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j514

hej514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967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0 10:00:38 +08:00
9 G 99 S 85 B
hej514 的最新回复

量感是对 “量” 的感觉,是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也就是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因此,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 在本节课中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主要体现在 “比出长度单位” 和 “量前估一估” 两个活动中。这些活动将学生对线段上长度的量感扩充到了平面上对周长的量感。

本设计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便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为以后解决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做好准备。

林老师这节课通过辩一辩、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多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建立周长表象并内化周长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即一周的长度, 达到 “形” 与 “数” 的融合, 培养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中设计丰富的多感官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经历、体验与交流,多角度帮助学生达成理解知识本质的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循序渐进地教会了学生什么是周长,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对量的感知。

周长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度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边线的长度,结果就是它的周长。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测量的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教师做的非常好。

教师让学生实物操作” 到 “形象感知” 再到 “抽象概念”。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图形,都能引导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描一描、说一说、辨一辨、想一想、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动,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喜欢周老师的课,尤其是闯关活动设计的好!通过闯关练习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周长的含义,习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以提问的方式开场,用测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这个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老师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建立对 1 厘米的表象,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初步学会用好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 “量感”。

本课通过认识直尺、找到直尺上的 1 厘米、找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等活动,体会度量的思想,发展学生量感,为后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基础。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但很多学生对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 “米” 这个字眼上,他们并不一定知道 1 米实际有多长,长度单位米在生活中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建立起单位长度的空间观念还不太清晰,因此需要大量的活动来丰富学生对米的认识。

量感的培养一定要基于 “1 个单位” 的多层次体验才能得以建构,如果说前面 “借助尺子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教师为学生认识厘米播下的第一粒 “种子”, 那 么这粒种子该如何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生长呢?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的统合,如动脑想、动口辩、动手比画、动眼寻找等,通过多层次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反复体验 “1 厘米” 的计量单位,在体验中获得对 “1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独特、丰富、准确的感受,从而建构清晰、牢固、鲜活的 1 厘米的长度表象。

刘老师的课构思新颖,有创意,而且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中有关计量单位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不同的感官,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非常成功,值得学习。

老师能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量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教学,让我们知道学会学习 ,就是培养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高效率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会学习包含 三个层次。 即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方法技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思考通过怎样的教学途径以及何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力和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 “量感”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判断比较,并对数量关系的模型进行优化,老师做的很到位。

设计了丰富的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亲历量的形成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计量单位表象,从而发展量感。

张老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教材通过设计动物乐园买票时的情境,引入 1 米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米” 的必要性。

唐老师在课堂上渗透关于测量发展 “数学史” 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测量意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增进对 “米” 这一长度单位中重要的 “量” 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测量舞台的长度,再次感受度量的本质是看测量对象里有多少个度量单位,以此发展量感,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6:15 · PVG 14:15 · LAX 23:15 · JFK 02:1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