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花园镇中心小学 王秀红
设计理念
史宁中教授讲: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世界 ,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世界。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学校场景入手,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练习用数学 语言来进行概括描述,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空间经验,学生经历 “观察、想象、猜测、推理、验证” 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空间判断和空间思维能力,使空间观念得到形成和巩固。在布置作业时,结合本学期美术教学《方体的透视》,让学生画一幅学校教学楼从不同位置的透视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天安门广场》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前两课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这节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由于是乡镇小学,学生可能没见过天安门广场,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入手,把天安门广场场景的教学放在了巩固练习里,学生已有的能力是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学生提供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判断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 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3. 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
教学难点:让学生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学法
教法 : 创设情境、探究式、反馈式。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际操作。
教学流程
本课共两课时,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小摄影师,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请你们当中的一位同学来做小摄影师,用老师的手机拍摄三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投屏在我们的多媒体上。(指名一名学生操作)
师:三张照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生:拍摄的位置不一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由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引入,不仅调动学生先前经验,即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还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且在拍摄中体会照片与实际观察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为后面观察一组图片确定位置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学校整体图
1. 师:老师把我们美丽的校园拍了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2. 你能提出哪些与观察有关的问题?
3. 让学生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学校的样子。
(设计意图:由于是乡镇学校,学生都没见过天安门广场,我把天安门广场图片换成学生熟悉的学校图片,学生通过观察、闭眼想象,在头脑中对学校有了初步的空间印象。)
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四副图片。
4. 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由观察现实空间过渡到了观察画面,不仅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还必须依靠空间想象,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同时有了前面拍摄活动做基础,学生只观察图片来判断就不是很困难了。)
6. 学生小组合作,用身边的物品模拟场景,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推理。
(适时小结:通过我们刚才一系列的观察不难看出,确定观察者、拍摄者所在位置,就要观察画面特征,特别是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7. 验证猜想:选两个小组的模拟场景,拍照投屏,验证猜想,说一说和之前的推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模拟场景就更容易判断出拍摄者的角度和位置了。学生遇到困难,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学生经历” 观察、想象、猜测、推理、验证” 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多媒体课件出示 P37 练一练 1 中的问题(1)(2)。
2.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判断力的增强,完全有能力独立解决两个问题,教师放手,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出示 P36 的图片,确定拍摄位置
4. 按照②③①④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学生在脑海中播放天安门广场动图。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场景到陌生的图片,从观察静态画面特征确定位置到现在的观察一组连续画面,学生的认知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前面的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经验是:随着观察位置的改变,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又是如何变化的;从点位观察到现在把点连成线观察,学生需要在脑海中充分的想象、猜测、判断。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提升空间判断能力。)
五、布置作业
1. 从不同角度拍摄家里房屋的照片。将体验的过程详细记录在数学日记中,下节课交流。
2. 美术课上刚刚学过《方体的透视》,也请你画一幅学校教学楼从不同位置的透视图。
(设计意图:学生拍摄照片,亲身体验感悟生活中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结合美术课的内容,学生通过画学校教学楼的透视图,发展核心素养。)
六、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同一景物
不同角度
不同位置
画面不同
近大远小
(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重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一、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者以故事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 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题型新颖,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讲究艺术,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互动交流的方式
教者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如 “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设计了丰实有效的练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教者把平均数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了对前后的深刻理解,既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又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