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chunxia1231

wangchunxia1231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857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9 20:19:00 +08:00
10 G 0 S 0 B
wangchunxia1231 的最新回复

李老师设计了做一做,找一找,估一估,摆一摆等学习活动,利用直观教具,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获得对生活中的体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杨老师设计了估一估、猜一猜、验证的过程,其中叠纸片和硬币的活动设计较好,不仅让学生体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同时在叠加的过程中,感受体积的增加变化,发展体积量感。

庄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经过观察、对比、交流得到结论,这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通过自主探究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了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面量感.

估、量、摆、填、想等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它包含小正方形的数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丰富量的体验,在直观表象的刺激下,进行思维的碰撞,使数形建立关联,抽象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发展学生量感。

老师的二稿导入时联系生活实际更加吸引人。特别是播放老师的一天让孩子的好奇心强烈起来,较之前的查找资料汇报更加吸引学生,但我想是不是从老师的一天就直接导入本课,学生说自己的一天有没有必要?在探究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的转换时,何老师通过让孩子数一数,画一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转换的方法,为学习经过时间的知识打下了好的基础。

教师为了大家更深刻地认识秒,设计了体验 1 秒、体验几秒、体验 1 分等活动,这些游戏的方式恰恰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我不断进行对比、反思、调整,提高学生对 “秒” 的敏感性和估测能力,从而增强量感。

卫老师在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时,先猜测,再以学习单的形式小组合作验证,学生在经历 “合作 —— 探究 —— 操作 —— 质疑 —— 验证” 的过程后,对自己探究出来的结论印象更深,理解更透。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了契机,从中体现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张老师在活动探究中,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我们都知道估测是建立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接着在探究中,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老师引导最后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量感。

张老师在活动探究中,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我们都知道估测是建立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接着在探究中,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老师引导最后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量感。

小组合作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赵老师通过摸一摸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有面?比一比它们的面谁大谁小?这些问题引出面积。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经过亲手操作,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而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顺利验证猜想,进而提升学生对面积大小的量感。

王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提出要求,学生探索比较面积的方法,学生经过探索知道面积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这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展开问题,让学生学会日历,韩老师设计找一找,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合作学习,特别我们儿时使用的拳头记忆法及歌诀记忆法,注重了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同时韩老师备课十分充分利用微课吸引学生注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潘老师从 “猜、看、比、画、说” 五个活动让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开始的猜与看,都是学生通过直接的视觉体验,直观感受和认识什么是面积。在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面积是指一个面的大小,学生在剪、拼或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较面积就是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深化对面积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后在前面环节的感悟体会中,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面积,达成教学目标。

赵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认识 平方厘米时设计了:学一学、做一做、找一找、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平方厘米,活动丰富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积累了经验,并初步发展了其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历量感。

刘老师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的产生过程,在体验中感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过程,充分感知求长方形的面积的过程,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类比中得到长方形面积度量最简单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吴老师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等多种方式去找 1 厘米、2 厘米、几厘米,感受测量工具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关于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通过认识几厘米,体会长度是由若干个长度单位累积而成的这一本质,在体验中获得量感。特别是后面的 “课桌保护膜” 问题,画图过程中积累用图形表征几何概念的经验。深化 “量” 的感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量的存在,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量感更有效的方法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李教师设计了 “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在教室里找,在生活中找,什么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为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感悟积累更多的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接着在看一看、找一找、手比划、画一画等多种表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和量感。

秦老师通过估一估,然后量一量让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动手操作中,并尝试用不同长度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发展了学生估测意识,积累测量经验,并为后面学生认识分米、认识毫米做好铺垫。在认识分米的过程又通过画一画、想一想、比一 比 、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并初步发展了其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历量感。

许老师本节课环节完整,活动充分,特别是体验一分钟有多长,让学生切实感受,帮助学生加深对它的理解,帮助学生加深量感的认识。老师接着设计了 “估一估一分有多长” 这一环节,学生反思辨析,注重调整,经过第二次估,“比” 出量感。

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设计了五步:1. 从上图中任意选一个大长方体,要求学生得出它的体积。2. 小组互学 + 群学,摆出体积。3. 全班共学,算出体积。4. 体会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5. 小组互学 + 共学,继续进行摆长方体的活动,推演出正方体的体积。在充分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体现设计意图,我们会容易理解黄老师的设计思想。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7:52 · PVG 15:52 · LAX 00:52 · JFK 03:5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