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

刘新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07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08:56 +08:00
9 G 98 S 25 B
刘新 的最新回复

【活动综述】经历。体验。感悟

很荣幸有机会代表辽宁大连基地参与这次 2021 春季基地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辽宁大连基地一团队的伙伴们(刘新、单心、宋楠、韩花一)一起研究二年级下册《1 分有多长》这一课,并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 认真解读教材、学习课标、了解 “量感” 及前期调研,团队共同精心设计、研磨、修改。

经历了本次以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为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我们团队经过多次的研磨对如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对 “量感” 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真是收获颇丰。 选课前,我对本次活动的主题 "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 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对 “度量” 有了一定的认知下,对比研究,最终选择二年级下册《1 分有多长》一课,主要有以下思考:度量就是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去测量。度量触及数学的本质,是贯通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桥梁。它是人类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又一重要工具。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计量时间的长短。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看、可触、可感。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1 分有多长》为我们提供了探究、体验、感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时间的意义,经历从 “无形” 到 “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 “尺子”,真正体会时间单位的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体验时间的长度和学习分、秒之间的换算。为此,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秒针。第二个问题是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 1 分的长短。第三个问题是记录 1 分内自己能做的事情,为辨别 1 分的长短积累活动经验。第四个问题则通过比数 “60 下” 和 60 秒的结果,增强学生对 1 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注重结合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 “1 分能做什么” 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 1 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并懂得珍惜时间。

课前思考:对于 “秒”,学生前期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在钟面上能够读出整时、半时:在本单元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 中,认识了时间单位 “分”,知道了 1 时 = 60 分,也知道了表示比较长的时间用 “时” 作单位,表示比较短的时间用 “分” 作单位,这些是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通过前测还了解到,学生在课前已经认识了秒针,在问卷样本中,有 99%的学生知道秒针,但是不清楚秒针的运动轨迹;有 32%的学生知道 1 分=60 秒。但对于 “为什么 1 分等于 60 秒及秒的时距没有概念,未建立起基本的量感!约 61%的学生知道 1 秒很短暂,但是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

课中思考:

一、在学习 “分” 的过程中,学生有哪些困难或迷思?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克服困难,厘清迷思的呢?

1、在学习 “分” 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一个困惑或迷思是: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是 1 分为什么等于 60 秒说不清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借助学习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钟面秒针和分针的运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秒针走 1 圈,分针走了 1 个小格;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全班观察秒针和分针同时从 12 出发,秒针走 1 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集体验证发现;然后同桌合作观察秒针和分针从当前时间点出发,两针运动轨迹,再次验证发现;最后学生任意确定分针和秒针的位置,观察两针的运动轨迹,深化学生对 “秒针走 1 圈,分针走了 1 个小格” 的认识。通过多次调整分针秒针位置,观察分针秒针运动的验证活动,学生明白了:秒针走 1 圈是 60 秒,分针走 1 个小格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2、在学习 “分” 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另一个困惑是,学生无法准确感受 1 分的长短,建立 1 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价值。为了引领学生克服困难,理清迷思,我们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 1 分的长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次观察秒针转动一圈的运动过程,并随之数秒,直观地感受 1 分有多长,自主建构度量标准。学生在体验单位量感 1 秒后,逐步累加,从 1 秒、5 秒、10 秒、20 秒到 1 分,逐步累加,感受 1 分的长短。 第二,通过记录 1 分内自己能做的事情,为辨别 1 分的长短积累活动经验。活动中,同桌合作选自己喜欢做的事进行 1 分钟的体验活动,记录 1 分钟拍球、1 分钟心跳、1 分钟读文章、1 分钟口算、1 分钟走路等等,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切实感受 1 分的长短,发展学生量感,体会 1 分的价值。 第三,引入生活素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懂得 1 分的价值。学生和老师说一说生活中 1 分钟所发生的事,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 1 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体会到 1 分钟的价值,懂得珍惜时间。 第四,通过比较数 “60 下” 和 60 秒的结果,再一次体验 1 分有多长,增强学生对 1 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二、为了帮助学生建立 1 秒有多长的量感,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哪些学习活动?

(一)感受:1、学生自主观察钟面,从秒针的形态、速度上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为建立一秒有多长的量感奠定基础。2、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 1 秒的长短。引导学生安静地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感受 1 秒的长短,知道秒针走 1 小格 “嗒” 的一声经过的时间是 1 秒。3、通过生活中常见情景的回顾与感受,把学习引入生活,让学生从理性与感性认识 1 秒,并知道 1 秒的价值和引入钟表这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二)体验:1、让全班每一个孩子跟着秒针亲身实践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眨一下眼等体验 1 秒有多长,把 1 秒这个度量单位与自身实践活动建立起联系,加深 1 秒有多长的感知与记忆,建立 1 秒的时间单位表象。2、实践体验后畅谈 1 秒感受,牢固建立 1 秒概念。

(三)计量: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建立心中的尺去计量 5 秒、10 秒、60 秒,通过时间单位秒的累加,活动体验步步升级。闭眼 1 秒数一个数,数到六十,在不断的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建立 1 秒量感。

(四)估量:学生用建立的 1 秒的标准去估量一段音乐(20 秒)的长短、估 1 分的长短,进一步深化量感认识,确定量感标准,建立 1 秒量感概念。

总之,本课通过环层层递进的活动体验,让学生亲自经历建立 1 秒有多长量感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 1 秒有多长的量感。

课后思考:

1、量感的培养需要修正的过程,对于学习抽象的时间概念更是如此,本课中首先让学生在感受 1 秒之后,让学生体验,让每个孩子亲自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眨一下眼睛等,体验 1 秒有多长,把 1 秒这个时间单位与孩子的实践活动建立起联系,加深 1 秒有多长的感知与记忆,建立了 1 秒的表象。1 秒的表象建立以后,让学生去度量 1 秒的标准,首先要在心中建立 1 秒标准的尺,然后去计量 5 秒,10 秒,20 秒,1 分,通过秒的时间单位的累加,活动体验步步升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去修复,帮助学生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让学生用自己建立的 1 秒的量感去估量一段音乐的长短,首先自己去估量,然后通过钟面秒针的运动来验证自己的估量,这样对孩子量感的培养就会有一个修正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学生量感的认识,确定量感的标准。然后又设计了让学生感知 1 分的长短,自己跟着秒针的转动数 60 秒,让学生闭上眼睛估计 1 分的长短,再让同桌 1 人计时 1 人数 60 秒,在这样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量感的培养需要一个修正的过程,我们认为让学生建立 1 秒的量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 60 秒这个量感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不好把握,我们设计了让学生去体验 1 秒,5 秒,10 秒,20 秒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去建立 60 秒的量感,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都是通过 1 秒的累加,建立 60 秒的量感,在感知 1 秒,5 秒,10 秒,20 秒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不断的修正活动,最终建立了 60 秒的量感。整堂课都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在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辨别 1 分的长短,我们组织了多次的体验活动。在体验活动之后,老师又提出了辨一辨这项活动,比如刷牙用一分钟这个时间是否合适,来修正学生的认知。在课堂的最后比较数 60 下和 60 秒的结果,再一次更准确地修正了学生对于 1 分钟有多长的量感,提高了感受的准确度。

2、1 秒是基本的时间计量单位,分是属于数感的定量刻画衍生出的时间单位,本课中借助工具测量让学生深刻感知二者的关系从而建立时间量感。

首先借助学习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钟面秒针和分针的运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秒针走 1 圈,分针走了 1 个小格;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全班观察秒针和分针同时从 12 出发,秒针走 1 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集体验证发现;然后同桌合作观察秒针和分针从当前时间点出发,两针运动轨迹,再次验证发现;最后学生任意确定分针和秒针的位置,观察两针的运动轨迹,深化学生对 “秒针走 1 圈,分针走了 1 个小格” 的认识。通过多次调整分针秒针位置,观察分针秒针运动的验证活动,学生明白了:秒针走 1 圈是 60 秒,分针走 1 个小格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基于对北师大版教材的实践与研究,设计探究、体验 、感知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新知、强化认知、促进提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时间的意义 ,揭示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充分感受 1 分有多长 。经历从 “无形” 到 “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 “尺子”,真正体会时间的价值。

借助实践活动,让通过亲身感受,体会时间单位 “分” 的实际意义。整节课的活 动 ,就是让学生体验、体验 、再体验。在不断的体验中,学生充分感悟到 1 秒 、1 分的长短,发自内心地感慨时间的重要性,真实地体会时间的价值。这无声的体验犹如一把无形的度量时间的 “尺子 ”,胜却 万语千言。我相信,孩子们的体验,一定是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

最后,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展示、研讨、交流以及促进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让我们在教学技艺和适应新时代中对自我的要求更近一步。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教学探索和讨论,查阅多方的资料,关于如何发展学生的量感,我们团队从课前,课中,课后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应用,也同其他团队的教师商讨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通过多次研磨以及相互的交流学习中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教育智慧更加丰盈!这场研讨活动真是一场最美的相遇!学无止境,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量感培养的一般教学范式,拓展其应用的课程类型。

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二课《1 分有多长》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体验时间的长度和学习分、秒之间的换算。为此,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秒针。第二个问题是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 1 分的长短。第三个问题是记录 1 分内自己能做的事情,为辨别 1 分的长短积累活动经验。第四个问题则通过比数 “60 下” 和 60 秒的结果,增强学生对 1 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注重结合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 “1 分能做什么” 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 1 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并懂得珍惜时间。 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分、秒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关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区分时针、分针和秒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点、半点;但是整点刚过和接近整点学生区分还有困难。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生活经验少,但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在教学时,尽可能创设生动的数学活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知识变成学生的切身需要,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通过操作交流去探索创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让学生建立 1 秒和 1 分的时间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知道 1 分 = 60 秒。亲身体验 1 分的长短,估计 1 分有多长,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快慢,从而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表达情感、体验,并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 1 分钟和 1 秒种的概念,知道分与秒的关系,1 分 = 60 秒。

难点:体验 1 分钟长短的,估测 1 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时间量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单、球、钟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看钟表,还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还有一个比分更小的单位?(板书:秒)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观看视频)

1、刘翔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以 12 秒 91 的成绩夺冠视频。

2、春晚倒计时视频。

3、红绿灯视频。

引入课题:生活中像这样用到秒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秒,体验 1 分有多长。(板书课题《1 分有多长(认识秒)》)

【设计意图】以刘翔 12 秒 91 成绩夺冠、春晚倒计时、红绿灯学生熟悉的视频的方式呈现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时间单位 “秒” 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实践

活动一 认识秒针

1、首学:学生先仔细观察钟面,自主发现。

2、互学:同桌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共学:全班分享。

借助带秒针的钟面,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几根针、长短粗细情况、走动快慢情况等,师随学生交流汇报强调秒针容易识别的特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

小结:我们刚刚从指针的长短、粗细、速度来进行了区分,发现了秒针最细、最长、走的最快。 (板书:秒针最细、最长、最快)

【设计意图】 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钟面上的三根指针,发现它们的不同活动中,加深了对秒针的认识。

活动二

(一)建立时间单位,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1、首学:课件出示:“钟面上秒针转动一周的运动过程”。学生先观察钟面的运动独立完成学习单 “数一数、填一填”,自主建构度量标准。

2、互学: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完善学习单。

3、共学:小组为单位上台分享学习单。

(1)建立度量基础,认识 1 秒

通过观察钟面,知道秒针走动 1 小格就是 1 秒。

(2)立足已有度量标准建立新标准

①认识 5 秒

通过观察钟面知道秒针走动 1 大格(也就是 5 小格)就是 5 秒。

②认识 10 秒

通过观察钟面知道秒针走动 2 大格(也就是 10 小格)就是 10 秒。

③认识 12 秒

通过观察钟面,知道秒针走动 2 大格和 2 小格(也是 12 个小格),就是 12 秒。

④认识 60 秒(1 分钟)自主建构 1 分钟的度量标准

通过观察钟面,知道秒针走动 1 圈(60 个小格)是 60 秒。

通过观察钟面,发现秒针走 1 圈(60 小格),分针刚好走 1 小格,也就是 1 分钟,从而得出:1 分 = 60 秒。

(二)运用时间单位,体验 1 分钟的长短

1、 感受 1 秒 —— 建立 1 秒的时间概念

师: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那 1 秒有多长呢?请大家安静地听一听。(课件播放秒针走动 1 秒)

(1)听到了什么?你对 1 秒有什么感受?

小结:对,秒针 “哒” 的一声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1 秒很快。

(2)想一想, 1 秒可以做些什么? (所有学生进行体验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眨一次眼...... 牢牢建立 1 秒的概念)

小结:因为 1 秒很短暂,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运动员比赛计时、春晚倒计时、红绿灯倒计时......

2、 感受 5 秒 —— 建立 5 秒的时间概念

(1)5 秒有多长呢?学生安静地听一听,用心去感受。(课件播放秒针走动 5 秒的声音)

(2)学生运用已有的度量标准去度量 5 秒:可以数一数 1.2.3.4.5, 眨 5 次眼,拍 5 次手,跺 2 下脚...... 体验 5 秒是 5 个 1 秒的累加,从而形成程序性知识。

3、感受 10 秒 —— 建立 10 秒的时间概念 (6 个 10 秒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

10 秒有多长呢?学生安静地听一听,用心去感受。(课件播放秒针走动 10 秒的声音)

4、估量 20 秒 —— 建立 20 秒的概念

(1)听音乐,估量时长(让估量准的学生说说是如何估量的,引导学生掌握秒的节奏,建立秒的概念)

(2)借助钟面进行验证

5、感受 1 分 —— 建立 1 分的时间概念

(1)闭眼跟随秒针的节奏去具体感知 1 分的长短,谈感受。

(2)看 1 分钟动画片,谈 1 分钟的感受.(课件播放动画片视频,上面有 1 分时间演示)

(3)同样 1 分钟,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专注地做喜欢的事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呆坐着什么都不做,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小结: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知会受到心情、喜好等主观因素影响,所以要借助钟表等工具来帮助我们计量。

【设计意图】 通过借助钟面直观建构度量标准(秒),通过活动建立起 1 秒的时间单位表象,建立一把心中的尺去度量时间,然后运用 1 秒去度量 5 秒,体会单位的累加,接着建立新的度量标准 5 秒,10 秒(6 个 10 秒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为量感培养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最后发现 1 分 = 60 秒,从而形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初步体会 1 秒和 1 分的长短,增强对两个时间单位的感受,培养时间观念。通过两种不同的活动,静止不动 1 分钟和观看 1 分钟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有两种不同的 1 分钟体验,体会到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知会受到心情、喜好等主观因素影响,所以要借助钟表等工具来帮助我们度量,感受度量的重要性。

活动三:强化度量标准,体会 1 分钟的价值

  1. 做一做 —— 体会 1 分的长度及价值

(1)每人选 2 件自己喜欢做的事,说注意事项。

(2)图示指导感受脉搏跳动的方法。

(3)说说如何计时 1 分(引生发现观察分针走 1 小格不然看秒针走一圈,可以是从 12 转回 12,可以从 1 转回 1.....)

(4)同桌合作,一人拿钟表计时,一人拍球或写名字、摸脉搏测心跳..... 看看 1 分能完成多少并填写数据。然后再相互交换角色。

(5)小组内交流活动结果并说感受。

(6)全班汇报交流。(板书:1 分大约拍球 120 下,写字约 15 个,心跳约 70~100 次,读文章约 280 个字,做口算约 15 道,走步约 60 步)

小结:确实不能小看 1 分,1 分能干很多事。1 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要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 通过时长 1 分钟的拍皮球、写名字、数心跳等等,估时长,体会 1 秒的累加过程;并看钟面验证,从而准确建构 1 分钟的时间概念,有效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量感。

2、听与说 —— 体会 1 分的价值

1、学生说一说生活中 1 分钟所发生的事情,体会 1 分钟的价值。

2、介绍生活中 1 分钟所发生的事情,体会 1 分钟的价值。

(1)感受 1 分钟的跳绳比赛现场。(课件播放 1 分钟跳绳比赛视频)引出:1 分钟,小学生跳绳大约 130 下并板书。

(2)(播放课件) 判断小红跑两米需要 1 分是否正确,选择合适时间 1 分还是 3 秒。 1 分钟,全世界大约有 260 个婴儿出生。 1 分钟,记者大约可以手写 70 多个字。 1 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 800 个字。 1 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大约是 30 本数学书的厚度。 1 分钟,飞机可飞行 30000 米。大约有 300 个操场长,大约有 3750 个教室长。

3、学生谈感受。

小结:1 分钟能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不能小看它,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 拓展教材,发掘生活中的 1 分钟的用处,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珍惜时间,1 分钟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学生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和价值。

活动四:建立时间概念,增强 1 分长短感受准确性

1、同桌合作完成数数活动: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

2、采访结果最接近 60 秒的学生怎么数的。

3、师生一起再次完成数数活动。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受后,数 60 秒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建立和强化 1 分钟的时间概念,掌握运用度量时间的 “尺子” 去度量生活中的时间这一策略性知识。

三、回顾反思 树立时间观念,强化 1 分钟的意义

师:现在离下课还剩 1 分了,请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反思汇报

教师引导明确要点,总结全课:1 分钟的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只要合理利用,也会创造出很大的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自己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看、梳理,教师总结。让学生体会时间的价值,并懂得珍惜时间。

四、课后延伸

完成学习单上的其他体验活动。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认识秒)

           秒针: 最细、最长、最快、
                走 1 个小格是 1 秒 , 走 1 大格是 5 秒
                   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
                秒针走 1 圈,分针刚好走 1 小格
                  1 分 =  60 秒



                

研讨团队网络研讨纪实如下:

“1 分有多长” 九稿 团队研磨

九稿教学设计之后,又进行了一次磨课。磨课后团队成员再次进行了研讨,提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就将最终定稿。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1:22 · PVG 09:22 · LAX 18:22 · JFK 21:2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