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909967226 于 2019-3-6 16:32 编辑
《动手做(二)》 教学设计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 相金昌
由于帖子字符的要求:有些地方删除了
教学内容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动手做(二)》,教材第 40—41 页。
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 “能够由几何图形联想出实物的形状,由实物的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 因此通过拼摆单一图形、模仿拼摆、看实物图拼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图形与图形的关系,体会到某一单一图形移动引起(位置的变化)整体图形的变化,感悟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相近的平面图形的过程。有了丰富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建立有所依托。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观察、比较、综合、抽象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从思维上看喜欢直观感性的活动,喜欢从直观上认识图形,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属性上认识事物,往往注意无意义的特征而忽略有意义的特征。有一小部分学生曾经学前接触过七巧板的游戏,但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深刻。此时学生已经已经认识并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图形。他们对动手拼一拼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利用七巧板进行实例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图形。
学习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通过拼摆正方形、三角形;移动单一图形使整体图形发生变化;通过看实物照片,利用七巧板拼摆实物图形等活动,培养学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形。2、“多副组合” 的主题创作图形,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学会合作。
教法学法: 教师 谈话交流法,引导探究法;学生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形分割。作业要求:将一正方形,分割成自己喜欢的或学过的图形,明日展示。
教师:昨天,我们布置了回家分割正方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小朋友们自己分割作品?(教师展示学生分割好的作品)教师:我们来看看每幅作品分割成了哪些图形?你能说说你这样分割的想法或理由吗?
2、揭示课题:出示七巧板:教师:这是我国古代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也对正方形进行了分割。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到的?这样分割的妙处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手做(二)》。(板书课题)
3、设疑激趣。你能为黄伯思的作品起个名字吗?为什么叫七巧板?它究竟巧在哪里?
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三个情境,经历自己分割与七巧板对比,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研究下去,也会使学生思考七巧板的妙处,体会自己分割与七巧板的结构的不同,使每个同学都以设计者的视角来研究七巧板,原生态的想法促使学生对七巧板结构的理解。也会为激发学生重新设计 “自己的巧板” 做了铺垫。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分一分,认识平行四边形。
再次出示七巧板。师:请你找一找,七巧板里,有学过的图形吗?你能将这七块图形分类吗?说说你分类的理由?同桌交流。师:谁来猜猜他们分类的理由?师:拿着 3 号图,你认识它吗?请摸一摸,和其他图形比一比,你发现了吗?师:它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师:请你用 3 号板,将平行四边形描画下来。学生动手描画。
设计意图: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让学生认识七巧板,并说出七巧板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基本的平面图形,,为下面的拼图活动作铺垫。通过比、描画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2、比一比,认识七巧板的组成。
师:谁先来说一说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师:请你观察,比一比,每两块或者每三块有什么关系吗?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验证你的发现?
全班交流:师:孩子们,你们有这多发现,真厉害!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验证发现的?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研究思路,让学生尝试发现板与板之间的关系,不设置带有答案式的问题如:哪两块板一样大?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观察视角,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重点关注学生们的发现过程和验证发现的方法。
3、试一试,按要求拼摆图形。
(1) 拼出一个正方形。
师:你用哪几块图形拼摆的?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学生试拼,展示。
师:请你想一想,相同的 2 块图形,你是怎么拼摆出这么多新图形?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拼接,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这个环节也可能出现多块图形拼成正方形。
(2) 拼出一个三角形。
全班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拼摆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使学生体会出不同的摆放、拼接方式,所拼的图形就产生了变化。体会图形拼摆的基本方法,再次感悟七巧板的巧字的由来。
三、按图拼摆,深化关系。
1、模仿拼摆: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是什么?
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课件演示:鱼、猫这三幅图形。指名说说这 2 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师: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每一块或几块是你所拼的事物的那一部分?集体反馈。如果想改变小鱼的方向,你要移动哪些板块?如果将小猫图形的平行四边形移动,这时的小猫动作有什么变化?
2、按实物图片拼摆。出示图片:师:图上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请你先观察,请同桌合作拼摆,用七巧板拼摆出图片上的动物。
展示作品,并介绍:说说用哪块板表示动物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师:如果移动一块,整体图形有什么变化?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3、看实物图片后想象拼摆。
出示台灯图片(图形 --- 物形)
师:30 秒欣赏图片,看看图上是什么?请你先仔细观察它的特征,然后想象拼摆图片上的台灯。
学生先想,你头脑中能想象出台灯的样子吗?请你尝试再拼摆。
设计意图: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 “做” 数学中学习数学。这三次拼摆,从模仿拼摆(图形想实物)、看图片按实物拼摆、再到看实物图片后想象拼摆,最后使学生看到实物后,抓住特征并能在头脑中抽象成相近似的平面图形,活动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推动学生眼前能浮现图形,头脑中长出图形,也就逐步建立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全课总结,引导梳理。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们玩得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设计意图: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学生通过回忆整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把收获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拓展与延伸,利用七巧板创编。
1、结合生活实际,利用七巧板讲述你的一天。2、查找资料了解七巧板的起源,你能再次尝试设计 “巧板” 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意拼图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激活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二、引导有序观察,培养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
三、加强操作感知,深化空间观念
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