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 樊晓凤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数一数》。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是在上节课借助小棒和方块模型进一步感知数的结构,通过两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 “一”“十”“百” 之间的关系,体会 “满十进一” 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100 以内的数,会数 100 以内的数,让学生经历从数图形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 “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 “一”“十”“百” 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逐步发展低段学生的数感。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主要内容是 100 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的编排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结构为基础层层递进。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与前一课《数花生》在内容上都属于 “100 以内数的数法”,但是略有不同。通过《数花生》一课,学生不仅会数 100 以内的数,而且已经初步建立起以 “十” 为单位计数的概念。学生经历动手数花生(生活中的实物)的过程,初步感知一百有多少,进一步学习和体验 100 以内数的意义。而在本课《数一数》中,学生展开数数活动借助的对象已经从实物发展为小棒和小方块等直观模型(计数单位模型),为之后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动手操作 “摆计数单位模型、拨计数器上珠子” 等活动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上册已经学习了 0—20 各数并且知道了 11-20 各数的组成,会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方法来表示 11—20 各数。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数花生》一课,学生不仅能够一一对应地数出 100 以内的实物数量,会用多种方法数 100 以内的数并且初步具备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的能力。而且已经初步建立起以 “十” 为单位计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1、借助小棒和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 100 以内的数,感知 100 的意义。
2、通过数小棒和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 “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 “一”“十”“百” 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数 100 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 “百”。
教学难点:
体会计数单位 “一”“十”“百” 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小学数学需要与时俱进 — 从大数的读法说起》张奠宙,巩子坤,任敏龙,张园,殷文娣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
数学教育报《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娜仁格日乐,
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4-321)
教法:知识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探究。
学法:实物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棒 100 根、小方块 100 个,皮筋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花生。大家还记得怎样数出九十粒花生的吗?(学生汇报数法)一边数一边怎么摆更容易看出结果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师:如果把数花生换成数小棒,要数出九十根小棒,怎样摆放更容易看出结果呢?
生:可以数出 10 根扎成一捆。这样的话就容易看出是九十根小棒。
【设计意图课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数数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小棒(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认一认。)
师:出示课本第 24 页情境图一,你能模仿图片上的摆法来边摆边数图上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边数边摆小棒。
师:那么你数出整捆的是多少根呢?
生:九十根。
师小结:我们发现每 10 根捆成 1 捆,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出 9 捆,这样就容易数出 90 根了。
【设计意图培养扎捆的意识,便于理解 “十” 这个计数单位。】
师:接着往后数是九十一、九十二…… 九十八、九十九。
学生边摆边数九十一、九十二…… 九十八、九十九。
师:九十九再数 1 根就是一百根。
学生借助小棒再从九十一数到一百。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小棒模型感受并认识 100 以内的数以及数的顺序,知道九十九接下来是一百。】
师:我们发现上面的这种摆法数法和淘气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想分享她的方法,一起去看一看吧。谁能说一说笑笑是怎么做的呢?
生:笑笑是把散的这 10 根小棒也扎成一捆,这样的话就变成 10 捆小棒了,10 个十是一百。
(教师课件出示 10 捆捆成一大捆。)
师:真好,你真是个善于观察总结的小朋友。那么大家觉得哪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地数出小棒的根数呢?
生:笑笑的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扎捆数(10 个一数)的简便性。】
2、活动二:数小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数一数。)
师:好,数完了小棒,老师想考考大家,咱们一起来数数小方块吧。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小方块(杂乱无章的),同桌两人合作来数一数小方块吧。
学生可能会利用上面摆小棒的经验将 10 个小方块摞在一起,可以摆 10 个这样的小条,两人一组合作摆小方块。
教师在课件上演示提问:九十九个再添 1 个是多少?
生:是一百。
师:一起来数一数,1 条是 1 个十,1 个十 2 个十……10 个十是多少?
生:是一百。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10 个十是一百,会用 “十” 这个计数单位来度量,感知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第 24 页 “圈一圈,数一数”。然后想一想:怎样圈才能很快数出结果。
学生动手圈一圈,数一数教师指导。
2、出示九捆 1 根小棒,数一数,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两位数的组成,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四、拓展延伸
(1)听小故事,初步了解古人计数的发展。
(2)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介绍计数发展的相关小知识。在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 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人开始用五个五个来计数的计数方法,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九十九再添 1 个就是一百。
我的课前思考:
本课是本册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的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前面一课是《数花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操作活动,一是感悟 100 以内数的 “读法”,二是学会任何一个个位是 9 的两位数的后继数,三是经历用不同方法数数的过程,发展数数技能,而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小一级的计数单位去度量更大一级的计数单位,进而理解百位的意义,体会 “个”,“十”“百” 之间的关系,最最关键的是学生的 “数感”,在对比中知道这个数到底有大多。掌握以 “十” 为单位去度量的方法,去认识数,理解数,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更大的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积累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