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春艳 于 2014-4-9 22:50 编辑
“运用学习卡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专题研主题帖: 一、活动时间安排:
3.26
专题研讨
运用学习卡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 3 小组
观点
4.2
专题研讨
运用学习卡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 3 小组
案例
4.9
专题研讨
运用学习卡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 3 小组
专家
二、活动地点: 新世纪小数网络工作室 (183440929)
三:管理成员:(三组成员)孙艳艳 刘文元 陈春艳 杨红妍 邓德彬 赵莎莎
四、具体分工:
3 月 26 日活动分工:
活动主持:陈春艳
主题发言:杨红妍、陈春艳、刘文元、邓德彬
迎宾广播:赵 莎
文本整理:杨红妍
活动录音:邓德彬
32763279
4 月 2 日活动分工:
活动主持:陈春艳
播放课例:陈春艳
主题发言:赵沙、陈春艳
迎宾广播:赵 莎
文本整理:杨红妍
活动录音:邓德彬
3429
4 月 9 日活动分工:
主持: 刘文元
迎宾: 杨红妍 孙艳艳
文本: 赵 莎 邓德彬
录屏: 陈春艳 孙明岩(友情支持)
file:///C:\Users\ccy\Documents\Tencent Files\214036439\Image\3AEM7`JFIA {8@[} 10YGOZIHE.jpg ](https://bbs.xsj21.com/member/} 10YGOZIHE.jpg )3777
百度百科之
导学案
定义: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 “三维目标” 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内容:
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导学案” 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 : 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1. 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2. 问题化原则
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 方法化原则
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4. 层次化、递进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 “最近发展区” 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指导思想:
1. 关注学习方式改善交互环境
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生媒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向 “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备课模式:
“导学案” 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 整体备课:
备知识体系,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情。
2. 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 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 “导学案” 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 “导学案” 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 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 “导学案” 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 “导学案” 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 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 “导学案” 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 “导学案” 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 “课后记”。
6. 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 “导学案” 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导学案重要理论:
一、理清 “导学案” 框架结构及内部逻辑关系
1、以 “课时” 为基本单位设计导学案
⑴一般以课时独立成篇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 “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
⑵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⑶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
2. 理清每课 “导学案” 各个要素的逻辑关系
⑴每课 “导学案” 的基本栏目之间关系
我们一般把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分为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其中 “学习目标” 板块是整篇导学案灵魂,统领整全篇,其他板块均为其它服务,作它的子系统,因此,它在位置上居于篇首,编辑上应用不同字体和横线隔开的方式予以区别对待。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栏目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在编辑上这几个栏目既体现整体,又相对独立。
⑵“导学过程” 中的 “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之间的关系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 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 “导学过程” 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 “学习方式” 和 “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 “学习方式” 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 “学线”,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索,那么导学过程就是围绕 “学线” 和 “问题线” 实现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出这两条线索。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 “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及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具体设计办法见 “二(1)(2)”。
二、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
1. 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
在教案中,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然而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我们办法如下:
⑴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如《不等关系》课的学习目标:知道不等号涵义,说出不等式的意义,会用不等号表示常见的不等关系。其中 “知道、说出、表示常见的” 等词语既表示学习方式又指出了达标程度。
⑵学习目标和 “导学环节” 大致对应
《不等关系》课中学习目标与下面 “2” 中所列学习环节大体一致。
⑶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
我们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编写使导学案克服了过去习题超前布置的现象,减小了学习难度,减少了作业容量。当然,目标确定的恰当是否致关重要,需要教研集体研究决定。
⑷学生重点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 学习环节的设计方法
⑴“双命名” 或 “三命名” 学习环节
我们把每课学案划分为 3-5 个大的环节,采用双命名方式,前面是学习方式,后面跟学习内容。如:在学习《不等式关系》课的命名如下: 第一环节 “自主阅读 — 联系旧知识,认识不等号”,第二环节 “指导学习 —— 不等关系的意义”,第三环节 “自主练习 —— 列不等式”,第四环节 “引导探究 —— 在应用背景中列不等关系”,第五环节 “归纳总结 —— 不等关系回顾”;有时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也有一些采取三命名的方式。比如在学习《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课中的第一环节:“自主阅读 —— 类比全等三角形相似条件,思考相似条件”,其中 “类比” 一词指明了学科思维方法。
⑵根据内容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模仿学习、自主练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指导学习、引导学习、归纳总结。第一,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一般地,难度较大的可选用指导、引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二,根据学习内容特点进行选择。概念形成和性质定理探究一般选择自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技能方法学习、综合复习一般选择引导、指导学习,然后模仿学、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第三,根据学习内容的呈现阶段进行适当地选择。一般地,第一个环节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或旧知相联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注意,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第二环节一般是例题示范、原理探究、方法归纳等其中内容,采取的学习方式可选择:指导学习、引导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第三、四环节内容一般是巩固训练、变式训练、方法形成,可选择 “模仿学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练习”;最后一个环节为归纳总结。
3. 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与经验
⑴指令、指导语言与问题任务的处理方法
①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
②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实验等。下面方框是 “单项式概念” 的一个学习活动。通过上面两种方式既清楚地展现了学习的程序,又较好地表达要研究的问题。
⑵列代数式 — 观察并归纳共同点 — 写出单项式概念 — 阅读相关概念 — 勾画出关键词
①火车以 v 千米 / 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1.5 时后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千米。
②某校学生总数为 x,其中男生占总数的 ,男生的人数为。
③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高为 h,则它的体积为。
【归纳】以上几个代数式都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阅读】一个单项式中,其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一个数字是 0 次单项式。
3. 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而不是展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 , 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 , 考查目标集中 , 答案简短、明确、具体 , 不必填写解答过程 , 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 . 对考生独很难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4. 应为问题思考留有空间
一是为问题它可以方便学生作解答之用,但更主要的意图是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既便是这些空白不需要作答,只有留有空白,才能给予学习者思考的空间,就象作画一样,留有 “飞白”,才能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否则,学生在学案引导学生中不容易把握问题关键和重点。
5. 每个活动应展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
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动,应体现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体现分析过程,解答规范过程和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的环节;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三、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与是集体的智慧。我们最开始编写的学案,经常出现一个作者编写设计的内容在教学中并不被其他教师采用。是由于缺乏集体共识:对用学案实现课堂导学存在分歧,对教材的理解不一致,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把握差异较大。后来,我们把编写学案的老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对每一个教学目标必须达成共识。
2. 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
⑴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第一页为书的左面,第二页为书本的右面,当学生打开一节学案后将不另外翻页。
⑵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⑶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⑷ 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我们的经验是: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形成过程: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 “乱” 到 “治”,由 “治” 到 “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
第一阶段(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 “动” 起来)1997 年 4 月 - 2000 年 7 月 —— 改革酝酿阶段
1997 年 4 月,崔其升被调到困难重重的杜郎口中学,敢于创新的他,首先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1999-2000 年,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突破口,每个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时间模式为 “0+45”(教师不讲,学生自学,开始一个星期,带有强制性)害怕失败的教师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35”(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经过部分骨干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心存疑虑的教师们慢慢开始逐渐接受。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2000 年 8 月 - 2003 年 7 月 —— 改革攻关阶段
2000 年 8 月 - 2003 年 7 月,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员提高。
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开拓视野。
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解决疑难;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颜开,欢乐课堂。课堂学生活动面达 80%。
2003 年 7 月,县教育局对全县 21 处初中综合考评,杜郎口中学跃升至第二名。
第三阶段(日臻成熟:“三三六模式” 的诞生)2003 年 7 月至今 —— 模式初步成型阶段
2003 年 10 月,县局召开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和教育科研会议,分别邀请市局有关专家王秋云、冯明才、张兴利到会作学术报告。会上,县教育局作出 “远学洋思,近学杜口” 的决定。
2003 年底,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开始关注杜口中学,对《杜口中学 “10+35” 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指示:邀请专家进行广泛论证,逐步规范并在全市推广。
2004 年 11 月,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在我县举行。杜郎口中学 24 个教学班的课堂同时向 400 多与会者开放展示,引起轰动。
会后,王秋云主任和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到学校考察调研,他们的评价是 “当今教改,唯我杜郎。”
2004 年 12 月 20 日,省教科所亓殿强副所长、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等专家到杜口中学听课、座谈、调研,用 “革命性的”、“震动”、“振奋”、“震撼” 等词语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2005 年 3 月 18-19 日,省教科所陈培瑞书记、刘吉林主任、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到杜口中学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侯军、任晓旺等,市局孟局、史局等接待省专家一行。
2005 年 4 月 21 日,由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撰写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 解读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 自主学习模式》定稿会在杜口中学召开。市教育局督学李正和县委副书记王维华等领导出席。《当代教育科学》2005 年第 11 期以 18000 余字的巨幅发表该文。
2005 年 9 月 27 日,国家督学马钊、省教科所所长王积众率领由省教科所、省教研室、省教育学会、《山东教育》杂志编辑部有关专家组成工作组到杜郎口中学现场办公,听课、座谈、调研,进一步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和市、县领导敲定了 11 月 11-12 日在杜口中学召开全省教育科研会议的相关问题。副市长董金刚、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史兆海副局长以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此后,董市长、市局和县政府领导多次到杜口中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2005 年 10 月 25 日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基础教育处杜处长和董市长、孟局长、史局长到杜口中学考察,对杜口中学的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2005 年 11 月 12 日,全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校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茌平一中前百名的学生中,这个学校输送的学生占很大比例。 “三三六” 自主学习新模式谱写出杜郎口中学的新篇章。模式理念:
一、理念引领,以生为本
98 年之前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一言堂、霸语权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雷同着,学生成了局外人,听天书,等下课,等放假,有的学生耐不住,便找到一百个理由弃学了,真正辍学的原因不在于家庭贫困,不在于主管部门、行政部门、家长不重视教育,而是学生不入门,跟不上班,学困而导致厌学使其然矣。其根源就是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视学生为容器,严重地被物化,而不是被人化。简单地说,学生学知识遭遇障碍,千山万水,欲达无望更别说造就人格,个性发展了。鉴于此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学习有关先进教学理论,缜密推敲,决定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杜郎口中学教学理念。
1. 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2. 教学宗旨: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 课堂主题: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4. 教学意图: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5. 培养目标: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6. 教学要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7. 教育目的: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
8. 学生、教师、课堂的转轨。
学生:⑴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有自主人格的人;⑵由对考试的准备变为对人生的理解; ⑶由对知识的背记变为规律的总结;⑷由内向羞涩变为勇敢大方;⑸由自私变为公益。
教师:⑴由主演变为导演;⑵由经验变为科研;⑶由现成变为生成;⑷由师长变为朋友;⑸由老师变为学生。
课堂:⑴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⑵一言堂变为百家鸣;⑶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⑷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变为多种解答;⑸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⑹精英式变为大众化;⑺死记硬背变成体验感悟;⑻听说读写深化为演、唱、画、作;⑼接受式变为探究式;⑽ 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二、创设环境,解放学生
世界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指出 “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校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做了一些改变。
1. 撤掉讲台,搬走讲桌。
从 2003 年开始,为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撤掉讲台搬掉讲桌。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
2. 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
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方法技巧进一步巩固,拓展。弱生通过优等生的帮助,迷茫变的清晰,疑虑变成具体真实,尤其是通过诸多层次的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3. 增加黑板,提高板面利用次数,短平快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
杜郎口中学各班教室的黑板多: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走廊黑板。有参观者说,该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是产生自信,增强学习能力的神板。用山东省教科所原所长王积众的话说:不能把教室内外的‘四面黑板’等同于学生的练习簿,它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4. 把时空还给学生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曾经制定课堂 “10+35”“0+45” 时间规定,在改革初期,由于教师传统惯性作怪,课堂上出现 “教师一开口就闭不上嘴”,千百年来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不让讲就暗着讲,不让站到讲台上讲就在学生中间讲,甚至有的教师还派出哨兵来对付领导查课。于是校委就出台了 “0+45”,即课堂上凡知识性的不准教师讲,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学生中的首席。到了 2002 年老师们找到了新课程的感觉,进入到了改革的角色,我们又提出了 “10+35”,一节课中教师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小于 10 分钟,学生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大于 35 分钟。时间是检验学生是否是课堂主体的试金石。把空间给学生,学生为了学习可以随意走动,到黑板上写、画、作、练;可以下桌到另一个同学或老师那里请教,几个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去排练课本剧。有的同学在黑板上讲题,全班的同学可以围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半圆形、圆弧型、方阵型皆可,同学们有创作,有发明,可以到教室的中心‘小广场’的聚焦处演讲,发表意见。黑板上的书写满了,同学们可以借用水泥地面权当黑板,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没有清规戒律更看不到教师的一统天下,有的只是学生们心灵相约、感情奔放,普通的学生要我学,优秀学生的我要学,杰出学生的要学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郎口的孩子们人人是优秀者,个个是杰出者。
5. 形式多样,自主发展。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发现,有利于学生的生成,我们都要给予支持。我们几年来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教学原则,课堂上自主发言,声音洪亮,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你追我赶,讨论热烈,辩论激烈,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讲、析、问、辩、演、唱、画、作,课本剧编排,擂台赛,小对子,情感激励,自我发现。你方唱罢我登场,感动,生动,活泼,精彩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动态的课堂、成果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精品的课堂、深化的课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6. 预习、展示、反馈成为特色课型。
预习 —— 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几年来,我们坚持: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基本操作步骤是: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3、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4、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双色笔记;5、小组反馈预习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 —— 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我们遵循这么一个展示原则: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遇到困难比较大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将是我们展示课重点的展示对象。有了预习课的充分准备,我们的展示课完全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变成了学生的才能的展示舞台。在展示课上,教师分配完任务后,学生讲解,学生点评,学生反馈,展示是对预习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才能,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通过展示达到 “当堂拔高” 的目的。
反馈 —— 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 “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在每节反馈课上,注重体现:重点学生(弱势群体)和重点问题;让组中的同学进行帮扶;教师通过学生板演进行检测的同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达到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三、体制变革,机制保障
改革历经十年,其中促进改革深化、成功的是体制的转变。
1. 班主任的把关课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等的管理者,更是班级教育教学的管理者,班主任聘任教师,考评、量化、奖励、辞退教师,每周听评课在 5 人次以上,坐班听评课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召集本班教师进行听评课,对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调度相关教师进行整改,推出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年终对班主任的考核主要依据本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2. 级部主任的反馈课
级部主任聘任班主任,每周在本年级听课 7 节以上,把教师的课堂情况及时地反馈给班主任、学科主任。级部主任通过对教师课堂的评价,分别对班主任进行量化,听的是教师的课,评价的是班主任,这样进一步促进班主任对教师课堂的管理,强化以班为单位的团体合作精神的形成。
3. 学科主任的科研课
2004 年以来,我们把教务处的职能转化为学科管理,因为教务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心无力,于是学科主任承担全校本学科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科每周例行 3 节公开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一般教师的研究课,薄弱教师的提高课,除此之外,学科主任还主持三个方面的教研工作:一是学科内的业务论坛,针对共性问题,群策群力想办法找措施攻克;二是结合本科特点创新课堂,打造自己的特色课;三是做好帮扶工作,优弱结成对子,制订以周为单位的提高计划,选好突破口进行提升。
4. 验评组的考核课
验评组是验收评估小组的简称,业务校长是组长,文理两科各有 4 名成员,每天听评课在 5 人次以上,利用每日上、下午课前的反思会,及时反馈教师课堂情况,每周把教师的上课情况对年级、学科进行量化评比。
四位一体的抓课堂,班主任抓好本班教师的课堂创新,级部主任抓班主任,学科抓本科教师,验评组抓年级、学科,人人都是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基本理念: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基本内容:
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 “三三六” 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教学原则:
1. 民主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知识的统领者,也不存有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高举尊重大旗,实施感动教育,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良好环境。
2. 问题性:问题造就磁力,问题是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长智慧,培养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兴趣、动力。
3. 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天斧神工、巧夺天工、举一反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4. 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要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合,以本节知识为核心作好辐射与延伸,引发学生浮想联翩,上接下连,左顾右盼,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5. 尝试性: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6. 实践性:学习切实注意联系实际,运用活生生的事例,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听到、看到的事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做过的学得好。
7. 技巧性。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特点、规律,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知识内在的技巧,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开展好相应总结,纲举目张,上课不是死记知识,而是找方法,寻规律、抓特征。
8. 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9. 主体性。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竞击者、表达者、展示者。
10. 合作性。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实践特点:
1. 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 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 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两大模式:
“三三六” 或 “10+35” 模式
“三三六” 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 “弱势群体”,让学生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达到三维目标。
“三、三、六” 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 “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 “10+35”(教师讲解少于 10 分钟,学生活动大于 35 分钟),或者 “0+45”(教师基本不讲),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流程:
预习课
预习课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预习模块,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起点。
在杜郎口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
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在课堂中的一般操作如下:
第一,给学生五至七分钟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阅读,小对子比赛读,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也可以到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标注下来,还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几个同学在一块交流、板书,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甚至有的同学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
第二,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大约五分钟的时间。
第三: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为下面的预习展示做准备,大约三分钟的时间。
第四: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
第五: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预习反馈,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个人、小组进行评比,一般用五至七分钟时间。
第六:课堂小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
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预设。
展示课
展示课就是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
一般是遵循展示课上的六环节来完成的,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展示过程如下:
㈠预习交流(1~2 分钟)。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确立目标(1 分钟):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㈢分组合作(6-8 分钟):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的十分、八分、六分、四分、二分、零分等。
㈣展示提升(20 分钟):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等加二十至三十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㈤穿插巩固 (3 分钟):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㈥达标测评 (5 分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 “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 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成功解析
一、形成背景
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出了教育教学的奇迹,使得差点儿被撤并的、一所农村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起死回生。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 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 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三三六” 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 “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 “教书育人” 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该校改革采取了一种先动根后动梢的正常程序,从改革评价方式为先导,考核教师以课堂教学的优劣作为根本依据,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的比例。基于 “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的认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先后提出了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 等标准,由此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为 “三三六” 自主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目标由师生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改革教学的根本理念是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据此提出了 “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模式特点
⑴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
⑵“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 与 “先学后教” 音同字不同,“交” 是更宽泛的 “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
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 8 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 “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
⑶目标性、目的性强。
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
⑷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
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
⑸学生建立 “一帮一” 学习制度。
共同捆绑记分!形成 “共同体”!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⑴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⑵营造真正 “三动” 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⑶真正落实 “三讲三不讲”。
⑷教师:“退居二线”—— 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杜郎口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低效课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后者的课堂多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但怎么讲?尤其是讲多少?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课堂的本质在 “学” 而不在 “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⑴励志: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最大保障。(有氧学习)
A: 是让本次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再次重演,还是将不服输的志气转为行动?
B:中考,离我有多远?(时间)我,距中考有多远?(实力)
C:别人都在进步,你还在等什么?
⑵敬业:取得教学成绩的基本前提(主动工作)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个教室。艰苦环境,简陋设施搞改革。
A:几乎无奖金。
B:公示栏:每天公布上课情况、晚自习情况。
C:支 撑: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⑶总结:校本提升(享受荣誉)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形成经验,不断地推出成果。
三、模式启示
课堂能改,必须改。
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杜郎口经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杜郎口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
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 “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尤其充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小小卡片作用大,学习数学有新招
【内容提要】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在实践中提出 “卡式” 学习法的研究。通过阐述 “卡式” 学习法的内容、卡的种类、如何实施等内容向各位同行展示 “卡式” 学习法的教学魅力。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卡式” 学习法 实践研究
“小猴” 引招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猴子妈妈种了一片玉米地,有一天小猴子想吃玉米了,妈妈让它自己去玉米地里摘,到了玉米地小猴子选了一个大的玉米把它放在胳膊下,突然它又看见了一个更大的,它又摘了下来夹在胳膊下,这样第一个玉米就掉到了地上,一会儿它又看到了一个更大的玉米,又摘了下来…… 就这样它一次一次看到了更大的玉米,胳膊下的玉米也一次一次的掉在地上,到最后它的胳膊下只夹着一个玉米……
一笑过后,大家是否感觉到,我们现在教的学生就是那只 “猴子” 呢?一年级学的东西,到二年级就忘了;二年级学的东西,到三年级又忘了…… 有人说,让猴子找个袋子,把玉米全部装起来就行了。那在数学学习中,能不能找到一个 “袋子” 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全部装起来呢?……
出 招 有 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平时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识记。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识记,是进行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记忆是大脑系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过去经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识记是大脑皮层内信息的输入和获得;保持是大脑皮层内信息的编码和储存;而重现是信息的提取和运用。记忆的这三个环节是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分为短时间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如我们从电话簿上查到一个号码,拨打过后,随即忘了;听课时边听边做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指经过很长时间仍能记住,或能保持终生不忘。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根据《心理学》中的遗忘规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大胆实践,提出了 “小学数学‘卡式’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所谓 “卡式” 学习法,就是以动手制作各种纸片的形式来记录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从而系统地检查和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认真听课、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招 式 独 特
“卡式” 学习法,开拓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卡” 的种类可分为:
1、学生绘制的卡。包括有课前预习卡,课堂记录卡,课后作业卡,错题分析卡,单元自测卡,公式概念识记卡等。
(1)课前预习卡。学生通过预先自学所授新课而完成的卡(如图一)。内容包括有以前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根据自学提纲对知识的理解、不懂的问题和尝试练习等等。数学课基本包括四种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每一种课型的 “课前预习卡” 的形式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确立不同课型预习的侧重点,新授课侧重前知复习和知识点的梳理;练习课侧重相关知识、公理、定理的准备:复习课侧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活动课侧重工具准备和理论铺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检查还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恰当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 “4 人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按成绩安排组内的学号,便于教师抽查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组确定 2 名小组长,组长牵头检查、讨论、研究,这样就充分发挥了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的功能。
图一:课前预习卡
(2)课堂记录卡。“好记忆不及烂笔头”,学生记课堂记录卡对课后巩固、阶段复习大有益处;学生记课堂记录卡,有利于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让学生边听课边记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为以后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乃至为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操作是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完成 “课前预习卡”,在听课笔记上记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再进行交流;一节课结束前,教师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整理听课笔记,这样做既可解决听课过程中未能完成的记录,还有利于学生系统梳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如图二)
另外,指导学生记 “课堂记录卡” 还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由于注意分配能力差,加上书写速度较慢,可不作这方面的要求。如果要求学生记听课笔记,教师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课过程中也要作充分地预设,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使学生记听课笔记的过程更加有序、结果更加有效。
图二:课堂记录卡
(3)课外作业卡。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受到储备的数学知识的限制,加上受年龄特点的制约,不一定具有自主学习的全部特征。因此,我在倡导 “卡式” 学习法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很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是安排教科书或课外资料上的一些题目(如图三),学生按照习惯定势去完成它,至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不得而知。如果大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设作业”,学生回报的则是一份惊喜。像 “老师,考考你”,“我的发现” 等。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写写学习体会,谈谈感想或发表评论,“让学生形成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课程标准》)。一位学生在 “我的数学日记” 中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了同分子、分母的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的两个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我认为这样记更简单:‘上大下小’,即分数线上面比大,分数线下面比小。”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创新意识呀!当我们解放了孩子们的头脑,他们就能大胆地想;解放了孩子们的眼睛,他们就能新奇地看;解放了孩子们的时间,他们就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图三:课后作业卡
(4)错题分析卡。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有时订正过了仍然会一错再错,这时教师埋怨,学生懊悔。其实,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关键要学会 “研究” 自己的错误。新课程强调要开发资源,通过 “错题分析卡”,找错点、析错因、找对策、自订正,总结出预防 “错误” 的要点,从而让 “错题” 成了 “开启智慧的宝贝”。(如图四)
经常翻开自己的 “错题分析卡”,查明自己错题的原因,温习自己所订正的题目。每一学期结束,比一比谁的错题少,谁订正错题的质量高。
图四:错题分析卡
(5)单元自测卡。
“卡式” 学习法,在不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实施的。它倡导的是一种真正突出实质能力的考查,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和交流性,提倡废除用死记硬背的题目 “比高低” 的做法。可以是学生小组合作出的自测题(如图五);也可以是老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的实践操作活动。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为例:
第四单元自测卡
时间:_ 制卡人:___
考核内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运用各种方法测量出本班课室地板的面积。
1、如果要重新铺上地砖,每块地砖边长为 5 分米,算一算大约需要多少块?
2、如果每块地砖的单价为 6 元,请问大约需要多少元?
长 宽 面 积 需要的块数 总 价
课 室
评价表:
小组长 组员一 组员二 组员三
姓 名
自评
小组评
老师意见:
家长意见:
(评价分四个级别:优、良、中、合格)
这样的题目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实实在在地考查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图五:单元自测卡
(6)公式概念识记卡。
利用卡纸做许多长 9 厘米,宽 6 厘米的小卡片,把要背的公式、概念的名称,写在卡片上,在背面写上公式、概念的内容。(如图六)
把识记卡做好后,读正面的名称,再看背面的公式、概念内容,便很容易记住。任意将卡片排列在桌上,记一个收一个,同时翻开正面再确认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放在小盒子里,记错的另外放在一边。
反复练习,看着卡片一次次减少,学生心中就会有一份成就感,也别有一番乐趣,记忆起来自然更快更轻松了。
如果由好几个学生一起来做竞赛游戏,那就更好玩了。
将卡片全排在桌上,每人一次拿一张,并说出正确的内容,对了加五分,错了扣两分,看最后谁的得分最高。最后桌上仍剩下的识记卡,由大家一一翻开记忆。
图六:公式概念识记卡
2、教师绘制的卡。包括:数学 “绿” 卡,学生综合评价卡。
(1)数学 “绿” 卡。
数学 “绿” 卡其实是数学学科的一张特殊的激励卡。(如图七)虽然这张绿卡没有一般绿卡 “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住许可证” 的功能,但却非常受欢迎。
除了可以用来改变考试成绩的等级、免去相关的家长签名,用这张数学绿卡,同学们还可以选择性地免做一部分作业,或者弥补一些诸如课堂上忘带学习用具之类的小过错。到了期末,手头上攥着绿卡的同学还可以得到数学小读物等奖品。
怎么得到这张数学绿卡呢?如果同学们在学习检测、课堂常规、课堂发言、竞赛等等数学学习上有好的表现,那么老师就会记上相应的积分,总分每月结算一次,每 30 分就可以换取一张数学绿卡,有效期是一学期。
图七:数学 “绿” 卡
(2)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评价卡。
“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评价卡” 是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情况进行评价的一份档案材料,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它不但能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的变化,同时也反馈了学生持续进步的信息。正确设计和使用 “评价卡” 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信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励和约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后附)
妙 招 巧 用
总而言之,“卡式” 学习法就是创设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空间,通过制作各种学习卡,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 “卡式” 学习法呢?以一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为例:
课前准备:1、把本单元的内容再重温一遍。
2、学生根据本单元知识点,自己梳理动手制作单元复习卡。
教学流程设计:
一、假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夏天来了,同学们喜欢游泳吗?能自己私自去水库、池塘边玩水吗?
2、要是在我们学校有个游泳池就好了,你认为建在什么地方比较适合?今天就来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游泳池,想一想,建成什么形状好呢?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无论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的游泳池,我们都要用到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你们能说出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吗?拿出你们制作的复习卡,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
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列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列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3、列表比较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三、玩卡游戏,熟记公式、概念
1、同伴之间相互抽一张卡,能马上说出卡上的概念或公式者,则可赢得那张卡。获卡最多者,为最后的 “大赢家”。
2、小组中一成员发卡,其他成员抢拍,最快者要说出卡的概念或公式,则可赢得那张卡。获卡最多者,为最后的 “大赢家”。
四、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现在大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都很清楚了,对于建造游泳池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案,现在大家说一说,建游泳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补充,教师列出以下几个问题:
(根据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老师把你们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
1、游泳池的长宽高(深)各是多少米?
2、游泳池占地多大?(底面积)
3、需要挖出多少土?(体积)
4、池内的四周和底部用什么铺,要铺多大的面积?(表面积)
5、要放入多少的水?(容积)
假如要建一个长 50 米,宽 25 米,深 2 米的长方体游泳池,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五、分析错题,归因并质疑
拿出你这个单元的错题卡,与你的同伴交流错题的主要原因,并说说你还存在什么问题?
六、开展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1、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对游泳池建造方案的设计,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请说说你这节课的表现,及评价一下其他同学。
七、作业布置,有效拓展延伸
你能根据错题卡的内容,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本单元的自测题,再考考自己和其他同学吗?
当然,这只是一节复习课,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可以这样设计的。总的来说,“卡式学习法” 只可巧用,不可滥用。
初 见 成 效
让人觉得欣喜的是,在数学探究、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原来对数学学习讨厌的学生,从枯燥的数学概念和数字中跳了出来,对有趣的 “学习卡” 的制作和数学探究感到好奇,激发了兴趣,变讨厌数学为爱好数学。
在实践初期,我们的心中都对 “卡式学习法” 实践存有较大的疑虑,担心这样的实践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但经过一轮的实践之后,我们的心踏实多了。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卡式” 学习法是在如何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识记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只要我们广大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我相信:更多的教学新方法将会在不久中诞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2】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3】王亚辉:《数学方法论 —— 问题解决的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4】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4 月
【5】华龙宝:《快速记忆法》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 月
【6】矢野健太郎著,颜一清译:《绝妙的数学家》 凡異出版社
【7】《卡片学习法的好处》《湖南教育》2004 年第 17 期
【8】《数学绿卡 —— 我为你心动,我为你行动》
浅谈数学 “自主预习卡” 的设计与使用
2011-05-17 09:00 潍坊市育才学校
“自主预习卡” 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可以说,“自主预习卡”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
一、“自主预习卡” 的设计使用
“自主预习卡” 包括自学任务、自学反思、过关检测题和家长评价四部分。
自学任务里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三个板块,它由教师填写完成,学习内容,即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页数和课题,学习目标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学法指导也就是方法指导、思路提示,对需要的习惯、需要收集的资料等进行强调,其中,也可设置一定的相关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自学反思包括知识梳理和疑难点记录两个板块,这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按照自学任务中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点或解题步骤,总结出概念性问题 (是什么)。原理性问题 (为什么)。训练性问题 (怎么办),疑难点记录是学生对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识和记录,它将成为学生课上学习的重点。
过关检测题由教师出题,学生完成,检测注重题组的 “阶梯性”“层次性”,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检测以基本题组为主,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典型例题的掌握,提高题组为学优生提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优生的钻研兴趣,检测的右侧对应着疑难点记录,要求学生在检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家长评价由家长完成,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协助教师做好学生习惯的培养,
二、“自主预习卡” 的显明效果
预习是课堂的延伸,它能有效地提高课堂 40 分钟的含金量,学生在使用预习卡的过程中,能够有目标地去阅读教材,并或多或少地形成自己的观点,慢慢学会自学,同时。因为学生先学了,所以提前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为课堂中准确确定学习目标。实现师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础,很多学习中游和中下游的学生,原来课堂学习总是滞后于教师的教学,所以听课感觉索然无味,现在他们提前预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听课顺利多了,授课中明显看到这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同时,因为先预习了,所以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见解,课上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样就有效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自主预习卡” 的不足分析
1、预习过程本身产生了学生分层
因为学生基础不同,学习积极性不同,造成预习结果不同,在检查 “自主预习卡” 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完成情况差别很大,中游和中游以上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知识梳理和过关检测:学优生甚至能较好完成提高题组,并能较深入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下游学生往往连概念都找不完全,更不用谈过关检测题的完成了,这样在授课一开始就出现较大的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形成,不会读书,不会预习
实践中笔者发现,在预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法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每步的根据和推导方法尚不明确,书写格式上还不知道该注意什么,依样画葫芦都还不会,这就说明学生还不会预习,预习能力有待提高,
3、针对不同的课型,“自主预习卡” 的设计不完善
数学课基本包括四种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每一种课型的 “自主预习卡” 的形式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现在的实验仅限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并不完善。
4、限制学生的思维
“自主预习卡” 对中游的和中下游学生效果很明显,能有效指导他们的自学,可因为指导太过细致,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学优生的思维。使他们被条框所限制,不利于他们的自由发展。
四、“自主预习卡” 的改进措施
针对 “自主预习卡” 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了相应改进 。
1、“自主预习卡” 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内容而异的原则
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确立不同课型预习的侧重点,新授课侧重前知复习和知识点的梳理;练习课侧重相关知识、公理、定理的准备:复习课侧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活动课侧重工具准备和理论铺垫。
2、确保预习卡切实利用
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强调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乐于学习、课后善于整理的学习风气,形成自学氛围,必要时把预习放到课上,具体指导学生如何使用 “自主预习卡”,教师协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形成预习的习惯。
3、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
一方面要督紧。另一方面要及时表扬,检查还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恰当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 10 个 “4 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按成绩安排组内的学号,便于教师抽查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组确定 2 名小组长,组长牵头检查、讨论、研究,这样就充分发挥了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的功能。
应用 “自主预习卡” 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 “满堂灌” 教学模式,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课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浅谈导学案、预习卡、复习卡的设计
一、学案导学的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 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导学” 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客观上讲实施 ““学案导学” 能改变教学管理中教师应付备课现象,许多备课有名无实现象;改变课堂教学 “满堂灌” 现象,机械重复布置作业现象;改变教师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空洞化、集体备课形式化,缺乏合作探究意识的现象。”
1.“学案导学” 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学案导学” 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案导学” 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 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模式。
2.“教案” 改 “学案”,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 “教什么”、“怎样教” 的问题。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 “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学案导学” 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逐步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案导学”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 “学案” 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开展 “学案导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老师灌输,等待老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
“学案导学” 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导学性原则。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一)设计要求
“导学案” 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注意 “导学案” 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 “导学案” 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不同课型的 “导学案” 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导学案编制基本模式
“导学案” 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点)、学习过程、当堂检测、课外作业等内容。
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教学目标,简述课时教学要点及达成目标。
(2)重点难点,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着重放在学法指导、训练设计以及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从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师生双边活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形成性练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要求,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4)自我评价,可以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目标达成栏目,逐步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价是教师取得的第一手有价值的教学住处反馈材料,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导学案” 的编写要做到精心设计,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形成学校各学科学案设计的特色与水平,为学生平时学习和课后复习提出最优最精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 “导学案” 的相关要求
(1)实施年级:3 至 6 年级;1、2 年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习惯、教师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发言。
(2)编制 “导学案” 的具体数量由各学科教科研组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确定。
(3)由教研组负责根据不同课型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不同 “导学案” 模式,统一格式和要求。
(4)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在制定教学计划(进度)时,确定编制 “导学案” 的数量,确定主备教师并做好分工。
(四)“导学案” 使用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a. 从新学期开始,由主备教师周前备课,同组教师集体研讨,确定学案,级部内统一使用。(备课环节)
b. 任课教师将确定好的 “导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解决相关基础知识。(课前预习环节)
c. 课上师生依据 “导学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形式,基本完成 “导学案” 相关要求内容,教师针对学生情况,有目的的进行精讲,化解知识误差。(师生互助学习环节)
d.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多种形式的当堂检测,进行质量反馈。(当堂检测环节)
e. 教师针对 “导学案” 完成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采用面批、抽批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并注重学生的二次修改和二次批阅,可适当进行个性化批语。(作业环节)
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通过以上基本流程,实现备课、授课、当堂检测的统一。实施此种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学案编制的研究,真正意义的、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是基本保证。
(五)各课型导学案设计模式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知识链接】
【新知学习】(可划分为 “自主学习” 和 “合作探究” 两部分)
【跟踪练习】
【当堂检测】
【自我评价】
范本:
末尾有 0、中间有 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及重点】:学习末尾有 0、中间有 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重在理解算理,熟练计算。
【知识链接】
口算并说出口算方法: 60×7= 40×5= 30×8= 50×7=
60×7= 9×20= 40×8= 60×6=
【新知学习】
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末尾有 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50×3= 160×4=
估算:
竖式计算:
小组内互相看一看,谁的竖式最简单?你觉得末尾有 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拓展:200×3= 你会列竖式吗?
计算下列算式(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406×5= 208×4=
【跟踪练习】
课本 25 页第一题
知识应用:
1、 一盒虾净重 320 克,4 盒虾多少克?
列式: 竖式计算:
答:
2、 虾的单价是 209 元,要买 6 盒虾,需要多少钱呢?
列式: 竖式计算:
答:
【当堂检测】笔算:330×2= 305×3= 410×4= 6×304= 620×5=
【自我评价】
【练习目标及重点】
【梯度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
【反思小结】
范本:
乘法运算律的练习学案
班级: 姓名:
一、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律的意义。
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基础练习
1、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3×25×4 125×6×8 50×26×4×2 73×56+27×56
32×(30-20) 135×6+65×6 380÷5÷2 40×13×25
三、拓展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15×12×25 16×125×21 102×24 59+99×59
34×101—34 99×63 66×58+33×58+58
反思小结: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网络梳理】
【梯度练习】
【当堂检测】
【自我评价】
范本: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
班级 姓名 等级
温馨提示:认真整理 75 页 —89 页所学的内容,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书写要认真工整,
一:复习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互助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复习重难点 1. 掌握各图形之间的联系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能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三:复习旧知
图形 特 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 角 形
梯 形
四:网络梳理
1 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用维恩表示
通过自主互助来构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树形、大括号、表格等方法)
五、梯度练习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三角形的面积( )
2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4 梯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六:当堂检测
解决问题:
1 课本 86 页 11 题
2 课本 97 页 13 题
七:自我评价
总之,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显性思维,又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
四、预习卡的设计: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它能有效地提高课堂 40 分钟的含金量,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可以说,预习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
预习卡应包括自学任务、自学反思、自学检测和家长评价四部分。
自学任务里包括自学内容、自学目标和学法指导三个板块,这部分由教师完成即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页数和课题,自学目标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学法指导也就是方法指导、思路提示,对需要的学具等进行强调,其中,也可设置一定的相关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自学反思包括知识梳理和疑难点记录两个板块,这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按照自学任务中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点或解题步骤及方法,并能初步总结出概念,归纳出方法及数学思想,疑难点记录是学生记录自学后留下的疑问点,它将成为学生课上听讲的重点。
自学检测可由教师出题,也可由学生出题,检测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学生在自学中对定义的理解和基础例题解题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检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家长评价由家长完成,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协助教师做好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五、复习卡的设计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有别于新授课和练习课,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查漏补缺,迸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复习,是我们做老师一直追求的目标,而复习卡的设计则能很好的解决老师们的部分问题,因此,一个好的复习卡,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复习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知识是自己熟练掌握的,哪些是自己还有待于加强的。
我们认为,复习卡首先要有知识再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是复习的第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让学生学会查漏补缺,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整理。
在复习卡的设计上,一般情况下我们一个单元设计一个详细的复习卡。组成复习卡的基本要素有:复习目标、知识整理、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等。
(1)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到明确、具体,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范围和程度。
(2)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系统的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把分散的点穿成一个整体,构建起知识网络。
(3)自我检测
在题目设置上,紧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既有指向重点的基础题,也有针对难点的灵活性题目。注重练习题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整理情况和检测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的努力方向:导学案已经成了我们日常教学的 “助手”,并且也实施了等级评价和相应的个性化批语,但是在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上有些欠缺,需要在以后的学案使用中继续完善。
我们的建议:中年级可以由教师指导设计预习卡、复习卡,也可由教师设计,高年级可由教师说明预习和复习任务,放手由学生自主设计。
导学案、预习卡、复习卡的设计
2011-04-21 09:30:34 作者:王希娟 来源: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浏览次数:886
如何设计好、用好导学案、预习卡、复习卡
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一、明确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 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导学” 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客观上讲实施 ““学案导学” 能改变教学管理中教师应付备课现象,许多备课有名无实现象;改变课堂教学 “满堂灌” 现象,机械重复布置作业现象;改变教师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空洞化、集体备课形式化,缺乏合作探究意识的现象。”
1、“学案导学” 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学案导学” 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案导学” 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 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模式。
2、“教案” 改 “学案”,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 “教什么”、“怎样教” 的问题。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 “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学案导学” 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逐步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案导学”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 “学案” 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 “学案导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老师灌输,等待老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
“学案导学” 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 、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时间:先周进行,每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 2 课时。
2、集体备课要求: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师生共用、测练统一。
3、集体备课过程:
(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教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每学期开始,教科研(备课)组长要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及中心发言人,教科研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审核由教导处各分管主任把关;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按进度计划将课时备课任务分给组里的每个教师,提出总体要求。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完成下周所有学习内容的学案 “导学卡” 的初步设计。在集体备课前,将 “导学卡” 交审核人处审查,审查后,提前发给全体组员;
(3)备课组备课: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目标、重难点、学习内容和环节设置、拓展延伸的程度),其他教师参与讨论研究,讨论重点放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上,达成共识。再由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修改后 “导测卡” 制成正式文本并印刷;每次集体备课的有教研组的成员审阅主备人的学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经集体修改后,两名以上本组教师签名后方可使用。
(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 “导学卡” 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 “导学卡” 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将共同的意见和自己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在自学提纲上补充引导语、过渡语、学习活动指导语、重难点及学科方法的点拨提升等内容,形成个性化教案。
(5)课后备课:师生共用 “导学卡” 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 “导学卡” 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 “课后反思”(课堂上精彩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等)。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交流。教训和问题就是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在 “导学卡” 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4、集体备课的评价
学校将集体备课纳入常规考核的内容,由教导处负责每周五对教师 “导学卡” 个性学案、学生 “导学卡” 上交率、批改率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报相关备课组或教师。
对教师的 “导学卡” 定期进行总结、评比。集体备课和 “导学卡” 的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依据之一,与奖惩挂钩,将此项规定纳入教研组与教师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也可随时考核),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确保了集体备课的较高质量。
教师 “导学卡” 重点检查编写的指导性、实用性,教师对 “导测卡” 运用的指导及反思。
学生 “导学卡” 重点检查学生的完成、批阅 (学生互批和教师批阅) 以及反馈矫正和二次批阅。
5、领导参与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进行指导。
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对中层以上领导的听课、评课、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关规定,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
三、学案 “导学卡” 编写要求:
1 “导学卡” 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 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 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 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 注意 “导学卡” 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 “导学卡” 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6 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导学卡” 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四、学案 “导学卡” 编制基本模式
“导学卡” 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点)、学习过程、当堂检测、课外作业等内容。
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教学目标,简述课时教学要点及达成目标。
(2)重点难点,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着重放在学法指导、训练设计以及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从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师生双边活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形成性练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要求,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4)自我评价,可以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目标达成栏目,逐步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价是教师取得的第一手有价值的教学住处反馈材料,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导学卡” 的编写要做到精心设计,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形成学校各学科学案设计的特色与水平,为学生平时学习和课后复习提出最优最精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施 “导学卡” 的相关要求
(1)实施年级:3 至 6 年级;1、2 年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习惯、教师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发言。
(2)实施改革学科的学科,编制 “导学卡” 的具体数量由各学科教科研组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确定。
(3)由学科教研组负责根据不同课型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不同 “导学卡” 模式,统一格式和要求。
(4)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在制定教学计划(进度)时,确定编制 “导学卡” 的数量,确定主备教师并做好分工。
(5)“导学卡” 使用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a、从新学期开始,由主备教师周前备课,同组教师集体研讨,确定学案 — 即 “导学卡”,级部内统一使用。(备课环节)
b、任课教师将确定好的 “导学卡”,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解决相关基础知识。(课前预习环节)
c、课上师生依据 “导学卡”,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形式,基本完成 “导学卡” 相关要求内容,教师针对学生情况,有目的的进行精讲,化解知识误差。(师生互助学习环节)
d、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多种形式的当堂检测,进行质量反馈。(当堂检测环节)
e、教师针对 “导学卡” 完成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采用面批、抽批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作业环节)
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通过以上基本流程,实现备课、授课、当堂检测的统一。实施此种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学案编制的研究,真正意义的、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是基本保证。
六、使用学案 “导学卡” 成败的关键:班级小组建设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小组建设研究,落实小组评价考核,与任课教师联手,使之成为核心和关键工作。
开学初,以班主任为核心协同任课教师确定班级小组建设是实施方案(包括划分小组标准、组内、组间如何评价,可学科如何综合评价等方面,要求各学科分组人员构成一样,在确定总体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发挥学科评价优势,形成合力),并报教导处。小组建设是我们这次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学生实现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
总之,一份好的学案 “导学卡”,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显性思维,又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
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二、旧知链接
三、新知学习(可划分为 “自主学习” 和 “合作探究” 两部分)
四、梯度练习
五、当堂检测
六、自我反思
练习学案模式:
一、练习目标及重点
二、梯度练习(包括基础题目、应用题、思维训练题)
三、自我总结
复习课学案模式:
一、复习目标及复习重难点
二、网络梳理
三、梯度练习
四、当堂检测
五、单元反思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复习课模式
2011-05-12 14:26:37 作者:王希娟 来源: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浏览次数:190
小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复习课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的数学复习课在我校长期的实验研究中已基本成型,复习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清晰的网络式概念,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并在原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更加灵活、举一反三的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说,一节好的复习课既要体现总结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升华所学知识,让学生触类旁通。经过我们的总结,我们认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明确目标、自学质疑 —— 组内交流,互助释疑 —— 班内研讨,交流释疑 —— 检测反馈,达标巩固 —— 反思升华,拓展延伸
在课前学生通过完成学案达到初步复习、回顾教材内容的目的。教师通过课前批改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初步复习情况有了了解,所以在课上就有的放矢,便于调控学生。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然后通过学生对学案上的错误进行自我修改,独立解决,筛选出自己有疑问的知识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小组交流的内容。在这里要强调的事,学生的独立自学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是整堂课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先找组内同伴解决,组内同伴在共同努力下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相邻的小组进行组间互助,这样先同伴互助,后组际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的方法,弥补自主学习时的知识缺憾,实现二次达标。对小组仍有疑问的问题作出标注汇总,作为下一阶段全班研讨的内容。
在各小组充分交流、互助落实的情况下,各组能够取得观点比较统一的问题就不再作为全班研讨的重要内容,而是把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共性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和网状交流研讨,质疑释疑。对于问题,各小组在展示自己组的理解和创新想法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在台上各小组自己主持讲解,组际间进行补充、质疑、辩论、评价…… 学生通过展示使成果共享,使错误显现,使思维碰撞,使思想升华;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地方适时予以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在这里,教师的讲解要遵循 “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只讲容易混淆的知识,只讲容易错误的知识,只讲容易遗漏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知识),教师 “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 、“该出手时就出手”,发现问题,精讲点拨,实现三次达标。
通过检测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达标训练,确保目标达成。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体验,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本环节可以根据以上环节所用的时间灵活调控处理,有时研究的问题较复杂需要学生做大量的活动,或者有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争执和疑难,需要反复研究,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做练习题,直至研究透彻为止(可以放在下节课再练习)。即使练习,也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不能贪多,对测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出错的原因,及时写出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师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反馈矫正,从而巩固深化,最后达成目标。
课堂总结应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是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梳理。教师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研究过程,意志情感的反思。拓展延伸是指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科学合理地在课堂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给学生展示有研究价值,具有开放性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也可以留做作业,让学生在复习课后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做题方法的引导上,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帖最后由 276071518 于 2014-3-26 21:58 编辑
复习卡的设计和运用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不等同于练习课,它的主要 功能 是 通过查漏补缺,迸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复习,是我们做老师一直追求的目标,而复习卡的设计则能很好的解决老师们的部分问题,因此,一个好的复习卡,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复习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知识是自己熟练掌握的,哪些是自己还有待于加强的。
复习卡是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整理,构建知识结构的导学卡。我们认为, 复习卡首先要有知识再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是复习的第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让学生学会查漏补缺,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整理。
复习卡设计:一个单元设计一个详细的复习卡;半期、期末整理与复习时将单元复习卡整合;另外就是概念、知识点集合的卡片(建议由中、高年级学生自己设计)。
组成复习卡的基本要素有:复习目标、知识整理、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等。
(1) 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到明确、具体,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范围和程度。
(2)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系统的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把分散的点穿成一个整体,构建起知识网络。
(3)自我检测
在题目设置上,紧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既有指向重点的基础题,也有针对难点的灵活性题目。注重练习题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整理情况和检测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建议: 中年级可以由教师指导设计预习卡、复习卡,也可由教师设计,高年级可由教师说明预习和复习任务,放手由学生自主设计。
引导学生怎样用好预习卡的心得体会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它能有效地提高课堂 35 分钟的含金量,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可以说,预习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
我们学校的预习卡根据不同年级段教师精心设计,主要包括我的例题、我的发现、我的问题和我的收获四部分。
我的例题这部分由教师完成即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页数和课题,自学目标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学法指导也就是方法指导、思路提示,对需要的学具等进行强调,其中,也可设置一定的相关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编出和书上相似的例题。后进生的理解和自学能力可能相对而言可能会更弱一些,可以到书上找一些相应的例题。
我的收获和我的发现包括知识梳理和疑难点记录两个板块,这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按照自学任务中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点或解题步骤及方法,并能初步总结出概念,归纳出方法及数学思想,疑难点记录是学生记录自学后留下的疑问点,它将成为学生课上听讲的重点。
我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根据预习的情况出题,检测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学生在自学中对定义的理解和基础例题解题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检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在刚开始使用预习卡时可能会比较花费时间,因此我们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协助教师做好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我们的努力方向:预习卡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好的话将能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好 “助手”,并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是有较大帮助的,而且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由于我们用预习卡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老师和学生现在感觉有点吃力,但是我们现在在不断的探索该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不断的完善中。现在我们的预习卡是由教师设计,等到一定时候高年级还可由教师说明预习和复习任务,放手由学生自主设计。
浅谈数学 “自主预习卡” 的设计与使用
2011-05-17 09:00 潍坊市育才学校
“自主预习卡” 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可以说,“自主预习卡”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
一、“自主预习卡” 的设计使用
“自主预习卡” 包括自学任务、自学反思、过关检测题和家长评价四部分。
自学任务里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三个板块,它由教师填写完成,学习内容,即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页数和课题,学习目标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学法指导也就是方法指导、思路提示,对需要的习惯、需要收集的资料等进行强调,其中,也可设置一定的相关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自学反思包括知识梳理和疑难点记录两个板块,这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按照自学任务中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点或解题步骤,总结出概念性问题 (是什么)。原理性问题 (为什么)。训练性问题 (怎么办),疑难点记录是学生对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识和记录,它将成为学生课上学习的重点。
过关检测题由教师出题,学生完成,检测注重题组的 “阶梯性”“层次性”,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检测以基本题组为主,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典型例题的掌握,提高题组为学优生提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优生的钻研兴趣,检测的右侧对应着疑难点记录,要求学生在检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家长评价由家长完成,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协助教师做好学生习惯的培养,
二、“自主预习卡” 的显明效果
预习是课堂的延伸,它能有效地提高课堂 40 分钟的含金量,学生在使用预习卡的过程中,能够有目标地去阅读教材,并或多或少地形成自己的观点,慢慢学会自学,同时。因为学生先学了,所以提前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为课堂中准确确定学习目标。实现师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础,很多学习中游和中下游的学生,原来课堂学习总是滞后于教师的教学,所以听课感觉索然无味,现在他们提前预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听课顺利多了,授课中明显看到这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同时,因为先预习了,所以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见解,课上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样就有效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自主预习卡” 的不足分析
1、预习过程本身产生了学生分层
因为学生基础不同,学习积极性不同,造成预习结果不同,在检查 “自主预习卡” 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完成情况差别很大,中游和中游以上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知识梳理和过关检测:学优生甚至能较好完成提高题组,并能较深入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下游学生往往连概念都找不完全,更不用谈过关检测题的完成了,这样在授课一开始就出现较大的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形成,不会读书,不会预习
实践中笔者发现,在预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法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每步的根据和推导方法尚不明确,书写格式上还不知道该注意什么,依样画葫芦都还不会,这就说明学生还不会预习,预习能力有待提高,
3、针对不同的课型,“自主预习卡” 的设计不完善
数学课基本包括四种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每一种课型的 “自主预习卡” 的形式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现在的实验仅限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并不完善。
4、限制学生的思维
“自主预习卡” 对中游的和中下游学生效果很明显,能有效指导他们的自学,可因为指导太过细致,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学优生的思维。使他们被条框所限制,不利于他们的自由发展。
四、“自主预习卡” 的改进措施
针对 “自主预习卡” 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了相应改进 。
1、“自主预习卡” 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内容而异的原则
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确立不同课型预习的侧重点,新授课侧重前知复习和知识点的梳理;练习课侧重相关知识、公理、定理的准备:复习课侧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活动课侧重工具准备和理论铺垫。
2、确保预习卡切实利用
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强调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乐于学习、课后善于整理的学习风气,形成自学氛围,必要时把预习放到课上,具体指导学生如何使用 “自主预习卡”,教师协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形成预习的习惯。
3、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
一方面要督紧。另一方面要及时表扬,检查还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恰当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 10 个 “4 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按成绩安排组内的学号,便于教师抽查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组确定 2 名小组长,组长牵头检查、讨论、研究,这样就充分发挥了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的功能。
应用 “自主预习卡” 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 “满堂灌” 教学模式,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课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卡片式任务单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之中有个共同点就是每个理念都有 “学生” 两个字,也许是文字表述的巧合但却真实的把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 “学生” 身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如何加入新的学习方式是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摸索的。现针对跨越式跳高技能的传授,谈谈卡片式任务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1、何谓 “卡片式任务单”
将课的流程制成卡片,用序号标准顺序同时在每一步都有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在课前分发到小组长,同时要对小组长进行用法指导。
2、卡片式任务单在本课的运用
2.1 准备部分
2.1.1 学生带领本班做 “经典” 游戏(听数抱团),既带动了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锻炼方法的习惯。
2.1.2 分组根据卡片要求,分组利用跳绳充分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2.2 基本部分
2.2.1 组长根据卡片要求带领本组看动作图片、合作学习、讨论后,分组互助练习
2.2.2 组长根据卡片任务,带领本组集体讨论并挑选出本组的优秀动作展示
2.2.3 教师点拨后引入精讲教师过程。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讨论,主动探求
2.2.4 教师巡回指导,与学生讨论动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主动挑战
2.2.4 分组展示动作,通过小组间竞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2.5 分层设置不同高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的高度,用语言激发隐藏在学生心底的对高度的追求。对高度的追求便是对动作完美的要求,要想追求更高高度,学生会主动学习动作要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3 结束部分
2.3.1 根据卡片要求,接力游戏 — 摆图案,小组为了摆出更有新意图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如何摆出更有创意的图案
2.3.2 根据卡片要求,分组看图片讨论后模仿五禽戏中 5 个动物的动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
2.3.3 布置在课下查询五禽戏的动作要领和视频,并将其推荐给长辈。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并指导家人进行锻炼
2.3.4 通过小结过程,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对自己动作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锻炼。
3、小结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对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最终目标是在学生心中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很自然的切合了学校教育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只要体育教师心中永远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就会主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卡片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育管理专业 06 班 沈华良 指导教师:蔡亚平
摘要: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几个学困生,这往往是每个老师最伤脑筋的事。一般来说,并非都是智力差的原因。然而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成为学习上的 “拦路虎”。为了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除了加班加点之外,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尝试设计了各类卡,贯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尽量发挥每个学困生身上蕴藏的独特个人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虽然这个做法和想法比较肤浅,但只要不断改善,我相信一定会取的良好的效果的.
关键词: 学困生 生生互动 评价 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一般来说,他们并非智力都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未能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潜能,从而导致知识学得不扎实。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成为学习上的 “拦路虎”。为了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加班加点的方法,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长期用补课的方法,使某些学生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截,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不但影响了补课的效果,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某种伤害。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各类卡,以卡为媒,贯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发挥每个学困生身上蕴藏的独特个人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信息卡 —— 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无可非议,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另外,学困生往往学习粗心、思维能力差,以及学习兴趣低下、态度不强,这就妨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获得。面对这些问题,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心理障碍的克服,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的积极性都来源于兴趣。我组织形式收集不同题材的数学信息,把他制成音乐卡、偶像卡、发现卡、游戏卡等,促使学困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
1、儿歌诗词 —— 音乐卡
数学诗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琅琅上口,很容易理解,学生一听就明白,不需要老师做过多的解释。对于学困生来说,一般记忆力较差,而诗歌不用刻意地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他们在获得成就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收集、自编了一些的诗歌,记录在卡上。
如:一二三,爬上山, 一九一九好朋友,
四五六,翻筋斗, 二八二八小伙伴,
七八九,拍皮球,三七三七笑嘻嘻,
伸出两只手, 四六四六手拉手,
十个手指头。 五五五五一双手。
又如:明代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百鸟归巢图》题的数学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谷!” 这首诗有如智力游戏,启人心至,妙趣横生。
2、名人故事 —— 偶像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励学困生向数学家学习,以数学家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学习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 —— 埃尔米特》、《华罗庚的故事》、《曹冲称象》、《钱学森的故事》、《业余数学家之王 —— 费尔马》、《中国数学界的伯乐 —— 熊庆来》等。
3、生活情节 —— 发现卡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起始阶段的数学学习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更是寸步难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发现生活数学问题。一年级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我组织学困生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数据收集。
例如: 身高 节日 购物 年龄
扑克牌 出生年月 电话号码 班级人数
通过收集整理后,把它制成一张张数字卡,引导学困生一起交流。学困生在制作、交流卡的过程,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会加深他们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4、数学乐园 —— 游戏卡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对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 15 分钟左右。在教学中,我制作了口算接力、数学扑克、信件、动物等多种趣味卡,吸引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为了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也为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做准备,为此,我专门请他们做了一个数学扑克游戏。具体做法是:每人拿出一点至九点的牌,一共 9 张。两人合作,一位同学任意抽出其中一张卡,另一个同学找到相应的卡,使两张卡相加之和是 10。在玩中学,在玩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玩而有所获。
二、交流卡 —— 提供互动的平台
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平台,有利于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我通过爱心卡,和谐师生关系,架起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倡导小组学习,提供生生交流的平台;创设情境,激起学困生质疑,启发思维的发展。
1、师生互动 —— 爱心卡
数学学习困难生大多数多动,易分心,反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又缺乏与老师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从而滋长他们厌学情绪。而一张小小的 “爱心卡” 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消除了师生间的情感障碍,也排除了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在沟通卡上,可以看到学生喜欢的数字,富有童趣的画,还有几句写给老师的悄悄话。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及时了解学困生的想法,发现他们可爱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小辉是班上公认的最懒的学生,作业从不认真做,改他的作业,总是最吃力的,作业的正确率还不到 30%,且每次跟他耐心地讲解,他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结果错误还是一大堆。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解决其学习困难的突破口。那天数学课拼图形,他表现得很积极,第一次高高地举起小手,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他用三角形拼了一条小鱼,虽然图形很简单,但他完全是靠自己做出来的,这很不容易。我抓住时机,把他的作品留了下来,贴在沟通卡上(如图)。我之所以没有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是因为我怕他由一个一直被批评的学生一下子转变为被夸奖的好孩子,会得意洋洋,那就会适得其反,我只能一步一步地来。第二天,我又在卡上写到:你能再为老师拼一副图吗?放晚学的时候,他悄悄地把卡塞到我手里,笑着跑走了。第三天数学课上,他偷偷地看着我,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笑容,他的眼睛顿时放出灿烂的光芒。从他第一次举手到第一次把作业主动交给我面批,从作业错误连篇到正确率提高到 60%—70%,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都归功于一张小小的沟通卡。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特别是这些被人遗忘在角落的学习困难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偏爱。
2、生生互动 —— 合作卡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困生在合作交流时,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1、学困生往往爱动、好玩,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他们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2、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因为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被人嘲笑的。
例如,教求比一个数多儿的数的应用题。在作好铺垫的基础上,出示例题:桃有 4 个,梨比桃多 3 个;梨有多少个?然后要求学生读题、审题、分清条件和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操作学具。(第一行摆桃 4 个,第二行摆梨,先摆跟桃同样多的 4 个,再摆比桃多的 3 个)这时,老师提出分小组讨论:刚才你是怎样摆梨的?怎样求梨的个数?为什么?每个学生在各自组长的组织下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即使有部分较差一些,在讨论中观摩同伴的学习方法,也能形成解题思路。然后请小组中每一个成员记录下刚才的讨论结果,不仅要记录自己的,也要记录别人的。再指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的结果。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与同学的共同合作中,形成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解题思路。
3、生本互动 —— 质疑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一般还不会主动提问,教师可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巧妙地进行激疑。再让学生自己发现书上的数学问题,问题记录在质疑卡上,教师罗列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一起交流。
下面是一部分学困生记录在卡上的内容:
内 容 我 的 发 现
铅笔 彩色粉笔 练习本
5 元 6 元 4 元
橡皮 卷笔刀 尺子
1 元 3 元 2 元 1、 练习本太贵了。
2、 尺子比橡皮贵多少?
3、 买铅笔和卷笔刀一共要多少钱?
4、 10 元钱可以买那些东西?
又如:在 “认识 0—9 的数字” 时,我班的小杰同学怎么也记不住这些数字,有时把 “3” 反写,有时把 “6” 和 “9” 混淆了,我便设计了以下的卡。
老师的问题 我的发现 我的问题
1.摸一摸你的右耳,写一写 “3”,你发现了什么?
2.“6” 和 “9”,谁更像气球? 像只右耳 “3”、“3”、“3”;
像只气球 “9”、 “9”、“9”。
三、实践卡 —— 促进知识的迁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要应用于实践,首先学生应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而学习困难生往往数感较差。你看,有的学生一碰到计算就把十个手指搬出来,有的学生抓破了头皮还是不理解。我们调动他们多种感官,通过操作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其次,当学困生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可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重新构建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
1、动手操作 —— 活动卡
俗话说 “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在学困生的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如:学习分类时,我首先请学习困难生在一张纸上画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如:水果、花草、蔬菜、玩具、学习用品等等),并把它剪下来,可以剪成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在愉快地活动中,一张张卡就诞生了。(当然,这也许对他们来讲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让其他同学参与,或得到父母的帮助。)接着,让大家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相互交流,摆一摆,分一分。
又如:在 “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一两个学困生>、<分辨不清楚。我发给每人 10 张 1 元的纸币卡和写着>、<的卡各 1 张。具体做法是:两个学生合作,任意拿出几元钱,比一比,谁多谁少,再选择大于号或小于号。多次操作后,教师引出数字比较大小。最后,教师说名称,学生进行举卡游戏,加深对>、<的记忆。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参与了一系列活动,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诱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卡的制作、操作中,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许多的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思维,推动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心理学家指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这一论断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
2、知识迁移 —— 应用卡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让学困生全身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他们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应用于不同的知识环境。
如: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学习 2—6 的乘法口诀后,知道积是如何得到的,口诀有几句,口诀如何编写。我抓住这几个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和内在联系,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自己去编写其他的乘法口诀。
为了让学生将课堂上习得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迁移运用,我又安排二年级的学困生,进行水电、煤气费用的调查,并记录在卡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渗透了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
四、评价卡 —— 促进知识的内化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评价中,我以鼓励为主,收集每个人在数学学习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闪光因素,形成激励向上的氛围,努力发挥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又通过生生互评,让学困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下次改正。而家长反馈卡,架起了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有效。
1、教师导航 —— 奖励卡
学习成绩差常常会使学习困难生产生自卑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 80%—90%。低年级的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奖励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富有情趣、灵活多变的励卡,点拨指引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唤起他们的内驱力,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卡上可画上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贴上让人胃口大开的 “红苹果”,或随机出几道数学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写上几句幽默的话,如:“xx, 这次考试成绩不错,给你一个奖励,出几道题考考老师”,“xx,你今天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奖你,给老师捶 20 下背”,“你的奖励是 —— 做一个星期的课代表。呀,一个星期是几天呢?”
如:本学期初,针对几名学困生口算出错很多,我发给他们一张奖励卡,上面印有一个大花篮。每周进行一次 “速算比赛”,给优胜者奖红花,等期中或期末时进行总评比,得红花最多者,获 “口算小博士” 的称号。
2、生生互评 —— 改进卡
由于我们的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又有表现自我的需要,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学生在改进卡的影响下,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习的方法,使学习更上一层楼,也能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一下。另一方面,教师从其他卡中得到的信息,一步步改进教法,去适应学困生的学习。
如:星级评比。(满意:五星级 较满意:四星级 一般:三星级 不太满意:二星级 不满意:一星级)
举手发言 注意力 作 业 提 问 进 步
自 评
合作
伙伴评
3、家长反馈 —— 汇报卡
为了避免出现学困生家庭与学校的分裂状态,我们以卡的形式,把学生某一时期的学习行为反馈给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汇报卡真实有效地反映了学生在校的行为问题以及点滴进步,有助于父母认识到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合作伙伴。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进而采用更合适的方法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比如: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经常欺负弱小同学,作业懒得做。因此,我及时联系其家长,在卡中这样写到:
学生 在校表现 请您思考
金
潮 您的孩子,上课较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作业按时完成。可回家作业经常不交,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他哭着说 “不会。” 1、 他每天回家干些什么?
2、 你们陪他一起做作业了吗?
3、 他遇到问题时,你们是耐心地教导,还是不闻不问或以打骂收场。
两天后,我收到了他的父母写来了反馈 —— 汇报卡:
学 生 有 何 建 议
金 潮 我的孩子每天回家就只知道看电视,问他作业做好了没有,他都说做好了。这都怪我们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管教他,希望老师在校严格要求他。以后,我们在家也尽量多关心关心他。
实践证明,各类卡的运用,消除了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忽视了对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要善于发现问题,有效、合理地运用各类卡,力争做到 “存乎一心,运用之妙”。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第 10 期
2、《人民教育》增刊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第 7、8 期
“卡式” 学习法就是创设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空间,通过制作各种学习卡,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 “卡式” 学习法呢?以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为例:
课前准备:1、把本单元的内容再重温一遍。
2、学生根据本单元知识点,自己梳理动手制作单元复习卡。
教学流程设计:
一、假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夏天来了,同学们喜欢游泳吗?能自己私自去水库、池塘边玩水吗?
2、要是在我们学校有个游泳池就好了,你认为建在什么地方比较适合?今天就来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游泳池,想一想,建成什么形状好呢?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无论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的游泳池,我们都要用到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你们能说出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吗?拿出你们制作的复习卡,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
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列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列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3、列表比较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三、玩卡游戏,熟记公式、概念
1、同伴之间相互抽一张卡,能马上说出卡上的概念或公式者,则可赢得那张卡。获卡最多者,为最后的 “大赢家”。
2、小组中一成员发卡,其他成员抢拍,最快者要说出卡的概念或公式,则可赢得那张卡。获卡最多者,为最后的 “大赢家”。
四、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现在大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都很清楚了,对于建造游泳池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案,现在大家说一说,建游泳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补充,教师列出以下几个问题:
(根据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老师把你们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
1、游泳池的长宽高(深)各是多少米?
2、游泳池占地多大?(底面积)
3、需要挖出多少土?(体积)
4、池内的四周和底部用什么铺,要铺多大的面积?(表面积)
5、要放入多少的水?(容积)
假如要建一个长 50 米,宽 25 米,深 2 米的长方体游泳池,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五、分析错题,归因并质疑
拿出你这个单元的错题卡,与你的同伴交流错题的主要原因,并说说你还存在什么问题?
六、开展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1、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对游泳池建造方案的设计,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请说说你这节课的表现,及评价一下其他同学。
七、作业布置,有效拓展延伸
你能根据错题卡的内容,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本单元的自测题,再考考自己和其他同学吗?
当然,这只是一节复习课,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可以这样设计的。总的来说,“卡式学习法” 只可巧用,不可滥用。
金山快盘附件 :2014年4月9日活动录像3.wmv(182.93MB) 金山快盘附件 :2014年4月9日活动录像2.wmv(181.87MB)2014 年 4 月 9 日晚,著名数学教育先行者任景业老师做客新世纪北师大数学教育网络研讨现场,就学习卡片和分享式教学和全国的数学教育一线教师作了深度交流。任老师的睿智、对数学教育的思考、对学生尊重给全国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在学习的同时就一些教育的热点问题和任老师作了探讨。大家可以根据录像进一步探讨和学习。 金山快盘附件 :2014年4月9日晚录像1.wmv(113.1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