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小学 张建芳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第 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角是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常用角进行描述。虽然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正式接触角的概念还是第一次,这也为进一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角,紧接着通过自由画角,体会角的组成。第二个问题: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读法。第三个问题: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三、学情分析
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学生对角的感知仅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比如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角落就是角,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的角,再比如在指角的时候常会出现只比划顶点或者边的情况。
四、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
通过观察、比划、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尝试概括、做一做等活动,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自学、交流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六、教学资源
课件、前置性小研究、检测单、吸管、图钉、圆形纸、毛线、小棒
七、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指大屏幕),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 ---- 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所以我选择直接引入课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直观认识角。】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结合实物 —— 初步形成角的表象
其实角就藏在这里,你找到它了吗?(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停顿 2 秒)请你先看一看,再伸出你的小手一起比划一下这位新朋友吧!(学生边比划边说)(课件依次出示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然后实物消失)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划角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直观认识角。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找角、摸角 —— 进一步直观感知角
师:刚才我们在这三样物品上面看到了角,那你能找一找教室里或者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手比划或者指一指角或者摸一摸角,尽量引导学生正确比划角,不标准的要逐一纠正)
【预设 1】墙角、桌角、动物的犄角。(主要是与角落、物体的边沿进行区分,教师一边用动作表示一边强调:我们数学上的角是平面上的角,与生活的 “角” 有区别,再引导学生比划出墙面上或者桌面上的角。)
【预设 2】数学书上的角、三角尺上的角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这是学生触手可及的物品,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角,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书或三角尺到前面来比划。在比划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只比划顶点的,也可能出现只比划边的。此时教师可以把错误的比划画在黑板上,学生一目了然,如果只比划顶点,画出来的是一个点,如果只比划边,画出来的是线。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规范动作。
(2)可以引导学生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重在直观感知,既包括视觉直观也包括动作直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比划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角,只是角的形状,也是学生粗略的感知角的过程。而且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来丰富了角的表象积累,为学生初步认识角搭建桥梁。】
想角 —— 进一步建立角的表象
孩子们,你们真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下角的样子,也可以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也可以让角再你的脑子里转一转。好了,孩子们睁开眼睛吧,相信你已经记住了角的样子。
【设计意图: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环节让学生先想角再画角,可避免画角的随意性和虚假性,有利于学生在画角过程中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对想角活动进行必要的内化,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