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稿: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规律的方法。
2、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图形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图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连拼图形的不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一个,
师:这是一个……?如果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 根)2 个呢?
(预设:6 根或 5 根)
2. 学生上台摆: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学生熟悉的 “拼摆三角形” 的数学活动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两种不同摆法的对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 “连拼图形” 及 “公共边” 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1. 认识连拼图形及公共边
师: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是分开摆的,第二种是拼在一起了。
师:是的,像这样拼在一起的摆法,我们把它叫做连拼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连拼图形中的规律。
师: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
生:连拼三角形比独立三角形少用了 1 根小棒。
师:为什么连拼摆法会少一根呢?
生:因为它们有一条边是公共的。
师:是的,我们把这条两个三角形共用的边叫做公共边。
2. 探究活动一:连拼三角形
(1)猜想:
师:如果我们用这种连拼的方法摆 10 个三角形,你觉得需要多少根小棒?谁来猜一猜?
生:15,20……
师: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验证:
a. 用文字描述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后,全班汇报小棒根数及发现的规律。
规律 1: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2 根小棒。
规律 2:先摆 1 根上棒,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
规律 3:从第二个三角形开始,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有一条公共边。
师:如果要拼 100 个、1000 个、n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看来,只用文字表述规律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b. 用算式表示:
生:用算式表示
师: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a. 一边不变法
生:先摆 1 根小棒,之后每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1+2,1+2+2
师:(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用图辅助理解)让我们结合图可能会更好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生 1:2 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生 2:1 表示什么意思?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1+2n)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中的 “1” 表示什么意义?2n 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1 表示第一根小棒,2 表示后面每个三角形都需要两根小棒,n 个三角形就是 2n 根小棒。
b. 一形不变法
生:第一个三角形是 3 根小棒,后面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 2 根小棒。所以是 3+2,3+2+2,3+2+2+2…。
师:(生讲第一个之后用课件帮助理解)好,我们也用图形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预设生 1:3 后面加的这个 2 有没有什么规律?
预设生 2: 为什么 2 的个数不是与三角形的个数相同呢?
生:因为第一个三角形是 3 根小棒,我们要把第一个三角形减去。
师: 如果是 100 个三角形呢?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3+2×(n-1)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2×(n-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3 表示第一个三角形小棒的根数,2×(n-1)表示后面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需要 2 根小棒,n 个三角形就是 n-1 个 2。
c. 减去公共边法
生:从两个三角形开始,先把连拼的三角形分成独立摆的三角形,再减去连拼的公共边,两个三角形减去一条公共边,三个三角形减去 2 条公共边。
师:好的,我们还是用图形来帮助理解。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生:公共边的数量与三角形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公共边的数量比三角形的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个三角形是没有公共边的,从第二个三角形开始才有公共边。所以公共边的数量比三角形的个数少 1。
师:100 个三角形能用这种方法算出多少根小棒吗?n 个三角形呢?你能写出它的规律吗?【3n—(n—1)】
师:这个算式中的 “3n” 表示什么意义?(n—1)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3n” 表示独立摆 n 个三角形需要 3n 根小棒,(n—1)表示 n 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3. 总结: 我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规律。你们真棒!
4. 运用规律:
(1)照这样摆 200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用的是哪种方法?
(2)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 37 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请学生板书并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二稿的基础上,改动较大。把原来 “直接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规律” 改为 “让学生先猜想摆 10 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数”,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受到探究的必要性。而在探究规律时,也是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 —— 用语言表达出小组发现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计算摆更多三角形小棒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用算式表达规律的迫切性,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此环节,学生经历了 “具体案例--语言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的价值--简洁方便、具有一般性,激发了学生对 “数学符号” 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价值。)
三、巩固练习:
1. 探究活动二:连拼四边形
(1)学生独立完成,研究连拼四边形的规律。
(2)学生汇报方法。
2. 探究活动三:连拼多边形
(1)课件出示连拼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如果都采用 “一边不变法”,先摆出 1 根,连拼三角形后面每次增加几根?四边形呢?五边形?六边形?…… 能根据前面的启发用字母表示五边形、六边形的规律吗?
(2)全班交流
3. 生活应用:
(1)小熊表演:第一只熊 4 脚着地,第二只开始,两只脚放在前一只熊的背上,后面两只脚着地,20 只熊一共有多少只脚着地,n 只呢?
(2)餐桌坐人:一张桌坐 4 人,两张桌合起来坐 6 人,3 张桌呢?10 张桌呢?n 张桌呢?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新和难点,我设计了针对性、拓展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练习 1、2 让学生把 “连拼三角形” 规律研究的经验基础,迁移应用到 “连拼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 规律的探究中。通过练习 3 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 “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规律;同一规律可以运用到不同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重要的,这个反思包括对自己是否理解、掌握知识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学习达到高境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探究规律及用 “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的经验。)
附:学生学习单
三角形的个数 小棒的根数
1
2
3
4
5
…
10
我们小组摆了( )个三角形,发现的规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