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2

【2022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教研室基地 刘福英5上 《图形中的规律》

  •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 3年前 · 186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018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基地的刘福英。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中的《图形中的规律》。非常荣幸能代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基地参加全国新世纪小学第十七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主题专场活动。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数学符号在数学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也是研究数的工具,更是方法。非常感谢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和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的各位专家,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专题研究与讨论的平台。

    接下来我将与我们团队的廖珍妮老师、顾婉冰老师和闵乐旺老师在学校郭利锋校长、涂美霞主任的指导下,一起研究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我们将紧扣本次大会主题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践探索本节课。期待在整个参赛过程中能得到各位专家、评委和同仁们的指点, 衷心希望借此机会,我能得专家指引,发展儿童符号意识。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参赛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工作顺利!谢谢!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21#r_125264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2121#r_125266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2121#r_125267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2121#r_125269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121#r_131531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2121#r_132158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121#r_133365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2121#r_137231

    三稿反思: https://bbs.xsj21.com/t/2121#r_137434

    团队研讨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21#r_141094

    第一次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21#r_141096

    第二次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21#r_141097

    第三次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21#r_141099

    教案终稿: https://bbs.xsj21.com/t/2121#r_142549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2NTQ3NTMwNA==.html

    186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34 条回复   2022-04-29 11:35:02 +08: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一、符号意识的界定

    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做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符号意识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核心素养,应受到小学数学教育的足够重视,《新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应当经历 “具体案例→个性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符号与文字互相转变的过程,寻找符号存在的意义,感受其魅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符号意识。

    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常见的数学符号,理解符号的内涵和意义;(2)能够鉴赏数学符号的精美及魅力,进而体会数学的美;(3)自觉运用符号去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观念);(4) 在具体情境中具有选择合理符号的预感,选择最恰当的符号;(5)具有识别符号信息,并能正确运用符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

    二、 培养 符号意识的途径

    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无时无刻不与符号打交道。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符号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对符号的敏感获取和理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构架,

    (1)利用已有经验,结合现实情境,引发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符号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接触的,在生活中他们就已经对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不会将其上升到 “符号” 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结合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 “符号化” 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了解符号历史,挖掘深层含义,建立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动人的历史,每一个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对于符号意识的培养,要经历从最初的读懂,会用到能操作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再到形成运用符号思考的思维方式。即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符号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主动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3)借助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符号化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符号意识的培养仅靠一些单纯的推演训练和模仿记忆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利于用符号分析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符号表示后去思考研究,让学生发现符号化思想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运用课本知识,还要鼓励学生注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从生活中感受到符号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的能力。

    总之,学生具有了良好的符号意识,就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选课思考:

    《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好玩” 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搭配中的学问》和《数图形的学问》中,已经学习过用数学符号表示图形或生活中蕴含的规律,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符号意识。本节课是在学生进一步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发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即 “符号化”,让规律具有一般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并为六年级《比赛场次》中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奠定基础。

    在生活和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以及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要通过探索、归纳、猜想、解释、验证得到结果。所以,我选择《图形中的规律》这一节课,利用图形来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发现、总结规律。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经历 “动手操作 —— 观察发现 —— 总结规律 —— 应用规律” 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而让学生把这种规律迁移到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的学习中,并运用这种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给学生动手、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我把 “摆三角形” 作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点阵中的规律” 则放在下一个课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教案一稿: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 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规律的方法。

    2. 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图形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3. 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图形规律的方法。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连拼图形的不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一个 三角形,师:这是一个……?如果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 根)2 个呢? (预设:6 根或 5 根)

    2. 学生独立操作,用小棒摆 2 个三角形,并请学生上台展示。

    3. 对比两种摆法,你有什么发现?(引出公共边)

    4. 研究第一种摆法:如果摆 3 个、4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10 个呢?n 个呢?并理解 “3n” 的意义。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学生熟悉的 “拼摆三角形” 的数学活动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两种不同的拼摆方法,让学生发现异同,从而认识 “公共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对于第一种摆法,学生已在 “字母表示数” 中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为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新知探索

    1. 第二种摆法:

    这样的摆法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说到:①刚刚是分开摆,现在是拼在一起了(此时介绍这种摆法:连拼);

    ②这样摆比独立摆少了 1 根小棒或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要增加 2 根小棒等。

    探究活动一:连拼三角形

    1、出示探究活动要求,请一名学生朗读。

    2、全班汇报小棒根数,请学生上讲台汇报发现。

    (1)一形不变法 (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2 根小棒)

    生:(结合所摆的图形)

    学生上台汇报完以后,可以让其他的同学进行提问。

    重点理解:3+2×(n-1)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2×2 或 2×3、2×(n-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3 表示第一个三角形的根数,后面的三角形每次只需要增加 2 根小棒就行,所以是 2 个 2、3 个 2、(n-1)个 2。

    师:为什么 n 要减 1?不能是 n 吗?

    (2)一边不变法 (先摆 1 根小棒,之后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

    方法同上,重点理解:1+2n 中的 “1” 表示什么意义?2n 又表示什么意义?

    (3)减去公共边法(先把连拼的三角形分成独立摆的三角形,再减去连拼的公共边)

    方法同上,重点理解:3n—(n—1)中的 “3n” 表示什么意义?(n—1)又表示什么意义? 公共边数与三角形个数有什么关系?

    3、对比、总结: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 运用规律: (1)照这样摆 1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用的是哪种方法?

    (2)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 37 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请学生板书并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拼摆三角形。学生在拼摆三角形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感受到了拼摆时的规律。所以,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规律。在全班交流时,采取了 “生问生答” 的教学模式,即让各学习小组汇报本组发现的规律,其他小组进行质疑提问,再由此汇报小组答疑,教师只是组织者,并在学习的关键处进行引导。此环节,学生经历了 “具体案例--个性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价值--简洁方便、具有一般性,激发了学生对 “数学符号” 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巩固练习:

    1. 探究活动二:连拼四边形

    (1)学生独立完成,研究连拼四边形的规律。

    (2)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2. 探究活动三:连拼多边形

    (1)课件出示连拼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如果都采用 “一边不变法”,先摆出 1 根,连拼三角形后面每次增加几根?四边形呢?五边形?六边形?…… 能根据前面的启发用字母表示五边形、六边形的规律吗?

    (2)全班交流

    3. 生活应用:

    (1)小熊表演:第一只熊 4 脚着地,第二只开始,两只脚放在前一只熊的背上,后面两只脚着地,20 只熊一共有多少只脚着地,n 只呢?

    (2)餐桌坐人:一张桌坐 8 人,两张桌合起来坐 12 人,三张桌呢?10 张桌呢?n 张桌呢?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新和难点,我设计了针对性、拓展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练习 1、2 让学生把 “连拼三角形” 规律研究的经验基础,迁移应用到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 规律的探究中。通过练习 3 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 “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规律;在探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入手。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重要的,这个反思包括对自己是否理解、掌握知识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学习达到高境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探究规律及用 “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的经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我们的帖已经建好了,我们可以在这里把自己 意见发表上来了。??? 希望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ybkoo
    ybkoo3年前

    符号意识内涵包括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是数学抽象的产物,学生要能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这节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个运用,要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过程的形成,从简单入手,探索出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这个规律需要从具体(举例子)到抽象(用字母表示)过度。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在 “图形中的规律” 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在操作、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图形排列的规律,学会用算式表达规律,充分体会 “数形结合” 的数学思想。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现在全国知名名师团队顾志能为首的 “以问引学”、张齐华团队的 “社会化学习” 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结合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问题开展教学,我认为这节课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设计,由几个大问题为主线进行。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今天听了刘老师《图形中的规律》试教,课中呈现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三种方法分别是:一形不变、去掉公共边、一边不变。课中采取 6 人小组摆一摆并把过程记录下来,其中每个小组有 2 到 3 个人无所事事,因为老师安排了一个记录,一个拼摆,一个协调,个人认为一个小组 3 人就行。还有整个课中老师说得多,重复学生的话多,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专注力。第三、前面出现第一种方法的时候,一个穿马甲的女孩就讲到了一边不变的方法,你没有顺势拓展请别的孩子说说有没有听明白,免得后来是老师自己讲出来的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涂美霞 谢谢涂主任的指导!小组合作人数我也觉得需要调整。由于是借班试课,可能对孩子们不放心,确实是讲得有点多。

    ybkoo
    ybkoo3年前

    学生在交流不同的方法时,鼓励学生边说边摆,做到有效的数形结合,否则对于中下生来说会很抽象,到后续同类型的规律学生也难从图形中找到规律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ybkoo 是的,有的学生会摆不会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ybkoo 是的,可能课件方面还需要改进,让学生在黑板上摆的话,可能是不太利于学困生对规律的理解。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三人小组或者 4 人小组都行。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三人小组或者 4 人小组都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昨天我自己已在另一个班试教,感觉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今天的试教是第二轮了,虽然自己修改了一些,但还有很多的不足,期待大家更多宝贵的意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接下来周末的时间,我也会对这次的试教进行反思,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第三轮修改,也希望大家不吝指导哦!

    ybkoo
    ybkoo3年前

    另外,这节课的容量,40 分钟内难完成,想由拼接三角形类推到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做到讲一道题上升到讲一类题,这个点很好。可是在交流从不同角度找规律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类推到多边形时只做到蜻蜓点水,这个是否要放在第二课时?还是全班交流不同做法那如何腾出时间来?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觉得应该放到一节课内完成,否则没有亮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我的想法是把导入的环节省掉后面的找规律,只利用摆独立三角形的方法突出今天要学习的摆法是 “连拼三角形” 及 “公共边” 这两个概念。那么,这一环节就可以由 6 分钟调整为 1 分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另外,我也同意涂主任说的,由拼接三角形的规律类推到四边形、五边形及多边形的规律应放在这节课,因为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活动经验的应用,只是在这一次的试教中,时间比较仓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我反思了一下时间的问题:1. 第一环节的时间可以省下 4 分钟左右。2. 由于是借班上课,感觉与学生的配合不是那么默契,所以在教学时,环节不是很紧凑。3. 在学习单的展示时,由于学生准备的彩笔较细,导致学习单上的内容学生看不太清楚,老师又把学生学习单上的内容重新板书在黑板上并再重复讲一次也花费了不少时间。4.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现在用四年级的学生来上,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找规律时能够用语言描述,但很难用算式表达自己的规律,所以教学环节的处理可能需要较大的改动来适应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ybkoo
    ybkoo3年前

    学生呈现的列式可以投影出来,再结合黑板的摆小棒。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在试教中,三种方法都呈现,感觉时间不够,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ybkoo
    ybkoo3年前

    @闵乐旺 只侧重讲某一种方法?但三种方法并没有说哪种更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找规律,还是要呈现,体现方法多样性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学生小组合作用的写字笔应该用黑色的,坐到后面根本看不清。

    ybkoo
    ybkoo3年前

    @涂美霞 上录用课时用大 kt 版?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是的,都要呈现,到时候上课时,要预设好学生可能说到哪一种,其实上次上课有个女孩一开始就讲了 2n+1 的方法,福英没有追问。

    ybkoo
    ybkoo3年前

    @涂美霞 老师也要心里有数,可以调控下,先分享哪一种方法。同样课件也可以有对应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同意福英上面说的导入环节,可以砍掉前面的独立三角形找 n 个需要 3n 根小棒,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我当时没有听到这种方法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可否直接要学生展示,课件不要播放免得重复又耽误时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我本来是想用课件演示学生找规律的方法的,所以学习单就没有投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学生展示的话,其实我感觉在黑板上拼的话挺费时间

    ybkoo
    ybkoo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但是不拼达不到数型结合的效果,我觉得还是要有呈现拼的过程,边拼边说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坐着第一组的第一个女孩还没有摆就讲了这种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因为那个小棒磁性太强,不是那么好拼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所以,我的想法是还是用课件来演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但课件的话可能要重新制作一下各种方法的呈现顺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因为如果学生没有想到 “一边不变” 的方法的话,我就很被动,我的课件上把这种方法放在第二种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而学生是出现了 “一形不变” 和 “去掉公共边” 的方法,所以导致后面的课件不好操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课堂上总是在搞课件,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另外,针对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我有一个新的想法,你们帮我看看行不行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认为需要学生去摆边摆边说,要配合默契。 可否要一组学生在黑板上合作研究,这样熟练了摆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其他小组汇报的时候如果不熟练,这个小组的可以配合帮忙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涂美霞 但如果在黑板上进行研究的小组找不到规律呢?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涂美霞 小组合作的要求要提前在活动要求中布置好,小组内要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拼摆、有人负责汇报,做好分工就会有序很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新的想法是:在学习单上不出现 “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这一栏。也就是说,我准备让学生先小组操作并探索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规律。这一环节的话,学生不是很困难。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在学生用语言表达以后,再让学生探索能否用我们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由此上升到 “用算式表达规律”,也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及概括性。有一个对比,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等你发新的想法。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不好意思才看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那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学生上台摆,并说明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探索用算式怎样描述规律,这个环节就借助课件演示来进行。

    ybkoo
    ybkoo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也就是列式表达规律全班一起交流得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ybkoo 是先小组讨论,尝试用算式表述,然后再全班交流,结合课件理解算式的意义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如果只是用文字来表达规律,很有可能学生就只会说出 “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要增加两根小棒”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这样很难得到其他的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闵乐旺 在教师巡视时,当小组内探索了一种规律以后,可以让他们试着找一找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其实对于中下生来说,黑板上摆一下很快就过了,上面的学生讲过了,他们可能也不理解。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是的,这样我觉得可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所以,课件上的演示我觉得对于中下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在观看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慢慢进行思考。

    ybkoo
    ybkoo3年前

    这样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是降低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也就是说,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找到 “一形不变” 和 “去掉公共边” 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他们真的是不会用数学符号来描述规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其实,这节课现在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 “练习二” 练习中也出现了,学生很快能找到 “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需要增加两根小棒”。

    ybkoo
    ybkoo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这个规律用文字表述,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在用字母表示规律,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学生这个星期刚刚上用字母表示数,对规律是会感觉有点困难,但是这个单元差不多收尾的时候应该没有困难,我们四年级的时候这个规律学生都会的,所以五年级这个知识点直接上了第二个例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再者,学生是刚刚接触 “用字母表示数”,他们对于用字母式表示数量关系都还不是很熟练,一下子要表达出这样的规律,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所以,我们也打算先把后面的第五单元放在第四单元先上,让学生先熟练用字母表示一些规律、数量关系等。从而降低这节课的难度。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可不可以这样来帮助学生突破用字母表示的难点,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的拼摆都要呈现在黑板上,可以通过画图 每个图旁边对应算式,n 个三角形也要画图,做到数形结合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闵乐旺 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图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闵乐旺 这样的话,时间更加不够,我觉得就可以直接用课件来辅助理解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可是学生在汇报规律的时候也是要结合图和拼摆过程来汇报呀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刚刚理解错了,课件理解是很好,但是我总觉得黑板上没有留下算式对应的图好像缺了什么似的,可不可以提前用 kt 板做好图的板书,贴上去

    ybkoo
    ybkoo3年前

    画图没有摆出来更直观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ybkoo 摆出来之后用画图表示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你们是不是打算把这个单元先上完,上完了这个课时就好简单的。 但是又会影响年级的进度。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涂美霞 我们年级统一进度,大家一起上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那你们觉得我的新的想法行不行?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实际上就是原来的设计比较大胆,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索用字母表示规律,改成新的想法,就教师扶的比较多,对于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这节课是面向五年级学生的课,是不是应该大胆放手比较好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接下来还要在文燕老师的两个班再试几次才行

    ybkoo
    ybkoo3年前

    可以先尝试这种改动,试教一次再看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我的想法是:学生首先上台汇报方法,一生边汇报两生边摆,这个环节是用语言表达规律;接着学生再用算式表达规律,这个环节就用课件辅助理解。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赞成汇报时分工合作,小组合作探索规律时也要分工合作,负责拼摆、负责记录和汇报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觉得摆是需要的,第一个组摆,其余方法的摆法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辅助,可节约不少时间。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对于没有上完这个单元这样处理可以,但是可能后面的四边形等可能还是没有时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但这样的话,是不是三种方法都汇报了,然后再各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用 “算式描述规律”?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这个想法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不能脱离主题,这节课上如何体现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用字母表示规律的一般性与简洁,规律学生是很好理解的,用字母表示才是难点,并且还能在学完这节课后,遇到其他有规律的题也能想到用字母来概括规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是的,所以让学生先用语言表达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达,这样就更能体现 “用字母表示规律的一般性与简洁性” 了。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发现不回复就看不到你们的发言。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涂美霞 要刷新 不回复的话刷新一下也可以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我们现在研究的这节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我们要以五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设计这节课,我们拿四年级的学生来试教,存在很大的困难

    ybkoo
    ybkoo3年前

    到小结时也要点一下,用字母表示规律的一般性,否则学生会没有自主用字母表示的意识,只理解成是老师叫我用 n 表示,我就用 n 表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ybkoo 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要让他们感受到用符号表示规律的价值。所以可以问学生:我们摆 1 个,2 个,3 个等这么多的三角形那到底该怎么表示摆每个三角形的个数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 在哪里可以刷新?我每次都是退出去重新再进来?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小闵说得有道理,如果按照福英的设计的话符号意识如何想办法突显?可否通过追问 100 个这样的连拼,200 个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得需要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更方便,老师上课讲过字母式可以表示关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所以可以问学生:我们摆 1 个,2 个,3 个等这么多的三角形那到底该怎么表示摆每个三角形的个数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然后再引出用字母式来表示,这样就能体现 “用字母表示规律” 的价值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只看到两个点,点过去显示浮窗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在用 n 表示出规律之后,再问学生 n 在这里可以是什么数,可以是 1、2、3、100、1000 等等,这就体现出一般性了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这就体现了用字母表示规律的这个式子,只要写这一个式子,就可以代替写无数个式子,一般性和简洁性就出来了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三角形的个数少,学生不会体会到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只有算不过来时才会往这方面想。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小闵说的这个 n 出现的时机在哪?

    闵乐旺
    闵乐旺3年前

    @涂美霞 就像你说的,100 个三角形呢?200 个三角形呢?我要用好多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啊!真麻烦!能不能只用一个式子就能代替写这么多式子呢?学生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应该能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小闵说的这个 n 出现的时机在哪?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就像你说的,100 个三角形呢?200 个三角形呢?我要用好多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啊!真麻烦!能不能只用一个式子就能代替写这么多式子呢?学生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应该能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一稿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是属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中的学习内容。在生活和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以及事物变化趋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要通过探索、归纳、猜想、解释、验证得到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充分的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并能够达到 “通过一道题解决一类题” 的目的。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摆三角形的问题,迁移类推摆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规律,而 “点阵中的规律” 则作为下一课时的内容。

    3 月 10 日,我和年级组的老师在四 5 班(借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我们发现本节课的突出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参与的广度覆盖全体学生。本节课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活动一,让学生独立摆一摆、拼一拼的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摆三角形的过程。活动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 的关系。活动三,利用连拼三角形的规律迁移类推连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规律。

    2. 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了 “连拼图形中” 的规律、积累了探索规律的经验、体会了 “数形结合” 的思想,让四基的学习目标落到实处。

    3. 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在拼摆完图形以后,通过用数学符号 —— 数学算式表示连拼三角形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通过图形与算式的结合,理解了数学算式 “1+2n、3+2(n-1)、3n-(n-1)” 的意义。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本节课的时间是比较仓促的,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第一种摆独立三角形的方法,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个数与根数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所以,不必让学生填表,可以直接让学生口答。(2)在探究连拼三角形的规律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无法独自观察研究规律,这个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最后的探索活动 ——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规律,时间是很紧。

    2. 学生对于规律中各个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在总结连拼三角形的规律时,老师引导过多。而学生对于 “1+2n” 中的 “1” 表示什么意义,“2” 与三角形的个数又有什么样的关系理解不深;第二种规律 “3+2(n-1)” 中的 2 与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都不太明白,主要原因是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太合理,没有指引学生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学习单的设计不合理。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我依照数学书的表格直接让学生进行填写,发现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于画小棒摆成三角形的形状,而没有观察小棒的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4.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优越性体会不深。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在拼摆三角形的过程尝试用算式表示规律,是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用算式表示并不是很理解,没有经历数学规律的符号化过程。

    鉴于以上反思,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让我们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教案二稿: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规律的方法。

    2、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图形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图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连拼图形的不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一个,(摆独立三角形) 师:这是一个……?如果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2

    个呢? 请学生上台摆一摆。

    2. 师:如果摆这样的 3 个、4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10 个呢?n 个呢?并理解 “3n” 的意义。

    (设计意图:对用字母式表示图形的规律,学生已在四年级 “用字母表示数” 中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本环节由一稿的两种摆法改为只摆独立三角形,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独立三角形的规律,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独立三角形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所以本环节用字母表示规律,也正是为下一步的连拼三角形的规律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新知探索

    1. 认识第二种摆法

    师:还有其他的摆法吗?(生上台摆)这样的摆法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说到:①刚刚是分开摆,现在是拼在一起了(此时介绍这种摆法:连拼图形);②这样摆比独立摆少了 1 根小棒或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要增加 2 根小棒等。(若学生没有说到第二条,则问:这种连接摆法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会少一根呢?由此引出公共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连拼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2. 探究活动一:连拼三角形(出示探究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后,全班汇报小棒根数,请学生上讲台汇报发现。(粘贴学习单)

    (1)一形不变法(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2 根小棒)

    生:(结合所摆的图形)3 表示第一个三角形,后面 3 个三角形每次只需要增加 2 根小棒就行,所以是 3+2,3+2+2,3+2+2+2…。

    学生上台汇报完以后,可以让其他的同学进行提问。

    师:3 后面加的这个 2 有没有什么规律?(用图与每个 2 对应起来,理解 2 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 如果是 100 个三角形呢?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

    重点理解:3+2×(n-1)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2×(n-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师:为什么 n 要减 1?不能是 n 吗?

    (2)一边不变法(先摆 1 根小棒,之后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

    生:1+2,1+2+2,1+2+2+2… 师:2 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次又是与三角形个数相同呢?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

    重点理解:1+2n 中的 “1” 表示什么意义?2n 又表示什么意义?

    (3)减去公共边法(先把连拼的三角形分成独立摆的三角形,再减去连拼的公共边)

    生:2×3-1=5,,3×3-2=7,4×3-3=9,5×3-4=11…

    师:我们在摆 2 个三角形的时候不是用了 6 根小棒吗?为什么现在只需要 5 根小要棒?

    生:有一根小棒是共用的,要减去公共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对于 3 个、4 个三角形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师:公共边数与三角形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

    重点理解:3n—(n—1)中的 “3n” 表示什么意义?(n—1)又表示什么意义?

    3、对比、总结: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 运用规律:

    (1)照这样摆 2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用的是哪种方法?

    (2)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 37 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请学生板书并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一稿的独立拼摆三角形、找规律改为让学生在小组内学生拼摆三角形、找规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也照顾到中下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相对于一稿,更注重让学生借助拼摆的图形理解各规律中每个数字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的意义。此环节,学生经历了 “具体案例--个性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价值--简洁方便、具有一般性,激发了学生对 “数学符号” 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巩固练习:

    1. 探究活动二:连拼四边形

    (1)学生独立完成,研究连拼四边形的规律。

    (2)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2. 探究活动三:连拼多边形

    (1)课件出示连拼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如果都采用 “一边不变法”,先摆出 1 根,连拼三角形后面每次增加几根?四边形呢?五边形?六边形?…… 能根据前面的启发用字母表示五边形、六边形的规律吗?

    (2)全班交流

    3. 生活应用:

    (1)小熊表演:第一只熊 4 脚着地,第二只开始,两只脚放在前一只熊的背上,后面两只脚着地,20 只熊一共有多少只脚着地,n 只呢?

    (2)餐桌坐人:一张桌坐 8 人,两张桌合起来坐 12 人,三张桌呢?10 张桌呢?n 张桌呢?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新和难点,我设计了针对性、拓展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练习 1、2 让学生把 “连拼三角形” 规律研究的经验基础,迁移应用到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 规律的探究中。通过练习 3 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 “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规律;同一规律可以运用到不同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重要的,这个反思包括对自己是否理解、掌握知识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学习达到高境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探究规律及用 “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的经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二稿反思:

    我们在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与教训之后,对教案做了一些认真的修改,这是第二次进行《图形中的规律》的试教。在本轮试教中,我们发现了,这次的设计除了秉承了上次教学设计中的 “学生参与的广度高、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对三种规律中各个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本次设计,我们总结了前一次经验教训,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三种规律的理解上。把之前的 “学生独立” 探索规律改为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探索;而在汇报规律时,也是把之前的 “一人汇报” 改为 “小组中一人汇报,其他几人相应拼摆出三角形” 的形式,并让学生解释每个数的意义。如 “1+2n” 中的 “1” 表示第一个三角形的第一根小棒,“2” 的个数就是三角形的个数;第二种规律 “3+2(n-1)” 中的 “3” 则表示第一个三角形的 3 根小棒,“2” 的个数是三角形的个数减 1(因为第 1 个三角形的小棒数是 3)等等。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了规律的意义。

    2. 时间安排比之前更合理。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时间非常紧张。本次的设计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将时间的安排更合理一些。如,把 “学生拼摆独立三角形” 改为直接回答 “独立三角形的规律”、学生独立研究规律改为小组共同探索规律、把学习单上的图形的形状这一栏删除,避免对学生的探索产生误导。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让学生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各个环节的时间还是不合理。教学在进行到 “发现了三角形的规律” 以后,就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把 “发现三角形的规律的经验” 迁移到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的规律” 的发现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汇报规律时,在黑板上拼摆图形的时间过长,后续的教学可以改进教具或者用课件进行替代。

    2.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由于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的是五年级的知识,所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多还不是很扎实,特别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规律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把发现的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所以,我们还要思考如何让这节课的设计更贴近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3. 本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特别突出,只重视学生获取规律及对规律意义的理解。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在本次的设计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还将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用 “含有字母的字母式表示规律”?它与用语言描述有什么区别?优势又在哪?在第三稿的设计中,我们将力求解决以上问题,从而真正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落到实处。

    4. 课件的设计不太合理。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规律,需要借用直观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律。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件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辅助作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的作用性不大。

    鉴于以上反思,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让我们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教案三稿: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规律的方法。

    2、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图形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图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连拼图形的不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一个,

    师:这是一个……?如果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 根)2 个呢?
    (预设:6 根或 5 根)

    2. 学生上台摆: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学生熟悉的 “拼摆三角形” 的数学活动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两种不同摆法的对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 “连拼图形” 及 “公共边” 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1. 认识连拼图形及公共边

    师: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是分开摆的,第二种是拼在一起了。

    师:是的,像这样拼在一起的摆法,我们把它叫做连拼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连拼图形中的规律。

    师: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

    生:连拼三角形比独立三角形少用了 1 根小棒。

    师:为什么连拼摆法会少一根呢?

    生:因为它们有一条边是公共的。

    师:是的,我们把这条两个三角形共用的边叫做公共边。

    2. 探究活动一:连拼三角形

    (1)猜想:

    师:如果我们用这种连拼的方法摆 10 个三角形,你觉得需要多少根小棒?谁来猜一猜?

    生:15,20……

    师: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验证:

    a. 用文字描述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后,全班汇报小棒根数及发现的规律。

    规律 1: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2 根小棒。

    规律 2:先摆 1 根上棒,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

    规律 3:从第二个三角形开始,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有一条公共边。

    师:如果要拼 100 个、1000 个、n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看来,只用文字表述规律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b. 用算式表示:

    生:用算式表示

    师: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a. 一边不变法

    生:先摆 1 根小棒,之后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1+2,1+2+2

    师:(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用图辅助理解)让我们结合图可能会更好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生 1:2 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生 2:1 表示什么意思?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1+2n)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中的 “1” 表示什么意义?2n 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1 表示第一根小棒,2 表示后面每个三角形都需要两根小棒,n 个三角形就是 2n 根小棒。

    b. 一形不变法

    生:第一个三角形是 3 根小棒,后面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2 根小棒。所以是 3+2,3+2+2,3+2+2+2…。

    师:(生讲第一个之后用课件帮助理解)好,我们也用图形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预设生 1:3 后面加的这个 2 有没有什么规律?

    预设生 2: 为什么 2 的个数不是与三角形的个数相同呢?

    生:因为第一个三角形是 3 根小棒,我们要把第一个三角形减去。

    师: 如果是 100 个三角形呢?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3+2×(n-1)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2×(n-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3 表示第一个三角形小棒的根数,2×(n-1)表示后面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n 个三角形就是 n-1 个 2。

    c. 减去公共边法

    生:从两个三角形开始,先把连拼的三角形分成独立摆的三角形,再减去连拼的公共边,两个三角形减去一条公共边,三个三角形减去 2 条公共边。

    师:好的,我们还是用图形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生:公共边的数量与三角形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公共边的数量比三角形的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个三角形是没有公共边的,从第二个三角形开始才有公共边。所以公共边的数量比三角形的个数少 1。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3n—(n—1)】

    师:这个算式中的 “3n” 表示什么意义?(n—1)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3n” 表示独立摆 n 个三角形需要 3n 根小棒,(n—1)表示 n 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3. 总结: 我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规律。你们真棒!

    4. 运用规律:

    (1)照这样摆 2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用的是哪种方法?

    (2)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 37 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请学生板书并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二稿的基础上,改动较大。把原来 “直接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规律” 改为 “让学生先猜想摆 10 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数”,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受到探究的必要性。而在探究规律时,也是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 —— 用语言表达出小组发现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计算摆更多三角形小棒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用算式表达规律的迫切性,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此环节,学生经历了 “具体案例--语言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价值--简洁方便、具有一般性,激发了学生对 “数学符号” 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价值。)

    三、巩固练习:

    1. 探究活动二:连拼四边形

    (1)学生独立完成,研究连拼四边形的规律。

    (2)学生汇报方法。

    2. 探究活动三:连拼多边形

    (1)课件出示连拼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如果都采用 “一边不变法”,先摆出 1 根,连拼三角形后面每次增加几根?四边形呢?五边形?六边形?…… 能根据前面的启发用字母表示五边形、六边形的规律吗?

    (2)全班交流

    3. 生活应用:

    (1)小熊表演:第一只熊 4 脚着地,第二只开始,两只脚放在前一只熊的背上,后面两只脚着地,20 只熊一共有多少只脚着地,n 只呢?

    (2)餐桌坐人:一张桌坐 4 人,两张桌合起来坐 6 人,3 张桌呢?10 张桌呢?n 张桌呢?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新和难点,我设计了针对性、拓展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练习 1、2 让学生把 “连拼三角形” 规律研究的经验基础,迁移应用到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 规律的探究中。通过练习 3 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 “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规律;同一规律可以运用到不同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重要的,这个反思包括对自己是否理解、掌握知识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学习达到高境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探究规律及用 “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的经验。)

    附:学生学习单

    三角形的个数 小棒的根数

    1

    2

    3

    4

    5

    10

    我们小组摆了( )个三角形,发现的规律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三稿反思:

    在第二次《图形中的规律》试教结束以后,我们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研讨与反思。其中,教学设计与活动主题的切合度,是我们思考最多的方面。于是,我们重新拿起了教材与教参,再一次的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主要有以下新的思考:

    首先,教材为什么提出 “摆 1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样的问题比较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原因主要有:①如果学生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规律,也是可以通过拼摆三角形而解决问题;②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小组可能通过摆 4 个或 5 个三角形就能发现规律,而具体摆多少个三角形,则是学生视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到动手摆三角形的必要性,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其次,本节课的教材设计中,有哪些方面是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呢?通过前两轮的试教,我们发现,学生在对摆三角形的规律进行总结时,很少会主动想到用算式表示规律,而基本上是用语言表达。当然,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为什么书上用的是算式表达规律呢?在此处,我们如何凸显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呢?而这,也正是我们第三次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个思考点。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在第二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旨在让我们的设计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符号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优越性。在第三轮的试教中我们发现,这次的设计不仅秉承了上两次教学设计中的 “学生参与的广度高、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对三种规律中各个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 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差异。本节课把前两次教学设计中的 “教师直接提出探究连拼三角形的规律” 改为由 “用这种连拼的方法摆 1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拼摆三角形活动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没有规定学生必须摆几个三角形,而是让每个小组自主拼摆三角形,并通过问题 “你们摆几个三角形就能找到规律”,促进学生边摆边思考。教学中也发现,大部分小组在拼摆到 5 个三角形时就能找到规律,个别小组在拼摆 4 个三角形时就已经找到了规律,也有个别小组拼摆到 7 个三角形才发现规律。

    2. 让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优越性。本次设计在让学生总结规律时,把前两轮 “直接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规律” 改为分两步总结规律。第一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 在拼摆完图形后用语言文字概括规律。第二步,教师通过让学生解决 “100 个、10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的问题,体会到用文字表达规律的局限性。从而产生疑问:是否可以用算式表达规律呢?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表达规律的过程,充分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对用字母表示规律的必要性体会不深。在探究三角形的规律时,学生虽然已经会用三种方法表示规律,但对于为什么要 “n” 来表示规律却并不明白,而是教师直接提出 “如果 n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这一问题让学生解决。如果教学时,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必须用 n 表示规律的话,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会更深。那么学生就能经历 “图形→文字→数字算式→字母算式” 完整的规律探究过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 学生对三种规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了不同的规律,但这三种规律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对这三种规律进一步讨论与分析:这三种规律之间都有变与不变的规律,每一种规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应让学生进一步探讨,以做到对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鉴于以上反思,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让我们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廖珍妮
    廖珍妮3年前

    在学生用算式表示 100 个、1000 个连拼三角形的算式后,要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达规律的必要性。

    ybkoo
    ybkoo3年前

    @廖珍妮 是的,这节课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规律能带来的优越性

    廖珍妮
    廖珍妮3年前

    老师可以问:“我们能用一道式子表示这所有的规律吗?”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感受符号表达带来的简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廖珍妮](https://bbs.xsj21.com/member/廖珍妮) 这个问题设计得真好!谢谢你!

    廖珍妮
    廖珍妮3年前

    我非常认同刘老师在反思中加入的这个环节:在学生汇报完连拼三角形的三种不同的发现后,加入对这三种发现的归纳,把知识结构化,让学生从这三个规律中发现共同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廖珍妮 是的,如果能进行对比归纳就好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其实,这次试教下来,感觉比前两次好很多了。特别是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有一个 “算式规律” 与 “文字规律” 的对比,学生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价值。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另外,郭校提出来的,要让学生在总结三种规律时,说清楚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是如何变化的?我觉得也是规律的本质,这节课中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在下次的设计中,我们也要进行修改。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听了刘老师的试教后,感觉这次比前面试教的效果好很多,学生小组合作更加有序,知道各自应该要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探究摆 10 个连拼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时,老师的设计有改变,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然后用算式去表达,这节课本来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而现在利用四年级的学生去上,且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刚学对规律的学习和巩固不熟,所以老师教学设计的改变是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的。

    涂美霞
    涂美霞3年前

    我个人觉得,1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小棒,学生探究出一般规律之后,刘老师马上问:100 个、1000 个三角形又需要多少小棒呢?问题跨度较大,应该再追问:28 个或小于 100 个的三角形呢?让学生感受到每次三角形的个数发生改变,要重新思考一个算式表达出小棒的根数,数字小可以拼,如果数字达到 1000 等,就很麻烦,可否用一个式子把所有的情况都表示出来呢?从而产生用字母符合表示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ybkoo
    ybkoo3年前

    这一次的试教好很多,上次担忧课的内容无法在 40 分钟内完成,这次的调整后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探究 10 个三角形连拼的规律前,我想到要不要渗透从简单入手的策略呢?毕竟到高年级还会运用到这种策略。

    ybkoo
    ybkoo3年前

    另外,学生在汇报规律时,要注意学生的表达,可能孩子们是明白的,但表达还是要规范,比如学生说到的 “第 5 个三角形加 5 个 2”,应该是 “有 5 个三角形就加了 5 个 2”

    ybkoo
    ybkoo3年前

    运用规律逆过来解决问题,就是 37 根小棒能摆多少个三角形,学生想到的解题方法应该不止一种,可以呈现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寒假期间,我们团队已在微信群里面进行集体教研。这是回校后,团队的老师聚在一起,针对本次的活动主题 “儿童符号意识的发展” 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大家再研究《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试教,借用的是同年级的其他班级。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这是第二次试教,借用的还是同年级的其他班级。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这是第三次试教,用的是我自己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刘福英3年前

    教案终稿:

    图形中的规律

    执教教师:刘福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

    答辩成员 :廖珍妮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

    顾婉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

    闵乐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

    指导教师: 郭利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

    涂美霞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97 页

    【教材分析】

    《图形中的规律》是属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中的学习内容。在生活和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以及事物变化趋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要通过探索、归纳、猜想、解释、验证得到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充分的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并能够达到 “通过一道题解决一类题” 的目的。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摆三角形的问题,迁移类推摆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规律,而 “点阵中的规律” 则作为下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有了一定的的符号意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字母表示数和字母表示等量关系的经验基础,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也为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 表示图形的规律作了较好铺垫;同时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运用操作、画图、探讨、抽象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学生缺乏从多角度观察、发现规律并用不同的算式表示规律的能力,尤其是抽象成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 表示规律还存在困难。本课中 “通过解决一道题从而解决一类题” 的思想意识较弱,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有限,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抽象成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数学模型和把这种模型迁移类推到其他类似图形中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 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规律的方法。

    2. 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图形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3. 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师:这是一个……?如果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 根)2 个呢? (预设:6 根或 5 根)

    2. 学生上台摆: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学生熟悉的 “拼摆三角形” 的数学活动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两种不同摆法的对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 “连拼图形” 及 “公共边” 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1. 认识连拼图形及公共边

    师: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①第一种是分开摆的,第二种是拼在一起了。

    ②它们有一条边是公共的。 (由此认识连拼图形和公共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连拼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2. 探究活动一:连拼三角形

    (1)猜想: 师:如果我们用这种连拼的方法摆 10 个三角形,你觉得需要多少根小棒?谁来猜一猜? 生:…… 师: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连拼三角形的一些特征后,猜想摆 10 个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数。由于学生认知的不同,猜想的数据也不同,从而激发了学生动手验证的欲望。

    (2)验证:

    ①用文字描述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后,全班汇报小棒根数,请学生上讲台汇报发现。

    师:你们的小棒数和他一样吗?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摆了几个三角形?发现了什么规律?(一边汇报规律、一边简单拼摆)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发现。那如果要拼 100 个、10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看来,只用文字表述规律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那怎么办呢?

    ②用算式表示:

    生:用算式表示

    师:请认真观察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发现的规律吗?用你发现的规律推算 1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小组讨论交流。

    a. 一边不变法(先摆 1 根小棒,之后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

    预设生:一个三角形一个 2,两个三角形两个 2,3 个三角形 3 个 2…(生讲的同时师用课件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2 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若生没提出,则教师提问)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算)看来用算式表达确实是很好的方法。

    b. 一形不变法(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3 根小棒,之后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

    预设生:2 个三角形是 1 个 2,3 个三角形是 2 个 2,4 个三角形是 3 个 2。(生讲的同时师用课件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2 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若生没提出,则教师提问)

    师: 这种方法能推算出 1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吗?

    c. 减去公共边法(两个三角形减去一条公共边,三个三角形减去 2 条公共边)

    预设:从两个三角形开始,先把连拼的三角形分成独立摆的三角形,再减去连拼的公共边。(生讲的同时师用课件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公共边的数量与三角形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

    ③用字母表示: 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 3 种规律,但每一种都是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要用一个算式表示它的规律,这样太麻烦了。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所有的情况呢?有什么办法?
    师:那我们统一用字母 n 表示三角形的个数,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学生写三种规律)

    (1)方法一(一边不变法):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中的 “1” 表示什么意义?2n 又表示什么意义?

    预设:1 表示第一根小棒,2 表示后面每个三角形都需要两根小棒,n 个三角形就是 2n 根小棒。
    (2)方法二(一形不变法):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3+2×(n-1)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2×(n-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3 表示第一个三角形小棒的根数,2×(n-1)表示后面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n 个三角形就是 n-1 个 2。

    (3)方法三(减去公共边法):

    师:这个算式中的 “3n” 表示什么意义?(n—1)又表示什么意义? 预设:“3n” 表示独立摆 n 个三角形需要 3n 根小棒,(n—1)表示 n 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优越性,本环节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拼摆完图形后用语言文字概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计算摆更多三角形小棒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用文字表达规律的局限性,产生用算式表达规律的迫切性,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产生疑问:是否可以用算式表达规律呢?此环节,学生经历了 “图形→文字→数字算式→字母算式” 的学习过程,充分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优越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4. 总结:

    师:这几种规律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预设引导:它们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另一个量是不变的。

    师: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呢?

    预设生:第一种规律不变的是第一根小棒,变的是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一个 2。

    师:我们把这种规律叫 “一边不变法。”

    预设生:第二种规律不变的是第一个三角形的 3 根小棒,变的是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一个 2。

    师:我们把这种规律叫 “一形不变法。”

    预设生:第三种规律不变的每个独立三角形的小棒都是 3,变的是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要多减去一条公共边。

    师:我们把这种规律叫 “减去公共边法。”

    师: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找规律时也可以采取这种策略,找不变的量,与变化的量,看看这些变化的量是怎么变的? 师:笑笑也有摆小棒的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

    5. 运用规律:

    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 37 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请学生板书并汇报想法)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 “一边不变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学生经历了 “具体案例 —— 语言化表达 —— 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价值 —— 简洁方便、具有一般性,激发了学生对 “数学符号” 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价值。

    三、巩固练习

    1. 探究活动二:连拼多边形

    师:如果都采用 “一边不变法”,先摆出 1 根,连拼三角形后面每次增加几根?四边形呢?五边形?六边形?(课件出示连拼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根据前面的启发用字母表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规律吗? (学生独立表达,全班交流)

    2. 生活应用:

    (1)餐桌坐人:一张桌坐 4 人,两张桌合起来坐 6 人,3 张桌呢?10 张桌呢?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所有的规律吗?4+2(n-1) 或 2+2n

    (2)拓展:如果每张桌上下各坐 2 人呢?

    (3)课外探究:如果每张桌的左右各坐 2 人呢?

    【设计意图】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针对性、拓展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练习 1、2 让学生把 “连拼三角形” 规律研究的经验基础,迁移应用到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 规律的探究中。通过练习 3 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 “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从规律的探究与符号意识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重要的,这个反思包括对自己是否理解、掌握知识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学习达到高境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探究规律及用 “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的经验。

    【教学设计点评 1】 “图形中的规律” 是 “综合与实践” 领域的内容,教材以 “数学好玩” 的板块出示,意在以 “问题” 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锻炼思维能力,通过自主活动、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感受到数学的规律和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践行 “双减” 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其一,问题驱动,引领学生逐步经历符号化的抽象过程。符号意识是数学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它的内涵是代数思想,没有符号就没有代数,从算术到代数,符号意识得到了升华。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加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学生由用文字表达 “连拼三角形拼 10 个需要多少根小棒?”------- 用一个算式表达小棒的根数 ------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的一般性规律,学生逐步体会到用字母式表示感悟符号的简洁美。

    其二,以大活动为统整,积累活动经验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探究活动。在大活动的统整下,学生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经历 “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的探究过程,在动手、思考、表达、交流、推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探究连拼三角形学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规律:即一边不变法、一形不变法、减去公共边法。一方面理解了规律的本质,另一方面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真正实现思维层面的互动与共享,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

    其三,课堂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从连拼三角形拓展到连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让学生明白一道题掌握一类题。而在后面的练习题,餐桌坐人,教师不是就题讲题而是延伸到课后,如果每张桌子坐的人发生改变,人数又该怎样计算?让学生明晰变中不变的道理,掌握规律的本质含义。

    总之,本节课教师立足数学好玩内容领域要求,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设计点评 2】

    本课有以下两大亮点:

    一是重视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和迁移类比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数形结合(操作和课件展示)的视角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进而归纳规律、解释规律、应用规律,并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实现对一类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建模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模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最好的例证。例如,从摆正三角形到摆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探究的方法和表示规律的方法都可以类推,学生很快得到结论。这种教学理念和思路是我们一线老师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不足,教学要有长远的眼光,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学习能力,这是刘老师的课的一大亮点。

    二是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数学能力之 “核”,思维也是数学素养之 “魂”,刘老师在这节课中,基于 “思维” 教,围绕 “思维” 学,学生 “从最简单的情形” 开始研究,(摆 1 个三角形多少根?2 个、3 个、10 个、100 个……)在操作后重点通过设问:“观察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化的?”,追问:“小棒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逐步引领学生走入思考的 “灵魂深处”,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类比、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和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同时形成灵活、敏锐的思维品质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从整理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这是一节有趣的问题情境下的探究数学规律的实践活动课,有方法的习得,有思想的渗透,有能力的培养,有素养的提升,是一节不错的课例。

    【我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一、符号意识的意义

    现代数学: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做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新课程标准》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当经历 “具体案例→个性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符号与文字互相转变的过程,寻找符号存在的意义,感受其魅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符号意识。

    二、培养符号意识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无时无刻不与符号打交道。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符号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对符号的敏感获取和理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构架,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常见的数学符号,理解符号的内涵和意义;(2)能够鉴赏数学符号的精美及魅力,进而体会数学的美;(3)自觉运用符号去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观念);(4) 在具体情境中具有选择合理符号的预感,选择最恰当的符号;(5)具有识别符号信息,并能正确运用符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

    三、符号意识的培养途径

    (1)利用已有经验,结合现实情境,引发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符号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接触的,在生活中他们就已经对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不会将其上升到 “符号” 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结合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 “符号化” 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了解符号历史,挖掘深层含义,建立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动人的历史,每一个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对于符号意识的培养,要经历从最初的读懂,会用到能操作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再到形成运用符号思考的思维方式。即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符号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主动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3)借助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符号化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符号意识的培养仅靠一些单纯的推演训练和模仿记忆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利于用符号分析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符号表示后去思考研究,让学生发现符号化思想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运用课本知识,还要鼓励学生注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从生活中感受到符号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的能力。 学生具有了良好的符号意识,就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考在延伸】

    1. 本课体现的核心概念其中一个是 “推理意识”。由连拼三角形的规律推理出连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规律,这些规律当中,又有什么样紧密的联系?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探究。

    2. 本课体现的核心概念之二是 “符号意识”。符号化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中,还可以在哪个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 “符号的优越性”,让爱上符号表达呢?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6:53 · PVG 14:53 · LAX 23:53 · JFK 02:5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