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55837121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59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1-31 10:53:03 +08:0010 16 45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展示大赛-2021 • 13855837121 • 4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13855837121 | 341 |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第 16 届 新世纪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量感” 专场活动 活动综述
活动告一段落,学习仍将继续。 有幸和我们基地的魏宝如老师、李楠老师、郭允红老师组队参加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组织的第 16 届以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量感” 专场活动 ,这是我们基地组队第三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当接到这样的任务时,我们快速组织讨论、组成团队,在陶老师和杜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讨和系列的教研活动。
回顾两个多月的研讨历程,更多的是知识的收获,是理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团队老师无私的奉献,是指导老师不愿其烦的指导。每一次研讨,每一次试讲,每一次更改的细思考量都是进步的阶梯,感谢一路走过来的每一位同仁。心有感悟,记下所想,为学习作一纪要。
一、触动自己,触动孩子。
参加了才知道研究教材、研究孩子、研究教学标准是无止境的。平时的教学有时感觉自己已经知道要教什么了,忙起来也就忽视了更深入的思考,现在觉得在教学的路上走的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次次的教研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理论储备、教学深度的挖掘还有不足。每一次对教学细节的更改都是精心打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渡都是反复思量。
触动自己的教学才能触动孩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才能改变孩子。只有孩子的教学内容吸引,对活动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才是教学致胜的法宝。学生在拼摆长方体的过程中、在向纸箱中摆放物品的活动中,才是他们真正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才是真正把思考建立在自己能力认知的基础之上了。
二、团队共建,进步不止。
一个人的感悟,一个人的进步都是相对狭隘的,只有在名师引领下的学习、教研才是快速进步的捷径。团队的鼓励、帮助和争辩是我们得以进步和不懈进步的助推器。陶老师每一次鼓励、杜老师的每一次悉心修改,团队辩友每一次默默地鼓励、付出都让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力量。
学具的添置、教具的准备、答辩的讨论、布置无不体现了大家的无私奉献和协作的精神。感谢每位老师的付出,同时也感谢新世纪小学的主办方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长方体的体积
_____ 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想象的世界,闭眼想象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样子,长方形如何变成长方体?
教师动态演示长方形变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方体的知识,对于长方体你知道了哪些?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重迁移,促联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有它的生长点。设计这个环节,以唤醒学生对长方形、长方体知识的回忆,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推导都是用相应的单位去填充,都是数物体里面有几个测量单位,从面积到体积目的是引领孩子学会迁移类推。
二、逐级探究,明晰道理
(一)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推想它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动态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并引发思考:从刚才的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图①变成图② 师: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图①变成图③ 师: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从图①变成图④呢?
【设计意图】 观察是学生认识几何体的第一步,图示的变化能促进孩子直观思考。通过图形变与不变的观察,引导孩子初步感知体积的大小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为后面公式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 猜想
师 :通过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猜想: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后面加?)
【设计意图】 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会计算简单长方体的体积,但是他们说不清用 “长 × 宽 × 高” 计算体积的道理。猜想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下的推理,是探究中的重要环节,也能激发孩子继续探究的热情。
(三)操作
1、经验迁移
师:回想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是用什么图形去摆的?
引出:面积单位 1cm2, 数面积单位的个数,推导出面积公式。
师:这个长方体该用什么去摆呢?
2、动手搭建
(1)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①利用手中的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建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②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③用最简洁的语言或符号表达你的发现。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孩子已有面积学习的经验,只要唤醒孩子经验,学习就能从面积的探究迁移到体积的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借助学具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习变得直观可视;在操作中获得对 “量” 的感受,逐步增强学生的 “量感”。
3、交流汇报
(1)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小组汇报交流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课件演示
师:观察这个长方体,想一想一行能摆几个?怎么想的?能摆几行?能摆几层?
(3)引导发现:
①长摆的个数 = 每行的个数;
②宽摆的个数 = 行数;
③高摆的个数 = 层数;
④体积单位的总个数 = 体积数量;
⑤体积单位的总个数 = 每行个数 × 行数 × 层数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行个数、行数、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4、归纳公式
(1)出示公式
师:原来我们用长 × 宽 × 高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在计算长方体体积单位的总个数。
师:数学中用 V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那么 V 等于?(课件标注 a、b、h)
(2)公式验证
师:我们用这个简洁的公式验证一下刚才拼摆的结果吧。
(3)正方体公式
师:它的体积该怎么求呢?
(4)关系
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自主推理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V=a ×a ×a
=a3
【设计意图】 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绝不仅仅是为了快速计算和记忆公式,而是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和归纳过程,从中体会到分割成计量单位去计算的思想方法。沟通 “数体积单位的个数” 和 “用公式计算体积” 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知算法、明晰算理的目的。真正做到理解长方体体积的算法和算理完美结合。
三、巩固练习
1. 口算
师:谁能快速口算它的体积
2.想象
(1)出示 8 立方分米。
师:看到 8 立方分米,你心中的图形是什么样子吗?
(2)猜想图形的样子。
师:谁来汇报?还有不同的形状吗?
(3)变与不变
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就是数学中重要的变与不变。
四、对比提升
1.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探究的?
2. 对比提升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测量长度的?面积?体积呢?让我们跟随微课再来看一下。
五、课后延伸
1、出示问题
牙膏盒长 15㎝,宽和高都是 3㎝,现在有一个长方体纸箱,长 60㎝,宽和高都是 30㎝,这个纸箱最多能放多少盒牙膏?
2、解题思路
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3、回归模型
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如果以牙膏盒为一个体积单位,箱子里面能放多少盒,其实就是看箱子里面能多少个牙膏盒的体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知识、回顾探究过程,引导孩子沟通面积计算和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凸显计算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是数一个物体里面含有几个合适的度量单位。在联结度量本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度量的眼光去观察,从度量的视角去思考,促进学生 “量感” 的发展。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 第二次试讲及研讨纪实 】
经过第一次的试讲及研讨,团队成员对《长方体的体积》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有针对的修改意见,修改完成后,团队上课教师王大亮于 4 月 7 日在阜阳市实验小学五(4)班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这次试讲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试讲结束后,团队成员就本次试讲的亮点和不足展开了讨论。
具体研讨结论总结如下:
亮点: 1、通过摆、想、算、估、猜等活动能够让量感自然走进学生的心中。
2、长度的度量、面积的度量、体积的度量放在一起,沟通了度量教学的本质。
不足: 1、小组分工不是太明确,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2、长方体的体积在设计上要将体积单位再放大、聚焦。
经过本次研讨,团队成员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由线段的度量、面积的度量到长方体体积的度量,层层深入。在猜测、想象、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孩子们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本质。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在教中学,学中教,与学生共成长。
【第二次试讲反思】
针对第二次试讲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1、学生通过搭建长方体的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对于长方体的体积理解的更透彻,但要注意时间分配。
2、用探究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探究正方体的体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3、相对于第一次试讲,本次课各个环节衔接的更加流畅。
4、小组分工更加明确,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5、教师的引导语言更加简洁准确。
一节被学生认可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真正熟读教材,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引领学生绽放精彩。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第一次试讲及研讨纪实】
经过前期的研讨,我们对《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的一稿进行了有针对的修改,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为了检验二稿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团队成员于 2021 年 3 月 30 日在阜阳市实验小学五(7)班进行了第一次试讲。试讲结束后,团队成员就本次试讲的亮点和不足展开了讨论。
具体研讨结论总结如下:
亮点: 1、基本思路设计清晰。
2、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到了 “放手”,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验证等活动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2、细节处理不到位,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全面,预设和生成还有偏差。
学生量感的发展来源于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形成对基本单位的认识,再以基本单位为参照,结合生活实际的比较中不断得到发展。只有真正研究学生、
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适 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困惑,将指引我们团队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
【 第一次试讲反思 】
在第一次的试讲后,我认为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促进学习。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许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在小组活动之前没有强调活动要求,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不充分。
2、课堂部分环节连接不够流畅,有些生搬硬套。
只有真正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困惑,将指引我们团队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让课堂上孩子们能在困惑的解决过程中演绎出精彩。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第三节 “长方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长方体的体积” 是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立体图形的体积,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二维到三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2011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 “课程内容” 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的基础;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等物体体积打好基础。面积的计算和体积的计算虽然在维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度量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数出(算出)它里面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度量单位。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的计算,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前面的 “体积与容积” 和 “体积单位” 都为本节课打下了必备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在 “四基” 和 “四能” 方面已经有了储备,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提出问题
师:闭眼想象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样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动态演示长方形变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方体的知识,对于长方体你知道了哪些?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 设计意图】 重迁移,促联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有它的生长点。设计这个环节,以唤醒学生对长方形、长方体知识的回忆,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引领孩子学会迁移类推。
二、逐级探究,明晰道理
(一)观察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推想长方体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动态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并引发思考:从刚才的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图①变成图②师: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图①变成图③师: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从图①变成图④呢?
【设计意图】 观察是学生认识几何体的第一步,图形的变化能促进孩子思考,通过变与不变的观察,促进孩子初步感知体积的大小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 猜想
师 :通过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猜想: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后面加?)
【设计意图】 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会计算简单长方体的体积,但是他们说不清用 “长 × 宽 × 高” 求体积的道理。猜测是探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孩子深入思考想法设法去验证的动力。
(三)操作
师:你们认为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这只是大家的猜测,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
1、动手搭建
(1)活动要求(四人一组):
①利用手中的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建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②说出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
③搭建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方法同上。
【】【 设计意图】 借助学具操作,让学习变得直观可视;借助表格研究,让探究变得真实有效,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数学的基本思想。
2、观察发现
(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3)再次验证
根据摆小正方体的情况,我们发现了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发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验证?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验证的方法
a. 选择数量不同的小正方体摆一摆。
b. 数一数,计算出体积。
c. 用 “长 × 宽 × 高” 算出体积。
d. 看一看,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否一样。
3、分析明理
(1)仔细观察表格,你又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
(3)引导发现:
①长摆的个数 = 每行的个数;
②宽摆的个数 = 行数;
③高摆的个数 = 层数;
④总个数 = 体积数量;
⑤总个数 = 每行个数 × 行数 × 层数
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的大小就是长、宽、高三个维度上体积单位的总个数。
【设计意图】 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绝不仅仅是为了快速计算和记忆公式,而是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和归纳过程,从中体会到分割成计量单位去计算的思想方法。沟通 “数体积单位的个数” 和 “用公式计算体积” 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知算法、明晰算理的目的。真正做到理解长方体体积的算法和算理完美结合。
(四)总结
1、总结公式
引导学生总结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2、字母表示
引导学生认识字母表达的简洁式:V=abh。
(五)推理
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自主推理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V=a ×a ×a
三、巩固练习
1.估、算
(1) 一个长方体,长 7㎝,宽 4cm,高 3㎝,它的体积是多少?
(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5d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想、猜
给数据猜想长方体的样子。
3. 牙膏盒长 15㎝,宽和高都是 3㎝,现在有一个长方体纸箱,长 60㎝,宽和高都是 30㎝,这个纸箱最多能放多少盒牙膏?
【设计意图】 设计适当的、有梯度的练习,有助于孩子巩固本节知识,同时也在提升孩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对比提升
1.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回想以前的面积计算是否有类似的学习方式?
2. 对比提升
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都是数出(算出)它里面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度量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知识、回顾探究过程,引导孩子沟通面积计算和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凸显计算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是数一个物体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度量单位。进而提升孩子用度量的眼光去观察,从度量的视角去思考,真正提升孩子的度量意识。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提出问题
师:闭眼想象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样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动态演示长方形变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方体的知识,对于长方体你知道了哪些?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二、逐级探究,明晰道理
(一)观察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推想长方体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动态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并引发思考:从刚才的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图①变成图②
师: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图①变成图③师: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从图①变成图④呢?
(二) 猜想
师 :通过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猜想: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后面加?)
(三)操作
师:你们认为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这只是大家的猜测,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
1、动手搭建
(1)活动要求(四人一组):
①利用手中的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建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②说出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
③搭建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方法同上。
2、观察发现
(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3)再次验证 根据摆小正方体的情况,我们发现了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发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验证?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验证的方法:
a. 选择数量不同的小正方体摆一摆。
b. 数一数,计算出体积。
c. 用 “长 × 宽 × 高” 算出体积。
d. 看一看,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否一样。
3、分析明理 :
(1)仔细观察表格,你又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
(3)引导发现: ①长摆的个数 = 每行的个数;
②宽摆的个数 = 行数;
③高摆的个数 = 层数;
④总个数 = 体积数量;
⑤总个数 = 每行个数 × 行数 × 层数
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的大小就是长、宽、高三个维度上体积单位的总个数。
(四)总结
1、总结公式 引导学生总结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2、字母表示 引导学生认识字母表达的简洁式:V=abh。
(五)推理 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自主推理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V=a ×a ×a
三、巩固练习
1.(1) 一个长方体,长 7㎝,宽 4cm,高 3㎝,它的体积是多少?
(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5dm,它的体积是多少?
2.牙膏盒长 15㎝,宽和高都是 3㎝,现在有一个长方体纸箱,长 60㎝,宽和高都是 30㎝,这个纸箱最多能放多少盒牙膏?
四、对比提升
1.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回想以前的面积计算是否有类似的学习方式?
2. 对比提升 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都是数清楚(计算出)它里面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度量单位。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选题思考】
选择将《长方体的体积》作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主题的研究课例,基于以下二方面的思考:
一、关于现实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的思考。
2011 版新课标分别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中要求:“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可见长方体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方式。而现实的课堂更多的是对公式和计算结果正确性的追求,因而要改变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多渠道的深度体验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儿童量感的拔节生长。
二、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促进量感发展的思考。
长方体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立体图形,掌握基本的度量方法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突破口。学生逐步从长度的度量过渡到面积的度量再过渡到体积的度量,经历了一个 “线 -- 面 -- 体” 的过渡,不变的核心是利用基本的单位来度量。如何让统一的度量标准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出发点,怎样让这种探究问题的方式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团队结合《长方体体积》这一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长方体的体积” 是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立体图形的体积,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二维到三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2011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 “课程内容” 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的基础;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等物体体积打好基础。面积的计算和体积的计算虽然在维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度量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数清楚(计算出)它里面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度量单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的计算,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前面的 “体积与容积” 和 “体积单位” 都为本节课打下了必备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在 “四基” 和 “四能” 方面已经有了储备,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感兴趣。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教材图片】
4年前 回复了 138558371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基地 王大亮 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 |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40?p=1#;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40?p=1#r_73758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40?p=1#r_73819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40?p=3#r_88706
【第一次试讲及研讨纪实】【第一次试教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40?p=3#r_94498
【第二次试讲及研讨纪实】【第二次试教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40?p=4#r_95690
【教学设计第三稿(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40#r_97287
【长方体的体积课堂实录】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U5MTE4NA==.ht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40#r_1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