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于于20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1

“量感” 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不仅要知道学生熟悉什么,还要知道他们熟悉多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培养量感有利于拓展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计量单位是其中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要使学生能够将计量单位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更好地认识世界。通过描一描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什么叫一周。在汇报的过程中,由学生再次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一周,通过测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这堂课上得很精彩,活动丰富、注重示范作用,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老师都是先自己示范操作过程,再让学生们去操作、验证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其乐融融。

长度对于二年级学生还比较抽象,老师通过估测、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逐步由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考的经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了 1 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了对 1 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形成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从而发展了量感。

本节课的设计清晰、明了。大量的感知活动,适时地培养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中提升了量感

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节课中,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 “描” 到 “量” ,又到 “摸”、“选”,最后再 “量”。 凸显了 “量” 的产生,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从而量感得到了发展。

紧紧围绕 “什么是周长” 的核心问题,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应用,发展量感。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帮助学生把厘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 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发展学生的量感。

老师能够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孩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孩子从疑问中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动用多感官,多角度入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感悟培养量感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并能收获、解惑。

对于量感的感知与认识也是在运用中加以整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在操作中比较,实现量感的多维感知。

数学的学习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学习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边长的量与周长的量之间的关系,深化量感,感受量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量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小蚂蚁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楚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给后面理解周长做好生活经验的蕴伏。

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通过描一描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什么叫一周。在汇报的过程中,由学生再次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 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一周 通过测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

求正方形周长时,学生利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点,找到正方形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使量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每位学生都动手进行测量,在测量中体验到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多长,增加了自己的对长度量的实际感受,便于学生提高对长度的量的敏感性,初步感知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量感” 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量的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仅要知道学生熟悉什么,还要知道他们熟悉多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由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入本节课,正投学生之所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个好头。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5:35 · PVG 13:35 · LAX 22:35 · JFK 01:3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