量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1)量时所选工具要一个挨一个摆好、放平摆正,不能重叠也不能有空隙,做好标记,最后数清楚一共摆了多少个。
(2)所选工具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体会测量工具的多样性;体悟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就不同。使学生逐步感知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汇报的过程当中,内化经验,提升度量意识和能力。】
(二)摆一摆(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设计意图:渗透累加的思想,通过摆易拉罐,学生们可以直观感受到:测量工具相同,单位数量累加越多量就越大。】
三、回顾反思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想测量教室长度和宽度的方法,加深对测量的印象,建立空间观念。】
四、实践作业
回家量一量客厅或卧室有多长。
设计板书:
教 室 有 多 长
所选工具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3 月 12 日空间观念冬令营二年级活动专场王明明编委点评文本材料
整理:谭红玉
首先非常感谢刚才四位老师精彩分享,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在认真的,我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觉得我们这次活动确定的主题非常好。空间观念他是我们课标的核心词,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也是学生一个重要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所以我觉得今天讨论这个主题非常的有意义。对这个主题的这个讨论从刚才我们四位发言老师的发言中我们看到老师们对于空间观念的认识基本到位,我这句话说的很平淡,但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觉得老师们真的是对空间观念认识的非常好,而且在教学当中呢,有很多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比如说在操作上,大家都非常重视首先要动手,而且呢,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要把动手和动脑两个活动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才能够有空间观念的发展,它才能够有学生能力的发展,而不是说只是关注具体的这个知识、技能、技巧。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从教学发展的一个时间长轴上看,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上的一大进步。具体的来说,比如说在《折一折》这节课,是四版教材设计的一节新课,这个课的特点,是应课标重视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而设计的。针对于这样的课,它即厚重,拥有数学内在的东西,同时,它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你希概念的那种,他不是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知道什么叫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这些词都不需要出现,但是他在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它的美,它的特点,我们这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注重了关注学生的空间观察与空间想象。对于这节课,有的老师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就是:这种课,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讲知识点,我们不去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是否有意义?今天我们在教材使用了几年之后,我们的很多老师都体会到这样的课对于学生体会、对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还有一些老师会有另外一种疑问:在这样的课上,虽然是积累活动经验的课,我们是就让学生活动活动就行了?不是的啊,在这样的课上,我们虽然不需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抽象的概念,但是在这样的课上,我们先要让学生有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的这些个具体操作活动,我们还要让他有想一想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也就是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
《教室有多长》这节课跟刚才《折一折》那节课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积累活动经验的可。这节课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两位老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就是在这节课上,尤其是这种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像教室有多长,它需要学生的操作的比较多,就会很占取课堂上的时间,如果在教学中,我们的重点稍微发生改变,那么就可能造成喧宾夺主,时间不够用,所以在这我想谈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教室的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讨论,让学生去辨认?目标是不是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测量技能?这两个肯定都不是。对于第一个教室有多长,到底什么是教师的长,我觉得对于这样的问题不用讨论,我们上课直接告诉孩子,这是教室的长,我们想办法去测量,因为在后面要涉及到选单位,一点儿点儿的量,这个过程当中会犯一些小错误,这都是要花时间的,所以在这节课上,不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教室的长、宽,也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知道标准测量的技能,这节课是积累活动经验。积累什么经验?他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的物品,其实这些个物品相当于测量的单位。一本书啊,一本,就是一个测量单位。一本儿书,两本书,三本书,这就是三个测量单位,三个测量单位不是理米,它是一本书,但是它能够让孩子理解这是一个单位。学生不一定知道测量单位这个词,但她知道我可以一本一本的量长度,所以让学生通过用不同的物品测量长度时,让他们体会,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什么是测量,什么是测量单位,测量的时候一个挨着一个有什么作用,因为不挨的我们就会量的不准确。所以我觉得它重点就是让孩子去量,量完了,交流讨论,看一看,这个教室我量下来,可能是 24 本数学书长,可能是 35 个小脚印长。35 个小脚丫跟 25 本书的长度是一样的。
我觉得老师教学设计都说的挺好的。我们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探索怎么量,你要让孩子去探索,选择这个测量单位,然后再把测量这件事情做了,这已经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件事了,这节课可能不着急出现统一测量单位的概念,下节课还有时间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学会有所选择,要选择重点的问题去进行处理。
东西南北这节课,河南老师上的非常好,这节课一定是从现实情境开始。今天我们的老师在报告的时候,也是从现实情景开始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老师我们都会这样,我们上这些课一定得把孩子拉到操场上去上。因为方向的问题,孩子在现实情境中好辨认东西南北,在教室里头,这个太难了,别说对于孩子,很多常人他都辨认不出来。教室如果不是正南正北的就更难,有的教室即便是正南正北的,你让他在教室里头去想象学校大门,去想这些事儿,很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发展空间观念,一定要让孩子有空间直观的观察,他走到操场上,在现实中都看到了学校的大门,他看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这个时候他是一种视觉的,直观地获得,这是一种空间观察,有了空间观察之后,然后他回到教室里头去回顾,去画地图,这就是一个空间想象,画错之后对着真实情境进行钩连,这个过程就是在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现在一般都在听课或者研究课时老师们会从现实情境开始,我们不仅研究课时,在日常教学也要从现实情景开始,不要从教室开始,同时,要关注操作与表象之间的联系。这里学生肯定会有坎儿,学生遇到的这个坎儿,怎么让他解决啊?一定要让他拿画出的图与现实情境位置建立联系,让他看着图,这个图的这儿是现实情境的那儿,然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对他的空间想象是有好处的,所以在这节课 —— 东西南北,我们为什么说这样的课能够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呢?因为在这样的课上,我们不只是让孩子简单的认识东西南北,不只是让孩子简单的知道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们还要让孩子通过把他的空间观察和他的空间想象的这种联系去发展,发展这种空间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关注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中得到这种观念,空间推理能力的发展。
老师的教设计是非常好的,引入空间观念的发展,我们课程改革之前,空间图形这一块,更多的是关注单位学长度的时候,我们还关注单位的换算,单位的进率,我们学周长、面积、体积,更加关注计算,但是现在我们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重视算的同时更加关注了空间观念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借助一些课节、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月 12 日空间观念二年级活动专场王明明编委主要观点 2
整理:谭红玉
在这里我也提两点期待:第一就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研究。
今天我看到河南省的老师,他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学生分析,他做了一个调研,比如说全班百分之百的学生知道这个词,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他不会用准确的方向词汇去描述景观的位置关系。但是知道这个词,但是呢,他又不会,这个就让我们就对学生有一个概念,包括我们刚才在讨论中,我们成都的一个老师提的这个问题也是特别好,就是我们在教室有多长的时候,学生在测量中书本儿不够怎么办,他就说了,这是教学中遇到过的孩子提出的问题,然后提出这样问题之后,他们自己想办法,最后他们去看别人,别的组织怎么去解决的,那这个过程啊,这是学生会遇到的过程,会遇到的困难,那么这个困难怎么解决,我们这个老师选择了让孩子,他们通过交流分享去解决。而解决的过程其实会给孩子打下深刻的烙印,会让他们有非常深刻的思考,是非常好的过程。
而今天我们看到了,我们一部分老师关注了学生的研究,关注了学生的这个状况,但是呢,我们还有几位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研究分享当中对学生,我觉得关注度不够,我们在讲一节课的时候,我们老师们都不是第一次上课,我们会有一些老师是新手,是第一次来教这个年级。没有关系,我们自己没有经验我们可以向老教师去讨经验,即便我们没讲过,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自己在这儿去想一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就是我们关注学生的困难是我们每个老师上课之前的,我觉得都应该做的一个功课,非常重要的功课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老师们,至少我在刚才老师的汇报当中觉得大家强调的不够。关注学生学习困难可以做调研,但是我觉得日常教学当中我们做调研,调研的题目也很难把握他是特别好,同时也费时间,但是我觉得即便我们不去做调研,而且我不是特别推荐做前测,前测题目很难把握,但是我特别希望老师能够把自己曾经教学中遇到的,学生遇到过的困难记录下来,同时呢,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相互的提一下,学生上这节课的课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困难。然后当然,我们在执教过程当中也要记录一下这节课上课,学生又都发生了那些状况,记录下来,之前我们上课的这个状况,就会成为我们今天上课的基础和经验,而我们今天上课的积累,也会成为我们明天上课的基础和经验。这是一个期待。
第二个期待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给师生都留有余地,有时候我觉得某个教学环节,可能是有几条路可以走,我看到我们的设计都很清晰,就我们关注的更多是老师的设计,我们在这里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考虑不足。我们一定要时刻都考虑,这个问题在老师抛出来之后,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遇到困难的怎么办?其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不一样,遇到了这种困难怎么办困难不一样,遇到了这种困难怎么办,遇到了那种怎么办?所以这个时候可能我们的教学设计,有的时候我们的设计是 1234,我们的教学就是 123,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刻板的去做教学设计,另外呢,即便是在我们的这种大型的活动当中,不要求新,求异,教室有多长,即便我们两节课说的一样又何妨,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识都很到位,就应该是一样的,教学环节 123 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是我们小朋友在课堂上他们选择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是他们遇到的问题不一样。
刚才讨论当中,我们有老师提出了,我们有的老师一节课提好几个问题,教学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你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学生是不是明白了,有经验的老师他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他可能还会让学生去复述他的问题,去解释他的问题,保证后续我们讲的学生确实听懂,这点是很重要的。或者老师提的问题有没有意义。包括我们刚才有老师讨论,在校学生有的时候孩子说的很好但是做的时候就没那么好了,我们自己也是这种感受啊,我们在一些个交流分享当中,我们说课标说教学,都说的条条是道,但是真的到了教学实践中就不是这样子的。教学实践当中困难很多,因此在教学当中,在我们的这个讨论当中啊,我们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知道,就是学生产生一些个错误,发生一些个就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往往这样的课堂我觉得才精彩如果一节课老师一说学生都懂,那我觉得这样的课上着就没有意义了。
我觉得今天的几位老师的讨论呢真的都非常好,都有着对教材、对教学、对学生非常好的思考和研究啊,我们收获很多,在这里呢,最后我想呢,再次感谢啊,我们的老师的分享,每次活动知道大家都会做很多的工作,大家辛苦了,同时也特别感谢我们的这个网络管理的老师,他们每次准备一次活动之前,要费很多的心思。单独跟我沟通,谭老师就花了很长的时间。感谢大家,最后祝大家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都有好心情啊,大家都快快乐乐的,谢谢,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