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悦读活动-2020

【2020春】下课啦教学设计

  •  
  •  
    --- · 5年前 · 3030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672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发展 “度量” 思维看事物

    教学内容

    高矮、长短的比较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结合教材中问题串的方式进行设计。

    问题串 1:学生亲自体验比个子来进一步体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问题串 2:在比较长短的方法的探索中,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

    问题串 3:“数格子” 方法主要是利用刚刚探索的比较跳绳的方法来进行对比,利用提出此方法来比较 “谁走的路长” 是否可以?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来学习这节课中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起初利用学生熟悉的下课场景来导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层次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知识性的梳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比一比的活动中,会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采用一端对齐或数格子或其他的方法比较长短、高矮的过程,培养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寻找比较的方法:1. 观察 2. 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 3. 数格子。

    难点:准确运用数格子等方法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展示课件、2 根长短不一的跳绳。

    学生准备:学具、2 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教学资源

    “数九网” 电子版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课件、小学资源网、新世纪小学数学网。

    教法学法

    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问答法等。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下课音乐)下课的时候,大家都玩什么游戏呢?

    2. 孩子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啊!那咱们一起去看看淘气和笑笑在下课的时候都玩什么游戏?(出示课件),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发现他们都干了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观看。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导入,体会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关的。“一个一个观看” 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于一张图片中多种信息的逐个筛选能力。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谁高?谁矮?

    1. 我们先来看淘气和笑笑比个子,认真观察,谁高?谁矮?

    预设:淘气比笑笑矮了一点,淘气垫脚尖了。

    2. 这样比个子公平吗?那你觉得应该怎样比高矮才合理呢?

    预设:不公平,把脚放平。

    3. 为什么大家 “都” 要把脚放平来比较高矮呢?

    学生自由叙述理由,教师总结。

    总结:通过两个同学比身高,我们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并且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就得站在同一个起点上,找到相同的起点,并站直了,我们才可以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5. 那现在我们就现场来比较一下两个同学的身高。(2 名学生到前面)

    这时呼吁大家平时好的饮食习惯:

    你们希望自己长高一点吗?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坐着时候要背挺直,只有这样就会长高哦!所以我们坐端正,看黑板!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观察淘气和笑笑比身高,根据生活经验探索总结出如何才能公平比较。在班级现场两名同学比较身高,学生对比较身高的方法加深印象。

    (二)谁长?谁短?

    1. 接下来我们观察操场上的两名在跳绳的同学,他们想比一比两根跳绳哪根长?哪根短?你有什么办法吗?

    2. 小组讨论一下,稍后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比较方法和结果。

    预设:一端对齐比较长短;两端都对齐,谁看起来松,谁最长。

    3. 两个同学比个子和比跳绳,在这两个比较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都得在相同的起点上,直的、再比较终点。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到比较绳子的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清楚的说出比较的操作过程,通过表达与交流进一步体会比较长短的方法。

    (三)谁走的路长?

    1. 在操场的角落里还有两名同学在比走路,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端对齐可以比较长短,如果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走的路一样长吗?

    预设:不一定,他们走的不是直线。

    2. 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那应该怎么进行比较呢?

    预设:数格子(借助其他统一衡量单位)

    设计意图: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走的不是直线,从而引出数格子的办法。比较路的长短的方法、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更加深刻的理解数格子方法和一端对齐的方法所需要的必须条件。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数学书上课后习题

    设计意图:借助书上的题目,加深对比较高矮、长短的各种方法。题目的顺序结合教学过程的顺序,首先是体会简单的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其次是体会借助统一的衡量单位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比较高矮、长短时,要怎么比较呢?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叙述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11343

    我的思考



    度量的本质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将生活与数学相联,发展学生测量思维,来看待生活上的事物。

    图片:

    2.jpg

    3030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8 条回复   2020-11-13 20:38:56 +08:00
    xxgxf2020
    xxgxf20205年前

    情境设置比较合理,制造了引起学习需要的必须性。这是目前我们最需要引起注意的特点,只有制造出矛盾和必需才能引起兴趣,也自然吸引学生学习。

    孝义侯海燕
    孝义侯海燕5年前

    这节课学生通过度量 “长短、“高矮””,感受到度量的方法,即借助一个标准 —— 被比较对象中的一个,体会度量的本质就是比较,度量对象和标准量的比较。

    许艳爽
    许艳爽5年前

    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老师起初利用学生熟悉的下课场景来导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借助统一的衡量单位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月已阑珊
    月已阑珊5年前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的对象、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对长度、质量、容积、角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在本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是所测物体包含几个标准单位,即度量。

    夏沫烟雨
    夏沫烟雨5年前

    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夏沫烟雨
    夏沫烟雨5年前

    通过多种活动发展了学生测量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上的事物。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成都张
    成都张5年前

    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学生亲身感悟下进行的,再经过教师的点拨进而提升成为学生的内动力,形成学生的内知,促进学生度量意识的发展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本节课通过三个问题串来串起整节课的学习:1. 学生亲自体验比个子来进一步体会比较高矮的方法。2. 在比较长短的方法的探索中,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 3.“数格子” 方法主要是利用刚刚探索的比较跳绳的方法来进行对比,利用提出此方法来比较 “谁走的路长” 是否可以?激发学生探知欲望,从比高矮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从跳绳和数格子两个活动来渗透度量意识。

    月已阑珊
    月已阑珊5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导入,体会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关的。通过观察淘气和笑笑比身高,根据生活经验探索总结出如何才能公平比较。在班级现场两名同学比较身高,学生对比较身高的方法加深印象。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走的不是直线,从而引出数格子的办法。比较路的长短的方法、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更加深刻的理解数格子方法和一端对齐的方法所需要的必须条件。

    建议:是否可以加入比较方法的总结。

    郑郑_RC17S
    郑郑_RC17S5年前

    本节课的整体设及感觉较好,从情境创设到操场上的实践活动,去感知和体验高矮、长短、厚薄,层层深入,让学生土灰到了比较时应用一个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罗老师
    罗老师5年前

    度量的另一本质是 “比”,在比较中,体现了 “有几个度量单位” 的过程。比较的活动经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

    罗老师
    罗老师5年前

    教师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学情,关注到了学生在课前参差不齐的层次。教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茗柠
    茗柠5年前

    节课的内容是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老师利用学生熟悉场景来导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借助统一的衡量单位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明月_sI3C8
    明月_sI3C85年前

    在比高矮,比长短中,比谁走得长中,找到度量的标准,发展学生用 “度量” 的思维看待事物。

    小冯
    小冯5年前
       测量活动的本质是比较,本节课老师通过直观比较(比身高、比长短)积累了比较经验;通过用中介物(数格子)来比较谁走的路长,让学生真正感受 “量” 的意义,发展了学生的度量意识。
    一凡_hXmN9
    一凡_hXmN95年前

    本节课借助书上的题目,加深对比较高矮、长短的各种方法。题目的顺序结合教学过程的顺序,首先是体会简单的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其次是体会借助统一的度量单位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Tiffany
    Tiffany5年前

    本课在比较长短的方法的探索中,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建议: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总结。

    繁星0727
    繁星07275年前

    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是有一个提问:比个子和跳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帮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

    侯丹
    侯丹5年前

    本节课创设的情景很自然很贴近生活。通过比身高,比绳子的长短等活动感知度量的标准和意义,这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新知并能总结运用新知,从而达到了扎实掌握了新知的目的。

    天津河西刘阳
    天津河西刘阳5年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他们走的不是直线,从而引出数格子的办法。比较路的长短的方法、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更加深刻的理解数格子方法和一端对齐的方法所需要的必须条件。

    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5年前

    本节课在比身高,比长短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比较的方法,积累初步的活动经验,通过谁走的路长这一活动来思考无法根据实物来进行比较时应如何解决,此刻,度量单位的出现将此问题完美解决,从动手操作比较到利用度量单位进行比较,是学生学习的质的飞跃。

    袁静1226
    袁静12265年前

    发展 “度量” 思维看事物,非常赞同!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源于老师精细的预设,这样一定可以真正引发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把远近、大小、长短抽象为度量,把对距离远近的感知,转化为对物体大小的感知、线段长短的感知,这是‘图形与图形关系”“图形与几何’教育的起点。

    岳银
    岳银5年前

    指导学生认知发展的最佳方法就是让他回溯到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也就是经历 “做数学” 的过程,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结合教材中问题串,让学生亲自体验比个子来进一步体会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活动中渗透度量意识。

    侯锦茹
    侯锦茹5年前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导入,体会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关的。“一个一个观看” 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于一张图片中多种信息的逐个筛选能力。

    红梅_gKyt8
    红梅_gKyt84年前

    比跳绳长短的时候,除了用对齐的方法来比之外,不能忽略了格子的作用。其实,格子就是一个比较的标准,一条绳有 6 格长,一条绳有 8 格长,不需要将两条绳 放在一起,也能直接进行比较,这就是度量的作用所在

    志刚
    志刚4年前

    在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起初利用学生熟悉的下课场景来导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这里快速回复#

    小丹
    小丹4年前

    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比较高矮、<fontface="Calibri">江苏快3 长短的方法。老师起初利用学生熟悉的下课场景来导入比较的方法,<fontface="Tahoma">广东快乐十分 通过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fontface="Tahoma">体彩七星彩 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借助统一的衡量单位比较高矮、<fontface="Tahoma">幸运飞艇 长短的方法。



    jcp198382
    jcp1983824年前

    这节课创设的情景很自然很贴近生活。通过比身高,比绳子的长短等活动感知度量的标准和意义,这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新知并能总结运用新知,从而达到了扎实掌握了新知的目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0:51 · PVG 18:51 · LAX 03:51 · JFK 06:5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