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孙玉婷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7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42:15 +08:0010 8 75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展示大赛-2021 • 四川成都孙玉婷 • 4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joanna | 217 |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课后研讨及反思】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学生前置体验活动单(3 稿)】 在二稿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体验地点做到了既缩又放。 缩的是提供一些学生必体验地:教室外过道、1 栋到 4 栋的走廊、1 楼美育文化长廊、学校操场 放的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去寻找 1 千米,借助不同的体验方式去感受 1 千米 以下为学生前置体验所形成的体验结果: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量感培养策略】 以下为我们团队经过多次教学设计打磨,结合《一千米有多长》的教研体会,在关注其他参赛团队的研讨基础上,总结出量感的培养策略。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与对比:北师大版、人教版】
--------------------------------------- 北师大版 -------------------------------------
单元前后内容联系
课时内容分析
--------------------------------------- 人教版 -------------------------------------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终稿视频链接】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YyNjA1Mg==.html
注:由于视频上传受限,本次上传至网站的视频为压缩版,请评委老师及各位同仁,切换为超清模式进行观看。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教学设计终稿】
(1)教材分析
《1 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 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 1 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 10 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 100 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 100 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 10 个 100 米跑道的长是 1 千米等场景,体会 1 千米有多长。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3)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素材,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
(4)量感培养策略
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具体长度;多种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
(1)基础目标
①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 1 千米有多长,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通过类比、推理等活动,理性认识 1 千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③借助对 “跑道” 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对猜想进行验证的习惯、养成求真的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 1 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视频、教学 PPT、卷尺、学生体验视频
一、体验 1 千米
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00:40-03:04) 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安排分工,确保人人参与,不同的孩子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均获得良好的发展。
【思考】学生通过先观看微课视频,有助于形成 1 千米有多长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学习经验,根据小组实际情况优化团队分工合作。
(1)深度体验,感知 10 米与 100 米有多长。
①走一走,用步数感知 10 米的长度;
②手拉手,用臂长感知 10 米的长度;
③量一量,用米尺感知 10 米的长度;
播放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视频片段 (03:46-04:18)
④想一想,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 100 米长? 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 100 米长? 100 米要走多少步呢?1000 米呢?
(2)深度感受,形成 1 千米的感性认识。
a. 师生操场体验: ①走一走,用时长感知 1000 米的长度 ②跑一跑,用体能感受 1000 米的长度 b. 亲子户外体验:从你家到什么地方大约有 1 千米? 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走一走。
【思考】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
师:同学们平时有观察过我们的校园吗?今天和孙老师一起去看看,咱们来到教室外的过道,走到 1 栋到 4 栋的走廊,经过楼梯来到 1 楼美育文化长廊,再去我们的操场瞧一瞧,都有同学们量一量、走一走、跑一跑的身影,孩子们这是在做什么呢?
生:寻找 1 千米
师:那你在校园里找到 1 千米了吗?请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的 1 千米,你是怎样找到的?
(1)寻找 1000 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 1 千米
预设回答: 生 1:9 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有 10 米,900 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有 1 千米。
生 2:教室外的过道大约长 20 米,1 千米大约要走 50 次。
生 3:从学校的办公楼到大门大约有 100 米,大约要走 10 次才是 1 千米。
生 4:学校的跑道 1 圈大约 250 米,1 千米大约要跑 4 圈。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知道了:100 个 10 米是 1 千米;50 个 20 米是 1 千米;10 个 100 米是 1 千米;4 个 250 米是 1 千米。(及时板书)我们一起用清脆响亮的声音,读一读。(板书:1000 米)
师:其实 1000 米也等于 1 千米(1000 米 = 1 千米)。从这里你能发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吗?米可以用字母 m 表示,那千米呢?你猜测:千米一般用来表示什么?
生:1000m=1km,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千米一般用来表示较长的距离。
【思考】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同学们通过亲身经历校园测量与体验过程,借助 10 米 —100 米 —200 米这样的单位量,合理推理得到 1000 米的实际长度,有助于学生叠加形成 1 千米的理性认识。
(2)体验 1 千米:借助多次亲身的体验方式建立 1 千米的鲜明表象
师:课前,我们也一起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体验过 1 千米的实际长度。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对 1000 米的感受。
生:(学生有序积极地分享自己在校园里走 1 千米、跑一千米的心理和身体感受) 总结:千米通常用来表示较长的路程。
师:同学们在假期中,也独自进行了体验,有谁想来分享自己体验的生活中的 1 千米?
生:积极分享自己在假期中走一走、跑一跑 1 千米的过程和体会。
师:孙老师还收集到更多的同学们的体验,一起来回忆一下。(视频:学生分享体验 1 千米的步数和用时。)
师: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要走 1 千米,大概要走多长时间,大约多少步呢?如果跑一跑呢?
生:走一千米大约要 15 分,走 1500-2000 步;跑一千米大约要用 7 分。
【思考】学生结合不同的亲身实践活动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时长、步数、心理感受等等)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反复的、深度的体验中,有助于形成 1 千米实际长度的具身经验,建立 1 千米实际长度的鲜明表象,为学生的量感良好养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估计 1 千米:借助不同的估测方式和参照点强化估测意识
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借助时间和步数来表示 1 千米。接下来,孙老师想考考大家。
①根据累加步数猜距离
②根据累加时间猜距离
③根据叠加距离估计用时和步数
【思考】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
(4)应用 1 千米:借助生活的应用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师:其实,“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那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呢?
生:①公路边的里程碑 ②摩托车的速度表 ③限速标志 ④指路标志
师:你还了解哪些与 1 千米有关的知识?
①交通工具的时速 ②马拉松、河流等的长度 ③1000 米世界记录用时
【思考】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课后延伸及实践:查阅更多的与 1 千米相关的资料,以 1 千米为主题进行小报设计
【思考】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学生过程性材料:生活中的 1 千米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学生过程性材料:体验 1 千米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学生过程性材料:寻找 1 千米
观看微课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教学反思(3 稿)
1、课前体验单的设计格式有待改进。
课前体验单重点是让学生充分地、有目标地、有指向性地进行 1 千米的测量、推理和体验,要能比较恰当地联系和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充分地感知和体验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基础上,形成具身体验和感受。
2、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够自然流畅,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性不强
课前初始问题情境采用 “去饭店吃饭,饭店可能在学校附近的哪个范围”,引出问题 “1 千米究竟有多长?” 这样的设置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情境设置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作用不大。为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使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需要重新设计问题情境。
3、学生缺乏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提炼和总结
学生在判断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飞行 900 千米。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坐飞机的生活经历,认为这样的速度是飞机达不到的。那如何让学生能准确区分和判断不同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这应当也是本节课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教学设计修改(3 稿)
【课堂学习过程及设计】 本节课要求: 多想,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想得更远、更深 多说,每个人都要争取发言的机会 做到:认真想、完整说、爱分享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Q:我的朋友约孙老师一起吃晚饭,发给我这样一张图片。那谁能帮助孙老师快速了解这家店可能在哪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观察店名、距离 Q:那 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用手势告诉我吗?同学们前期已经有了充分的活动体验,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你们的体验单来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校园里找到的 1 千米。其他小组请仔细倾听,并可以举手进行补充。
二、新知探究,从表象认识上升至理性认知。
(1)寻找 1 千米: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多样化感知。(小组分享:校园里的 1 千米)
生 1:9 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有 10 米,900 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有 1 千米。 生 2:教室外的过道大约长 20 米,1 千米大约要走 50 次。 生 3:从学校的办公楼到大门大约有 100 米,大约要走 10 次才是 1 千米。 生 4:学校的跑道 1 圈大约 250 米,1 千米大约要跑 4 圈。 Q: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知道了:100 个 10 米是 1 千米;50 个 20 米是 1 千米;10 个 100 米是 1 千米;4 个 250 米是 1 千米。(及时板书)我们一起用清脆响亮的声音,读一读。 Q:刚刚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那谁能说说:1 千米和以前学过的 1 米,有什么相互的联系吗? 生:1 千米 = 1000 米,1Km=1000m(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师:同学们能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合理的推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思考】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实际长度。
(2)体验 1 千米:亲身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
Q:课前,我们也一起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体验过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观看图片、视频) Q:同学们在假期中,也独自进行了体验,现在哪个小组想要分享自己的体验过程和结果呢?(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 生 1:跑一千米会很累,走 1 千米不那么累。 生 2:1 千米看起来很长,实际也很长。 生 3:从成都合院走到国学公园,用时 14 分,大约走了 2000 步。 生 4:我从电子科大走到团学路,走了 15 分,大约走了 2100 步。 生 5:我从学校出发走到龙湖时代天街,走了 12 分,大约走了 2000 步。 (此处可 + 视频) 师:我们可以知道:走一千米大约要用 15 分;跑 1 千米大约要用 7 分。通过观察这个小组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小组估计和实际结果差别不大,对步数和所用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 【思考】学生结合不同亲身体验,运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类比、推理、想象有助于在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理性认识。
(3)估计 1 千米:结合生活体验,强化估测意识。
Q:现在谁能告诉我,从学校出发走到这家店,需要走多久时间或多少步呢?(联系问题情境) Q:我的朋友告诉我说:她现在在这个位置,要来到我们学校,你有什么想告诉她的吗?(出示学校图片) 追问:①根据累加步数猜距离 ②根据累加时间猜距离 Q:同学们都能借助不同的估测方法相对准确地估计出距离,那孙老师来考考大家,一起来做做判断题: 填一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电线杆高 6 千米。( ) 汽车每小时行 40 米。( ) 小李身高 135 厘米。( ) 飞机每小时飞行 1800 千米。( ) 教室黑板长 3 分米。( )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思考】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应用 1 千米:分享查阅到的与 1 千米相关的资料。
Q:其实,“千米”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呢? ①公路边的里程碑 ②摩托车的速度表 ③限速标志 ④指路标志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Q:你还了解哪些与 1 千米有关的知识? 男子 1000 米世界记录是肯尼亚的诺阿・恩盖尼:2 分 11 秒 96, 1999 年创造。女子 1000 米世界记录是俄罗斯的斯瓦特拉娜・马斯特科娃: 2 分 28 秒 98,1996 年创造。 【思考】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 四、交流反思,明晰感性印象 (1)查阅千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2)以 1 千米为主题进行小报设计 【思考】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教学反思(2 稿)
通过各位专家的指导,让我们团队对量感培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本堂课的设计,后续教学设计将加强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关注学生对叠加量的对照、猜测和推理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量感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附录:前置体验任务单(2 稿)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zhaojiaxin 我们团队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结合前期的调研,目前的想法是:孩子们基本上知道:1 千米 = 1000 米,因此,教师此时该做的是将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理论认知联系起来。所以,在学生寻找到 1 千米后,此时有了单位长度的叠加过程的深刻体会,再追问:新的长度单位 “千米” 和 “米” 有什么联系?这样的衔接可能更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欢迎共同探讨和交流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四川成都叶 确实是这样,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孩子们对于 “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可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和体验来描述 / 估计 1 千米,往往会产生有点大的偏差。所以专门设置了前置体验单。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leilin 也欢迎老师提供宝贵的意见,共同探讨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教学设计二稿】 借助【教学反思一稿】,进行了如下修改。 1. 前置体验:增设了活动体验和估计栏目,增加了学生活动体验和运用量感估计的机会。 学生对于 1 米有多长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对于 10 米与 1 米的转化关系以及 1 千米 = 1000 米也有相对深刻的认识,但是通过在体验环节中,增设估计一栏,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学生关于长度的理论与实际感知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体如下图所示:class="media-wrap image-wrap">
Q:通过这张图片简介,你能帮助孙老师快速找到这家店的位置吗? 生:观察店名、距离
Q:那 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前期已经有了充分的活动体验,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请小组带着你们的体验单与同学们分享:校园里的 1 千米。
3. 学生小组合作 在谁猜的更准(根据步数猜距离、根据时间猜距离)中,分设四人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分享,在课堂中,由学生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在分享汇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之后再借助教师走过的一千米,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 1 千米有多长的统一认识。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成都孙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杨琳玲名师工作室 孙玉婷 二下《1 千米有多长》 |
课后研讨及反思(一稿) 以下为几次磨课的反思和分析,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提供宝贵的修改意见,谢谢!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 = 1000 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 1 千米的实际长度认知及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 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 --10 米 --100 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 1 千米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不足待改进:
前置体验活动类型局限,学生更多的猜测方式体现不足。
学生体验的类型(如:10 米有多长的体验中,运用走一走、跑一跑、手拉手、量一量)全部由教师给出。学生若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一些自主体验方式,就可以做到兼顾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更多更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课堂初始情境的创设略显生硬,不够流畅和自然
直接以距离我校 1 千米的站牌标识进行开课,虽说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能勾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但是是否还有更好的课堂情境的素材,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可以使得整个课更加紧凑而完整.
课中学生的参与面与覆盖度不够,部分学生说一说的机会较少
谁猜得最准(根据时间猜距离和根据距离猜时间)环节,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环节非常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如果能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猜测,是否就能使得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进一步感悟到 1 千米究竟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