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20041011zyx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6

该课富有层次与逻辑性,让孩子在思辨中学习,感悟 “什么是周长”,建立 “一周” 的量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设计的情境也符合孩子的特点,吸引孩子学习兴趣。

在 “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 等过程中不断探索、感知,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建立了 1 厘米的量感,感受了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本课作为 “数学好玩” 一课内容,真正地让孩子在 “玩” 中学,在 “玩” 中思,在 “玩” 中建立 “图形与规律” 方面的量感。本堂课给学生的自主表现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尊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测,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在思想层面、实践层面,形成了孩子的 “体积” 量感。

本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理解起来可能较为抽象,因此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活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来感知,进而感受 “重量” 量感。

环节环环相扣,重视孩子迁移、推理能力,设计富有深度,让孩子在体验、探索中感悟 “量”,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归纳、推理的数学能力。

高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逐步稳定下来。该老师特别注重对孩子实践操作能力和归纳反思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实践、思考中积累数学 “量感” 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用于生活。本堂课以 “找日历” 为主线,让孩子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观察、判断、推理能力,促进了量感的培养。

该课设计新颖。本堂课孙老师通过让孩子结合对人民币的认识,体验多样的、直观的课堂活动,丰富了孩子在货币单位方面的量感。

本课以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为要点,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入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充分积累了量感经验,尤其与生活紧密联系,发展了直观的量感、空间观念。

通过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让孩子建立正确的量感。在探索体验中建立正确的面积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探究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比较” 的环节中,通过让孩子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深化对面积的认识,有效地形成了量感和空间观念。

让孩子通过 “猜、看、比、画、说” 大量的感知,丰富了孩子对 “什么是面积” 的认知。让孩子在多元的体验中形成量感。该老师还特别关注孩子对自己理解的真实表达,尊重了孩子学习的 “主体” 地位。

教学思路清晰,问题串层层深入,富有梯度结构。(积累测量经验→促进量感的形成→发展量感→强化量感),是一堂有深度的课。

通过复习旧知,(对米”、“厘米” 旧量的回顾)为后面学习新量 “分米”、“毫米” 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索环节关注孩子真实想法,营造了一种融洽、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19:34 · PVG 03:34 · LAX 12:34 · JFK 15:3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