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7684720732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32

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后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整节课除了教知识外,还教授了学生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和发展。

从生活出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身边的物体,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比较树叶周长和数学书周长,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学生的量感意识。

教师导入简洁,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紧凑。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环节认识体积单位,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获得新知,发展学生的量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好,教师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操作体验中感受面积的大小,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关注学生量感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 “看一看、比一比”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这样的活动,帮助了学生亲身感受,充分感知,并且形成新的量感,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新的感受,逐步发展了量感,

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认识 1 厘米,感受 1 厘米,寻找 1 厘米等活动,建立厘米的概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同学们自己去说一说,找一找一厘米的事物。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整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巧妙,环节紧凑。先让学生估,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启发学生用 1 立方厘米去度量。激发学生去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发展学生量感。

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学生通过摸一摸、描一描、指一指、算一算等操作活动,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获得新知,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量感经验。

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从长度 - 面积 - 体积,启发了学生的度量意识,逐渐渗透,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用小正方块去度量长方体的体积。提升了学生的量感。

袁老师的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整节课老师渗透了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量感,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测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师起始环节设计新颖,整节课都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大小,真实的在学生心中建立体积概念。提升学生的量感。

时分秒一直是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获得新知,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可以数一数感受 1 分,学生静静地用心去感知 1 分。

在本节课中多次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加强对毫米的实际意义的体会,让课堂与生活联系更紧密。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激趣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周” 和 “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加深刻。环节四的设计也非常好,能考查出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混淆的想象,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起始让学生体会到度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熟悉的尺子来认识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通过操作测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什么是面积,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出发引出新知,先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再比较封闭图形面的大小后引出面积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环节紧扣。注重让学生去亲身经历 “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等活动自主探索知识。重视学生体验。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王老师的课让学生亲身体验,拿手比一比长度引出周长的概念。在认新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学,强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整节课环节设计的有序,紧扣。层层递进。

教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时,不仅教了知识还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渗透了数学思想。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7:37 · PVG 15:37 · LAX 00:37 · JFK 03: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