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daifuli19850704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秋】 深圳南山基地二队 戴福莉 3上《什么是周长》

  •  
  •  
    daifuli19850704 · 3年前 · 97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9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的戴福莉,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相识,万分荣幸能够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大赛!

    我们的参赛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与宁旦、黄茵茵、赖路兰三位老师一起认真准备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紧紧围绕主题研究,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中。感谢新世纪小学教材编委会和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我们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欢迎各位专家、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赛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同仁取得好成绩!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67#r_102910

    【活动主题解读】 https://bbs.xsj21.com/t/1967#r_102924

    【选课思考】 https://bbs.xsj21.com/t/1967#r_102925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67#r_103191

    【第一次教研】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203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204

    【教案二稿】 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207

    【第二次教研】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211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255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308

    【教案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967#r_122362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U4Nzg5Mg==.html

    97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54 条回复   2021-09-16 19:16:26 +08:00
    13528751123
    135287511233年前
    This reply has been deleted
    13528751123
    135287511233年前

    戴老师先通过让学生认识和辨析 “一周” 是什么以后,再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周长概念。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一、“量感” 的认识

    数学中的 “量感” 一词来源于 “造型艺术” 范畴,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

    二、“量感” 的培养

    与其他的感官一样,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生活中的感知,能够建立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建立 “量感” 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们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形成参照比较,能够对物体的量进行估测,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觉判断。在进行 “量感” 培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生活 “量感” 逐渐转变为数学 “量感”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的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ygx
    ygx3年前

    @daifuli19850704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戴老师整节课没有提到封闭图形,但是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数学活动,让孩子们感知周长的一般含义,初步感知 “封闭” 的概念。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选课思考】

    本次主题研究的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而《什么是周长》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周长就是度量一周长度的结果,与度量相结合,培养学生 “量感” 中对平面图形 “长短” 的量态的感性能力,属于度量的范畴之一。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对 “周长” 的概念不明晰,导致许多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常常把 “周长” 和 “面积” 的概念混淆,在教学中我重点思考: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 “周长” 的含义。要充分的理解 “周长” 的含义,首先就是要找到图形的 “一周” 所以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图形 “一周” 的感知,通过 “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测一测” 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感悟和应用中,加深对 “周长” 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教案一稿设计】

    《什么是周长》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

    —— 戴福莉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里 “测量” 的板块,本课也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及本单元的重点。关于周长的概念本课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教材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描、摸、认和说等活动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通过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学情分析】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应该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笔、树叶模型、绳子、直尺

    【教具准备】大的直尺、两根软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引出 “一周”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两根同样长的小棒,我拿出其中的一根,谁来估一估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估一估)

    师:那我怎样就能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呢?

    生: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师:好的,那请你来帮我量一量吧(生把小棒放在黑板上的直尺上量一量)

    师:告诉大家它的长度是?

    生:50 厘米

    师:这跟小棒的长度是 50 厘米,那么另一根小棒的长度也是?

    生:50 厘米

    师:现在我要把这根小棒弯折起来,围成一个近似的圆形,那我说这个图形的长度是 50 厘米合不合适?(边说边把圆放在直尺上比一比)

    生:不合适

    师:那 50 厘米是这个图形哪儿的长度呀?(边说边用手沿着边缘走一圈)

    生:一周的长度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 “一周” 为认识周长做准备】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师:非常好,那我们就说 50 厘米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我把它记下来 【板书:一周的长度】

    关键词是 “一周” 和 “长度”,长度我们之前已经学过,那什么是一周呢?

    生:我看同学们桌面上都有数学书,你们能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

    (学生动手摸数学书的一周,教师巡视)

    师:我看大多数的同学都摸对了,我们一起看看淘气摸的对不对?

    【课件先后出示五个动态图,学生判断对与错】

    师:谁能来说一说怎样就能正确的找到一周?

    生:沿着边缘,回到起点 【师板书:沿边线】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找到一个起点对吗?然后再回到这个起点 【板书:起点】

    师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怎样正确的找到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师指着板书带学生一起回顾:首先我们要先找到一个(生齐:起点)然后(生齐:沿着边线)绕一周以后再回到(生:起点)对了,这样我们就正确的找到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那是所有的图形都有一周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片

    【课件出示动态图:楼顶射出的灯光组成的角和投掷篮球时留下的痕迹】

    师:这两幅图有一周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说说原因

    生:因为它从起点出发了但没有回到起点

    师:如果我从这个角上截取一部分,把这一部分向下平移,组成的这个图形有一周吗?

    【课件出示动态图】

    生:有,因为从起点出发它能回到这个起点

    师小结:那像这样从一个起点出发再回到这个起点,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有一周,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

    2、描一描

    【课件出示图片:三角形、树叶、操场、和一张卡片】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一,用水彩笔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开始吧。

    (生操作师巡视找代表作品展示)

    师:这位同学的最后一个图没有描,我们来听听为什么?

    生:图形没有封口,所以没有一周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虽然没有封口,但从里面描是可以回到起点的。

    师带着学生一起描最后一个图形的一周(有问题的改正,没问题的抱臂坐好)

    3、量一量

    师:如果我把这些实物隐去了看看只剩下了什么了?

    生:只剩下边线了

    师:那我们来看第一个图形三角形,它的边线的长度你能不能量出来?

    生:能。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个活动叫量长度,谁觉得自己能量出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你打算怎样量?

    生:量三条边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动态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师:那我问你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

    生:24 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

    生: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把这三条边的长度(生:加起来)对了,就是这个三角形一周的(生:长度)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生:24 厘米)

    师:那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图形的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 “什么是周长”

    【板书:什么是周长】

    师:那看第二个图形,这个树叶它的周长你能得到吗?(学生感觉有困难)

    师:大家觉得有困难,但有困难不代表不能呀,想想办法好不好?

    生 1:一小段一小段的测量再相加

    【出示课件动态图】

    生 2:用绳子来量

    师:真是一个好方法,有了绳子之后怎么办?

    生:用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在一周的地方做上标记)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生操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提供学具袋(树叶、绳子和尺子)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40 厘米 / 42 厘米……

    师:嗯,大家的测量都是接近 40 厘米,那么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生:先用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再把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你们也是这样测量的吗?(生:是)

    师小结:树叶的边线弯弯曲曲不好测量,我们把弯曲的边线转化成直的线是为了方便?

    生:好测量

    师:这样的方法叫做?(课件出示化曲为直)一起说一遍(生:化曲为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

    师:一起来看,前面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都会测量了,那后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会测量吗?

    生:会

    师: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我们都会测量了,那在测量周长时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首先我们要找出来一个图形的?(生:一周)对了,再测量出它的?(生:长度) 量出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生: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练习巩固

    1、数一数

    师:感谢大家帮淘气解决了测量周长的问题,不过他在玩儿拼图的时候还遇到一些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生:能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这些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 厘米,那它的周长是?

    生:4 厘米

    师:那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生 1:16 厘米

    师:你怎么得到 16 厘米的?

    生: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师 4 厘米,4 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就是 4×4=16 厘米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 2:8 厘米

    师:哦?为什么是 8 厘米呢?

    生:中间的边不算大正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同不同意?(生:同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带生一起数一数)

    师:那这个图形呢?

    【课件出示新的 “拼图”】

    生:10 厘米

    师:同意吗?(生:同意)两个图形都是用大小相同的 4 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它们的周长一样吗?(生:不一样)那再看,如果我去掉 1 块把它挪到这儿,现在它的周长是?

    【课件出示改变后的 “拼图”】

    生:8 厘米

    2、比一比

    师:对了,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长方形剪成这样的两部分,它们的形状大小一不一样?(生:不一样)那周长呢?认真的想一想

    【课件出示剪开的长方形】

    生:一样,两个图形都有 3 条边,它们上下两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中间的也一样,所以是一样的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他,所以我们在比较周长的时候不能被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所迷惑,应比较哪儿?

    生:边线的长度

    3、生活中的周长

    师:那么今天我们认识的周长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腰围(腰一周的长度)和花坛栅栏(给花坛安装围栏时要先测量花坛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 “数周长” 的活动,感受在比较周长的时候不能被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所迷惑,而是要比较图形边线的长度,最后一题 “比一比” 是数学知能上的相同类型题,这一题一直是学生的易错题,所以在课堂中拿出来,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为何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四、总结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就接近尾声了,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1:学会了如何测量物体一周的长度.

    生 2:学会了怎么测量弯弯曲曲边线图形的周长。

    生 3:知道了比较图形的周长时,不受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宋玲玲
    宋玲玲3年前

    @daifuli19850704 戴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的呈现。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巧妙。

    ygx
    ygx3年前

    @daifuli19850704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戴老师整节课没有提到封闭图形,但是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数学活动,让孩子们感知周长的一般含义,初步感知 “封闭” 的概念。

    庞丽茹
    庞丽茹3年前

    学生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unyulan
    lunyulan3年前

    戴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的呈现,一言一行当中戴老师对本课的操控真的很熟练,把本课的重点得以突出,同时也更好地突破了难点。

    王琳玲
    王琳玲3年前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3年前

    戴老师的这节课的导入与众不同,先建立一周的含义。接着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三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形成量感。

    牵手
    牵手3年前

    教师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 “数周长” 的活动,感受在比较周长的时候不能被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所迷惑,而是要比较图形边线的长度。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于明晶
    于明晶3年前

    课堂上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对图形 “一周” 的感知,通过 “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测一测” 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感悟和应用中,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加深对 “周长” 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天空
    天空3年前

    我看到,本节课中戴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她非常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

    嘟嘟
    嘟嘟3年前

    课堂上戴老师把重点放在了对图形 “一周” 的感知,课堂组织 “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测一测” 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感悟和应用中,加深对 “周长” 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18245741678
    182457416783年前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天津河西韩青峻
    天津河西韩青峻3年前

    由动画引入本节课,正投学生之所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个好头。

    天津河西韩青峻
    天津河西韩青峻3年前

    通过观察小蚂蚁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楚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给后面理解周长做好生活经验的蕴伏。

    天津河西韩青峻
    天津河西韩青峻3年前

    通过描一描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什么叫一周。在汇报的过程中,由学生再次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 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一周 通过测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

    天津河西韩青峻
    天津河西韩青峻3年前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天津河西韩青峻
    天津河西韩青峻3年前

    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鲁佳丽
    鲁佳丽3年前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对 “周长” 的概念不明晰,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老师处理得非常好。

    李月123
    李月1233年前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发展量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陕西西安沈慧津
    陕西西安沈慧津3年前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宋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恰当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直观的有效转移,易化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多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WX
    WX3年前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宋老师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切实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值得借鉴。

    梁娜娜
    梁娜娜3年前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13598069096
    135980690963年前

    周长和面积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周长非常重要,本节课正是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感知,我认为这样设计非常合理,很有必要性。

    刘思娣
    刘思娣3年前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刘思娣
    刘思娣3年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wlz66890
    wlz668903年前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王丽zs
    王丽zs3年前

    在看、描、摸、指、说、想等具体性的操作活动中认识不同物体的边线,加深对边线的认识以及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为认识周长做铺垫,也是为学生找被测量的量做铺垫,进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娄玉英
    娄玉英3年前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量感。

    刘畅
    刘畅3年前

    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结合实际突破难点,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李老师的设计直接明了。

    赖路兰
    赖路兰3年前

    整个教学设计合理、有趣、创新。从发展学生的量感出发,学习什么是周长。直观体验感悟什么是周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师引导、辨析正确找到一周的长度,即从起点回到起点。通过有趣生动的动图,带领学生思考并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并且设计了有层次的多样性的练习学习周长的计算。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教师的适当的金点子式的引导也非常棒!

    Lynda
    Lynda3年前

    从长度入手引入周长,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周长是与长度有关,而不是面积,一开始就辨析开来,挺好的。

    Lynda
    Lynda3年前

    练习题设计层层递进,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尤其是剪开的长方形,让学生说两部分周长大小,更是加深了周长是长度度量,而非面积。

    韩兆红
    韩兆红3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老师从找边线入手,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从而感悟 “周长” 这一量,培养学生量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的存在,建立量感的表象。

    安明辉15804436003
    安明辉158044360033年前

    在看、描、摸、指、说、想等具体性的操作活动中认识不同物体的边线,加深对边线的认识以及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为认识周长做铺垫,也是为学生找被测量的量做铺垫,进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hechunjiao1234
    hechunjiao12343年前

    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从发展学生的量感出发,学习什么是周长。通过直观体验感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辨析等活动,通过有趣生动的动图,带领学生思考并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设计了有层次的、多样性的练习学习周长的计算,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liyajuan
    liyajuan3年前

    戴老师的课堂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 “一周”,接着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深化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加强对图形周长的辨析,逐步发展数学思考。

    冯爱爱
    冯爱爱3年前

    生活中的感知,能够建立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建立 “量感” 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节课老师通过 设计 “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测一测” 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感悟和应用中,加深对 “周长” 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583304341@qq.com
    583304341@qq.com3年前

    本节课戴老师通过 “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 等多种活动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明晰周长概念本质,进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广
    广3年前

    戴老师通过指、摸、描、量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加深了对 “周长” 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周长的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戴老师的设计带给了学生清晰的认知。

    13880126864
    138801268643年前
    数学中的 “量感” 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量感。
    13880126864
    138801268643年前
    数学中的 “量感” 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量感。
    yyx13834764113
    yyx138347641133年前

    戴老师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This reply has been deleted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第一次教研】

    2021 年 9 月 8 日在我校数学科组长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邀请教研员陈老师和全校数学教师共同进行了第一次集体教研。大家对于这次的教研课都十分的认真重视!也对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环节提出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大家说到我的教学设计导入不够自然,环节有些太多了,孩子的操作活动不足。我会针对这些问题,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修改!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让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收获颇丰!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一稿反思】

    这次的教研课让我的感触良多!今后我会更加重视自己课堂语言的表达和课堂活动细节的组织。我对第一次教研活动反思如下:

    首先,我以自然生活化的情境导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节课堂:

    一、初识 “边线” 感知 “一周”

    1、【描】描出树叶的 “边线”

    2、【摸】找一找身边的 “一周”

    3、【说】用语言表述清楚怎样正确找到物体的 “一周”

    二、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1、【围】通过围一围的活动,比较两片树叶谁的 “一周” 更长

    2、【量】测量树叶一周的长度,引出周长的概念,再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感受不同的测量方法

    三、综合练习运用周长 。

    1、【数】从书上的 “基础练习” 到 “知识拓展练习” 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2、【比】比较长方形剪开后的两部分周长是否一样。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教案二稿】

    《什么是周长》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周长的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作业单、彩笔、树叶模型、绳子、直尺、剪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捡到了一片美丽的树叶,我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片,请你们在学具袋中任选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识 “边线” 感知 “一周”

    1. 描树叶的 “边线”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边线,引出 “一周”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在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请一个同学来讲讲看,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一定要沿着边线描,中间不能断

    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

    ③学生到黑板上边描边说。【板书:起点 沿边线 起点】

    师小结:像这样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起点,这样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 “一周”

    2、 找生活中的 “一周”

    ①找身边的一周(数学书、直尺、课桌等)

    ②学生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3、描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师:刚才我们已经摸了摸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现在请你用彩笔描出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汇报交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生共同回顾如何正确找到物体的 “一周”

    活动二: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1、 比较两片树叶谁的一周更长

    师: 哇,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物体的一周,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比较出这两片树叶谁的一周更长吗?

    学生分享方法(用绳子围比较长度)自主操作得出结论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两位同学比较的结果

    2、测量树叶 “一周” 的长度

    师:刚才我们已经比较出了哪片树叶的一周更长,那我如何才能知道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究竟是多少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

    学生自主测量汇报交流

    师小结: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一周的的长度】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什么是周长 【板书:什么是周长】

    3、测量长方形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已经描出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我把数学书拿下来,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长方形

    师:那你能想办法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自主操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先围再量

    方法二:四条边长度相加

    通过两种结果的比较,验证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长度相加

    拓展:三角形和五边形

    出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综合练习,应用 “周长”

    1、思考: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请你先描一描,再数一数,写在你的作业单上。

    2、思考:把一个长方形剪开,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小结:虽然剪开后的两部分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比较图形周长的时候,不要受图形大小和形状所迷惑,而是要比较它们边线的长度。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起点 沿边线 起点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你能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吗?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第二次教研】

    2021 年 9 月 13 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磨课。这次磨课我们选择在教室进行,孩子们对操作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非常认真地进行每次的操作活动,也有很多精彩的回答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次的教学设计,团队成员给出了一定的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比较两片树叶谁的 “一周” 更长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我选择了两片真实的树叶,但真实的树叶无法做到完全相同,这样就不便于评价学生度量的精确程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会在终稿的设计中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二稿反思】

    这次教研活动整体流程还是比较顺畅的,但因为教具比较多,孩子们虽然很积极、很热情地参与活动,但过程还是有一些乱,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终搞设计中加入了一些活动要求,并在每个活动结束之后,提醒孩子们整理学具。另外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统一度量规格的问题,我将两片真实树叶改成了两片利用厚纸片制作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 “树叶” 模型。在终稿设计中我还适当加重了 “说” 的环节,让学生不仅能找出 “一周”,描出 “一周” 还能说清楚什么是 “一周”,强调 “一周” 的实际意义,从哪里开始,到哪里为止。另外还增加了 “不同方法对比” 的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逐步学会根据实际测量的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daifuli19850704
    daifuli198507043年前

    【终稿设计】

    《什么是周长》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 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周长的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作业单、彩笔、树叶模型、绳子、直尺、剪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磁铁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捡到了一片美丽的树叶,在学具袋中我也给你们准备了两片不同的树叶模型,请你任选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模型,描出它的边线。

    【设计意图:通过捡到生活中的树叶这一生活化的情境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识 “边线” 感知 “一周”

    1. 描树叶的 “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边线,引出 “一周”

    汇报交流:学生到黑板上边描边说。【板书:起点 沿边线 起点】

    师小结:像这样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起点,这样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 “一周”【课件出示动态图】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能确切体会到周长的实际意义,我们先从认识周长的形的表象开始。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描出 “1 周” 之形以后,再次经历 “描、说、指” 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1 周” 的实际意义,即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运动最后又正好回到这个点。】

    2、找生活中的 “一周”

    师: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一周,请你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一周?

    ①找身边的一周(数学书、直尺、课桌等)

    学生自主找一周,汇报交流

    ②学生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摸边用语言描述什么是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找生活中的 “一周” 的活动,积累对 “一周” 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接着认识周长做铺垫。】

    3、描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师:刚才我们已经摸了摸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现在请你用彩笔描出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汇报交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生共同回顾如何正确找到物体的一周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怎样才能正确的找到物体的一周吧

    先找到一个……(生:起点) 沿着……(生:边线) 绕一圈后再回到……(生:起点)这样我们就正确的找到了物体的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再次经历描和说数学书封面的 “一周” 的活动,让学生不但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物品的 “一周”,还能正确说出生活中物品的 “一周” 是什么,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 周” 的实际意义。】

    活动二: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1、通过比较两片树叶谁的一周更长,引出 “周长” 的概念

    ①师: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一周了,那你们猜猜这两片树叶谁的一周更长?这个时候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 1 号树叶一周更长,有的同学认为 2 号树叶的一周更长,还有的同学认为一样长,这时候老师可以顺势提问 “那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验证一下吗?”

    ②学生自主操作,与同伴合作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比较。

    ③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自己是如何比较的(老师事先准备好带有双面胶的磁铁条)

    【设计意图:当学生正确建立 “1 周” 的表象以后,再进一步用长度这一数值来进行刻画描述。这是建立周长概念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比较 “哪一片树叶的周长更长” 的实际问题时,借助绳子,用 “化曲为直” 的思想方法,直观化地展示出两片树叶周长的长短关系,在比较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周长概念中数量本质的认识。】

    2、测量树叶一周的长度

    ①量一量

    师:我们刚刚已经比较了哪片树叶的一周更长,那你想不想知道这两片树叶一周的长度究竟是多少厘米呢?

    学生自主测量汇报交流

    ②说一说

    学生展示测量的方法和过程。

    师:我看你的绳子比你的直尺还要长,那你是怎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的呢?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小结:现在你们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了吗?那我们测出的这条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板书:一周的长度】 也就是树叶的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什么是周长 【板书: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同时,在学生经历 “围、拉、量” 等测量活动时,经历了量化一周的长度的过程,深化了对 “1 周” 长度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那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测量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通过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方法的 3、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已经描出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我把数学书拿下来,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你能想办法量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①做一做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同伴合作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教师认真巡视,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②汇报交流不同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88 厘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

    方法一:先围再量

    师:嗯,和刚才测量树叶的方法是一样的对吗?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方法二:4 条边长度相加

    师:那 4 条边相加到底是不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我一起来看一看

    老师分别记录 4 条边的长度 18 厘米、26 厘米、18 厘米、26 厘米,然后写出加法算式:18+26+18+26=88 厘米,通过与前面同学测量的结果比较,得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就是 4 条边相加的结果。

    师小结: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动态图)

    ③比一比优势和不足,逐步学会根据实际测量的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对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对 “长度” 有初步的感知,但再进一步地认识物体的长度还缺少 “抽象” 出 “长度” 的经验。对于长度的认知仅停留在一条线段的长度,而周长是长度之和。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思维跨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际操作,运用 “算一算”“画一画” 等简单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即把所有边的长度加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周长更为清晰的表象。此外,学生在评价、交流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到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的优势和不足。学生在对比中提炼方法、优化方案,逐步学会根据实际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积累更为丰富的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 “量感”。】

    三、综合练习,应用 “周长”

    1、数一数,下面图像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出示方格图中的图形,先让孩子看到每个方格边长是 1 厘米。

    ②数一数,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并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

    ③汇报交流。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展示,说说各自的方法。

    方法一:从某个点开始一次数出整个图形的周长(提醒学生记清楚起点的位置)

    方法二:先数出每条边的长度最后在相加 (提醒学生将每次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设计数一数图形的周长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度量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度,结果就是它的周长。在学生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周长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2、把一个长方形剪开,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师小结:虽然剪开后的两部分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比较图形周长的时候,不要受图形大小和形状所迷惑,而是要比较它们边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辨一辨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化地感受到图形的周长是各条边的长度之和,和图形的面积和大小无关。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为后续面积的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你能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8:43 · PVG 02:43 · LAX 11:43 · JFK 14:4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