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2019 冬 五年级 “空间观念” 专题研究帖
欢迎您加入第十一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 “悦读” 教材主题活动暨 2019 教师网络冬令营活动!
请各位报名参加五年级悦读活动的老师尽快加入到 “2019 五年级 空间观念 寒假悦读” CCtalk 群,群号: 85266886
欢迎老师们踊跃留言评论 :)
2019 “空间观念” 冬令营悦读活动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平移》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小学 韩雪
教学内容:P25—26 页平移
教学目标: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直观地导入平移。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
3.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平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找出关键点划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掌握平移后图形的变化情况与不变的图形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 投影仪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 “五星红旗升起” 的视频。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冠军是马琳,亚军是王皓,季军是王励勤,为中国一起得了三块奖牌,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
2.感知平移运动的方式。 五星红旗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吗?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以简单的直观思维为主,对图形和空间也是通过直观的感受形成认知和记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尽量运用教学辅助工具,如通过展示品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反映图形形状和空间维度,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 出示教材 25 页的第一个问题。 题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在画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的图形时,先考虑哪个条件?如何画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我们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所有的对应点都应满足向左平移 4 格的要求。
(2)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的图形。
(3) 教师巡视,找出学生的典型错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①平移的方向不对。 ②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4)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先要确定平移的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的关键点 (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形相同的图形。 师小结: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皮亚杰曾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 课件出示教材 25 页第二个问题。请学生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 4 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
(2)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的方向不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教师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迁移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学会观察,体现 “动态” 的教与学。在有趣、具体的情境教学中,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但是要注意一定要有明确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动手操作学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它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这样他们的空间观念会更易于形成和巩固。
3.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 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四个角上的点。
(2) 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3) 连点成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获得知识,使学生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获得知识,使学生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必须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参与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加强空间观念。
四、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先向左平移 5 格,再向上平移 5 格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画出连续平移两次后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的过程。
2.完成教材 26 页 “练一练” 1、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师生共同帮助。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课堂总结
1.交流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评价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
六、布置作业 教材 26 页 “练一练” 3、4 题。
[147763165发表于2019-3-1214:2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101&ptid=56889)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校韩雪五下《平移》
以 “看、想,做,说”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执教者: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 蒋 婕
指 导: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郑大明
【设计背景】
本节课隶属于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板块。曹培英老师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中指出,空间能力由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空间想象及其他思维组成。小学生空间观念主要定位在空间表象上,但不排除空间想象。而空间知觉是空间表现的基础,空间想象又发展了空间表象。咱们教材中心提供的学习资料中也有许多专家和老师提出咱们五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在直观想象与简单分析抽象阶段表现比较好。观察,分析,推理,操作,交流活动是学生空间表象及空间想象最近发展区。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看(观察),想(想象,分析,推理),做(操作),说(交流)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本单元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确定位置(一)》,《确定位置(二)》两课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经验,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和 8 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知道在平面内可以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材创设具体的平面图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丰富了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本节课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 “方向和位置” 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以前的确定位置来说,本节课学生需要运用到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较为困难。教材创设了老师带领同学去参观动物园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掌握本节内容。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感知如何确定物体的方向,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感知如何确定在同一个方向上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三个问题则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
三、我们的思考
1. 对教材内容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会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8 个方向,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有一定的确定位置经验。但要运用到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相结合来确定位置,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其中又需运用到以一个方向为标准,测量角度,即用象限角描述方向,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础知识要求都比较高。
教材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的情境,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主情境的提供,让学生少了陌生感,但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时,学生发现熊猫馆和狮虎山都在喷泉广场的东北面,由此产生需要更准确的描述才能讲清熊猫馆方向的需要。怎样描述才更清楚呢?学生也许能主动想到以前学习的关于 “角” 的知识,也可能通过学习教材发现可以借用标准方向和角度相结合来描述。但以哪个方向为标准?朝哪个方向偏?多少度?怎样测量角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而在其它场馆和方向干扰较多的情况下,学生不太容易观察到以北为标准偏东 20°,或以东为标准偏北 70°。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较大困难。当学生理清个问题后,第二个,第三个问题相对来说对学生空间感要求没那么高,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 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会运用,更要形成对上下的数学认识,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步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建立模型和综合运用。
第一,认真观察,产生认知冲突,体会需要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
第二,直观想象,尝试操作,学会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
第三,再次观察,想象推理,体会仅用方向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四,动手实践,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位置。
第五,综合运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发展学生空间
观念。
3. 对教学目标的定位
基于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思考,我们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第二,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四,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语言描述等途径,积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4. 对教学难点的思考
基于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 8 个方向,有需要从两个方向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经验,也有测量角度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但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在足够的空间想象基础上,开展测量操作活动,再抽象成文字符号加以描述。对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
如何突破上述难点,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我们采用认真观察,直观想象,分析推理,动手操作,语言描述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蒋婕发表于2019-3-1215: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182&ptid=56889)
以 “看、想,做,说”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执教者: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 蒋 婕
指 导: ...
【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物体位置的知识,在二年级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 8 个方向的知识,又在四年级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线图。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虽具备以上知识,但用象限角(例:北偏东 20° 的角)加距离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只有这两个能力具备了,解决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学生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路线图。
2. 学生的思维基础
相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五年级学生已具较强的直观想象能力,也具备简单分析抽象能力。但当他们想象,抽象能力达不到需要解决问题的要求时,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建立空间想象并抽象成空间位置关系。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创设观察,操作,想象等丰富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的习惯与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习惯方面,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倾听,能和好的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方面,他们知道怎样阅读教材,会观察,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能比较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勇于想象,敢于质疑,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据刘晓玫在《构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几何课程》一文中指出,通过调查发现,五年级学生在完全直观想象阶段和直观想象与简单分析抽象阶段表现都较好,也说明学生有完成本节内容的能力基础。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65-66 页《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 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语言描述等途径,积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5.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我们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科院倡导的的 “四学” 模式,即首学(独立学习),互学(小组合作),群学(全班交流),共学(提炼总结)四环节展开教学活动。老师将整堂课还给学生,通过一些启发式,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只有熊猫馆吗?怎样才能说清楚熊猫馆到底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分析,推理,交流等活动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互学,群学环节基本为生生对话形式,老师只在共学环节提炼总结时采用师生对话形式适时介入,帮助学生将通过自身获取的知识系统化。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单;书、直尺,量角器,文具盒、本子。
【教学过程】
第一,观察体验,自由想象,产生认知冲突。
第二,观察图形,尝试操作,学会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
第三,再次观察,想象推理,体会仅用方向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四,明确要素,用语言描述两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第五,综合运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发展学生空间
观念。
(一)了解前测,引入新知。
师出示前测题单,分别找出 A,B 两个小组不同情况的代表作展示。
76577659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平移》教学分享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李玉明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平移》,结合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我将从背景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流程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时曾对于平移进行过初步的感知,因此学生对于平移现象并不陌生,而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画图活动,画出平移图形,积累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经验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学习新知,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真真切切体会平移的运动变化,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体会平移的特点,并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生活实际和事例,感知平移现象。
4、在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且掌握平移后图形特点
难点:能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体验 “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中的运动情况” 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发展平移的空间观念。通过 “说一说、画一画” 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再现平移的过程以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教具、方格纸学具(带图)。
五、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活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操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加深,拓展迁移;再次巩固、总结反馈。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图片,通过对几种平移现象的演示以及学生的举例,勾起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记忆,在此基础上为下面认知平移方向、距离做铺垫。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怎样移?
出示图片:画出小红旗在方格纸中向左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再动手操作前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平移时,方向和距离是整体上的,为后面作图做准备。在作图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后与同伴交流,可以再此过行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资源共享,部分出现错误的学生会在此过程中意识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学生展示,明确画出小旗的几种方法,例如:确定一个点后,将这个点进行平移,平移后再完善图形,或者确定图形的几个关键点,讲各个点进行平移后再连接各点是图形完整,出现错误做法不要逃避,而是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从而加深对平移距离的认知,明确平移的关键要素:方向和距离。
活动二:怎样画?
出示图片,画出将小旗向上平移 4 个格后的图形
学生在了解平移图形的画法后,结合平移活动体会图形平移变化前后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于平移方法的体会,获得对图形平移方法的直观体会。)
(三)巩固加深,拓展迁移
本环节是在上面学生探究出图形平移方法的基础上会图形平移画法的熟悉与巩固,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分析抽象出图形两次平移的过程以及前后的大小、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特点。
(四)再次巩固,总结反馈
出示课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图形平移的画法,同时体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与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平移前后图形特点的理解。
最后利用简洁明了的板书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词语再次加深印象,以便学生在见到这些词语时联想到其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拓展。
(五)板书设计:
平移
方向 距离
对应点
大小、形状不变
2018 冬 令 营 “空间观念”
五年级《平移》教学设计
大庆市林甸县红旗镇中心小学 周景艳
一。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图形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设计理念:
1.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实物与他们所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的 “图形的平移” 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内容。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初步体会平移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平移。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空间想象力稍差。我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在画图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难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七、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及本课在数学中的地位,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我采用的是观察图片引入。运用多媒体直观动感的优势,建立这种运动的具体感性认识,因而引出课题,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平移》。(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此环节我主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抽象出实物的本质,从而建立空间观念。)
环节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本课情景图,帮助学生回忆准确的数学概念.
接着出示所要平移的图形,学生对原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自己探索画一画平移后的图形。(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位置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生活实物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学生通过课件中实物所处方位的感知,就这样通过看一看观察感知、画一画动手画图等由浅入深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第一次对比淘气、笑笑不同的画图过程。学生虽然对于点的平移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两个图形间的距离。第二次我用课件形式动态比较了淘气和笑笑平移后的图形,强调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的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要以某个点做基准,去数这个点平移的格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在研究和思考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第三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数学活动空间。同时展示作品和小组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确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能改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获得感性经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体验,形成空间表象,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方法,获得对图形平移方法的直观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步: 通过学生的对比和动手操作,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设计意图:教师留给学生实践、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培养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的习惯。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掌握平移的方法,形成空间观念。)
第五步: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完成小船的平移,这是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平移问题,需经过两次不同方向的平移,得到平移后的图形。(设计意图:目的是发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平移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小船每次平移时,形状和大小都不会发生改变,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方向和距离。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环节三: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针对性练习。判断题、水平方向的平移练习、还有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综合练习等。对于优等生设计了一些灵活性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空间发展水平上,都能得到训练与提升。(设计意图:基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既体现了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空间能力。使他们的空间观念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提升。)
环节四:小结
课件出示通过平移后产生的图案,学生欣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空间创造力,使学生学以致用。
环节五: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设计,并收集生活中通过平移产生的图案,丰富自己的创造与设计。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也是一节课的重点体现。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和学生经历实践、探究、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有章可循,将抽象的数学平移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单。
[蒋婕发表于2019-3-1215: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182&ptid=56889)
以 “看、想,做,说”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执教者: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 蒋 婕
指 导: ...
蒋老师对于空间观念的思考与做法很有创意,并且教学设计得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产生认知冲突,体会需要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其次,尝试操作,学会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而后,再次观察,想象推理,体会仅用方向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且动手实践,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位置。最后,综合运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发展学生空间。认真拜读后,我受教啦!
[李玉明发表于2019-3-1215: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187&ptid=56889)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平移》教学分享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李玉明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 ...
李老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体验 “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中的运动情况” 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 “说一说、画一画” 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再现平移的过程以及平移后的图形。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实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147763165发表于2019-3-1213: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055&ptid=56889)
本次活动,我受益匪浅。相信大家也是这样,欢迎大家来留言。
通过这次悦读冬令营空间观念的分享活动,我真是受益匪浅,同时也感慨万千。看到这些教育界的精英们,把自己的独特设计呈现在屏幕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就五年级的《平移》的分享,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那一幅幅精美的课件、那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见解,都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感谢组织者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与教学活动之中,并且在教学中,多思考、多研究,争取有更大的进步与提升!
[李玉明发表于2019-3-1215: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187&ptid=56889)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平移》教学分享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李玉明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 ...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学习新知,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真真切切体会平移的运动变化,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使我对《平移》这一课又有了新的思考与改进,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与交流。
本帖最后由 说好我不哭 于 2019-3-12 20:35 编辑
大家好!我是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第四小学的数学教师姜世卓。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共同学习!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平移》
说教材: 我将从课标维度和教材维度进行分析。课标维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教材维度:小学阶段 “图形的运动” 这一内容的学习共有 4 次。第一学段安排的两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其中,二年级上册是在活动中获得空间概念,三年级下册是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本次是第三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对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空间观念。第四次学习是在六年级下册。
本帖最后由 说好我不哭 于 2019-3-12 20:37 编辑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将一些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而本课要求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然后判断图形平移前后的方向和距离。因此,对于我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以及数学基本思想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操作经验、思考经验、探究经验、解决问题策略经验、语言表达经验等)
教法、学法: 小组探究,重在让学生 “探讨中学” 贯穿 “先学后教、启发帮助” 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倾听对话、质疑反思” 的学习方式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 探索并掌握平移的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帖最后由 说好我不哭 于 2019-3-12 20:39 编辑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从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巩固图形平移的画法。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磁性板贴。
学具准备:情境图卡片、纸、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设计意图:再现生活经验,形成空间观念。)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现象吗?(学生动手做)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及建立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二、做中思考,探索方法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师:出示教材主题图(小国旗),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应该怎样画呢?
先观察然后让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的图形。(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空间观念。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同时,借助于让学生尝试画出移动后的图形,充分利用想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找到点不一定能画出和原来的图形一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确定点后还要看原来图形中每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格。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平移小旗?
生:找到图形上所有的关键点,把关键点平移后,再顺次连接各点。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2、学生讨论:“笑笑移动后的结果怎么和淘气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笑笑将小旗向左平移的 7 格。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应用,深化空间观念。通过笑笑淘气方法的对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3、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师:请你画出小旗向上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设计意图:加强操作感知,获得空间观念。通过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和巩固。)
4、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
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第三、连点成形。
三、拓展延续,深度思考
1、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向下平移 3 格,再向右平移 4 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画出两次平移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过程。
2、完成教材第 25 页第 1、2、3、4 题。
(设计意图:加强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交流感受,质疑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移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
平移
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起点 移点 连点成形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有幸参加此次活动,觉得收获颇丰。每一次听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就感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同课异构让我知道了一节课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也启发了我的教学思路。感谢北师大悦读活动,感谢各位老师们!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平移》教学分享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李玉明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平移》,结合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我将从背景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流程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期间会有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及同仁多多包涵。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时曾对于平移进行过初步的感知,因此学生对于平移现象并不陌生,而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画图活动,画出平移图形,积累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经验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学习新知,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真真切切体会平移的运动变化,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体会平移的特点,并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生活实际和事例,感知平移现象。
4、在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且掌握平移后图形特点
难点:能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体验 “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中的运动情况” 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发展平移的空间观念。通过 “说一说、画一画” 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再现平移的过程以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教具、方格纸学具(带图)。
五、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活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操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加深,拓展迁移;再次巩固、总结反馈。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图片,通过对几种平移现象的演示以及学生的举例,勾起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记忆,在此基础上为下面认知平移方向、距离做铺垫。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怎样移?
出示图片:画出小红旗在方格纸中向左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再动手操作前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平移时,方向和距离是整体上的,为后面作图做准备。在作图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后与同伴交流,可以再此过行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资源共享,部分出现错误的学生会在此过程中意识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学生展示,明确画出小旗的几种方法,例如:确定一个点后,将这个点进行平移,平移后再完善图形,或者确定图形的几个关键点,讲各个点进行平移后再连接各点是图形完整,出现错误做法不要逃避,而是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从而加深对平移距离的认知,明确平移的关键要素:方向和距离。
活动二:怎样画?
出示图片,画出将小旗向上平移 4 个格后的图形
学生在了解平移图形的画法后,结合平移活动体会图形平移变化前后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于平移方法的体会,获得对图形平移方法的直观体会。)
(三)巩固加深,拓展迁移
本环节是在上面学生探究出图形平移方法的基础上会图形平移画法的熟悉与巩固,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分析抽象出图形两次平移的过程以及前后的大小、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特点。
(四)再次巩固,总结反馈
出示课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图形平移的画法,同时体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与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平移前后图形特点的理解。
最后利用简洁明了的板书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词语再次加深印象,以便学生在见到这些词语时联想到其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拓展。
(五)板书设计:
平移
方向 距离
对应点
大小、形状不变
[说好我不哭发表于2019-3-1310: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8429&ptid=56889)
用旧知引新知,通过对几种平移现象的演示以及学生的举例,勾起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记忆,在此基础上为下 ...
李老师,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体验 “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中的运动情况” 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发展平移的空间观念。通过 “说一说、画一画” 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再现平移的过程以及平移后的图形。
郑州金水李佳 :第一次参加北师大悦读活动,被全国各地优秀的老师们的专业、执着和严谨的精神所折服!很多老师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工作,悦读书籍、课程标准、论文期刊等等。自己的教学设计也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特别是开学以后,老师们白天工作,但在晚上依然准时参加活动,不辞辛苦!
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优化学生几何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过程:(1)建立形成空间观念(2)发展培养空间观念(3)巩固提升空间观念。图形几何领域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版块,学生建构每个版块知识点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每个版块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每个版块教学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做到 “有的放矢”。
轴对称的再认识二这节课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性,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从一张图片入手,让学生说出这个图片第一眼你看到的是什么?是男人的正脸还是男人的侧脸?(一个人的半张脸。)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人长什么样吗?根据半张脸就能想象出整张脸的样子就用到了对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对称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过程”。基于以上课标的思考,本节课通过一条主线、二个问题、三大活动 四条脉络(思维导图呈现)来落实四维教学目标。
(二、三个活动)
活动一:论 —— 画(建立形成空间观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几何空间表象。再利用体验+想象形成空间,积累想象经验以便学生获得良好的空间认知,充分体验与感悟空间观念。
1、 自学 -- 独立思考
出示课例情境图片,提出 “你能想象一下它的另一半吗?” 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 互学 -- 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先出总的要求,再一项一个图片出)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小组合作要求如下:
(1)先观察淘气所画,独立思考和你想象的图案一致吗?(思、论)
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然联想和回忆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内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如果要你画,你想怎样画?(想、画)
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观察和想象的重要作用,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比较两幅对称图,在小组内说说哪里不一样?(汇、结)
这个环节侧重于学生的互动交流、质疑、思辨、归纳和提炼,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帮助学生由具体逐渐到抽象的过程。
3、 展学 -- 汇报演示,分享方法
孩子们可能会说,生 1:淘气画出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画得不对。 生 2:房子下面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 2 格,最右边一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 2 格,所以他画得不对。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落实生本理念,最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行探究出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提炼方法,并自行结合方法再次检查和修正自己的作品。
4、 拓学 — 不同对称轴方向
这三幅图有什么不同?画一画,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三道题是借助学生先前的经验,进行的更深一层的探究,是点、线、面三个方面的尝试与考验,让学生体会三者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形成空间观念。
活动二:思 —— 用(发展培养空间观念)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及内化吸收,积累新的知识经验,在多感官参与过程中,再优化已有的空间观念。
以递进式开放性闯关游戏进行(每个配一张图表示)
第一关 巧夺天工:利用对称的知识帮助小羊有序的逃到河对岸。
第二关火眼金睛 :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
第三关 巅峰对决: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补全汉字,由补全轴对称图形上升到补全轴对称汉字,实现方法的应用。
此闯关游戏通过画图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每一次活动的不断深入,都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巩固所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活动三:延 —— 觉(巩固提升空间观念)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考外化,再次巩固提升。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欣赏,你还能找出教室中或者身边还有轴对称图形或物体吗?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和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并引出讲解身体上的轴对称。最后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现场制作出轴对称图形,并进行全班评比展示。以此来逐步形成几何体的空间表象,培养空间观念。
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 “画中学、学中思、思中觉”,并很好地完成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PPT 呈现)
知识与技能:合作交流,总结方法。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理解轴对称特征)
数学思考: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探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探究画图方法)
问题解决: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画出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的画图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应用方法)
4、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获得经验、发展空间)
纵观全课,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改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最后以口诀记忆:“关键点,选关键,点轴距离数格算。细心找准对称点,有序连点图形现。” 空间观念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小学生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比较薄弱的, 我们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形成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提升数学素养。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感恩遇见 感谢学习平台,让我们畅所欲言,参透 “空间观念”,边学习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