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无声

花开无声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4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15:55 +08:00
10 G 5 S 61 B
花开无声 的最新回复
       第 16 届 新世纪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量感” 专场活动 活动综述
       
 本次活动有幸和我们基地的李卓伟老师、马潇老师、魏华老师组队参加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组织的第 16 届以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量感” 专场活动 ,这是我们四个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当接到这样的任务时,我们快速组织讨论、组成团队,在陈志芳老师和田红霞的指导下进行研讨和系列的教研活动。
 回顾两个多月的研讨历程,更多的是知识的收获,是理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团队老师无私的奉献,是指导老师不愿其烦的指导。每一次研讨,每一次试讲,每一次更改的细思考量都是进步的阶梯,感谢一路走过来的每一位同仁。心有感悟,记下所想,为学习作一纪要。

一、对量感有了系统的认识

  从知道本次主题是发展学生的量感之后,我们团队的老师们下载了好多了关于量感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听了所有悦读活动关于量感的各个案例和专家老师们的评比,我们团队的四位老师对量感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发展学生的量感。
  

二、辩课后的思考

 辩课之前我们四位老师和指导教师不仅研究我们团队的课如何讲好,也通过网站学习别的队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另外仔细研究了对方辩友的课,并研究了应该提出什么问题,对方辩友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虽然当时认为自己考虑的比较全面了,可是对方辩友提出的问题我之前压根没有考虑到,发现还是准备不够充分,知识储备还是不足,临场发挥能力不强,作为一名教师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研究一节课如何上好,理论学习不够,通过此次辩课,我们团队深刻的感悟到老师们不仅要研究怎么上好一节课,更要有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储备,需要加强学习。最后感谢每位老师的付出,同时也感谢新世纪小学的主办方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
        《什么是周长》终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45 页《什么是周长》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地接触 “周长” 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 “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 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生活层面,知道一周的意思,比如在操场跑一圈,量腰围等,从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长度在概念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本课教学应找准周长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认识周长的观念。学生通过对于生活中的长度进行分类的活动,发现原来的长度是点到点,点与点之间是断开的,而周长是点与点之间连接在一起,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周长实际上就是长度家庭里一位特殊的成员,从而深刻认识了周长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实物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物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的活动,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准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且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通过比一比、数一数的活动,会在方格纸中数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师:课前老师对咱们班同学关于周长的认识进行了课前调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眼中的周长是什么样的?
 
 出示学生的小调查
 

师:你们说的非常对,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周长就是长度大家庭里一位比较特殊的长度。(板书:长度)

二、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 出示生活中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这些长度

1618322006.png

一生读,其他学生用手比划

师:你们觉得这些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围成了一圈

师:一圈也可以说成是一周(板书:一周)

师:那一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1. 请同学们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

1618322035.png

描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开始描到哪结束的?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从一个点开始描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点。

师:看来只要是从一个点开始描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点,就描了这个物体的一周。(板书一周)

  1. 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看来周长中的周是一周意思,那么什么是周长呢?我们看看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蚂蚁的话

1618322068.png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学生接着分别说出什么是操场、数学书封面、钥匙环等的周长,3. 找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的例子。

  1. 说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刚才我认识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边线描下来会是什么呢?

1618322172.png

(教师去掉物体,留下线条)

生:这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那你说说什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依次边比划边说出每个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由谁组成的?

生:三条边

师:那么三角形的周长也就是?

生: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师:那么这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他们四条边的总和。

师:如果是六边形呢?

生:六边形的周长就是六条边的总和。

师:出示圆,问:这个圆的周长是什么呢?

生: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一周的长度。

  1. 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

1618322224.png

生:第一行第二个图形、第二行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没有周长。

师:为什么?

生:第一行第二个图形的口没有封上

师:你怎么可以把它变出有周长的图形呢?

生:把口封上

教师操作

师:第二行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他们不能从起点再回到起点

师操作把没有周长的图形去掉

师:像这种都封口的图形我们把他们叫做封闭图形,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面的图形,同桌两人选一个图形或数学书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测量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

(1)想一想,哪个工具能帮助你测量周长?

(2)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你测量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把结果填到表格里。

(3)动手测量他们的周长,把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1. 学生操作

  2.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1)树叶用细绳围一圈,拉直测量长度,体验化曲为直的思想,或直接用卷尺测量出树叶周长。

(2)数学书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师小结: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四、深化周长概念 1.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618322281.png

学生把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数出来以后,比较第一和第二个图形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呢?学生可能会出现移动图二的边变成和图一一样的长方形。

2.比一比

课件出示 1 号图形和 2 号图形。比一比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同意哪个观点?

1618322311.png

师:听起来意见不太统一哦!不急,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商量下。

反馈:

生 1:我们数了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 10 条边长组成的,所以一样长。

生 2:虽然它们一个是 4 个正方形拼成的,一个是 6 个正方形拼成的,但是里面的边是没用的,外面边线的长度是一样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周长的概念掌握的非常好了,周长就是外面边线一周的长度,不算里面的线条,也不能数格子。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目的之一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学中不能淡化;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着眼学生的后续发展。本节课的练习通过对图形的数一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引导孩子们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将周长与图形的大小等概念进行区别,为今后面积等概念的学习做好思辨基础。

第三次教研活动记录

1618236939.png 第三次教研听课记录

1618297180.png 1618297198.png 1618297214.png 1618297238.png

第三次教研照片 1618297260.png 1618297317.png

 《什么是周长》学习单设计
  1. 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1617960372.png
  1. 先估计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再进行测量。

    1617960392.png

  1. 数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617960405.png
                     《什么是周长》第三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45 页《什么是周长》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地接触 “周长” 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 “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 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生活层面,知道一周的意思,比如在操场跑一圈,量腰围等,从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长度在概念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本课教学应找准周长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认识周长的观念。学生通过对于生活中的长度进行分类的活动,发现原来的长度是点到点,点与点之间是断开的,而周长是点与点之间连接在一起,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周长实际上就是长度家庭里一位特殊的成员,从而深刻认识了周长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实物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物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的活动,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准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且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通过比一比、数一数的活动,会在方格纸中数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师:课前老师对咱们班同学关于周长的认识进行了课前调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眼中的周长是什么样的?
 
 出示学生的小调查
 

师:你们说的非常对,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周长就是长度大家庭里一位比较特殊的长度。(板书:长度)

二、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 出示生活中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这些长度

一生读,其他学生用手比划

师:你们觉得这些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围成了一圈

师:一圈也可以说成是一周(板书:一周)

师:那一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1. 请同学们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

描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开始描到哪结束的?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从一个点开始描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点。

师:看来只要是从一个点开始描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点,就描了这个物体的一周。(板书一周)

  1. 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看来周长中的周是一周意思,那么什么是周长呢?我们看看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蚂蚁的话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学生接着分别说出什么是操场、数学书封面、钥匙环等的周长,3. 找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的例子。

  1. 说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刚才我认识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边线描下来会是什么呢?

(教师去掉物体,留下线条) 生:这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那你说说什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依次边比划边说出每个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由谁组成的?

生:三条边

师:那么三角形的周长也就是?

生: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师:那么这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他们四条边的总和。

师:如果是六边形呢?

生:六边形的周长就是六条边的总和。

师:出示圆,问:这个圆的周长是什么呢?

生: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一周的长度。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面的图形,同桌两人选一个图形或数学书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测量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

(1)想一想,哪个工具能帮助你测量周长?

(2)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你测量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把结果填到表格里。

(3)动手测量他们的周长,把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1. 学生操作
  2.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1)树叶用细绳围一圈,拉直测量长度,体验化曲为直的思想,或直接用卷尺测量出树叶周长。

(2)数学书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师小结: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四、深化周长概念

  1.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把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数出来以后,比较第一和第二个图形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呢?学生可能会出现移动图二的边变成和图一一样的长方形。

2.比一比

课件出示 1 号图形和 2 号图形。比一比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同意哪个观点?

师:听起来意见不太统一哦!不急,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商量下。 反馈:

生 1:我们数了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 10 条边长组成的,所以一样长。

生 2:虽然它们一个是 4 个正方形拼成的,一个是 6 个正方形拼成的,但是里面的边是没用的,外面边线的长度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借助格子图比较周长的长短,如果没有了这些格子,你们还能说明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生:我们可以采用 “移” 的办法,将几条边组合起来进行比较。(伴随学生的指示师白板呈现)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一对应、直观形象是他们的认知特点。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孩子们大多采用数、算的办法。几乎很少有人想到平移的方法,这时老师及时隐去了格子,“逼迫” 孩子们寻找另外的方法进行比较。孩子们的思维得以深入,对于周长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

3.移一移 师:老师要将 2 号图形改变一下,我们再来比比周长,你同意哪个选项?

师:再变呢?

师:如果继续变,图形变的很小很小,很细很细呢?(师白板演示变化的图形)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1: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周长却一直不变。

生 2:图形的大小和周长没什么关系。

4.分一分 师:2 号图形的改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思考,现在老师要在 1 号图形中变变变了,如果把 1 号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她们的周长会相等吗?

生操作。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目的之一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学中不能淡化;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着眼学生的后续发展。本节课的练习通过对图形的拼一拼、移一移、分一分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将周长与图形的大小等概念进行区别,为今后面积等概念的学习做好思辨基础。

                 《什么是周长》第二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45 页《什么是周长》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地接触 “周长” 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 “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 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生活层面,知道一周的意思,比如在操场跑一圈,量腰围等,从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长度在概念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本课教学应找准周长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认识周长的观念。学生通过对于生活中的长度进行分类的活动,发现原来的长度是点到点,点与点之间是断开的,而周长是点与点之间连接在一起,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周长实际上就是长度家庭里一位特殊的成员,从而深刻认识了周长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实物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物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的活动,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准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且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通过比一比、数一数的活动,会在方格纸中数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师:课前老师对咱们同学关于周长的认识进行了课前调查,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同学们心中的周长是什么样的?
 展示学生的课前调查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任务周长是一种长度,你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周长就是长度大家庭里一位比较特殊的长度。(板书:长度)

二、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 出示生活中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这些长度 生活中的周长.png

    一生读,其他学生用手比划 师:你们觉得这些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围成了一圈 师:一圈也可以说成是一周(板书:一周) 师:那一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 请同学们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

树叶和数学书.png

描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开始描到哪结束的?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从一个点开始描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点。 师:看来只要是从一个点开始描最后又回到了这个点,就描了这个物体的一周。(板书一周)

  1. 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看来周长中的周是一周意思,那么什么是周长呢?我们看看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蚂蚁的话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学生接着分别说出什么是操场、数学书封面、钥匙环等的周长,并找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的例子。

  1. 说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刚才我认识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边线描下来会是什么呢? (教师去掉物体,留下线条) 生:这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那你说说什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依次边比划边说出每个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由谁组成的? 生:三条边 师:那么三角形的周长也就是? 生: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师:那么这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他们四条边的总和。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面的图形,同桌两人选一个图形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图形包括树叶、圆、正方形) (1)想一想,哪个工具能帮助你测量周长? (2)请同学们测一测,算一算,把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2. 学生操作
  3.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1)树叶用细绳围一圈,拉直测量长度,体验化曲为直的思想。 (2)圆的测量方法可能有两种: 一种用细绳围一圈,拉直测量长度,一种作记号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3)正方形的周长用直尺量出一条边乘 4 即可。

四、深化周长概念

  1.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练习1.png 学生把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数出来以后,比较第一和第二个图形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呢?

2.比一比

课件出示 1 号图形和 2 号图形。比一比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同意哪个观点? 比周长.png

师:听起来意见不太统一哦!不急,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商量下。 反馈: 生 1:我们数了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 10 条边长组成的,所以一样长。 生 2:虽然它们一个是 4 个正方形拼成的,一个是 6 个正方形拼成的,但是里面的边是没用的,外面边线的长度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借助格子图比较周长的长短,如果没有了这些格子,你们还能说明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生:我们可以采用 “移” 的办法,将几条边组合起来进行比较。(伴随学生的指示师白板呈现)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一对应、直观形象是他们的认知特点。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孩子们大多采用数、算的办法。几乎很少有人想到平移的方法,这时老师及时隐去了格子,“逼迫” 孩子们寻找另外的方法进行比较。孩子们的思维得以深入,对于周长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

3.移一移 师:老师要将 2 号图形改变一下,我们再来比比周长,你同意哪个选项? 移周长.png

师:再变呢?

移周长.png 师:如果继续变,图形变的很小很小,很细很细呢?(师白板演示变化的图形)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1: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周长却一直不变。 生 2:图形的大小和周长没什么关系。 4.分一分 师:2 号图形的改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思考,现在老师要在 1 号图形中变变变了,如果把 1 号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她们的周长会相等吗?生操作。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分周长1.png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目的之一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学中不能淡化;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着眼学生的后续发展。本节课的练习通过对图形的拼一拼、移一移、分一分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将周长与图形的大小等概念进行区别,为今后面积等概念的学习做好思辨基础。

第一次教研活动 2021 年 3 月 10 日

第一次教研记录.jpg

教研1-5.jpg

教研1-1.jpg

教研1-2.jpg

教研1-3.jpg

教研1-4.jpg

教研1-6.jpg

备课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备好一节课首先分析的就是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我要带他去哪里?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课前小调查,了解学生对周长到底了解多少。

课前小调查的内容如下:

课前小调查
  1. 你听说过周长? A. 听说过 B. 没听说过
  2. 你觉得周长指的是什么?(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画图说明) 【文字说明】

【画图说明】

学生课前小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类: 课前小调查1.jpg

课前小调查2.jpg

课前小调查3.jpg

课前小调查4.jpg

《什么是周长》第一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45 页《什么是周长》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地接触 “周长” 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 “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 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生活层面,知道一周的意思,比如在操场跑一圈,量腰围等,从知识层面,学生对于长度在概念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本课教学应找准周长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认识周长的观念。学生通过对于生活中的长度进行分类的活动,发现原来的长度是点到点,点与点之间是断开的,而周长是点与点之间连接在一起,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周长实际上就是长度家庭里一位特殊的成员,从而深刻认识了周长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实物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物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的活动,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准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且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通过比一比、数一数的活动,会在方格纸中数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你们觉得周长和我们一起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对,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周长就是长度大家庭里一位比较特殊的长度。(板书:长度)

〖设计意图〗开篇点题,通过师生对话,探寻孩子们的认知起点,初步感知周长是一种特殊的长度。

二、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 出示学习单,找到学过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这些长度 图片1.png
  2. 把这些不同的长度分分类,感知周长 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每一种分类方法只要合理都正确,教师最终提问为什么这样分? 师提问:那你们觉得哪一类长度是我们今天学的周长?
  3. 说出生活中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4. 说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 师:刚才我认识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边线描下来会是什么呢? (教师去掉物体,留下线条) 生:这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那你说说什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依次边比划边说出每个图形的周长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生活中的长度让学生分类,发现长度有围成一周的长度和没有围成一周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特殊的长度,了解周长的概念。

三、计算并深化周长概念

  1. 动态出示一条线段,问:它有周长吗?

  2. 再添一条线段围成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怎么才能变的有周长?(学生上来添加线段)

  3. 指着添成的三角形,问:什么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4.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问:什么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5. 出示:五边形、六边形、十二边形,问什么是他们的周长? 总结:这些图形周长就是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6. 从多边形变出一个圆,问:什么是这个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大量的图形的周长,进一步深化周长的概念。

四、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面的图形,同桌两人选一个图形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图形包括树叶、圆、数学书)

(1)想一想,哪个工具能帮助你测量周长? (2)请同学们测一测,算一算,把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1. 学生操作

  2.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师小结: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使周长的概念进一步得到内化,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认知难点,同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五、内化巩固,拓展应用

  1. 拼一拼 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请生汇报周长。接下来再出示一个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组合成一个新图形,分别说出他们的周长是多少?

图片2.png

2.比一比 课件出示 1 号图形和 2 号图形。比一比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同意哪个观点?

图片3.png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借助格子图比较周长的长短,如果没有了这些格子,你们还能说明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图片4.png

生:我们可以采用 “移” 的办法,将几条边组合起来进行比较。(伴随学生的指示师白板呈现)

图片5.png

3.移一移 师:老师要将 2 号图形改变一下,我们再来比比周长,你同意哪个选项?

图片6.png

4.分一分 师:2 号图形的改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思考,现在老师要在 1 号图形中变变变了,如果把 1 号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她们的周长会相等吗?

图片7.png

生操作。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目的之一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学中不能淡化;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着眼学生的后续发展。本节课的练习通过对图形的拼一拼、移一移、分一分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将周长与图形的大小等概念进行区别,为今后面积等概念的学习做好思辨基础。

六、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而且学会了通过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句话,既总结了整节课,完善了学生的认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选课思考
 量感是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事物的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也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体验对其大小、多少、厚重等方面进行评估,是一种感性的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量感主要指对长度、大小、重量、货币、时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是长度范畴的延伸,是在学生对线段长度概念和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的基础上的进行教学的,正适合培养学生的量感,而且教材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适合学生对周长量感的构建。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1:08 · PVG 19:08 · LAX 04:08 · JFK 07:0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