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hzfuzhibo

sxhzfuzhibo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66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2 04:26:44 +08:00
10 G 3 S 95 B
sxhzfuzhibo 的最新回复

《圆的面积(一)》教案 2 稿反思

陕西省汉中市教研室基地 付枝波

《圆的面积(一)》教案 2 稿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恰当,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表述清楚,教材挖掘充分,教案设计趋于合理。通过试课和再讨论,我们发现教案 2 稿有以下几点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1. 个别环节难度太大,需降低难度。

新知探究第一环节数方格中,圆的半径 5 厘米偏大,导致学生难以很快数出正方形个数,可以改为半径 2 厘米。

2. 教学容量偏大,应进行适当的舍弃。

开课时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可以略处理,省去演示环节。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与圆外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再通过教师演示推导过程,回归到面积计算公式。冲淡主题,且偏难,应舍去。

3. 教学的核心环节不够突出,应再加强。

公式推导环节学生基本不会去转化成长方形,且后续的推导与平行四边形如出一辙,没有必要同时存在。相比之下,学生仅仅通过一次转化就形成公式就有些单薄。所以这里需要加强。可以设计 8 等份圆和 16 等份圆两种拼的活动,外加课件演示 32 等份圆、64 等份圆的拼接,丰富学生感性认知,渗透极限思想。

4. 个别环节的深度不够,可以再挖掘。

最后一道练习题可以对多边形面积计算进行提示性讲解,可以将数学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融进去。

1 稿反思:《圆的面积(一)》教案 1 稿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恰当,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但重难点表述不够清楚。教材挖掘充分,处理较为大胆。其中将数方格求圆的面积与面积公式推导相融合环节略显牵强,但对于丰富课程内涵、及发展学生量感又有很大价值,仍存在争议,暂时保留,待进一步论证后决定取舍。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环节,按照探究提升应该是由圆到平行四边形和由圆到长方形两次实践操作推导,设计中缺少了对拼长方形的相关汇报,所以应当增加,教学时要注意主次关系。练习环节习题缺乏支撑,需要增加具体题型设计。板书可以增加图示(箭头),以呈现对应关系。

@liumeirong 谢谢老鼓励!我习惯性将自己的数学课堂进行一些延伸,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一些未知的东西,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之前的感觉还不错,但这节课目前团队还有争议。

@xiaofang8113 将数方格活动发现的规律回归公式这一处理目前还处于团队争议当中。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古人更早发现的是圆的面积和外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倍比关系(而不是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且将这个限不循环的数规定成一个字母 & amp;,通常取近似值 0.785,那么,现在的圆面积公式是否就可以是:S=d.d.&(不会打 d 的平方只能这样写)。难得遇到一位认同者,所以写了很多疯狂的想法,希望大家多给与建议。

@bwwsyt 老师的意思是建议在课堂上分割吗?用单位面积度量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平面直边图形面积中常用的方法,且只是在的第一次认识面积时进行了自主分割。后学习面积单位时学生就充分体会了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个人感觉现在再去分割没有太大意义,其次,分割活动太浪费时间了,这样处理的话会冲淡主体。谢谢老师的提示,我和我的团队会再斟酌。

@18043043620 尤其是在割圆方面,课件演示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极限思想。

@15044119067 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已知迁移出新知,让学生体会 “创造” 的快乐。

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已知迁移出新知,让学生体会 “创造” 的快乐。

@于明晶 以前教学本课时过多关注了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量感。希望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信自己 我觉得这节课中发展量感的最突出体现就在于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发现上。

@15844101377 深有同感,很长一段时间我总认为数和量不能割裂,将量感归结为数感。后来从一年级重新来过,也渐渐体会到了量感的重要性。

《圆的面积(一)》教案 1 稿

陕西省汉中市教研室基地 付枝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5 课时,教材 13—14 页。

【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很多平面直边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第一次出现曲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充分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 “转化” 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空间观念和量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很多关于平面直边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了初步的猜想、验证、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多次感悟。本节内容从认识直边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如何将圆转化为之前学过的图形,尤其是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些对于学生都颇有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他们喜欢探究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渴望得到数学史、数学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 经历数方格、剪拼、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构建数学模型。

2. 进一步体会 “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发展量感。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

教具:圆的面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16 等份的圆、剪刀、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说一说我们如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三角形、梯形呢?(数方格、转化)课件出示相应图形及转化过程。

2.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一头牛被拴在木桩上,它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呢?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绳子长 5 米)牛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哪些地方?(课件演示)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面积呢?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直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以及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回顾,重温 “数方格” 和 “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为新知教学做铺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导入新知,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圆面积的学习提供载体,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一、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初步商讨,制定研究方案,分别实验

1. 方案一:用数方格的方法,先将圆分割成若干个单位面积(平方分米),再数出它所包含的单位面积个数。

根据学生提议,教师适时呈现被分割成单位面积的圆,并发放学习单到学习小组,指导研究,汇报形成结论。

质疑:你觉得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与半径有关系、与直径有关系、与正方形的面积有关系)

设计意图: 借助已有学习经验,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较为准确地得出于圆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求圆面积的实际含义就是求圆所包含单位面积的个数。通过教师质疑引发学生深层次的猜想,发展学生量感。)

2. 方案二:用转化的方法,对圆进行分割,然后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研究面积。

根据学生提议,适时呈现分割方法,发放 16 等分圆的学具及学习单,指导学生将圆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计算面积。

我拼成的是( )形

(   )形的(   ) 分米 (   )形的(   ) 分米 (    )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学生将通过学具的操作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初步发现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的关系,进而利用公式求出面积。)

(二)回顾实验过程,推导形成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 试填空,说一说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将圆分割成若干等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 )形,拼成的( )形的( )相当于圆的( ),( )相当于圆的( )。

因为:( )形的面积 =  (  )   × (  ),

所以: 圆的面积 =(        ) × (     )。

2. 教师引导形成字母公式。

3. 回顾数方格中所提出的: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有关,进一步推导形成公式。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s=d×d×0.785

=(2×r)×(2×r)×0.785

=4×0.785×r×r

=3.14×r×r

 ≈πr2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对转化前后对图形各部分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抽象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通过教师介绍,将数方格时发现的圆的面积与圆外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推导论证,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实现辩证统一,加深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开拓学生视野。)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 利用方格图估计圆的面积。

2. 我画你猜再计算。同桌两人一组,一人以整厘米为半径画圆,另一人估计面积,再共同运用公式计算面积,进行验证。

3. 看一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圆的面积比圆外多变形的面积小,比圆内多变形的面积大。

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启发思考: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研究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三道题目分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其中第一题旨在巩固数方格求圆面积的方法,发展学生量感;第二题旨在让学生在估测和运用公式计算中发展量感,记忆公式;第三题旨在与柳慧的割圆术相联系,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介绍探索圆面积计算的其他途径。)

四、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我们是怎样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今天的学习对你今后的数学学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学习成果的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总结、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一)

转化

新的图形 已学过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形的面积 = 底  ×  高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  πr      ×  r

S =  πr2

选课思考: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相对容易,但对叠加量的感悟就尤为困难。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所以我们团队想从叠加量的感悟方面着手研究,希望实现更强的思维碰撞。《圆的面积(一)》主要发展学生对叠加量的感悟能力,即圆中包含单位面积个数的估测和计算。它也是数学教材中十分特殊的一课,是平面图形面积的收尾课,又是曲边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探究的基础课。同时这节课也有对空间观念、数感、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想尝试一下探索如何将多种数学素养的发展在一节课中有机融合。

活动主题解读: 当第一次看到活动主题时,我就被 “量感” 这个词深深吸引,因为之前我更多的是把量感的概念归到了数感。数感和量感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数相对抽象,而量更为直观,数和量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感侧重对 “多少” 的一种感悟,而量感则侧重对现实世界 “各种属性” 的一种感悟。量感包含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的量感是对物体长短、轻重、大小、快慢的感觉,动态的量感指的是对这些属性进行测量时选用适当测量工具的感觉。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小学生量感的发展需要通过反复体验来积累具身经验,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活动经验,量感的建立根本无从谈起。量感对完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估测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量感” 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但量感的发展还未能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急需探索出一条发展学生量感的教学之路。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7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7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8:45 · PVG 16:45 · LAX 01:45 · JFK 04:4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