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weixin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30

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突破难点:周长的本质就是量值。

要求学生 “描出” 长方形边缘一周的活动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有效帮助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理解 “周长”,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抽象的空间概念才能在学生的意识中建立得更扎实,为计算周长做好铺垫。

本节课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验为起点,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中发现周长,获得正确的周长概念,并通过测量活动将周长量化。

“一周” 就是指物体表面或图形的边线,从直观的感知理解抽象的概念。概念的建立在多种活动过程中,通过四次经验的积累,逐步深化认识。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

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对 “边线” 的认识有经验,但是要提升到周长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通过运用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建立 “一周” 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 “周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周长的研究对象是一周的边线,周长是对一周长度的刻画,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结果,真切感受到度量对于周长的重要意义。

根据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不同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探究周长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量的深度体验。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要想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就应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 “周长” 变得具体,将一维的线从二维的面上剥离出来,示范给孩子们看,明确的感受 “一周” 在哪里,然后进行度量,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量值。

只有进一步研究如何把 “一周有多长” 说清楚,才会更深入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计算周长的长度。

易混淆的点:周长和面积密不可分,作为 “周长的认识 " 第一课时,我们要先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有效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图形的周长是这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因为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

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带领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事物进行定量刻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培养准确的量感。

通过测量周长,发现不同的测量方法,同时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了解测量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结果就会出现误差。量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能感知量感。

量态的体验及感悟是形成量感的重要环节,都需要借助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量态的体验和感悟,最终形成量的感觉。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终稿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第三完全小学 魏馨

【教学目标】

1. 经历 “描” 边线的过程,建立周长的表象。

2. 通过测量活动,探索得到周长的方法,探索周长本质,建立周长的概念。

3. 在活动中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表象,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周长的实际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45-46 面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材中的问题 1:通过 “描” 边线,感知什么是一周,建立周长的表象,即形成量感对象。问题 2:通过 “认一认、说一说” 活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问题 3: 通过测量活动,探索得到周长的方法,体会周长的本质 。问题 4: 借助 “数一数” 深化对周长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知道一周的意思,比如在操场跑一圈,量腰围等。知识基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于长度在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因此,这节课要在建立周长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测量,探索周长的本质(量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直尺、软尺、彩笔、线、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孩子们,今天有只可爱的小蚂蚁带着一片树叶走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

1、说要求:观察小蚂蚁的运动轨迹,说一说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师:准备好了吗?小蚂蚁要开始运动啦!(播放小蚂蚁爬树叶的动画)

2、再次播放小蚂蚁爬树叶的动画时,引导学生说出:小蚂蚁是以这一点作为起点,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了一圈。

3、师:树叶的边线在哪里?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边线吗?(指明学生上台指边线,边指边说: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走一圈,这一圈就是树叶的边线。)

二、探究新知。

(一)描:把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描下来.

首学:独立描边线。

师:知道了边线,我们把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描下来吧!

师:独立描边线。

互学、群学:

师:谁来分享你是怎样描边线的。(指明学生上台描边线)

预设 1:我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边缘画一圈,又回到起点。

预设 2:我从起点出发,沿着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

同桌像这样说一说:我从( )出发,沿着( ),又回到( )。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板书:一周)

【设计意图】借助描边线活动,调动学生的触觉,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 一周在哪里。

(二)摸:找身边物体的面,摸一摸它的一周

首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这样的一周,你能从教室里找一找,并摸摸它表面的一周吗?

群学:

指名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一周。

预设:文具盒表面的一周、黑板面的一周等(生边摸边说)

共学:

小结:只要是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的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它的一周。

【设计意图】借助找表面、摸一周的活动,再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对物体表面一周的理解,丰富周长的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量:选择工具测量下面图形的周长

互学:四人一组,三人量,一人记录表格。(取整厘米数)(生量师巡视测量过程)

群学:说说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们的测量过程

预设 1:用绳子量树叶。在树叶的边线上找一个起点,用绳子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一周再减掉。用直尺测量出绳子的长度。

预设 2:用软尺测量,在树叶的边线上找一个起点,对齐软尺的 0 刻度线,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一周。

师:老师在树叶的边线围了一周,你能帮我把树叶的一周从树叶上剥离下来吗?

师:这是什么。

生:是树叶的一周。

师:它有多长呢?请你量一量。(生测量并板书:38 厘米)

师追问 1: 38 厘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树叶一周的长度。

预设 3: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是直的,用直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再相加,就是数学书一周的长度。

师:老师在数学书封面的边线也围了一周,你能帮我把数学书封面的一周从数学书封面上剥离下来吗?

师:这是什么。

生: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它有多长呢?(板书:88 厘米)

师:88 厘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

小结:在数学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周长”。

师:你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38 厘米。

师: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

生:88 厘米。

【设计意图】周长是指一周的实际量值。量值需要用标准来计量的。只有进一步研究如何把 “一周有多长” 说清楚,才会更深入地理解周长的含义。通过动手测量,获得丰富的量态感觉,积累测量图形周长的经验,体会周长的本质就是量值,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 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师: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生:1 厘米。

师:你能数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吗?

要想准确得到图形的周长,先要描出它的边线,再准确数出边线有几格长。我们一起来描一描、数一数,你准备好了吗?(播放 ppt 和生一起数)

首学:

1、 描边线。

2、 数边线有几格长。

师:你能数出后面两幅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

群学:

说:自己数的方法及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数的方法及结果。

指名生汇报:生边描边数。

【设计意图】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量” 指测量。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数一数,就是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 “量” 出图形的周长有多少厘米。通过 “数” 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三、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四、 实践应用,提升量感

1:描一描: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周,请将它走的路线画下来。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3:两只蜗牛比赛,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4: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说说你的想法。

五、板书设计。

二稿反思:

通过第二次试讲总结如下:

1、学生在摸一周的活动中,汇报:课桌的一周、文具盒的一周;没有重视对面的描述,师应该规范及强调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课桌面的一周、文具盒表面的一周)。对周长是从二维的面上剥离下来的一维的线这一重要知识点理解不够。将

2、在量一周的活动中,借助新世纪 3.0 微课,把测量方法介绍给孩子们,提高了测量一周长度的准确性,但在感知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时,过于仓促,一带而过,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不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0:11 · PVG 08:11 · LAX 17:11 · JFK 20:1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