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萍-郑惠琼名师工作室

罗萍-郑惠琼名师工作室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4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16:12 +08:00
10 G 14 S 0 B
罗萍-郑惠琼名师工作室 的最新回复

@zhenghuiqiong 感谢老师的参与!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好的。但在每堂课上可以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去培养。质量概念很抽象,就只有通过多种活动去让学生亲身经历,认真感知。

@MissL 感谢老师的参与。学生对于 1000 克 = 1 千克的读法觉得很简单。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重视这是单位换算,进率是 1000. 所以希望他们在平时的读法上就去关注单位之间的进率。

@宋杰 感谢宋老师的参与!质量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只有通过大量的活动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量感。

《有多重》教学设计(终稿)

—— 罗萍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

学习目标:

1. 结合称一称的实际活动,认识质量单位 “千克” 和 “克”,了解称质量的常用工具,知道 “1 千克 = 1000 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 “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重、难点:

建立 1 千克、1 克的质量观念,会估算一些物品的质量,发展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一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比轻重,请看我手上的两个物体,谁更重?谁更轻?

生 1:黄色的更重。

师:凭什么判断?

生 1:因为它更大。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2:粉色的更重。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吗?

生 1: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生 2:用手……(师做引导板书:掂一掂)

现在就请你上来掂一掂,判断好了吗?把你的结论放在心里。我再找两位刚刚判断不同的小朋友来掂一掂,记住自己的答案,现在请你们一起大声告诉我谁更重?

生:粉色的。

师小结:看来判断轻重光用眼睛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我们的手去感受它们的轻重。(板书:肌肉 感受)

如果我们要知道粉色的物品到底有多重,需要用什么方法呢?。(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称质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千克” “克”。

物品有多重在数学里我们就说它的质量是多少,生活中常见的称质量的工具都有哪些呢?(PPT 出示图片)学生指认,不知道的老师介绍。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时间等都是有单位的。那你知道质量的单位都有哪些呢?(PPT 出示超市物品图片)我们一起去逛逛超市,仔细找一找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常用的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一样,它们也有字母表示方法,千克可以用 “kg” 表示,克可以用 “g” 表示。

(二)理解感受 “千克” 和 “克”。

1. 1 千克有多重?

(1)称一称

现在我们用这个秤称一称粉色物品的质量,请看它有多重呢?(对秤的使用做简单介绍)

生:1 千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呢?

师: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想不想知道老师包装袋里 1kg 的物品到底是什么呢?(两袋盐)

(2)掂一掂

活动一(初步感受 1kg):

我们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也有两袋盐,现在请小组里的每位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他们的重量,并记住这 1kg 的感觉。(板书:1kg 感觉 两袋盐)抽生说一说他的感受。

活动二 (再次感受 1kg):

请每个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 1 千克物品拿出来,先掂一掂自己的,再交换轮流掂一掂组内成员带来的物品,边感受 1 千克有多重,边观察这样的物品大约有多少。找两个大小差别大的物体进行对比总结: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 不同,但它们的重量也可以相等。

活动三(比一比):

根据刚刚的感觉,孩子们估一估一本数学书会有 1 千克吗?那大约几本数学书会有 1 千克呢?把你的估计写在题单的这个位置。现在我们再用掂一掂的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估计呢?

小组合作找出几本数学书合起来的质量最接近 1kg?

小组活动要求:

1. 一手放盐一手放数学书。

2.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去掂一掂,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 将交流好的结论写在题单上的这个位置,物品归位。

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秤上验证结论。(板书:4 本书)

活动四(1kg 质量的累加,感受 2kg、3kg……):

孩子们,如果我们把两个同学的物品合在一起,质量是多少?三个同学的呢?四个同学的呢?

小组活动要求:

1、一位成员依次感受 2kg、3kg、4kg,再换下一位成员

2、可以掂、提、抱……

(4)估一估

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质量大约 1kg 的物品也充分地感受了它们有多重。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刚刚的感觉估一估以下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kg?

1. 四个苹果的质量。

2. 三年级某位小朋友的体重。

3. 两瓶矿泉水的质量。

4. 一枚 2 分硬币的质量。

你们认为 1 和 3 都有可能大约是 1kg,为什么不选 2 呢?谁来说一说?生:重多了。向同伴汇报一下自己的体重相互抱一抱感觉一下。

那为什么你们也不选 4 呢?生:轻多了。

2. 1 克有多重?

是的,它比我们平常使用的 1 元硬币 5 角硬币还要轻,到底有多轻呢?它在生产的时候是按照 1g 的质量来的。1 克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

活动一: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去依次掂一掂一枚 2 分的硬币和两颗回形针,用心感受,记住这种感觉。

老师提问,学生说感受。

活动二:

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 1 克?

活动三:

老师也找了一样物品 ,请看图片,这就是我提前让你们准备的正方形纸。这是 1 克,放在手心,有感觉吗?再放一张,2 克,有感觉吗?3 克?4 克?……10 克。(每个人的感觉不同,重在让学生体验克的累加过程)如果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合在一起就是多少克?轮流感受一下 40 克有多重?

(三)“千克” 和 “克” 之间的进率。

我在学具袋里还发现了一样 50g 的东西,火腿肠。那它有多少个 1 克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50 克有多重。这次我们增加多一点,500 个 1 克是多少克?就是(500g)。在我们的学具袋里一袋盐就是 500 克。请列式算一算这两袋盐加起来一共多少克?500+500=1000g,可我记得刚刚我把两袋盐放在秤上称显示的是 1 千克呀,(1kg)怎么两袋盐的重量一会儿是 1000g, 一会儿又是 1kg。难道是我们哪里出错了吗?

生:1000g=1kg,

也就是说 1000 个 1g 合在一起就是 1000g, 也可以换成一个大的质量单位 1kg。那 g 和 kg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00)

1000g=1kg 它们很像,但却有不同之处,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你认为他读出了不同吗?不同在哪里?

那请孩子们再来多读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

屏幕出示 3kg=( ) g 5000g=( ) kg

(四)实践活动

孩子们,从千克到克我们感受了很多物品的质量,现在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1 千克的感觉一袋盐的重量,后来又感受了 2 千克、3 千克、4 千克,拿都拿不起了,1 克的感觉,……10 克……40 克……50 克……,张开双眼,用你们的这些感觉来挑战一下。

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长将毛线球和一袋米拿出来。

2.组内成员依次用手掂一掂两样物品的质量,将结果填在题单的相应位置。

称一称验证。

三、后测

1.1 千克的棉花和 1000 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今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们先买了一些食品,爸爸买了 1()苹果和 500()梨,还买了一个 50()的煮鸡蛋。超市里有电子秤,我走上去一称,我的体重都有 35()了!

3. 水果店原来有 7000 克桃子,又运来 4000 克,现在水果店有多少千克桃子?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注意引导学生想知道其他的质量单位,简单介绍两、斤、公斤。再回扣课初的有没有什么情况是可以通过看大小比较轻重,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法。)

五、板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四稿)

—— 罗萍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

学习目标:

1. 结合称一称的实际活动,认识质量单位 “千克” 和 “克”,了解称质量的常用工具,知道 “1 千克 = 1000 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 “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重、难点:

建立 1 千克、1 克的质量观念,会估算一些物品的质量,发展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一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比轻重,请看我手上的两个物体,谁更重?谁更轻?

生 1:黄色的更重。

师:凭什么判断?

生 1:因为它更大。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2:粉色的更重。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吗?

生 1: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生 2:用手……(师做引导板书:掂一掂)

现在就请你上来掂一掂,判断好了吗?把你的结论放在心里。我再找两位刚刚判断不同的小朋友来掂一掂,记住自己的答案,现在请你们一起大声告诉我谁更重?

生:粉色的。

师小结:看来判断轻重光用眼睛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我们的手去感受它们的轻重。(板书:肌肉 感受)

如果我们要知道粉色的物品到底有多重,需要用什么方法呢?。(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称质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千克” “克”。

物品有多重在数学里我们就说它的质量是多少,生活中常见的称质量的工具都有哪些呢?(PPT 出示图片)学生指认,不知道的老师介绍。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时间等都是有单位的。那你知道质量的单位都有哪些呢?(PPT 出示超市物品图片)我们一起去逛逛超市,看看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一样,它们也有字母表示方法,千克可以用 “kg” 表示,克可以用 “g” 表示。

(二)理解感受 “千克” 和 “克”。

1. 1 千克有多重?

(1)称一称

现在我们用这个秤称一称粉色物品的质量,请看它有多重呢?(对秤的使用做简单介绍)

生:1 千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呢?

师: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想不想知道老师包装袋里 1kg 的物品到底是什么呢?(两袋盐)

(2)掂一掂

活动一(初步感受 1kg):

我们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也有两袋盐,现在请小组里的每位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他们的重量,并记住这 1kg 的感觉。(板书:1kg 感觉 两袋盐)抽生说一说他的感受。

活动二 (再次感受 1kg):

请每个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 1 千克物品拿出来,先掂一掂自己的,再交换轮流掂一掂组内成员带来的物品,边感受 1 千克有多重,边观察这样的物品大约有多少。找两个大小差别大的物体进行对比总结: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 不同,但它们的重量也可以相等。

活动三(比一比):

根据刚刚的感觉,孩子们估一估一本数学书会有 1 千克吗?那大约几本数学书会有 1 千克呢?把你的估计写在题单的这个位置。现在我们再用掂一掂的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估计呢?

小组合作找出几本数学书合起来的质量最接近 1kg?

小组活动要求:

1. 一手放盐一手放数学书。

2.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去掂一掂,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 将交流好的结论写在题单上的这个位置,物品归位。

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秤上验证结论。(板书:4 本书)

活动四(1kg 质量的累加,感受 2kg、3kg……):

孩子们,如果我们把两个同学的物品合在一起,质量是多少?三个同学的呢?四个同学的呢?

小组活动要求:

1、一位成员依次感受 2kg、3kg、4kg,再换下一位成员

2、可以掂、提、抱……

(4)估一估

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质量大约 1kg 的物品也充分地感受了它们有多重。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刚刚的感觉估一估以下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kg?

1. 四个苹果的质量。

2. 三年级某位小朋友的体重。

3. 两瓶矿泉水的质量。

4. 一枚 2 分硬币的质量。

你们认为 1 和 3 都有可能大约是 1kg,为什么不选 2 呢?谁来说一说?生:重多了。向同伴汇报一下自己的体重相互抱一抱感觉一下。

那为什么你们也不选 4 呢?生:轻多了。

2. 1 克有多重?

是的,它比我们平常使用的 1 元硬币 5 角硬币还要轻,到底有多轻呢?它在生产的时候是按照 1g 的质量来的。1 克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

活动一: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去依次掂一掂一枚 2 分的硬币和两颗回形针,用心感受,记住这种感觉。

老师提问,学生说感受。

活动二:

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 1 克?

活动三:

老师也找了一样物品 ,请看图片,这就是我提前让你们准备的正方形纸。这是 1 克,放在手心,有感觉吗?再放一张,2 克,有感觉吗?3 克?4 克?……10 克。(每个人的感觉不同,重在让学生体验克的累加过程)如果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合在一起就是多少克?轮流感受一下 40 克有多重?

(三)“千克” 和 “克” 之间的进率。

我在学具袋里还发现了一样 50g 的东西,火腿肠。那它有多少个 1 克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50 克有多重。这次我们增加多一点,500 个 1 克是多少克?就是(500g)。在我们的学具袋里一袋盐就是 500 克。请列式算一算这两袋盐加起来一共多少克?500+500=1000g,可我记得刚刚我把两袋盐放在秤上称显示的是 1 千克呀,(1kg)怎么两袋盐的重量一会儿是 1000g, 一会儿又是 1kg。难道是我们哪里出错了吗?

生:1000g=1kg,

也就是说 1000 个 1g 合在一起就是 1000g, 也可以换成一个大的质量单位 1kg。那 g 和 kg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00)

1000g=1kg 它们很像,但却有不同之处,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你认为他读出了不同吗?不同在哪里?

那请孩子们再来多读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

屏幕出示 3kg=( ) g 5000g=( ) kg

(四)实践活动

孩子们经过这么多(指向板书)的体验活动,对质量的感觉也越来越准确了。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

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长将毛线球和一袋米拿出来。

2.组内成员依次用手掂一掂两样物品的质量,将结果填在题单的相应位置。

称一称验证。

三、小试牛刀

1. 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今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们先买了一些食品,爸爸买了 1()苹果和 500()梨,还买了一个 50()的煮鸡蛋。超市里有电子秤,我走上去一称,我的体重都有 35()了!

2.1 千克的棉花和 1000 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水果店原来有 7000 克桃子,又运来 4000 克,现在水果店有多少千克桃子?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biojhuey86 感谢老师的参与与评价,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songlingling1992 感谢老师的参与与评价!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导!

@刘美麟 谢谢老师的参与与评价!课堂中的活动比较多,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

@20041011zyx 谢谢老师的参与与评价!质量概念太过于抽象了,借助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希望对量感的培养有帮助。

@亓玉 感谢老师的参与与评价。希望丰富的实际操作活动能有利于它们的量感培养。

《有多重》教学设计(第三稿)

—— 罗萍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

学习目标:

1. 结合称一称的实际活动,认识质量单位 “千克” 和 “克”,了解称质量的常用工具,知道 “1 千克 = 1000 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 “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重、难点:

建立 1 千克、1 克的质量观念,会估算一些物品的质量,发展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一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比轻重,请帮老师比较一下我手上的两样物体,谁更重?谁更轻?

生 1:黄色的更重。

师:为什么?

生 1:因为它更大。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2:粉色的更重。

师: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生 1: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生 2:用手……(师做引导板书:掂一掂)

现在就请你上来掂一掂,判断好了吗?把你的结论放在心里。我再找两位刚刚判断不同的小朋友来掂一掂,记住自己的答案,现在请你们一起大声告诉我谁更重?

生:粉色的。

师小结:看来判断轻重的时候光用眼睛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我们的肌肉去感受它们的轻重。(板书:肌肉 感受)

现在老师要将难度升级了,如果我们要知道粉色的物品到底有多重,需要用什么方法呢?。(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称质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千克” “克”。

物品有多重在数学里我们就说它的质量是多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称质量的工具。(PPT 出示图片)学生指认,不知道的老师介绍。

(PPT 出示超市物品图片)我们称量出的物品质量就像长度、时间等都是需要单位的。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 “kg” 表示,克可以用 “g” 表示。

(二)理解感受 “千克” 和 “克”。

1. 1 千克有多重?

(1)称一称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称一称粉色的物品质量。请看老师带来的这个秤,我把物品放上去,请问谁知道它有多重呢?(对秤的使用做简单介绍)

生:1 千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呢?

师: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想不想知道老师包装袋里 1kg 的物品到底是什么呢?(两袋盐)

(2)掂一掂

活动一(初步感受 1kg):

我们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也有两袋盐,现在请小组里的每位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他们的重量,并记住这 1kg 的感觉。(板书:1kg 感觉 两袋盐)抽生说一说他的感受。

活动二 (再次感受 1kg):

请每个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 1 千克物品拿出来,先掂一掂自己的,再交换轮流掂一掂组内成员带来的物品,边感受 1 千克有多重,边观察这样的物品大约有多少。

活动三(比一比):

小组合作找出几本数学书合起来的质量最接近 1kg?

小组活动要求:

1. 一手掂盐一手掂数学书。

2.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去掂一掂,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 将交流好的结论写在题单上,物品归位。

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秤上验证结论。(板书:4 本书)

活动四(1kg 质量的累加,感受 2kg、3kg……):

孩子们,如果我们把两个同学的物品合在一起,质量是多少?三个同学的呢?四个同学的呢?

小组活动要求:

1、一位成员依次感受 2kg、3kg、4kg,再换下一位成员

2、可以掂、提、抱……

(4)估一估

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质量大约 1kg 的物品也充分地感受了它们有多重。现在就请同学们估一估以下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kg?

1. 四个苹果的质量。

2. 三年级某位小朋友的体重。

3. 两瓶矿泉水的质量。

4. 一枚 2 分硬币的质量。

你们认为 1 和 3 都有可能大约是 1kg,为什么不选 2 呢?谁来说一说?生:重多了。向同伴汇报一下自己的体重相互抱一抱感觉一下。

那为什么你们也不选 4 呢?生:轻多了。

2. 1 克有多重?

是的,它比我们平常使用的 1 元硬币 5 角硬币还要轻,到底有多轻呢?它在生产的时候是按照 1g 的质量来的。在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枚 2 分的硬币。

活动一: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去掂一掂这一枚 2 分的硬币,并把这 1g 的重量记在心里。

老师提问,学生说感受。

活动二:

小组合作找一找学具袋里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接近 1g?并填在题单相应位置,物品归位。

小组汇报。

猜一猜:大约需要几个这样的物品最接近 1 克?

秤上称一称进行验证。

(三)“千克” 和 “克” 之间的进率。

生活中 1g 的物品还是很多的,比如课前我让你们折的正方形纸,原来它的质量就大约是 1 克(课件展示图片)。那如果我们把 10 张这样的纸放在一起,质量就是(10g),请小组长将 10 张纸拿出来大家轮流掂一掂。10 克的感觉怎么样?如果 50 个 1 克合在一起质量是多少呢?就是(50g),500 个呢?就是(500g)。在我们的学具里哪样物品是 500g?(一袋盐)。请列式算一算两袋盐加起来一共多少克?500+500=1000g,可我记得刚刚我把两袋盐放在秤上称显示的是 1 千克呀,(1kg)怎么两袋盐的重量一会儿是 1000g, 一会儿又是 1kg。难道是我们哪里出错了吗?

生:1000g=1kg,

也就是说 1000 个 1g 合在一起就是 1000g, 也可以换成一个大的质量单位 1kg。那 g 和 kg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00)

1000g=1kg 它们很像,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你认为他读出了不同吗?不同在哪里?

那请孩子们再来多读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

屏幕出示 3kg=( ) g 5000g=( ) kg

(四)实践活动

孩子们这节课接触了这么多关于千克、克的物品,现在我想考考你们,刚刚孩子们说 50 个 1g 合在一起是 50g。那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在学具袋里找出重量是 50 克的物品。(一样包装袋标着,一样需要称一称。)

师小结: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 不同,但它们的重量也可以相等。

练一练:1 千克的棉花和 1000 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小试牛刀

1. 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今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们先买了一些食品,爸爸买了 1()苹果和 500()梨,还买了一个 50()的煮鸡蛋。超市里有电子秤,我走上去一称,我的体重都有 35()了!

2. 水果店原来有 7000 克桃子,又运来 4000 克,现在水果店有多少千克桃子?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有多重

称量工具:电子秤、台秤、地秤、天平、弹簧秤

质量单位:千克(kg) 1 千克(感觉)两袋盐、4 本书、4 个苹果......

克(g) 1 克 (感觉)一枚两分硬币、3 个回形针......

进率: 1 千克 = 1000 克 1kg =1000g

磨课研讨笔记

1. 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 1kg 有多重?

(1)先掂一掂 1kg(2 袋盐)有多重,并记在心里;

(2)根据记住的 1kg 的重量,去找一找你身边重 1kg 的物体;

(3)对比掂一掂:多少本书大约是 1kg;

(4)建议课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 1kg 的物体,并带来学校。

故环节简化为:掂一掂教师准备的 1kg 的盐 —— 掂一掂自己带的 1kg,再互相掂掂其他同学的 1kg—— 掂一掂 2kg—— 对比:1kg 的盐大约与几本数学书差不多重。

2. 如何让学生学具更整洁更方便取用?

(1)用透明胶将牛奶、盐分别绑在一起;

(2)用透明的收纳箱装好所有学具。

3. 如何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

利用超市中众多的质量单位,收集素材,提取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4. 如何控制好每个活动的时间?

每个活动都要限定时间,且活动要求要简洁明了,易操作。

5. 习题上需要细化的细节

(1)4 个苹果(加图片,苹果有大有小,需要给个参考标准)

(2)2 瓶矿泉水(2 瓶 500ml 矿泉水)

(3)小朋友的体重(加图片)

(4)一枚 2 分的硬币(加图)

6. 1g 有多重,如何更好地落实?

(1)1g 感受完后,让学生说出体会。(好轻啊)

(2)找一找生活中大约是 1g 的物品。(半张 A4 纸?黑豆?抽纸?)

(3)从 1g 出发,逐渐累加至 10g、50g,进一步体会 1g 有多重。

7. 如何回归到课程开课之前,前后呼应?

总结:生活中大部分物体不能只通过视觉上的大小,来比轻重,但当物体种类一样时,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

@luocm8322 感谢老师的参与与肯定,我们还在继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希望得到您的宝贵意见。

教学设计二稿

《有多重》教学设计

—— 罗萍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

学习目标:

1. 结合称一称的实际活动,认识质量单位 “千克” 和 “克”,了解称质量的常用工具,知道 “1 千克 = 1000 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 “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重、难点:

建立 1 千克、1 克的质量观念,会估算一些物品的质量,发展对物体质量的量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一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比轻重,请帮老师比较一下我手上的两样物体,谁更重?谁更轻?

生 1:红色的更重。 师:为什么? 生 1:因为它更大。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2:绿色的更重。 师: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生 1: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生 2:用手……(师做引导板书:掂一掂)

现在就请你上来掂一掂,判断好了吗?把你的结论放在心里。我再找两位刚刚判断不同的小朋友来掂一掂,记住自己的答案,现在请你们一起大声告诉我红色的更轻还是更重?

生:更轻。

师小结:看来判断轻重的时候我们不能光看外表,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肌肉去感受它们的轻重。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如果我要知道绿色的物品具体有多重,有什么办法?

生:称一称。(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称质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千克” “克”。

物品有多重在数学里我们就说它的质量是多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称质量的工具。(PPT 出示图片)学生指认,不知道的老师介绍。

(PPT 出示超市物品图片)我们称量出的物品质量就像长度、时间等都是需要单位的。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 “kg” 表示,克可以用 “g” 表示。

(二)理解感受 “千克” 和 “克”。

1. 1 千克有多重?

(1)称一称

现在我们要知道绿色包装袋的物品具体有多重就需要称一称了。请看老师带来的这个秤,我把物品放上去,请问谁知道它有多重呢?

生:1 千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呢?师: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想不想知道老师包装袋里 1kg 的物品到底是什么呢?(两袋盐)

(2)掂一掂

我们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也有两袋盐,现在请小组里的每位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他们的重量,并记住这 1kg 的感觉。(板书:1kg 感觉 两袋盐)抽生说一说他的感受。

(3)估一估

接下来小组合作找出几本数学书语文书合起来的质量最接近 1kg?

小组合作要求:

1. 小组长提醒组内成员控制音量,纪律好。

2.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去掂一掂,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 将交流好的结论写在题单上,并回到位置坐直示意老师。 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秤上验证结论。(板书:4 本书)

(4)实际运用

再次让每位同学去掂一掂 4 本书的质量。如果我把它换成作业本,4 本作业本会有 1kg 吗?那你猜一猜大约需要几本呢?为什么孩子们不猜 3 本 2 本都猜比 4 大的数字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kg。现在就请同学们估一估以下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kg?

1. 四个苹果的质量。

2. 三年级某位小朋友的体重。

3. 两瓶矿泉水的质量。

4. 一枚 2 分硬币的质量。

你们认为 1 和 3 都有可能大约是 1kg,为什么不选 2 呢?谁来说一说?生:重多了。向同伴汇报一下自己的体重相互抱一抱感觉一下。 那为什么你们也不选 4 呢?生:轻多了。

2. 1 克有多重?

是的,它比我们平常使用的 1 元硬币 5 角硬币还要轻,到底有多轻呢?它在生产的时候是按照 1g 的质量来的。在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枚 2 分的硬币。 接下来请孩子们按照以下要求做一做。

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小组合作要求:

1.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去掂一掂这一枚 2 分的硬币,并把这 1g 的重量记在心里。

2. 小组合作找一找学具袋里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接近 1g?猜一猜大约需要几个最接近 1g 呢?并填在题单相应位置。

3. 完成好的小组回到座位坐直示意老师。 小组汇报。 秤上称一称进行验证。

(三)“千克” 和 “克” 之间的进率。

生活中 1g 的物品还是很多的,那如果我们把 10 个 1g 的物品合在一起,那质量就是(10g),50 个呢?就是(50g),500 个呢?就是(500g)。在我们的学具里哪样物品是 500g?(一袋盐)。

请列式算一算两袋盐加起来一共多少克?500+500=1000g,可我记得刚刚我把两袋盐放在秤上称显示的是 1 千克呀,(1kg)怎么两袋盐的重量一会儿是 1000g, 一会儿又是 1kg。难道是我们哪里出错了吗? 生:1000g=1kg, 也就是说 1000 个 1g 合在一起就是 1000g, 也可以换成一个大的质量单位 1kg。那 g 和 kg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00)

1000g=1kg 它们很像,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你认为他读出了不同吗?不同在哪里? 那请孩子们再来多读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 屏幕出示 3kg=( ) g 5000g=( ) kg

(四)实践活动

孩子们这节课接触了这么多关于千克、克的物品,现在我想考考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在学具袋里找出重量是 50 克的物品。(一样包装袋标着,一样需要称一称。) 师小结: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 不同,但它们的重量也可以相等。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今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们先买了一些食品,爸爸买了 1()苹果和 500()梨,还买了一个 50()的煮鸡蛋。超市里有电子秤,我走上去一称,我的体重都有 35()了!

2. 变式练习

水果店原来有 7000 克桃子,又运来 4000 克,现在水果店有多少千克桃子?

3. 拓展练习

1 千克的棉花和 1 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有多重

称量工具:电子秤、台秤、地秤、天平、弹簧秤

质量单位:千克(kg) 1 千克(感觉)两袋盐、4 本书、4 个苹果......

克(g) 1 克 (感觉)一枚两分硬币、3 个回形针......

进率: 1 千克 = 1000 克 1kg =1000g

@刘欣彤 感谢刘老师的参与与评价。量感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亲身经历,所以本堂课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5:27 · PVG 13:27 · LAX 22:27 · JFK 01: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