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看 (二)》教学 设计
四川省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 高富莲
【设计意图】
空间观念是 2011 版课标 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课标 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其中关键词语:抽象、想象、描述。曹培英老师提出,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加强两种直观和重视两个 “结合”,即视觉直观和动作直观、语言与形象结合和数与形结合。因此,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是重要的培养途径。空间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分析】
旧知 :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了前后、左右和上下,本单元第一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物的不用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新知: 教材问题 1 结合 实物 , 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小汽车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问题 2 根据问题 1 判断看到的形状,帮助学生形成各个面的表象; 问题 3 借助生活经验看图进行推理,判断出书包的不同面。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学生 能准确辨认前后、上下、左右,在《看一看(一)》中也初步建立起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体会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认知能力: 已经具备了 简单操作、 初步观察、 简单推理 、 观察 验证的能力。
欠缺方面: 从 多个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及需要学生想象、猜想和推理进行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需要通过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
3. 在观察、想象、 操作 、 表达、推理 等 的活动中, 初步发展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观察 与 表达 , 建立空间知觉
1. 观看视频,唤起生活经验
(1)观看视屏,说一说看到的什么?
(2)说一说汽车上有哪些东西?
小结:生活中的景象都是由不同物体组成的,每个物体上面都有不同的物体组成。
【设计意图】 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川流的汽车是动态的,一辆汽车是静态,从动态到静态观察,从众多物体到一个物体,再观察一个物体的细小部分,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面的变化,从多到少,从粗到细。 帮助学生聚焦观察范围和观察面,让学生获得空间知觉。
二、观察与比较,获得空间表象
1. 确定位置,描述形状
(1) 说一说,站在小明的位置你看到了什么?
(2) 同桌合作,一人从侧面观察,一人从后面观察,说一说分别看到了什么?
7545
2. 观察实物,对比形状
实际从相应的位置进行观察,它们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确定方向后,看到的物体形状就被确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小汽车位置不同形状就不同,并实际观察验证,体会观察方向发生变化。让学生体会位置与形状的关系,初步获得空间表象。
三、 直观 与判断 ,形成空间观念
说一说,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你是怎么判断的?并做一做。
7546
小结: 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 初步获得空间表象的基础上,学生借助观察小汽车不同面的形状,根据形状不同判断出观察位置。在观察、描述、猜测过程中获得空间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四、 推理 与 运用 ,发展空间观念
1. 做一做
(1)根据图上书包的样子从书包的背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 “√”)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 “○”)
(2)观察书包不同面的形状。
7547
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推理,判断从书包的背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
2. 猜一猜
从不同位置观察,它都是一样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
3. 读一读。
播放画杨桃的故事,小男孩画对了吗?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需要多角度观察物体,思考事情也需要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 做一做 ”,对知识综合运用,学生借助想象和简单推理,并观察书包验证结果;“ 猜一猜 ”,激发学生好奇心,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不同但也有可能相同,让学生理解更全面,思维更严谨不断走向深入;观看画杨桃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启发学生辩证看待问题,丰富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 结束语 】
一年级的 小学生形成 和 发展空间观念主要 依靠生活中的经验,需要借助操作、观察、描述等方式,让学生逐步从生活经验借助直观视频、实物、图片等方式,过渡到数学知识。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表达、想象、推理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与此,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转化,让学生对物体获得空间表象,进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