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5144063825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32

本节课紧紧围绕重,难点,引发不能精确的矛盾点,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学习,形成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在测量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发展量感。

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具体形象的理解什么是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看,描,量,数,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周长的实际意义,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量感。

通过估一估,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对量的感知活动,引发不能精确的矛盾,引出转化思想,培养学生量感。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多次量的过程中,运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展量感。

<< 时间表 & gt;> 注重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从日常生活展开问题,让学生学会日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本节课的设计探究层次鲜明,又不乏趣味性。

通过比一比,摆一摆,做一做,拉一拉,找一找等活动,一次次经历,一次次体验,体会 1 米 = 100 厘米形成的过程,加深 1 米长度的表象的感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体现了度量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元化理解,促进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的感知 1 厘米的长度,然后再通过对比认识到 1 厘米的长度都相同,理

抓住本质,经历过程,让学生真正发生,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具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形成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在测量活动中思考,在测量活动中感悟,不断培养量感。

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制造认知冲突,通过多种活动认识米,建立对米的认知,再通过估测,实际测量等活动,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生在经历,体验中去感知 1 米究竟有多长,在对比中感知 1 厘米和 1 米之间的长度,建立 1 米 = 100 厘米的深刻感悟。

结合生活经验,调动多种感官,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体验量,感知量,从而培养量。

以生活为素材,调动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交流的体验活动中,积累了对周长的感知,为发展量感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测量数学书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调整对比优化测量方法,加深对周长的认知,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学理念新颖,评价的形式多样。课件制作精美。真正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可以把时间管理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 1: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 2:教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小学低年级孩子以直观形象为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学生量感。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不断感知,不断体验,培养学生的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4:42 · PVG 22:42 · LAX 07:42 · JFK 10:4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