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男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455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15 18:35:41 +08:0010 8 75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展示大赛-2021 • 李男 • 3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高媛123456 | 201 |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赵老师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验到编码的简洁性、唯一性,原则性。突出了重点也渗透编码意识。
开发 中心校 董萍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赵老师 课堂中围绕学生带来的身份证号码开展教学,让学生自主对比身份证,了解编号里每组数字的表示出来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手头上的东西发挥作用,学生身自己身边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学生自然乐于接受受,从而理解编码的规则和数学意义。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赵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家长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这就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比我们课堂中虚拟出来前情景好的多。直观的多。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赵老师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验到编码的简洁性、唯一性,原则性。突出了重点也渗透编码意识。
开发 中心校 董萍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在探究规律,建构模型这一环节中,赵老师为学⽣搭建了⼀个互相⽐较、发现、猜想、验证的平台,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营造⼀种学⽣之间互学、互论、互补的课堂氛围。 春阳王秋颖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教材巧用情境,与本课根据编码破案紧密相连,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慢慢下来数学符号意识根植在学生心中。 开发区 董萍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教学环节可以适当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2022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例如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很复杂,我要能从其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之后再返回到具体生活中去。
辽源市实验小学 彭淑艳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教学环节可以适当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2022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例如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很复杂,我要能从其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之后再返回到具体生活中去。
辽源市实验小学 彭淑艳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教学环节可以适当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2022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例如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很复杂,我要能从其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之后再返回到具体生活中去。 辽源市实验小学 彭淑艳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本节课最后引导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字编码的实例,如电话号码、车辆号码、邮政编码等等。让学生找一找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发展符号意识,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本节课有效达到了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符合了新课程标准。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在介绍生活中的编码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核酸检测码,进一步理解编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辽源市实验小学 彭淑艳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赵老师教学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 通过让学生收集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数字,使这些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 “数学” 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 “数字与编码” 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寻找编码的一般规律,在较高层位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尝试己编排学籍号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并认识到了数学的简洁美。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课堂上架起了数学学问与生活的桥梁首先,赵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家长和自已的身份证号码。这就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比我们在课堂中虚拟出来的情景好的多,学生也踏实的多,直观的多。
3年前 回复了 赵艺晴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2 › 【2022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赵爽 4 上《编码》 |
本节课内容多,首先,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家长和自已的身份证号码。这就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比我们在课堂中虚拟出来的情景好的多,学生也踏实的多,直观的多。然后赵老师用自己的学号引出数字编码是按一定的规律来编写的,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和作用。接着又出示了车牌号码和电话号码,让学生了解到数字编码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和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大开眼界,更是觉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终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节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节课,我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并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量态感觉,让学生在 “描一描”﹑“摸一摸” 等活动中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达到从形的角度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接着,再通过 “量一量”、“数一数” 的学生动手活动操作,得到被测物体和图形的周长,建立学生的量值感觉。真正做到从具体到抽象,建立周长的表象,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感知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本质属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资源
树叶、水彩笔、绳子、软尺、直尺、铁丝、课件。
教法学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师:秋高气爽,正是锻炼的好季节,一只爱运动的小蚂蚁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步,你能画出树叶的边线吗?
二 动手描画 感知周长
活动一 描画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1. 描画树叶边线
(1)描一描
师:拿出你的彩笔试一试吧!
学生活动:用彩笔描画树叶的边线。
(2)说一说
师:(随即出示学生作品:画出边线、没画完等)同学们,你觉得哪个同学画得最好?为什么?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谁能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描?描的时候注意什么?
预设:要沿着边线描
要描完一圈(从起点出发,再描回到起点)
……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评价,让学生明确要求,体会树叶的边线是树叶的一圈,一圈即为一周,而一周就是起点出发回到起点。
2. 描画数学书边线
(1)描一描
师:看到小蚂蚁在运动,小铅笔也要来凑热闹,它想把我们的数学书的封面当跑道,那你们能画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学生活动:用彩笔描画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说一说
(出示学生作品:用直尺描和不用直尺描)师:说一说,哪一个同学画的更好?理由是什么?
生汇报,体会直尺描误差更小,然后集体订正。
1. 摸一摸
师:同学们,我们帮助小蚂蚁和小铅笔找到了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那请你找一找你们身边的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一个面的边线。
学生活动: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画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边线,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感知对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活动二 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1)看一看 说一说
师:同学们,小蚂蚁和小铅笔已经迫不及待在边线上跑步了。快看看它们是怎么跑的?
预设:小蚂蚁从起点出发绕着树叶边线跑了一周,再回到起点。
同学们,想象一下,小铅笔是什么跑的呢?
学生活动:在脑海里想一想,小铅笔是如何跑的?再说一说。
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小蚂蚁和小铅笔也有它们的发现,认真倾听它们说了什么,你听懂了什么?
小蚂蚁:“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铅笔:“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指一指 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同伴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然后集体交流,初步认识什么是周长。
(板书:一周的长度 周长)
(1)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根据小蚂蚁和小铅笔的发现和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树叶的周长和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是图形的一周。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在多种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经验的积累,逐步深化对周长的认识。在这些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讲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同时,通过与生活实际和学生熟知的图形相联系,为学生建立量的直觉埋下伏笔,为后续发展学生量感打下基础。】
三 实践操作 发展量感
活动一:量一量 得到周长
师:同学们, 估一估小蚂蚁和小铅笔谁跑的周长长?那如果我们想知道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应该怎么办呢?(生:可以用尺子测量。) 说的真好,用尺子测量是比较准确的方法。
1. 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我们如何通过测量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需要什么工具?(学生汇报)
2. 做一做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百宝箱,里面藏着你们需要的所有的测量工具,现在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和你们喜欢的测量方法,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测量之前老师要请一名同学大声地读一下测量要求。
测量要求:
(1)同伴合作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测量结果用最接近的整厘米数表示,把数据记录在学习单上。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并小组汇报。)
3. 说一说
(直播展示)有请小组成员展示测量的方法,汇报过程和结果。
预设 1:我们在测量树叶时,选择的测量工具是细绳,用细绳围一圈,再量细绳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厘米。
预设 2:在测量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直接用尺子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加起来就行了。
预设 3:我觉得在测量边是直的图形时可以选择用尺子测量,在测量不规则图形时可以选择用绳子测量法。
4. 比一比
师:对于刚才小组汇报的同学,你喜欢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自己喜欢的测量方法,并说明理由。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量的时候很有智慧,也很有方法,我们在量直边的时候选择了直尺,在量不好测量的曲边图形的时候,有用绳子的,有用软尺的,但是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把不好测量的曲线变成直直的线进行测量,这就是数学中的 “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再进行比较和总结,学生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测量(或计算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自己学会优化方法,总结规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二 :数一数 得到周长
师:刚才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工具和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可以说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真棒!接下来还有一些图形也想知道自己的周长是多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一次它要我们数一数他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出示方格图上的图形,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2)描一描,在数之前用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3)数一数,让学生体会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 1 厘米,图形的周长就是看这些图形里面分别包含了多少个 1 厘米。
(4)说一说,学生交流展示,说说各自的方法。
(5)集体订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先说说图形的周长,再用手描出图形的边线,深入体会 “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 明确要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一定要先找到这些图形的所有边线,才能准确数出周长。这样的设计丰富了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引发学生思考,得到数图形周长的有效策略,体会量的累加性,进一步发展学生量感。】
四 巩固提升 深化感知
1.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师: 同学们,4 只小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爬行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2. 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师:淘气和笑笑发生了争执,快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淘气说:“乙的周长长。”
笑笑说:“甲、乙的周长一样长。”
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五 总结回顾 课题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出示课题), 那同学们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总结,梳理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测量方法等,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非常高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周长的知识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有一副漂亮的帽子,我们需要测量我们的头围,就会用到我们周长的知识;如果我们想买一条合身的裤子,我们就需要测量腰围,而这也需要周长的知识。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要向数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周长更多的奥秘啊,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第二稿反思研讨
教学内容: 北师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第 1 课时)》
教者: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龙山实验小学校 李男
教研队伍: 唐树雨、田欣彤、周晶红
指导教师: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进修学校 陈春艳
辽源龙山龙山实验小学校 赵宇
辽源龙山龙山实验小学校 杨红妍
二稿反思
在第一次研讨后,教学设计一稿的导入部分过于繁琐累赘,不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所以删减了猜谜的导入环节,小蚂蚁沿着边线赛跑的环节继续保留,有趣的情境创设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是用视频播放赛跑环节,无形中是在教孩子如何画边线,只有学生通过自主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活动,然后对于画的不标准的边线进行集体订正,学生才能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识,初步感知周长的意义。
二稿中,增加了描一描,说一说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再摸一摸身边任何一个物体表面,指一指它们的边线。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去描,去摸,这样才能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接着认识周长做铺垫,发展量感。
二稿中去掉了非封闭图形变成封闭图形后才有周长的教学环节,因为通过前面学生自己描一描树叶和数学书的边线,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的边线,已经明白了起点再回到起点,就是封闭图形的一周。
因此在二稿中,我们加强了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多说、多操作、多体会,积累对周长的感知经验,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更能明确什么是周长。
在教学时,很多孩子对于问题串 4 处理不好,学生直接数出周长有困难。把数出的格子个数当做周长,这样的数是错误的,得到的也是错误的度量结果。而在得到后面 2 个图形的周长时,也出现了落数的问题。所以我们团队准备在下次试讲时,尝试让学生在数之前用彩笔分别描画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学生确定周长在哪后,才不会再犯用格子数当周长的错误。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集体交流,说说各自的方法。学生们集思广益,想出不同的策略,获得新体验。在下一稿的教学设计中,我会作出相应的修改。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二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 “描一描”﹑“摸一摸” 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又通过学习度量相关知识,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中也意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认识周长的本质属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多项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理解周长的定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资源
树叶、水彩笔,绳子,软尺、直尺、铁丝、课件。
教法学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感知一周
师:同学们今天数学课可爱的小蚂蚁们和我们一起度过,它们进行一场运动会,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大家想不想去看看?今天咱们的运动场上有 3 只小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但是裁判没来,于是它们想请在座的同学们来当裁判,你们愿意吗?谁来大声地读一下比赛规则?(出示比赛规则:跑步大赛规则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谁先到终点谁获胜。) 比赛规则已经清楚了,三位运动员也已经准备好啦。裁判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发令:three,two,one.Go.(播放 ppt)
比赛结束了,哪位裁判来宣布获胜者?(第三只蚂蚁获胜)
其他裁判同意吗?(同意)
第一只小蚂蚁有意见了,明明是人家先到终点的呀?为什么我不是获胜者?(预设:因为它走的不是正确的路,没有按照树叶的边线走。) 那么树叶的边线在哪里,请你来指一指,大家认真看。(一名同学到前面指一指),看来是第一只小蚂蚁不知道什么是边线?
第二只小蚂蚁也有意见了,我走的是边线啊?为什么我也没获胜呢?(预设:学生 1: 没有跑到终点。 学生 2: 比赛规则是一圈 )
第四只蚂蚁谁上来指指树叶的一圈是哪到哪啊?(学生来指) 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走,再回到起点,起点和终点是一个点,对不对?
所以第三只蚂蚁获胜。
二 动手描画 感受周长本质
1. 描画边线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树叶,数学书的封面也有边线,你能用彩笔画出它们的边线吗?说说自己是怎么描的?找到身边任何物体,摸摸它们的边线
2. 认说周长
小蚂蚁和铅笔也画出了树叶和数学书面的边线,仔细观看图片,认真倾听它们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小蚂蚁:“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铅笔:“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同伴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初步认识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感知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在这些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讲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打下基础。】
三 实践操作 发展度量意识
1.. 量一量
同学们真棒,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那想得到它们的周长是多长,应该怎么办呢?(生:用尺子量。) 说的真好,用尺子量是最准确的方法。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百宝袋,快去测量它们的周长。
请一名同学大声地读一下测量要求。
测量要求:
(1)同桌合作用直尺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测量树叶和长方形的周长。
(2)测量结果用整厘米数,表示并记录在任务单上。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百宝袋,开始测量。测量结束后,请拍手坐好。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并小组汇报。)
学习成果预设 1:我们在测量树叶时,选择的测量工具是毛线,用毛线围一圈,再量毛线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厘米。
学习成果预设 2:在测量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直接用尺子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加起来就行了。
学习成果预设 3:我觉得在测量边是直的图形时可以选择用尺子测量,在测量不规则图形时可以选择用绳子测量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量的时候很有智慧,也很有方法,我们在量直边的时候选择了直尺,在量不好测量的曲边图形的时候,有用绳子的,有用软尺的,但是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把不好测量的曲线变成直直的线进行测量,这就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板书: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总结,学生自己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自己学会优化方法,总结规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操作让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
2. 数一数
刚才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测量出树叶和长方形的周长。选择了不同的工具和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大家真棒,老师为你们点赞。接下来还有两个图形也需要得到周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回我们不量了,我们要数一数。
谁来读一读要求。
同学们,请注意一下重要的数学信息,单位是 1 厘米。
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现在图形已经在你的练习纸上,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两道题开始。
(1)出示图形,找到周长,思考如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2)出示方格纸,数一数图形的周长。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
五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
你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总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测量方法,以及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周长的知识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有一副漂亮的画像, 想给它加上边框,就会用到我们周长的知识。我们的坐垫儿给它缝上花边儿,也是我们周长的知识。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要向数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周长更多的奥秘啊,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第一稿反思研讨
教学内容: 北师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第 1 课时)》
教者: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龙山实验小学校 李男
教研队伍: 唐树雨、田欣彤、周晶红
指导教师: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进修学校 陈春艳
辽源龙山龙山实验小学校 赵宇
辽源龙山龙山实验小学校 杨红妍
研讨集锦:
研讨反思:
李男:《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学生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认识周长也是孩子们后续学习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让学生从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在描、量、数的过程中去感受周长的特征,建立周长的表象,从而达到逐步理解周长的本质属性的目的 。
在情景导入中,我设计了蚂蚁跑步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当评委,选出获胜的小蚂蚁,让孩子们体会 “一周” 是什么意思?就是由起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线,再回到起点才是一周,没有沿边线(边线内、边线外)或没有回到起点都不能算是树叶的一周。再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周长的实际含义的感受。然后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抽象出数学图形是有周长的。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有难度并且有趣的活动:老师的图形有没有周长,你能不能帮助它,让它拥有周长,同学们在我的主导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自主去发现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在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周长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测量工具,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后,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真正发展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孩子的度量意识。
杨红妍: 在问题串一时,应该加入用彩笔描一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体会物体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在描一描的同时,指出学生在描画过程中不标准的方法,由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订正。
李男: 确实,学生只有自己动手描画边线,初步感知 “边线”,才能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陈春艳: 在测量周长和数周长的时候,李老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但是小组汇报时候,学生汇报不够深入,可以把小组同学请到前面,显示一下小组同学,测量周长的过程。
李男: 对,小组展示,学生来到前面,其他小组才能看得清楚,然后学生在评价,交流过程中体会不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赵宇: 我觉得导入环节猜谜环节可以去掉,进入导入太慢,对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任何帮助,应该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多感官去感受周长。
李男: 好的。
周晶红: 李老师对教材的挖掘非常的深入,我个人认为设计非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这一环节很好,但是把非封闭图形变成封闭图形,形式太多,没有必要。只要孩子们想出,把它变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
李男: 确实。挖掘太深,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不符,还给学生增加了难度。
田欣彤: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进而感悟 “周长” 这一量,培养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进一步感知什么叫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同时感知周长是可以度量的,让学生感知周长这一数学领域的量感。
李男: 听了大家的分析与建议,我个人也觉得本次教学设计在刚才的课堂实施中 目标能够初步达成,但是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展示不够充分,没有把更好的小组合作过程呈现给全班的同学,那在下一稿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作出相应的修改。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 “描一描”﹑“摸一摸” 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又通过学习度量相关知识,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中也意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认识周长。
2. 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多项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理解周长的定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资源
树叶、水彩笔、绳子,软尺、直尺、课件。
教法学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感知一周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身小力大,团结勤劳,以身作则,伙伴敬佩。同学们你们猜到它是谁了吗?(蚂蚁队长)蚂蚁队长今天可不是出来找食物的,而是组织小蚂蚁们,进行一场秋季运动会,他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大家想不想去看看?今天咱们的会场有 3 只小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但是裁判没来,于是他们想请在座的同学们来当裁判,你们愿意吗?(看大屏幕) 谁来大声地读一下比赛规则?(比赛规则:跑步大赛规则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谁先到终点谁获胜。) 比赛规则已经请出了三位运动员,也已经准备好啦。裁判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发令:3 2 1.
比赛结束了,哪位裁判来宣布获胜者?其他裁判同意吗?
第一只小蚂蚁有意见了,明明是人家找到终点的呀?怎么回事啊?那么树叶的边线在哪里,请你来指一指,大家认真看。看来是第一只小蚂蚁不知道什么是边线?第二只小蚂蚁也有意见了,我走的是边线啊?为什么我也没获胜呢?谁上来指指树叶的一圈是哪到哪啊?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走,再回到起点,起点和终点是一个点,对不对?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上,我们把一圈叫做一周 (板书一周),刚才我们指出了小蚂蚁跑过的树叶的一周,大家现在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想小蚂蚁跑过的一周是什么样子的?伸出你的小手把它画出来。画完的同学请睁开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 总结概念 认识周长
1 总结概念
同学们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物体表面 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同学们,不但树叶的表面有周长,我们的数学书的封面有周长吗?赶快拿起来指一指。
2. 摸一摸生活中物体周长:老师看到同学的铅笔盒也有周长,谁来指一指?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同学提到的这些物体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看来,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叫做它的周长。
3. 认识封闭图形。
师:老师这里还有有一个图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因为口没合上,它就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同学们,虽然它不是一个封闭图形,那么它有长度吗?对我们可以测量出它的长度。但是这个图形,那看来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封闭图形)(老师补充板书)
师:那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那我们怎么把它变成有周长的平面图形呢?加上一条边,把它封闭住。还可以怎么加?
师:这是一根铁丝,我们可以测量它的长度,那么这根铁丝有周长吗?怎么才有周长呢?可以怎么围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感知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在这些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讲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打下基础。】
三 实践操作 发展度量意识
1. 议一议
师:同学们,那么你们能估一估这个图形的周边吗?用手比划一下,有些同学不断调整,看来大家都是非常严谨的,那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图形到底有多长,怎么办?
我们想要知道长度,用尺子量是最准确的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后建立想法,这样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测量活动中,然后再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汇报方法。
师:你们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减少测量误差?
【设计意图:误差是存在的,测量时会产生误差,让学生注意如何在测量中减少误差。】
师:那我们就赶紧量一量吧!请同学们读一读小组合作要求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2. 量一量
小组合作要求:
(1)在测量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通过测量,你们觉得各种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什么是周长》测量记录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总结,学生自己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自己学会优化方法,总结规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操作让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有一个礼物要送给一位幸运的小朋友,现在请女生为男生能量出他的头围(头一周的长度),谁的头尾和我的帽子最接近,这份礼物就是谁的。
【设计意图:如何量出头围?这个活动的设计,简单实用,让学生掌握先围后量、化曲为直的方法,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2. 数一数
(1)出示图形,找到周长,思考如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2)出示方格纸,数一数图形的周长。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
五 学习检测 巩固提高
1. 辨一辨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你能辨一辨下面哪个图形有周长吗?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 “辨一辨” 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一周边线的理解,而且通过图形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2. 连一连
师:你能想办法让(3)号图形变得有周长吗?试一试、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 “连一连” 让学生明白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 课堂总结
你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测量方法,以及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选题思考: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 “描一描”、“摸一摸” 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又通过学习度量相关知识,在教学环节,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数学中的 “量感” 一词来源于 “造型艺术” 范畴,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
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