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荣

马向荣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57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18:22 +08:00
10 G 3 S 85 B
马向荣 的最新回复

活动综述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提供的良好平台,让我们对 “量感”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赛历经两个月,纵观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的全过程,感慨多多。活动的开展,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彰显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仅提升了教师数学素养和教学技能,还加强数学团队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促进了教学教研深入有效地开展。

大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教研过程、答辩,可以说大赛设计内容涵盖了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

我们团队教师干劲十足,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准备,一个内容一个内容的指导,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积累,本校教师和参赛教师共同分享、共同提升。这是一种态度、这是一种责任意识,这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这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团队经历了 4 次试讲,1 次正式的课堂实录,开展了不少于 10 次的 教研活动。所有的这些都体现出数学老师的素质,老师间的凝聚力,形成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

此次比赛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能更快更好地促进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目标为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首先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在计数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二是数出每行的个数和行数,用乘法计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教材安排 “摆一摆” 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

学情分析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 “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课堂内教学的实际进程,调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建立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面积单位个数的对应关系,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及其中的道理,建立有关面积量的感知。

2. 能用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建立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面积单位个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孩子们,请看黑板,屏幕上出现了什么?

生:点

2. 师:点动成?

生:线

3. 师:线动成?

生:面

3. 师:现在形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 3cm×2cm 的长方形)

生汇报引出测量标准。(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

4. 师:你能借助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方法。

(一共可以摆 6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5. 师:谁再来说说?

生汇报

6. 师:感觉一行摆 3 个,摆了这样的 2 行,这个长方形里面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7. 师: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导入从一维到二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二) 活动一:

1. 师:请同学们试着测量一下 1 号长方形的面积,请大家读一下要求: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说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拿出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测量工具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一。

2.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数一数。

3. 反馈交流

师:老师看见大部分孩子都摆完了,那 1 号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哪个同学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学生边摆边汇报。

(1)铺满。一共摆 6 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摆法呢?能用更少的小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学生边摆边汇报。

(2)没有铺满的.

生: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4. 师:大家来看这两种摆法,摆满的大家很容易知道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那没有摆满的这种,谁再来给大家说说,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的?

生: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5. 师总结:那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摆满,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从而得出一共有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面积是 6 平方厘米,也就是小正方形用的少也能测量出面积。

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测量其他长方形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

在验证面积估计值的过程中,学生用作测量的单位面积从摆满到不用摆满,逐渐减少直观促进学生发现量的对应关系,6 个小正方形的不同排法不仅仅是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教师更要让学生从已经摆的位置推测没有摆小方正方形的位置和数量,进一步体会图形的面积就是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数量。

(三) 活动二:

1.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中的活动二。

2. 学生操作.

3. 学生分别汇报 2 号和 3 号长方形的摆法和填表格。

4. 师:大家通过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每行个数 × 行数 = 总个数

5. 师总结:也就是说,知道每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就可以知道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从而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6. 师:那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这几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图片出示第一个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每行有 4 个,有这样的 3 行,一共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师:每行有 4 个,沿着长摆了 4 个边长是 1cm 的正方形,有这样的 3 行,一共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7. 课件再出示第二个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长是 5cm, 每行摆 5 个,宽是 3cm, 能摆这样的 3 行,一共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师:你能上来给指一指,数一数。

生上台汇报。

师:每行摆 5 个,就是沿着长摆了 5 个边长是 1cm 的正方形,那也就是长方形的长是?宽是?(手指着图形说)

生:长是 5cm,宽是 3cm。

8. 接下来出示一个长方形,什么信息也没给。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引导出长和宽)

生:测量出长和宽。

9. 师:长其实就是每行个数,宽其实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边说边板书),看来我们求长方形的面积可以不用通过一行摆几个,摆这样的几行的方法来解决,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就是长乘宽算出来。

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边总结边板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小正方形的总个数。

10. 师:大家看刚才的三个长方形,是根据每行个数和行数求出总面积的,其实也就是通过长和宽算出的面积。

所以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在这里,学生可以用单位面积(1cm² 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算一算。学生首先明白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确定出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的关键要素,从而初步建立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面积单位个数的对应关系。数学教学中的 “量感” 学习的重点在于经历测量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首先确定合适的面积单位,再在测量实践中,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由全铺、到半铺、再到测量长短,激活存在于学生脑海深处的逐渐清晰的 “量感” 意识,建构 “量感” 体系,形成抽象的数学素养。

(四)活动三:

1.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想,我们要想知道咱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么办?

生:量出长和宽

2. 师:那老师告诉你长是 8 米,宽是 5 米,

生:40 平方米

3. 我们接着来看刚才这个长方形。让这个长方形变小、再变小,这时候面积是多少?(课件逐一出现)

4. 师:这是个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生 1:一行摆了 3 个,摆了 3 行,一共摆了 3×3=9 个 1cm² 的小正方形,面积就是 9cm² 。

生 2:正方形四边条都相等,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长。

(2)总结归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5.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正方形的由长方形逐渐演变而来,帮助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来推理,其过程依然重要。通过类比发现,知识迁移,获得知识,增加学习乐趣,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 课堂练习:

1. 计算下面长方形草地、正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米)

2. 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升学生对 “量感” 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学习单

四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

1. 学习目标的完善。

2. 设计意图的修改,更明确每个活动的意图。

3. 导入中点线面的出示,需要加声效,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 活动二各种变式面积单位的不同摆法中,前两个稍有重复,所以把第一个删除,在第二个长方形出示后,长方形中没有摆小正方形,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每行摆 4 个,也就是沿着长摆了 4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其实长方形的长就是 4 厘米,让学生建立 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面积单位个数的对应关系,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注意自己的手势语言,手口一致。 再出示第 3 个什么信息也没有的长方形时,学生很容易想到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课件中出现的长方形,都改成有阴影的,如下图:

试讲中发现直接出现长方形的边框容易误导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改之后,更容易学生理解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四搞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目标为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首先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在计数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二是数出每行的个数和行数,用乘法计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教材安排 “摆一摆” 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

学情分析: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 “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课堂内教学的实际进程,调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实验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 在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有关面积量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单位面积个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点

  1. 师:点动成?

生:线

  1. 师:线动成?

生:面

  1. 师:现在形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 3cm×2cm 的长方形)

生汇报引出测量标准。(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

  1. 师:你能借助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方法。

(一共可以摆 6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1. 师:感觉一行摆 3 个,摆了这样的 2 行,这个长方形里面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2. 师: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导入从一维到二维,对几何对象的刻画从测量为主转化到对算法的研究为主,关于面积,课程标准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加强,其中一个就是估计,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二) 活动一:

  1. 师:请同学们试着测量一下 1 号长方形的面积,请大家读一下要求: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说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拿出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工具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一。

  2.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数一数。

  3. 反馈交流

师:老师看见大部分孩子都摆完了,那 1 号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6 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上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两种摆的方法:

(1)铺满。一共摆 6 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师:谁能用更少的小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呢?

(2)没有铺满的.

生: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1. 师:大家来看这两种摆法,摆满的大家很容易知道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那没有摆满的这种,谁再来给大家说说,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的?

生: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1. 师:那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摆满,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从而得出一共有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面积是 6 平方厘米,也就是小正方形用的少也能测量出面积。

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测量其他长方形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

在验证面积估计值的过程中,学生用作测量的单位面积从摆满到不用摆满,逐渐减少直观促进学生发现量的对应关系,6 个小正方形的不同排法不仅仅是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教师更要让学生从已经摆的位置推测没有摆小方正方形的位置和数量,从而建立小正方形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

(三) 活动二:

  1.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中的活动二。

  2. 学生操作.

  3. 学生汇报并发现:每行个数 × 行数 = 总个数

  4. 师总结:也就是说,知道每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就可以知道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从而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那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这几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图片出示第一个长方形)

1617413463.png

生:每行有 5 个,有这样的 4 行,一共摆了 20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

师:每行摆 5 个,摆了这样的 4 行,一共摆了 5×4=20 个,所以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板书),每行摆 5 个也就是沿 着长摆了 5 个边长是 1cm 的正方形,那也就是长就是 5cm,那么宽是 4cm, 所以能摆这样的 4 行。

  1. 课件再出示第二个长方形:

1617413505.png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每行有 4 个,有这样的 3 行,一共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师:每行有 4 个,有这样的 3 行,一共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板书),每行沿着长摆了 4 个边长是 1cm 的正方形,那也就是长就是 4cm,那么宽是 3cm, 所以能摆这样的 3 行。

  1. 课件再出示第三个长方形:

1617413517.png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长是 5cm, 每行摆 5 个,宽是 3cm, 能摆这样的 3 行,一共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1. 接下来出示一个长方形,什么信息也没给。

1617413525.png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引导出长和宽)

  1. 师:长其实就是每行个数,宽其实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边说边板书),看来我们求长方形的面积可以不用通过一行摆几个,摆这样的几行的方法来解决,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就是长乘宽算出来。

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边总结边板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小正方形的总个数。

  1. 师:大家看刚才的三个长方形,是根据每行个数和行数求出总面积的,其实也就是通过长和宽算出的面积。 所以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在这里,学生可以用单位面积(1cm² 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算一算。学生首先明白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确定出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的关键要素,从而初步建立起长就是每行个数,宽就是行数的联系。数学教学中的 “量感” 学习的重点在于经历测量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首先确定合适的面积单位,再在测量实践中,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由全铺、到半铺、再到测量长短,激活存在于学生脑海深处的逐渐清晰的 “量感” 意识,建构 “量感” 体系,形成抽象的数学素养。

(四)活动三:

  1.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想,我们要想知道咱们教师地面的面积怎么办?

生:量出长和宽

  1. 师:那老师告诉你长是 8 米,宽是 5 米,

生:40 平方米

  1. 我们接着来看刚才这个长方形。让这个长方形变小、再变小,这时候面积是多少?(课件逐一出现)

1617413534.png

  1. 师:这是个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预设:生 1:正方形四边条都相等,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长。

生 2:一行摆了 3 个,摆了 3 行,一共摆了 3×3=9 个 1cm² 的小正方形,面积就是 9cm² 。

(3)总结归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

正方形的由长方形逐渐演变而来,帮助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来推理,其过程依然重要。通过类比发现,知识迁移,获得知识,增加学习乐趣,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把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再作重点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再现公式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再次理解面积与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入更多的面积单位,在多次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面积公式长 × 宽和面积单位数量间的关系,量感重在体验,促进不同面积单位的量感的建立。

(五) 课堂练习: 

  1. 计算下面长方形草地、正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米)

1617413541.png

  1. 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617413546.png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设计一些应用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通过课件的具体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再次区分面积和周长,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对 “量感” 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1617413571.png

三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

1. 导入中点线面的出示,需要更精确,试讲中出现 “线” 的时候,学生说成 “棍”,课件需要修改。

2. 在验证面积估计值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两种摆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说半铺的方法,在接下来摆 2 号和 3 号长方形面积时,把指定学生用半铺的要求改为 “请大家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测量其他长方形的面积吗?”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不做方法上的硬性要求。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从铺满到半铺,最后落脚点是长 × 宽,所以最后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就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在建立长就是每行个数,宽就是行数的联系时,课件应该出现尺子量长和宽的图片,学生清楚的知道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4. 正方形由长方形逐渐变小的形式出现,学生更容易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目标为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首先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在计数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二是数出每行的个数和行数,用乘法计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教材安排 “摆一摆” 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

学情分析: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 “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课堂内教学的实际进程,调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实验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 在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有关面积量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单位面积个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点)

  2. 师:点动成?

生:线

  1. 师:线动成?

生:面

  1. 师:现在形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 3cm×2cm 的长方形)

生汇报引出测量标准。(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

  1. 师:你能借助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方法。 (一共可以摆 6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2. 师:感觉一行摆 3 个,摆了这样的 2 行,这个长方形里面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3. 师: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导入从一维到二维,对几何对象的刻画从测量为主转化到对算法的研究为主,关于面积,课程标准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加强,其中一个就是估计,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二) 活动一:

  1. 师:请同学们试着测量一下 1 号长方形的面积,请大家读一下要求: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说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拿出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工具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一。

  2.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数一数。

  3. 反馈交流

师:老师看见大部分孩子都摆完了,那 1 号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6 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上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两种摆的方法:

(1)铺满。一共摆 6 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师:谁能用更少的小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呢?

(2)没有铺满的.

生: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1. 师:大家来看这两种摆法,摆满的大家很容易知道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那没有摆满的这种,谁再来给大家说说,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的?

生: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1. 师:那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摆满,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从而得出一共有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面积是 6 平方厘米,也就是小正方形用的少也能测量出面积。

接下来,大家会用这种没摆满的方法测量其他长方形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

在验证面积估计值的过程中,学生用作测量的单位面积从摆满到不用摆满,逐渐减少直观促进学生发现量的对应关系,6 个小正方形的不同排法不仅仅是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教师更要让学生从已经摆的位置推测没有摆小方正方形的位置和数量,从而建立小正方形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

(三) 活动二:

  1.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中的活动二。

  2. 学生操作.

  3. 学生汇报并发现:总个数 = 每行个数 × 行数

  4. 师总结:也就是说,知道每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就可以知道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从而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那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这几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图片出示不同的长方形)

1.png

(生汇报每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1. 接下来出示一个长方形,什么信息也没给。

2.png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引导出长和宽)

  1. 师:长其实就是每行个数,宽其实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边说边板书),看来我们求长方形的面积可以不用通过一行摆几个,摆这样的几行的方法来解决,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就是长乘宽算出来。 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边总结边板书。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小正方形的总个数。

  1. 师:大家看刚才的三个长方形,是根据每行个数和行数求出总面积的,其实也就是通过长和宽算出的面积。 所以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在这里,学生可以用单位面积(1cm² 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算一算。学生首先明白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确定出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的关键要素,从而初步建立起长就是每行个数,宽就是行数的联系。数学教学中的 “量感” 学习的重点在于经历测量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首先确定合适的面积单位,再在测量实践中,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激活存在于学生脑海深处的逐渐清晰的 “量感” 意识,建构 “量感” 体系,形成抽象的数学素养。同时,将教材中二个层次的目标整合在一个活动中,使得版块很宽、空间更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动性,经历和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智慧的光芒。

(四)活动三:

  1.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想,我们要想知道咱们教师地面的面积怎么办? 生:量出长和宽

  2. 师:那老师告诉你长是 8 米,宽是 5 米, 生:40 平方米

  3. 那么这块菜地的面积呢?(单位:米)。

    3.png

  1. 师:(指第三个)这是个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预设:生 1:正方形四边条都相等,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长。

生 2:一行摆了 6 个,摆了 6 行,一共摆了 6×6=36 个 1cm² 的小正方形,面积就是 36cm² 。

(3)总结归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来推理,其过程依然重要。通过类比发现,知识迁移,获得知识,增加学习乐趣,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把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再作重点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再现公式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再次理解面积与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入更多的面积单位,在多次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面积公式长 × 宽和面积单位数量间的关系,量感重在体验,促进不同面积单位的量感的建立。

(五) 课堂练习: 

4.png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设计一些应用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顺便让学生再次区分面积和周长,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对 “量感” 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5.png

二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

  1. 在估测 1 号长方形面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估测,而是直接抛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借助面积单位来测量,更能激发学生的 “量感”,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2. 在试讲当中发现,学生对每行个数与长的对应以及行数与宽的对应想不到,“每行个数 × 行数 = 面积单位的总个数” 与 “长 × 宽 = 长方形的面积” 两个关系联系不起来,而这个地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将这个地方做了较大的改动,首先将教材表格中的长、宽及面积改为每行个数、行数及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如下图:

1618210502.png

这样做降低难度,学生更能明确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算面积单位的总个数,然后出来各种变式的面积单位的不同摆法,推测长方形的面积,在测量实践中,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激活存在于学生脑海深处的逐渐清晰的 “量感” 意识,建构 “量感” 体系。最后出示一个什么信息也没给的长方形,由此在引出长和宽,建立起长就是每行个数,宽就是行数的联系。

  1. 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直接利用计算方法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不仅能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面积公式长 × 宽,还能培养多种面积单位的量感。长方形面积这节课,不应该仅仅是对于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在长方形面积公式测量中的应用和感悟,而应该引入更多的面积单位。量感重在体验,促进不同面积单位的量感的建立。
  1.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并且运用于实际生活。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目标为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首先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在计数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二是数出每行的个数和行数,用乘法计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教材安排 “摆一摆” 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

学情分析: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 “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课堂内教学的实际进程,调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实验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1. 在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有关面积量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单位面积个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点)

  2. 师:点动成?

    生:线

  3. 师:线动成?

    生:面

  4. 师:现在形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呢?谁来估一估?(出示 3cm×2cm 的长方形)

  5. 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估的?说说你的方法。 (一共可以摆 6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1. 师: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象着去量,感觉这个长方形里面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2. 师: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导入从一维到二维,对几何对象的刻画从测量为主转化到对算法的研究为主,关于面积,课程标准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加强,其中一个就是估计,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二) 活动一:

  1. 师:请同学们试着测量一下 1 号长方形的面积,请大家读一下要求: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说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拿出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工具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一。
  1.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数一数。
  1. 反馈交流

师:老师看见大部分孩子都摆完了,那 1 号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6 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上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两种摆的方法:

(1)铺满。一共摆 6 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师: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2)没有铺满的:师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摆满?

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1. 师:大家来看这两种摆法,摆满的大家很容易知道包含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 6 平方厘米,那没有摆满的这种,谁再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的?

生描述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可以知道一共摆了 6 个。

  1. 师:那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摆满,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一行摆 3 个,有这样的 2 行 ,从而得出一共有 6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接下来,大家会用这种没摆满的方法测量其他长方形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

在验证面积估计值的过程中,学生用作测量的单位面积从摆满到不用摆满,逐渐减少直观促进学生发现量的对应关系,6 个小正方形的不同排法不仅仅是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教师更要让学生从已经摆的位置推测没有摆小方正方形的位置和数量,从而建立小正方形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

(三) 活动二:

  1.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中的活动二。
  1. 学生操作.
  1. 学生汇报.
  1. 师总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长表示的是每行有几个,每行个数,宽表示的是有这样的几行,行数,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边总结边板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小正方形的总个数。 师:大家看刚才的三个长方形,是根据每行个数和行数求出总面积的,其实也就是通过长和宽算出的面积。 所以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在这里,学生可以用单位面积(1cm² 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算一算。学生首先明白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确定出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的关键要素,从而初步建立起长就是每行个数,宽就是行数的联系。同时,将教材中二个层次的目标整合在一个活动中,使得版块很宽、空间更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动性,经历和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智慧的光芒。

(四)活动三:

  1.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同学们就来试试
  1. 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课件逐一动态出现

图片5.jpg

(1)练习:计算图形的面积。

(2)讨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指第三个)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用边长乘边长来计算?

预设:生 1:正方形四边条都相等,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长。

生 2:一行摆了 2 个,摆了 2 行,一共摆了 2×2=4 个 1cm² 的小正方形,面积就是 4cm² 。

(3)总结归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来推理,其过程依然重要。对小学生而言,把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再作重点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再现公式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再次理解面积与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 课堂练习: 

1.

图片6.jpg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计算下面长方形草地、正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米)

截图202103241759131111.png

【设计意图】 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设计一些应用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单

截图20210324175458222.png

初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

1. 导入去掉对面积单位的回忆,引入点线面,从一维到二维,对几何对象的刻画从测量为主转化到对算法的研究为主。

2. 学生用作测量的面积单位从摆满到不用摆满,逐渐减少直观促进学生发现量的对应关系,对于半铺的这种方法需要让学生多说,体会到这种方法的简便性,更要让学生从已经摆的位置推测没有摆小方正方形的位置和数量,从而建立小正方形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

2. 学生用作测量的面积单位从摆满到不用摆满,逐渐减少直观促进学生发现量的对应关系,对于半铺的这种方法需要让学生多说,体会到这种方法的简便性,更要让学生从已经摆的位置推测没有摆小方正方形的位置和数量,从而建立小正方形总个数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

3. 学生对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每行个数和行数的对应关系还是不太清楚,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语言需表述清楚,尤其是说到 “每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的手势语言也要跟上。

4. 正方形的面积还需要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不能太快,课件也要出现相应的半铺的方法,不能全靠学生的想象。

@丁润霞 试讲当中确实发现这个问题,学生的动手仅仅是为了摆而摆,缺乏思维的加入,所以在正方形面积的教学迁移的不是很顺利,学生明显跟不上,下次改进这个问题。

@杨怡 课程标准中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目标定位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本节课对估计的渗透还是不够,就是希望学生看到图形进行面积计算前有一个估计的意识,先想一想它大概有多大,然后逐步渗透一点估计的方法,由于时间匆忙,这一点体现的不是十分充分。下次改进,谢谢。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的目标为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首先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在计数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二是数出每行的个数和行数,用乘法计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教材安排 “摆一摆” 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 “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真正理解了,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课堂内教学的实际进程,调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实验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1. 在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有关面积量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单位面积个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能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 预设: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 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呢? (出示 3cm×2cm 的长方形)

(二) 活动一:

  1. 出示 3cm×2cm 的长方形,问:你能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1. 谁的估计比较准确呢?你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验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试着用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工具测量一下。(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一)

预设: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数一数

  1. 反馈交流

师:你实际测量出来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预设:生:6 平方厘米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汇报,两种测量方法:

(1)铺满。一共摆 6 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2)没有铺满的:师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摆满?

每排摆 3 个,正好摆 2 排,所以面积是:3×2=6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关于面积,课程标准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加强,其中一个就是估计。从估计的活动入手,不仅仅是

试图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带出了合理的验证方法,更为学生想到利用长和宽去研究面积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三) 活动二:

  1.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那你能不能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呢?(出示图 2 和图 3)

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二。

图片4.jpg

  1. 完成学习单
  1. 学生汇报

整合梳理,长方形长和宽的数值与单位面积个数的对应关系,总结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 师总结:在面积公式中,长乘宽实际上表示的是什么,实际上表示的是长方形中所包含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教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长是几厘米,沿着长边就可以摆几个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可以用单位面积(1cm² 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算一算。学生首先明白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确定出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的关键要素,从而初步建立起 “长方形的面积” 和 “每行个数 × 行数” 之间的联系。同时,将教材中二个层次的目标整合在一个活动中,使得版块很宽、空间更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动性,经历和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智慧的光芒。

(四)活动三:

  1.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同学们就来试试
  1. 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课件逐一动态出现

图片5.jpg

(1)练习:计算图形的面积。

(2)讨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指第三个)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用边长乘边长来计算?

预设:生 1:正方形四边条都相等,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长。

生 2:一行摆了 2 个,摆了 2 行,一共摆了 2×2=4 个 1cm² 的小正方形,面积就是 4cm² 。

(3)总结归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来推理,其过程依然重要。对小学生而言,把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再作重点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再现公式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再次理解面积与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 课堂练习:

1.

图片6.jpg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计算下面长方形草地、正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米)

图片7.jpg

选题思考

量感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关注学生量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我之所以选择了《长方形的面积》,首先它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定量刻画图形面积的起始课;其次是促使学生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核心内容,如何发展学生关于 “面积” 的量感,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从对应关系出发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大致应分为三个层次:①发现单位面积的个数与长、宽的数值有对应关系。②发现单位面积的计数方法与长乘宽有对应关系。③发现图形中所含单位面积的数量与长和宽所含长度数相乘的积有对应关系。这三层关系有一定的逻辑,难以绕过一个层次直接到达下一个更高的层次。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大家好!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导读贴如下: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30#r_73722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30#r_73728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30#r_74969

初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https://bbs.xsj21.com/t/1730#r_78294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30#r_79686

二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https://bbs.xsj21.com/t/1730#r_85744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30#r_87536

三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 https://bbs.xsj21.com/t/1730#r_88559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四稿:https://bbs.xsj21.com/t/1730#r_88565

四稿试讲后的教研活动及修改意见:https://bbs.xsj21.com/t/1730#r_96410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30#r_96728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终稿课堂实录: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Q2NTQ5Mg==.html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30#r_102490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05:22 · PVG 13:22 · LAX 22:22 · JFK 01:2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