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wangmingzhu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6

在教学过程中 “” 前测问卷” 的设计也特别地好,能够让教师在大体的浏览试卷答案后更有的放矢地去确定侧重点,整改中,进行一节最适合孩子们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都能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孩子们在测卷中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更加侧重关注课堂上教师的相关引导,学习效果会更好。

罗老师的教学把握住量感的本质,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掂一掂"活动中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触感表象,在"估一估"和"称一称"活动中,经历猜测验证,不断强化,逐步建立质量的度量标准一一千克和克。

“量” 起源于 “量”,这是量的形成必然过程。所以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运用 “转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把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很好的渗透了转化思想。

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第一课,主要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和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如果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对于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就会产生困难,会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弄混淆。所以本节课教材是设计通过看、描、量、数等的操作中感受周长的实际概念,同时教材还从规则和不规则两类图形来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节课通过看、描、量、数等多种方式感受周长的实际概念,从规则和不规则两类图形来理解周长的概念。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周长,动手实践学生的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活动中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了图形的面积,体会到了度量单位的累加;多种方法的展示,其实就是渗透多种量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量感是量出来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马老师在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自己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刚开始的全部摆满,到摆出部分的 “想象铺求面积”,最后根据长、宽直接推算面积,感悟到 “长 × 宽” 的算理,让学生的思维从直观 —— 半抽象 —— 抽象,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量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观看视频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实践操作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明白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

舒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清晰、明了。用词简洁,概括性强。如:试 “量” 明知,探 “量” 明理。悟 “量” 明旨等,是值得我学习的。“量感” 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范畴,更是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社会生活的直观载体。舒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让学生的量感以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单位换算是难点更是易错点,本节课夏老师这节课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难也是因为抽象,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感受了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建构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年月日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时间概念,但很少有学生会去翻看日历了解每个月有多少天,对于大小月的认识还是不足的,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学生去体会、记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动力十足,课堂效果异常良好。

衣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关于长度的量感,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课桌进行探索,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朱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浸没于水中,通过借助水的体积测量与计算,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借助等积变形求不规则物体体积,培养量感。

郝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大量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切身感受面积单位,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也是层层递进,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较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张老师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探究,观察钟面,我说你拨,你拨我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是教师的主导,知识点划分清晰,教师问学生答,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让学生真正结合实际,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实例中运用数学才会对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

在本节课中,周老师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孙老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会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巧妙地借助微课拓展延伸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有效地增加了课堂学习容量。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情境为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简单的购物,并了解了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4:17 · PVG 22:17 · LAX 07:17 · JFK 10:1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