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1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09:51 +08:00
11 G 8 S 15 B
沙 的最新回复
                      活动综述
                      
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提供的良好平台,让我们对 “量”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 3 月至 4 月底我们团队经历了 5 次磨课,开展了不少于 10 次的 “量感” 的专项理论的学习,每次的实践都有新收获。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中,大家明确:所谓量感,是指视觉或者触觉等感官对事物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也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体验,对其大小、多少、厚重等方面进行的评估,是一种感性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量感主要指对长度、大小、重量、货币、时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需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建立 “量感”。然而,量感的本质具有非标准化的特征,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因此,有必要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素养。

辩课团队第二次集体研讨纪要

孙乐之:今天沙老师试讲把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体现出来了,这个环节其实本质还是用平方分米做单位去度量不足一平方分米的面的面积,这个设计很好。但在课堂中,这个环节不要太快,慢一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

李红茹:关于学生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我认为还可以结合问题解决来开展教学,我们可以直接像今天这样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在学生探究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之后,再连回这个问题。

屈主任:对的,我同意李老师的意见,今天只有抛出的问题,后面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环节,学生的学习和体验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是不够完整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头到尾的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断片儿了 。

张海娟:我觉得,后面我们可以用一个面积测量器直接覆盖在这个不足一平方分米的纸片上,学生会发现,刚才的 1 平方分米做单位不能方便的、精确的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而一使用面积测量器,学生会看到里面的小方格,也就是 1 平方厘米,这时候马上就能得到它的面积是 88 平方厘米了。

沙日娜:好的,大家的意见我理解了,这个环节要有,尤其是用面积测量器,学生可以直观的对比出 1 平方分米做单位和 1 平方厘米做单位的差别,这也突显了细化单位的必要性。

王瑞平:我觉得,本节课教师及时评价语言太过单一,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尤其是学生在精彩之处,要给出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赏识。

沙日娜:这节课我讲课的时候感觉在探究面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不太顺利,学生的作品提取信息时有点乱,这个地方还需要加强一下。

孙乐之:这个地方并不是学生出现的所有方法都要展示,我们的意图是通过操作、探索,学生能发现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的事实,与之前学生认为的等于 10 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主动调整,当然也是建立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空间表象。

王瑞平:有代表性的提取信息就可以了,可以展示密铺的,摆不方便就提取画图的,再提取一个摆了一行一列的,还可以选一个用尺子量边长的,有这三个展示我觉得就可以了。

屈主任:对,尤其是摆一行一列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是把长方形面积探究过程中方法迁移过来了,这很重要,也很可贵,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迁移的机会。

李红茹:方法的迁移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这很好。

张海娟:我觉得展示这个环节,教师不要问学生问题,这没有必要,就让学生说,说着说着就清楚了,有直观的支持,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

屈主任:这节课听下来,我的感受是课堂的节奏感需要调整一下,哪里是重点,要重处理,哪里要清处理,张弛有度,教师教的才不累,关键是学生学的也不累。

沙日娜:好的,我还有一个问题:学生在探索 1 平方米等于 100 平方分米的时候,我提的问题不够精炼,这个地方需要思考一下。

孙乐之:这个环节不仅仅是提问题还需要有直观支持,学生虽然能通过类比得出 1 平方米等于 100 平方分米,但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有条件制作些教具还是要做的,让学生不仅想到,还能看到,这样印象才深刻啊!

李红茹:对,我也觉得,光想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只追求一个认知的结果,更希望学生能充分经历认知的过程。

张海娟:我觉得可以在 1 平方米的纸上让孩子们合作摆一摆,这个任务单人完成有难度,因为它太大了,就有了合作的必要性。

2021.4.1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单位的换算(第三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56 页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
  2.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3. 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评价任务: 1. 经历摆、画等活动,大部分学生能解释自己的画法,准确说出 1 平方分米里面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并能够得出结论 1 平方分米等于 100 平方厘米。 2. 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推理,说出 1 平方米里面有 100 个 1 平方分米,并能够得出结论 1 平方米等于 100 平方分米,三种思路说出一种即可。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 学具:PPT 课件,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88 平方厘米的纸

教学设计:

一、利用缺角图形,感受面积单位的换算的必要性

  1. 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猜一猜 1 平方分米里有多少 1 平方厘米?那么 1 平方分米会是等于 10 平方厘米吗?
  2. 出示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3. 估一估以下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设计用 1 平方分米量 88 平方厘米的纸不精确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突显数学的本质,从中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二、激发大胆猜测,启发学生生疑

(一)引导学生探疑,探究中感知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 出示活动要求。
  2. 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活动要求:
  3. 独立完成。
  4. 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
  5. 想一想: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里有多少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6. 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7. 全班分享发现 1)画一画。 预设 1:用面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 行画 10 个,画满 10 个,10x10=100 个。PPt3 预设 2:因为 1 分米 = 10 厘米,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10×10=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PPt4 2)摆一摆:投影学生作品 ①密铺 A: 一横行铺 10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横行里有 10 个 1 平方厘米,有 10 行。所以 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里就有 100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PPt3 还有别的铺法吗? ②密铺 B:一列铺 10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列里有 10 个 1 平方厘米,有 10 列。所以 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里就有 100 个边长为 1 厘米,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PPt4 ※铺边:你为什么只铺了两条边长,就知道 1 平方分米里就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了? 还有别的方法吗?谁来补充一下? 3)算一算。(预设:1 平方分米是指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 10x10=100)PPt4 4)其它办法。 5.回顾探究过程,再次积累 1 平方分米有 100 平方厘米的量感。(PPT) 6.回想:刚才有的同学说 1 平方分米等于 = 10 平方厘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8. 板书: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8.解决:
  9. 小结:探究 1 平方分米等于 = 10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取新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二)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议疑

  1. 探究 1 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1)师:我想,现在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想一想,猜一猜,1 平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还是 10 吗?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1:用面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1 排摆 10 个,摆满 10 排,10x10=100 平方分米 预设 2:借助上图,把 1 平方分米想成 1 平方米,1 平方厘米想成 1 平方分米,就可以知道 1 平方米中有 100 个平方厘米。 预设 3:1 米 = 10 分米,再计算面积 10x10=100 平方分米。 4)展示:同学们都觉得是 100 吗?我们上来摆一摆,验证一下。 5)小结: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2. 观察发现相邻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通过这样的学习历程,我们得到 2 个结论,同学们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 100)还有什么发现? 1 平方厘米等于多少平方毫米? 小结:长度单位是 1 条线的故事,而面积单位是 2 条线的关系。
  3. 猜想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贴 1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探究活动感悟到了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累面积单位的量感。

三、感受线动成面,促进学生解疑

观课件:一条边能围成正方形吗?。。。。。。。 小结: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不同,学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联系,一定会有新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增进对面积单位的量感。

四、灵活选择练习,促进学生解疑

  1. 我会填。 2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400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3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600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2. 我会填单位。

    1( )—6( )= 4( ) 1( )—60( )= 40( ) 1( )—6( )= 54( ) 【设计意图】练习不仅是对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

五、总结反思中,促进学生疑疑

这节课,哪个环节对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会反思学习历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并学会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发深度思考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加深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学习自信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单位的换算(第二稿)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 2.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3. 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学具:PPT 课件,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

教学设计:

一、激发大胆猜测,启发学生生疑 1. 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的进率,你们还记得吗?1 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本单元学的是面积单位,你猜一猜 1 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 = 10 平方厘米) 2. 淘气:要做一张贺卡,需要一张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纸。正好有 99 平方厘米的纸,够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3. 师:到底 1 平方分米里有多少平方厘米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板书)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进率引入课,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

二、 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一)引导学生探疑,探究活动中初步感知进率 1. 出示:1 平方厘米的纸片和 1 平方分米纸片。 2. 师:1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请拿出 1 号袋,里面有什么呢? 3. 请你利用这些学具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设计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活动,经历拼摆过程,体会 1 平方分米里有 100 个平方厘米,帮助学生体验 “量”,形成 “感”。 4. 全班分享发现 师:你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谁来分享? 学生汇报方法。(摆一摆,算一算等) 预设 1)摆一摆。(预设:密铺、铺边)回想摆小正方形过程。 预设 2)画一画。(预设:用面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1 排摆 10 个,摆满 10 排,10x10=100 个) 预设 3)算一算。(预设:1 平方分米是指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 10x10=100) 4)其它办法。 5. 回想:我们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了 1 平方分米里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可刚才有的同学为什么说 1 平方分米等于 = 10 平方厘米,他们是怎么想的 6. 小结: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二)利用小方格学具,促进学生深入感知进率 1. 出示: 1 平方分米方格纸 2. 师:这个学具中的大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方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都在这些小格里,你发现了吗,先独立思考,让后在 4 人小组里说一说。 3. 分享交流发现。1 平方分米 = 100 多少平方厘米(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取新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亲历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议疑

  1. 探究 1 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1) 出示:1 平方米的纸。 猜一猜这张纸有多大?把他贴在黑板处。 师:通过刚才的思考,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方法,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研究下边的这个问题吗: 2)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贴 1 平方分米纸)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3)学生自主学习。 4)同桌交流。(学生能正确地运用迁移类比,准确地进行估算) 预设 1:先测量它的边长,再计算面积 10x10=100 平方分米。 预设 2:用面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1 排摆 10 个,摆满 10 排,10x10=100 平方分米。 预设 3:只摆 1 排 10 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用尺子量一量可以可以摆多少排,这样估算出要用 100 个 1 平方分米。 5)小结: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2. 观察发现相邻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 猜想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引发深度思考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选择练习,促进学生解疑

完成数 57 页第四题:谁说得对? 【设计意图】练习不仅是对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

四、对比中反思,促进学生疑疑 1. 回忆学过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 2.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加深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学习自信心。

第一稿教学设计团队研讨纪要

屈丽明主任: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凸显量感这一主题,在操作活动中,既要考虑操作的实效性,还要考虑多分配一些时间给操作活动,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的时间分配做好合理安排。

沙日娜老师:我觉得在操作过后的总结提升环节,还要指向数学本质,从原理上深刻体会面积单位的换算本质。

张海娟老师:我们这节课是否可以设计成 “大体验,小认识” 的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层面,其实很简单,就是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关系,但如何把简单的知识教的不简单,还是要把过程展开,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之间量感以及面积单位之间大小的图像表征,这样才能更好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王瑞平老师:我觉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可以和长度单位之间进行关联,这也是在大单元教学下的重要观念,知识之间也要多进行关联,这样才能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李鸿茹老师:我觉得课堂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估测 1 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借助估测其实也是发展量感的一种策略,我觉得这一环节要保留,并且还要思考让它如何丰富起来。

孙乐之老师:单位的换算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个易错点,而且学生受十进制和长度单位换算的影响,很可能在估测的过程中,认为 1 平方分米等于 10 平方厘米,所以我想,我们要不要借助诊断式教学,先诊断,再设计活动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调整。

沙日娜老师:我也有这样感受,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是要解决的,而且是要解决真问题,诊断 - 调整,这基于学情,能让我们这节课更有针对性。

樊晓春老师:诊断式教学的引入我是比较赞同的,但我们的主题是量感,我们不能因诊断式教学冲淡了我们的主题和这节课发展空间观念的基本目标。

张海娟老师:这节课的活动比较多,但我觉得也要分出层次来,活动一可以做厚,当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得到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的时候,我们在活动二,也就是探究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的时候,可以设计类比推理的环节,先让学生猜,再验证。

王瑞平老师:对,我赞同这样的做法,课堂环节要有轻重缓急,也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同时还能考察学生是否能自觉的将活动一的经验迁移到活动二中。

屈丽明主任:这两个对象在结构上有很强的相似性,一般情况下是能促进学生正迁移的,可以朝这个方向思考,设计。

孙乐之老师:我们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汇报,我们允许学生用不怎么数学的语言,和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这些环节的重点是体验,体验做足了,在教师总结提升的环节再规范。

教学设计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这个是初稿,感谢您的意见

【教学设计】《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第一稿 3 月 9 日)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面积单位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实践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究空间 — 让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使学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练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 2.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3. 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学具:PPT 课件,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 一把长尺子,这里的 “长” 指的是什么?(长度) 一大张纸,这里的 “大” 指的是什么?(面积) 2. 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以 “长” 和 “大” 引入课,在比较中感知 “长度与面积” 的不同。并通过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巩固面积单位的不同,并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

二、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一)建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生疑

1.淘气:要做一张贺卡,需要一张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纸。正好有 99 平方厘米的纸,够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2. 小结:够不够,需要弄清楚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关系才能解决。 3. 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二)激发大胆猜测,引导学生探疑 1. 出示:1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 思: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3. 学生汇报方法。(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 4. 初步估算一下,一共摆多少小方格? 5. 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6. 小组汇报。 1)摆一摆。(预设:1 分米 = 10 厘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2)画一画。(预设:用面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1 排摆 10 个,摆满 10 排,10x10=100 个) 3)算一算。(预设:1 平方分米是指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 10x10=100) 4)其它办法。 5)小结: 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 1 平方分米等于 100 平方厘米。 6)反馈练习: ①换算: 1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200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3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1000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②小结:进行单位换算,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 0 还是去掉几个 0.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取新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亲历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议疑

  1. 探究 1 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1)师:刚才大家知道了 1 平方分米等于 100 平方厘米。那么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淘气说 1 平方米等于 1000 平方分米,这个结果正确吗?是否也可以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内交流。(学生能正确地运用迁移类比,准确地进行估算) 预设 1:先测量它的边长,再计算面积 10x10=100 平方分米。 预设 2:用面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1 排摆 10 个,摆满 10 排,10x10=100 平方分米。 预设 3:只摆 1 排 10 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用尺子量一量可以可以摆多少排,这样估算出要用 100 个 1 平方分米。 4)小结: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2. 观察发现相邻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 猜想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引发深度思考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选择练习,促进学生解疑

  1. 解决问题:“做一张贺卡,需要一张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纸。正好有 99 平方厘米的纸,够吗?”
  2. 任意选择一个进率,回顾如何得到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的?
  3. 完成数 57 页第三题: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 完成数 57 页第四题:谁说得对? 5.解决问题:一块长方形的游泳池,长 20 分米,宽 10 分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练习不仅是对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

四、对比中反思,促进学生疑疑

  1.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 回忆学过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 3.观看视频,并课后思考还有别的面积单位吗?他们的进率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加深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学习自信心。

【选课思考】:“面积单位的换算” 安排在本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目前三年级的学生还未学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从 4~6 年级学生调查可以发现,学生虽对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米的的名称较熟悉,但感知差距很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建立面积单位的量感,不能正确区别面积单位的数值。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问题。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5:07 · PVG 13:07 · LAX 22:07 · JFK 01:0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