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玲

李荣玲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66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2 09:13:11 +08:00
10 G 0 S 75 B
李荣玲 的最新回复

三稿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描、摸、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体验” 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一、让学生在拓展中掌握和巩固周长的概念。

通过描一描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的周长;通过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理解了周长;最后,采用量一量,算一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当学生说到用线绕月牙一周,再把用到的这段线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长度时,我适时地表扬:她用到了 “转化” 的思想,把曲的线转化成直的线,能化曲为直,很聪明。

这节课留有遗憾:

1、这次试讲很紧张,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中的有些环节点没有一一呈现,比如:让学生提问的环节和学生摸物体面上的周来感知周长。就显得这节课很平静,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课堂评价语单一,没有激励性。

3、数学教学新思想理念不强,缺乏放手意识,总是牵着学生走。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新建路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摸、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建立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 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周长概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与他人和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数学书封面,直尺、软尺、绳、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关于周长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数学书的四条边。

……

大家对周长有这么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二、动手操作,探究周长

活动一:尝试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1. 描一描

孩子们,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树叶和数学书,咱们分组来描一描他们的边线。女生描树叶边线,男生描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男生注意可以借助尺子来描。

2. 说一说

描完后交流描的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按一笔描完。

生:从起点回到了起点

师:不管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周,再回到起点。

3. 摸一摸

找生活中的实物指一指,摸一摸他们的边线

师:请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找一些物体指一指、 摸一摸物体其中一个面的边线。和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说一说、摸一摸,让学生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周长做铺垫】

活动二:认一认 说一说

1. 课件出示课本问题串 2,让学生自学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自学问题串 2)

学生分享交流

2. 指一指 说一说

师:同桌之间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3. 延伸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谁来说一说, 什么是教室地面的周长?什么是黑板面的周长 ?什么是课桌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认一认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观感知体验、感悟什么是周长,知道 “一周” 是物体表面或图形的边线,即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运动最后又回到这个点。】

活动三 :小组合作,量一量

1. 看一看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要想得到它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测量

2. 做一做

好办法,如果让你测量,你打算选用什么工具呢?

生答:直尺,软尺或没有弹性的绳子等

好,小组合作开始测量。(出示活动要求)

3. 说一说

现在老师请一小组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测量的? (化曲为直,分段测量)

4. 比一比

同学们太棒了, 想了这么多的办法。 你喜欢哪一种办法呢?理由是什么

5. 想一想

在刚才的测量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周长,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四:数一数 出示方格图上的图形。

1. 你能借助格子图数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吗?注意格子图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1 厘米表示什么呢?

2. 先独立完成,分别描图形的边线;再小组合作,探究度量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活动,小组内合作交流,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五:达标检测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周长,回想一下,你是怎么认识周长的?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享。

师:看到你们有这么多收获,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给学生回顾总结、总结反思的机会。让学生回顾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摸、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直尺、软尺、绳、学习单,汇报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突破策略:问题导入 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和想问的吗?

预设生:什么是周?

预设生:周长是不是要测量?

。。。。。。

2、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什么是周长?同学们,咱们国家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的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经历了三个月的太空生活,回到了地球,要和我们一起过中秋。你观察过中秋时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吗?生答,圆形。老师把圆圆的月亮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谁来指一指这个圆形的边线?

活动一:指一指图形和物体的边线

1、学生指。

2、大家注意观察他从起点开始,最后又到起点结束,正好指了 “” 生答,一圈,这个一圈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 “一周”。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的周,用手摸一摸一周的边线,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两名学生答。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初步感受 “周” 的存在。把抽象的几何要素变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在触摸中感受,感受中理解。为后续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环节二:动手实践 探究周长

◆突破策略:动手操作 感知周长

活动二: 尝试描出月牙形的边线

1、机灵狗把弯弯的月亮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你能描出月牙的边线吗?请你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描。

2、机灵狗一共描了四次,我们来看一看淘气狗哪次描了月牙的一周?

指生回答。

你认为哪一次是机灵狗描了月牙的一周呢?

生答。

活动三:用正确的方法描出月牙的边线。

1、接下来用机灵狗正确的方法再来描一描月牙的一周。

生动手描周。(两名同学板演)

2、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月牙形移开露出月牙的边线)刚才同学们所描的是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

(教师板书课题)

3、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月牙形的周长?

生 1: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

生 2: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

活动四:描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1、机灵狗还想描一描数学书的封面,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描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学生动手描数学书的封面的边线。(请一组同学在黑板上演示)

2、说一说 你们是怎么描的,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板演的两个同学回答 。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师:(移开黑板上的数学书封面)数学书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回答:长方形

4、那你们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 ?

生回答: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5、那三角形的周长呢?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答。

6、那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生答。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周活动,感知周长,渗透周长的概念。】

活动五:量一量月牙形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1、要想得出月牙形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测量。请同学们小组 6 人结合,谁先来读一读活动要求。开始吧!(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学生动手量。

2、量好了吗?谁来照着汇报单说一说你们组测量周长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用线绕月牙形的一周,然后拉直线,再用直尺测量线的长度得出月牙形的周长。

师:你们有化曲为直的思想真了不起。

预设生介绍测量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方法。

师:同学们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的测量方法,可真厉害。

。。。。。。

【设计意图: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等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   

活动 6: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描。

2、那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呢?我们可以借助格子图的边线来数一数。注意格子图中的重要信息。

1 厘米表示的是?每个小正方形边线的长度。

3、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实践操作,全班交流。

预设

(1)图形 1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学生数格子数量、数一周、数一组邻边……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数出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几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数出了图形的周长。有的同学还能根据图形的特点,想到简便的数法,很会观察。

(2)图形 2

师:谁来分享一下第二个图形是怎么数的?

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数一周、有序数横边和竖边、将图形变成长方形去数。

(3)图形 3

师:第三个图形你们是怎么数的?

预设学生漏数、平移边线数、数一周...

师:能想到这么多方法,很会动脑筋。不管哪种方法,其实都是数出了图形一周包含几个小方格的边长。

【设计意图: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数方格的活动,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通过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周长,回想一下,你是怎么认识周长的?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享。

师:周长在我们生活中非常的常见 ,有关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发现,这节课你就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给学生回顾总结、总结反思的机会。让学生回顾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二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新知教学,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周长,属于几何范畴。基于知识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将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和实践理解两部分。下面具体反思一下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先说优点:

实践理解,梯度深入。

1. 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 “月牙、数学书封面” 的两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2. 量一量,算一算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实践。第一层测量计算规则的图形周长如长方形。通过让学生说一说 “怎么算的?” 来明确图形的周长概念;第二层设置了不规则的图形,月牙形的周长。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认知进一步的深化。

3. 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同时引出了 “化曲为直”、“分段计量” 的测量方法。

不足之处:

1. 导入不适合三年级学生,应激趣导入。

2. 学生在实践活动组织的松散,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要求。应多培养学生的自觉 “收 - 放” 意识。

3.月牙形的测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应深入了解学情。

4. 多对学生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序的逻辑梳理,让孩子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一、李荣玲老师谈了自己在写备课是的想法:《什么是周长》本节课在引入 “周长” 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 “周长” 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用课件给学生了一个直观明确的认知:周长就是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 “月牙、长方形” 的两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二、樊彩霞老师认为要尊重编者意图,不要随意改变书中的问题串情景。

三、李静老师: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

四、陈文婷老师总结:“什么是周长” 一课的教学,要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应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案二稿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摸、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直尺、软尺、绳、学习单,汇报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对话交流 感知周长

◆突破策略:摸一摸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关于周长你们有哪些了解?

预设生:就是图形的四条边。

......

师:(出示正方形)谁能来指一指。

生指。

师:刚才 “生” 指到了正方形纸片的四条边,你还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摸一摸这四条边?

预设生:我从这里开始,一条边、两条边…… 我摸到四条边。(引导这位学生边说边用手描出了一周的边线。)

师:(随手在起点处标注一面小红旗。)你们注意到了吗?他在指‘边’的时候,从起点开始,(放慢语速) 又回到了起点 。正好指了……”“一圈。”“这个‘一圈’在数学上也有个名字,叫‘一周’。(板书:一周)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桌表面和数学书封面上的一周,再用手摸一摸一周的边线,和同伴说一说。

师:(边说,边操作)你们用手指触摸的这一圈的边线就是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初步感受 “周” 的存在。把抽象的几何要素变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在触摸中感受,感受中理解。为后续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环节二:探究周长概念

◆突破策略

1、描周

师:你们能描出这两个图形一周的边线吗?(出示学习单)描周时注意一定要从起点开始,描图形一周的边线,再回到起点。(课件出示描周方法)

学生动手描周,展示作品,再次感悟周长的概念。

2、猜测

师:描出了这两个图形的一周,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周长短呢?

生大胆质猜测,质疑

预设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因为面大的图形周长长;

。。。。。。

3、量周

师:你们认为周长的长短与面的大小有关,这都是大家的猜想,要想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还要想办法来验证,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么吗?

预设生:测量。

板书:测量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的方法测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先来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先确定测量的工具和测量单位。

(2)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3)记录汇报单,测量结束后整理好测量工具。

汇报模式:

(1)我们选择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测量的单位 ;

(3)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

(4)月牙形的周长是 厘米(取整厘米数),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取整厘米数)。

学生汇报方法。

师:能用绳子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变曲为直来测量图形的周长,你们可真厉害。板书:贴图片

师: 厘米表示什么?

生:月牙形的周长。

师:月牙形的周长就是月牙形一周的长度 ,现在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周长吗?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

师:孩子们哪个图形的周长长,那个图形的周长短?你们有结论了吗?生答。那大家猜测的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大小有关,对吗?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什么有关呢?

预设生:不对,与图形一周的边线有关。

4、数周长

师:前面你们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格子图的边线来数周长。一起读一读要求。

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每个格子的边线是 1 厘米。

(1)数一数图形的周长。

(2)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描、量、数不同图形 “一周” 边线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再次理解 “一周”、“周长” 概念。在不断猜测,对比,总结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 “周” 是测量的对象,“长” 是测量的结果,渗透度量意识。

环节三:总结收获

师:孩子们,关于周长大家是越学越有趣,对周长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测量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非常高兴。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找一找与周长相关的数学知识,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摸 测量(化曲为直)

图形 一周 的长度就是图形的 周长。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 ' 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周长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 “合作和体验” 两个新理念,从授课中,要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到 “什么是周长”,通过摸、描、算、测等活动来感知周长,经历一种生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周长” 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中学生 “体验” 的价值所在。

 教学中要体现 “以人为本” 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为了保证参与效率,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又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由于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同时,课堂有时也有些吵闹,难以控制。    

这节课虽说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教师基本功还要加强,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还不够完善,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强。

2、在学生理解图形周长的过程中,在指导图形一周的时间安排过长。

3、课堂环节中设计学生测量周长方法单一,没有涉及到借助数格子图边线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修改和尝试,我发现在新课改中,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搬书本,要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重组、完善教材。也体现出我们教师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改的精神,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乐学、会学、善学。

教师让学生动手描一描时,会发现,有些图形没有办法回到起点,所以我们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并且通过动手引出了 “封闭图形”,进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认识厘米,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师通过测量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周长,培养了估算意识,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周长是边线一周的 “长度”,一周是前提,长度是本质。达到 “形” 与 “数” 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增强量感。

教师鼓励学生在 “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认一认” 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周长。

教师让孩子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孩子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师让学生实物操作” 到 “形象感知” 再到 “抽象概念”。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图形,都能引导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描一描、说一说、辨一辨、想一想、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动,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教师让学生 “描一描”、“摸一摸” 等活动 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教学环节,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活动主题解读

“量感” 是 2021 版新课标新提出的一个核心素养。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数感是可以去掉后缀名词,然后抽象出数,例如一匹马、两头牛、三件衣服,去掉后缀名词,可以抽象出 1、2、3,这就形成了数感。而量感是不可以去掉计量单位,例如一尺、两公里、一两、两公斤、一升、两公升,这样的计量单位是不可以去掉的,如果去掉了计量单位,就让人不明白表达的意思了,这就是量感。

在度量中丰富学生的量感。也就是培养量感的方法。量感就是对量的感受。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长短、大小、质量、速度等方面的感受。培养小学生量感的知识载体比较多,如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货币……

在培养学生 “量感” 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对物体的观察、体验和探究,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让学生的量感以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教案一稿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

教学设计

新建路小学 李荣玲

【选课思考】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教材分析】

“周长”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图形与几何”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看、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边线,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周长的概念。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一周和周长的概念,度量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线、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心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喜欢)森林里的小昆虫也喜欢运动会,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在参加什么运动?爬相同树叶的一周。比赛就要开始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爬过的轨迹是树叶的一周?(蚂蚁爬了一圈)

你们都认为是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周。

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起点开始后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

多生说(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又到起点结束,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师:原来,树叶的一周就是树叶一圈的边线)

板书:一周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看动画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探究周和周长

环节一:感知一周

1、摸周

师:请大家伸出手指按照小蚂蚁爬树叶的方法,摸一摸你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我摸的是课桌表面的一周,从起点开始,绕课桌的边线又回到起点,这就是课桌的一周。

2、描周

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单,用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活动要求:

活动一:请你在活动单上,用彩笔描出小蚂蚁爬过的树叶的一周。

活动二:请你在活动单上,用彩笔描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刚才我们已经用笔描出了树叶和数学书的一周,接下来我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吗?

活动三:认识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周长概念。

课件出示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角”

师:为什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能描一周,而角不能呢?

预设生 1:因为角的边线没有连接起来。

预设生 2:因为角没有封口。

小结:只有封闭图形才可以描出他的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摸、描边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并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

活动二:测量周长

1、测量边线, 获得 “周长”  (确定测量对象)

师:这是根据一块正方形的小手绢画出的图形,现在老师想在手绢的一周缝上一条彩色的花边儿,(贴边线)。老师想知道这一周的花边儿有多长,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得用尺子量一量。(儿童已有测量线段的经验被激活)

师:你们组到上面帮老师来量,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测量。

黑板展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 36 厘米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生:这条花边长 36 厘米。

师:太好了,你能给这个长度起个名字吗?

预设生:正方形一周的长度。

师:好,正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我们就说是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封 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教师完成板书: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在建立 “一周” 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 “周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周长的研究对象是一周的边线,周长是对一周长度的刻画,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结果,真切感受到度量对于周长的重要意义。)

2、在获得树叶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出示叶子

你能获得叶子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

根据前面的经验,同学们很快将叶子的边线剥下来,贴在黑板上。测量出叶子的周长是  30 厘米。

小结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正方形和树叶的周长,也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在测量不规则图形 “一周” 边线的过程中,再次深化理解了 “一周”、“周长” 等概念。在不断对比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 “周” 是测量的对象,“长” 是测量的结果,周长的本质即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刻画。渗透度量意识。“周长” 的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核心概念

1、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断完善对 “一周”、“周长” 核心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认知水平。)

四、课堂回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板书:课题)通过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呢?

生:我们认识了 “一周” 与 “周长”。

生:要想知道了图形一周有多长,要用尺子来测量。

。。。。。。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测量数学书的周长。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一周

周长 测量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04:30 · PVG 12:30 · LAX 21:30 · JFK 00:3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