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情分析
“角”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角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脑海里也有一些模糊的角的概念。但是 “角” 是什么样的?学生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能参照具体的实物说出来,用图画或身体语言等表达个大概出来。但毕竟生活中的 “角” 与数学中的 “角” 不同,学生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生活中的 “角” 的层面。如何将实物角的物理特性和抽象角的数学特性对接和互转,将实物角上升到抽象角的认识,需要老师着重加以思考。
根据心理学研究,二年级的学生空间认知水平处于 “投影几何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只注重于它的直观性较强的特征,而忽视那些不太明显的属性特征。比如认识角的大小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放在角的 “占地面” 大小这方面,因为角的两条边越长,它的 “占地面” 越大。所以错误地认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有关。至于两条边张口大小视觉刺激程度明显小于边的长短,自然而然就忽略这本质特性。那么在学生没有射线的知识基础情况下,如何从学生已有认知中找到生长点,避免认知缺陷干扰对角的本质属性理解,这也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 学习目标
1、结合观察、分析和想象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几何图形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名称,正确识别角,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角的边长短无关,积累研究图形的经验。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2、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