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新建路小学的李荣玲,很荣幸能代表新建路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参加第十三届基地教学设计大赛。十几年来,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我聆听过专家对教材的解读,对疑难问题的解感、对教学设计的精彩点评、对教学理念的引领,也目睹了教师们经过同行互助、专家引领后飞速的进步。我真心希望在本次大赛中能得到各位专家、同仁们的指点,使我在教学上有所提高。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数学三年级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什么是周长》,欢迎各位专家、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观点对我和关注此帖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39#r_102711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39#r_102714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39#r_102715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39#r_102712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39#r_121652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39#r_121664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39#r_122477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1939#r_122934
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39#r_123573
团队磨课照片:https://bbs.xsj21.com/t/1939#r_122460
教案一稿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
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看、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边线,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周长的概念。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一周和周长的概念,度量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线、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心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喜欢)森林里的小昆虫也喜欢运动会,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在参加什么运动?爬相同树叶的一周。比赛就要开始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爬过的轨迹是树叶的一周?(蚂蚁爬了一圈)
你们都认为是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周。
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起点开始后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
多生说(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又到起点结束,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师:原来,树叶的一周就是树叶一圈的边线)
板书:一周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看动画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探究周和周长
环节一:感知一周
1、摸周
师:请大家伸出手指按照小蚂蚁爬树叶的方法,摸一摸你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我摸的是课桌表面的一周,从起点开始,绕课桌的边线又回到起点,这就是课桌的一周。
2、描周
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单,用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活动要求:
活动一:请你在活动单上,用彩笔描出小蚂蚁爬过的树叶的一周。
活动二:请你在活动单上,用彩笔描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刚才我们已经用笔描出了树叶和数学书的一周,接下来我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吗?
活动三:认识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周长概念。
课件出示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角”
师:为什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能描一周,而角不能呢?
预设生 1:因为角的边线没有连接起来。
预设生 2:因为角没有封口。
小结:只有封闭图形才可以描出他的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摸、描边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并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
活动二:测量周长
1、测量边线, 获得 “周长” (确定测量对象)
师:这是根据一块正方形的小手绢画出的图形,现在老师想在手绢的一周缝上一条彩色的花边儿,(贴边线)。老师想知道这一周的花边儿有多长,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得用尺子量一量。(儿童已有测量线段的经验被激活)
师:你们组到上面帮老师来量,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测量。
黑板展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 36 厘米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生:这条花边长 36 厘米。
师:太好了,你能给这个长度起个名字吗?
预设生:正方形一周的长度。
师:好,正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我们就说是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封 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教师完成板书: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在建立 “一周” 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 “周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周长的研究对象是一周的边线,周长是对一周长度的刻画,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结果,真切感受到度量对于周长的重要意义。)
2、在获得树叶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出示叶子
你能获得叶子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
根据前面的经验,同学们很快将叶子的边线剥下来,贴在黑板上。测量出叶子的周长是 30 厘米。
小结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正方形和树叶的周长,也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在测量不规则图形 “一周” 边线的过程中,再次深化理解了 “一周”、“周长” 等概念。在不断对比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 “周” 是测量的对象,“长” 是测量的结果,周长的本质即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刻画。渗透度量意识。“周长” 的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核心概念
1、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断完善对 “一周”、“周长” 核心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认知水平。)
四、课堂回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板书:课题)通过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呢?
生:我们认识了 “一周” 与 “周长”。
生:要想知道了图形一周有多长,要用尺子来测量。
。。。。。。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测量数学书的周长。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一周 看 摸 描
周长 测量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活动主题解读
“量感” 是 2021 版新课标新提出的一个核心素养。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数感是可以去掉后缀名词,然后抽象出数,例如一匹马、两头牛、三件衣服,去掉后缀名词,可以抽象出 1、2、3,这就形成了数感。而量感是不可以去掉计量单位,例如一尺、两公里、一两、两公斤、一升、两公升,这样的计量单位是不可以去掉的,如果去掉了计量单位,就让人不明白表达的意思了,这就是量感。
在度量中丰富学生的量感。也就是培养量感的方法。量感就是对量的感受。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长短、大小、质量、速度等方面的感受。培养小学生量感的知识载体比较多,如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货币……
在培养学生 “量感” 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对物体的观察、体验和探究,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让学生的量感以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重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以学生已有学习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程,通过主动思考、合作探索习得新知,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对量的感觉和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看、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教学环节设计中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李老师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边线,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周长的概念。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循序渐进地教会了学生什么是周长,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对量的感知。在建立 “一周” 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 “周长”。
老师在测量不规则图形 “一周” 边线的过程中,让孩子再次深化理解了 “一周”、“周长” 等概念。在不断对比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 “周” 是测量的对象,“长” 是测量的结果,周长的本质即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刻画。渗透度量意识。“周长” 的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
我们常说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量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一次次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知才能够形成和发展的。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我们数学中的测量,而运用好我们的数学,充分发展孩子们的量感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教师在建立 “一周” 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 “周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周长的研究对象是一周的边线,周长是对一周长度的刻画,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结果,真切感受到度量对于周长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 ' 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周长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 “合作和体验” 两个新理念,从授课中,要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到 “什么是周长”,通过摸、描、算、测等活动来感知周长,经历一种生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周长” 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中学生 “体验” 的价值所在。
教学中要体现 “以人为本” 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为了保证参与效率,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又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由于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同时,课堂有时也有些吵闹,难以控制。
这节课虽说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教师基本功还要加强,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还不够完善,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强。
2、在学生理解图形周长的过程中,在指导图形一周的时间安排过长。
3、课堂环节中设计学生测量周长方法单一,没有涉及到借助数格子图边线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修改和尝试,我发现在新课改中,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搬书本,要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重组、完善教材。也体现出我们教师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改的精神,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乐学、会学、善学。
教案二稿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摸、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直尺、软尺、绳、学习单,汇报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对话交流 感知周长
◆突破策略:摸一摸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关于周长你们有哪些了解?
预设生:就是图形的四条边。
......
师:(出示正方形)谁能来指一指。
生指。
师:刚才 “生” 指到了正方形纸片的四条边,你还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摸一摸这四条边?
预设生:我从这里开始,一条边、两条边…… 我摸到四条边。(引导这位学生边说边用手描出了一周的边线。)
师:(随手在起点处标注一面小红旗。)你们注意到了吗?他在指‘边’的时候,从起点开始,(放慢语速) 又回到了起点 。正好指了……”“一圈。”“这个‘一圈’在数学上也有个名字,叫‘一周’。(板书:一周)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桌表面和数学书封面上的一周,再用手摸一摸一周的边线,和同伴说一说。
师:(边说,边操作)你们用手指触摸的这一圈的边线就是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初步感受 “周” 的存在。把抽象的几何要素变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在触摸中感受,感受中理解。为后续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环节二:探究周长概念
◆突破策略
1、描周
师:你们能描出这两个图形一周的边线吗?(出示学习单)描周时注意一定要从起点开始,描图形一周的边线,再回到起点。(课件出示描周方法)
学生动手描周,展示作品,再次感悟周长的概念。
2、猜测
师:描出了这两个图形的一周,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周长短呢?
生大胆质猜测,质疑
预设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因为面大的图形周长长;
。。。。。。
3、量周
师:你们认为周长的长短与面的大小有关,这都是大家的猜想,要想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还要想办法来验证,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么吗?
预设生:测量。
板书:测量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的方法测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先来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先确定测量的工具和测量单位。
(2)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3)记录汇报单,测量结束后整理好测量工具。
汇报模式:
(1)我们选择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测量的单位 ;
(3)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
(4)月牙形的周长是 厘米(取整厘米数),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取整厘米数)。
学生汇报方法。
师:能用绳子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变曲为直来测量图形的周长,你们可真厉害。板书:贴图片
师: 厘米表示什么?
生:月牙形的周长。
师:月牙形的周长就是月牙形一周的长度 ,现在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周长吗?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
师:孩子们哪个图形的周长长,那个图形的周长短?你们有结论了吗?生答。那大家猜测的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大小有关,对吗?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什么有关呢?
预设生:不对,与图形一周的边线有关。
4、数周长
师:前面你们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格子图的边线来数周长。一起读一读要求。
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每个格子的边线是 1 厘米。
(1)数一数图形的周长。
(2)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描、量、数不同图形 “一周” 边线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再次理解 “一周”、“周长” 概念。在不断猜测,对比,总结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 “周” 是测量的对象,“长” 是测量的结果,渗透度量意识。
环节三:总结收获
师:孩子们,关于周长大家是越学越有趣,对周长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测量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非常高兴。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找一找与周长相关的数学知识,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摸 测量(化曲为直)
描
图形 一周 的长度就是图形的 周长。
一、李荣玲老师谈了自己在写备课是的想法:《什么是周长》本节课在引入 “周长” 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 “周长” 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用课件给学生了一个直观明确的认知:周长就是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 “月牙、长方形” 的两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二、樊彩霞老师认为要尊重编者意图,不要随意改变书中的问题串情景。
三、李静老师: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
四、陈文婷老师总结:“什么是周长” 一课的教学,要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应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什么是周长》二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新知教学,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周长,属于几何范畴。基于知识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将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和实践理解两部分。下面具体反思一下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先说优点:
实践理解,梯度深入。
1. 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 “月牙、数学书封面” 的两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2. 量一量,算一算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实践。第一层测量计算规则的图形周长如长方形。通过让学生说一说 “怎么算的?” 来明确图形的周长概念;第二层设置了不规则的图形,月牙形的周长。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认知进一步的深化。
3. 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同时引出了 “化曲为直”、“分段计量” 的测量方法。
不足之处:
1. 导入不适合三年级学生,应激趣导入。
2. 学生在实践活动组织的松散,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要求。应多培养学生的自觉 “收 - 放” 意识。
3.月牙形的测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应深入了解学情。
4. 多对学生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序的逻辑梳理,让孩子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摸、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直尺、软尺、绳、学习单,汇报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突破策略:问题导入 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和想问的吗?
预设生:什么是周?
预设生:周长是不是要测量?
。。。。。。
2、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什么是周长?同学们,咱们国家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的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经历了三个月的太空生活,回到了地球,要和我们一起过中秋。你观察过中秋时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吗?生答,圆形。老师把圆圆的月亮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谁来指一指这个圆形的边线?
活动一:指一指图形和物体的边线
1、学生指。
2、大家注意观察他从起点开始,最后又到起点结束,正好指了 “” 生答,一圈,这个一圈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 “一周”。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的周,用手摸一摸一周的边线,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两名学生答。
◆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初步感受 “周” 的存在。把抽象的几何要素变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在触摸中感受,感受中理解。为后续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环节二:动手实践 探究周长
◆突破策略:动手操作 感知周长
活动二: 尝试描出月牙形的边线
1、机灵狗把弯弯的月亮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你能描出月牙的边线吗?请你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描。
2、机灵狗一共描了四次,我们来看一看淘气狗哪次描了月牙的一周?
指生回答。
你认为哪一次是机灵狗描了月牙的一周呢?
生答。
活动三:用正确的方法描出月牙的边线。
1、接下来用机灵狗正确的方法再来描一描月牙的一周。
生动手描周。(两名同学板演)
2、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月牙形移开露出月牙的边线)刚才同学们所描的是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
(教师板书课题)
3、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月牙形的周长?
生 1: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
生 2: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
活动四:描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1、机灵狗还想描一描数学书的封面,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描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学生动手描数学书的封面的边线。(请一组同学在黑板上演示)
2、说一说 你们是怎么描的,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板演的两个同学回答 。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师:(移开黑板上的数学书封面)数学书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回答:长方形
4、那你们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 ?
生回答: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5、那三角形的周长呢?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答。
6、那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生答。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周活动,感知周长,渗透周长的概念。】
活动五:量一量月牙形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1、要想得出月牙形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测量。请同学们小组 6 人结合,谁先来读一读活动要求。开始吧!(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学生动手量。
2、量好了吗?谁来照着汇报单说一说你们组测量周长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用线绕月牙形的一周,然后拉直线,再用直尺测量线的长度得出月牙形的周长。
师:你们有化曲为直的思想真了不起。
预设生介绍测量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方法。
师:同学们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的测量方法,可真厉害。
。。。。。。
【设计意图: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等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
活动 6: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描。
2、那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呢?我们可以借助格子图的边线来数一数。注意格子图中的重要信息。
1 厘米表示的是?每个小正方形边线的长度。
3、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实践操作,全班交流。
预设
(1)图形 1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学生数格子数量、数一周、数一组邻边……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数出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几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数出了图形的周长。有的同学还能根据图形的特点,想到简便的数法,很会观察。
(2)图形 2
师:谁来分享一下第二个图形是怎么数的?
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数一周、有序数横边和竖边、将图形变成长方形去数。
(3)图形 3
师:第三个图形你们是怎么数的?
预设学生漏数、平移边线数、数一周...
师:能想到这么多方法,很会动脑筋。不管哪种方法,其实都是数出了图形一周包含几个小方格的边长。
【设计意图: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数方格的活动,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通过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周长,回想一下,你是怎么认识周长的?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享。
师:周长在我们生活中非常的常见 ,有关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发现,这节课你就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给学生回顾总结、总结反思的机会。让学生回顾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新建路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摸、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建立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 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周长概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与他人和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数学书封面,直尺、软尺、绳、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关于周长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数学书的四条边。
……
大家对周长有这么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二、动手操作,探究周长
活动一:尝试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1. 描一描
孩子们,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树叶和数学书,咱们分组来描一描他们的边线。女生描树叶边线,男生描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男生注意可以借助尺子来描。
2. 说一说
描完后交流描的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按一笔描完。
生:从起点回到了起点
师:不管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周,再回到起点。
3. 摸一摸
找生活中的实物指一指,摸一摸他们的边线
师:请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找一些物体指一指、 摸一摸物体其中一个面的边线。和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说一说、摸一摸,让学生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周长做铺垫】
活动二:认一认 说一说
1. 课件出示课本问题串 2,让学生自学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自学问题串 2)
学生分享交流
2. 指一指 说一说
师:同桌之间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3. 延伸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谁来说一说, 什么是教室地面的周长?什么是黑板面的周长 ?什么是课桌面的周长 ?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认一认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观感知体验、感悟什么是周长,知道 “一周” 是物体表面或图形的边线,即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运动最后又回到这个点。】
活动三 :小组合作,量一量
1. 看一看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要想得到它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测量 )
2. 做一做
好办法,如果让你测量,你打算选用什么工具呢?
生答:直尺,软尺或没有弹性的绳子等
好,小组合作开始测量。(出示活动要求)
3. 说一说
现在老师请一小组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测量的? (化曲为直,分段测量)
4. 比一比
同学们太棒了, 想了这么多的办法。 你喜欢哪一种办法呢?理由是什么 ?
5. 想一想
在刚才的测量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周长,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四:数一数 出示方格图上的图形。
1. 你能借助格子图数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吗?注意格子图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1 厘米表示什么呢?
2. 先独立完成,分别描图形的边线;再小组合作,探究度量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活动,小组内合作交流,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五:达标检测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周长,回想一下,你是怎么认识周长的?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享。
师:看到你们有这么多收获,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给学生回顾总结、总结反思的机会。让学生回顾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稿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描、摸、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体验” 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一、让学生在拓展中掌握和巩固周长的概念。
通过描一描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的周长;通过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理解了周长;最后,采用量一量,算一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当学生说到用线绕月牙一周,再把用到的这段线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长度时,我适时地表扬:她用到了 “转化” 的思想,把曲的线转化成直的线,能化曲为直,很聪明。
这节课留有遗憾:
1、这次试讲很紧张,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中的有些环节点没有一一呈现,比如:让学生提问的环节和学生摸物体面上的周来感知周长。就显得这节课很平静,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课堂评价语单一,没有激励性。
3、数学教学新思想理念不强,缺乏放手意识,总是牵着学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