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zuo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58
1 2 3 

“1 千米”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太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 “1 千米” 量感的培养是有一定困难的。让学生在课前先体会从较小长度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感知,借助不同的方式多样化感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积累了充分的阅读经验和实践经验。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认识钟表,然后借助钟表来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感受小的时间单位具体有多长,形成初步的量感。

时间量感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不易于理解,让学生大胆地认时间,并将学生的结果记录。制造认知冲突,自然就有继续研究学习的必要性。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讨论如何认时刻?这个时候再来让学生讨论解决本节课核心问题 --- 如何看时间。

以 “量感” 的培养为切入,带着对 “量感” 的感悟与理解,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师设计了换钱游戏、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积累基本的购物经验,数学量感进一步提升。

引导学生建立 1 秒和 1 分的时间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快慢,从而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引导在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中感知量,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更重过程,这样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深化量感。

量感的培养,可通过实物测量的方式来培养。而时间量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外界事物的运动建立概念理解。

通过两个测量铅笔的活动,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积累测量的活动经验;通过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厘米,加强对 1 分米和 1 毫米长度的实际体验,不断强化标准,感受测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在看一看、找一找、手比划等多种表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和量感。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从学生感知到动手测量,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必要性、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通过实物展示,利用形象直观的课件,通过简单明了的微课把时间这一抽象又不陌生但难以理解透彻的数学概念展示的容易明白,让孩子体会到了一分到底有多长的这一量的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先是学生用拃、铅笔等为标准进行测量,由于每个人的一拃、铅笔长度不完全一样,所有测量后的数据不同。那该选择怎样的标准呢?接着学生用老师准备的学具袋中的三种标准去测量,发现标准越小测量越准确,最后用微视频介绍测量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更能接受厘米和 1 厘米的规定。

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究”,探讨如何在度量领域发展学生的 “量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体会到遇到问题可以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增加学习兴趣。

课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微课适时的突破重难点,但是课堂的设计上仍然注重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这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性,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看微课,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上下、左右平移。在亲手制作陀螺中,积极性高。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1 2 3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14:10 · PVG 22:10 · LAX 07:10 · JFK 10:1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