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预习卡、复习卡的设计
2011-04-21 09:30:34 作者:王希娟 来源: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浏览次数:886
如何设计好、用好导学案、预习卡、复习卡
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一、明确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 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导学” 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客观上讲实施 ““学案导学” 能改变教学管理中教师应付备课现象,许多备课有名无实现象;改变课堂教学 “满堂灌” 现象,机械重复布置作业现象;改变教师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空洞化、集体备课形式化,缺乏合作探究意识的现象。”
1、“学案导学” 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学案导学” 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案导学” 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 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模式。
2、“教案” 改 “学案”,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 “教什么”、“怎样教” 的问题。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 “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学案导学” 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逐步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案导学”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 “学案” 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 “学案导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老师灌输,等待老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
“学案导学” 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 、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时间:先周进行,每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 2 课时。
2、集体备课要求: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师生共用、测练统一。
3、集体备课过程:
(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教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每学期开始,教科研(备课)组长要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及中心发言人,教科研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审核由教导处各分管主任把关;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按进度计划将课时备课任务分给组里的每个教师,提出总体要求。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完成下周所有学习内容的学案 “导学卡” 的初步设计。在集体备课前,将 “导学卡” 交审核人处审查,审查后,提前发给全体组员;
(3)备课组备课: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目标、重难点、学习内容和环节设置、拓展延伸的程度),其他教师参与讨论研究,讨论重点放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上,达成共识。再由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修改后 “导测卡” 制成正式文本并印刷;每次集体备课的有教研组的成员审阅主备人的学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经集体修改后,两名以上本组教师签名后方可使用。
(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 “导学卡” 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 “导学卡” 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将共同的意见和自己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在自学提纲上补充引导语、过渡语、学习活动指导语、重难点及学科方法的点拨提升等内容,形成个性化教案。
(5)课后备课:师生共用 “导学卡” 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 “导学卡” 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 “课后反思”(课堂上精彩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等)。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交流。教训和问题就是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在 “导学卡” 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4、集体备课的评价
学校将集体备课纳入常规考核的内容,由教导处负责每周五对教师 “导学卡” 个性学案、学生 “导学卡” 上交率、批改率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报相关备课组或教师。
对教师的 “导学卡” 定期进行总结、评比。集体备课和 “导学卡” 的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依据之一,与奖惩挂钩,将此项规定纳入教研组与教师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也可随时考核),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确保了集体备课的较高质量。
教师 “导学卡” 重点检查编写的指导性、实用性,教师对 “导测卡” 运用的指导及反思。
学生 “导学卡” 重点检查学生的完成、批阅 (学生互批和教师批阅) 以及反馈矫正和二次批阅。
5、领导参与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进行指导。
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对中层以上领导的听课、评课、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关规定,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
三、学案 “导学卡” 编写要求:
1 “导学卡” 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 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 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 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 注意 “导学卡” 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 “导学卡” 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6 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导学卡” 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四、学案 “导学卡” 编制基本模式
“导学卡” 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点)、学习过程、当堂检测、课外作业等内容。
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教学目标,简述课时教学要点及达成目标。
(2)重点难点,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着重放在学法指导、训练设计以及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从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师生双边活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形成性练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要求,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4)自我评价,可以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目标达成栏目,逐步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价是教师取得的第一手有价值的教学住处反馈材料,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导学卡” 的编写要做到精心设计,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形成学校各学科学案设计的特色与水平,为学生平时学习和课后复习提出最优最精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施 “导学卡” 的相关要求
(1)实施年级:3 至 6 年级;1、2 年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习惯、教师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发言。
(2)实施改革学科的学科,编制 “导学卡” 的具体数量由各学科教科研组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确定。
(3)由学科教研组负责根据不同课型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不同 “导学卡” 模式,统一格式和要求。
(4)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在制定教学计划(进度)时,确定编制 “导学卡” 的数量,确定主备教师并做好分工。
(5)“导学卡” 使用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a、从新学期开始,由主备教师周前备课,同组教师集体研讨,确定学案 — 即 “导学卡”,级部内统一使用。(备课环节)
b、任课教师将确定好的 “导学卡”,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解决相关基础知识。(课前预习环节)
c、课上师生依据 “导学卡”,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形式,基本完成 “导学卡” 相关要求内容,教师针对学生情况,有目的的进行精讲,化解知识误差。(师生互助学习环节)
d、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多种形式的当堂检测,进行质量反馈。(当堂检测环节)
e、教师针对 “导学卡” 完成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采用面批、抽批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作业环节)
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通过以上基本流程,实现备课、授课、当堂检测的统一。实施此种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学案编制的研究,真正意义的、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是基本保证。
六、使用学案 “导学卡” 成败的关键:班级小组建设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小组建设研究,落实小组评价考核,与任课教师联手,使之成为核心和关键工作。
开学初,以班主任为核心协同任课教师确定班级小组建设是实施方案(包括划分小组标准、组内、组间如何评价,可学科如何综合评价等方面,要求各学科分组人员构成一样,在确定总体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发挥学科评价优势,形成合力),并报教导处。小组建设是我们这次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学生实现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
总之,一份好的学案 “导学卡”,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显性思维,又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
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二、旧知链接
三、新知学习(可划分为 “自主学习” 和 “合作探究” 两部分)
四、梯度练习
五、当堂检测
六、自我反思
练习学案模式:
一、练习目标及重点
二、梯度练习(包括基础题目、应用题、思维训练题)
三、自我总结
复习课学案模式:
一、复习目标及复习重难点
二、网络梳理
三、梯度练习
四、当堂检测
五、单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