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稿设计】
《什么是周长》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
—— 戴福莉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里 “测量” 的板块,本课也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及本单元的重点。关于周长的概念本课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教材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描、摸、认和说等活动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通过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学情分析】
“周长”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应该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依托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 “周长”、描出 “周长”,从而明白 “周长” 的意义,掌握概念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笔、树叶模型、绳子、直尺
【教具准备】大的直尺、两根软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引出 “一周”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两根同样长的小棒,我拿出其中的一根,谁来估一估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估一估)
师:那我怎样就能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呢?
生: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师:好的,那请你来帮我量一量吧(生把小棒放在黑板上的直尺上量一量)
师:告诉大家它的长度是?
生:50 厘米
师:这跟小棒的长度是 50 厘米,那么另一根小棒的长度也是?
生:50 厘米
师:现在我要把这根小棒弯折起来,围成一个近似的圆形,那我说这个图形的长度是 50 厘米合不合适?(边说边把圆放在直尺上比一比)
生:不合适
师:那 50 厘米是这个图形哪儿的长度呀?(边说边用手沿着边缘走一圈)
生:一周的长度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 “一周” 为认识周长做准备】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师:非常好,那我们就说 50 厘米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我把它记下来 【板书:一周的长度】
关键词是 “一周” 和 “长度”,长度我们之前已经学过,那什么是一周呢?
生:我看同学们桌面上都有数学书,你们能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
(学生动手摸数学书的一周,教师巡视)
师:我看大多数的同学都摸对了,我们一起看看淘气摸的对不对?
【课件先后出示五个动态图,学生判断对与错】
师:谁能来说一说怎样就能正确的找到一周?
生:沿着边缘,回到起点 【师板书:沿边线】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找到一个起点对吗?然后再回到这个起点 【板书:起点】
师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怎样正确的找到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师指着板书带学生一起回顾:首先我们要先找到一个(生齐:起点)然后(生齐:沿着边线)绕一周以后再回到(生:起点)对了,这样我们就正确的找到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那是所有的图形都有一周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片
【课件出示动态图:楼顶射出的灯光组成的角和投掷篮球时留下的痕迹】
师:这两幅图有一周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说说原因
生:因为它从起点出发了但没有回到起点
师:如果我从这个角上截取一部分,把这一部分向下平移,组成的这个图形有一周吗?
【课件出示动态图】
生:有,因为从起点出发它能回到这个起点
师小结:那像这样从一个起点出发再回到这个起点,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有一周,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
2、描一描
【课件出示图片:三角形、树叶、操场、和一张卡片】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一,用水彩笔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开始吧。
(生操作师巡视找代表作品展示)
师:这位同学的最后一个图没有描,我们来听听为什么?
生:图形没有封口,所以没有一周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虽然没有封口,但从里面描是可以回到起点的。
师带着学生一起描最后一个图形的一周(有问题的改正,没问题的抱臂坐好)
3、量一量
师:如果我把这些实物隐去了看看只剩下了什么了?
生:只剩下边线了
师:那我们来看第一个图形三角形,它的边线的长度你能不能量出来?
生:能。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个活动叫量长度,谁觉得自己能量出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你打算怎样量?
生:量三条边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动态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师:那我问你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
生:24 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
生: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把这三条边的长度(生:加起来)对了,就是这个三角形一周的(生:长度)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生:24 厘米)
师:那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图形的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 “什么是周长”
【板书:什么是周长】
师:那看第二个图形,这个树叶它的周长你能得到吗?(学生感觉有困难)
师:大家觉得有困难,但有困难不代表不能呀,想想办法好不好?
生 1:一小段一小段的测量再相加
【出示课件动态图】
生 2:用绳子来量
师:真是一个好方法,有了绳子之后怎么办?
生:用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在一周的地方做上标记)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生操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提供学具袋(树叶、绳子和尺子)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40 厘米 / 42 厘米……
师:嗯,大家的测量都是接近 40 厘米,那么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生:先用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再把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你们也是这样测量的吗?(生:是)
师小结:树叶的边线弯弯曲曲不好测量,我们把弯曲的边线转化成直的线是为了方便?
生:好测量
师:这样的方法叫做?(课件出示化曲为直)一起说一遍(生:化曲为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
师:一起来看,前面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都会测量了,那后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会测量吗?
生:会
师: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我们都会测量了,那在测量周长时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首先我们要找出来一个图形的?(生:一周)对了,再测量出它的?(生:长度) 量出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生: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和测量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练习巩固
1、数一数
师:感谢大家帮淘气解决了测量周长的问题,不过他在玩儿拼图的时候还遇到一些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生:能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这些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 厘米,那它的周长是?
生:4 厘米
师:那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生 1:16 厘米
师:你怎么得到 16 厘米的?
生: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师 4 厘米,4 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就是 4×4=16 厘米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 2:8 厘米
师:哦?为什么是 8 厘米呢?
生:中间的边不算大正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同不同意?(生:同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带生一起数一数)
师:那这个图形呢?
【课件出示新的 “拼图”】
生:10 厘米
师:同意吗?(生:同意)两个图形都是用大小相同的 4 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它们的周长一样吗?(生:不一样)那再看,如果我去掉 1 块把它挪到这儿,现在它的周长是?
【课件出示改变后的 “拼图”】
生:8 厘米
2、比一比
师:对了,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长方形剪成这样的两部分,它们的形状大小一不一样?(生:不一样)那周长呢?认真的想一想
【课件出示剪开的长方形】
生:一样,两个图形都有 3 条边,它们上下两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中间的也一样,所以是一样的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他,所以我们在比较周长的时候不能被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所迷惑,应比较哪儿?
生:边线的长度
3、生活中的周长
师:那么今天我们认识的周长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腰围(腰一周的长度)和花坛栅栏(给花坛安装围栏时要先测量花坛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 “数周长” 的活动,感受在比较周长的时候不能被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所迷惑,而是要比较图形边线的长度,最后一题 “比一比” 是数学知能上的相同类型题,这一题一直是学生的易错题,所以在课堂中拿出来,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为何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四、总结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就接近尾声了,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1:学会了如何测量物体一周的长度.
生 2:学会了怎么测量弯弯曲曲边线图形的周长。
生 3:知道了比较图形的周长时,不受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