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n198212

lmn198212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89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9 16:45:08 +08:00
9 G 99 S 95 B
lmn198212 的最新回复

本次学习主题是发展学生量感,一层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只有真正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第二层意思是指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只是通过书本,亲身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也是学习,获得量感的重要途径。

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能估计物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提高学生的量态感觉;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在认识厘米之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尺子的观察,认识相关的各部分名称,为进一步认识厘米打下基础。在认识 1 厘米时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建立 1 厘米长度的量感的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经历实践操作、总结经验的过程,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活动中,反复强调 “感觉” 这个词,是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渗透量感的培养。这一环节,让孩子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成功。发挥想象,体现数学上的 “极限思想”,通过微课,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

圆面积定义在不同学段意义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采取的是描述式定义,而中学教材指出圆的内接、外切正多边形,当边数无限递增时,其面积的极限叫做圆的面积。

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 然后通过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 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获得对周长的直观表象后,结合多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尝试量出图形或物体一周的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记住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并不难,难点在于让学生的认识从 建立厘米的认知表象模型,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发展量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亲历量的形成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计量单位表象,从而发展量感。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教材通过设计动物乐园买票时的情境,引入 1 米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米” 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通过播放录音的方式,从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通过播放录音的方式,从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通过播放录音的方式,从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通过播放录音的方式,从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在分苹果、分图形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分出二分之一,体会到二分之一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二份,取其中的 1 份的分数,体会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老师不仅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还加入了数学文化的教育,其实,在我们数学课堂上也应该有数学文化的拓展,来丰富学生的眼界。

以荤素搭配的配菜情境入手,在学生有序和无序搭配的比较中,使学生体会有序排列的必要性。继而在应用有序排列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路线搭配,服装搭配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养成有序及优化的思想。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8ms · UTC 16:51 · PVG 00:51 · LAX 09:51 · JFK 12:5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