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xiao123456

qinxiao123456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2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12:53 +08:00
10 G 36 S 55 B
qinxiao123456 的最新回复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数学思考为血液,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问题导向:问什么要变成长方形?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 “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 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 16 等份和 32 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 “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梁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转化” 数学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圆的周长这节课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面积的,可以让学生联系对圆的周长的旧知,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呢,带着思考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设计终稿】

教材分析:

“量感” 是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等的感性认识。“量” 作为一条学习主线贯穿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大领域,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精心安排了相关知识(见下图),旨在通过培养学生量感,提升其思维能力。

二年级下册 “测量” 板块的量感培养着力于对测量单位、测量经验的思维训练(见下图),充分促进学生在大脑发展关键期对量感的体验与提升。

《铅笔有多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 “厘米” 和 “米” 的基础上,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量感的培养是本课的核心目标,为后续学习长度单位 “千米” 打下基础,更是对于以后学习周长、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思维力发展,学生量感的培养发展主要经历五个阶段(见下 1 图),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在观察中建立量感,在比较中发展量感,在推理中提升量感。围绕学生是否深刻认识长度单位,是否有实际测量经验,是否有一个测量单位的形成过程,教学前教师对本年级 384 名学生进行了 “走进生活・量出精彩” 实践活动,根据活动反馈(见下 2 图),可见学生已经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及实际意义;知道了厘米和米的关系;具有了初步的估测能力;有选择恰当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初步判断;具备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能恰当地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践活动单等。

课堂结构框架图:

学习过程:

一、 测量实践,联动 “ 新知旧感

(一)以实践活动, 已有经验

(二)以身体尺长, 米和厘米。

(三)以交流思考, 探究必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测量调查实践活动,在回顾已经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米” 和 “厘米” 以及身体尺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新量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活动体验,发展 “学生 量感

(一)估一估,量一量,在 操作 中建立量感

1. 认识分米

(1)认:1 分米。

(2)说:以多种表述建立量感。

(3)找:尺子上的 1 分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测量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建立 1 分米的表象,体会分米和厘米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2. 认识毫米

(1)认:1 毫米。

(2)数:1 厘米里面有多少个小格。

(3)说:以多种表述建立量感。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第 2 根铅笔的长度,引出学习 “毫米” 这个长度单位及其必要性,在数一数和说一说中体会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初步建立 1 毫米的表象。

3. 巩固实际测量技能

【设计意图】在认识毫米以后,通过实际测量,感受毫米能精确表示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并巩固实际测量技能。

(二)练一练,说一说,在 比较 中发展量感

1. 找 1 分米、1 毫米

(1)师生举例,实际体验。

(2)教师引导,通过观察发展估测意识。

2. 身边的分米、毫米

(1)教师引导,学生估测深化量感。

(2)引发思考:选择长度单位测量课桌表面的宽度。

3. 体会分米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对身边的 “分米” 和 “毫米” 进行感知、想象、估测,体会分米学习必要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化 “有形尺” 为 “无形尺”,进一步发展学生量感。

(三)想一想,填一填,在 推理 中提升量感

1. 系统整理,巩固量感

(1)基础巩固。

(2)开放探究。

2. 活动交流,提升量感

3. 数学日记,应用量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尺子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深化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应用中深化学生量感。通过学生订正淘气的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选择,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三、谈古论今,深化 “量感价值”

(一)多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量感文化。

(二)多维度评价学生,整理量感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关于长度单位的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在学生分享收获和多元评价中,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陈村小学李惠惠 感谢您的评价,在教学中一定会多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muhaichenxi123 感谢您的建议,在教学中一定会注重学生的估测,注重学生的体验。

@biojhuey86 感谢您的建议,一定会重视学生在量感体验中的直观感受。

@muhaichenxi123 感谢您的建议,数学源自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伍婉婷 感谢您的建议,会认真斟酌改进,引导学生了解引入 “毫米” 的重要性,清楚为何要引入 “分米”,和 “分米” 作为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5:41 · PVG 13:41 · LAX 22:41 · JFK 01:4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